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的老員工被辭退!他已經被自己的“舒適”養廢了'

"
"
五年的老員工被辭退!他已經被自己的“舒適”養廢了

年初目標

很多人都想著要改變自己,但是在生活中往往是該偷懶還是偷懶,到最後,與最初期望的那個自己差距越拉越大。

為什麼自己定下的目標,總是會往後拖呢?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不願意跳出自己的舒適圈。

有一個關於“舒適圈”的理論是:“人長久待在舒服的環境下,會因為生活安逸而不想動腦筋;但若把人帶到比較險惡的環境,經歷了挑戰和痛苦,反而會變得成熟。”跳出舒適圈,縱然過程會有痛苦,但能避免過於舒適放縱自己而失去競爭力。

已經有不少人認識到“舒適圈待太久,看不清自己,看不清路 ”,“改變自己會痛苦,但不改變自己會吃苦。害怕改變幾乎是我們每個人的心理疾病,因為慣性的心理模式使我們感到安全。試著走出心靈的舒適圈,與時代接軌,不斷改變的人生,會有更多出路 ”。

這個過程需要克服恐懼,而不是逃避,縱使過程有痛苦,請你“給自己打call”,做套路外的事,不管多小的改變,都在一點點走出舒適圈。“試著愛上不安的感覺——這是走出舒適圈的關鍵,不安往往暗示自己在成長。”

那些讓你舒適的東西,會毀了你

前幾天,有朋友詢問我能否給他推薦一份工作,我很是疑惑,一個在上家公司幹了將近5年的人,怎麼說不幹就不幹了?

他不好意思地說,自己被公司炒了魷魚。

"
五年的老員工被辭退!他已經被自己的“舒適”養廢了

年初目標

很多人都想著要改變自己,但是在生活中往往是該偷懶還是偷懶,到最後,與最初期望的那個自己差距越拉越大。

為什麼自己定下的目標,總是會往後拖呢?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不願意跳出自己的舒適圈。

有一個關於“舒適圈”的理論是:“人長久待在舒服的環境下,會因為生活安逸而不想動腦筋;但若把人帶到比較險惡的環境,經歷了挑戰和痛苦,反而會變得成熟。”跳出舒適圈,縱然過程會有痛苦,但能避免過於舒適放縱自己而失去競爭力。

已經有不少人認識到“舒適圈待太久,看不清自己,看不清路 ”,“改變自己會痛苦,但不改變自己會吃苦。害怕改變幾乎是我們每個人的心理疾病,因為慣性的心理模式使我們感到安全。試著走出心靈的舒適圈,與時代接軌,不斷改變的人生,會有更多出路 ”。

這個過程需要克服恐懼,而不是逃避,縱使過程有痛苦,請你“給自己打call”,做套路外的事,不管多小的改變,都在一點點走出舒適圈。“試著愛上不安的感覺——這是走出舒適圈的關鍵,不安往往暗示自己在成長。”

那些讓你舒適的東西,會毀了你

前幾天,有朋友詢問我能否給他推薦一份工作,我很是疑惑,一個在上家公司幹了將近5年的人,怎麼說不幹就不幹了?

他不好意思地說,自己被公司炒了魷魚。

五年的老員工被辭退!他已經被自己的“舒適”養廢了

被公司辭退

原來朋友剛進公司的時候,還是個充滿熱血的少年,做什麼事都拼勁兒十足,下發的任務也做得盡心盡力。

工作兩年後得到了部門領導的賞識,升職為小組主管,朋友很是自豪,準備在這個崗位上大幹一番。

可是後來他發現,同級別的主管每天並沒有他那麼拼命,也照樣安穩地坐在這個位置上。

他開始動搖了,為什麼自己要這麼拼呢?

職位一樣,掙的工資也差不多,還不如像別人一樣每天輕輕鬆鬆。

於是,他開始按時上下班,把大部分工作分配給下屬,自己坐在電腦前刷刷微博,看看電影,好不清閒。

那個時候我提醒他:別在舒適區呆久了,到時候想出都出不來了。

結果,一言中的。

第四年的時候,公司開始大規模裁員,3個月內工作未達標的人員全部辭退。

朋友開始慌張,正準備重振旗鼓,卻發現每天混吃等死的生活已經刻到了骨子裡。

工作不到1小時,他就忍不住開始刷朋友圈,做出的策劃案總被全員否決,他落下的思維太多,已經跟不上公司的節奏了,被辭退在所難免。

一個人開始廢掉的跡象之一,就是不願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在越來越低的配置下,活得理所當然。

如果你滿足於現狀,你的人生也會止步

有人說,社會是現實的,如果你沒有背景,就沒有出頭之日;也有人說,我這樣清閒的生活不也挺好的嗎?

最怕的,是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除了低配的工作以外,更多人擁有的是低配的生活。

有人說,在大城市裡,搞廢一個人的方式特別簡單:

“給你一個狹小的空間,一根網線, 最好再加一個外賣的電話,然後人就這麼廢了。”

"
五年的老員工被辭退!他已經被自己的“舒適”養廢了

年初目標

很多人都想著要改變自己,但是在生活中往往是該偷懶還是偷懶,到最後,與最初期望的那個自己差距越拉越大。

為什麼自己定下的目標,總是會往後拖呢?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不願意跳出自己的舒適圈。

有一個關於“舒適圈”的理論是:“人長久待在舒服的環境下,會因為生活安逸而不想動腦筋;但若把人帶到比較險惡的環境,經歷了挑戰和痛苦,反而會變得成熟。”跳出舒適圈,縱然過程會有痛苦,但能避免過於舒適放縱自己而失去競爭力。

已經有不少人認識到“舒適圈待太久,看不清自己,看不清路 ”,“改變自己會痛苦,但不改變自己會吃苦。害怕改變幾乎是我們每個人的心理疾病,因為慣性的心理模式使我們感到安全。試著走出心靈的舒適圈,與時代接軌,不斷改變的人生,會有更多出路 ”。

這個過程需要克服恐懼,而不是逃避,縱使過程有痛苦,請你“給自己打call”,做套路外的事,不管多小的改變,都在一點點走出舒適圈。“試著愛上不安的感覺——這是走出舒適圈的關鍵,不安往往暗示自己在成長。”

那些讓你舒適的東西,會毀了你

前幾天,有朋友詢問我能否給他推薦一份工作,我很是疑惑,一個在上家公司幹了將近5年的人,怎麼說不幹就不幹了?

他不好意思地說,自己被公司炒了魷魚。

五年的老員工被辭退!他已經被自己的“舒適”養廢了

被公司辭退

原來朋友剛進公司的時候,還是個充滿熱血的少年,做什麼事都拼勁兒十足,下發的任務也做得盡心盡力。

工作兩年後得到了部門領導的賞識,升職為小組主管,朋友很是自豪,準備在這個崗位上大幹一番。

可是後來他發現,同級別的主管每天並沒有他那麼拼命,也照樣安穩地坐在這個位置上。

他開始動搖了,為什麼自己要這麼拼呢?

職位一樣,掙的工資也差不多,還不如像別人一樣每天輕輕鬆鬆。

於是,他開始按時上下班,把大部分工作分配給下屬,自己坐在電腦前刷刷微博,看看電影,好不清閒。

那個時候我提醒他:別在舒適區呆久了,到時候想出都出不來了。

結果,一言中的。

第四年的時候,公司開始大規模裁員,3個月內工作未達標的人員全部辭退。

朋友開始慌張,正準備重振旗鼓,卻發現每天混吃等死的生活已經刻到了骨子裡。

工作不到1小時,他就忍不住開始刷朋友圈,做出的策劃案總被全員否決,他落下的思維太多,已經跟不上公司的節奏了,被辭退在所難免。

一個人開始廢掉的跡象之一,就是不願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在越來越低的配置下,活得理所當然。

如果你滿足於現狀,你的人生也會止步

有人說,社會是現實的,如果你沒有背景,就沒有出頭之日;也有人說,我這樣清閒的生活不也挺好的嗎?

最怕的,是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除了低配的工作以外,更多人擁有的是低配的生活。

有人說,在大城市裡,搞廢一個人的方式特別簡單:

“給你一個狹小的空間,一根網線, 最好再加一個外賣的電話,然後人就這麼廢了。”

五年的老員工被辭退!他已經被自己的“舒適”養廢了

宅居生活

前段時間的同學聚會上,我見到了很久沒見的同學。

學生時代的她可是我們班為數不多的漂亮姑娘,如今才30出頭竟發福得如同中年婦女。

和她聊過才知道,畢業後她不想做上班族,就想在家待著,後來就辭了職回到了小縣城,靠著父母的接濟,再加上一點做微商的收入過日子。

縣城裡都是些年紀比較大的人,她也沒什麼朋友,就在家宅著,很少出門和別人交流,白天呼呼大睡,晚上精神滿滿,經常通宵看電影,更無節制地吃各種垃圾食品。

也許是太長時間沒有和人溝通,跟她說話的時候,她的眼神總是飄忽不定,顯得漫不經心,整個臉色也差到不行。

這種低質量長期宅在家的生活,完全改變了她的心智和外貌,甚至是以後的人生。

尼采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當一個人對現狀心滿意足,日復一日去做同一件事情,不再花時間提升自己時,你的人生也不會有太大的提升。

學會跳出舒適圈,追求更好的自己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願意跳出舒適圈,只是我們找不到跳出舒適圈的動力。舒適圈裡的生活讓人享受,令人陶醉。就像我的一位同學,一直沉迷遊戲,導致高考失利,才被迫思變。第二年復讀後,去了一個211。

心理學研究表明,走出舒適圈進入新的目標領域會增加人的焦慮程度,從而產生應激反應,其結果是提升人對工作的專注程度。新的目標領域,促使人們構建新的舒適圈。這個區域被稱作最佳表現區。在這個區域中,人的工作表現將會得到改善,並且他們的工作技巧也會被優化。

無論個人還是企業,如果設定了新的目標,就必須離開原有的“舒適區”,就必須挑戰原有的能力結構、資源範圍、智力水平和知識水平,也就是說意味著構建新的舒適圈。不離開原有的“舒適區”,你就不可能達到新的目標。


"
五年的老員工被辭退!他已經被自己的“舒適”養廢了

年初目標

很多人都想著要改變自己,但是在生活中往往是該偷懶還是偷懶,到最後,與最初期望的那個自己差距越拉越大。

為什麼自己定下的目標,總是會往後拖呢?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不願意跳出自己的舒適圈。

有一個關於“舒適圈”的理論是:“人長久待在舒服的環境下,會因為生活安逸而不想動腦筋;但若把人帶到比較險惡的環境,經歷了挑戰和痛苦,反而會變得成熟。”跳出舒適圈,縱然過程會有痛苦,但能避免過於舒適放縱自己而失去競爭力。

已經有不少人認識到“舒適圈待太久,看不清自己,看不清路 ”,“改變自己會痛苦,但不改變自己會吃苦。害怕改變幾乎是我們每個人的心理疾病,因為慣性的心理模式使我們感到安全。試著走出心靈的舒適圈,與時代接軌,不斷改變的人生,會有更多出路 ”。

這個過程需要克服恐懼,而不是逃避,縱使過程有痛苦,請你“給自己打call”,做套路外的事,不管多小的改變,都在一點點走出舒適圈。“試著愛上不安的感覺——這是走出舒適圈的關鍵,不安往往暗示自己在成長。”

那些讓你舒適的東西,會毀了你

前幾天,有朋友詢問我能否給他推薦一份工作,我很是疑惑,一個在上家公司幹了將近5年的人,怎麼說不幹就不幹了?

他不好意思地說,自己被公司炒了魷魚。

五年的老員工被辭退!他已經被自己的“舒適”養廢了

被公司辭退

原來朋友剛進公司的時候,還是個充滿熱血的少年,做什麼事都拼勁兒十足,下發的任務也做得盡心盡力。

工作兩年後得到了部門領導的賞識,升職為小組主管,朋友很是自豪,準備在這個崗位上大幹一番。

可是後來他發現,同級別的主管每天並沒有他那麼拼命,也照樣安穩地坐在這個位置上。

他開始動搖了,為什麼自己要這麼拼呢?

職位一樣,掙的工資也差不多,還不如像別人一樣每天輕輕鬆鬆。

於是,他開始按時上下班,把大部分工作分配給下屬,自己坐在電腦前刷刷微博,看看電影,好不清閒。

那個時候我提醒他:別在舒適區呆久了,到時候想出都出不來了。

結果,一言中的。

第四年的時候,公司開始大規模裁員,3個月內工作未達標的人員全部辭退。

朋友開始慌張,正準備重振旗鼓,卻發現每天混吃等死的生活已經刻到了骨子裡。

工作不到1小時,他就忍不住開始刷朋友圈,做出的策劃案總被全員否決,他落下的思維太多,已經跟不上公司的節奏了,被辭退在所難免。

一個人開始廢掉的跡象之一,就是不願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在越來越低的配置下,活得理所當然。

如果你滿足於現狀,你的人生也會止步

有人說,社會是現實的,如果你沒有背景,就沒有出頭之日;也有人說,我這樣清閒的生活不也挺好的嗎?

最怕的,是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除了低配的工作以外,更多人擁有的是低配的生活。

有人說,在大城市裡,搞廢一個人的方式特別簡單:

“給你一個狹小的空間,一根網線, 最好再加一個外賣的電話,然後人就這麼廢了。”

五年的老員工被辭退!他已經被自己的“舒適”養廢了

宅居生活

前段時間的同學聚會上,我見到了很久沒見的同學。

學生時代的她可是我們班為數不多的漂亮姑娘,如今才30出頭竟發福得如同中年婦女。

和她聊過才知道,畢業後她不想做上班族,就想在家待著,後來就辭了職回到了小縣城,靠著父母的接濟,再加上一點做微商的收入過日子。

縣城裡都是些年紀比較大的人,她也沒什麼朋友,就在家宅著,很少出門和別人交流,白天呼呼大睡,晚上精神滿滿,經常通宵看電影,更無節制地吃各種垃圾食品。

也許是太長時間沒有和人溝通,跟她說話的時候,她的眼神總是飄忽不定,顯得漫不經心,整個臉色也差到不行。

這種低質量長期宅在家的生活,完全改變了她的心智和外貌,甚至是以後的人生。

尼采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當一個人對現狀心滿意足,日復一日去做同一件事情,不再花時間提升自己時,你的人生也不會有太大的提升。

學會跳出舒適圈,追求更好的自己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願意跳出舒適圈,只是我們找不到跳出舒適圈的動力。舒適圈裡的生活讓人享受,令人陶醉。就像我的一位同學,一直沉迷遊戲,導致高考失利,才被迫思變。第二年復讀後,去了一個211。

心理學研究表明,走出舒適圈進入新的目標領域會增加人的焦慮程度,從而產生應激反應,其結果是提升人對工作的專注程度。新的目標領域,促使人們構建新的舒適圈。這個區域被稱作最佳表現區。在這個區域中,人的工作表現將會得到改善,並且他們的工作技巧也會被優化。

無論個人還是企業,如果設定了新的目標,就必須離開原有的“舒適區”,就必須挑戰原有的能力結構、資源範圍、智力水平和知識水平,也就是說意味著構建新的舒適圈。不離開原有的“舒適區”,你就不可能達到新的目標。


五年的老員工被辭退!他已經被自己的“舒適”養廢了

改變自己

1、明確方向

明確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成為一個社交高手,首先克服自己的膽怯,主動和別人聊天,哪怕是say hi;想成為運營高手,首先克服惰性,主動聆聽大咖們的分享,哪怕只是幾分鐘。

2、循序漸進

任何改變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改變的過程。常常跑步的人都知道,訓練體能,都有一個階段,你平常跑800米都喘,突然讓你跑10000米肯定吃不消。反而因為一次的半途而廢,讓自己備受打擊。

3、每天做一些新事情

每天嘗試一些舒適圈以外的新事情。喜歡音樂,那就嘗試每天去看一些樂理的知識,不多不少,有收穫就行;喜歡文字,那就嘗試每天寫一些日記,不需要很深刻,能把今天的事情說清楚就行;喜歡讀書,那就嘗試每天半小時讀一章節等等。

多嘗試這些你看似不起眼的新事情,你會意外發現每天的生活充實許多,而在不斷嘗試的過程,就是我們一步一步走出舒適圈的過程。

可為商學院綜合自廣州日報、南川大叔、Kindle雜誌公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