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車員陳振文:堅守“駝峰”20年 千鉤萬輛“零差錯”

跳槽那些事兒 貨車 石家莊 人民網 2019-06-28

從空中往下看,石家莊南站編組場就像一條巨大的流水線,32條股道一字排開,一輛輛來自四面八方滿載著煤炭、木材、鋼鐵等貨物的列車日夜不停地駛入這裡,被拆分、重組,再從這裡出發,奔向各自的目的地。

負責拆解、重組火車的是調車員,他們被稱為“鉤子兵”,手拿鐵鉤對列車進行提鉤拆解,再把它們送到各自的編組軌道上。這個編組場日均解體、編組列車6000餘輛,調車員要做到拆解、上軌、重組零差錯,絕非易事。而調車指導陳振文不僅做到了,還將“零差錯”保持了20年。憑藉著所帶班組“千鉤萬輛無差錯”,他於2016年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編組場的關鍵是“駝峰”,是一個長達三百餘米的隆起區域,而峰頂平臺是整個駝峰的核心地帶,它比周圍高出3.4米,是列車解體、編組的咽喉位置。所有被解、編的列車都會被機車推上駝峰,在峰頂進行拆解,再利用自身重量順著下坡溜行到各自的編組軌道上。就是這麼一個看似簡單的“坐滑梯”的過程,每一個操作都必須格外小心。

通常,在列車拆解時,需要多個人緊密配合。制動員負責在上峰前給列車的風壓制動系統排風、摘管並檢查車輛、貨物裝載安全;一名連接員站在峰上,待貨車駛上峰頂時根據計劃適時提鉤,斷開車鉤連接,讓車廂滑下坡;另一位連接員則在車廂分口處進行護鉤,並且檢查脫鉤情況。

陳振文始終認為,“零差錯”最重要的意義是安全。“貨車每一節車廂都裝滿了貨物,一節車廂就有80多噸重,任何一個環節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失誤甚至是事故。”陳振文說。“排風如果沒排淨,或者提鉤慢了,列車就無法脫鉤,而連接員沒有把握好下坡車距和車速,會造成脫軌、撞車等嚴重事故。”

在陳振文看來,要儘可能地杜絕差錯,必須嚴格按規章操作。從1992年參加工作開始,陳振文一邊在工作中向老師傅請教,熟練掌握調車技能,一邊利用空閒時間背規章,厚厚的十幾本操作規章爛熟於心,做到所有操作百分百準確無誤和標準規範,他因此被同事們譽為“活規章”。

光按規章操作還不夠,陳振文還在工作中觀察摸索,總結經驗。有一次,一輛運送工業鹽的列車駛入編組場,由於下雨,工業鹽融化流到了車輪上。陳振文在檢查車底時發現,及時報告並手動調整了車輛下坡速度,避免了車輪因附著物制動受阻而造成事故。從此陳振文便養成了習慣,每輛車進來了,他首先檢查貨物裝載種類,排除安全風險。

工作20多年來,陳振文總結出的安全調車十二字工作法——“想在前、看到位、說到底、管必嚴”,成為北京局集團公司的黨內優質品牌。“想就是要提前預估工作重點和風險;看就是要仔細觀察、認真確認;說就是把規章制度掛嘴上,時時刻刻強化;管就是一定按照規章制度嚴格執行。”陳振文說。擔任班組長後,陳振文不僅實現了自身作業零差錯,還帶領班組職工學習技術業務知識,時常“突擊檢查”提醒糾正違章,上百次發現並消除了安全隱患。

安全是陳振文的基本理念,效率則是他的更高追求。20多年來,陳振文至今保持著1分16秒的原石家莊站調車手鉤實操比武最快紀錄。憑藉著對調車場區、線路、構造的熟悉,他能在拿到每一份調車計劃後第一時間得出一個最優解決方案,統籌協調4個方向32條股道無交叉障礙作業。他先後九次參加北京鐵路局、原石家莊鐵路分局及車站技術比武,八次奪取第一名,2014年還被北京鐵路局聘為“首席工人技師”。

在許多人眼裡,調車員這個職業“最髒、最累、最苦、最險”,當年陳振文的許多同學和同事都因此離開了這個崗位,但也是在這樣的崗位上,磨礪了像陳振文這樣的精兵強將。

陳振文也曾經被調動到其他的崗位,可他最後還是選擇了回到“駝峰”,繼續做調車指導。他坦言自己對“駝峰”有感情了,“坐不住,還是想在一線幹”。他說:“車到了我這裡,能快速解編開出去,無失誤、不積壓,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本報記者 安勝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