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3年,職位還是公司基層!這2種固有經驗,是時候要被打破了!

在《破繭法則》一書中提到,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打破一些固有經驗,從而獲得新生。

這些經驗可能是來自別人的忠告,又或者是我們陳舊的經驗教條。當這些經驗與現實世界格格不入時,我們需要打破它、拋棄它,構建新的經驗法則。

在職場中,我們同樣需要去掙脫這些限制性的經驗,不斷打破再重構。

很多人工作2.3年,崗位和薪水都沒變化,實際上,你很可能深陷這兩種固有經驗誤區:

工作3年,職位還是公司基層!這2種固有經驗,是時候要被打破了!

01.“我本可以”

香港某個電視臺推出了一個名為《窮富翁大作戰》的真人秀,節目組邀請了幾位來自香港權利和財富上層的人士。其中,不乏商業大佬、富二代,以及哈佛畢業的上市公司總裁。

他們需要在真人秀中拋棄這些光鮮的生活,去體驗清潔工、外賣員和流動攤攤主。但是在他們看來,這並不算什麼,他們自信,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改變生活。他們信奉,即使環境發生變化,他們依然可以成為佼佼者。

可現實是,當富二代真正成為了一名清潔工,每天的工作讓他勞累得不行,甚至連吃一頓晚餐都變得困難;當商業大佬成為一名服務員,他才發現,普通人居然連吃一頓牛人都吃不起。而他,正是做的牛肉生意。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有一句話: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個世上不是所有人,都擁有你的那些優越條件。

在他們眼裡,他們之所以是富人,是因為優秀的頭腦和能力。所以,無論在何種境地,他們都能獲得成功。他們以“我本可以”這種思維,去體驗窮人生活,他們認為即使身為窮人,也不可能被現實擊敗。

但當處於權利和財富中心的人認為,他們可以通過能力扭轉局勢時、他們可以通過能力改變命運時,現實卻狠狠給了他們一巴掌。他們之所以是富人,是因為命運或者契機使然。

“我本可以”是一種很微妙的理念,它讓我們覺得我們完不成某件事情不是因為能力不行,一定是因為其他外界因素所影響的。就好似別人鼓勵我們,只要你來幹這件事情,你就一定成。

這種誘導變多了,我們也會認為,我們真的行。但是我們往往踏不出那一步,如果事情搞砸了,豈不是變的我們能力有問題?

“我本可以”是一個念頭和想法,要打破它,實際上就要像富二代一樣,秉持著一顆“我可以”的心態去實際體驗下,才能被打破,原來“我不可以”。

打破“我本可以”,才能讓我們真正意識到,哪些我們真的做不成、哪些是我們的能力邊界;

工作3年,職位還是公司基層!這2種固有經驗,是時候要被打破了!

02.“學習是萬能的”

知識付費年代,不僅是我們職場人士的前赴後繼。在這種所有人都有著學習的想法中,不缺乏一些想要贏在起跑線上的父母。

香港TVB紀錄片《沒有起跑線》,記錄了一些父母,在孩子走路都踉踉蹌蹌的時候,就為其報名了兩個幼兒園。上午在全日班,下午在國際班,幼兒園階段就要精通普通話、粵語和英語。

可是紀錄片中一個考入名校的學生卻說,本來應該是熱血沸騰的大好年華,卻對一切都提不起興趣,那種累,是心態上的厭倦。

在知識付費年代,火熱的各類知識收費,賺的盆滿缽滿。可是付費者的處境卻並不佳。

每逢羅振宇或者其他大V出來宣傳課程時,大家紛紛開始喊出“又開始割韭菜了。”

沒錯,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知識付費是在割韭菜,知識付費者形容自己被內容付費剝削。

往往在付費的時候,人們的情緒高漲,似乎覺得只有掏了錢,這些知識就自動進入腦海中,就成為了他們的一體,他們擁有支配權。可是大夢初醒,即使給了錢,知識還是在別人身上。

知識付費並沒有錯,只不過我們在通過學習別人的經驗時,是否有別人的機遇和刻苦,同樣是衡量知識付費後的產出效果的重要因素。

很多人都秉持“終身學習,終身成長”的理念,因為學習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把信息塞進腦海裡,然後要通過大腦去思考再產出的,才能算作知識。

只到這裡還不夠,你還要學會分辨,這個知識對你有沒有用、在哪裡有用、在哪裡沒用、要怎麼用才能有用。

但是學習的本身並不是萬能的,它並不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

學習需要的是一個複雜且長期的過程。

你想要要升職加薪,你可以去學習一系列的方法論。但是最後你一定能升職加薪麼?答案是未知數,不是必然。

你想要跳槽轉行,你也可以大量的理論學習。但是最後你一定能拿到滿意的offer麼?答案同樣是未知數,不是必然。

學習不是萬能的,但它卻是一切成長的基石。

工作3年,職位還是公司基層!這2種固有經驗,是時候要被打破了!

最後: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理智看待問題。其實無論是“我本可以”還是“學習是萬能的”,都是在打破我們的臆想。

有人可能會認為,正因為別人是富二代,所有才能想幹嘛就幹嘛,所以創業一定是成功的。如果換我來,我也可以做到。

有人曾說過,真把我們普通人放到頂級的富二代中,我們還真不一定能做到像別人那麼出色,好比王思聰。即使給我們王思聰的家境,我們就能成為王思聰那樣的人物麼?

有投資頭腦,有營銷能力,能成為網紅大咖,怎麼作都有大把的人捧著。

“我本可以”倒不是無中生有,只不過是過於高估自己的一種想法,從而看不到自己的邊界感。但是當我們看不到自己的邊界感,以為自己啥啥都能幹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大大限制住了我們個人的發展。因為我們在腦子裡已經告訴自己,這件事情我可以做到,這就夠了。

可事實是,我們還沒有開始過。

社會越來越處於金字塔結構,所以很多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想將其送上金字塔的頂端。有句成語叫作“拔苗助長”,意思是說,小苗兒根都沒長好,就想往上扯,想要比別人的小苗兒更高一截。

起點高雖然是一件好事,但是盲目的高卻不一定。有一句話不是說了麼,站的高摔得慘。

循序漸進才是根本。

最後: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理智看待問題。其實無論是“我本可以”還是“學習是萬能的”,都是在打破我們的臆想。

有人可能會認為,正因為別人是富二代,所有才能想幹嘛就幹嘛,所以創業一定是成功的。如果換我來,我也可以做到。

有人曾說過,真把我們普通人放到頂級的富二代中,我們還真不一定能做到像別人那麼出色,好比王思聰。即使給我們王思聰的家境,我們就能成為王思聰那樣的人物麼?

有投資頭腦,有營銷能力,能成為網紅大咖,怎麼作都有大把的人捧著。

“我本可以”倒不是無中生有,只不過是過於高估自己的一種想法,從而看不到自己的邊界感。但是當我們看不到自己的邊界感,以為自己啥啥都能幹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大大限制住了我們個人的發展。因為我們在腦子裡已經告訴自己,這件事情我可以做到,這就夠了。

可事實是,我們還沒有開始過。

社會越來越處於金字塔結構,所以很多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想將其送上金字塔的頂端。有句成語叫作“拔苗助長”,意思是說,小苗兒根都沒長好,就想往上扯,想要比別人的小苗兒更高一截。

起點高雖然是一件好事,但是盲目的高卻不一定。有一句話不是說了麼,站的高摔得慘。

循序漸進才是根本。

工作3年,職位還是公司基層!這2種固有經驗,是時候要被打破了!

我們每個人都習慣性以自我的角度出發,這是因為我們已有的經驗和認知,迫使我們只能停留在固定的思維模式當中。

  • 當富人們處於權利和財富中心時,他們自然想不起來窮人的人生,人人皆苦。
  • 當我們個體處於我們的固有認知當中,自然不知道打破認知的世界到底什麼樣。

不過呢,只要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別人身上,我們還真沒時間處理自己生活中不滿意的事情。所以,倒不如多花點時間思考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如何打破固有認知,獲得新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