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根吸管賺0.08分,這家公司年產值超2億,給老闆們的啟發'

"

每件產品賺8分錢,很多人覺得已經是比紙還要薄的利潤了。

而有一家公司的產品利潤,每件只能賺8分錢的百分之一,也就是0.08分。

這家公司就是生產吸管的雙童吸管。

創始人樓仲平曾經算過一筆賬:

“一根吸管平均銷售價在0.8分錢,刨除原料成本50%,勞動力成本15%~20%,設備折舊、物流等費用20%多,最後的純利潤只有大約10%。也就是說,生產一根吸管我們只能賺8毫錢,也就是0.08分。

但正是這個大多數人都看不上微薄利潤,讓創立23年的雙童吸管在全球吸管市場佔據絕對領先地位,年產吸管已達到7000多噸,年產值超2億元。

創始人樓仲平也因此被很多人稱為吸管大王。

"

每件產品賺8分錢,很多人覺得已經是比紙還要薄的利潤了。

而有一家公司的產品利潤,每件只能賺8分錢的百分之一,也就是0.08分。

這家公司就是生產吸管的雙童吸管。

創始人樓仲平曾經算過一筆賬:

“一根吸管平均銷售價在0.8分錢,刨除原料成本50%,勞動力成本15%~20%,設備折舊、物流等費用20%多,最後的純利潤只有大約10%。也就是說,生產一根吸管我們只能賺8毫錢,也就是0.08分。

但正是這個大多數人都看不上微薄利潤,讓創立23年的雙童吸管在全球吸管市場佔據絕對領先地位,年產吸管已達到7000多噸,年產值超2億元。

創始人樓仲平也因此被很多人稱為吸管大王。

每根吸管賺0.08分,這家公司年產值超2億,給老闆們的啟發

因為貧窮,樓仲平14歲就輟學跟隨父輩到處做小生意。

他做過“雞毛換糖”、手搖撥浪鼓,肩挑貨郎擔,上門收禽畜毛骨以獲取微利,也倒賣過香菸、服裝,換過一二十個行當。

1993年,他進入日用品行業,一開始只是想賺點小錢,和很多義烏小老闆一樣,什麼都賣,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紙杯、鍋碗瓢盆等等。

但鍋碗瓢盆這些東西太多人賣了,賺不了幾個錢。

這時樓仲平發現一個機會:吸管這個小東西,天天有人用,但沒看到幾個廠家大批量生產。

因為當時還需要半人工生產,生產起來很費勁,而且利潤極低。

於是他決定開個工廠,專門生產吸管。

因為對手不多,少數的幾個因為不夠專注,競爭力也有限。

樓仲平的工廠很快就做了起來,而且越做越大。

第一年樓仲平就掙了二三十萬。

掙到錢後,樓仲平沒有改行去找更好做的生意,而是專注於吸管行業的產品創新研發和專利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等。

如今,雙童累計擁有吸管類專利200多項,數量佔全球塑料吸管行業的三分之二。

多數專利無法立即轉化成可投入市場的產品,但一旦開發成功,無一例外可以獲得更高的溢價。

樓仲平2006年開發的一款可在關節處折出各種花型的藝術吸管在2009年實現了量產,至今仍佔雙童吸管總產值的1/4。

傳統的吸管平均售價是6~7釐錢,這款吸管剛出來時賣到1毛,現在還賣4分多。

還有一款“愛心吸管”,長長的吸管上方有一顆粉紅色的“心”。

“心”的兩邊弧上各有一個小吸管,心形腔體裡則裝有一個小小的水流止回閥和過濾裝置。

"

每件產品賺8分錢,很多人覺得已經是比紙還要薄的利潤了。

而有一家公司的產品利潤,每件只能賺8分錢的百分之一,也就是0.08分。

這家公司就是生產吸管的雙童吸管。

創始人樓仲平曾經算過一筆賬:

“一根吸管平均銷售價在0.8分錢,刨除原料成本50%,勞動力成本15%~20%,設備折舊、物流等費用20%多,最後的純利潤只有大約10%。也就是說,生產一根吸管我們只能賺8毫錢,也就是0.08分。

但正是這個大多數人都看不上微薄利潤,讓創立23年的雙童吸管在全球吸管市場佔據絕對領先地位,年產吸管已達到7000多噸,年產值超2億元。

創始人樓仲平也因此被很多人稱為吸管大王。

每根吸管賺0.08分,這家公司年產值超2億,給老闆們的啟發

因為貧窮,樓仲平14歲就輟學跟隨父輩到處做小生意。

他做過“雞毛換糖”、手搖撥浪鼓,肩挑貨郎擔,上門收禽畜毛骨以獲取微利,也倒賣過香菸、服裝,換過一二十個行當。

1993年,他進入日用品行業,一開始只是想賺點小錢,和很多義烏小老闆一樣,什麼都賣,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紙杯、鍋碗瓢盆等等。

但鍋碗瓢盆這些東西太多人賣了,賺不了幾個錢。

這時樓仲平發現一個機會:吸管這個小東西,天天有人用,但沒看到幾個廠家大批量生產。

因為當時還需要半人工生產,生產起來很費勁,而且利潤極低。

於是他決定開個工廠,專門生產吸管。

因為對手不多,少數的幾個因為不夠專注,競爭力也有限。

樓仲平的工廠很快就做了起來,而且越做越大。

第一年樓仲平就掙了二三十萬。

掙到錢後,樓仲平沒有改行去找更好做的生意,而是專注於吸管行業的產品創新研發和專利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等。

如今,雙童累計擁有吸管類專利200多項,數量佔全球塑料吸管行業的三分之二。

多數專利無法立即轉化成可投入市場的產品,但一旦開發成功,無一例外可以獲得更高的溢價。

樓仲平2006年開發的一款可在關節處折出各種花型的藝術吸管在2009年實現了量產,至今仍佔雙童吸管總產值的1/4。

傳統的吸管平均售價是6~7釐錢,這款吸管剛出來時賣到1毛,現在還賣4分多。

還有一款“愛心吸管”,長長的吸管上方有一顆粉紅色的“心”。

“心”的兩邊弧上各有一個小吸管,心形腔體裡則裝有一個小小的水流止回閥和過濾裝置。

每根吸管賺0.08分,這家公司年產值超2億,給老闆們的啟發

這樣的“愛心吸管”在婚宴等場合中非常應景,零售價每根高達8元左右,而市面上普通吸管一根才幾釐錢。

小小吸管也非常有技術含量,僅這一個小小的水流止回閥,雙童吸管就擁有4項自主知識產權,有效解決了液體迴流問題,還避免交叉感染。

小小吸管被雙童玩出各種花樣,玉米澱粉做的可使用吸管,動物造型的卡通吸管、內嵌風輪會不停旋轉的風車吸管、生肖吸管、幫助老人和病人吸飲不會迴流的省力吸管、小鳥吸管、party吸管…

雙童吸管現在有各類吸管共計300多種,創新產品40多種。

雖然只是一根小小的吸管,雙童在世界上有絕對的話語權。

雙童吸管起草了三項吸管行業的省級標準、四項國家級標準、一項ISO國際標準。

2016年7月,瑞士日內瓦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向全球162個成員國發布了《聚丙烯飲用吸管規範》ISO國際標準。

這一標準正是由雙童主導制定的,“雙童”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行業遊戲規則的制訂者。


"

每件產品賺8分錢,很多人覺得已經是比紙還要薄的利潤了。

而有一家公司的產品利潤,每件只能賺8分錢的百分之一,也就是0.08分。

這家公司就是生產吸管的雙童吸管。

創始人樓仲平曾經算過一筆賬:

“一根吸管平均銷售價在0.8分錢,刨除原料成本50%,勞動力成本15%~20%,設備折舊、物流等費用20%多,最後的純利潤只有大約10%。也就是說,生產一根吸管我們只能賺8毫錢,也就是0.08分。

但正是這個大多數人都看不上微薄利潤,讓創立23年的雙童吸管在全球吸管市場佔據絕對領先地位,年產吸管已達到7000多噸,年產值超2億元。

創始人樓仲平也因此被很多人稱為吸管大王。

每根吸管賺0.08分,這家公司年產值超2億,給老闆們的啟發

因為貧窮,樓仲平14歲就輟學跟隨父輩到處做小生意。

他做過“雞毛換糖”、手搖撥浪鼓,肩挑貨郎擔,上門收禽畜毛骨以獲取微利,也倒賣過香菸、服裝,換過一二十個行當。

1993年,他進入日用品行業,一開始只是想賺點小錢,和很多義烏小老闆一樣,什麼都賣,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紙杯、鍋碗瓢盆等等。

但鍋碗瓢盆這些東西太多人賣了,賺不了幾個錢。

這時樓仲平發現一個機會:吸管這個小東西,天天有人用,但沒看到幾個廠家大批量生產。

因為當時還需要半人工生產,生產起來很費勁,而且利潤極低。

於是他決定開個工廠,專門生產吸管。

因為對手不多,少數的幾個因為不夠專注,競爭力也有限。

樓仲平的工廠很快就做了起來,而且越做越大。

第一年樓仲平就掙了二三十萬。

掙到錢後,樓仲平沒有改行去找更好做的生意,而是專注於吸管行業的產品創新研發和專利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等。

如今,雙童累計擁有吸管類專利200多項,數量佔全球塑料吸管行業的三分之二。

多數專利無法立即轉化成可投入市場的產品,但一旦開發成功,無一例外可以獲得更高的溢價。

樓仲平2006年開發的一款可在關節處折出各種花型的藝術吸管在2009年實現了量產,至今仍佔雙童吸管總產值的1/4。

傳統的吸管平均售價是6~7釐錢,這款吸管剛出來時賣到1毛,現在還賣4分多。

還有一款“愛心吸管”,長長的吸管上方有一顆粉紅色的“心”。

“心”的兩邊弧上各有一個小吸管,心形腔體裡則裝有一個小小的水流止回閥和過濾裝置。

每根吸管賺0.08分,這家公司年產值超2億,給老闆們的啟發

這樣的“愛心吸管”在婚宴等場合中非常應景,零售價每根高達8元左右,而市面上普通吸管一根才幾釐錢。

小小吸管也非常有技術含量,僅這一個小小的水流止回閥,雙童吸管就擁有4項自主知識產權,有效解決了液體迴流問題,還避免交叉感染。

小小吸管被雙童玩出各種花樣,玉米澱粉做的可使用吸管,動物造型的卡通吸管、內嵌風輪會不停旋轉的風車吸管、生肖吸管、幫助老人和病人吸飲不會迴流的省力吸管、小鳥吸管、party吸管…

雙童吸管現在有各類吸管共計300多種,創新產品40多種。

雖然只是一根小小的吸管,雙童在世界上有絕對的話語權。

雙童吸管起草了三項吸管行業的省級標準、四項國家級標準、一項ISO國際標準。

2016年7月,瑞士日內瓦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向全球162個成員國發布了《聚丙烯飲用吸管規範》ISO國際標準。

這一標準正是由雙童主導制定的,“雙童”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行業遊戲規則的制訂者。


每根吸管賺0.08分,這家公司年產值超2億,給老闆們的啟發


雙童吸管在吸管這樣利潤比針尖還小的行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非常值得創業者和老闆們學習思考,而且再次佐證了一個選擇上的方法論。

富日記之前和大家介紹過,高手們做選擇時都有“舍易求難”的本能。

所以當面對兩個選擇時,如果不知選什麼,選難一些那個。

樓仲平創業做雙童吸管也是如此。

吸管被樓仲平稱為“世界上最難做的產品”,因為消費訴求簡單,附贈使用為主,產業門檻極低。

但正因如此,資金實力更雄厚和頭腦更聰明的的玩家,都不會選擇這個行業。

所以這個細分方向就沒有特別厲害的競爭對手。

而雙童吸管就專注於這個行業,不斷投入資金研發和創新,積累了大量專利,併成為全球行業標準的制定者,這又為它構建了深深的護城河。

今後只要它繼續專注這個方向,不盲目多元化發展,不出昏招,基本上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吸管這樣看起來簡單的細分方向,都可以通過研發創新制定標準,構建出深深的護城河。

那麼相信很多其他大多數人看不上的細分方向,有同樣的商機潛力。

所以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不好的行業,只有做不好行業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