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公里大小行星將於4月19日飛近地球

天文 小行星 地球 白堊紀 徐德文 2017-04-07

1.4公里大小行星將於4月19日飛近地球

一個1.4公里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會造成多大傷害?小行星的速度普遍在20至60公里/秒左右,一旦撞擊地球,巨大的動能將使它成為地球上的生命殺手。直徑超過100米就會給地球帶來巨大災難,造成全球性的影響,直徑1公里則可能滅絕全球1/4的人口,直徑達10公里的,比如白堊紀那顆,我們都已經知道是怎樣的後果了。

美國NASA近日發出警報,一顆1.4公里大小的小行星2014 JO25,將於4月19日飛抵地球軌道,幸運的是,它將在180萬公里的距離上和我們插肩而過,相當於地月之間距離的4.6倍。即使如此,它也成為近年來對地球具有潛在威脅的最大小行星。2014年也有一顆直徑4.6公里的小行星4179,又名圖塔蒂斯,從離地球只有4倍地月距離的地方飛過,不過這顆小行星的軌道已經和地球形成共振,撞擊的危險大大降低。

可喜的是,我們已能發現絕大多數靠近地球的小天體,4月3日就偵測到一顆直徑4米的太空岩石在16000公里處和我們插肩而過;可悲的是,我們依然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應對即將撞擊地球的小行星,所以發現了也沒什麼用,最多就是在頭上套上一個紙袋子,安靜地等待命運的裁決;可疑的是,小行星的軌道會受到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我們並不能非常準確地預測,所以得建立太空監控網絡,隨時對其進行觀測。

目前可以理論上可以應對小行星的辦法大致有:用核武器或飛船去撞擊小行星,但必須在數年前就要出發,而且碎片也可能擴大災難造成的影響;或是用航空器附著在它上面,令其加減速或偏離軌道;或是用鏡子、塗料讓它吸收更多的陽光,通過加熱來改變其軌道,但效率很低,需提前20年以上;還可用激光照射將之加熱或摧毀,不過得等霍金的光帆計劃實施之後,看那些激光器有沒有時間抽空拯救一下地球。總之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我們防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手段還真的只有帶頭套要可行一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