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靠意志力去堅持了,學會這兩種方法,堅持可以變得很簡單

體育 拓書拾趣 2019-06-14
成大事不在於力量的大小,而在於能堅持多久。——約翰遜

堅持真的很難嗎?


堅持二字對於所有人來,可謂是相當熟悉了。


從小到大,我們就被告知,做什麼事都要堅持。古今中外的各大名人也告訴我們,只要堅持,就可以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只是讓人苦惱的是,雖然堅持的力量是驚人的,但是堅持的難度也是一點也不遜色。


你看很多人每次興致勃勃地給自己定下計劃,比如每天背多少個單詞,每天運動30分鐘,每天堅持用不同的思維方式解決工作問題,每天.......結果每次都是以“太累了、今天沒時間了、要麼從明天再開始吧”為藉口,不到幾天就完全放棄了。


為什麼我們明明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卻總是堅持不下去呢?是不是就真的什麼事都做不好了?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苦惱,甚至還會為此陷入對自己的自責當中。


堅持真的這麼難嗎?

其實,只要我們像鍛鍊肌肉一樣,不斷去鍛鍊我們的耐磨度,堅持也可以變得很輕鬆。

不要靠意志力去堅持了,學會這兩種方法,堅持可以變得很簡單


什麼是耐磨度?


不少的小夥伴看到做什麼事情都能堅持不懈的人,想必都好奇過:“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是有什麼天生的特質嗎?”


事實上呀,能堅持的人身上確實有一種特質讓他們能夠風雨無阻的堅持下去。但是,這種特質也並非他們獨有,我們每個人身上也有,只不過是特質多少影響到了堅持的時間長度而已。


這個特質,心理學家們把它叫作耐磨度。耐磨度,從字面上就很好理解了。在生活中,我們在說一件物品耐磨、耐用的時候,是不是常常在誇它堅韌十足,質量過硬呢?


同理,在這裡耐磨度我們可以將它看成是堅韌度。它常常決定了我們能夠在一件事情上堅持多久,也決定了我們能否在困難的環境中堅持下去。


但是,耐磨度並非天生的,它像我們的肌肉一樣,可以通過後天的鍛鍊來不斷增強。


既然耐磨度這麼重要,那麼我們該如何去鍛鍊呢?


咱們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兩種鍛鍊耐磨度的方法:


換個思維角度看待目標


培養堅持的習慣

不要靠意志力去堅持了,學會這兩種方法,堅持可以變得很簡單


換個思維角度看待目標


在堅持的路上,我們看待目標的角度會影響到我們追尋目標路上的興致和趣味,也會影響到在困難或是沮喪的時候我們做出何種反應。最重要的是,它還會決定到我們面對困境時,能否堅持下去。


要增加耐磨度,讓我們對目標保持長期的興趣,只需要我們不斷給自己樹立“精熟目標。”


所謂精熟目標,指的是,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不以是否達到評判結果而評價自己,而是用“進步”來評判。它著重點在於自我提升而不是自我肯定,同時它注重的不是一次的表現,而是注重整個過程的表現。


為什麼“精熟目標”可以增加我們的耐磨度?它與我們平時樹立的目標有什麼區別呢?


在平時樹立目標的時候我們常常將一切導向結果,以結果成敗來判定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比如升職加薪讓我們看上去有能力、是成功者。考上名校,是擁有才華高智商的表現....當結果是好的時候,它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動力。但是,它一切看向結果,一旦失敗,那麼我們也會同樣用結果來定義自己。“我銷售業績差,是因為我不擅長這類工作、我沒拿到A是因為我不夠聰明.....”當我們的某次結果不盡如意時,我們也就會因此陷入對自己的不斷懷疑和自我否定中,這些消極的情緒,往往也就成了我們放棄的理由。


而“精熟目標”呢,會著重關注於自己的進步,不會因為困難和不理想的成績而去埋怨自己缺乏能力。而是會從困難中找到可控原因,找到調整策略,不斷修復自己。


頭條的很多青雲計劃得獎作者,就是精熟目標的實踐者。很多人在分享寫作經驗得時候都說到,自己得獎從來不是一蹴而就,有的甚至拿下原創標籤都嘗試了好幾次。但是每一次看似不成功的經歷,都沒有讓他們去否定自己。相反,在每一次看似失落的背後,都在不斷需尋和嘗試新的辦法。比如自己的作品與平臺的優質作品有哪些差距呢?讀者到底喜歡哪種類型的文章呢?如何做到讓內容豐富可讀性強呢?在他們的分享裡,看到的都是面對難題的不斷思考和調整,在這些過程中,耐磨度也在不斷地增長,最後能夠頻繁地斬獲青雲獎,也是理所當然的。

當我們能夠用進步的角度不斷看待自己的努力的過程,堅持無疑是一件讓我們不斷“打怪升級”的重要裝備,它與困難相輔相成,讓我們在前進的路上,不斷體驗到進步的樂趣。

不要靠意志力去堅持了,學會這兩種方法,堅持可以變得很簡單

培養堅持的習慣

培養精熟目標可以讓我們體驗到堅持的樂趣,那麼還有沒有其它方法讓堅持變得簡單呢?

答案就是讓堅持變成一種習慣。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類95%的行為都是由本人的習慣所決定的。習慣的力量如此強大,那麼我們要怎樣做到讓堅持成為一種習慣呢?

方法很簡單,我們可以通過三個階段去順利培養堅持的習慣。

①用微小行動 度過反抗期

在開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由於原來習慣引力太強大,導致我們無法穩定地向前走。於是很多人總會以“我很忙,沒時間堅持下去、我開始還能做下去,但是......”為藉口逃避,結果計劃還開始,就失敗了。

這個階段,我們稱之為反抗期。反抗期可以說是決定堅持與否下去的關鍵所在,只要我們安全度過反抗期,那麼就相當於成功了一半。

要度過反抗期,只要我們將重心放在“每天持續行動”就好。這裡的持續行動,不是要求我們做完全部的計劃活動,而是讓我們微小的一部分開始就好。就好比我們給自己立下跑五公里的計劃,但是在最開始,我們不需要去跑五公里,而是在這個階段每天穿上運動鞋出去散步就行。在這個階段不是要求我們去勉強自己,而是像嬰兒學步一樣去從小行動開始。

這樣做有什麼用呢?很多人開始都習慣給自己找沒時間的藉口,而在最開始設立微小的目標,只要抽出幾分鐘時間就可以完成,這就讓人打消了沒時間去做的藉口,讓人開始行動起來。

比如像我看到的一個寫作方面的大咖,談到她培養寫作的習慣時候,就說到自己最近開始給自己設定每天寫400字,這樣讓她邁出了寫作的第一步,實際地行動起來,最後幫助她持續不斷地寫了很多年,成為了業界大咖。而一切地堅持,都源於開始地微小行動。

所以說要讓堅持成為一鍾習慣,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感到舒適的微小行動開始,設置低門檻,讓自己輕鬆面對反抗期。要想減肥,我們可以從每天散步十五分鐘開始,要想提升閱讀水平,可以從每天讀三頁書開始.....只要我們每天可以行動,那麼也在無形之中培養了堅持下去的習慣。

不要靠意志力去堅持了,學會這兩種方法,堅持可以變得很簡單

②建立持續行動機制 對抗不穩定期

反抗期的為微小行動,比我們實際想培養的行為習慣簡單許多,但是進入第二個階段“不穩定期”我們就需要提高門檻,這樣才可以達到我們最開始設定的目標。

在這個階段難度增加,我們該怎樣去安全度過呢?我們可以分兩個對策建立自己的“持續行動機制。”

對策一:讓行為模式化

行為模式化,是說讓我們把要培養的習慣化為固定的模式,就像我們的生物鐘一樣,刻在我們的身體裡,提醒我們幾點該睡覺,幾點該起床,幾點該吃飯.....

該如何執行呢?我們可以從時間、內容、地點三個方向去培養行為模式化。

比如有的人會選擇在每週的一三五的晚上八點進行運動,這個就是時間模式化;還有的人會選擇每天閱讀半小時,這個是內容的模式化;最後一種是選擇在家裡或者公司或是圖書館學習呢,就是地點的模式化。

總之,不管哪種模式化,都利於我們培養對行為的一種習慣,幫助我們更好地堅持下去。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地喜好,來制定自己的行為模式。

不要靠意志力去堅持了,學會這兩種方法,堅持可以變得很簡單

對策二:設定例外規則

在培養行為習慣的時候,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事情,打斷原有的計劃。比如原計劃是下班後要運動半小時,卻突然要加班或是聚會,這種情況下該怎樣繼續保持持續模式呢?

這時候我們可以來給自己設定個例外規則,來讓原來的計劃保持彈性。

比如本來晚上回去要閱讀半小時,但是被加班擠壓時間了怎麼辦?那麼可以選擇像最開始培養習慣時候那樣,把時間縮減為十分鐘或是單單閱讀幾頁書就可以了。或者也可以選擇在週末的時候,預留一段時間出來,把被耽誤的計劃挪到週末去完成。

這麼做的好處就是避免因為沒有做,而對自己產生自責,或是避免由於計劃中斷而造成整個計劃的失敗。總之,只要我們保持彈性,可持續的做下去,身體自然而然地就會形成慣性。

不要靠意志力去堅持了,學會這兩種方法,堅持可以變得很簡單

③給厭倦期 加點料

明明堅持運動了很久,戒菸或早起了很久,眼看著要成為習慣了,為什麼突然提不起任何興趣,也覺得堅持豪無意義......你是不是也這麼困擾過,這時候,放棄的想法會很強烈,但是,慢著!這是因為我們要適應新習慣,習慣引力為我們設置的陷阱,這個時候我們稱之為厭倦期。

這就好比我們看一本書,看了很長時間,覺得沒有開始精彩,快看不下去了。這時候怎麼辦呢?看不下去的時候,我們可以換一本書來換個口味試試,轉移下注意力。比如正在看工具書,那現在就換本小說讀一下,是不是興趣馬上又上來了?

同理,到了厭倦期,我們可以給原有的習慣增加點變化。比如天天聽英語教材枯燥無味,那麼我們可以嘗試著看個美劇,一邊看一邊練習聽力,娛樂和學習都享受了,一舉兩得。這個階段,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變換不同的方式學習,重要的是,讓我們以嶄新有活力的心態去將習慣延續下去。

總結:堅持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耐磨力。精熟目標讓我們用進步型的思維角度看待自己,幫助我們保持持續前進的樂趣。習慣行為強大,只要我們在培養習慣的三個階段,依據自身需求制定合理的計劃,我們就可以輕鬆地將一切目標堅持執行下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