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

說起7月份車市的大新聞,除了第14代軒逸、2019款XR-V上市的消息以外,最新湧現的“造車新勢力”賽麟強勢推出了邁邁,華人運通也拿出“大招”推出了高合HiPhi,為國內新能源車市帶來了新鮮血液。

眾所周知,國內人均汽車數量遠遠沒有達到歐美國家的人均標準,因此汽車行業依然具備很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得益於新能源、財政補貼等優勢加持,汽車領域吸引了包括地產大鱷、科技巨頭們的紛紛涉足。據有關數據顯示,國內造車新勢力數量最多達到300餘家,競爭可謂十分激烈。

"

說起7月份車市的大新聞,除了第14代軒逸、2019款XR-V上市的消息以外,最新湧現的“造車新勢力”賽麟強勢推出了邁邁,華人運通也拿出“大招”推出了高合HiPhi,為國內新能源車市帶來了新鮮血液。

眾所周知,國內人均汽車數量遠遠沒有達到歐美國家的人均標準,因此汽車行業依然具備很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得益於新能源、財政補貼等優勢加持,汽車領域吸引了包括地產大鱷、科技巨頭們的紛紛涉足。據有關數據顯示,國內造車新勢力數量最多達到300餘家,競爭可謂十分激烈。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有競爭就會有淘汰。在之前市場不成熟、補貼充足的時候,很多造車新勢力可謂是“躺著就把錢掙了”,但是,隨著補貼減少、消費升級,曾經風光無限、“使命加身”的造車新勢力,如今也陷入了強制員工放假、欠薪不還、拖欠貨款等“醜聞”。面對這種情況,也不禁讓人想問上一句:補貼退去,新能源車企的境況到底如何?聽一位懂車人說完,終於明白了。

大浪淘沙,留下來才是精英

早在2018年,網上就流傳了一張“造車新勢力車標圖片”,引發了很多網友關注。從這張不完全統計的車標圖中,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威馬、蔚來、小鵬以外,還有數十個車標令人倍感陌生,不少網友也都是直呼:這麼多車標怎麼能記得住呢?

"

說起7月份車市的大新聞,除了第14代軒逸、2019款XR-V上市的消息以外,最新湧現的“造車新勢力”賽麟強勢推出了邁邁,華人運通也拿出“大招”推出了高合HiPhi,為國內新能源車市帶來了新鮮血液。

眾所周知,國內人均汽車數量遠遠沒有達到歐美國家的人均標準,因此汽車行業依然具備很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得益於新能源、財政補貼等優勢加持,汽車領域吸引了包括地產大鱷、科技巨頭們的紛紛涉足。據有關數據顯示,國內造車新勢力數量最多達到300餘家,競爭可謂十分激烈。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有競爭就會有淘汰。在之前市場不成熟、補貼充足的時候,很多造車新勢力可謂是“躺著就把錢掙了”,但是,隨著補貼減少、消費升級,曾經風光無限、“使命加身”的造車新勢力,如今也陷入了強制員工放假、欠薪不還、拖欠貨款等“醜聞”。面對這種情況,也不禁讓人想問上一句:補貼退去,新能源車企的境況到底如何?聽一位懂車人說完,終於明白了。

大浪淘沙,留下來才是精英

早在2018年,網上就流傳了一張“造車新勢力車標圖片”,引發了很多網友關注。從這張不完全統計的車標圖中,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威馬、蔚來、小鵬以外,還有數十個車標令人倍感陌生,不少網友也都是直呼:這麼多車標怎麼能記得住呢?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不過,一位懂車人就比較有遠見了,他說到:完全沒有必要全部記住!兩年之後其中80%以上的車企都會消失,到時候記住留下車企的車標就可以了。這種解釋雖然聽起來讓人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但同時也揭露出造車新勢力當中有很多“濫竽充數”者,新能源汽車行業也是亟待淘汰和重新洗牌。這不,時間剛過去一年左右,這位“懂車人”的話就應驗了。

據瞭解,從2015年至2017年6月份,國內已經落地的新能源整車項目超過了200個,相關投資金額也高達10262億元。產能規劃更是達到了2124萬輛,相當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設定目標的10倍。

"

說起7月份車市的大新聞,除了第14代軒逸、2019款XR-V上市的消息以外,最新湧現的“造車新勢力”賽麟強勢推出了邁邁,華人運通也拿出“大招”推出了高合HiPhi,為國內新能源車市帶來了新鮮血液。

眾所周知,國內人均汽車數量遠遠沒有達到歐美國家的人均標準,因此汽車行業依然具備很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得益於新能源、財政補貼等優勢加持,汽車領域吸引了包括地產大鱷、科技巨頭們的紛紛涉足。據有關數據顯示,國內造車新勢力數量最多達到300餘家,競爭可謂十分激烈。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有競爭就會有淘汰。在之前市場不成熟、補貼充足的時候,很多造車新勢力可謂是“躺著就把錢掙了”,但是,隨著補貼減少、消費升級,曾經風光無限、“使命加身”的造車新勢力,如今也陷入了強制員工放假、欠薪不還、拖欠貨款等“醜聞”。面對這種情況,也不禁讓人想問上一句:補貼退去,新能源車企的境況到底如何?聽一位懂車人說完,終於明白了。

大浪淘沙,留下來才是精英

早在2018年,網上就流傳了一張“造車新勢力車標圖片”,引發了很多網友關注。從這張不完全統計的車標圖中,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威馬、蔚來、小鵬以外,還有數十個車標令人倍感陌生,不少網友也都是直呼:這麼多車標怎麼能記得住呢?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不過,一位懂車人就比較有遠見了,他說到:完全沒有必要全部記住!兩年之後其中80%以上的車企都會消失,到時候記住留下車企的車標就可以了。這種解釋雖然聽起來讓人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但同時也揭露出造車新勢力當中有很多“濫竽充數”者,新能源汽車行業也是亟待淘汰和重新洗牌。這不,時間剛過去一年左右,這位“懂車人”的話就應驗了。

據瞭解,從2015年至2017年6月份,國內已經落地的新能源整車項目超過了200個,相關投資金額也高達10262億元。產能規劃更是達到了2124萬輛,相當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設定目標的10倍。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可見,即便是市場龐大的中國車市,也不可能容納如此多的新能源車企,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不少車企終將會因為銷量不佳、資金短缺、技術落後而陷入一個死循環,最終難逃被收購或者是破產倒閉的命運。

此外,伴隨著新能源優惠政策的進一步收緊,不少正處於起步階段,仍需要資金、稅收支持的地方造車新勢力也將受到新一輪的衝擊。無論是“科技隊”還是“地產隊”,能夠經得住大浪,留下來了才是精英。


自食其力,新勢力步履維艱

2016年前後,可謂是造車新勢力發展的“黃金時代”,新能源行業被無數人看好,甚至有人拋棄主業、傾家蕩產、孤注一擲選擇投身這個領域。然而,可能誰都沒有想到,僅僅過了三年的時間,這個領域就迎來了巨大的動盪。

"

說起7月份車市的大新聞,除了第14代軒逸、2019款XR-V上市的消息以外,最新湧現的“造車新勢力”賽麟強勢推出了邁邁,華人運通也拿出“大招”推出了高合HiPhi,為國內新能源車市帶來了新鮮血液。

眾所周知,國內人均汽車數量遠遠沒有達到歐美國家的人均標準,因此汽車行業依然具備很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得益於新能源、財政補貼等優勢加持,汽車領域吸引了包括地產大鱷、科技巨頭們的紛紛涉足。據有關數據顯示,國內造車新勢力數量最多達到300餘家,競爭可謂十分激烈。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有競爭就會有淘汰。在之前市場不成熟、補貼充足的時候,很多造車新勢力可謂是“躺著就把錢掙了”,但是,隨著補貼減少、消費升級,曾經風光無限、“使命加身”的造車新勢力,如今也陷入了強制員工放假、欠薪不還、拖欠貨款等“醜聞”。面對這種情況,也不禁讓人想問上一句:補貼退去,新能源車企的境況到底如何?聽一位懂車人說完,終於明白了。

大浪淘沙,留下來才是精英

早在2018年,網上就流傳了一張“造車新勢力車標圖片”,引發了很多網友關注。從這張不完全統計的車標圖中,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威馬、蔚來、小鵬以外,還有數十個車標令人倍感陌生,不少網友也都是直呼:這麼多車標怎麼能記得住呢?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不過,一位懂車人就比較有遠見了,他說到:完全沒有必要全部記住!兩年之後其中80%以上的車企都會消失,到時候記住留下車企的車標就可以了。這種解釋雖然聽起來讓人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但同時也揭露出造車新勢力當中有很多“濫竽充數”者,新能源汽車行業也是亟待淘汰和重新洗牌。這不,時間剛過去一年左右,這位“懂車人”的話就應驗了。

據瞭解,從2015年至2017年6月份,國內已經落地的新能源整車項目超過了200個,相關投資金額也高達10262億元。產能規劃更是達到了2124萬輛,相當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設定目標的10倍。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可見,即便是市場龐大的中國車市,也不可能容納如此多的新能源車企,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不少車企終將會因為銷量不佳、資金短缺、技術落後而陷入一個死循環,最終難逃被收購或者是破產倒閉的命運。

此外,伴隨著新能源優惠政策的進一步收緊,不少正處於起步階段,仍需要資金、稅收支持的地方造車新勢力也將受到新一輪的衝擊。無論是“科技隊”還是“地產隊”,能夠經得住大浪,留下來了才是精英。


自食其力,新勢力步履維艱

2016年前後,可謂是造車新勢力發展的“黃金時代”,新能源行業被無數人看好,甚至有人拋棄主業、傾家蕩產、孤注一擲選擇投身這個領域。然而,可能誰都沒有想到,僅僅過了三年的時間,這個領域就迎來了巨大的動盪。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關注汽車行業的人應該都非常清楚,從最早的賈躍亭為了給“FF續命”而變賣固定資產,甚至不惜背上老賴之名遠走他鄉,到現如今長江、前途、綠馳、雲度等企業紛紛爆出的強制放假、拖欠工資貨款等問題,雖說能夠看到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無窮的活力,但是也放大了造車新勢力盲目發展背後的問題。

據瞭解,對於不少造車新勢力來說,他們缺乏有關造車方面的專利技術,通常只是租用別人、或者是採用合作公司的專利,使得產品本身就缺乏長遠發展的潛力。此外,再加上部分造車新勢力出於“騙補”的心態而採用小公司的零配件,也就使得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銷量僅僅集中在企業客戶、內部專用和抵賬方面,真正賣給消費者的數量是非常有限的。

"

說起7月份車市的大新聞,除了第14代軒逸、2019款XR-V上市的消息以外,最新湧現的“造車新勢力”賽麟強勢推出了邁邁,華人運通也拿出“大招”推出了高合HiPhi,為國內新能源車市帶來了新鮮血液。

眾所周知,國內人均汽車數量遠遠沒有達到歐美國家的人均標準,因此汽車行業依然具備很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得益於新能源、財政補貼等優勢加持,汽車領域吸引了包括地產大鱷、科技巨頭們的紛紛涉足。據有關數據顯示,國內造車新勢力數量最多達到300餘家,競爭可謂十分激烈。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有競爭就會有淘汰。在之前市場不成熟、補貼充足的時候,很多造車新勢力可謂是“躺著就把錢掙了”,但是,隨著補貼減少、消費升級,曾經風光無限、“使命加身”的造車新勢力,如今也陷入了強制員工放假、欠薪不還、拖欠貨款等“醜聞”。面對這種情況,也不禁讓人想問上一句:補貼退去,新能源車企的境況到底如何?聽一位懂車人說完,終於明白了。

大浪淘沙,留下來才是精英

早在2018年,網上就流傳了一張“造車新勢力車標圖片”,引發了很多網友關注。從這張不完全統計的車標圖中,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威馬、蔚來、小鵬以外,還有數十個車標令人倍感陌生,不少網友也都是直呼:這麼多車標怎麼能記得住呢?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不過,一位懂車人就比較有遠見了,他說到:完全沒有必要全部記住!兩年之後其中80%以上的車企都會消失,到時候記住留下車企的車標就可以了。這種解釋雖然聽起來讓人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但同時也揭露出造車新勢力當中有很多“濫竽充數”者,新能源汽車行業也是亟待淘汰和重新洗牌。這不,時間剛過去一年左右,這位“懂車人”的話就應驗了。

據瞭解,從2015年至2017年6月份,國內已經落地的新能源整車項目超過了200個,相關投資金額也高達10262億元。產能規劃更是達到了2124萬輛,相當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設定目標的10倍。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可見,即便是市場龐大的中國車市,也不可能容納如此多的新能源車企,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不少車企終將會因為銷量不佳、資金短缺、技術落後而陷入一個死循環,最終難逃被收購或者是破產倒閉的命運。

此外,伴隨著新能源優惠政策的進一步收緊,不少正處於起步階段,仍需要資金、稅收支持的地方造車新勢力也將受到新一輪的衝擊。無論是“科技隊”還是“地產隊”,能夠經得住大浪,留下來了才是精英。


自食其力,新勢力步履維艱

2016年前後,可謂是造車新勢力發展的“黃金時代”,新能源行業被無數人看好,甚至有人拋棄主業、傾家蕩產、孤注一擲選擇投身這個領域。然而,可能誰都沒有想到,僅僅過了三年的時間,這個領域就迎來了巨大的動盪。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關注汽車行業的人應該都非常清楚,從最早的賈躍亭為了給“FF續命”而變賣固定資產,甚至不惜背上老賴之名遠走他鄉,到現如今長江、前途、綠馳、雲度等企業紛紛爆出的強制放假、拖欠工資貨款等問題,雖說能夠看到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無窮的活力,但是也放大了造車新勢力盲目發展背後的問題。

據瞭解,對於不少造車新勢力來說,他們缺乏有關造車方面的專利技術,通常只是租用別人、或者是採用合作公司的專利,使得產品本身就缺乏長遠發展的潛力。此外,再加上部分造車新勢力出於“騙補”的心態而採用小公司的零配件,也就使得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銷量僅僅集中在企業客戶、內部專用和抵賬方面,真正賣給消費者的數量是非常有限的。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從“2019年上半年造車新勢力上牌數前10位”中能夠看出來,威馬EX5、小鵬G3、蔚來ES8分別以8548輛、8494輛、7198輛位居前三,而且“前三名上牌量”總和相當於“後七名上牌量”總和的4倍還要多。可見,造車新勢力如今已經明顯區分為“三六九等”,這種差距今後也將進一步拉大。

"

說起7月份車市的大新聞,除了第14代軒逸、2019款XR-V上市的消息以外,最新湧現的“造車新勢力”賽麟強勢推出了邁邁,華人運通也拿出“大招”推出了高合HiPhi,為國內新能源車市帶來了新鮮血液。

眾所周知,國內人均汽車數量遠遠沒有達到歐美國家的人均標準,因此汽車行業依然具備很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得益於新能源、財政補貼等優勢加持,汽車領域吸引了包括地產大鱷、科技巨頭們的紛紛涉足。據有關數據顯示,國內造車新勢力數量最多達到300餘家,競爭可謂十分激烈。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有競爭就會有淘汰。在之前市場不成熟、補貼充足的時候,很多造車新勢力可謂是“躺著就把錢掙了”,但是,隨著補貼減少、消費升級,曾經風光無限、“使命加身”的造車新勢力,如今也陷入了強制員工放假、欠薪不還、拖欠貨款等“醜聞”。面對這種情況,也不禁讓人想問上一句:補貼退去,新能源車企的境況到底如何?聽一位懂車人說完,終於明白了。

大浪淘沙,留下來才是精英

早在2018年,網上就流傳了一張“造車新勢力車標圖片”,引發了很多網友關注。從這張不完全統計的車標圖中,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威馬、蔚來、小鵬以外,還有數十個車標令人倍感陌生,不少網友也都是直呼:這麼多車標怎麼能記得住呢?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不過,一位懂車人就比較有遠見了,他說到:完全沒有必要全部記住!兩年之後其中80%以上的車企都會消失,到時候記住留下車企的車標就可以了。這種解釋雖然聽起來讓人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但同時也揭露出造車新勢力當中有很多“濫竽充數”者,新能源汽車行業也是亟待淘汰和重新洗牌。這不,時間剛過去一年左右,這位“懂車人”的話就應驗了。

據瞭解,從2015年至2017年6月份,國內已經落地的新能源整車項目超過了200個,相關投資金額也高達10262億元。產能規劃更是達到了2124萬輛,相當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設定目標的10倍。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可見,即便是市場龐大的中國車市,也不可能容納如此多的新能源車企,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不少車企終將會因為銷量不佳、資金短缺、技術落後而陷入一個死循環,最終難逃被收購或者是破產倒閉的命運。

此外,伴隨著新能源優惠政策的進一步收緊,不少正處於起步階段,仍需要資金、稅收支持的地方造車新勢力也將受到新一輪的衝擊。無論是“科技隊”還是“地產隊”,能夠經得住大浪,留下來了才是精英。


自食其力,新勢力步履維艱

2016年前後,可謂是造車新勢力發展的“黃金時代”,新能源行業被無數人看好,甚至有人拋棄主業、傾家蕩產、孤注一擲選擇投身這個領域。然而,可能誰都沒有想到,僅僅過了三年的時間,這個領域就迎來了巨大的動盪。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關注汽車行業的人應該都非常清楚,從最早的賈躍亭為了給“FF續命”而變賣固定資產,甚至不惜背上老賴之名遠走他鄉,到現如今長江、前途、綠馳、雲度等企業紛紛爆出的強制放假、拖欠工資貨款等問題,雖說能夠看到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無窮的活力,但是也放大了造車新勢力盲目發展背後的問題。

據瞭解,對於不少造車新勢力來說,他們缺乏有關造車方面的專利技術,通常只是租用別人、或者是採用合作公司的專利,使得產品本身就缺乏長遠發展的潛力。此外,再加上部分造車新勢力出於“騙補”的心態而採用小公司的零配件,也就使得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銷量僅僅集中在企業客戶、內部專用和抵賬方面,真正賣給消費者的數量是非常有限的。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從“2019年上半年造車新勢力上牌數前10位”中能夠看出來,威馬EX5、小鵬G3、蔚來ES8分別以8548輛、8494輛、7198輛位居前三,而且“前三名上牌量”總和相當於“後七名上牌量”總和的4倍還要多。可見,造車新勢力如今已經明顯區分為“三六九等”,這種差距今後也將進一步拉大。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所以說,在補貼逐漸取消、縮水之後,造車新勢力想要獲得長遠發展還是需要自食其力。但是,造車畢竟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想要在短短兩三年的發展中就創造出極具競爭力的產品,難度可想而知,尤其是在車市寒冬、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造車新勢力也就顯得步履維艱了。

優勢不再,傳統車企破殼求生

相較於造車新勢力,不少傳統車企在發展新能源車型的道路上也沒有那麼好過,從華泰和力帆這兩家老牌車企身上就可見一二。

"

說起7月份車市的大新聞,除了第14代軒逸、2019款XR-V上市的消息以外,最新湧現的“造車新勢力”賽麟強勢推出了邁邁,華人運通也拿出“大招”推出了高合HiPhi,為國內新能源車市帶來了新鮮血液。

眾所周知,國內人均汽車數量遠遠沒有達到歐美國家的人均標準,因此汽車行業依然具備很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得益於新能源、財政補貼等優勢加持,汽車領域吸引了包括地產大鱷、科技巨頭們的紛紛涉足。據有關數據顯示,國內造車新勢力數量最多達到300餘家,競爭可謂十分激烈。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有競爭就會有淘汰。在之前市場不成熟、補貼充足的時候,很多造車新勢力可謂是“躺著就把錢掙了”,但是,隨著補貼減少、消費升級,曾經風光無限、“使命加身”的造車新勢力,如今也陷入了強制員工放假、欠薪不還、拖欠貨款等“醜聞”。面對這種情況,也不禁讓人想問上一句:補貼退去,新能源車企的境況到底如何?聽一位懂車人說完,終於明白了。

大浪淘沙,留下來才是精英

早在2018年,網上就流傳了一張“造車新勢力車標圖片”,引發了很多網友關注。從這張不完全統計的車標圖中,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威馬、蔚來、小鵬以外,還有數十個車標令人倍感陌生,不少網友也都是直呼:這麼多車標怎麼能記得住呢?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不過,一位懂車人就比較有遠見了,他說到:完全沒有必要全部記住!兩年之後其中80%以上的車企都會消失,到時候記住留下車企的車標就可以了。這種解釋雖然聽起來讓人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但同時也揭露出造車新勢力當中有很多“濫竽充數”者,新能源汽車行業也是亟待淘汰和重新洗牌。這不,時間剛過去一年左右,這位“懂車人”的話就應驗了。

據瞭解,從2015年至2017年6月份,國內已經落地的新能源整車項目超過了200個,相關投資金額也高達10262億元。產能規劃更是達到了2124萬輛,相當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設定目標的10倍。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可見,即便是市場龐大的中國車市,也不可能容納如此多的新能源車企,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不少車企終將會因為銷量不佳、資金短缺、技術落後而陷入一個死循環,最終難逃被收購或者是破產倒閉的命運。

此外,伴隨著新能源優惠政策的進一步收緊,不少正處於起步階段,仍需要資金、稅收支持的地方造車新勢力也將受到新一輪的衝擊。無論是“科技隊”還是“地產隊”,能夠經得住大浪,留下來了才是精英。


自食其力,新勢力步履維艱

2016年前後,可謂是造車新勢力發展的“黃金時代”,新能源行業被無數人看好,甚至有人拋棄主業、傾家蕩產、孤注一擲選擇投身這個領域。然而,可能誰都沒有想到,僅僅過了三年的時間,這個領域就迎來了巨大的動盪。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關注汽車行業的人應該都非常清楚,從最早的賈躍亭為了給“FF續命”而變賣固定資產,甚至不惜背上老賴之名遠走他鄉,到現如今長江、前途、綠馳、雲度等企業紛紛爆出的強制放假、拖欠工資貨款等問題,雖說能夠看到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無窮的活力,但是也放大了造車新勢力盲目發展背後的問題。

據瞭解,對於不少造車新勢力來說,他們缺乏有關造車方面的專利技術,通常只是租用別人、或者是採用合作公司的專利,使得產品本身就缺乏長遠發展的潛力。此外,再加上部分造車新勢力出於“騙補”的心態而採用小公司的零配件,也就使得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銷量僅僅集中在企業客戶、內部專用和抵賬方面,真正賣給消費者的數量是非常有限的。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從“2019年上半年造車新勢力上牌數前10位”中能夠看出來,威馬EX5、小鵬G3、蔚來ES8分別以8548輛、8494輛、7198輛位居前三,而且“前三名上牌量”總和相當於“後七名上牌量”總和的4倍還要多。可見,造車新勢力如今已經明顯區分為“三六九等”,這種差距今後也將進一步拉大。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所以說,在補貼逐漸取消、縮水之後,造車新勢力想要獲得長遠發展還是需要自食其力。但是,造車畢竟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想要在短短兩三年的發展中就創造出極具競爭力的產品,難度可想而知,尤其是在車市寒冬、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造車新勢力也就顯得步履維艱了。

優勢不再,傳統車企破殼求生

相較於造車新勢力,不少傳統車企在發展新能源車型的道路上也沒有那麼好過,從華泰和力帆這兩家老牌車企身上就可見一二。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成立於2000年的華泰汽車在自主品牌當中也算是“老資歷”了,擁有聖達菲5、路盛E70等多款燃油車型,進而也推出了相應的新能源車型,算是國產車當中轉型比較早的企業。不過,近日卻爆出了華泰汽車因拖欠薪資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而之前也是頻頻爆出停產、裁員、資不抵債等問題,可見其發展也是非常不樂觀。

此外,在今年的7月22日,力帆供應商萬安科技發佈了一則官方公告,要求力帆旗下子公司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力帆汽車北碚分公司支付約607.57萬元貨款。與此同時,7月26日,力帆股份發佈的公告顯示,其12個月內未披露的累計發生的涉及訴訟(仲裁)金額已達14.23億元,這樣的“天價欠款”,與力帆在新能源領域中的發展不利脫不了干係。

"

說起7月份車市的大新聞,除了第14代軒逸、2019款XR-V上市的消息以外,最新湧現的“造車新勢力”賽麟強勢推出了邁邁,華人運通也拿出“大招”推出了高合HiPhi,為國內新能源車市帶來了新鮮血液。

眾所周知,國內人均汽車數量遠遠沒有達到歐美國家的人均標準,因此汽車行業依然具備很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得益於新能源、財政補貼等優勢加持,汽車領域吸引了包括地產大鱷、科技巨頭們的紛紛涉足。據有關數據顯示,國內造車新勢力數量最多達到300餘家,競爭可謂十分激烈。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有競爭就會有淘汰。在之前市場不成熟、補貼充足的時候,很多造車新勢力可謂是“躺著就把錢掙了”,但是,隨著補貼減少、消費升級,曾經風光無限、“使命加身”的造車新勢力,如今也陷入了強制員工放假、欠薪不還、拖欠貨款等“醜聞”。面對這種情況,也不禁讓人想問上一句:補貼退去,新能源車企的境況到底如何?聽一位懂車人說完,終於明白了。

大浪淘沙,留下來才是精英

早在2018年,網上就流傳了一張“造車新勢力車標圖片”,引發了很多網友關注。從這張不完全統計的車標圖中,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威馬、蔚來、小鵬以外,還有數十個車標令人倍感陌生,不少網友也都是直呼:這麼多車標怎麼能記得住呢?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不過,一位懂車人就比較有遠見了,他說到:完全沒有必要全部記住!兩年之後其中80%以上的車企都會消失,到時候記住留下車企的車標就可以了。這種解釋雖然聽起來讓人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但同時也揭露出造車新勢力當中有很多“濫竽充數”者,新能源汽車行業也是亟待淘汰和重新洗牌。這不,時間剛過去一年左右,這位“懂車人”的話就應驗了。

據瞭解,從2015年至2017年6月份,國內已經落地的新能源整車項目超過了200個,相關投資金額也高達10262億元。產能規劃更是達到了2124萬輛,相當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設定目標的10倍。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可見,即便是市場龐大的中國車市,也不可能容納如此多的新能源車企,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不少車企終將會因為銷量不佳、資金短缺、技術落後而陷入一個死循環,最終難逃被收購或者是破產倒閉的命運。

此外,伴隨著新能源優惠政策的進一步收緊,不少正處於起步階段,仍需要資金、稅收支持的地方造車新勢力也將受到新一輪的衝擊。無論是“科技隊”還是“地產隊”,能夠經得住大浪,留下來了才是精英。


自食其力,新勢力步履維艱

2016年前後,可謂是造車新勢力發展的“黃金時代”,新能源行業被無數人看好,甚至有人拋棄主業、傾家蕩產、孤注一擲選擇投身這個領域。然而,可能誰都沒有想到,僅僅過了三年的時間,這個領域就迎來了巨大的動盪。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關注汽車行業的人應該都非常清楚,從最早的賈躍亭為了給“FF續命”而變賣固定資產,甚至不惜背上老賴之名遠走他鄉,到現如今長江、前途、綠馳、雲度等企業紛紛爆出的強制放假、拖欠工資貨款等問題,雖說能夠看到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無窮的活力,但是也放大了造車新勢力盲目發展背後的問題。

據瞭解,對於不少造車新勢力來說,他們缺乏有關造車方面的專利技術,通常只是租用別人、或者是採用合作公司的專利,使得產品本身就缺乏長遠發展的潛力。此外,再加上部分造車新勢力出於“騙補”的心態而採用小公司的零配件,也就使得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銷量僅僅集中在企業客戶、內部專用和抵賬方面,真正賣給消費者的數量是非常有限的。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從“2019年上半年造車新勢力上牌數前10位”中能夠看出來,威馬EX5、小鵬G3、蔚來ES8分別以8548輛、8494輛、7198輛位居前三,而且“前三名上牌量”總和相當於“後七名上牌量”總和的4倍還要多。可見,造車新勢力如今已經明顯區分為“三六九等”,這種差距今後也將進一步拉大。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所以說,在補貼逐漸取消、縮水之後,造車新勢力想要獲得長遠發展還是需要自食其力。但是,造車畢竟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想要在短短兩三年的發展中就創造出極具競爭力的產品,難度可想而知,尤其是在車市寒冬、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造車新勢力也就顯得步履維艱了。

優勢不再,傳統車企破殼求生

相較於造車新勢力,不少傳統車企在發展新能源車型的道路上也沒有那麼好過,從華泰和力帆這兩家老牌車企身上就可見一二。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成立於2000年的華泰汽車在自主品牌當中也算是“老資歷”了,擁有聖達菲5、路盛E70等多款燃油車型,進而也推出了相應的新能源車型,算是國產車當中轉型比較早的企業。不過,近日卻爆出了華泰汽車因拖欠薪資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而之前也是頻頻爆出停產、裁員、資不抵債等問題,可見其發展也是非常不樂觀。

此外,在今年的7月22日,力帆供應商萬安科技發佈了一則官方公告,要求力帆旗下子公司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力帆汽車北碚分公司支付約607.57萬元貨款。與此同時,7月26日,力帆股份發佈的公告顯示,其12個月內未披露的累計發生的涉及訴訟(仲裁)金額已達14.23億元,這樣的“天價欠款”,與力帆在新能源領域中的發展不利脫不了干係。

強制放假、欠薪不還,造車新勢力到底怎麼了?內部員工道出貓膩

可見,對於不少傳統車企來說,他們也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相比較而言,傳統車企在智能化和科技化方面的實力稍顯薄弱,因此就需要在續航能力、質量穩定性等方面有所建樹,並且不斷提升綜合實力。但是,如果兩方面一樣都不佔的話,也就難免會被時代的洪流所拋棄。由此可見,傳統車企也處於需要革新技術、破殼重生的關鍵階段。

結語:無論是對於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而言,現如今都在經歷著一場異常嚴酷的“淘汰賽”,而最後誰能夠勝出,甚至說是成為“倖存者”,除了應該擁有正常的生產狀態、健康的金融狀況,同時也應該具備極為紮實的技術實力,這也是新能源車企想要獲得長遠發展的必要因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