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家庭醫生籤而有約?

跳槽那些事兒 招聘 健康界 2019-06-08

作者:基層醫師公社

來源:基層醫師公社

特約撰稿人:散v人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已經發展了好幾個年頭,但不少群眾對家庭醫生簽約制度還存在懷疑,獲得感不強,“籤而不約”現象依然存在。

筆者曾聽負責簽約的社區醫生說,沒報酬誰履約?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但就我個人來看,有兩個因素導致了上面提到的現象。

簽約專業人員嚴重不足

簽約醫生人員的良莠不齊,讓大家對簽約醫生水平信心不足,且嚴重短缺的醫生資源讓不少簽約服務只能流於形式。

現階段的簽約醫師,絕大多是以前的村醫和鄉鎮衛生院的醫生,甚至很多簽約服務人員並不是真正的醫生。

我國擴招以後每年畢業的醫學生很多,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些畢業的醫學生中很大一部分沒有走上醫學崗位,而是在畢業的最初或是後來一段時間走向了其他崗位。

可以說,無論是全國哪家醫院,不論大小,沒有一個醫院不缺人。但是醫院的招聘要求卻一直在提高,從中專到大專再到本科,甚至是現在醫學專業的研究生也難以找到一份令自己滿意的工作。

基層醫療機構這邊又是怎樣呢?從現實狀況來看,一邊是大醫院門檻太高,普通的醫學畢業生只能望而卻步,而一邊是基層醫療機構一直嚴重缺人,卻門庭冷落。

於是就出現了各級醫院喊著缺人,醫學生卻在千軍萬馬擠獨木橋。所以很多高不成低不就的醫學人才就流向了其他社會崗位。

家庭醫生簽約理論上應該團隊協作,包括全科醫生、專科醫生、公共衛生醫師和社區護理人員以及藥師等等,但在普通的鄉鎮衛生院,想達到這種水平是很難的。

一般一個醫生身兼兩職是常態,就是身兼數職也早就見怪不怪了,所以很多的工作因為人員短缺問題而流於形式。

醫生們更是寶貝中的寶貝,一個蘿蔔一個坑。很多醫生認為丟下醫院裡面的本職工作去履行簽約服務,有點本末倒置。

沒有合格的醫生去履約,而簽約服務又是重點工作,任務不能不完成,這樣就導致了籤而不約。

患者不理解簽約服務價值所在

對於剛才那個社區醫生的說法,筆者認為,這個簽約醫生的理解有些偏差。家庭醫生的履約費用應該是當時簽約醫生履行職責後的醫事服務費用,而非簡單的簽約就能拿錢的事。簡單來說你給某個人提供了治療或者醫療服務,那麼你才能從這裡獲取你的費用。

坦白來講,國內的醫療費用定價是比較低廉的,要通過一般診療費來養家餬口不是很現實。

就我們國人的就醫習慣而言,患者認為你開藥了才算給我治療了,才可以收費。如果你沒有開藥或者開刀,那麼你就不應該收取費用。

至於諮詢、量血壓、測體溫等等,那是應當的服務,是你診斷疾病必須要進行的工作,不應該收取費用的。更何況是與大家朝夕相處的社區醫生或者村醫呢,大家都這麼熟了,哪好意思收取這些醫事服務費?

所以大家都覺得簽約服務只是走了一個流程。患者不找醫生,醫生就沒有動力去找患者,去了反而產生很多誤會。

綜上,醫生的人員不足和國人的固有就醫思維,使得家庭醫生簽約制度還有一些暫時不成熟的地方存在。

不過存在這些情況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國家庭醫生出現時間不長,很多制度還未完善,人才儲備還需要時間,百姓的簽約意識也還要繼續培養。

簽約醫生必須以患者所需為切入點,化繁為簡

那麼,既然現有狀況暫時不能改變,那麼如何在現有條件下打破這些尷尬局面,讓“籤而不約”成為“有簽有約”呢?

凡事都需要找一個切入點,只要找到切入點,就能由繁入簡,更快地找到解決辦法。把慢病患者作為切入點,讓簽約變得更及時,筆者覺得不妨一試。

具體來說,就是簽約醫生了解清楚自己所籤人群內慢病患者的基本信息,詳細掌握好每個人的用藥時間、計量、種類等等,然後在自己的診所內將其配置完善,掐準患者的藥物馬上快吃完即將買藥的時刻,帶著患者所需要的藥上門隨訪,順便看看能不能讓患者同時買藥。

這樣既可以有較為舒服的理由上門隨訪,也可以更好地方便患者用藥,患者有了獲得感,簽約醫生也有了醫事服務費。

其實,很多慢病患者目前都存在購藥困難,有的是因為品種的變換,有的是因為行動不方便,有的是沒有時間去買。

有人可能感覺,帶著患者需要的藥去患者家裡隨訪有點推銷的意思,但這樣做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老年患者在購藥方面的問題,同時也可以讓醫生有簽有約,更重要的是簽約醫生還能從中得到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任何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從無處下手到有簽有約,需要在長時間的溝通中建立起家庭醫生和簽約家庭之間相互信任的關係,再以此為起點開展其他各項簽約服務,就不會有無從下手的感覺了。最終會讓大家切實感受到簽約服務帶來的方便與實惠,才是最終目的。

你在簽約中有什麼小竅門嗎?可以在下面留言,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