痛風中醫怎麼看?治療手段有哪些?調養方法,能幫你解決困擾

痛風 中醫 藥品 關節炎 腳氣 太極拳 荊山浮屠話健康 2019-04-09

每次過完節,開工後,去醫院的人就劇增,不外乎在節日裡大吃大喝,各種富貴病找上門來。比如痛風,痛風之所以得名,是因為痛來匆匆、去也匆匆,來去如風,所以顧名思義稱之為痛風。

痛風是很古老的疾病,早在西元前5世紀時,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就對痛風有所記載,只不過那時人們對痛風的認識一直模糊不清,只知道這種病好發於宮廷王室的帝王將相及達官顯貴,所以又稱為富貴病或帝王病。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及生活水準的提高,普通百姓的飲食也越來越好,於是愈來愈多的人也開始得這種富貴病了。

痛風中醫怎麼看?治療手段有哪些?調養方法,能幫你解決困擾

患痛風,都是尿酸惹的禍,也就是病患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長期過高,這些尿酸大量地在四肢關節等處沉積下來,進而引發白血球的攻擊,導致局部關節的劇烈發炎,造成劇烈的疼痛。尿酸是體內代謝的產物,屬於酸性物質,大約2/3必須要由小便排出,只有少部分由大便排出,從字義上可以這樣來理解,需從尿中排掉的酸性物質,所以叫做尿酸。

痛風飲食調養一本就夠:降尿酸 減疼痛 不復發

痛風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發作時有劇烈疼痛,讓患者苦不堪言。單靠藥物治療痛風是不足以控制病情的,必須配合飲食療法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減少復發。由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張奉春主任執筆,教給讀者如何從一日三餐做起,掌握痛風飲食療法,從而輔助治療痛風及其併發症。適合痛風患者及其家屬參考使用。

張奉春 主編科普讀物

中醫對痛風的看法

現代醫學所講的痛風相當於中醫的痺症、歷節及腳氣等症,中醫雖然沒有痛風的病名,但也有類似痛風性關節炎臨床表現的描述,如《景嶽全書》中記載:外因是陰寒水溼,溼邪襲人皮肉筋脈所致;內因是平日過食肥甘厚味,溼壅下焦;寒與溼邪相鬱結而化熱,停留肌膚,病變部位紅腫潮熱,久則骨蝕。

中醫認為痺證是人體肌表、經絡遭受外邪侵襲後,氣血不能暢通,因而引起肢體、關節、肌肉等處疼痛、酸楚、重著、麻木及屈伸不利等一類疾病,均稱痺證。

過多的尿酸則是一種不該有的痰濁、溼濁,所以,中醫認為原發性痛風的主因在於先天性的脾腎功能失調,所以痰濁內生,此時如果又酗酒暴食、勞倦過度或關節遭受外傷,則會促使痰濁流注於關節及肌肉,造成氣血循環不良而形成痺痛,也就是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中醫怎麼看?治療手段有哪些?調養方法,能幫你解決困擾

痛風的中醫辨證論治

痛風的診斷其實並不難,其典型的症狀就是在沒有外傷碰撞的情況下,腳趾、手指、踝關節及膝關節等四肢的關節突然有一處出現劇烈疼痛,痛風影響的關節主要是下肢,尤其是腳的大拇指最為常見,患處的局部皮膚溫度會明顯上升,皮膚表面紅而發亮,摸上去會感到炙熱燙手。

雖然血中尿酸長期增高是引起痛風的關鍵,但是在痛風真正發作時,抽血檢查尿酸值往往都沒有異常,所以這個檢查對於痛風診斷的確定並沒有太大的幫助,亦非必要檢查項目,如果在發病前曾經抽血檢驗,發現血中尿酸增高,一旦出現痛風症狀時,就可以有99%的把握診斷出是痛風了。

痛風在急性期關節紅、腫、熱、痛時,治療當以清熱利溼、化痰洩濁及活血通絡為主,處方為三妙丸加減;到了病久的慢性期,發作頻繁、腫痛不消、結節較多、關節破壞、關節周圍有瘀斑及長期不能活動體力較差者,治療以健脾利溼、燥溼化痰、活血化瘀及補腎壯骨為主,處方為薏苡仁湯加減;另外可外敷止痛消炎藥膏,其具有消腫止痛及活血化瘀的功效。

調養得當預防復發

痛風在急性發作病情穩定後,於藥物治療的同時,另一個重點是要注意調養,養治結合,才可以達到預防復發,甚至完全控制不再復發的目的。

痛風中醫怎麼看?治療手段有哪些?調養方法,能幫你解決困擾

調養的方法很多,其中又以飲食調養最為重要的,痛風病患要嚴格控制飲食,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食品,尤其避免吃富含高嘌呤食物,例如動物內臟、沙丁魚、豆類及發酵食物等,多吃富含維生素及纖維素的蔬菜水果,適量食用富含蛋白類的食品如魚、雞蛋及牛奶等,同時嚴格禁酒,尤其是啤酒,多喝水,每天最好喝水2000ml以上。

同時適度的運動例如散步、慢跑、騎自行車、游泳及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既可調整呼吸循環、緩解患者緊張及焦慮等情緒,又可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減少感染並避免痛風復發或加重,還能鍛鍊肌肉、骨骼及關節,有利於痛風的治療及康復。

另外,在生活起居方面,要注重調養防止過度疲勞,不熬夜、不參加過度勞累及劇烈的體力活動,保持勞逸結合、張弛有度及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同時注意儘量避免外傷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