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體育 讀書 文章 跳槽那些事兒 何來 勾踐 璃語職美人 2019-08-16
"
"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文|徐天坤

一、

在最近的一位國內知名大號的某篇勵志文章後面,我看到作者給出瞭如下的一些共性建議:

一是必須努力提升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必須開始讀書,因為讀書才會讓你遠離焦慮。

三是多結交具有積極人生目標、上進的職場朋友。

概括一下,無非就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努力啊,讀書啊,能力啊,朋友啊!

為了表達我的觀點,我在此文後面留言如下:

“寫的很好,寫得很好,不過,在我看來,大概率的可能性是,絕大多數人看這種文章再多,還是改變不了自己的生活。甚至看得越多越過不好。 為何?”

我是在提問,當然帶有一點點挑戰的味道,因為我很想知道作者對這個問題思考到了哪個層次。當然,或許他會公開回應我的留言,不過我並不期待奇蹟。

您可能會說了:我看了他說的幾條建議,他說的沒錯啊!要是我真的按照他的建議做了,我現在的狀況就會好很多了。

"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文|徐天坤

一、

在最近的一位國內知名大號的某篇勵志文章後面,我看到作者給出瞭如下的一些共性建議:

一是必須努力提升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必須開始讀書,因為讀書才會讓你遠離焦慮。

三是多結交具有積極人生目標、上進的職場朋友。

概括一下,無非就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努力啊,讀書啊,能力啊,朋友啊!

為了表達我的觀點,我在此文後面留言如下:

“寫的很好,寫得很好,不過,在我看來,大概率的可能性是,絕大多數人看這種文章再多,還是改變不了自己的生活。甚至看得越多越過不好。 為何?”

我是在提問,當然帶有一點點挑戰的味道,因為我很想知道作者對這個問題思考到了哪個層次。當然,或許他會公開回應我的留言,不過我並不期待奇蹟。

您可能會說了:我看了他說的幾條建議,他說的沒錯啊!要是我真的按照他的建議做了,我現在的狀況就會好很多了。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對,他說的都很對,甚至可以說是“無比正確”。

然而,你拍拍自己的胸脯,摸著自己的良心,老實回答我以下問題:

問題一: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話你沒看到過或聽說過嗎?

問題二: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不懂嗎?

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我還真沒看到過、沒聽說過”,“我還真不懂這些話背後的道理”,那麼,不好意思,依我看要麼你就是在裝,要麼你就是來錯了地方。

反之,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即:

首先,沒看某篇文章之前,你早就看到過或聽說過這些話,而且看過或聽過無數次,甚至視其為“正確的廢話”。

其次,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也懂得,至少是認為自己懂得一些。至於是不是完全地、徹底地弄懂了背後的道理倒不一定,反正你覺得自己懂得這些道理。

於是,似乎問題的關鍵並不是你知不知道、懂不懂道理,而是它們對你有沒有用。

"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文|徐天坤

一、

在最近的一位國內知名大號的某篇勵志文章後面,我看到作者給出瞭如下的一些共性建議:

一是必須努力提升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必須開始讀書,因為讀書才會讓你遠離焦慮。

三是多結交具有積極人生目標、上進的職場朋友。

概括一下,無非就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努力啊,讀書啊,能力啊,朋友啊!

為了表達我的觀點,我在此文後面留言如下:

“寫的很好,寫得很好,不過,在我看來,大概率的可能性是,絕大多數人看這種文章再多,還是改變不了自己的生活。甚至看得越多越過不好。 為何?”

我是在提問,當然帶有一點點挑戰的味道,因為我很想知道作者對這個問題思考到了哪個層次。當然,或許他會公開回應我的留言,不過我並不期待奇蹟。

您可能會說了:我看了他說的幾條建議,他說的沒錯啊!要是我真的按照他的建議做了,我現在的狀況就會好很多了。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對,他說的都很對,甚至可以說是“無比正確”。

然而,你拍拍自己的胸脯,摸著自己的良心,老實回答我以下問題:

問題一: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話你沒看到過或聽說過嗎?

問題二: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不懂嗎?

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我還真沒看到過、沒聽說過”,“我還真不懂這些話背後的道理”,那麼,不好意思,依我看要麼你就是在裝,要麼你就是來錯了地方。

反之,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即:

首先,沒看某篇文章之前,你早就看到過或聽說過這些話,而且看過或聽過無數次,甚至視其為“正確的廢話”。

其次,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也懂得,至少是認為自己懂得一些。至於是不是完全地、徹底地弄懂了背後的道理倒不一定,反正你覺得自己懂得這些道理。

於是,似乎問題的關鍵並不是你知不知道、懂不懂道理,而是它們對你有沒有用。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二、

怎麼才算有用?

在我看來,只有一個衡量標準——能夠改變你,改變你的認知、你的言行,直至產生了不一樣的結果,這才是有用。

問題在於,一篇文章看完了,那幾條建議我們也知道了,真的改變了我們的認知嗎?

不知道,不確定,因為我們無從檢驗,也就無從判斷,於是只好假裝他們很有用,至少抱持著“信息多總比少要好”、“多學點兒總不是壞事”等的觀念,還會在求取信息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可能忘記了信息不同於知識,更不同於智慧)。

那麼,是否改變了我們的言行了呢?

這個倒是可以檢驗的,但卻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

說話這個事情,其實很容易檢驗有沒有變化。

比如,一個平日裡說話不太有邏輯性,思考問題也不是很深入的人,或許過了幾天後,身邊的同事或領導忽然發現TA的談吐有些不一樣了,看問題的角度也豐富了,也能夠對一個具體的工作或問題談出自己的觀點了,這就是進步了。據此,我們就可以倒推:TA最近有進步了。至於是怎麼進步的,不知道,或許是讀了一本好書,或許是受到了高人指點,或許是工作之餘有所心得。

"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文|徐天坤

一、

在最近的一位國內知名大號的某篇勵志文章後面,我看到作者給出瞭如下的一些共性建議:

一是必須努力提升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必須開始讀書,因為讀書才會讓你遠離焦慮。

三是多結交具有積極人生目標、上進的職場朋友。

概括一下,無非就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努力啊,讀書啊,能力啊,朋友啊!

為了表達我的觀點,我在此文後面留言如下:

“寫的很好,寫得很好,不過,在我看來,大概率的可能性是,絕大多數人看這種文章再多,還是改變不了自己的生活。甚至看得越多越過不好。 為何?”

我是在提問,當然帶有一點點挑戰的味道,因為我很想知道作者對這個問題思考到了哪個層次。當然,或許他會公開回應我的留言,不過我並不期待奇蹟。

您可能會說了:我看了他說的幾條建議,他說的沒錯啊!要是我真的按照他的建議做了,我現在的狀況就會好很多了。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對,他說的都很對,甚至可以說是“無比正確”。

然而,你拍拍自己的胸脯,摸著自己的良心,老實回答我以下問題:

問題一: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話你沒看到過或聽說過嗎?

問題二: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不懂嗎?

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我還真沒看到過、沒聽說過”,“我還真不懂這些話背後的道理”,那麼,不好意思,依我看要麼你就是在裝,要麼你就是來錯了地方。

反之,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即:

首先,沒看某篇文章之前,你早就看到過或聽說過這些話,而且看過或聽過無數次,甚至視其為“正確的廢話”。

其次,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也懂得,至少是認為自己懂得一些。至於是不是完全地、徹底地弄懂了背後的道理倒不一定,反正你覺得自己懂得這些道理。

於是,似乎問題的關鍵並不是你知不知道、懂不懂道理,而是它們對你有沒有用。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二、

怎麼才算有用?

在我看來,只有一個衡量標準——能夠改變你,改變你的認知、你的言行,直至產生了不一樣的結果,這才是有用。

問題在於,一篇文章看完了,那幾條建議我們也知道了,真的改變了我們的認知嗎?

不知道,不確定,因為我們無從檢驗,也就無從判斷,於是只好假裝他們很有用,至少抱持著“信息多總比少要好”、“多學點兒總不是壞事”等的觀念,還會在求取信息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可能忘記了信息不同於知識,更不同於智慧)。

那麼,是否改變了我們的言行了呢?

這個倒是可以檢驗的,但卻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

說話這個事情,其實很容易檢驗有沒有變化。

比如,一個平日裡說話不太有邏輯性,思考問題也不是很深入的人,或許過了幾天後,身邊的同事或領導忽然發現TA的談吐有些不一樣了,看問題的角度也豐富了,也能夠對一個具體的工作或問題談出自己的觀點了,這就是進步了。據此,我們就可以倒推:TA最近有進步了。至於是怎麼進步的,不知道,或許是讀了一本好書,或許是受到了高人指點,或許是工作之餘有所心得。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三、

言辭上有沒有變化可以很容易檢驗,那麼如何來證明行為有沒有發生變化呢?

這個也可以檢驗,比如:以前懶散低效但也自卑敏感的一個人,現在變得更能管得住自己了,工作也有了安排,工作也不再拖延了,抱怨也減少了,明顯地更加積極向上了。這些就是很好的行為變化。

再比如,以前看不進去書的人,現在也可以制定並實施閱讀計劃了,還寫出了讀書筆記進行分享;

一個以前很宅很沒有自信的人,現在也開始參加體育活動、社團活動,敢於跟陌生人交往了,人變得更加開朗有活力,兩眼綻放出了多日不見的神采。

綜上所述,道理都是好的,可是,能不能身體力行,願不願意主動自願、自動自發地嘗試做出改變才是關鍵的關鍵。

而改變又是最困難的一件事。

"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文|徐天坤

一、

在最近的一位國內知名大號的某篇勵志文章後面,我看到作者給出瞭如下的一些共性建議:

一是必須努力提升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必須開始讀書,因為讀書才會讓你遠離焦慮。

三是多結交具有積極人生目標、上進的職場朋友。

概括一下,無非就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努力啊,讀書啊,能力啊,朋友啊!

為了表達我的觀點,我在此文後面留言如下:

“寫的很好,寫得很好,不過,在我看來,大概率的可能性是,絕大多數人看這種文章再多,還是改變不了自己的生活。甚至看得越多越過不好。 為何?”

我是在提問,當然帶有一點點挑戰的味道,因為我很想知道作者對這個問題思考到了哪個層次。當然,或許他會公開回應我的留言,不過我並不期待奇蹟。

您可能會說了:我看了他說的幾條建議,他說的沒錯啊!要是我真的按照他的建議做了,我現在的狀況就會好很多了。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對,他說的都很對,甚至可以說是“無比正確”。

然而,你拍拍自己的胸脯,摸著自己的良心,老實回答我以下問題:

問題一: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話你沒看到過或聽說過嗎?

問題二: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不懂嗎?

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我還真沒看到過、沒聽說過”,“我還真不懂這些話背後的道理”,那麼,不好意思,依我看要麼你就是在裝,要麼你就是來錯了地方。

反之,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即:

首先,沒看某篇文章之前,你早就看到過或聽說過這些話,而且看過或聽過無數次,甚至視其為“正確的廢話”。

其次,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也懂得,至少是認為自己懂得一些。至於是不是完全地、徹底地弄懂了背後的道理倒不一定,反正你覺得自己懂得這些道理。

於是,似乎問題的關鍵並不是你知不知道、懂不懂道理,而是它們對你有沒有用。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二、

怎麼才算有用?

在我看來,只有一個衡量標準——能夠改變你,改變你的認知、你的言行,直至產生了不一樣的結果,這才是有用。

問題在於,一篇文章看完了,那幾條建議我們也知道了,真的改變了我們的認知嗎?

不知道,不確定,因為我們無從檢驗,也就無從判斷,於是只好假裝他們很有用,至少抱持著“信息多總比少要好”、“多學點兒總不是壞事”等的觀念,還會在求取信息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可能忘記了信息不同於知識,更不同於智慧)。

那麼,是否改變了我們的言行了呢?

這個倒是可以檢驗的,但卻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

說話這個事情,其實很容易檢驗有沒有變化。

比如,一個平日裡說話不太有邏輯性,思考問題也不是很深入的人,或許過了幾天後,身邊的同事或領導忽然發現TA的談吐有些不一樣了,看問題的角度也豐富了,也能夠對一個具體的工作或問題談出自己的觀點了,這就是進步了。據此,我們就可以倒推:TA最近有進步了。至於是怎麼進步的,不知道,或許是讀了一本好書,或許是受到了高人指點,或許是工作之餘有所心得。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三、

言辭上有沒有變化可以很容易檢驗,那麼如何來證明行為有沒有發生變化呢?

這個也可以檢驗,比如:以前懶散低效但也自卑敏感的一個人,現在變得更能管得住自己了,工作也有了安排,工作也不再拖延了,抱怨也減少了,明顯地更加積極向上了。這些就是很好的行為變化。

再比如,以前看不進去書的人,現在也可以制定並實施閱讀計劃了,還寫出了讀書筆記進行分享;

一個以前很宅很沒有自信的人,現在也開始參加體育活動、社團活動,敢於跟陌生人交往了,人變得更加開朗有活力,兩眼綻放出了多日不見的神采。

綜上所述,道理都是好的,可是,能不能身體力行,願不願意主動自願、自動自發地嘗試做出改變才是關鍵的關鍵。

而改變又是最困難的一件事。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這裡面有一系列問題必須解決:

WHY——

為了什麼而改變?

這裡涉及的是動機問題,一般的動機無非兩類:一是離苦,即解決當前面臨的苦惱困惑、水深火熱;二是得樂,即獲得更心儀的更大更多的價值,比如高薪酬、理想的職位、更蓬勃的事業、更美滿的家庭等等。

一般人做事情的動機並沒有那麼強烈,至少沒到當年越王勾踐那樣的想要復國的強烈程度。當然了,就連他也生怕自己的復國大志會減弱,才在屋中懸一苦膽添以明志。

我們普通人呢?有這麼強烈的想要改變現狀的渴望嗎?如果沒有,又怎能期待自己具有能夠堅定信心、克服萬難、抵禦誘惑的強大動力呢?

"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文|徐天坤

一、

在最近的一位國內知名大號的某篇勵志文章後面,我看到作者給出瞭如下的一些共性建議:

一是必須努力提升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必須開始讀書,因為讀書才會讓你遠離焦慮。

三是多結交具有積極人生目標、上進的職場朋友。

概括一下,無非就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努力啊,讀書啊,能力啊,朋友啊!

為了表達我的觀點,我在此文後面留言如下:

“寫的很好,寫得很好,不過,在我看來,大概率的可能性是,絕大多數人看這種文章再多,還是改變不了自己的生活。甚至看得越多越過不好。 為何?”

我是在提問,當然帶有一點點挑戰的味道,因為我很想知道作者對這個問題思考到了哪個層次。當然,或許他會公開回應我的留言,不過我並不期待奇蹟。

您可能會說了:我看了他說的幾條建議,他說的沒錯啊!要是我真的按照他的建議做了,我現在的狀況就會好很多了。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對,他說的都很對,甚至可以說是“無比正確”。

然而,你拍拍自己的胸脯,摸著自己的良心,老實回答我以下問題:

問題一: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話你沒看到過或聽說過嗎?

問題二: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不懂嗎?

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我還真沒看到過、沒聽說過”,“我還真不懂這些話背後的道理”,那麼,不好意思,依我看要麼你就是在裝,要麼你就是來錯了地方。

反之,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即:

首先,沒看某篇文章之前,你早就看到過或聽說過這些話,而且看過或聽過無數次,甚至視其為“正確的廢話”。

其次,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也懂得,至少是認為自己懂得一些。至於是不是完全地、徹底地弄懂了背後的道理倒不一定,反正你覺得自己懂得這些道理。

於是,似乎問題的關鍵並不是你知不知道、懂不懂道理,而是它們對你有沒有用。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二、

怎麼才算有用?

在我看來,只有一個衡量標準——能夠改變你,改變你的認知、你的言行,直至產生了不一樣的結果,這才是有用。

問題在於,一篇文章看完了,那幾條建議我們也知道了,真的改變了我們的認知嗎?

不知道,不確定,因為我們無從檢驗,也就無從判斷,於是只好假裝他們很有用,至少抱持著“信息多總比少要好”、“多學點兒總不是壞事”等的觀念,還會在求取信息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可能忘記了信息不同於知識,更不同於智慧)。

那麼,是否改變了我們的言行了呢?

這個倒是可以檢驗的,但卻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

說話這個事情,其實很容易檢驗有沒有變化。

比如,一個平日裡說話不太有邏輯性,思考問題也不是很深入的人,或許過了幾天後,身邊的同事或領導忽然發現TA的談吐有些不一樣了,看問題的角度也豐富了,也能夠對一個具體的工作或問題談出自己的觀點了,這就是進步了。據此,我們就可以倒推:TA最近有進步了。至於是怎麼進步的,不知道,或許是讀了一本好書,或許是受到了高人指點,或許是工作之餘有所心得。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三、

言辭上有沒有變化可以很容易檢驗,那麼如何來證明行為有沒有發生變化呢?

這個也可以檢驗,比如:以前懶散低效但也自卑敏感的一個人,現在變得更能管得住自己了,工作也有了安排,工作也不再拖延了,抱怨也減少了,明顯地更加積極向上了。這些就是很好的行為變化。

再比如,以前看不進去書的人,現在也可以制定並實施閱讀計劃了,還寫出了讀書筆記進行分享;

一個以前很宅很沒有自信的人,現在也開始參加體育活動、社團活動,敢於跟陌生人交往了,人變得更加開朗有活力,兩眼綻放出了多日不見的神采。

綜上所述,道理都是好的,可是,能不能身體力行,願不願意主動自願、自動自發地嘗試做出改變才是關鍵的關鍵。

而改變又是最困難的一件事。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這裡面有一系列問題必須解決:

WHY——

為了什麼而改變?

這裡涉及的是動機問題,一般的動機無非兩類:一是離苦,即解決當前面臨的苦惱困惑、水深火熱;二是得樂,即獲得更心儀的更大更多的價值,比如高薪酬、理想的職位、更蓬勃的事業、更美滿的家庭等等。

一般人做事情的動機並沒有那麼強烈,至少沒到當年越王勾踐那樣的想要復國的強烈程度。當然了,就連他也生怕自己的復國大志會減弱,才在屋中懸一苦膽添以明志。

我們普通人呢?有這麼強烈的想要改變現狀的渴望嗎?如果沒有,又怎能期待自己具有能夠堅定信心、克服萬難、抵禦誘惑的強大動力呢?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WHAT——

包括兩個維度:一是改變什麼,即目標到底如何設定?二是具體做些什麼,即工作的內容。

其實在諮詢過程中和從我們個人的生活經驗中都可以發現,目標對於改變的重要性是至關重要的,但又是至關困難的。

說目標很重要,是因為目標就是具體、可衡量的未來,是避免迷途流浪的航燈、啟明星,能在我們遭遇挫折困苦時提供振作起來重新出發的明確動力和理由。

說目標很困難,是因為目標往往並不在未來,它其實是我們給自己描繪的一個“大餅”,是一個“美好的虛幻”,它只存在於我們的想象之中。而且,隨著制定計劃、實施計劃過程中的各種干擾、不順、誘惑乃至嚴重的挫折打擊,我們極有可能對當初的目標產生質疑而動搖,初心越來越模糊,目標也就漸漸飛遠。

"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文|徐天坤

一、

在最近的一位國內知名大號的某篇勵志文章後面,我看到作者給出瞭如下的一些共性建議:

一是必須努力提升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必須開始讀書,因為讀書才會讓你遠離焦慮。

三是多結交具有積極人生目標、上進的職場朋友。

概括一下,無非就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努力啊,讀書啊,能力啊,朋友啊!

為了表達我的觀點,我在此文後面留言如下:

“寫的很好,寫得很好,不過,在我看來,大概率的可能性是,絕大多數人看這種文章再多,還是改變不了自己的生活。甚至看得越多越過不好。 為何?”

我是在提問,當然帶有一點點挑戰的味道,因為我很想知道作者對這個問題思考到了哪個層次。當然,或許他會公開回應我的留言,不過我並不期待奇蹟。

您可能會說了:我看了他說的幾條建議,他說的沒錯啊!要是我真的按照他的建議做了,我現在的狀況就會好很多了。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對,他說的都很對,甚至可以說是“無比正確”。

然而,你拍拍自己的胸脯,摸著自己的良心,老實回答我以下問題:

問題一: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話你沒看到過或聽說過嗎?

問題二: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不懂嗎?

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我還真沒看到過、沒聽說過”,“我還真不懂這些話背後的道理”,那麼,不好意思,依我看要麼你就是在裝,要麼你就是來錯了地方。

反之,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即:

首先,沒看某篇文章之前,你早就看到過或聽說過這些話,而且看過或聽過無數次,甚至視其為“正確的廢話”。

其次,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也懂得,至少是認為自己懂得一些。至於是不是完全地、徹底地弄懂了背後的道理倒不一定,反正你覺得自己懂得這些道理。

於是,似乎問題的關鍵並不是你知不知道、懂不懂道理,而是它們對你有沒有用。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二、

怎麼才算有用?

在我看來,只有一個衡量標準——能夠改變你,改變你的認知、你的言行,直至產生了不一樣的結果,這才是有用。

問題在於,一篇文章看完了,那幾條建議我們也知道了,真的改變了我們的認知嗎?

不知道,不確定,因為我們無從檢驗,也就無從判斷,於是只好假裝他們很有用,至少抱持著“信息多總比少要好”、“多學點兒總不是壞事”等的觀念,還會在求取信息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可能忘記了信息不同於知識,更不同於智慧)。

那麼,是否改變了我們的言行了呢?

這個倒是可以檢驗的,但卻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

說話這個事情,其實很容易檢驗有沒有變化。

比如,一個平日裡說話不太有邏輯性,思考問題也不是很深入的人,或許過了幾天後,身邊的同事或領導忽然發現TA的談吐有些不一樣了,看問題的角度也豐富了,也能夠對一個具體的工作或問題談出自己的觀點了,這就是進步了。據此,我們就可以倒推:TA最近有進步了。至於是怎麼進步的,不知道,或許是讀了一本好書,或許是受到了高人指點,或許是工作之餘有所心得。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三、

言辭上有沒有變化可以很容易檢驗,那麼如何來證明行為有沒有發生變化呢?

這個也可以檢驗,比如:以前懶散低效但也自卑敏感的一個人,現在變得更能管得住自己了,工作也有了安排,工作也不再拖延了,抱怨也減少了,明顯地更加積極向上了。這些就是很好的行為變化。

再比如,以前看不進去書的人,現在也可以制定並實施閱讀計劃了,還寫出了讀書筆記進行分享;

一個以前很宅很沒有自信的人,現在也開始參加體育活動、社團活動,敢於跟陌生人交往了,人變得更加開朗有活力,兩眼綻放出了多日不見的神采。

綜上所述,道理都是好的,可是,能不能身體力行,願不願意主動自願、自動自發地嘗試做出改變才是關鍵的關鍵。

而改變又是最困難的一件事。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這裡面有一系列問題必須解決:

WHY——

為了什麼而改變?

這裡涉及的是動機問題,一般的動機無非兩類:一是離苦,即解決當前面臨的苦惱困惑、水深火熱;二是得樂,即獲得更心儀的更大更多的價值,比如高薪酬、理想的職位、更蓬勃的事業、更美滿的家庭等等。

一般人做事情的動機並沒有那麼強烈,至少沒到當年越王勾踐那樣的想要復國的強烈程度。當然了,就連他也生怕自己的復國大志會減弱,才在屋中懸一苦膽添以明志。

我們普通人呢?有這麼強烈的想要改變現狀的渴望嗎?如果沒有,又怎能期待自己具有能夠堅定信心、克服萬難、抵禦誘惑的強大動力呢?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WHAT——

包括兩個維度:一是改變什麼,即目標到底如何設定?二是具體做些什麼,即工作的內容。

其實在諮詢過程中和從我們個人的生活經驗中都可以發現,目標對於改變的重要性是至關重要的,但又是至關困難的。

說目標很重要,是因為目標就是具體、可衡量的未來,是避免迷途流浪的航燈、啟明星,能在我們遭遇挫折困苦時提供振作起來重新出發的明確動力和理由。

說目標很困難,是因為目標往往並不在未來,它其實是我們給自己描繪的一個“大餅”,是一個“美好的虛幻”,它只存在於我們的想象之中。而且,隨著制定計劃、實施計劃過程中的各種干擾、不順、誘惑乃至嚴重的挫折打擊,我們極有可能對當初的目標產生質疑而動搖,初心越來越模糊,目標也就漸漸飛遠。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HOW——

到底怎麼做呢?

這裡面其實包括了WHO、WHEN、WHERE幾個要素,我在此一併介紹。既然是目標有了,就要制定行動計劃了。計劃絕非空想,計劃必須執行。執行什麼?這就要求充分考慮涉及哪些人、需要哪些資源、在什麼時間到什麼地點做什麼事情、必須滿足的時間點要求等等,換言之,這部分需要重點解決的就是目標制定之後的方案問題了。

方案的HOW的部分的重要性往往被低估了,舉個例子:

做飯這事兒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因為它涉及到多任務管理,需要好好地統籌一番。比如,如果你不是先把堆積在面板上、水槽裡的上一頓留下來的鍋碗瓢盆都洗乾淨並歸位了,你會發現一點兒空間都沒有,心情也會變得很糟。另外,如果你不是第一步就把米飯煮上、水燒開,然後再去菜場買菜,你會發現時間往往無法充分利用,效率就會受到影響。

"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文|徐天坤

一、

在最近的一位國內知名大號的某篇勵志文章後面,我看到作者給出瞭如下的一些共性建議:

一是必須努力提升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必須開始讀書,因為讀書才會讓你遠離焦慮。

三是多結交具有積極人生目標、上進的職場朋友。

概括一下,無非就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努力啊,讀書啊,能力啊,朋友啊!

為了表達我的觀點,我在此文後面留言如下:

“寫的很好,寫得很好,不過,在我看來,大概率的可能性是,絕大多數人看這種文章再多,還是改變不了自己的生活。甚至看得越多越過不好。 為何?”

我是在提問,當然帶有一點點挑戰的味道,因為我很想知道作者對這個問題思考到了哪個層次。當然,或許他會公開回應我的留言,不過我並不期待奇蹟。

您可能會說了:我看了他說的幾條建議,他說的沒錯啊!要是我真的按照他的建議做了,我現在的狀況就會好很多了。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對,他說的都很對,甚至可以說是“無比正確”。

然而,你拍拍自己的胸脯,摸著自己的良心,老實回答我以下問題:

問題一: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話你沒看到過或聽說過嗎?

問題二: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不懂嗎?

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我還真沒看到過、沒聽說過”,“我還真不懂這些話背後的道理”,那麼,不好意思,依我看要麼你就是在裝,要麼你就是來錯了地方。

反之,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即:

首先,沒看某篇文章之前,你早就看到過或聽說過這些話,而且看過或聽過無數次,甚至視其為“正確的廢話”。

其次,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也懂得,至少是認為自己懂得一些。至於是不是完全地、徹底地弄懂了背後的道理倒不一定,反正你覺得自己懂得這些道理。

於是,似乎問題的關鍵並不是你知不知道、懂不懂道理,而是它們對你有沒有用。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二、

怎麼才算有用?

在我看來,只有一個衡量標準——能夠改變你,改變你的認知、你的言行,直至產生了不一樣的結果,這才是有用。

問題在於,一篇文章看完了,那幾條建議我們也知道了,真的改變了我們的認知嗎?

不知道,不確定,因為我們無從檢驗,也就無從判斷,於是只好假裝他們很有用,至少抱持著“信息多總比少要好”、“多學點兒總不是壞事”等的觀念,還會在求取信息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可能忘記了信息不同於知識,更不同於智慧)。

那麼,是否改變了我們的言行了呢?

這個倒是可以檢驗的,但卻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

說話這個事情,其實很容易檢驗有沒有變化。

比如,一個平日裡說話不太有邏輯性,思考問題也不是很深入的人,或許過了幾天後,身邊的同事或領導忽然發現TA的談吐有些不一樣了,看問題的角度也豐富了,也能夠對一個具體的工作或問題談出自己的觀點了,這就是進步了。據此,我們就可以倒推:TA最近有進步了。至於是怎麼進步的,不知道,或許是讀了一本好書,或許是受到了高人指點,或許是工作之餘有所心得。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三、

言辭上有沒有變化可以很容易檢驗,那麼如何來證明行為有沒有發生變化呢?

這個也可以檢驗,比如:以前懶散低效但也自卑敏感的一個人,現在變得更能管得住自己了,工作也有了安排,工作也不再拖延了,抱怨也減少了,明顯地更加積極向上了。這些就是很好的行為變化。

再比如,以前看不進去書的人,現在也可以制定並實施閱讀計劃了,還寫出了讀書筆記進行分享;

一個以前很宅很沒有自信的人,現在也開始參加體育活動、社團活動,敢於跟陌生人交往了,人變得更加開朗有活力,兩眼綻放出了多日不見的神采。

綜上所述,道理都是好的,可是,能不能身體力行,願不願意主動自願、自動自發地嘗試做出改變才是關鍵的關鍵。

而改變又是最困難的一件事。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這裡面有一系列問題必須解決:

WHY——

為了什麼而改變?

這裡涉及的是動機問題,一般的動機無非兩類:一是離苦,即解決當前面臨的苦惱困惑、水深火熱;二是得樂,即獲得更心儀的更大更多的價值,比如高薪酬、理想的職位、更蓬勃的事業、更美滿的家庭等等。

一般人做事情的動機並沒有那麼強烈,至少沒到當年越王勾踐那樣的想要復國的強烈程度。當然了,就連他也生怕自己的復國大志會減弱,才在屋中懸一苦膽添以明志。

我們普通人呢?有這麼強烈的想要改變現狀的渴望嗎?如果沒有,又怎能期待自己具有能夠堅定信心、克服萬難、抵禦誘惑的強大動力呢?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WHAT——

包括兩個維度:一是改變什麼,即目標到底如何設定?二是具體做些什麼,即工作的內容。

其實在諮詢過程中和從我們個人的生活經驗中都可以發現,目標對於改變的重要性是至關重要的,但又是至關困難的。

說目標很重要,是因為目標就是具體、可衡量的未來,是避免迷途流浪的航燈、啟明星,能在我們遭遇挫折困苦時提供振作起來重新出發的明確動力和理由。

說目標很困難,是因為目標往往並不在未來,它其實是我們給自己描繪的一個“大餅”,是一個“美好的虛幻”,它只存在於我們的想象之中。而且,隨著制定計劃、實施計劃過程中的各種干擾、不順、誘惑乃至嚴重的挫折打擊,我們極有可能對當初的目標產生質疑而動搖,初心越來越模糊,目標也就漸漸飛遠。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HOW——

到底怎麼做呢?

這裡面其實包括了WHO、WHEN、WHERE幾個要素,我在此一併介紹。既然是目標有了,就要制定行動計劃了。計劃絕非空想,計劃必須執行。執行什麼?這就要求充分考慮涉及哪些人、需要哪些資源、在什麼時間到什麼地點做什麼事情、必須滿足的時間點要求等等,換言之,這部分需要重點解決的就是目標制定之後的方案問題了。

方案的HOW的部分的重要性往往被低估了,舉個例子:

做飯這事兒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因為它涉及到多任務管理,需要好好地統籌一番。比如,如果你不是先把堆積在面板上、水槽裡的上一頓留下來的鍋碗瓢盆都洗乾淨並歸位了,你會發現一點兒空間都沒有,心情也會變得很糟。另外,如果你不是第一步就把米飯煮上、水燒開,然後再去菜場買菜,你會發現時間往往無法充分利用,效率就會受到影響。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不知你發現沒有,簡單如做飯這件事,其實細究起來也需要提前進行統籌安排,更何況是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狀態呢?

方案制定的顆粒度多大才最合適?

我們當然不應該具體到每一天的幾點幾分開始做什麼,因為無數人無數次的教訓早已證明了,這樣的強迫自己往往換來的不是成就感,而是因為自己說了卻做不到帶來的自責感。我的建議是可以設定一個時間窗口,比如一週之內,一個月之內,抓關鍵結果指標,只要關鍵結果達成了(如閱讀完了一本書),具體是什麼時間完成的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文|徐天坤

一、

在最近的一位國內知名大號的某篇勵志文章後面,我看到作者給出瞭如下的一些共性建議:

一是必須努力提升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必須開始讀書,因為讀書才會讓你遠離焦慮。

三是多結交具有積極人生目標、上進的職場朋友。

概括一下,無非就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努力啊,讀書啊,能力啊,朋友啊!

為了表達我的觀點,我在此文後面留言如下:

“寫的很好,寫得很好,不過,在我看來,大概率的可能性是,絕大多數人看這種文章再多,還是改變不了自己的生活。甚至看得越多越過不好。 為何?”

我是在提問,當然帶有一點點挑戰的味道,因為我很想知道作者對這個問題思考到了哪個層次。當然,或許他會公開回應我的留言,不過我並不期待奇蹟。

您可能會說了:我看了他說的幾條建議,他說的沒錯啊!要是我真的按照他的建議做了,我現在的狀況就會好很多了。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對,他說的都很對,甚至可以說是“無比正確”。

然而,你拍拍自己的胸脯,摸著自己的良心,老實回答我以下問題:

問題一: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話你沒看到過或聽說過嗎?

問題二: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不懂嗎?

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我還真沒看到過、沒聽說過”,“我還真不懂這些話背後的道理”,那麼,不好意思,依我看要麼你就是在裝,要麼你就是來錯了地方。

反之,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即:

首先,沒看某篇文章之前,你早就看到過或聽說過這些話,而且看過或聽過無數次,甚至視其為“正確的廢話”。

其次,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也懂得,至少是認為自己懂得一些。至於是不是完全地、徹底地弄懂了背後的道理倒不一定,反正你覺得自己懂得這些道理。

於是,似乎問題的關鍵並不是你知不知道、懂不懂道理,而是它們對你有沒有用。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二、

怎麼才算有用?

在我看來,只有一個衡量標準——能夠改變你,改變你的認知、你的言行,直至產生了不一樣的結果,這才是有用。

問題在於,一篇文章看完了,那幾條建議我們也知道了,真的改變了我們的認知嗎?

不知道,不確定,因為我們無從檢驗,也就無從判斷,於是只好假裝他們很有用,至少抱持著“信息多總比少要好”、“多學點兒總不是壞事”等的觀念,還會在求取信息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可能忘記了信息不同於知識,更不同於智慧)。

那麼,是否改變了我們的言行了呢?

這個倒是可以檢驗的,但卻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

說話這個事情,其實很容易檢驗有沒有變化。

比如,一個平日裡說話不太有邏輯性,思考問題也不是很深入的人,或許過了幾天後,身邊的同事或領導忽然發現TA的談吐有些不一樣了,看問題的角度也豐富了,也能夠對一個具體的工作或問題談出自己的觀點了,這就是進步了。據此,我們就可以倒推:TA最近有進步了。至於是怎麼進步的,不知道,或許是讀了一本好書,或許是受到了高人指點,或許是工作之餘有所心得。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三、

言辭上有沒有變化可以很容易檢驗,那麼如何來證明行為有沒有發生變化呢?

這個也可以檢驗,比如:以前懶散低效但也自卑敏感的一個人,現在變得更能管得住自己了,工作也有了安排,工作也不再拖延了,抱怨也減少了,明顯地更加積極向上了。這些就是很好的行為變化。

再比如,以前看不進去書的人,現在也可以制定並實施閱讀計劃了,還寫出了讀書筆記進行分享;

一個以前很宅很沒有自信的人,現在也開始參加體育活動、社團活動,敢於跟陌生人交往了,人變得更加開朗有活力,兩眼綻放出了多日不見的神采。

綜上所述,道理都是好的,可是,能不能身體力行,願不願意主動自願、自動自發地嘗試做出改變才是關鍵的關鍵。

而改變又是最困難的一件事。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這裡面有一系列問題必須解決:

WHY——

為了什麼而改變?

這裡涉及的是動機問題,一般的動機無非兩類:一是離苦,即解決當前面臨的苦惱困惑、水深火熱;二是得樂,即獲得更心儀的更大更多的價值,比如高薪酬、理想的職位、更蓬勃的事業、更美滿的家庭等等。

一般人做事情的動機並沒有那麼強烈,至少沒到當年越王勾踐那樣的想要復國的強烈程度。當然了,就連他也生怕自己的復國大志會減弱,才在屋中懸一苦膽添以明志。

我們普通人呢?有這麼強烈的想要改變現狀的渴望嗎?如果沒有,又怎能期待自己具有能夠堅定信心、克服萬難、抵禦誘惑的強大動力呢?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WHAT——

包括兩個維度:一是改變什麼,即目標到底如何設定?二是具體做些什麼,即工作的內容。

其實在諮詢過程中和從我們個人的生活經驗中都可以發現,目標對於改變的重要性是至關重要的,但又是至關困難的。

說目標很重要,是因為目標就是具體、可衡量的未來,是避免迷途流浪的航燈、啟明星,能在我們遭遇挫折困苦時提供振作起來重新出發的明確動力和理由。

說目標很困難,是因為目標往往並不在未來,它其實是我們給自己描繪的一個“大餅”,是一個“美好的虛幻”,它只存在於我們的想象之中。而且,隨著制定計劃、實施計劃過程中的各種干擾、不順、誘惑乃至嚴重的挫折打擊,我們極有可能對當初的目標產生質疑而動搖,初心越來越模糊,目標也就漸漸飛遠。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HOW——

到底怎麼做呢?

這裡面其實包括了WHO、WHEN、WHERE幾個要素,我在此一併介紹。既然是目標有了,就要制定行動計劃了。計劃絕非空想,計劃必須執行。執行什麼?這就要求充分考慮涉及哪些人、需要哪些資源、在什麼時間到什麼地點做什麼事情、必須滿足的時間點要求等等,換言之,這部分需要重點解決的就是目標制定之後的方案問題了。

方案的HOW的部分的重要性往往被低估了,舉個例子:

做飯這事兒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因為它涉及到多任務管理,需要好好地統籌一番。比如,如果你不是先把堆積在面板上、水槽裡的上一頓留下來的鍋碗瓢盆都洗乾淨並歸位了,你會發現一點兒空間都沒有,心情也會變得很糟。另外,如果你不是第一步就把米飯煮上、水燒開,然後再去菜場買菜,你會發現時間往往無法充分利用,效率就會受到影響。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不知你發現沒有,簡單如做飯這件事,其實細究起來也需要提前進行統籌安排,更何況是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狀態呢?

方案制定的顆粒度多大才最合適?

我們當然不應該具體到每一天的幾點幾分開始做什麼,因為無數人無數次的教訓早已證明了,這樣的強迫自己往往換來的不是成就感,而是因為自己說了卻做不到帶來的自責感。我的建議是可以設定一個時間窗口,比如一週之內,一個月之內,抓關鍵結果指標,只要關鍵結果達成了(如閱讀完了一本書),具體是什麼時間完成的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四、

從WHY到WHAT到HOW的路徑其實實施起來並不容易,但卻早已被很多牛人所驗證了。

在此我分享一個由Simon Sinek(西蒙.斯涅克,全球影響力大師)提出的思考模型。

他發現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一批領袖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慣,這個習慣還與一般人完全相反。他形象地把這個習慣稱為黃金圓環。

黃金圓環有2個同心圓環,從裡到外分別表示為什麼(why)、怎麼做(How)、是什麼(What)。

"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文|徐天坤

一、

在最近的一位國內知名大號的某篇勵志文章後面,我看到作者給出瞭如下的一些共性建議:

一是必須努力提升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必須開始讀書,因為讀書才會讓你遠離焦慮。

三是多結交具有積極人生目標、上進的職場朋友。

概括一下,無非就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努力啊,讀書啊,能力啊,朋友啊!

為了表達我的觀點,我在此文後面留言如下:

“寫的很好,寫得很好,不過,在我看來,大概率的可能性是,絕大多數人看這種文章再多,還是改變不了自己的生活。甚至看得越多越過不好。 為何?”

我是在提問,當然帶有一點點挑戰的味道,因為我很想知道作者對這個問題思考到了哪個層次。當然,或許他會公開回應我的留言,不過我並不期待奇蹟。

您可能會說了:我看了他說的幾條建議,他說的沒錯啊!要是我真的按照他的建議做了,我現在的狀況就會好很多了。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對,他說的都很對,甚至可以說是“無比正確”。

然而,你拍拍自己的胸脯,摸著自己的良心,老實回答我以下問題:

問題一: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話你沒看到過或聽說過嗎?

問題二: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不懂嗎?

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我還真沒看到過、沒聽說過”,“我還真不懂這些話背後的道理”,那麼,不好意思,依我看要麼你就是在裝,要麼你就是來錯了地方。

反之,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即:

首先,沒看某篇文章之前,你早就看到過或聽說過這些話,而且看過或聽過無數次,甚至視其為“正確的廢話”。

其次,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也懂得,至少是認為自己懂得一些。至於是不是完全地、徹底地弄懂了背後的道理倒不一定,反正你覺得自己懂得這些道理。

於是,似乎問題的關鍵並不是你知不知道、懂不懂道理,而是它們對你有沒有用。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二、

怎麼才算有用?

在我看來,只有一個衡量標準——能夠改變你,改變你的認知、你的言行,直至產生了不一樣的結果,這才是有用。

問題在於,一篇文章看完了,那幾條建議我們也知道了,真的改變了我們的認知嗎?

不知道,不確定,因為我們無從檢驗,也就無從判斷,於是只好假裝他們很有用,至少抱持著“信息多總比少要好”、“多學點兒總不是壞事”等的觀念,還會在求取信息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可能忘記了信息不同於知識,更不同於智慧)。

那麼,是否改變了我們的言行了呢?

這個倒是可以檢驗的,但卻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

說話這個事情,其實很容易檢驗有沒有變化。

比如,一個平日裡說話不太有邏輯性,思考問題也不是很深入的人,或許過了幾天後,身邊的同事或領導忽然發現TA的談吐有些不一樣了,看問題的角度也豐富了,也能夠對一個具體的工作或問題談出自己的觀點了,這就是進步了。據此,我們就可以倒推:TA最近有進步了。至於是怎麼進步的,不知道,或許是讀了一本好書,或許是受到了高人指點,或許是工作之餘有所心得。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三、

言辭上有沒有變化可以很容易檢驗,那麼如何來證明行為有沒有發生變化呢?

這個也可以檢驗,比如:以前懶散低效但也自卑敏感的一個人,現在變得更能管得住自己了,工作也有了安排,工作也不再拖延了,抱怨也減少了,明顯地更加積極向上了。這些就是很好的行為變化。

再比如,以前看不進去書的人,現在也可以制定並實施閱讀計劃了,還寫出了讀書筆記進行分享;

一個以前很宅很沒有自信的人,現在也開始參加體育活動、社團活動,敢於跟陌生人交往了,人變得更加開朗有活力,兩眼綻放出了多日不見的神采。

綜上所述,道理都是好的,可是,能不能身體力行,願不願意主動自願、自動自發地嘗試做出改變才是關鍵的關鍵。

而改變又是最困難的一件事。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這裡面有一系列問題必須解決:

WHY——

為了什麼而改變?

這裡涉及的是動機問題,一般的動機無非兩類:一是離苦,即解決當前面臨的苦惱困惑、水深火熱;二是得樂,即獲得更心儀的更大更多的價值,比如高薪酬、理想的職位、更蓬勃的事業、更美滿的家庭等等。

一般人做事情的動機並沒有那麼強烈,至少沒到當年越王勾踐那樣的想要復國的強烈程度。當然了,就連他也生怕自己的復國大志會減弱,才在屋中懸一苦膽添以明志。

我們普通人呢?有這麼強烈的想要改變現狀的渴望嗎?如果沒有,又怎能期待自己具有能夠堅定信心、克服萬難、抵禦誘惑的強大動力呢?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WHAT——

包括兩個維度:一是改變什麼,即目標到底如何設定?二是具體做些什麼,即工作的內容。

其實在諮詢過程中和從我們個人的生活經驗中都可以發現,目標對於改變的重要性是至關重要的,但又是至關困難的。

說目標很重要,是因為目標就是具體、可衡量的未來,是避免迷途流浪的航燈、啟明星,能在我們遭遇挫折困苦時提供振作起來重新出發的明確動力和理由。

說目標很困難,是因為目標往往並不在未來,它其實是我們給自己描繪的一個“大餅”,是一個“美好的虛幻”,它只存在於我們的想象之中。而且,隨著制定計劃、實施計劃過程中的各種干擾、不順、誘惑乃至嚴重的挫折打擊,我們極有可能對當初的目標產生質疑而動搖,初心越來越模糊,目標也就漸漸飛遠。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HOW——

到底怎麼做呢?

這裡面其實包括了WHO、WHEN、WHERE幾個要素,我在此一併介紹。既然是目標有了,就要制定行動計劃了。計劃絕非空想,計劃必須執行。執行什麼?這就要求充分考慮涉及哪些人、需要哪些資源、在什麼時間到什麼地點做什麼事情、必須滿足的時間點要求等等,換言之,這部分需要重點解決的就是目標制定之後的方案問題了。

方案的HOW的部分的重要性往往被低估了,舉個例子:

做飯這事兒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因為它涉及到多任務管理,需要好好地統籌一番。比如,如果你不是先把堆積在面板上、水槽裡的上一頓留下來的鍋碗瓢盆都洗乾淨並歸位了,你會發現一點兒空間都沒有,心情也會變得很糟。另外,如果你不是第一步就把米飯煮上、水燒開,然後再去菜場買菜,你會發現時間往往無法充分利用,效率就會受到影響。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不知你發現沒有,簡單如做飯這件事,其實細究起來也需要提前進行統籌安排,更何況是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狀態呢?

方案制定的顆粒度多大才最合適?

我們當然不應該具體到每一天的幾點幾分開始做什麼,因為無數人無數次的教訓早已證明了,這樣的強迫自己往往換來的不是成就感,而是因為自己說了卻做不到帶來的自責感。我的建議是可以設定一個時間窗口,比如一週之內,一個月之內,抓關鍵結果指標,只要關鍵結果達成了(如閱讀完了一本書),具體是什麼時間完成的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四、

從WHY到WHAT到HOW的路徑其實實施起來並不容易,但卻早已被很多牛人所驗證了。

在此我分享一個由Simon Sinek(西蒙.斯涅克,全球影響力大師)提出的思考模型。

他發現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一批領袖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慣,這個習慣還與一般人完全相反。他形象地把這個習慣稱為黃金圓環。

黃金圓環有2個同心圓環,從裡到外分別表示為什麼(why)、怎麼做(How)、是什麼(What)。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根據他的觀點,普通人的思考順序,通常是從外圈的是從“是什麼”出發的,然後才是“怎麼做”和“為什麼做”;而真正優秀的人,卻是從內部出發,先思考最核心的“為什麼”,然後再思考“怎麼做”和“是什麼”。

當然,在我看來,他這個說法其實並不徹底,實際當中我們往往是要WHY, WHAT, HOW來回反覆走上幾個來回,才有可能形成比較成型的、成熟的行動方案,才能形成切切實實能夠產生行動、帶來改變的強大而持久的動力。

甚至於,我更看重的甚至並不是強大而是持久,只要動力能夠持久,一點一點地,也終會產生想要的改變。

"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文|徐天坤

一、

在最近的一位國內知名大號的某篇勵志文章後面,我看到作者給出瞭如下的一些共性建議:

一是必須努力提升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必須開始讀書,因為讀書才會讓你遠離焦慮。

三是多結交具有積極人生目標、上進的職場朋友。

概括一下,無非就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努力啊,讀書啊,能力啊,朋友啊!

為了表達我的觀點,我在此文後面留言如下:

“寫的很好,寫得很好,不過,在我看來,大概率的可能性是,絕大多數人看這種文章再多,還是改變不了自己的生活。甚至看得越多越過不好。 為何?”

我是在提問,當然帶有一點點挑戰的味道,因為我很想知道作者對這個問題思考到了哪個層次。當然,或許他會公開回應我的留言,不過我並不期待奇蹟。

您可能會說了:我看了他說的幾條建議,他說的沒錯啊!要是我真的按照他的建議做了,我現在的狀況就會好很多了。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對,他說的都很對,甚至可以說是“無比正確”。

然而,你拍拍自己的胸脯,摸著自己的良心,老實回答我以下問題:

問題一: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話你沒看到過或聽說過嗎?

問題二: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不懂嗎?

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我還真沒看到過、沒聽說過”,“我還真不懂這些話背後的道理”,那麼,不好意思,依我看要麼你就是在裝,要麼你就是來錯了地方。

反之,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即:

首先,沒看某篇文章之前,你早就看到過或聽說過這些話,而且看過或聽過無數次,甚至視其為“正確的廢話”。

其次,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也懂得,至少是認為自己懂得一些。至於是不是完全地、徹底地弄懂了背後的道理倒不一定,反正你覺得自己懂得這些道理。

於是,似乎問題的關鍵並不是你知不知道、懂不懂道理,而是它們對你有沒有用。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二、

怎麼才算有用?

在我看來,只有一個衡量標準——能夠改變你,改變你的認知、你的言行,直至產生了不一樣的結果,這才是有用。

問題在於,一篇文章看完了,那幾條建議我們也知道了,真的改變了我們的認知嗎?

不知道,不確定,因為我們無從檢驗,也就無從判斷,於是只好假裝他們很有用,至少抱持著“信息多總比少要好”、“多學點兒總不是壞事”等的觀念,還會在求取信息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可能忘記了信息不同於知識,更不同於智慧)。

那麼,是否改變了我們的言行了呢?

這個倒是可以檢驗的,但卻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

說話這個事情,其實很容易檢驗有沒有變化。

比如,一個平日裡說話不太有邏輯性,思考問題也不是很深入的人,或許過了幾天後,身邊的同事或領導忽然發現TA的談吐有些不一樣了,看問題的角度也豐富了,也能夠對一個具體的工作或問題談出自己的觀點了,這就是進步了。據此,我們就可以倒推:TA最近有進步了。至於是怎麼進步的,不知道,或許是讀了一本好書,或許是受到了高人指點,或許是工作之餘有所心得。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三、

言辭上有沒有變化可以很容易檢驗,那麼如何來證明行為有沒有發生變化呢?

這個也可以檢驗,比如:以前懶散低效但也自卑敏感的一個人,現在變得更能管得住自己了,工作也有了安排,工作也不再拖延了,抱怨也減少了,明顯地更加積極向上了。這些就是很好的行為變化。

再比如,以前看不進去書的人,現在也可以制定並實施閱讀計劃了,還寫出了讀書筆記進行分享;

一個以前很宅很沒有自信的人,現在也開始參加體育活動、社團活動,敢於跟陌生人交往了,人變得更加開朗有活力,兩眼綻放出了多日不見的神采。

綜上所述,道理都是好的,可是,能不能身體力行,願不願意主動自願、自動自發地嘗試做出改變才是關鍵的關鍵。

而改變又是最困難的一件事。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這裡面有一系列問題必須解決:

WHY——

為了什麼而改變?

這裡涉及的是動機問題,一般的動機無非兩類:一是離苦,即解決當前面臨的苦惱困惑、水深火熱;二是得樂,即獲得更心儀的更大更多的價值,比如高薪酬、理想的職位、更蓬勃的事業、更美滿的家庭等等。

一般人做事情的動機並沒有那麼強烈,至少沒到當年越王勾踐那樣的想要復國的強烈程度。當然了,就連他也生怕自己的復國大志會減弱,才在屋中懸一苦膽添以明志。

我們普通人呢?有這麼強烈的想要改變現狀的渴望嗎?如果沒有,又怎能期待自己具有能夠堅定信心、克服萬難、抵禦誘惑的強大動力呢?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WHAT——

包括兩個維度:一是改變什麼,即目標到底如何設定?二是具體做些什麼,即工作的內容。

其實在諮詢過程中和從我們個人的生活經驗中都可以發現,目標對於改變的重要性是至關重要的,但又是至關困難的。

說目標很重要,是因為目標就是具體、可衡量的未來,是避免迷途流浪的航燈、啟明星,能在我們遭遇挫折困苦時提供振作起來重新出發的明確動力和理由。

說目標很困難,是因為目標往往並不在未來,它其實是我們給自己描繪的一個“大餅”,是一個“美好的虛幻”,它只存在於我們的想象之中。而且,隨著制定計劃、實施計劃過程中的各種干擾、不順、誘惑乃至嚴重的挫折打擊,我們極有可能對當初的目標產生質疑而動搖,初心越來越模糊,目標也就漸漸飛遠。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HOW——

到底怎麼做呢?

這裡面其實包括了WHO、WHEN、WHERE幾個要素,我在此一併介紹。既然是目標有了,就要制定行動計劃了。計劃絕非空想,計劃必須執行。執行什麼?這就要求充分考慮涉及哪些人、需要哪些資源、在什麼時間到什麼地點做什麼事情、必須滿足的時間點要求等等,換言之,這部分需要重點解決的就是目標制定之後的方案問題了。

方案的HOW的部分的重要性往往被低估了,舉個例子:

做飯這事兒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因為它涉及到多任務管理,需要好好地統籌一番。比如,如果你不是先把堆積在面板上、水槽裡的上一頓留下來的鍋碗瓢盆都洗乾淨並歸位了,你會發現一點兒空間都沒有,心情也會變得很糟。另外,如果你不是第一步就把米飯煮上、水燒開,然後再去菜場買菜,你會發現時間往往無法充分利用,效率就會受到影響。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不知你發現沒有,簡單如做飯這件事,其實細究起來也需要提前進行統籌安排,更何況是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狀態呢?

方案制定的顆粒度多大才最合適?

我們當然不應該具體到每一天的幾點幾分開始做什麼,因為無數人無數次的教訓早已證明了,這樣的強迫自己往往換來的不是成就感,而是因為自己說了卻做不到帶來的自責感。我的建議是可以設定一個時間窗口,比如一週之內,一個月之內,抓關鍵結果指標,只要關鍵結果達成了(如閱讀完了一本書),具體是什麼時間完成的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四、

從WHY到WHAT到HOW的路徑其實實施起來並不容易,但卻早已被很多牛人所驗證了。

在此我分享一個由Simon Sinek(西蒙.斯涅克,全球影響力大師)提出的思考模型。

他發現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一批領袖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慣,這個習慣還與一般人完全相反。他形象地把這個習慣稱為黃金圓環。

黃金圓環有2個同心圓環,從裡到外分別表示為什麼(why)、怎麼做(How)、是什麼(What)。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根據他的觀點,普通人的思考順序,通常是從外圈的是從“是什麼”出發的,然後才是“怎麼做”和“為什麼做”;而真正優秀的人,卻是從內部出發,先思考最核心的“為什麼”,然後再思考“怎麼做”和“是什麼”。

當然,在我看來,他這個說法其實並不徹底,實際當中我們往往是要WHY, WHAT, HOW來回反覆走上幾個來回,才有可能形成比較成型的、成熟的行動方案,才能形成切切實實能夠產生行動、帶來改變的強大而持久的動力。

甚至於,我更看重的甚至並不是強大而是持久,只要動力能夠持久,一點一點地,也終會產生想要的改變。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與這篇文章的主題相關的,其實還有著非常廣闊的領域,略舉幾個作為延展,比如自我效能感、拖延症、自證預言、習慣養成(最近比較火的是微習慣)、認知升級、共讀打卡、趁早行動、三秒鐘行動法等等,不一而足。每一種方法都不是靈丹妙藥,無法包治你病,不過每一種方法也都有其特點功效,需要你自行接觸、學習、體驗。

關於改變這個話題,我想說的還有很多。從詞語本身來看,其實我更喜歡與之意思相近的另一個詞:變革。變革者,改變加革非也,通俗地說,我們期待實現的不單純是改變本身,而是首先認清楚哪些地方是不適合我們自身發展的甚至是錯誤的、有害的觀念和做法,這是首先要革除的(就像是手拿利刃一個個地割掉一樣),然後,再去改成對我們有利的、長期有益的好的觀念和做法,最終形成思維和行為習慣。慣性形成後,接下來的思考和行動就有了勢——勢頭的勢,勢能的勢,思考和行動就變得更容易了。

可以想見,堅持得久了,我們自然就能夠“苟日新,日日新”,每天都會有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了。

今天就寫到這兒吧,我是徐天坤,助您一切都好!

"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文|徐天坤

一、

在最近的一位國內知名大號的某篇勵志文章後面,我看到作者給出瞭如下的一些共性建議:

一是必須努力提升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必須開始讀書,因為讀書才會讓你遠離焦慮。

三是多結交具有積極人生目標、上進的職場朋友。

概括一下,無非就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努力啊,讀書啊,能力啊,朋友啊!

為了表達我的觀點,我在此文後面留言如下:

“寫的很好,寫得很好,不過,在我看來,大概率的可能性是,絕大多數人看這種文章再多,還是改變不了自己的生活。甚至看得越多越過不好。 為何?”

我是在提問,當然帶有一點點挑戰的味道,因為我很想知道作者對這個問題思考到了哪個層次。當然,或許他會公開回應我的留言,不過我並不期待奇蹟。

您可能會說了:我看了他說的幾條建議,他說的沒錯啊!要是我真的按照他的建議做了,我現在的狀況就會好很多了。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對,他說的都很對,甚至可以說是“無比正確”。

然而,你拍拍自己的胸脯,摸著自己的良心,老實回答我以下問題:

問題一: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話你沒看到過或聽說過嗎?

問題二: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不懂嗎?

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我還真沒看到過、沒聽說過”,“我還真不懂這些話背後的道理”,那麼,不好意思,依我看要麼你就是在裝,要麼你就是來錯了地方。

反之,如果說你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即:

首先,沒看某篇文章之前,你早就看到過或聽說過這些話,而且看過或聽過無數次,甚至視其為“正確的廢話”。

其次,沒看某篇文章之前,這些勸告或勸戒背後的道理你也懂得,至少是認為自己懂得一些。至於是不是完全地、徹底地弄懂了背後的道理倒不一定,反正你覺得自己懂得這些道理。

於是,似乎問題的關鍵並不是你知不知道、懂不懂道理,而是它們對你有沒有用。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二、

怎麼才算有用?

在我看來,只有一個衡量標準——能夠改變你,改變你的認知、你的言行,直至產生了不一樣的結果,這才是有用。

問題在於,一篇文章看完了,那幾條建議我們也知道了,真的改變了我們的認知嗎?

不知道,不確定,因為我們無從檢驗,也就無從判斷,於是只好假裝他們很有用,至少抱持著“信息多總比少要好”、“多學點兒總不是壞事”等的觀念,還會在求取信息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可能忘記了信息不同於知識,更不同於智慧)。

那麼,是否改變了我們的言行了呢?

這個倒是可以檢驗的,但卻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

說話這個事情,其實很容易檢驗有沒有變化。

比如,一個平日裡說話不太有邏輯性,思考問題也不是很深入的人,或許過了幾天後,身邊的同事或領導忽然發現TA的談吐有些不一樣了,看問題的角度也豐富了,也能夠對一個具體的工作或問題談出自己的觀點了,這就是進步了。據此,我們就可以倒推:TA最近有進步了。至於是怎麼進步的,不知道,或許是讀了一本好書,或許是受到了高人指點,或許是工作之餘有所心得。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三、

言辭上有沒有變化可以很容易檢驗,那麼如何來證明行為有沒有發生變化呢?

這個也可以檢驗,比如:以前懶散低效但也自卑敏感的一個人,現在變得更能管得住自己了,工作也有了安排,工作也不再拖延了,抱怨也減少了,明顯地更加積極向上了。這些就是很好的行為變化。

再比如,以前看不進去書的人,現在也可以制定並實施閱讀計劃了,還寫出了讀書筆記進行分享;

一個以前很宅很沒有自信的人,現在也開始參加體育活動、社團活動,敢於跟陌生人交往了,人變得更加開朗有活力,兩眼綻放出了多日不見的神采。

綜上所述,道理都是好的,可是,能不能身體力行,願不願意主動自願、自動自發地嘗試做出改變才是關鍵的關鍵。

而改變又是最困難的一件事。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這裡面有一系列問題必須解決:

WHY——

為了什麼而改變?

這裡涉及的是動機問題,一般的動機無非兩類:一是離苦,即解決當前面臨的苦惱困惑、水深火熱;二是得樂,即獲得更心儀的更大更多的價值,比如高薪酬、理想的職位、更蓬勃的事業、更美滿的家庭等等。

一般人做事情的動機並沒有那麼強烈,至少沒到當年越王勾踐那樣的想要復國的強烈程度。當然了,就連他也生怕自己的復國大志會減弱,才在屋中懸一苦膽添以明志。

我們普通人呢?有這麼強烈的想要改變現狀的渴望嗎?如果沒有,又怎能期待自己具有能夠堅定信心、克服萬難、抵禦誘惑的強大動力呢?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WHAT——

包括兩個維度:一是改變什麼,即目標到底如何設定?二是具體做些什麼,即工作的內容。

其實在諮詢過程中和從我們個人的生活經驗中都可以發現,目標對於改變的重要性是至關重要的,但又是至關困難的。

說目標很重要,是因為目標就是具體、可衡量的未來,是避免迷途流浪的航燈、啟明星,能在我們遭遇挫折困苦時提供振作起來重新出發的明確動力和理由。

說目標很困難,是因為目標往往並不在未來,它其實是我們給自己描繪的一個“大餅”,是一個“美好的虛幻”,它只存在於我們的想象之中。而且,隨著制定計劃、實施計劃過程中的各種干擾、不順、誘惑乃至嚴重的挫折打擊,我們極有可能對當初的目標產生質疑而動搖,初心越來越模糊,目標也就漸漸飛遠。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HOW——

到底怎麼做呢?

這裡面其實包括了WHO、WHEN、WHERE幾個要素,我在此一併介紹。既然是目標有了,就要制定行動計劃了。計劃絕非空想,計劃必須執行。執行什麼?這就要求充分考慮涉及哪些人、需要哪些資源、在什麼時間到什麼地點做什麼事情、必須滿足的時間點要求等等,換言之,這部分需要重點解決的就是目標制定之後的方案問題了。

方案的HOW的部分的重要性往往被低估了,舉個例子:

做飯這事兒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因為它涉及到多任務管理,需要好好地統籌一番。比如,如果你不是先把堆積在面板上、水槽裡的上一頓留下來的鍋碗瓢盆都洗乾淨並歸位了,你會發現一點兒空間都沒有,心情也會變得很糟。另外,如果你不是第一步就把米飯煮上、水燒開,然後再去菜場買菜,你會發現時間往往無法充分利用,效率就會受到影響。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不知你發現沒有,簡單如做飯這件事,其實細究起來也需要提前進行統籌安排,更何況是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狀態呢?

方案制定的顆粒度多大才最合適?

我們當然不應該具體到每一天的幾點幾分開始做什麼,因為無數人無數次的教訓早已證明了,這樣的強迫自己往往換來的不是成就感,而是因為自己說了卻做不到帶來的自責感。我的建議是可以設定一個時間窗口,比如一週之內,一個月之內,抓關鍵結果指標,只要關鍵結果達成了(如閱讀完了一本書),具體是什麼時間完成的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四、

從WHY到WHAT到HOW的路徑其實實施起來並不容易,但卻早已被很多牛人所驗證了。

在此我分享一個由Simon Sinek(西蒙.斯涅克,全球影響力大師)提出的思考模型。

他發現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一批領袖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慣,這個習慣還與一般人完全相反。他形象地把這個習慣稱為黃金圓環。

黃金圓環有2個同心圓環,從裡到外分別表示為什麼(why)、怎麼做(How)、是什麼(What)。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根據他的觀點,普通人的思考順序,通常是從外圈的是從“是什麼”出發的,然後才是“怎麼做”和“為什麼做”;而真正優秀的人,卻是從內部出發,先思考最核心的“為什麼”,然後再思考“怎麼做”和“是什麼”。

當然,在我看來,他這個說法其實並不徹底,實際當中我們往往是要WHY, WHAT, HOW來回反覆走上幾個來回,才有可能形成比較成型的、成熟的行動方案,才能形成切切實實能夠產生行動、帶來改變的強大而持久的動力。

甚至於,我更看重的甚至並不是強大而是持久,只要動力能夠持久,一點一點地,也終會產生想要的改變。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與這篇文章的主題相關的,其實還有著非常廣闊的領域,略舉幾個作為延展,比如自我效能感、拖延症、自證預言、習慣養成(最近比較火的是微習慣)、認知升級、共讀打卡、趁早行動、三秒鐘行動法等等,不一而足。每一種方法都不是靈丹妙藥,無法包治你病,不過每一種方法也都有其特點功效,需要你自行接觸、學習、體驗。

關於改變這個話題,我想說的還有很多。從詞語本身來看,其實我更喜歡與之意思相近的另一個詞:變革。變革者,改變加革非也,通俗地說,我們期待實現的不單純是改變本身,而是首先認清楚哪些地方是不適合我們自身發展的甚至是錯誤的、有害的觀念和做法,這是首先要革除的(就像是手拿利刃一個個地割掉一樣),然後,再去改成對我們有利的、長期有益的好的觀念和做法,最終形成思維和行為習慣。慣性形成後,接下來的思考和行動就有了勢——勢頭的勢,勢能的勢,思考和行動就變得更容易了。

可以想見,堅持得久了,我們自然就能夠“苟日新,日日新”,每天都會有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了。

今天就寫到這兒吧,我是徐天坤,助您一切都好!

你為什麼很難改變自己?全球影響力大師:因為你不明白這個原理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徐天坤,高校管理學在職講師,職業生涯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新安人才網長期合作簽約講師,微博認證職場博主,“璃語職美人”長期合作個人發展顧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