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船運複雜且低效,北洋藍水看準e-航海和智慧港口的萬億市場

天津港 交通 經濟 大學 36氪 2017-05-26

吞吐量5.5億噸、集裝箱1450萬標箱——這是天津港2016年的承運數據,它佔據了我國北方第一大港口以及世界貨物吞吐量第四大港口的地位。

2014年底,天津港複式航道開始啟用,它為港口生產帶來進一步的繁榮,但同時也給港域船舶交通組織、引航服務、港口物流管理和港區工程作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於這些背景,“天津港複式航道e-航海試點工程”於2015年底啟動。

此試點項目的e-航海技術提供方就是天津北洋藍水科技有限公司,其背靠天津大學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資源,現有的主營業務是承建e-航海和智慧港口項目,未來則希望主要提供相關的諮詢或技術服務。

e-航海是國際海事組織(IMO)在2006年提出的概念,通過電子手段對船上和岸上海事信息加以收集、整合、交換、顯示和分析,以增強泊位到泊位間的導航和相關服務,從而保障航海安全,提高航運效率,保護海洋環境。不過這套技術框架在國內的發展較為緩慢。近幾年,隨著政府的重視程度增加,e-航海技術也逐漸進入了項目試點和示範階段。

北洋藍水副總經理吳屾告訴36氪,在e-航海技術方面,北洋藍水正在參與或實施天津港試點項目和珠江口示範項目。之所以選擇這兩個項目,是因為它們都具有水域環境複雜的特點,沿用傳統的船岸溝通方法,不易降低海上交通事故發生率。而若在船端部署e-航海系統,則可以更加精確、靈活的獲得航運安全和港口信息,保障船舶的安全性。

以天津港試點項目為例,其硬件設備包括在兩艘船端部署e-航海觸屏船臺系統,連接駕駛艙現有多種設備,同時接收岸上傳來的服務信息。並在複式航道口門處拋設兩座多功能航標,通過航標上佈設的各類傳感器,掌握主航道實時水文信息。在軟件端,則是開發了一整套e-航海服務系統。至於珠江口示範項目,就更加複雜了。吳屾表示,兩個項目在功能方面雖然尚不完善,但由於關乎到航海安全,其驗證與調試過程均較複雜,整體建設週期都在18個月左右。

兩個項目的營收均在400萬元左右。吳屾告訴36氪,在技術試驗和示範期,客戶多為政府,相比之下企業的議價權較低。未來技術更為成熟,且有政府項目作為背書後,北洋藍水的目標客戶則是與海洋經濟相關的上市企業等,屆時公司的營收將會有顯著上漲。

至於行業競爭,吳屾告訴36氪,市面上在進行e-航海研究的機構有很多,各大學校或是科學院均有涉及。但是真正承建過e-航海項目或工程的公司只有天津的北洋藍水和北京的視酷偉業。視酷偉業成立於2000年,是一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其優勢在於公司底蘊深厚,工程技術人員實施能力強。吳屾認為,北洋藍水的優勢則在於因背靠天津大學,令自身技術研發實力較強,科技成果進行產品轉化的速度較快。也正是依託於這兩方面優勢,北洋藍水順利參與了天津港和珠江口這兩個項目。

不過,e-航海技術在各國發展速度並不一致,行業標準也未完全確立。因此,積極參與到行業標準的制定顯得尤為重要的。吳屾告訴36氪,它們的優勢在於已經承建了試點示範項目,可以優先其他機構或公司將實踐了的工作標準化,從而更有可能參與到行業標準建立。

至於智慧港口業務,主要是指依靠大數據融合多方數據資源,使得整個港口的經營更體現“協同”特點。吳屾告訴36氪,我國現有港區近400個,但沒有一個是真正意義上的智慧港口,此類改造費用巨大,同樣是一個上萬億元的市場規模。北洋藍水現在正處於和部分港口的合作洽談階段。

北洋藍水現有30多人,正在尋求1000萬元-2000萬元的融資。吳屾告訴36氪,尋求融資的目的主要是基於目前試點和示範工程建設的基礎和經驗,充分利用技術優勢,在行業發展的早期,迅速擴大並佔領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