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夠厲害的人,都懂得運用這個法則做事

跳槽那些事兒 ?? 拖延症 讀書 慕妤說 2019-04-24

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儘管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們都想去做。但如果想要把事情做好,我們一次就只能做一件事情。

一旦確定好一個目標之後,我們就要針對這個目標分配時間,投入注意力去學習和鑽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自己的工作領域裡取得更好的成績。

否則,經常三心兩意在同一時間去做不同的時間,寫方案的時候玩遊戲,看書的時候看電視劇,那麼你不僅很難把事情做完,即便做完,最終出來的效果只會強差人意,止步於此,而無法有更好的表現。

懂得如何利用“一次只做一件事”的原則,幫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手頭上的工作,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真正能夠厲害的人,都懂得運用這個法則做事

“一次只做一件事”原則

在生活和工作當中,大多數人都會患有“拖延症”。

有這種症狀的人,正在做一件事,他的注意力就會不自覺地發生偏移,無法集中到要做的事情上。

有時候當前這項工作還沒有做完,他就開啟了另一項工作,然後互相切換,來回變動,很難專注在其中。

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做事不聚焦的結果。而這種行為導致的後果就是,我們最後什麼事都沒有做好做完。

美國著名的諮詢公司麥肯錫,對於員工倡導一次只做一件事,即在一段時間內,只能有一個思考重點,別把心思分散在其他過多的事情上,否則就會降低工作效率。

因為一旦我們要處理過多的信息,我們的大腦就會難以應付,從而阻礙到正常的思考,如同操作電腦期間,同時運行多個程序一樣,會導致電腦的運行速度變得緩慢,甚至死機。

在工作的過程當中,很多人把自己弄的疲憊不堪,這樣只會讓自己的工作效率變得很低,其問題就在於他們沒有按照“一次只做一件事”的原則去行動。

不少人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而進行“一心二用”,但如果總是以這種方式,讓自己在同一段時間內處理過個工作,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真正能夠厲害的人,都懂得運用這個法則做事

為什麼只能一次做好一件事?

在現金資訊更新迭代如此迅速的年代,很多人做事往往追求速度,從而忽略了專注。

但基於大腦的特性,只要按照“一次做好一件事”的原則去處理問題,我們才能夠更好地完成該要完成的事情。

為什麼呢?以下三個原因,就是大腦的基本特性;

1,大腦的資源有限;

當我們要處理某些問題的時候,這是需要耗費我們自身的精力,而所謂“精力”,其實就是我們大腦的資源。

我們的大腦資源並不是源源不絕的。如果同時間處理不同的事情,這些資源的消耗就會變得更加快,從而導致我們更容易感到疲憊,到頭來我們就沒辦法把事情做好。

相反,一心一次去做好一件事,大腦的資源消耗速度就會慢一點,這樣更容易讓我們投入充足的精力去把一件事做好。

2,大腦思考講究秩序;

在一個時間段內,只做一件事的好處就是,我們的大腦能夠更好地按照特定的秩序去處理問題。

很多人做事比較凌亂,那麼因為他們東一頭、西一頭那麼經常切換轉變,大腦就因此失去了做事的規律,從而讓我們“手忙腳亂”。

工作的時候,大腦需要思考,而思考就是一種講求秩序的行為。如果我們分心了,很容易阻礙到大腦正常思考的邏輯,導致精神渙散,最終我們做事的速度也就被放慢下來了。

3,大腦不需要面對壓力;

你有沒有試過,當你面對壓力的時候,大腦會有什麼表現?是不是覺得什麼都想不了,想什麼都想不出來?

過多的壓力,會讓大腦產生一種壓迫感,從而影響到我們思考的流暢性。為了讓思考回覆平常的水平,大腦只好分配更多的資源在其上面,這樣一來,我們就會很容易感到疲憊,最終影響到我們的做事效果了。

所以如果沒什麼必要,我們做什麼事,最好就是專心做好一件事,然後才去處理其他的任務;集中注意力,先解決當前問題,主動排除外界的干擾。

那具體要怎麼做呢?

真正能夠厲害的人,都懂得運用這個法則做事


如何讓自己專注起來?

一次只做一件事,主要有兩個要素構成:

1,意識;

2,執行;

我們先要有一個意識去判斷,當前任務需不需要自己聚焦其中,然後才能夠通過某些方法去執行實踐。

例如學習或者寫作,當我們做這些事情時,就需要有一個準備意識,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這些事情上面,主動排除干擾。

有了這個意識之後,我們就要在這個時間段內,把這件事做到底;在限定時間內還沒有做完,或者還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時,絕不開啟另一項工作。

讓自己做到“知行合一”,從意識上和行為上取得一致性共識,我們對待這件事才會變得更加專注。

而想要提高自己的專注力,還需要自己運用一些小技巧。

真正能夠厲害的人,都懂得運用這個法則做事


以下這些方法,就是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提高專注力的妙招。

1,切斷外界干擾;

當你在工作的時候,想一想,是什麼事導致你分心呢?找出這些讓你分散精力的事情,然後切斷它,給自己創造出一個專注工作的氛圍。

所以你工作時,容易被手機奪取你的注意力,那麼你以後工作,就要把手機主動放到一個不是那麼順手拿到的地方。

久而久之,你就會養成專心投入工作的習慣。

2,提醒自己重新專注;

當你意識到自己走神時,需要有一個聲音提醒你,把你拉回到當前的事情上。這是自我控制的一個方法。

嘗試一下針對某件事進行冥想。在冥想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想到其他的事情,這時我們就要有意識地提醒自己,要專注思考這件事。或者通過如上圖的“舒爾特方格”去練習,提升你的專注力。

經過這些練習,我們就會養成一種主動提醒自己的習慣,從而讓自己能夠保持專注。

3,先完成那些重要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做事一定要按照“輕、重、緩、急”的程度去安排時間。

但由於事情的“重要程度”,跟“當下時間”是有直接的關係,所以什麼時間去做什麼事情,就非常有必要了。

例如今天看完這份計劃書,對你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可是在下午兩點到六點這個時間段,你要出外跟別人談生意,那麼在這個時間段內,“看計劃書”這件事就比不上“談生意”這件事來的重要了。

也就是說,給自己預留特定的做事時間,會有效提高我們的專注力。

好比晚上六點到八點時間,你可以用來打遊戲;八點到十點的時間,你可以用來寫文章;十點到十二點的時間,你可以用來看書學習。

在那段時間裡,做的那件事情,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打遊戲時,你就要專心打遊戲,不要被寫文章的事情影響到自己。同理,看書學習的時候,你就不要繼續想著之前打遊戲的那些東西,專心把事情做好。

真正能夠厲害的人,都懂得運用這個法則做事


那我們要怎麼安排和選擇重要的事情去做呢?有四個原則可以參考。

第一,根據你的大腦資源分配時間。

每人每天,只有兩個小時的“大腦資源”時間。研究表明,無論我們每天要工作多少個小時,加起來效率最高的時間,只有也不過是兩小時。

換言之,如果你一天要工作十二個小時,那麼在這十二個小時裡,你就要把最花費精力而又最重要的任務,用兩個小時把它做完。

其他不那麼重要的事情,不是那麼耗費大腦資源的事情,就可以隨意安排了。

第二,從最容易的事情入手。

做一些容易的事情,能夠更快速幫助我們進入狀態,提升我們的專注力。

所以當我們要開始從事一項複雜的任務時,思考一下,把這個任務分解之後,哪些部分更容易入手去做。

只要我們通過這些容易的事情“上了軌道”,接下來,我們就很容易進入工作狀態,最終把事情做好。

第三,做事不要太貪心。

有得必有失。如果你想在一段時間內專注做好一件事情,那麼其他事情,可能你就顧不上了。

適當的犧牲是必要的,這個心理準備我們一定要有。當我們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想要,到頭來可能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有。

想一想,在你做這件事時,哪些事情可以犧牲?不要以為犧牲了什麼都沒有,當你完成了這項工作,那麼接下來的時間,你就有大把的時間把犧牲掉的東西,重新拾取回來。

做人如此,做事也是如此,這就是自律了。

真正能夠厲害的人,都懂得運用這個法則做事


如何做到一次只做一件事?

一般來說,找準我們的目標,然後集中精力,朝著這個目標投入相關的資源,直到目標實現為止,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的法則運用。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夠做到這樣子呢?以下兩條建議,或許能夠幫到你。

1,提高滲透力;

什麼是“滲透力”?就是你對事情完成度的把握能力。

一次只做一件事,需要我們有很好的滲透力。如果你想寫出一篇文章,卻缺乏滲透力,那你連怎麼下筆都不知道。

提高我們對於事情的滲透力,我們才能夠掌握主動權, 把事情做好。而想要提高滲透力,修需要從兩方面入手:

第一,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

第二,養成保持耐心的習慣;

如果你對於從事的工作,擁有很強的技術能力,那麼你做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就算再難的事情,你也會保持專注力,讓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把問題解決掉。

同時,如果你是一個缺乏耐心的人,那麼你就很難對著一件問題鑽研下去。我以前大學的心理教授曾經說過,如果你是那種思考問題,因為想不出答案而睡不著的人,那麼這種人的耐心,就很容易提高他的技術能力。

所以,無論是提升你的核心競爭力,還是把通過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都需要你保持耐心。做一件事時,要堅持到目標實現為止。

2,屏蔽無效的計劃和沒用的資源;

已經做過的事情,如果被證明對於目標的實現沒有任何用處,那我們就不要糾結在這個方法了。不要讓過去的錯誤,成為你解決問題路上的包袱。

就算有些方法,曾經幫助你獲得成就,你也要懂得擺脫其中的枷鎖,根據當下的情況,進行恰當的調整和安排。

總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一次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這樣,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提高我們做事的成功率。

想要實踐好“一次只做一件事”的法則,你就要做到知行合一,集中精力,排除干擾,運用技巧,安排時間,把手頭上的事情做好做完。

這就是讓我們成就大事的資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