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

《鐵道游擊隊》小說和電影中,政委李正是個光輝形象。他一出場,英俊瀟灑的外形,加上他堅定、正派的品格,寬容、公正的辦事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我黨對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抗日隊伍嘔心瀝血的改造、鍛鍊、領導其成長過程。

"

《鐵道游擊隊》小說和電影中,政委李正是個光輝形象。他一出場,英俊瀟灑的外形,加上他堅定、正派的品格,寬容、公正的辦事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我黨對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抗日隊伍嘔心瀝血的改造、鍛鍊、領導其成長過程。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

事實也是這樣,但事實比小說更復雜,更艱難困苦。畢竟,要把一支從民間抵抗力量出身的隊伍,改造成聽黨指揮、雷厲風行、百折不撓、勇猛頑強的高素質隊伍,並不容易。

"

《鐵道游擊隊》小說和電影中,政委李正是個光輝形象。他一出場,英俊瀟灑的外形,加上他堅定、正派的品格,寬容、公正的辦事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我黨對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抗日隊伍嘔心瀝血的改造、鍛鍊、領導其成長過程。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

事實也是這樣,但事實比小說更復雜,更艱難困苦。畢竟,要把一支從民間抵抗力量出身的隊伍,改造成聽黨指揮、雷厲風行、百折不撓、勇猛頑強的高素質隊伍,並不容易。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劉知俠

記者在《鐵道游擊隊》小說作者劉知俠採訪資料裡看到他是這樣塑造李正的:“小說中具有重要位置的‘李正’形象,我是以杜季偉的事蹟為主,結合後來幾位政委的特點,塑造了李正這個政委形象的。”

根據劉知俠的描述,加上史料的佐證及記者的深入挖掘,鐵道游擊隊的“李正”是由杜季偉、文立正、楊廣立、趙若華、張鴻儀與鄭惕等前後六位真實的政委情況(其實抗戰勝利後,1946年重建魯南鐵道隊時候,還有一位蔣得功同志擔任政委),進行綜合塑造的。

這六位政委是什麼情況?他們在真實的魯南鐵道大隊歷史中,做了哪些工作?現在的情況都如何了?

第一任政委 杜季偉


"

《鐵道游擊隊》小說和電影中,政委李正是個光輝形象。他一出場,英俊瀟灑的外形,加上他堅定、正派的品格,寬容、公正的辦事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我黨對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抗日隊伍嘔心瀝血的改造、鍛鍊、領導其成長過程。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

事實也是這樣,但事實比小說更復雜,更艱難困苦。畢竟,要把一支從民間抵抗力量出身的隊伍,改造成聽黨指揮、雷厲風行、百折不撓、勇猛頑強的高素質隊伍,並不容易。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劉知俠

記者在《鐵道游擊隊》小說作者劉知俠採訪資料裡看到他是這樣塑造李正的:“小說中具有重要位置的‘李正’形象,我是以杜季偉的事蹟為主,結合後來幾位政委的特點,塑造了李正這個政委形象的。”

根據劉知俠的描述,加上史料的佐證及記者的深入挖掘,鐵道游擊隊的“李正”是由杜季偉、文立正、楊廣立、趙若華、張鴻儀與鄭惕等前後六位真實的政委情況(其實抗戰勝利後,1946年重建魯南鐵道隊時候,還有一位蔣得功同志擔任政委),進行綜合塑造的。

這六位政委是什麼情況?他們在真實的魯南鐵道大隊歷史中,做了哪些工作?現在的情況都如何了?

第一任政委 杜季偉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2月,杜季偉從蘇魯支隊第二大隊副教導員抽調擔任鐵道游擊隊政治委員,化名劉鶴亭在義和炭場任管賬先生。與隊員們吃住在一起的杜季偉,根據鐵道隊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說服教育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說服教育,鐵道隊在日常生活作風方面有了較大好轉,杜季偉先後吸收了曹德清、趙永泉、徐廣田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了黨支部。從此之後,共產黨員成了鐵道隊的中堅力量,隊員中打架鬥毆、喝酒、賭博現象大大減少。

"

《鐵道游擊隊》小說和電影中,政委李正是個光輝形象。他一出場,英俊瀟灑的外形,加上他堅定、正派的品格,寬容、公正的辦事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我黨對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抗日隊伍嘔心瀝血的改造、鍛鍊、領導其成長過程。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

事實也是這樣,但事實比小說更復雜,更艱難困苦。畢竟,要把一支從民間抵抗力量出身的隊伍,改造成聽黨指揮、雷厲風行、百折不撓、勇猛頑強的高素質隊伍,並不容易。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劉知俠

記者在《鐵道游擊隊》小說作者劉知俠採訪資料裡看到他是這樣塑造李正的:“小說中具有重要位置的‘李正’形象,我是以杜季偉的事蹟為主,結合後來幾位政委的特點,塑造了李正這個政委形象的。”

根據劉知俠的描述,加上史料的佐證及記者的深入挖掘,鐵道游擊隊的“李正”是由杜季偉、文立正、楊廣立、趙若華、張鴻儀與鄭惕等前後六位真實的政委情況(其實抗戰勝利後,1946年重建魯南鐵道隊時候,還有一位蔣得功同志擔任政委),進行綜合塑造的。

這六位政委是什麼情況?他們在真實的魯南鐵道大隊歷史中,做了哪些工作?現在的情況都如何了?

第一任政委 杜季偉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2月,杜季偉從蘇魯支隊第二大隊副教導員抽調擔任鐵道游擊隊政治委員,化名劉鶴亭在義和炭場任管賬先生。與隊員們吃住在一起的杜季偉,根據鐵道隊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說服教育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說服教育,鐵道隊在日常生活作風方面有了較大好轉,杜季偉先後吸收了曹德清、趙永泉、徐廣田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了黨支部。從此之後,共產黨員成了鐵道隊的中堅力量,隊員中打架鬥毆、喝酒、賭博現象大大減少。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杜季偉在炭廠以賬房先生身份作掩護時使用的算盤(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魯南鐵道大隊轉移到臨城一帶時,要擺脫困難局面,就必須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做艱苦細緻的群眾思想工作。隊員們白天院子裡隱蔽,晚上便分頭到附近村莊找群眾拉家常,尋機買些糧食。他們夜搞火車,弄下來不少香菸和罐頭之類的生活用品,想盡辦法送進山裡,給他們弄頓好飯吃,將帶去的香菸分給了各個連隊,將罐頭等食品送給醫院的傷員。

"

《鐵道游擊隊》小說和電影中,政委李正是個光輝形象。他一出場,英俊瀟灑的外形,加上他堅定、正派的品格,寬容、公正的辦事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我黨對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抗日隊伍嘔心瀝血的改造、鍛鍊、領導其成長過程。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

事實也是這樣,但事實比小說更復雜,更艱難困苦。畢竟,要把一支從民間抵抗力量出身的隊伍,改造成聽黨指揮、雷厲風行、百折不撓、勇猛頑強的高素質隊伍,並不容易。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劉知俠

記者在《鐵道游擊隊》小說作者劉知俠採訪資料裡看到他是這樣塑造李正的:“小說中具有重要位置的‘李正’形象,我是以杜季偉的事蹟為主,結合後來幾位政委的特點,塑造了李正這個政委形象的。”

根據劉知俠的描述,加上史料的佐證及記者的深入挖掘,鐵道游擊隊的“李正”是由杜季偉、文立正、楊廣立、趙若華、張鴻儀與鄭惕等前後六位真實的政委情況(其實抗戰勝利後,1946年重建魯南鐵道隊時候,還有一位蔣得功同志擔任政委),進行綜合塑造的。

這六位政委是什麼情況?他們在真實的魯南鐵道大隊歷史中,做了哪些工作?現在的情況都如何了?

第一任政委 杜季偉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2月,杜季偉從蘇魯支隊第二大隊副教導員抽調擔任鐵道游擊隊政治委員,化名劉鶴亭在義和炭場任管賬先生。與隊員們吃住在一起的杜季偉,根據鐵道隊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說服教育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說服教育,鐵道隊在日常生活作風方面有了較大好轉,杜季偉先後吸收了曹德清、趙永泉、徐廣田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了黨支部。從此之後,共產黨員成了鐵道隊的中堅力量,隊員中打架鬥毆、喝酒、賭博現象大大減少。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杜季偉在炭廠以賬房先生身份作掩護時使用的算盤(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魯南鐵道大隊轉移到臨城一帶時,要擺脫困難局面,就必須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做艱苦細緻的群眾思想工作。隊員們白天院子裡隱蔽,晚上便分頭到附近村莊找群眾拉家常,尋機買些糧食。他們夜搞火車,弄下來不少香菸和罐頭之類的生活用品,想盡辦法送進山裡,給他們弄頓好飯吃,將帶去的香菸分給了各個連隊,將罐頭等食品送給醫院的傷員。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隊成立後,為提高每次行動的成功率,自然會周密安排、合理調配人員,擔任偵察的、扒車的、掩護的、運輸的……每一步都要精心策劃,行動的效率大大提高,隊員們也由衷感受到了組織的重要性。在杜季偉的領導下,鐵道游擊隊先後組織了二襲洋行、截票車、配合百團大戰、襲殺高崗等一些戰鬥。

"

《鐵道游擊隊》小說和電影中,政委李正是個光輝形象。他一出場,英俊瀟灑的外形,加上他堅定、正派的品格,寬容、公正的辦事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我黨對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抗日隊伍嘔心瀝血的改造、鍛鍊、領導其成長過程。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

事實也是這樣,但事實比小說更復雜,更艱難困苦。畢竟,要把一支從民間抵抗力量出身的隊伍,改造成聽黨指揮、雷厲風行、百折不撓、勇猛頑強的高素質隊伍,並不容易。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劉知俠

記者在《鐵道游擊隊》小說作者劉知俠採訪資料裡看到他是這樣塑造李正的:“小說中具有重要位置的‘李正’形象,我是以杜季偉的事蹟為主,結合後來幾位政委的特點,塑造了李正這個政委形象的。”

根據劉知俠的描述,加上史料的佐證及記者的深入挖掘,鐵道游擊隊的“李正”是由杜季偉、文立正、楊廣立、趙若華、張鴻儀與鄭惕等前後六位真實的政委情況(其實抗戰勝利後,1946年重建魯南鐵道隊時候,還有一位蔣得功同志擔任政委),進行綜合塑造的。

這六位政委是什麼情況?他們在真實的魯南鐵道大隊歷史中,做了哪些工作?現在的情況都如何了?

第一任政委 杜季偉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2月,杜季偉從蘇魯支隊第二大隊副教導員抽調擔任鐵道游擊隊政治委員,化名劉鶴亭在義和炭場任管賬先生。與隊員們吃住在一起的杜季偉,根據鐵道隊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說服教育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說服教育,鐵道隊在日常生活作風方面有了較大好轉,杜季偉先後吸收了曹德清、趙永泉、徐廣田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了黨支部。從此之後,共產黨員成了鐵道隊的中堅力量,隊員中打架鬥毆、喝酒、賭博現象大大減少。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杜季偉在炭廠以賬房先生身份作掩護時使用的算盤(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魯南鐵道大隊轉移到臨城一帶時,要擺脫困難局面,就必須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做艱苦細緻的群眾思想工作。隊員們白天院子裡隱蔽,晚上便分頭到附近村莊找群眾拉家常,尋機買些糧食。他們夜搞火車,弄下來不少香菸和罐頭之類的生活用品,想盡辦法送進山裡,給他們弄頓好飯吃,將帶去的香菸分給了各個連隊,將罐頭等食品送給醫院的傷員。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隊成立後,為提高每次行動的成功率,自然會周密安排、合理調配人員,擔任偵察的、扒車的、掩護的、運輸的……每一步都要精心策劃,行動的效率大大提高,隊員們也由衷感受到了組織的重要性。在杜季偉的領導下,鐵道游擊隊先後組織了二襲洋行、截票車、配合百團大戰、襲殺高崗等一些戰鬥。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4年1月,杜季偉奉命調任中共棗莊工委書記。1947年1月,魯南戰役前夕,棗莊工人支隊改編為魯南軍區特務團,杜季偉升任團政治委員。1948年3月後,杜季偉改任中共鳧山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同年8月,又調回部隊,先後任二十一團和徐州警備第一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杜季偉又調任魯中南尼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9年12月,他奉命率隊到戰鬥過兩三年的微山湖區剿匪,併兼任中共湖區工委書記、湖區辦事處主任和湖區剿匪指揮部副政委等職。1952年4月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十二師副政委、政委和炮五師政委、濟南軍區炮兵副政委等職。1981年6月,離職休養。晚年的杜季偉積極關心和支持黨史工作,撰寫了許多頗有歷史價值的革命回憶錄。1983年7月,他被中共棗莊市委黨史徵集研究委員會聘為特邀顧問。同年8月,因病逝世於濟南。

第二任政委 文立正

"

《鐵道游擊隊》小說和電影中,政委李正是個光輝形象。他一出場,英俊瀟灑的外形,加上他堅定、正派的品格,寬容、公正的辦事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我黨對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抗日隊伍嘔心瀝血的改造、鍛鍊、領導其成長過程。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

事實也是這樣,但事實比小說更復雜,更艱難困苦。畢竟,要把一支從民間抵抗力量出身的隊伍,改造成聽黨指揮、雷厲風行、百折不撓、勇猛頑強的高素質隊伍,並不容易。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劉知俠

記者在《鐵道游擊隊》小說作者劉知俠採訪資料裡看到他是這樣塑造李正的:“小說中具有重要位置的‘李正’形象,我是以杜季偉的事蹟為主,結合後來幾位政委的特點,塑造了李正這個政委形象的。”

根據劉知俠的描述,加上史料的佐證及記者的深入挖掘,鐵道游擊隊的“李正”是由杜季偉、文立正、楊廣立、趙若華、張鴻儀與鄭惕等前後六位真實的政委情況(其實抗戰勝利後,1946年重建魯南鐵道隊時候,還有一位蔣得功同志擔任政委),進行綜合塑造的。

這六位政委是什麼情況?他們在真實的魯南鐵道大隊歷史中,做了哪些工作?現在的情況都如何了?

第一任政委 杜季偉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2月,杜季偉從蘇魯支隊第二大隊副教導員抽調擔任鐵道游擊隊政治委員,化名劉鶴亭在義和炭場任管賬先生。與隊員們吃住在一起的杜季偉,根據鐵道隊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說服教育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說服教育,鐵道隊在日常生活作風方面有了較大好轉,杜季偉先後吸收了曹德清、趙永泉、徐廣田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了黨支部。從此之後,共產黨員成了鐵道隊的中堅力量,隊員中打架鬥毆、喝酒、賭博現象大大減少。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杜季偉在炭廠以賬房先生身份作掩護時使用的算盤(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魯南鐵道大隊轉移到臨城一帶時,要擺脫困難局面,就必須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做艱苦細緻的群眾思想工作。隊員們白天院子裡隱蔽,晚上便分頭到附近村莊找群眾拉家常,尋機買些糧食。他們夜搞火車,弄下來不少香菸和罐頭之類的生活用品,想盡辦法送進山裡,給他們弄頓好飯吃,將帶去的香菸分給了各個連隊,將罐頭等食品送給醫院的傷員。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隊成立後,為提高每次行動的成功率,自然會周密安排、合理調配人員,擔任偵察的、扒車的、掩護的、運輸的……每一步都要精心策劃,行動的效率大大提高,隊員們也由衷感受到了組織的重要性。在杜季偉的領導下,鐵道游擊隊先後組織了二襲洋行、截票車、配合百團大戰、襲殺高崗等一些戰鬥。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4年1月,杜季偉奉命調任中共棗莊工委書記。1947年1月,魯南戰役前夕,棗莊工人支隊改編為魯南軍區特務團,杜季偉升任團政治委員。1948年3月後,杜季偉改任中共鳧山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同年8月,又調回部隊,先後任二十一團和徐州警備第一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杜季偉又調任魯中南尼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9年12月,他奉命率隊到戰鬥過兩三年的微山湖區剿匪,併兼任中共湖區工委書記、湖區辦事處主任和湖區剿匪指揮部副政委等職。1952年4月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十二師副政委、政委和炮五師政委、濟南軍區炮兵副政委等職。1981年6月,離職休養。晚年的杜季偉積極關心和支持黨史工作,撰寫了許多頗有歷史價值的革命回憶錄。1983年7月,他被中共棗莊市委黨史徵集研究委員會聘為特邀顧問。同年8月,因病逝世於濟南。

第二任政委 文立正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底,文立正任運河支隊副政委。1943年春,活動在棗莊、臨城一帶的魯南獨立支隊政委孟昭煜遭偽軍殺害,時值文立正隨魯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曾明桃在獨立支隊檢查工作。上級決定由他留在獨立支隊任代理政治委員兼鐵道大隊政委。當時,這支部隊分散活動在敵佔區,環境極為惡劣,文立正非常重視抓部隊政治思想工作和組織紀律的整頓。他處處以身作則,手把手地教戰土學習文化,同戰士同甘共苦。這對鐵道大隊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起了重要作用。

"

《鐵道游擊隊》小說和電影中,政委李正是個光輝形象。他一出場,英俊瀟灑的外形,加上他堅定、正派的品格,寬容、公正的辦事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我黨對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抗日隊伍嘔心瀝血的改造、鍛鍊、領導其成長過程。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

事實也是這樣,但事實比小說更復雜,更艱難困苦。畢竟,要把一支從民間抵抗力量出身的隊伍,改造成聽黨指揮、雷厲風行、百折不撓、勇猛頑強的高素質隊伍,並不容易。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劉知俠

記者在《鐵道游擊隊》小說作者劉知俠採訪資料裡看到他是這樣塑造李正的:“小說中具有重要位置的‘李正’形象,我是以杜季偉的事蹟為主,結合後來幾位政委的特點,塑造了李正這個政委形象的。”

根據劉知俠的描述,加上史料的佐證及記者的深入挖掘,鐵道游擊隊的“李正”是由杜季偉、文立正、楊廣立、趙若華、張鴻儀與鄭惕等前後六位真實的政委情況(其實抗戰勝利後,1946年重建魯南鐵道隊時候,還有一位蔣得功同志擔任政委),進行綜合塑造的。

這六位政委是什麼情況?他們在真實的魯南鐵道大隊歷史中,做了哪些工作?現在的情況都如何了?

第一任政委 杜季偉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2月,杜季偉從蘇魯支隊第二大隊副教導員抽調擔任鐵道游擊隊政治委員,化名劉鶴亭在義和炭場任管賬先生。與隊員們吃住在一起的杜季偉,根據鐵道隊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說服教育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說服教育,鐵道隊在日常生活作風方面有了較大好轉,杜季偉先後吸收了曹德清、趙永泉、徐廣田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了黨支部。從此之後,共產黨員成了鐵道隊的中堅力量,隊員中打架鬥毆、喝酒、賭博現象大大減少。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杜季偉在炭廠以賬房先生身份作掩護時使用的算盤(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魯南鐵道大隊轉移到臨城一帶時,要擺脫困難局面,就必須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做艱苦細緻的群眾思想工作。隊員們白天院子裡隱蔽,晚上便分頭到附近村莊找群眾拉家常,尋機買些糧食。他們夜搞火車,弄下來不少香菸和罐頭之類的生活用品,想盡辦法送進山裡,給他們弄頓好飯吃,將帶去的香菸分給了各個連隊,將罐頭等食品送給醫院的傷員。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隊成立後,為提高每次行動的成功率,自然會周密安排、合理調配人員,擔任偵察的、扒車的、掩護的、運輸的……每一步都要精心策劃,行動的效率大大提高,隊員們也由衷感受到了組織的重要性。在杜季偉的領導下,鐵道游擊隊先後組織了二襲洋行、截票車、配合百團大戰、襲殺高崗等一些戰鬥。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4年1月,杜季偉奉命調任中共棗莊工委書記。1947年1月,魯南戰役前夕,棗莊工人支隊改編為魯南軍區特務團,杜季偉升任團政治委員。1948年3月後,杜季偉改任中共鳧山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同年8月,又調回部隊,先後任二十一團和徐州警備第一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杜季偉又調任魯中南尼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9年12月,他奉命率隊到戰鬥過兩三年的微山湖區剿匪,併兼任中共湖區工委書記、湖區辦事處主任和湖區剿匪指揮部副政委等職。1952年4月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十二師副政委、政委和炮五師政委、濟南軍區炮兵副政委等職。1981年6月,離職休養。晚年的杜季偉積極關心和支持黨史工作,撰寫了許多頗有歷史價值的革命回憶錄。1983年7月,他被中共棗莊市委黨史徵集研究委員會聘為特邀顧問。同年8月,因病逝世於濟南。

第二任政委 文立正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底,文立正任運河支隊副政委。1943年春,活動在棗莊、臨城一帶的魯南獨立支隊政委孟昭煜遭偽軍殺害,時值文立正隨魯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曾明桃在獨立支隊檢查工作。上級決定由他留在獨立支隊任代理政治委員兼鐵道大隊政委。當時,這支部隊分散活動在敵佔區,環境極為惡劣,文立正非常重視抓部隊政治思想工作和組織紀律的整頓。他處處以身作則,手把手地教戰土學習文化,同戰士同甘共苦。這對鐵道大隊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起了重要作用。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文立正住過的房子

1943年秋,文立正奉命進山東分局高級黨校學習。1944年秋,魯南區黨委和魯南軍區決定重建第二地委、第二軍分區,文立正任第二地委委員兼宣傳部長。他為開闢新區工作,常深入基點村,組織群眾進行反奸訴苦、參軍參戰教育,積極籌建抗日民主政權。1945年2月22日,他到臨城六區做開闢工作時,因叛徒告密,遭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申憲武部的襲擊,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4歲。1985年,文立正烈士遺體遷葬滕縣(今滕州市)烈士陵園。

第三任政委 楊廣立

1943年3月,楊廣立調任武工隊副隊長,隨隊長曾明桃一起到峰縣、滕縣、棗莊和夏鎮之間的地區活動。5月,他被任命為魯南獨立支隊副政委兼鐵道大隊政委。他先後同文立正、張鴻儀一道為提高軍政素質,克服遊擊主義傾向,執行鋤奸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43年,華中和山東的大批幹部經過獨立支隊活動地區去延安,他在完成護送黨的高級幹部陳毅、朱瑞、陳光等領導同志通過敵人的封鎖線、確保首長安全的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績,受到羅榮桓司令兼政委的嘉獎。

"

《鐵道游擊隊》小說和電影中,政委李正是個光輝形象。他一出場,英俊瀟灑的外形,加上他堅定、正派的品格,寬容、公正的辦事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我黨對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抗日隊伍嘔心瀝血的改造、鍛鍊、領導其成長過程。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

事實也是這樣,但事實比小說更復雜,更艱難困苦。畢竟,要把一支從民間抵抗力量出身的隊伍,改造成聽黨指揮、雷厲風行、百折不撓、勇猛頑強的高素質隊伍,並不容易。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劉知俠

記者在《鐵道游擊隊》小說作者劉知俠採訪資料裡看到他是這樣塑造李正的:“小說中具有重要位置的‘李正’形象,我是以杜季偉的事蹟為主,結合後來幾位政委的特點,塑造了李正這個政委形象的。”

根據劉知俠的描述,加上史料的佐證及記者的深入挖掘,鐵道游擊隊的“李正”是由杜季偉、文立正、楊廣立、趙若華、張鴻儀與鄭惕等前後六位真實的政委情況(其實抗戰勝利後,1946年重建魯南鐵道隊時候,還有一位蔣得功同志擔任政委),進行綜合塑造的。

這六位政委是什麼情況?他們在真實的魯南鐵道大隊歷史中,做了哪些工作?現在的情況都如何了?

第一任政委 杜季偉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2月,杜季偉從蘇魯支隊第二大隊副教導員抽調擔任鐵道游擊隊政治委員,化名劉鶴亭在義和炭場任管賬先生。與隊員們吃住在一起的杜季偉,根據鐵道隊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說服教育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說服教育,鐵道隊在日常生活作風方面有了較大好轉,杜季偉先後吸收了曹德清、趙永泉、徐廣田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了黨支部。從此之後,共產黨員成了鐵道隊的中堅力量,隊員中打架鬥毆、喝酒、賭博現象大大減少。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杜季偉在炭廠以賬房先生身份作掩護時使用的算盤(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魯南鐵道大隊轉移到臨城一帶時,要擺脫困難局面,就必須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做艱苦細緻的群眾思想工作。隊員們白天院子裡隱蔽,晚上便分頭到附近村莊找群眾拉家常,尋機買些糧食。他們夜搞火車,弄下來不少香菸和罐頭之類的生活用品,想盡辦法送進山裡,給他們弄頓好飯吃,將帶去的香菸分給了各個連隊,將罐頭等食品送給醫院的傷員。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隊成立後,為提高每次行動的成功率,自然會周密安排、合理調配人員,擔任偵察的、扒車的、掩護的、運輸的……每一步都要精心策劃,行動的效率大大提高,隊員們也由衷感受到了組織的重要性。在杜季偉的領導下,鐵道游擊隊先後組織了二襲洋行、截票車、配合百團大戰、襲殺高崗等一些戰鬥。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4年1月,杜季偉奉命調任中共棗莊工委書記。1947年1月,魯南戰役前夕,棗莊工人支隊改編為魯南軍區特務團,杜季偉升任團政治委員。1948年3月後,杜季偉改任中共鳧山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同年8月,又調回部隊,先後任二十一團和徐州警備第一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杜季偉又調任魯中南尼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9年12月,他奉命率隊到戰鬥過兩三年的微山湖區剿匪,併兼任中共湖區工委書記、湖區辦事處主任和湖區剿匪指揮部副政委等職。1952年4月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十二師副政委、政委和炮五師政委、濟南軍區炮兵副政委等職。1981年6月,離職休養。晚年的杜季偉積極關心和支持黨史工作,撰寫了許多頗有歷史價值的革命回憶錄。1983年7月,他被中共棗莊市委黨史徵集研究委員會聘為特邀顧問。同年8月,因病逝世於濟南。

第二任政委 文立正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底,文立正任運河支隊副政委。1943年春,活動在棗莊、臨城一帶的魯南獨立支隊政委孟昭煜遭偽軍殺害,時值文立正隨魯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曾明桃在獨立支隊檢查工作。上級決定由他留在獨立支隊任代理政治委員兼鐵道大隊政委。當時,這支部隊分散活動在敵佔區,環境極為惡劣,文立正非常重視抓部隊政治思想工作和組織紀律的整頓。他處處以身作則,手把手地教戰土學習文化,同戰士同甘共苦。這對鐵道大隊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起了重要作用。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文立正住過的房子

1943年秋,文立正奉命進山東分局高級黨校學習。1944年秋,魯南區黨委和魯南軍區決定重建第二地委、第二軍分區,文立正任第二地委委員兼宣傳部長。他為開闢新區工作,常深入基點村,組織群眾進行反奸訴苦、參軍參戰教育,積極籌建抗日民主政權。1945年2月22日,他到臨城六區做開闢工作時,因叛徒告密,遭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申憲武部的襲擊,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4歲。1985年,文立正烈士遺體遷葬滕縣(今滕州市)烈士陵園。

第三任政委 楊廣立

1943年3月,楊廣立調任武工隊副隊長,隨隊長曾明桃一起到峰縣、滕縣、棗莊和夏鎮之間的地區活動。5月,他被任命為魯南獨立支隊副政委兼鐵道大隊政委。他先後同文立正、張鴻儀一道為提高軍政素質,克服遊擊主義傾向,執行鋤奸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43年,華中和山東的大批幹部經過獨立支隊活動地區去延安,他在完成護送黨的高級幹部陳毅、朱瑞、陳光等領導同志通過敵人的封鎖線、確保首長安全的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績,受到羅榮桓司令兼政委的嘉獎。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5年8月,日軍無條件投降。魯南第二軍分區主力部隊改編為山東野戰軍第8師第24團楊廣立任團政治處主任。解放戰爭開始後,他任團政委,先後參加過宿(遷)北、魯南、淮海和攻克洛陽、開封、濟南等重大戰役。1949年,部隊南下渡江作戰,進軍浙東,他歷任第22軍第64師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歷任第22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60軍政委,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獲得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64年被授少將軍銜。1969年被選為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和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4年離職休養。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勳章。1997年11月病故,終年79歲。

"

《鐵道游擊隊》小說和電影中,政委李正是個光輝形象。他一出場,英俊瀟灑的外形,加上他堅定、正派的品格,寬容、公正的辦事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我黨對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抗日隊伍嘔心瀝血的改造、鍛鍊、領導其成長過程。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

事實也是這樣,但事實比小說更復雜,更艱難困苦。畢竟,要把一支從民間抵抗力量出身的隊伍,改造成聽黨指揮、雷厲風行、百折不撓、勇猛頑強的高素質隊伍,並不容易。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劉知俠

記者在《鐵道游擊隊》小說作者劉知俠採訪資料裡看到他是這樣塑造李正的:“小說中具有重要位置的‘李正’形象,我是以杜季偉的事蹟為主,結合後來幾位政委的特點,塑造了李正這個政委形象的。”

根據劉知俠的描述,加上史料的佐證及記者的深入挖掘,鐵道游擊隊的“李正”是由杜季偉、文立正、楊廣立、趙若華、張鴻儀與鄭惕等前後六位真實的政委情況(其實抗戰勝利後,1946年重建魯南鐵道隊時候,還有一位蔣得功同志擔任政委),進行綜合塑造的。

這六位政委是什麼情況?他們在真實的魯南鐵道大隊歷史中,做了哪些工作?現在的情況都如何了?

第一任政委 杜季偉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2月,杜季偉從蘇魯支隊第二大隊副教導員抽調擔任鐵道游擊隊政治委員,化名劉鶴亭在義和炭場任管賬先生。與隊員們吃住在一起的杜季偉,根據鐵道隊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說服教育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說服教育,鐵道隊在日常生活作風方面有了較大好轉,杜季偉先後吸收了曹德清、趙永泉、徐廣田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了黨支部。從此之後,共產黨員成了鐵道隊的中堅力量,隊員中打架鬥毆、喝酒、賭博現象大大減少。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杜季偉在炭廠以賬房先生身份作掩護時使用的算盤(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魯南鐵道大隊轉移到臨城一帶時,要擺脫困難局面,就必須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做艱苦細緻的群眾思想工作。隊員們白天院子裡隱蔽,晚上便分頭到附近村莊找群眾拉家常,尋機買些糧食。他們夜搞火車,弄下來不少香菸和罐頭之類的生活用品,想盡辦法送進山裡,給他們弄頓好飯吃,將帶去的香菸分給了各個連隊,將罐頭等食品送給醫院的傷員。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隊成立後,為提高每次行動的成功率,自然會周密安排、合理調配人員,擔任偵察的、扒車的、掩護的、運輸的……每一步都要精心策劃,行動的效率大大提高,隊員們也由衷感受到了組織的重要性。在杜季偉的領導下,鐵道游擊隊先後組織了二襲洋行、截票車、配合百團大戰、襲殺高崗等一些戰鬥。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4年1月,杜季偉奉命調任中共棗莊工委書記。1947年1月,魯南戰役前夕,棗莊工人支隊改編為魯南軍區特務團,杜季偉升任團政治委員。1948年3月後,杜季偉改任中共鳧山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同年8月,又調回部隊,先後任二十一團和徐州警備第一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杜季偉又調任魯中南尼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9年12月,他奉命率隊到戰鬥過兩三年的微山湖區剿匪,併兼任中共湖區工委書記、湖區辦事處主任和湖區剿匪指揮部副政委等職。1952年4月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十二師副政委、政委和炮五師政委、濟南軍區炮兵副政委等職。1981年6月,離職休養。晚年的杜季偉積極關心和支持黨史工作,撰寫了許多頗有歷史價值的革命回憶錄。1983年7月,他被中共棗莊市委黨史徵集研究委員會聘為特邀顧問。同年8月,因病逝世於濟南。

第二任政委 文立正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底,文立正任運河支隊副政委。1943年春,活動在棗莊、臨城一帶的魯南獨立支隊政委孟昭煜遭偽軍殺害,時值文立正隨魯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曾明桃在獨立支隊檢查工作。上級決定由他留在獨立支隊任代理政治委員兼鐵道大隊政委。當時,這支部隊分散活動在敵佔區,環境極為惡劣,文立正非常重視抓部隊政治思想工作和組織紀律的整頓。他處處以身作則,手把手地教戰土學習文化,同戰士同甘共苦。這對鐵道大隊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起了重要作用。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文立正住過的房子

1943年秋,文立正奉命進山東分局高級黨校學習。1944年秋,魯南區黨委和魯南軍區決定重建第二地委、第二軍分區,文立正任第二地委委員兼宣傳部長。他為開闢新區工作,常深入基點村,組織群眾進行反奸訴苦、參軍參戰教育,積極籌建抗日民主政權。1945年2月22日,他到臨城六區做開闢工作時,因叛徒告密,遭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申憲武部的襲擊,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4歲。1985年,文立正烈士遺體遷葬滕縣(今滕州市)烈士陵園。

第三任政委 楊廣立

1943年3月,楊廣立調任武工隊副隊長,隨隊長曾明桃一起到峰縣、滕縣、棗莊和夏鎮之間的地區活動。5月,他被任命為魯南獨立支隊副政委兼鐵道大隊政委。他先後同文立正、張鴻儀一道為提高軍政素質,克服遊擊主義傾向,執行鋤奸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43年,華中和山東的大批幹部經過獨立支隊活動地區去延安,他在完成護送黨的高級幹部陳毅、朱瑞、陳光等領導同志通過敵人的封鎖線、確保首長安全的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績,受到羅榮桓司令兼政委的嘉獎。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5年8月,日軍無條件投降。魯南第二軍分區主力部隊改編為山東野戰軍第8師第24團楊廣立任團政治處主任。解放戰爭開始後,他任團政委,先後參加過宿(遷)北、魯南、淮海和攻克洛陽、開封、濟南等重大戰役。1949年,部隊南下渡江作戰,進軍浙東,他歷任第22軍第64師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歷任第22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60軍政委,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獲得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64年被授少將軍銜。1969年被選為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和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4年離職休養。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勳章。1997年11月病故,終年79歲。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大隊第三任政委楊廣立(右)、副大隊長王志勝和少先隊員在一起

"

《鐵道游擊隊》小說和電影中,政委李正是個光輝形象。他一出場,英俊瀟灑的外形,加上他堅定、正派的品格,寬容、公正的辦事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我黨對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抗日隊伍嘔心瀝血的改造、鍛鍊、領導其成長過程。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

事實也是這樣,但事實比小說更復雜,更艱難困苦。畢竟,要把一支從民間抵抗力量出身的隊伍,改造成聽黨指揮、雷厲風行、百折不撓、勇猛頑強的高素質隊伍,並不容易。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劉知俠

記者在《鐵道游擊隊》小說作者劉知俠採訪資料裡看到他是這樣塑造李正的:“小說中具有重要位置的‘李正’形象,我是以杜季偉的事蹟為主,結合後來幾位政委的特點,塑造了李正這個政委形象的。”

根據劉知俠的描述,加上史料的佐證及記者的深入挖掘,鐵道游擊隊的“李正”是由杜季偉、文立正、楊廣立、趙若華、張鴻儀與鄭惕等前後六位真實的政委情況(其實抗戰勝利後,1946年重建魯南鐵道隊時候,還有一位蔣得功同志擔任政委),進行綜合塑造的。

這六位政委是什麼情況?他們在真實的魯南鐵道大隊歷史中,做了哪些工作?現在的情況都如何了?

第一任政委 杜季偉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2月,杜季偉從蘇魯支隊第二大隊副教導員抽調擔任鐵道游擊隊政治委員,化名劉鶴亭在義和炭場任管賬先生。與隊員們吃住在一起的杜季偉,根據鐵道隊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說服教育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說服教育,鐵道隊在日常生活作風方面有了較大好轉,杜季偉先後吸收了曹德清、趙永泉、徐廣田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了黨支部。從此之後,共產黨員成了鐵道隊的中堅力量,隊員中打架鬥毆、喝酒、賭博現象大大減少。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杜季偉在炭廠以賬房先生身份作掩護時使用的算盤(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魯南鐵道大隊轉移到臨城一帶時,要擺脫困難局面,就必須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做艱苦細緻的群眾思想工作。隊員們白天院子裡隱蔽,晚上便分頭到附近村莊找群眾拉家常,尋機買些糧食。他們夜搞火車,弄下來不少香菸和罐頭之類的生活用品,想盡辦法送進山裡,給他們弄頓好飯吃,將帶去的香菸分給了各個連隊,將罐頭等食品送給醫院的傷員。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隊成立後,為提高每次行動的成功率,自然會周密安排、合理調配人員,擔任偵察的、扒車的、掩護的、運輸的……每一步都要精心策劃,行動的效率大大提高,隊員們也由衷感受到了組織的重要性。在杜季偉的領導下,鐵道游擊隊先後組織了二襲洋行、截票車、配合百團大戰、襲殺高崗等一些戰鬥。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4年1月,杜季偉奉命調任中共棗莊工委書記。1947年1月,魯南戰役前夕,棗莊工人支隊改編為魯南軍區特務團,杜季偉升任團政治委員。1948年3月後,杜季偉改任中共鳧山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同年8月,又調回部隊,先後任二十一團和徐州警備第一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杜季偉又調任魯中南尼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9年12月,他奉命率隊到戰鬥過兩三年的微山湖區剿匪,併兼任中共湖區工委書記、湖區辦事處主任和湖區剿匪指揮部副政委等職。1952年4月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十二師副政委、政委和炮五師政委、濟南軍區炮兵副政委等職。1981年6月,離職休養。晚年的杜季偉積極關心和支持黨史工作,撰寫了許多頗有歷史價值的革命回憶錄。1983年7月,他被中共棗莊市委黨史徵集研究委員會聘為特邀顧問。同年8月,因病逝世於濟南。

第二任政委 文立正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底,文立正任運河支隊副政委。1943年春,活動在棗莊、臨城一帶的魯南獨立支隊政委孟昭煜遭偽軍殺害,時值文立正隨魯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曾明桃在獨立支隊檢查工作。上級決定由他留在獨立支隊任代理政治委員兼鐵道大隊政委。當時,這支部隊分散活動在敵佔區,環境極為惡劣,文立正非常重視抓部隊政治思想工作和組織紀律的整頓。他處處以身作則,手把手地教戰土學習文化,同戰士同甘共苦。這對鐵道大隊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起了重要作用。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文立正住過的房子

1943年秋,文立正奉命進山東分局高級黨校學習。1944年秋,魯南區黨委和魯南軍區決定重建第二地委、第二軍分區,文立正任第二地委委員兼宣傳部長。他為開闢新區工作,常深入基點村,組織群眾進行反奸訴苦、參軍參戰教育,積極籌建抗日民主政權。1945年2月22日,他到臨城六區做開闢工作時,因叛徒告密,遭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申憲武部的襲擊,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4歲。1985年,文立正烈士遺體遷葬滕縣(今滕州市)烈士陵園。

第三任政委 楊廣立

1943年3月,楊廣立調任武工隊副隊長,隨隊長曾明桃一起到峰縣、滕縣、棗莊和夏鎮之間的地區活動。5月,他被任命為魯南獨立支隊副政委兼鐵道大隊政委。他先後同文立正、張鴻儀一道為提高軍政素質,克服遊擊主義傾向,執行鋤奸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43年,華中和山東的大批幹部經過獨立支隊活動地區去延安,他在完成護送黨的高級幹部陳毅、朱瑞、陳光等領導同志通過敵人的封鎖線、確保首長安全的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績,受到羅榮桓司令兼政委的嘉獎。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5年8月,日軍無條件投降。魯南第二軍分區主力部隊改編為山東野戰軍第8師第24團楊廣立任團政治處主任。解放戰爭開始後,他任團政委,先後參加過宿(遷)北、魯南、淮海和攻克洛陽、開封、濟南等重大戰役。1949年,部隊南下渡江作戰,進軍浙東,他歷任第22軍第64師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歷任第22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60軍政委,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獲得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64年被授少將軍銜。1969年被選為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和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4年離職休養。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勳章。1997年11月病故,終年79歲。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大隊第三任政委楊廣立(右)、副大隊長王志勝和少先隊員在一起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第四任政委 趙若華

"

《鐵道游擊隊》小說和電影中,政委李正是個光輝形象。他一出場,英俊瀟灑的外形,加上他堅定、正派的品格,寬容、公正的辦事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我黨對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抗日隊伍嘔心瀝血的改造、鍛鍊、領導其成長過程。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

事實也是這樣,但事實比小說更復雜,更艱難困苦。畢竟,要把一支從民間抵抗力量出身的隊伍,改造成聽黨指揮、雷厲風行、百折不撓、勇猛頑強的高素質隊伍,並不容易。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劉知俠

記者在《鐵道游擊隊》小說作者劉知俠採訪資料裡看到他是這樣塑造李正的:“小說中具有重要位置的‘李正’形象,我是以杜季偉的事蹟為主,結合後來幾位政委的特點,塑造了李正這個政委形象的。”

根據劉知俠的描述,加上史料的佐證及記者的深入挖掘,鐵道游擊隊的“李正”是由杜季偉、文立正、楊廣立、趙若華、張鴻儀與鄭惕等前後六位真實的政委情況(其實抗戰勝利後,1946年重建魯南鐵道隊時候,還有一位蔣得功同志擔任政委),進行綜合塑造的。

這六位政委是什麼情況?他們在真實的魯南鐵道大隊歷史中,做了哪些工作?現在的情況都如何了?

第一任政委 杜季偉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2月,杜季偉從蘇魯支隊第二大隊副教導員抽調擔任鐵道游擊隊政治委員,化名劉鶴亭在義和炭場任管賬先生。與隊員們吃住在一起的杜季偉,根據鐵道隊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說服教育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說服教育,鐵道隊在日常生活作風方面有了較大好轉,杜季偉先後吸收了曹德清、趙永泉、徐廣田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了黨支部。從此之後,共產黨員成了鐵道隊的中堅力量,隊員中打架鬥毆、喝酒、賭博現象大大減少。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杜季偉在炭廠以賬房先生身份作掩護時使用的算盤(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魯南鐵道大隊轉移到臨城一帶時,要擺脫困難局面,就必須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做艱苦細緻的群眾思想工作。隊員們白天院子裡隱蔽,晚上便分頭到附近村莊找群眾拉家常,尋機買些糧食。他們夜搞火車,弄下來不少香菸和罐頭之類的生活用品,想盡辦法送進山裡,給他們弄頓好飯吃,將帶去的香菸分給了各個連隊,將罐頭等食品送給醫院的傷員。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隊成立後,為提高每次行動的成功率,自然會周密安排、合理調配人員,擔任偵察的、扒車的、掩護的、運輸的……每一步都要精心策劃,行動的效率大大提高,隊員們也由衷感受到了組織的重要性。在杜季偉的領導下,鐵道游擊隊先後組織了二襲洋行、截票車、配合百團大戰、襲殺高崗等一些戰鬥。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4年1月,杜季偉奉命調任中共棗莊工委書記。1947年1月,魯南戰役前夕,棗莊工人支隊改編為魯南軍區特務團,杜季偉升任團政治委員。1948年3月後,杜季偉改任中共鳧山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同年8月,又調回部隊,先後任二十一團和徐州警備第一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杜季偉又調任魯中南尼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9年12月,他奉命率隊到戰鬥過兩三年的微山湖區剿匪,併兼任中共湖區工委書記、湖區辦事處主任和湖區剿匪指揮部副政委等職。1952年4月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十二師副政委、政委和炮五師政委、濟南軍區炮兵副政委等職。1981年6月,離職休養。晚年的杜季偉積極關心和支持黨史工作,撰寫了許多頗有歷史價值的革命回憶錄。1983年7月,他被中共棗莊市委黨史徵集研究委員會聘為特邀顧問。同年8月,因病逝世於濟南。

第二任政委 文立正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底,文立正任運河支隊副政委。1943年春,活動在棗莊、臨城一帶的魯南獨立支隊政委孟昭煜遭偽軍殺害,時值文立正隨魯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曾明桃在獨立支隊檢查工作。上級決定由他留在獨立支隊任代理政治委員兼鐵道大隊政委。當時,這支部隊分散活動在敵佔區,環境極為惡劣,文立正非常重視抓部隊政治思想工作和組織紀律的整頓。他處處以身作則,手把手地教戰土學習文化,同戰士同甘共苦。這對鐵道大隊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起了重要作用。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文立正住過的房子

1943年秋,文立正奉命進山東分局高級黨校學習。1944年秋,魯南區黨委和魯南軍區決定重建第二地委、第二軍分區,文立正任第二地委委員兼宣傳部長。他為開闢新區工作,常深入基點村,組織群眾進行反奸訴苦、參軍參戰教育,積極籌建抗日民主政權。1945年2月22日,他到臨城六區做開闢工作時,因叛徒告密,遭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申憲武部的襲擊,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4歲。1985年,文立正烈士遺體遷葬滕縣(今滕州市)烈士陵園。

第三任政委 楊廣立

1943年3月,楊廣立調任武工隊副隊長,隨隊長曾明桃一起到峰縣、滕縣、棗莊和夏鎮之間的地區活動。5月,他被任命為魯南獨立支隊副政委兼鐵道大隊政委。他先後同文立正、張鴻儀一道為提高軍政素質,克服遊擊主義傾向,執行鋤奸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43年,華中和山東的大批幹部經過獨立支隊活動地區去延安,他在完成護送黨的高級幹部陳毅、朱瑞、陳光等領導同志通過敵人的封鎖線、確保首長安全的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績,受到羅榮桓司令兼政委的嘉獎。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5年8月,日軍無條件投降。魯南第二軍分區主力部隊改編為山東野戰軍第8師第24團楊廣立任團政治處主任。解放戰爭開始後,他任團政委,先後參加過宿(遷)北、魯南、淮海和攻克洛陽、開封、濟南等重大戰役。1949年,部隊南下渡江作戰,進軍浙東,他歷任第22軍第64師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歷任第22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60軍政委,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獲得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64年被授少將軍銜。1969年被選為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和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4年離職休養。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勳章。1997年11月病故,終年79歲。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大隊第三任政委楊廣立(右)、副大隊長王志勝和少先隊員在一起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第四任政委 趙若華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2年10月,趙若華受魯南軍區政治部和魯南專員公署的派遣,到棗莊地區任獨立支隊特派員。趙若華到任後,在黨的領導下,依靠廣大群眾,積極從事鋤奸工作並積極建立情報站、情報網。1943年5月,魯南獨立支隊第二大隊(魯南鐵道大隊)政委杜季偉調華東局黨校學習,二大隊政委先後由文立正和楊廣立兼任。在湖西的反頑戰鬥中,因副支隊長董明春和第二大隊副大隊長王志勝負傷,大隊長劉金山奉命帶領部隊到津浦路西掩護軍區幹部過路,趙若華率領兩個長槍隊配合軍區主力部隊在鐵路西對頑軍展開英勇鬥爭,並取得勝利。他和其他大隊領導人率隊參與安全護送黨政軍高級幹部近千人。

"

《鐵道游擊隊》小說和電影中,政委李正是個光輝形象。他一出場,英俊瀟灑的外形,加上他堅定、正派的品格,寬容、公正的辦事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我黨對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抗日隊伍嘔心瀝血的改造、鍛鍊、領導其成長過程。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

事實也是這樣,但事實比小說更復雜,更艱難困苦。畢竟,要把一支從民間抵抗力量出身的隊伍,改造成聽黨指揮、雷厲風行、百折不撓、勇猛頑強的高素質隊伍,並不容易。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劉知俠

記者在《鐵道游擊隊》小說作者劉知俠採訪資料裡看到他是這樣塑造李正的:“小說中具有重要位置的‘李正’形象,我是以杜季偉的事蹟為主,結合後來幾位政委的特點,塑造了李正這個政委形象的。”

根據劉知俠的描述,加上史料的佐證及記者的深入挖掘,鐵道游擊隊的“李正”是由杜季偉、文立正、楊廣立、趙若華、張鴻儀與鄭惕等前後六位真實的政委情況(其實抗戰勝利後,1946年重建魯南鐵道隊時候,還有一位蔣得功同志擔任政委),進行綜合塑造的。

這六位政委是什麼情況?他們在真實的魯南鐵道大隊歷史中,做了哪些工作?現在的情況都如何了?

第一任政委 杜季偉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2月,杜季偉從蘇魯支隊第二大隊副教導員抽調擔任鐵道游擊隊政治委員,化名劉鶴亭在義和炭場任管賬先生。與隊員們吃住在一起的杜季偉,根據鐵道隊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說服教育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說服教育,鐵道隊在日常生活作風方面有了較大好轉,杜季偉先後吸收了曹德清、趙永泉、徐廣田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了黨支部。從此之後,共產黨員成了鐵道隊的中堅力量,隊員中打架鬥毆、喝酒、賭博現象大大減少。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杜季偉在炭廠以賬房先生身份作掩護時使用的算盤(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魯南鐵道大隊轉移到臨城一帶時,要擺脫困難局面,就必須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做艱苦細緻的群眾思想工作。隊員們白天院子裡隱蔽,晚上便分頭到附近村莊找群眾拉家常,尋機買些糧食。他們夜搞火車,弄下來不少香菸和罐頭之類的生活用品,想盡辦法送進山裡,給他們弄頓好飯吃,將帶去的香菸分給了各個連隊,將罐頭等食品送給醫院的傷員。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隊成立後,為提高每次行動的成功率,自然會周密安排、合理調配人員,擔任偵察的、扒車的、掩護的、運輸的……每一步都要精心策劃,行動的效率大大提高,隊員們也由衷感受到了組織的重要性。在杜季偉的領導下,鐵道游擊隊先後組織了二襲洋行、截票車、配合百團大戰、襲殺高崗等一些戰鬥。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4年1月,杜季偉奉命調任中共棗莊工委書記。1947年1月,魯南戰役前夕,棗莊工人支隊改編為魯南軍區特務團,杜季偉升任團政治委員。1948年3月後,杜季偉改任中共鳧山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同年8月,又調回部隊,先後任二十一團和徐州警備第一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杜季偉又調任魯中南尼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9年12月,他奉命率隊到戰鬥過兩三年的微山湖區剿匪,併兼任中共湖區工委書記、湖區辦事處主任和湖區剿匪指揮部副政委等職。1952年4月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十二師副政委、政委和炮五師政委、濟南軍區炮兵副政委等職。1981年6月,離職休養。晚年的杜季偉積極關心和支持黨史工作,撰寫了許多頗有歷史價值的革命回憶錄。1983年7月,他被中共棗莊市委黨史徵集研究委員會聘為特邀顧問。同年8月,因病逝世於濟南。

第二任政委 文立正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底,文立正任運河支隊副政委。1943年春,活動在棗莊、臨城一帶的魯南獨立支隊政委孟昭煜遭偽軍殺害,時值文立正隨魯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曾明桃在獨立支隊檢查工作。上級決定由他留在獨立支隊任代理政治委員兼鐵道大隊政委。當時,這支部隊分散活動在敵佔區,環境極為惡劣,文立正非常重視抓部隊政治思想工作和組織紀律的整頓。他處處以身作則,手把手地教戰土學習文化,同戰士同甘共苦。這對鐵道大隊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起了重要作用。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文立正住過的房子

1943年秋,文立正奉命進山東分局高級黨校學習。1944年秋,魯南區黨委和魯南軍區決定重建第二地委、第二軍分區,文立正任第二地委委員兼宣傳部長。他為開闢新區工作,常深入基點村,組織群眾進行反奸訴苦、參軍參戰教育,積極籌建抗日民主政權。1945年2月22日,他到臨城六區做開闢工作時,因叛徒告密,遭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申憲武部的襲擊,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4歲。1985年,文立正烈士遺體遷葬滕縣(今滕州市)烈士陵園。

第三任政委 楊廣立

1943年3月,楊廣立調任武工隊副隊長,隨隊長曾明桃一起到峰縣、滕縣、棗莊和夏鎮之間的地區活動。5月,他被任命為魯南獨立支隊副政委兼鐵道大隊政委。他先後同文立正、張鴻儀一道為提高軍政素質,克服遊擊主義傾向,執行鋤奸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43年,華中和山東的大批幹部經過獨立支隊活動地區去延安,他在完成護送黨的高級幹部陳毅、朱瑞、陳光等領導同志通過敵人的封鎖線、確保首長安全的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績,受到羅榮桓司令兼政委的嘉獎。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5年8月,日軍無條件投降。魯南第二軍分區主力部隊改編為山東野戰軍第8師第24團楊廣立任團政治處主任。解放戰爭開始後,他任團政委,先後參加過宿(遷)北、魯南、淮海和攻克洛陽、開封、濟南等重大戰役。1949年,部隊南下渡江作戰,進軍浙東,他歷任第22軍第64師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歷任第22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60軍政委,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獲得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64年被授少將軍銜。1969年被選為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和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4年離職休養。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勳章。1997年11月病故,終年79歲。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大隊第三任政委楊廣立(右)、副大隊長王志勝和少先隊員在一起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第四任政委 趙若華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2年10月,趙若華受魯南軍區政治部和魯南專員公署的派遣,到棗莊地區任獨立支隊特派員。趙若華到任後,在黨的領導下,依靠廣大群眾,積極從事鋤奸工作並積極建立情報站、情報網。1943年5月,魯南獨立支隊第二大隊(魯南鐵道大隊)政委杜季偉調華東局黨校學習,二大隊政委先後由文立正和楊廣立兼任。在湖西的反頑戰鬥中,因副支隊長董明春和第二大隊副大隊長王志勝負傷,大隊長劉金山奉命帶領部隊到津浦路西掩護軍區幹部過路,趙若華率領兩個長槍隊配合軍區主力部隊在鐵路西對頑軍展開英勇鬥爭,並取得勝利。他和其他大隊領導人率隊參與安全護送黨政軍高級幹部近千人。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大隊第四任政委趙若華與夫人瞻仰紀念碑

1944年9月,趙若華奉命調任嶧縣公安局長。1945年5月,他搞點線工作時改名趙明偉。此後,他歷任魯南軍區第八師政治部保衛幹事、總務科長,華野第3縱隊第22軍政治部總務科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趙若華歷任三野七兵團暨浙江軍區後勤部生產供應處處長、浙江省軍區幹部文化學校校務處長等職。1954年11月,他又先後調任浙江寧波軍分區後勤處處長,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區委常委、副區長,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趙若華曾榮獲獨立自由勳章和解放勵章。

2011年10月,鐵道大隊第四任政委趙若華在杭州因病逝世,享年93歲,被安葬於薛城臨山。

第五任政委 張鴻儀

1944年7月,張鴻儀政委到任後,抓好部隊黨支建設,他認為鐵道大隊紀律差是跟隊員們文化水平低有關係。他讓通訊員去學校撿老師上課時扔掉的粉筆頭,每天教給隊員們兩到三個字,識字學習很快形成了風氣,隊員們風趣地說:“張鴻儀政委一來,我們鐵道隊又變成學校了。”部隊住在老百姓家中,張鴻儀給鐵道大隊制定了“三不走”紀律,即水缸不滿不走,不掃地不走,不送還東西不走。損壞群眾的東西,不僅照價賠償,還要賠禮道歉。每逢戰鬥中繳獲的戰利品,如糧食、衣物等都會拿出部分物品救濟當地群眾。

"

《鐵道游擊隊》小說和電影中,政委李正是個光輝形象。他一出場,英俊瀟灑的外形,加上他堅定、正派的品格,寬容、公正的辦事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我黨對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抗日隊伍嘔心瀝血的改造、鍛鍊、領導其成長過程。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

事實也是這樣,但事實比小說更復雜,更艱難困苦。畢竟,要把一支從民間抵抗力量出身的隊伍,改造成聽黨指揮、雷厲風行、百折不撓、勇猛頑強的高素質隊伍,並不容易。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劉知俠

記者在《鐵道游擊隊》小說作者劉知俠採訪資料裡看到他是這樣塑造李正的:“小說中具有重要位置的‘李正’形象,我是以杜季偉的事蹟為主,結合後來幾位政委的特點,塑造了李正這個政委形象的。”

根據劉知俠的描述,加上史料的佐證及記者的深入挖掘,鐵道游擊隊的“李正”是由杜季偉、文立正、楊廣立、趙若華、張鴻儀與鄭惕等前後六位真實的政委情況(其實抗戰勝利後,1946年重建魯南鐵道隊時候,還有一位蔣得功同志擔任政委),進行綜合塑造的。

這六位政委是什麼情況?他們在真實的魯南鐵道大隊歷史中,做了哪些工作?現在的情況都如何了?

第一任政委 杜季偉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2月,杜季偉從蘇魯支隊第二大隊副教導員抽調擔任鐵道游擊隊政治委員,化名劉鶴亭在義和炭場任管賬先生。與隊員們吃住在一起的杜季偉,根據鐵道隊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說服教育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說服教育,鐵道隊在日常生活作風方面有了較大好轉,杜季偉先後吸收了曹德清、趙永泉、徐廣田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了黨支部。從此之後,共產黨員成了鐵道隊的中堅力量,隊員中打架鬥毆、喝酒、賭博現象大大減少。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杜季偉在炭廠以賬房先生身份作掩護時使用的算盤(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魯南鐵道大隊轉移到臨城一帶時,要擺脫困難局面,就必須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做艱苦細緻的群眾思想工作。隊員們白天院子裡隱蔽,晚上便分頭到附近村莊找群眾拉家常,尋機買些糧食。他們夜搞火車,弄下來不少香菸和罐頭之類的生活用品,想盡辦法送進山裡,給他們弄頓好飯吃,將帶去的香菸分給了各個連隊,將罐頭等食品送給醫院的傷員。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隊成立後,為提高每次行動的成功率,自然會周密安排、合理調配人員,擔任偵察的、扒車的、掩護的、運輸的……每一步都要精心策劃,行動的效率大大提高,隊員們也由衷感受到了組織的重要性。在杜季偉的領導下,鐵道游擊隊先後組織了二襲洋行、截票車、配合百團大戰、襲殺高崗等一些戰鬥。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4年1月,杜季偉奉命調任中共棗莊工委書記。1947年1月,魯南戰役前夕,棗莊工人支隊改編為魯南軍區特務團,杜季偉升任團政治委員。1948年3月後,杜季偉改任中共鳧山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同年8月,又調回部隊,先後任二十一團和徐州警備第一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杜季偉又調任魯中南尼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9年12月,他奉命率隊到戰鬥過兩三年的微山湖區剿匪,併兼任中共湖區工委書記、湖區辦事處主任和湖區剿匪指揮部副政委等職。1952年4月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十二師副政委、政委和炮五師政委、濟南軍區炮兵副政委等職。1981年6月,離職休養。晚年的杜季偉積極關心和支持黨史工作,撰寫了許多頗有歷史價值的革命回憶錄。1983年7月,他被中共棗莊市委黨史徵集研究委員會聘為特邀顧問。同年8月,因病逝世於濟南。

第二任政委 文立正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底,文立正任運河支隊副政委。1943年春,活動在棗莊、臨城一帶的魯南獨立支隊政委孟昭煜遭偽軍殺害,時值文立正隨魯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曾明桃在獨立支隊檢查工作。上級決定由他留在獨立支隊任代理政治委員兼鐵道大隊政委。當時,這支部隊分散活動在敵佔區,環境極為惡劣,文立正非常重視抓部隊政治思想工作和組織紀律的整頓。他處處以身作則,手把手地教戰土學習文化,同戰士同甘共苦。這對鐵道大隊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起了重要作用。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文立正住過的房子

1943年秋,文立正奉命進山東分局高級黨校學習。1944年秋,魯南區黨委和魯南軍區決定重建第二地委、第二軍分區,文立正任第二地委委員兼宣傳部長。他為開闢新區工作,常深入基點村,組織群眾進行反奸訴苦、參軍參戰教育,積極籌建抗日民主政權。1945年2月22日,他到臨城六區做開闢工作時,因叛徒告密,遭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申憲武部的襲擊,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4歲。1985年,文立正烈士遺體遷葬滕縣(今滕州市)烈士陵園。

第三任政委 楊廣立

1943年3月,楊廣立調任武工隊副隊長,隨隊長曾明桃一起到峰縣、滕縣、棗莊和夏鎮之間的地區活動。5月,他被任命為魯南獨立支隊副政委兼鐵道大隊政委。他先後同文立正、張鴻儀一道為提高軍政素質,克服遊擊主義傾向,執行鋤奸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43年,華中和山東的大批幹部經過獨立支隊活動地區去延安,他在完成護送黨的高級幹部陳毅、朱瑞、陳光等領導同志通過敵人的封鎖線、確保首長安全的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績,受到羅榮桓司令兼政委的嘉獎。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5年8月,日軍無條件投降。魯南第二軍分區主力部隊改編為山東野戰軍第8師第24團楊廣立任團政治處主任。解放戰爭開始後,他任團政委,先後參加過宿(遷)北、魯南、淮海和攻克洛陽、開封、濟南等重大戰役。1949年,部隊南下渡江作戰,進軍浙東,他歷任第22軍第64師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歷任第22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60軍政委,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獲得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64年被授少將軍銜。1969年被選為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和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4年離職休養。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勳章。1997年11月病故,終年79歲。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大隊第三任政委楊廣立(右)、副大隊長王志勝和少先隊員在一起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第四任政委 趙若華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2年10月,趙若華受魯南軍區政治部和魯南專員公署的派遣,到棗莊地區任獨立支隊特派員。趙若華到任後,在黨的領導下,依靠廣大群眾,積極從事鋤奸工作並積極建立情報站、情報網。1943年5月,魯南獨立支隊第二大隊(魯南鐵道大隊)政委杜季偉調華東局黨校學習,二大隊政委先後由文立正和楊廣立兼任。在湖西的反頑戰鬥中,因副支隊長董明春和第二大隊副大隊長王志勝負傷,大隊長劉金山奉命帶領部隊到津浦路西掩護軍區幹部過路,趙若華率領兩個長槍隊配合軍區主力部隊在鐵路西對頑軍展開英勇鬥爭,並取得勝利。他和其他大隊領導人率隊參與安全護送黨政軍高級幹部近千人。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大隊第四任政委趙若華與夫人瞻仰紀念碑

1944年9月,趙若華奉命調任嶧縣公安局長。1945年5月,他搞點線工作時改名趙明偉。此後,他歷任魯南軍區第八師政治部保衛幹事、總務科長,華野第3縱隊第22軍政治部總務科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趙若華歷任三野七兵團暨浙江軍區後勤部生產供應處處長、浙江省軍區幹部文化學校校務處長等職。1954年11月,他又先後調任浙江寧波軍分區後勤處處長,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區委常委、副區長,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趙若華曾榮獲獨立自由勳章和解放勵章。

2011年10月,鐵道大隊第四任政委趙若華在杭州因病逝世,享年93歲,被安葬於薛城臨山。

第五任政委 張鴻儀

1944年7月,張鴻儀政委到任後,抓好部隊黨支建設,他認為鐵道大隊紀律差是跟隊員們文化水平低有關係。他讓通訊員去學校撿老師上課時扔掉的粉筆頭,每天教給隊員們兩到三個字,識字學習很快形成了風氣,隊員們風趣地說:“張鴻儀政委一來,我們鐵道隊又變成學校了。”部隊住在老百姓家中,張鴻儀給鐵道大隊制定了“三不走”紀律,即水缸不滿不走,不掃地不走,不送還東西不走。損壞群眾的東西,不僅照價賠償,還要賠禮道歉。每逢戰鬥中繳獲的戰利品,如糧食、衣物等都會拿出部分物品救濟當地群眾。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

《鐵道游擊隊》小說和電影中,政委李正是個光輝形象。他一出場,英俊瀟灑的外形,加上他堅定、正派的品格,寬容、公正的辦事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我黨對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抗日隊伍嘔心瀝血的改造、鍛鍊、領導其成長過程。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

事實也是這樣,但事實比小說更復雜,更艱難困苦。畢竟,要把一支從民間抵抗力量出身的隊伍,改造成聽黨指揮、雷厲風行、百折不撓、勇猛頑強的高素質隊伍,並不容易。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劉知俠

記者在《鐵道游擊隊》小說作者劉知俠採訪資料裡看到他是這樣塑造李正的:“小說中具有重要位置的‘李正’形象,我是以杜季偉的事蹟為主,結合後來幾位政委的特點,塑造了李正這個政委形象的。”

根據劉知俠的描述,加上史料的佐證及記者的深入挖掘,鐵道游擊隊的“李正”是由杜季偉、文立正、楊廣立、趙若華、張鴻儀與鄭惕等前後六位真實的政委情況(其實抗戰勝利後,1946年重建魯南鐵道隊時候,還有一位蔣得功同志擔任政委),進行綜合塑造的。

這六位政委是什麼情況?他們在真實的魯南鐵道大隊歷史中,做了哪些工作?現在的情況都如何了?

第一任政委 杜季偉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2月,杜季偉從蘇魯支隊第二大隊副教導員抽調擔任鐵道游擊隊政治委員,化名劉鶴亭在義和炭場任管賬先生。與隊員們吃住在一起的杜季偉,根據鐵道隊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說服教育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說服教育,鐵道隊在日常生活作風方面有了較大好轉,杜季偉先後吸收了曹德清、趙永泉、徐廣田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了黨支部。從此之後,共產黨員成了鐵道隊的中堅力量,隊員中打架鬥毆、喝酒、賭博現象大大減少。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杜季偉在炭廠以賬房先生身份作掩護時使用的算盤(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魯南鐵道大隊轉移到臨城一帶時,要擺脫困難局面,就必須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做艱苦細緻的群眾思想工作。隊員們白天院子裡隱蔽,晚上便分頭到附近村莊找群眾拉家常,尋機買些糧食。他們夜搞火車,弄下來不少香菸和罐頭之類的生活用品,想盡辦法送進山裡,給他們弄頓好飯吃,將帶去的香菸分給了各個連隊,將罐頭等食品送給醫院的傷員。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隊成立後,為提高每次行動的成功率,自然會周密安排、合理調配人員,擔任偵察的、扒車的、掩護的、運輸的……每一步都要精心策劃,行動的效率大大提高,隊員們也由衷感受到了組織的重要性。在杜季偉的領導下,鐵道游擊隊先後組織了二襲洋行、截票車、配合百團大戰、襲殺高崗等一些戰鬥。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4年1月,杜季偉奉命調任中共棗莊工委書記。1947年1月,魯南戰役前夕,棗莊工人支隊改編為魯南軍區特務團,杜季偉升任團政治委員。1948年3月後,杜季偉改任中共鳧山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同年8月,又調回部隊,先後任二十一團和徐州警備第一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杜季偉又調任魯中南尼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9年12月,他奉命率隊到戰鬥過兩三年的微山湖區剿匪,併兼任中共湖區工委書記、湖區辦事處主任和湖區剿匪指揮部副政委等職。1952年4月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十二師副政委、政委和炮五師政委、濟南軍區炮兵副政委等職。1981年6月,離職休養。晚年的杜季偉積極關心和支持黨史工作,撰寫了許多頗有歷史價值的革命回憶錄。1983年7月,他被中共棗莊市委黨史徵集研究委員會聘為特邀顧問。同年8月,因病逝世於濟南。

第二任政委 文立正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底,文立正任運河支隊副政委。1943年春,活動在棗莊、臨城一帶的魯南獨立支隊政委孟昭煜遭偽軍殺害,時值文立正隨魯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曾明桃在獨立支隊檢查工作。上級決定由他留在獨立支隊任代理政治委員兼鐵道大隊政委。當時,這支部隊分散活動在敵佔區,環境極為惡劣,文立正非常重視抓部隊政治思想工作和組織紀律的整頓。他處處以身作則,手把手地教戰土學習文化,同戰士同甘共苦。這對鐵道大隊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起了重要作用。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文立正住過的房子

1943年秋,文立正奉命進山東分局高級黨校學習。1944年秋,魯南區黨委和魯南軍區決定重建第二地委、第二軍分區,文立正任第二地委委員兼宣傳部長。他為開闢新區工作,常深入基點村,組織群眾進行反奸訴苦、參軍參戰教育,積極籌建抗日民主政權。1945年2月22日,他到臨城六區做開闢工作時,因叛徒告密,遭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申憲武部的襲擊,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4歲。1985年,文立正烈士遺體遷葬滕縣(今滕州市)烈士陵園。

第三任政委 楊廣立

1943年3月,楊廣立調任武工隊副隊長,隨隊長曾明桃一起到峰縣、滕縣、棗莊和夏鎮之間的地區活動。5月,他被任命為魯南獨立支隊副政委兼鐵道大隊政委。他先後同文立正、張鴻儀一道為提高軍政素質,克服遊擊主義傾向,執行鋤奸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43年,華中和山東的大批幹部經過獨立支隊活動地區去延安,他在完成護送黨的高級幹部陳毅、朱瑞、陳光等領導同志通過敵人的封鎖線、確保首長安全的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績,受到羅榮桓司令兼政委的嘉獎。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5年8月,日軍無條件投降。魯南第二軍分區主力部隊改編為山東野戰軍第8師第24團楊廣立任團政治處主任。解放戰爭開始後,他任團政委,先後參加過宿(遷)北、魯南、淮海和攻克洛陽、開封、濟南等重大戰役。1949年,部隊南下渡江作戰,進軍浙東,他歷任第22軍第64師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歷任第22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60軍政委,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獲得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64年被授少將軍銜。1969年被選為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和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4年離職休養。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勳章。1997年11月病故,終年79歲。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大隊第三任政委楊廣立(右)、副大隊長王志勝和少先隊員在一起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第四任政委 趙若華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2年10月,趙若華受魯南軍區政治部和魯南專員公署的派遣,到棗莊地區任獨立支隊特派員。趙若華到任後,在黨的領導下,依靠廣大群眾,積極從事鋤奸工作並積極建立情報站、情報網。1943年5月,魯南獨立支隊第二大隊(魯南鐵道大隊)政委杜季偉調華東局黨校學習,二大隊政委先後由文立正和楊廣立兼任。在湖西的反頑戰鬥中,因副支隊長董明春和第二大隊副大隊長王志勝負傷,大隊長劉金山奉命帶領部隊到津浦路西掩護軍區幹部過路,趙若華率領兩個長槍隊配合軍區主力部隊在鐵路西對頑軍展開英勇鬥爭,並取得勝利。他和其他大隊領導人率隊參與安全護送黨政軍高級幹部近千人。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大隊第四任政委趙若華與夫人瞻仰紀念碑

1944年9月,趙若華奉命調任嶧縣公安局長。1945年5月,他搞點線工作時改名趙明偉。此後,他歷任魯南軍區第八師政治部保衛幹事、總務科長,華野第3縱隊第22軍政治部總務科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趙若華歷任三野七兵團暨浙江軍區後勤部生產供應處處長、浙江省軍區幹部文化學校校務處長等職。1954年11月,他又先後調任浙江寧波軍分區後勤處處長,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區委常委、副區長,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趙若華曾榮獲獨立自由勳章和解放勵章。

2011年10月,鐵道大隊第四任政委趙若華在杭州因病逝世,享年93歲,被安葬於薛城臨山。

第五任政委 張鴻儀

1944年7月,張鴻儀政委到任後,抓好部隊黨支建設,他認為鐵道大隊紀律差是跟隊員們文化水平低有關係。他讓通訊員去學校撿老師上課時扔掉的粉筆頭,每天教給隊員們兩到三個字,識字學習很快形成了風氣,隊員們風趣地說:“張鴻儀政委一來,我們鐵道隊又變成學校了。”部隊住在老百姓家中,張鴻儀給鐵道大隊制定了“三不走”紀律,即水缸不滿不走,不掃地不走,不送還東西不走。損壞群眾的東西,不僅照價賠償,還要賠禮道歉。每逢戰鬥中繳獲的戰利品,如糧食、衣物等都會拿出部分物品救濟當地群眾。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張鴻儀作動員工作

1945年5月擔任魯南鐵道大隊第五任政委的張鴻儀,他在龍山戰鬥中遇難。“小鄭、小徐留下跟我繼續掩護,其餘同志全部撤退!”他們3人掩護了幾分鐘,張鴻儀在突圍時不幸被飛來的流彈擊中左胸,因失血過多,搶救無效,犧牲了。鐵道大隊主力在張鴻儀的掩護下,已安全脫險。時年33歲。

"

《鐵道游擊隊》小說和電影中,政委李正是個光輝形象。他一出場,英俊瀟灑的外形,加上他堅定、正派的品格,寬容、公正的辦事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我黨對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抗日隊伍嘔心瀝血的改造、鍛鍊、領導其成長過程。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

事實也是這樣,但事實比小說更復雜,更艱難困苦。畢竟,要把一支從民間抵抗力量出身的隊伍,改造成聽黨指揮、雷厲風行、百折不撓、勇猛頑強的高素質隊伍,並不容易。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劉知俠

記者在《鐵道游擊隊》小說作者劉知俠採訪資料裡看到他是這樣塑造李正的:“小說中具有重要位置的‘李正’形象,我是以杜季偉的事蹟為主,結合後來幾位政委的特點,塑造了李正這個政委形象的。”

根據劉知俠的描述,加上史料的佐證及記者的深入挖掘,鐵道游擊隊的“李正”是由杜季偉、文立正、楊廣立、趙若華、張鴻儀與鄭惕等前後六位真實的政委情況(其實抗戰勝利後,1946年重建魯南鐵道隊時候,還有一位蔣得功同志擔任政委),進行綜合塑造的。

這六位政委是什麼情況?他們在真實的魯南鐵道大隊歷史中,做了哪些工作?現在的情況都如何了?

第一任政委 杜季偉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2月,杜季偉從蘇魯支隊第二大隊副教導員抽調擔任鐵道游擊隊政治委員,化名劉鶴亭在義和炭場任管賬先生。與隊員們吃住在一起的杜季偉,根據鐵道隊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說服教育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說服教育,鐵道隊在日常生活作風方面有了較大好轉,杜季偉先後吸收了曹德清、趙永泉、徐廣田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了黨支部。從此之後,共產黨員成了鐵道隊的中堅力量,隊員中打架鬥毆、喝酒、賭博現象大大減少。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杜季偉在炭廠以賬房先生身份作掩護時使用的算盤(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魯南鐵道大隊轉移到臨城一帶時,要擺脫困難局面,就必須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做艱苦細緻的群眾思想工作。隊員們白天院子裡隱蔽,晚上便分頭到附近村莊找群眾拉家常,尋機買些糧食。他們夜搞火車,弄下來不少香菸和罐頭之類的生活用品,想盡辦法送進山裡,給他們弄頓好飯吃,將帶去的香菸分給了各個連隊,將罐頭等食品送給醫院的傷員。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隊成立後,為提高每次行動的成功率,自然會周密安排、合理調配人員,擔任偵察的、扒車的、掩護的、運輸的……每一步都要精心策劃,行動的效率大大提高,隊員們也由衷感受到了組織的重要性。在杜季偉的領導下,鐵道游擊隊先後組織了二襲洋行、截票車、配合百團大戰、襲殺高崗等一些戰鬥。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4年1月,杜季偉奉命調任中共棗莊工委書記。1947年1月,魯南戰役前夕,棗莊工人支隊改編為魯南軍區特務團,杜季偉升任團政治委員。1948年3月後,杜季偉改任中共鳧山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同年8月,又調回部隊,先後任二十一團和徐州警備第一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杜季偉又調任魯中南尼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9年12月,他奉命率隊到戰鬥過兩三年的微山湖區剿匪,併兼任中共湖區工委書記、湖區辦事處主任和湖區剿匪指揮部副政委等職。1952年4月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十二師副政委、政委和炮五師政委、濟南軍區炮兵副政委等職。1981年6月,離職休養。晚年的杜季偉積極關心和支持黨史工作,撰寫了許多頗有歷史價值的革命回憶錄。1983年7月,他被中共棗莊市委黨史徵集研究委員會聘為特邀顧問。同年8月,因病逝世於濟南。

第二任政委 文立正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底,文立正任運河支隊副政委。1943年春,活動在棗莊、臨城一帶的魯南獨立支隊政委孟昭煜遭偽軍殺害,時值文立正隨魯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曾明桃在獨立支隊檢查工作。上級決定由他留在獨立支隊任代理政治委員兼鐵道大隊政委。當時,這支部隊分散活動在敵佔區,環境極為惡劣,文立正非常重視抓部隊政治思想工作和組織紀律的整頓。他處處以身作則,手把手地教戰土學習文化,同戰士同甘共苦。這對鐵道大隊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起了重要作用。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文立正住過的房子

1943年秋,文立正奉命進山東分局高級黨校學習。1944年秋,魯南區黨委和魯南軍區決定重建第二地委、第二軍分區,文立正任第二地委委員兼宣傳部長。他為開闢新區工作,常深入基點村,組織群眾進行反奸訴苦、參軍參戰教育,積極籌建抗日民主政權。1945年2月22日,他到臨城六區做開闢工作時,因叛徒告密,遭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申憲武部的襲擊,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4歲。1985年,文立正烈士遺體遷葬滕縣(今滕州市)烈士陵園。

第三任政委 楊廣立

1943年3月,楊廣立調任武工隊副隊長,隨隊長曾明桃一起到峰縣、滕縣、棗莊和夏鎮之間的地區活動。5月,他被任命為魯南獨立支隊副政委兼鐵道大隊政委。他先後同文立正、張鴻儀一道為提高軍政素質,克服遊擊主義傾向,執行鋤奸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43年,華中和山東的大批幹部經過獨立支隊活動地區去延安,他在完成護送黨的高級幹部陳毅、朱瑞、陳光等領導同志通過敵人的封鎖線、確保首長安全的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績,受到羅榮桓司令兼政委的嘉獎。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5年8月,日軍無條件投降。魯南第二軍分區主力部隊改編為山東野戰軍第8師第24團楊廣立任團政治處主任。解放戰爭開始後,他任團政委,先後參加過宿(遷)北、魯南、淮海和攻克洛陽、開封、濟南等重大戰役。1949年,部隊南下渡江作戰,進軍浙東,他歷任第22軍第64師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歷任第22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60軍政委,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獲得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64年被授少將軍銜。1969年被選為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和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4年離職休養。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勳章。1997年11月病故,終年79歲。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大隊第三任政委楊廣立(右)、副大隊長王志勝和少先隊員在一起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第四任政委 趙若華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2年10月,趙若華受魯南軍區政治部和魯南專員公署的派遣,到棗莊地區任獨立支隊特派員。趙若華到任後,在黨的領導下,依靠廣大群眾,積極從事鋤奸工作並積極建立情報站、情報網。1943年5月,魯南獨立支隊第二大隊(魯南鐵道大隊)政委杜季偉調華東局黨校學習,二大隊政委先後由文立正和楊廣立兼任。在湖西的反頑戰鬥中,因副支隊長董明春和第二大隊副大隊長王志勝負傷,大隊長劉金山奉命帶領部隊到津浦路西掩護軍區幹部過路,趙若華率領兩個長槍隊配合軍區主力部隊在鐵路西對頑軍展開英勇鬥爭,並取得勝利。他和其他大隊領導人率隊參與安全護送黨政軍高級幹部近千人。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大隊第四任政委趙若華與夫人瞻仰紀念碑

1944年9月,趙若華奉命調任嶧縣公安局長。1945年5月,他搞點線工作時改名趙明偉。此後,他歷任魯南軍區第八師政治部保衛幹事、總務科長,華野第3縱隊第22軍政治部總務科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趙若華歷任三野七兵團暨浙江軍區後勤部生產供應處處長、浙江省軍區幹部文化學校校務處長等職。1954年11月,他又先後調任浙江寧波軍分區後勤處處長,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區委常委、副區長,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趙若華曾榮獲獨立自由勳章和解放勵章。

2011年10月,鐵道大隊第四任政委趙若華在杭州因病逝世,享年93歲,被安葬於薛城臨山。

第五任政委 張鴻儀

1944年7月,張鴻儀政委到任後,抓好部隊黨支建設,他認為鐵道大隊紀律差是跟隊員們文化水平低有關係。他讓通訊員去學校撿老師上課時扔掉的粉筆頭,每天教給隊員們兩到三個字,識字學習很快形成了風氣,隊員們風趣地說:“張鴻儀政委一來,我們鐵道隊又變成學校了。”部隊住在老百姓家中,張鴻儀給鐵道大隊制定了“三不走”紀律,即水缸不滿不走,不掃地不走,不送還東西不走。損壞群眾的東西,不僅照價賠償,還要賠禮道歉。每逢戰鬥中繳獲的戰利品,如糧食、衣物等都會拿出部分物品救濟當地群眾。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張鴻儀作動員工作

1945年5月擔任魯南鐵道大隊第五任政委的張鴻儀,他在龍山戰鬥中遇難。“小鄭、小徐留下跟我繼續掩護,其餘同志全部撤退!”他們3人掩護了幾分鐘,張鴻儀在突圍時不幸被飛來的流彈擊中左胸,因失血過多,搶救無效,犧牲了。鐵道大隊主力在張鴻儀的掩護下,已安全脫險。時年33歲。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張鴻儀進行抗日宣傳

"

《鐵道游擊隊》小說和電影中,政委李正是個光輝形象。他一出場,英俊瀟灑的外形,加上他堅定、正派的品格,寬容、公正的辦事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我黨對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抗日隊伍嘔心瀝血的改造、鍛鍊、領導其成長過程。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

事實也是這樣,但事實比小說更復雜,更艱難困苦。畢竟,要把一支從民間抵抗力量出身的隊伍,改造成聽黨指揮、雷厲風行、百折不撓、勇猛頑強的高素質隊伍,並不容易。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劉知俠

記者在《鐵道游擊隊》小說作者劉知俠採訪資料裡看到他是這樣塑造李正的:“小說中具有重要位置的‘李正’形象,我是以杜季偉的事蹟為主,結合後來幾位政委的特點,塑造了李正這個政委形象的。”

根據劉知俠的描述,加上史料的佐證及記者的深入挖掘,鐵道游擊隊的“李正”是由杜季偉、文立正、楊廣立、趙若華、張鴻儀與鄭惕等前後六位真實的政委情況(其實抗戰勝利後,1946年重建魯南鐵道隊時候,還有一位蔣得功同志擔任政委),進行綜合塑造的。

這六位政委是什麼情況?他們在真實的魯南鐵道大隊歷史中,做了哪些工作?現在的情況都如何了?

第一任政委 杜季偉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2月,杜季偉從蘇魯支隊第二大隊副教導員抽調擔任鐵道游擊隊政治委員,化名劉鶴亭在義和炭場任管賬先生。與隊員們吃住在一起的杜季偉,根據鐵道隊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說服教育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說服教育,鐵道隊在日常生活作風方面有了較大好轉,杜季偉先後吸收了曹德清、趙永泉、徐廣田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了黨支部。從此之後,共產黨員成了鐵道隊的中堅力量,隊員中打架鬥毆、喝酒、賭博現象大大減少。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杜季偉在炭廠以賬房先生身份作掩護時使用的算盤(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魯南鐵道大隊轉移到臨城一帶時,要擺脫困難局面,就必須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做艱苦細緻的群眾思想工作。隊員們白天院子裡隱蔽,晚上便分頭到附近村莊找群眾拉家常,尋機買些糧食。他們夜搞火車,弄下來不少香菸和罐頭之類的生活用品,想盡辦法送進山裡,給他們弄頓好飯吃,將帶去的香菸分給了各個連隊,將罐頭等食品送給醫院的傷員。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隊成立後,為提高每次行動的成功率,自然會周密安排、合理調配人員,擔任偵察的、扒車的、掩護的、運輸的……每一步都要精心策劃,行動的效率大大提高,隊員們也由衷感受到了組織的重要性。在杜季偉的領導下,鐵道游擊隊先後組織了二襲洋行、截票車、配合百團大戰、襲殺高崗等一些戰鬥。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4年1月,杜季偉奉命調任中共棗莊工委書記。1947年1月,魯南戰役前夕,棗莊工人支隊改編為魯南軍區特務團,杜季偉升任團政治委員。1948年3月後,杜季偉改任中共鳧山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同年8月,又調回部隊,先後任二十一團和徐州警備第一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杜季偉又調任魯中南尼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9年12月,他奉命率隊到戰鬥過兩三年的微山湖區剿匪,併兼任中共湖區工委書記、湖區辦事處主任和湖區剿匪指揮部副政委等職。1952年4月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十二師副政委、政委和炮五師政委、濟南軍區炮兵副政委等職。1981年6月,離職休養。晚年的杜季偉積極關心和支持黨史工作,撰寫了許多頗有歷史價值的革命回憶錄。1983年7月,他被中共棗莊市委黨史徵集研究委員會聘為特邀顧問。同年8月,因病逝世於濟南。

第二任政委 文立正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底,文立正任運河支隊副政委。1943年春,活動在棗莊、臨城一帶的魯南獨立支隊政委孟昭煜遭偽軍殺害,時值文立正隨魯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曾明桃在獨立支隊檢查工作。上級決定由他留在獨立支隊任代理政治委員兼鐵道大隊政委。當時,這支部隊分散活動在敵佔區,環境極為惡劣,文立正非常重視抓部隊政治思想工作和組織紀律的整頓。他處處以身作則,手把手地教戰土學習文化,同戰士同甘共苦。這對鐵道大隊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起了重要作用。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文立正住過的房子

1943年秋,文立正奉命進山東分局高級黨校學習。1944年秋,魯南區黨委和魯南軍區決定重建第二地委、第二軍分區,文立正任第二地委委員兼宣傳部長。他為開闢新區工作,常深入基點村,組織群眾進行反奸訴苦、參軍參戰教育,積極籌建抗日民主政權。1945年2月22日,他到臨城六區做開闢工作時,因叛徒告密,遭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申憲武部的襲擊,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4歲。1985年,文立正烈士遺體遷葬滕縣(今滕州市)烈士陵園。

第三任政委 楊廣立

1943年3月,楊廣立調任武工隊副隊長,隨隊長曾明桃一起到峰縣、滕縣、棗莊和夏鎮之間的地區活動。5月,他被任命為魯南獨立支隊副政委兼鐵道大隊政委。他先後同文立正、張鴻儀一道為提高軍政素質,克服遊擊主義傾向,執行鋤奸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43年,華中和山東的大批幹部經過獨立支隊活動地區去延安,他在完成護送黨的高級幹部陳毅、朱瑞、陳光等領導同志通過敵人的封鎖線、確保首長安全的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績,受到羅榮桓司令兼政委的嘉獎。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5年8月,日軍無條件投降。魯南第二軍分區主力部隊改編為山東野戰軍第8師第24團楊廣立任團政治處主任。解放戰爭開始後,他任團政委,先後參加過宿(遷)北、魯南、淮海和攻克洛陽、開封、濟南等重大戰役。1949年,部隊南下渡江作戰,進軍浙東,他歷任第22軍第64師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歷任第22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60軍政委,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獲得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64年被授少將軍銜。1969年被選為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和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4年離職休養。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勳章。1997年11月病故,終年79歲。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大隊第三任政委楊廣立(右)、副大隊長王志勝和少先隊員在一起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第四任政委 趙若華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2年10月,趙若華受魯南軍區政治部和魯南專員公署的派遣,到棗莊地區任獨立支隊特派員。趙若華到任後,在黨的領導下,依靠廣大群眾,積極從事鋤奸工作並積極建立情報站、情報網。1943年5月,魯南獨立支隊第二大隊(魯南鐵道大隊)政委杜季偉調華東局黨校學習,二大隊政委先後由文立正和楊廣立兼任。在湖西的反頑戰鬥中,因副支隊長董明春和第二大隊副大隊長王志勝負傷,大隊長劉金山奉命帶領部隊到津浦路西掩護軍區幹部過路,趙若華率領兩個長槍隊配合軍區主力部隊在鐵路西對頑軍展開英勇鬥爭,並取得勝利。他和其他大隊領導人率隊參與安全護送黨政軍高級幹部近千人。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大隊第四任政委趙若華與夫人瞻仰紀念碑

1944年9月,趙若華奉命調任嶧縣公安局長。1945年5月,他搞點線工作時改名趙明偉。此後,他歷任魯南軍區第八師政治部保衛幹事、總務科長,華野第3縱隊第22軍政治部總務科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趙若華歷任三野七兵團暨浙江軍區後勤部生產供應處處長、浙江省軍區幹部文化學校校務處長等職。1954年11月,他又先後調任浙江寧波軍分區後勤處處長,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區委常委、副區長,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趙若華曾榮獲獨立自由勳章和解放勵章。

2011年10月,鐵道大隊第四任政委趙若華在杭州因病逝世,享年93歲,被安葬於薛城臨山。

第五任政委 張鴻儀

1944年7月,張鴻儀政委到任後,抓好部隊黨支建設,他認為鐵道大隊紀律差是跟隊員們文化水平低有關係。他讓通訊員去學校撿老師上課時扔掉的粉筆頭,每天教給隊員們兩到三個字,識字學習很快形成了風氣,隊員們風趣地說:“張鴻儀政委一來,我們鐵道隊又變成學校了。”部隊住在老百姓家中,張鴻儀給鐵道大隊制定了“三不走”紀律,即水缸不滿不走,不掃地不走,不送還東西不走。損壞群眾的東西,不僅照價賠償,還要賠禮道歉。每逢戰鬥中繳獲的戰利品,如糧食、衣物等都會拿出部分物品救濟當地群眾。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張鴻儀作動員工作

1945年5月擔任魯南鐵道大隊第五任政委的張鴻儀,他在龍山戰鬥中遇難。“小鄭、小徐留下跟我繼續掩護,其餘同志全部撤退!”他們3人掩護了幾分鐘,張鴻儀在突圍時不幸被飛來的流彈擊中左胸,因失血過多,搶救無效,犧牲了。鐵道大隊主力在張鴻儀的掩護下,已安全脫險。時年33歲。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張鴻儀進行抗日宣傳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第六任政委 鄭 惕

張鴻儀同志犧牲後,副政委鄭惕升任政委,他同大隊長劉金山密切協作,率領這支英雄武裝繼續戰鬥在津浦線上。解放沙溝與日軍聯隊長交談,為了配合新四軍午夜攻打沙溝,鄭惕與日本聯隊長進行了爭取時間性的閒聊,直到戰鬥結束,告別返回駐地。當夜,新四軍第7師第19旅向沙溝之敵發起進攻,戰鬥進行非常順利,全殲該團偽軍,生俘偽軍100餘人,解放了沙溝鎮。

“沙溝受降是八路軍唯一一次接受日軍正式受降。”沙溝受降,在中國抗日遊擊戰爭史上樹立了一面光輝的旗幟!

"

《鐵道游擊隊》小說和電影中,政委李正是個光輝形象。他一出場,英俊瀟灑的外形,加上他堅定、正派的品格,寬容、公正的辦事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我黨對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抗日隊伍嘔心瀝血的改造、鍛鍊、領導其成長過程。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

事實也是這樣,但事實比小說更復雜,更艱難困苦。畢竟,要把一支從民間抵抗力量出身的隊伍,改造成聽黨指揮、雷厲風行、百折不撓、勇猛頑強的高素質隊伍,並不容易。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劉知俠

記者在《鐵道游擊隊》小說作者劉知俠採訪資料裡看到他是這樣塑造李正的:“小說中具有重要位置的‘李正’形象,我是以杜季偉的事蹟為主,結合後來幾位政委的特點,塑造了李正這個政委形象的。”

根據劉知俠的描述,加上史料的佐證及記者的深入挖掘,鐵道游擊隊的“李正”是由杜季偉、文立正、楊廣立、趙若華、張鴻儀與鄭惕等前後六位真實的政委情況(其實抗戰勝利後,1946年重建魯南鐵道隊時候,還有一位蔣得功同志擔任政委),進行綜合塑造的。

這六位政委是什麼情況?他們在真實的魯南鐵道大隊歷史中,做了哪些工作?現在的情況都如何了?

第一任政委 杜季偉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2月,杜季偉從蘇魯支隊第二大隊副教導員抽調擔任鐵道游擊隊政治委員,化名劉鶴亭在義和炭場任管賬先生。與隊員們吃住在一起的杜季偉,根據鐵道隊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說服教育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說服教育,鐵道隊在日常生活作風方面有了較大好轉,杜季偉先後吸收了曹德清、趙永泉、徐廣田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了黨支部。從此之後,共產黨員成了鐵道隊的中堅力量,隊員中打架鬥毆、喝酒、賭博現象大大減少。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杜季偉在炭廠以賬房先生身份作掩護時使用的算盤(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魯南鐵道大隊轉移到臨城一帶時,要擺脫困難局面,就必須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做艱苦細緻的群眾思想工作。隊員們白天院子裡隱蔽,晚上便分頭到附近村莊找群眾拉家常,尋機買些糧食。他們夜搞火車,弄下來不少香菸和罐頭之類的生活用品,想盡辦法送進山裡,給他們弄頓好飯吃,將帶去的香菸分給了各個連隊,將罐頭等食品送給醫院的傷員。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隊成立後,為提高每次行動的成功率,自然會周密安排、合理調配人員,擔任偵察的、扒車的、掩護的、運輸的……每一步都要精心策劃,行動的效率大大提高,隊員們也由衷感受到了組織的重要性。在杜季偉的領導下,鐵道游擊隊先後組織了二襲洋行、截票車、配合百團大戰、襲殺高崗等一些戰鬥。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4年1月,杜季偉奉命調任中共棗莊工委書記。1947年1月,魯南戰役前夕,棗莊工人支隊改編為魯南軍區特務團,杜季偉升任團政治委員。1948年3月後,杜季偉改任中共鳧山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同年8月,又調回部隊,先後任二十一團和徐州警備第一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杜季偉又調任魯中南尼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9年12月,他奉命率隊到戰鬥過兩三年的微山湖區剿匪,併兼任中共湖區工委書記、湖區辦事處主任和湖區剿匪指揮部副政委等職。1952年4月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十二師副政委、政委和炮五師政委、濟南軍區炮兵副政委等職。1981年6月,離職休養。晚年的杜季偉積極關心和支持黨史工作,撰寫了許多頗有歷史價值的革命回憶錄。1983年7月,他被中共棗莊市委黨史徵集研究委員會聘為特邀顧問。同年8月,因病逝世於濟南。

第二任政委 文立正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底,文立正任運河支隊副政委。1943年春,活動在棗莊、臨城一帶的魯南獨立支隊政委孟昭煜遭偽軍殺害,時值文立正隨魯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曾明桃在獨立支隊檢查工作。上級決定由他留在獨立支隊任代理政治委員兼鐵道大隊政委。當時,這支部隊分散活動在敵佔區,環境極為惡劣,文立正非常重視抓部隊政治思想工作和組織紀律的整頓。他處處以身作則,手把手地教戰土學習文化,同戰士同甘共苦。這對鐵道大隊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起了重要作用。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文立正住過的房子

1943年秋,文立正奉命進山東分局高級黨校學習。1944年秋,魯南區黨委和魯南軍區決定重建第二地委、第二軍分區,文立正任第二地委委員兼宣傳部長。他為開闢新區工作,常深入基點村,組織群眾進行反奸訴苦、參軍參戰教育,積極籌建抗日民主政權。1945年2月22日,他到臨城六區做開闢工作時,因叛徒告密,遭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申憲武部的襲擊,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4歲。1985年,文立正烈士遺體遷葬滕縣(今滕州市)烈士陵園。

第三任政委 楊廣立

1943年3月,楊廣立調任武工隊副隊長,隨隊長曾明桃一起到峰縣、滕縣、棗莊和夏鎮之間的地區活動。5月,他被任命為魯南獨立支隊副政委兼鐵道大隊政委。他先後同文立正、張鴻儀一道為提高軍政素質,克服遊擊主義傾向,執行鋤奸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43年,華中和山東的大批幹部經過獨立支隊活動地區去延安,他在完成護送黨的高級幹部陳毅、朱瑞、陳光等領導同志通過敵人的封鎖線、確保首長安全的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績,受到羅榮桓司令兼政委的嘉獎。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5年8月,日軍無條件投降。魯南第二軍分區主力部隊改編為山東野戰軍第8師第24團楊廣立任團政治處主任。解放戰爭開始後,他任團政委,先後參加過宿(遷)北、魯南、淮海和攻克洛陽、開封、濟南等重大戰役。1949年,部隊南下渡江作戰,進軍浙東,他歷任第22軍第64師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歷任第22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60軍政委,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獲得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64年被授少將軍銜。1969年被選為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和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4年離職休養。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勳章。1997年11月病故,終年79歲。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大隊第三任政委楊廣立(右)、副大隊長王志勝和少先隊員在一起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第四任政委 趙若華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2年10月,趙若華受魯南軍區政治部和魯南專員公署的派遣,到棗莊地區任獨立支隊特派員。趙若華到任後,在黨的領導下,依靠廣大群眾,積極從事鋤奸工作並積極建立情報站、情報網。1943年5月,魯南獨立支隊第二大隊(魯南鐵道大隊)政委杜季偉調華東局黨校學習,二大隊政委先後由文立正和楊廣立兼任。在湖西的反頑戰鬥中,因副支隊長董明春和第二大隊副大隊長王志勝負傷,大隊長劉金山奉命帶領部隊到津浦路西掩護軍區幹部過路,趙若華率領兩個長槍隊配合軍區主力部隊在鐵路西對頑軍展開英勇鬥爭,並取得勝利。他和其他大隊領導人率隊參與安全護送黨政軍高級幹部近千人。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大隊第四任政委趙若華與夫人瞻仰紀念碑

1944年9月,趙若華奉命調任嶧縣公安局長。1945年5月,他搞點線工作時改名趙明偉。此後,他歷任魯南軍區第八師政治部保衛幹事、總務科長,華野第3縱隊第22軍政治部總務科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趙若華歷任三野七兵團暨浙江軍區後勤部生產供應處處長、浙江省軍區幹部文化學校校務處長等職。1954年11月,他又先後調任浙江寧波軍分區後勤處處長,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區委常委、副區長,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趙若華曾榮獲獨立自由勳章和解放勵章。

2011年10月,鐵道大隊第四任政委趙若華在杭州因病逝世,享年93歲,被安葬於薛城臨山。

第五任政委 張鴻儀

1944年7月,張鴻儀政委到任後,抓好部隊黨支建設,他認為鐵道大隊紀律差是跟隊員們文化水平低有關係。他讓通訊員去學校撿老師上課時扔掉的粉筆頭,每天教給隊員們兩到三個字,識字學習很快形成了風氣,隊員們風趣地說:“張鴻儀政委一來,我們鐵道隊又變成學校了。”部隊住在老百姓家中,張鴻儀給鐵道大隊制定了“三不走”紀律,即水缸不滿不走,不掃地不走,不送還東西不走。損壞群眾的東西,不僅照價賠償,還要賠禮道歉。每逢戰鬥中繳獲的戰利品,如糧食、衣物等都會拿出部分物品救濟當地群眾。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張鴻儀作動員工作

1945年5月擔任魯南鐵道大隊第五任政委的張鴻儀,他在龍山戰鬥中遇難。“小鄭、小徐留下跟我繼續掩護,其餘同志全部撤退!”他們3人掩護了幾分鐘,張鴻儀在突圍時不幸被飛來的流彈擊中左胸,因失血過多,搶救無效,犧牲了。鐵道大隊主力在張鴻儀的掩護下,已安全脫險。時年33歲。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張鴻儀進行抗日宣傳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第六任政委 鄭 惕

張鴻儀同志犧牲後,副政委鄭惕升任政委,他同大隊長劉金山密切協作,率領這支英雄武裝繼續戰鬥在津浦線上。解放沙溝與日軍聯隊長交談,為了配合新四軍午夜攻打沙溝,鄭惕與日本聯隊長進行了爭取時間性的閒聊,直到戰鬥結束,告別返回駐地。當夜,新四軍第7師第19旅向沙溝之敵發起進攻,戰鬥進行非常順利,全殲該團偽軍,生俘偽軍100餘人,解放了沙溝鎮。

“沙溝受降是八路軍唯一一次接受日軍正式受降。”沙溝受降,在中國抗日遊擊戰爭史上樹立了一面光輝的旗幟!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鄭惕與戰友在薛城合影

最後,鄭惕以軍區張光中司令員全權代表的身份,同駐臨城的日軍鐵道警備大隊和鐵甲列車大隊談判,終使日軍向鐵道大隊繳械投降。

"

《鐵道游擊隊》小說和電影中,政委李正是個光輝形象。他一出場,英俊瀟灑的外形,加上他堅定、正派的品格,寬容、公正的辦事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我黨對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抗日隊伍嘔心瀝血的改造、鍛鍊、領導其成長過程。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

事實也是這樣,但事實比小說更復雜,更艱難困苦。畢竟,要把一支從民間抵抗力量出身的隊伍,改造成聽黨指揮、雷厲風行、百折不撓、勇猛頑強的高素質隊伍,並不容易。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劉知俠

記者在《鐵道游擊隊》小說作者劉知俠採訪資料裡看到他是這樣塑造李正的:“小說中具有重要位置的‘李正’形象,我是以杜季偉的事蹟為主,結合後來幾位政委的特點,塑造了李正這個政委形象的。”

根據劉知俠的描述,加上史料的佐證及記者的深入挖掘,鐵道游擊隊的“李正”是由杜季偉、文立正、楊廣立、趙若華、張鴻儀與鄭惕等前後六位真實的政委情況(其實抗戰勝利後,1946年重建魯南鐵道隊時候,還有一位蔣得功同志擔任政委),進行綜合塑造的。

這六位政委是什麼情況?他們在真實的魯南鐵道大隊歷史中,做了哪些工作?現在的情況都如何了?

第一任政委 杜季偉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2月,杜季偉從蘇魯支隊第二大隊副教導員抽調擔任鐵道游擊隊政治委員,化名劉鶴亭在義和炭場任管賬先生。與隊員們吃住在一起的杜季偉,根據鐵道隊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說服教育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說服教育,鐵道隊在日常生活作風方面有了較大好轉,杜季偉先後吸收了曹德清、趙永泉、徐廣田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了黨支部。從此之後,共產黨員成了鐵道隊的中堅力量,隊員中打架鬥毆、喝酒、賭博現象大大減少。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杜季偉在炭廠以賬房先生身份作掩護時使用的算盤(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魯南鐵道大隊轉移到臨城一帶時,要擺脫困難局面,就必須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做艱苦細緻的群眾思想工作。隊員們白天院子裡隱蔽,晚上便分頭到附近村莊找群眾拉家常,尋機買些糧食。他們夜搞火車,弄下來不少香菸和罐頭之類的生活用品,想盡辦法送進山裡,給他們弄頓好飯吃,將帶去的香菸分給了各個連隊,將罐頭等食品送給醫院的傷員。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隊成立後,為提高每次行動的成功率,自然會周密安排、合理調配人員,擔任偵察的、扒車的、掩護的、運輸的……每一步都要精心策劃,行動的效率大大提高,隊員們也由衷感受到了組織的重要性。在杜季偉的領導下,鐵道游擊隊先後組織了二襲洋行、截票車、配合百團大戰、襲殺高崗等一些戰鬥。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4年1月,杜季偉奉命調任中共棗莊工委書記。1947年1月,魯南戰役前夕,棗莊工人支隊改編為魯南軍區特務團,杜季偉升任團政治委員。1948年3月後,杜季偉改任中共鳧山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同年8月,又調回部隊,先後任二十一團和徐州警備第一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杜季偉又調任魯中南尼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9年12月,他奉命率隊到戰鬥過兩三年的微山湖區剿匪,併兼任中共湖區工委書記、湖區辦事處主任和湖區剿匪指揮部副政委等職。1952年4月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十二師副政委、政委和炮五師政委、濟南軍區炮兵副政委等職。1981年6月,離職休養。晚年的杜季偉積極關心和支持黨史工作,撰寫了許多頗有歷史價值的革命回憶錄。1983年7月,他被中共棗莊市委黨史徵集研究委員會聘為特邀顧問。同年8月,因病逝世於濟南。

第二任政委 文立正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底,文立正任運河支隊副政委。1943年春,活動在棗莊、臨城一帶的魯南獨立支隊政委孟昭煜遭偽軍殺害,時值文立正隨魯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曾明桃在獨立支隊檢查工作。上級決定由他留在獨立支隊任代理政治委員兼鐵道大隊政委。當時,這支部隊分散活動在敵佔區,環境極為惡劣,文立正非常重視抓部隊政治思想工作和組織紀律的整頓。他處處以身作則,手把手地教戰土學習文化,同戰士同甘共苦。這對鐵道大隊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起了重要作用。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文立正住過的房子

1943年秋,文立正奉命進山東分局高級黨校學習。1944年秋,魯南區黨委和魯南軍區決定重建第二地委、第二軍分區,文立正任第二地委委員兼宣傳部長。他為開闢新區工作,常深入基點村,組織群眾進行反奸訴苦、參軍參戰教育,積極籌建抗日民主政權。1945年2月22日,他到臨城六區做開闢工作時,因叛徒告密,遭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申憲武部的襲擊,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4歲。1985年,文立正烈士遺體遷葬滕縣(今滕州市)烈士陵園。

第三任政委 楊廣立

1943年3月,楊廣立調任武工隊副隊長,隨隊長曾明桃一起到峰縣、滕縣、棗莊和夏鎮之間的地區活動。5月,他被任命為魯南獨立支隊副政委兼鐵道大隊政委。他先後同文立正、張鴻儀一道為提高軍政素質,克服遊擊主義傾向,執行鋤奸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43年,華中和山東的大批幹部經過獨立支隊活動地區去延安,他在完成護送黨的高級幹部陳毅、朱瑞、陳光等領導同志通過敵人的封鎖線、確保首長安全的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績,受到羅榮桓司令兼政委的嘉獎。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5年8月,日軍無條件投降。魯南第二軍分區主力部隊改編為山東野戰軍第8師第24團楊廣立任團政治處主任。解放戰爭開始後,他任團政委,先後參加過宿(遷)北、魯南、淮海和攻克洛陽、開封、濟南等重大戰役。1949年,部隊南下渡江作戰,進軍浙東,他歷任第22軍第64師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歷任第22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60軍政委,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獲得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64年被授少將軍銜。1969年被選為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和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4年離職休養。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勳章。1997年11月病故,終年79歲。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大隊第三任政委楊廣立(右)、副大隊長王志勝和少先隊員在一起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第四任政委 趙若華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2年10月,趙若華受魯南軍區政治部和魯南專員公署的派遣,到棗莊地區任獨立支隊特派員。趙若華到任後,在黨的領導下,依靠廣大群眾,積極從事鋤奸工作並積極建立情報站、情報網。1943年5月,魯南獨立支隊第二大隊(魯南鐵道大隊)政委杜季偉調華東局黨校學習,二大隊政委先後由文立正和楊廣立兼任。在湖西的反頑戰鬥中,因副支隊長董明春和第二大隊副大隊長王志勝負傷,大隊長劉金山奉命帶領部隊到津浦路西掩護軍區幹部過路,趙若華率領兩個長槍隊配合軍區主力部隊在鐵路西對頑軍展開英勇鬥爭,並取得勝利。他和其他大隊領導人率隊參與安全護送黨政軍高級幹部近千人。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大隊第四任政委趙若華與夫人瞻仰紀念碑

1944年9月,趙若華奉命調任嶧縣公安局長。1945年5月,他搞點線工作時改名趙明偉。此後,他歷任魯南軍區第八師政治部保衛幹事、總務科長,華野第3縱隊第22軍政治部總務科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趙若華歷任三野七兵團暨浙江軍區後勤部生產供應處處長、浙江省軍區幹部文化學校校務處長等職。1954年11月,他又先後調任浙江寧波軍分區後勤處處長,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區委常委、副區長,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趙若華曾榮獲獨立自由勳章和解放勵章。

2011年10月,鐵道大隊第四任政委趙若華在杭州因病逝世,享年93歲,被安葬於薛城臨山。

第五任政委 張鴻儀

1944年7月,張鴻儀政委到任後,抓好部隊黨支建設,他認為鐵道大隊紀律差是跟隊員們文化水平低有關係。他讓通訊員去學校撿老師上課時扔掉的粉筆頭,每天教給隊員們兩到三個字,識字學習很快形成了風氣,隊員們風趣地說:“張鴻儀政委一來,我們鐵道隊又變成學校了。”部隊住在老百姓家中,張鴻儀給鐵道大隊制定了“三不走”紀律,即水缸不滿不走,不掃地不走,不送還東西不走。損壞群眾的東西,不僅照價賠償,還要賠禮道歉。每逢戰鬥中繳獲的戰利品,如糧食、衣物等都會拿出部分物品救濟當地群眾。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張鴻儀作動員工作

1945年5月擔任魯南鐵道大隊第五任政委的張鴻儀,他在龍山戰鬥中遇難。“小鄭、小徐留下跟我繼續掩護,其餘同志全部撤退!”他們3人掩護了幾分鐘,張鴻儀在突圍時不幸被飛來的流彈擊中左胸,因失血過多,搶救無效,犧牲了。鐵道大隊主力在張鴻儀的掩護下,已安全脫險。時年33歲。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張鴻儀進行抗日宣傳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第六任政委 鄭 惕

張鴻儀同志犧牲後,副政委鄭惕升任政委,他同大隊長劉金山密切協作,率領這支英雄武裝繼續戰鬥在津浦線上。解放沙溝與日軍聯隊長交談,為了配合新四軍午夜攻打沙溝,鄭惕與日本聯隊長進行了爭取時間性的閒聊,直到戰鬥結束,告別返回駐地。當夜,新四軍第7師第19旅向沙溝之敵發起進攻,戰鬥進行非常順利,全殲該團偽軍,生俘偽軍100餘人,解放了沙溝鎮。

“沙溝受降是八路軍唯一一次接受日軍正式受降。”沙溝受降,在中國抗日遊擊戰爭史上樹立了一面光輝的旗幟!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鄭惕與戰友在薛城合影

最後,鄭惕以軍區張光中司令員全權代表的身份,同駐臨城的日軍鐵道警備大隊和鐵甲列車大隊談判,終使日軍向鐵道大隊繳械投降。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游擊隊政委鄭惕(左一)、繼任大隊長劉金山(右二)及部分老隊員)

1946年2月,魯南鐵路局成立,鄭惕被任命為鐵路局特派員兼充(州)徐(州)段總段長。在徐州恢復交通三人小組中共代表的指導下,同國民黨反動派企圖挑起內戰的陰謀進行了堅決的鬥爭。陳毅、舒同、楊一辰等領導在華東局聽取了他的工作彙報並予以表揚。6月,鄭惕奉命調到魯南軍區保衛部任科長。1947年秋,調徐州市任市委社會部長。同年12月,任魯南軍區第16團政委。

"

《鐵道游擊隊》小說和電影中,政委李正是個光輝形象。他一出場,英俊瀟灑的外形,加上他堅定、正派的品格,寬容、公正的辦事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我黨對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抗日隊伍嘔心瀝血的改造、鍛鍊、領導其成長過程。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形象

事實也是這樣,但事實比小說更復雜,更艱難困苦。畢竟,要把一支從民間抵抗力量出身的隊伍,改造成聽黨指揮、雷厲風行、百折不撓、勇猛頑強的高素質隊伍,並不容易。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劉知俠

記者在《鐵道游擊隊》小說作者劉知俠採訪資料裡看到他是這樣塑造李正的:“小說中具有重要位置的‘李正’形象,我是以杜季偉的事蹟為主,結合後來幾位政委的特點,塑造了李正這個政委形象的。”

根據劉知俠的描述,加上史料的佐證及記者的深入挖掘,鐵道游擊隊的“李正”是由杜季偉、文立正、楊廣立、趙若華、張鴻儀與鄭惕等前後六位真實的政委情況(其實抗戰勝利後,1946年重建魯南鐵道隊時候,還有一位蔣得功同志擔任政委),進行綜合塑造的。

這六位政委是什麼情況?他們在真實的魯南鐵道大隊歷史中,做了哪些工作?現在的情況都如何了?

第一任政委 杜季偉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2月,杜季偉從蘇魯支隊第二大隊副教導員抽調擔任鐵道游擊隊政治委員,化名劉鶴亭在義和炭場任管賬先生。與隊員們吃住在一起的杜季偉,根據鐵道隊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說服教育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說服教育,鐵道隊在日常生活作風方面有了較大好轉,杜季偉先後吸收了曹德清、趙永泉、徐廣田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了黨支部。從此之後,共產黨員成了鐵道隊的中堅力量,隊員中打架鬥毆、喝酒、賭博現象大大減少。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杜季偉在炭廠以賬房先生身份作掩護時使用的算盤(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魯南鐵道大隊轉移到臨城一帶時,要擺脫困難局面,就必須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做艱苦細緻的群眾思想工作。隊員們白天院子裡隱蔽,晚上便分頭到附近村莊找群眾拉家常,尋機買些糧食。他們夜搞火車,弄下來不少香菸和罐頭之類的生活用品,想盡辦法送進山裡,給他們弄頓好飯吃,將帶去的香菸分給了各個連隊,將罐頭等食品送給醫院的傷員。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隊成立後,為提高每次行動的成功率,自然會周密安排、合理調配人員,擔任偵察的、扒車的、掩護的、運輸的……每一步都要精心策劃,行動的效率大大提高,隊員們也由衷感受到了組織的重要性。在杜季偉的領導下,鐵道游擊隊先後組織了二襲洋行、截票車、配合百團大戰、襲殺高崗等一些戰鬥。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4年1月,杜季偉奉命調任中共棗莊工委書記。1947年1月,魯南戰役前夕,棗莊工人支隊改編為魯南軍區特務團,杜季偉升任團政治委員。1948年3月後,杜季偉改任中共鳧山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同年8月,又調回部隊,先後任二十一團和徐州警備第一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杜季偉又調任魯中南尼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9年12月,他奉命率隊到戰鬥過兩三年的微山湖區剿匪,併兼任中共湖區工委書記、湖區辦事處主任和湖區剿匪指揮部副政委等職。1952年4月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十二師副政委、政委和炮五師政委、濟南軍區炮兵副政委等職。1981年6月,離職休養。晚年的杜季偉積極關心和支持黨史工作,撰寫了許多頗有歷史價值的革命回憶錄。1983年7月,他被中共棗莊市委黨史徵集研究委員會聘為特邀顧問。同年8月,因病逝世於濟南。

第二任政委 文立正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0年底,文立正任運河支隊副政委。1943年春,活動在棗莊、臨城一帶的魯南獨立支隊政委孟昭煜遭偽軍殺害,時值文立正隨魯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曾明桃在獨立支隊檢查工作。上級決定由他留在獨立支隊任代理政治委員兼鐵道大隊政委。當時,這支部隊分散活動在敵佔區,環境極為惡劣,文立正非常重視抓部隊政治思想工作和組織紀律的整頓。他處處以身作則,手把手地教戰土學習文化,同戰士同甘共苦。這對鐵道大隊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起了重要作用。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文立正住過的房子

1943年秋,文立正奉命進山東分局高級黨校學習。1944年秋,魯南區黨委和魯南軍區決定重建第二地委、第二軍分區,文立正任第二地委委員兼宣傳部長。他為開闢新區工作,常深入基點村,組織群眾進行反奸訴苦、參軍參戰教育,積極籌建抗日民主政權。1945年2月22日,他到臨城六區做開闢工作時,因叛徒告密,遭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申憲武部的襲擊,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4歲。1985年,文立正烈士遺體遷葬滕縣(今滕州市)烈士陵園。

第三任政委 楊廣立

1943年3月,楊廣立調任武工隊副隊長,隨隊長曾明桃一起到峰縣、滕縣、棗莊和夏鎮之間的地區活動。5月,他被任命為魯南獨立支隊副政委兼鐵道大隊政委。他先後同文立正、張鴻儀一道為提高軍政素質,克服遊擊主義傾向,執行鋤奸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43年,華中和山東的大批幹部經過獨立支隊活動地區去延安,他在完成護送黨的高級幹部陳毅、朱瑞、陳光等領導同志通過敵人的封鎖線、確保首長安全的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績,受到羅榮桓司令兼政委的嘉獎。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5年8月,日軍無條件投降。魯南第二軍分區主力部隊改編為山東野戰軍第8師第24團楊廣立任團政治處主任。解放戰爭開始後,他任團政委,先後參加過宿(遷)北、魯南、淮海和攻克洛陽、開封、濟南等重大戰役。1949年,部隊南下渡江作戰,進軍浙東,他歷任第22軍第64師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歷任第22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60軍政委,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獲得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64年被授少將軍銜。1969年被選為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和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4年離職休養。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勳章。1997年11月病故,終年79歲。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大隊第三任政委楊廣立(右)、副大隊長王志勝和少先隊員在一起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第四任政委 趙若華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1942年10月,趙若華受魯南軍區政治部和魯南專員公署的派遣,到棗莊地區任獨立支隊特派員。趙若華到任後,在黨的領導下,依靠廣大群眾,積極從事鋤奸工作並積極建立情報站、情報網。1943年5月,魯南獨立支隊第二大隊(魯南鐵道大隊)政委杜季偉調華東局黨校學習,二大隊政委先後由文立正和楊廣立兼任。在湖西的反頑戰鬥中,因副支隊長董明春和第二大隊副大隊長王志勝負傷,大隊長劉金山奉命帶領部隊到津浦路西掩護軍區幹部過路,趙若華率領兩個長槍隊配合軍區主力部隊在鐵路西對頑軍展開英勇鬥爭,並取得勝利。他和其他大隊領導人率隊參與安全護送黨政軍高級幹部近千人。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大隊第四任政委趙若華與夫人瞻仰紀念碑

1944年9月,趙若華奉命調任嶧縣公安局長。1945年5月,他搞點線工作時改名趙明偉。此後,他歷任魯南軍區第八師政治部保衛幹事、總務科長,華野第3縱隊第22軍政治部總務科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趙若華歷任三野七兵團暨浙江軍區後勤部生產供應處處長、浙江省軍區幹部文化學校校務處長等職。1954年11月,他又先後調任浙江寧波軍分區後勤處處長,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區委常委、副區長,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趙若華曾榮獲獨立自由勳章和解放勵章。

2011年10月,鐵道大隊第四任政委趙若華在杭州因病逝世,享年93歲,被安葬於薛城臨山。

第五任政委 張鴻儀

1944年7月,張鴻儀政委到任後,抓好部隊黨支建設,他認為鐵道大隊紀律差是跟隊員們文化水平低有關係。他讓通訊員去學校撿老師上課時扔掉的粉筆頭,每天教給隊員們兩到三個字,識字學習很快形成了風氣,隊員們風趣地說:“張鴻儀政委一來,我們鐵道隊又變成學校了。”部隊住在老百姓家中,張鴻儀給鐵道大隊制定了“三不走”紀律,即水缸不滿不走,不掃地不走,不送還東西不走。損壞群眾的東西,不僅照價賠償,還要賠禮道歉。每逢戰鬥中繳獲的戰利品,如糧食、衣物等都會拿出部分物品救濟當地群眾。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張鴻儀作動員工作

1945年5月擔任魯南鐵道大隊第五任政委的張鴻儀,他在龍山戰鬥中遇難。“小鄭、小徐留下跟我繼續掩護,其餘同志全部撤退!”他們3人掩護了幾分鐘,張鴻儀在突圍時不幸被飛來的流彈擊中左胸,因失血過多,搶救無效,犧牲了。鐵道大隊主力在張鴻儀的掩護下,已安全脫險。時年33歲。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張鴻儀進行抗日宣傳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第六任政委 鄭 惕

張鴻儀同志犧牲後,副政委鄭惕升任政委,他同大隊長劉金山密切協作,率領這支英雄武裝繼續戰鬥在津浦線上。解放沙溝與日軍聯隊長交談,為了配合新四軍午夜攻打沙溝,鄭惕與日本聯隊長進行了爭取時間性的閒聊,直到戰鬥結束,告別返回駐地。當夜,新四軍第7師第19旅向沙溝之敵發起進攻,戰鬥進行非常順利,全殲該團偽軍,生俘偽軍100餘人,解放了沙溝鎮。

“沙溝受降是八路軍唯一一次接受日軍正式受降。”沙溝受降,在中國抗日遊擊戰爭史上樹立了一面光輝的旗幟!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鄭惕與戰友在薛城合影

最後,鄭惕以軍區張光中司令員全權代表的身份,同駐臨城的日軍鐵道警備大隊和鐵甲列車大隊談判,終使日軍向鐵道大隊繳械投降。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鐵道游擊隊政委鄭惕(左一)、繼任大隊長劉金山(右二)及部分老隊員)

1946年2月,魯南鐵路局成立,鄭惕被任命為鐵路局特派員兼充(州)徐(州)段總段長。在徐州恢復交通三人小組中共代表的指導下,同國民黨反動派企圖挑起內戰的陰謀進行了堅決的鬥爭。陳毅、舒同、楊一辰等領導在華東局聽取了他的工作彙報並予以表揚。6月,鄭惕奉命調到魯南軍區保衛部任科長。1947年秋,調徐州市任市委社會部長。同年12月,任魯南軍區第16團政委。

「尋訪鐵道游擊隊足跡」“政委李正”,其實真實的是這幾位…

鄭惕在講述鐵道大隊的故事

1948年12月,他被調到徐州警備司令部任參謀處長兼軍法處長,為維護徐州市的社會治安,支援前線做了大量的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歷任山東省公安廳治安處副處長、邊防保衛局副局長,華東軍區公安部隊副師長,公安司令部作戰處副處長、邊防處副處長,公安軍司令部邊方處處長,總參警備部邊防處處長,公安部四局副局長兼邊防處處長,武裝警察部隊司令部副參謀,第二炮兵司令部副參謀長、顧問、副參謀長兼科技部部長,第二炮兵副司令員等職,為人民政權的鞏固和社會安定,為公安部隊和戰略導彈部隊的建設與發展,付出了大量心血。1987年,當選為七屆全國人大代表。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2002年,病逝於北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