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壯大體育產業重在發展全民體育'

體育 經濟 日本 韓國 奧林匹克運動會 第一財經 2019-09-07
"

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之際,通過補齊短板領域支撐中國經濟,成為了重要發展策略。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部署推動體育強國建設,提到到2020年,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體育發展新機制,體育產業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進展;到2035年,體育產業更大更活更優,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建設體育強國有多重意義,既關乎民眾身體素質與健康生活,對經濟發展也多有裨益。體育與健康的關係不必贅言,從經濟角度看,體育乃朝陽產業和綠色產業,具有資源消耗低、需求彈性大、覆蓋領域廣、產品附加值高、產業鏈條長、帶動作用強的特點。同時,體育產業還能融合一二三產,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會不斷湧現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

壯大體育產業的必要性還在於目前在中國屬於“短板”。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為7811億元,雖然從2014年到2017年體育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24.6%,但佔國內生產總值中比值僅1%,且是歷史第一次體育產業GDP佔比達到1%。

高速增長之下,與國際水平逐漸接近。數據顯示,全球體育產業佔全球GDP比重約為1.8%,體育產業發達的美國比重約為2.85%,歐洲、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體育產值所佔比重大約在2%~4%之間。

而且,長期以來中國更加偏重競技體育,而非全民體育,這也是多年來雖體育產業整體發展水平薄弱,但競技場上金牌數卻時時名列前茅的原因。不過,在舉國體制下繁榮的競技體育,近年引發了越來越多的反思之聲。更重要的是,過於偏重競技體育,並未對全民體育帶來多少促進作用,反而有擠壓效應。

因此,建設體育強國,轉變體育發展體制與觀念十分重要,不應偏重競技體育而忽視全民體育,而需要兩者並重或者更重視全民體育。未來,應該加大對全民體育的資源配置與投入,因為全民體育既可以反哺競技體育,亦能壯大體育產業,促進經濟發展。

日本體育發展史就很有借鑑意義。在1964年成功舉辦東京奧運會後,日本政府並沒在競技體育上加大投入,而是趁著奧運熱潮,毅然將重心轉移到發展全民體育上,轉向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和國民健身體制構建,並專門制定了《體育振興法》。這次成功轉型讓日本深受其益,目前,日本體育產業佔GDP的比重達到2.5%,人均體育消費常年高居世界第一。

與此同時,在產業結構、運營方面等方面,目前體制尚有不小的改進空間。比如,美國體育場館經營模式經歷了政府直接管理到獨立市場化運營,現已進入成熟階段,大多數大型體育場館都委託給專業管理公司經營。而中國的體育場館多類似事業單位建制、企業化管理的模式,享受一定的財政撥款,場館工作人員也多為行政事業編制,還處於政府幹預階段,整體利用率和盈利性偏低。

換言之,從世界體育產業發達國家經驗來看,我國現在的體育產業發展還很薄弱,在不斷加大投入之際,也需要轉變體育發展體制與觀念。起點低的好處是發展後勁強,根據此次發佈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預計到2035年,我國體育產業總量佔GDP的比重將達到4%左右,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屆時,體育產業將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撐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