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風格,城市裡的文化符號同樣各具個性。北大古韻流長,廈大文藝浪漫,深大鮮活開放,蘭大寡言實幹……而對於天津大學,小編一直很難找出一個最妥帖的標籤。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說其傳統老派,它卻剛剛在創業時代網發佈的“2018年中國大學創業教育排名”榮膺第一;說其新穎時尚,它卻是百年前由光緒皇帝御筆欽準成立的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說其嚴謹求實,它卻帶頭在全國高校界掀起一陣“青春,為祖國歌唱”的風潮;說其沉默低調,它卻在海棠花開季以一百種方式刷屏……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天津大學是一個謎,謎面在衛津路92號和北洋園近400萬平方米土地上,謎底卻不能一語簡言之。在這個包羅萬象的空間裡,好像所有奇蹟都能發生,所有我們以為“天大”的事兒都不是難事!

學業鍍金?不是難事!

在上世紀後半葉的中國,上大學是一件稀罕事,哪戶人家走出一個大學生,保準會傳遍鄰里八鄉大街小巷。高校擴招之後,上大學的門檻整體變低了,但大學在層次、辦學水平、教學實力等方面還是存在差異的。在這樣一個為學業鍍金的過程中,就有了越南沙金和24K鈦合金之分。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天津大學肇基於1895年的北洋大學,是華夏民族為拯救民族危機中的舊中國而發出的第一聲強國怒吼!曾輾轉西遷,曾數次易名,也曾在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期間,調出十幾個系組,充實和建立了一批新的大學,哺育了蹣跚起步的中國高等教育。校史跨越三個世紀,從最初肩負使命而生,到1959年被指定為國家首批重點大學;從入選“211”、“985”首批建設,到如今躋身國家“世界一流大學”A類高校,天津大學一路走來,其背後深深印刻著波瀾壯闊的國運起伏。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光榮校史,寥寥數語寫不盡、道不完。隨意提上一句,都足夠引來旁人敬嘆。而對學生最重要的,不在這些歷史虛名,而在該校厚重的學科底蘊。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7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8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一級重點學科數量並列全國第11位。

25個學科上榜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14個獲評A類,其餘全是B類,整體水平高,學科建設無明顯短板。其中尤以化學工程與技術最為突出,蟬聯四屆全國第一;建築學並列全國第三,不愧“建築老四校”之美名。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第四輪學科評估在95個一級學科範圍內開展(不含軍事學門類等16個學科),共有513個單位的7449個學科參評。評估結果於2017年12月28日公佈,按“分檔”方式呈現,具體方法是按“學科整體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將前70%的學科分9檔公佈:前2%(或前2名)為A+,2%~5%為A(不含2%,下同),5%~10%為A-,10%~20%為B+,20%~30%為B,30%~40%為B-,40%~50%為C+,50%~60%為C,60%~70%為C-

9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前1%,其中3個進入ESI前1‰,前1‰學科數在全國高校並列第9位。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今年4月25日,天大在全國率先推出“新工科建設方案”,以一所傳統工科強校的身份蛻變“新工科”領航角色;獲批9個2018年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總數位居全國高校之首。且今年新增8個本科專業,包括人工智能、網絡空間安全、智能電網信息工程、智能製造工程、臨床醫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金融數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其中5個均與人工智能這個最前沿的科技領域密切相關。可見在“興學強國”之路上,該校從未止步。

菜鳥逆襲?不是難事!

初來乍到,菜鳥一枚,即使面前就放著“七十二變祕籍”,也需要菩提老祖和他那“夜半三更”的暗語。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野猴子,到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齊天大聖,就差一個“師傅領進門”的戲碼!

翻翻看天大的師資名錄,何止“菩提老祖”、“基督聖母”,小編直想嘆一句簡直“佛光普照”啊——5位中國科學院院士,7位中國工程院院士,5位諾獎得主教授,17位“973”首席科學家,65位“長江學者”,“傑青”、“優青”百人團……而且該校歷來有大咖授課的優良傳統,院士、傑青無論學術水平有多高,站上三尺講臺就只有傳道授業者一種角色。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中科院院士陳永川教授,為數學學院本科生開設《離散數學》;中科院院士彭一剛教授,用親筆繪就的圖集帶學生走進建築之夢;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靜康教授,耄耋之年堅持帶本科生的基礎理論課;諾獎獲得者核心團隊,在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學一線全英文授課;理學院一門15講的《有機光電子學》課程,邀請了11位傑青、2位優青、2位業內專家共同授課……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4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金課"項目,總數蟬聯天津第一併位列全國第五……這樣高密度分佈的優質教學點,要實現菜鳥逆襲,簡直不要太容易!2018年度,天大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成果獎7項,其中一等獎總數位列全國第二。

蛻變“老炮兒”?不是難事!

在老同學炫耀實驗成果的時候,拿更加精確的數據華麗回擊,無需言語,一招制敵,末了在心裡的《古惑仔》BGM中,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這樣的“老炮兒”對決,想必是每一位學術小白最憧憬的畫風。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天大擁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其中2個在2016-2018年中獲評優秀類,優秀類實驗室數量在國內高校並列第四位;10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合作基地,約100個省、部級實驗室、研究中心。由該校牽頭培育組建的“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是全國首批14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之一;獲批建設的合成生物學前沿科學中心,是教育部首批批覆建設的7個前沿科學中心之一;正在牽頭建設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是我國地震工程領域首個大科學裝置,總投資預計超15億元。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上世紀早期,天大就作為“科學建國的堡壘”開展科學研究,取得了璀璨如繁星的科研碩果:中國第一臺飛機發動機、第一家水工實驗所、第一張彩色膠片、第一輛電視轉播車、第一臺國產拖拉機、第一臺迴旋加速器、第一座跨海大橋——錢塘江大橋、第一座海上石油平臺……“不從紙上逞空談,要實地把中華改造”,並非虛言。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再看近來,自主研發的"海燕"水下滑翔機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屢屢刷新續航里程紀錄;客機座艙環境控制系統隨C919大型客機飛上藍天;"神工"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讓中風患者重新燃起生活希望,並隨同"天宮二號"完成人類歷史上首次太空腦-機交互實驗;真核生物酵母長染色體化學再造開啟了從非生命物質向生命物質轉化的大門;基於5G網絡的遠程手術創新技術獲英國女王點贊……2018年度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數6項,總經費達到1.25億元,位居全國高校第二。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工作保研?不是難事!

求職應聘,將一份光彩照人的履歷“啪”一聲甩到面試官眼前,用金光閃閃的信息亮瞎路人甲乙丙的眼睛。沒有忐忑卑微,只有收不完的offer、做決定的任性。在“畢業=失業”的社會聲音中,天大學生個個是鮮活的反例。

就拿2018屆畢業生就業情況來說,本科畢業生就業率98.37%,繼續位居全國高校前列;7個學院、45個專業均實現100%就業;近1/3去了央企和國企,1276人進入世界500強,其中144位進入國家電網,135位加入華為,114位踏進中建……

保研,對很多大學生來說是個珍貴的機會,成功保研至985等名校更屬不易。而今年,天大正園十齋205宿舍的四位女生,全員保研本校;無獨有偶,九齋258宿舍的四位男生,全員進入中科院繼續深造……這樣的“學霸宿舍”在該校屢見不鮮。天大的保研人數大約佔每年畢業人數的21%左右,再加上考研、出國深造的數量,本科生攻讀碩士研究生的比例在60%以上。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該校朋友圈遍佈45個國家和地區的232所院校、科研院所,學生可以選擇兩週到兩年的各類對外交流合作項目。每年都有近20%的學生出國深造,去年就有43.19%出國學生去往QS全球大學排名前50的高校。

送顆星星?不是難事!

“摘顆天上的星星送給你。”這個常用來考驗情感的小伎倆,普通人從未想過要實現,竟然被一群“較真”的天大校友做到了!在遙遙宇宙中,一顆編號為8917號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天津大學星(Tianjindaxue)",由77、78 級校友們為代表送給母校。這在全國高校中極為罕見。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對所有的天大人來說,人生中都多了一件可以炫耀的事,天空中閃爍著"天大"的光芒!而要細數校友送給母校的禮物,又何止這一件?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革命先驅張太雷,將中國近代民主革命中的青年聲音和使命送給天大;“兩彈一星”功臣吳自良、姚樹人,將從零起步、逐漸追趕超越的國防科技和大國重器送給天大;中國內燃機奠基人史紹熙,將新中國的工業建設和進步送給天大;"鳥巢"中方總設計師李興鋼,將獨一無二的體育場館和舉世矚目的奧運賽事送給天大;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盧永昌,將世界第七大奇蹟的耀目光彩送給天大;60多位兩院院士,將數不勝數的頂尖科研成果送給天大……

成朋友圈“秀霸”?不是難事!

在一大批90後、00後成了“朋友圈困難戶”的當下,天大學子卻是妥妥的“朋友圈秀霸”。隨手一拍可以當作屏保的校園風景九宮格,食堂裡堪比網紅餐廳的餐飲環境和美食,身邊隨便遇見個人都是校園男神女神……在這樣的的環境裡生活,只怕點贊都要點到手軟。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衛津路、北洋園兩個校區環境優美,園內花木繁茂,青年湖、敬業湖、友誼湖、愛晚湖四個湖泊相輝映,四時有景,是典型的花園式高校。校園建築獨具魅力,有屬於歷史風貌建築的"第九教學樓",是毛主席視察時接見師生的地方;有被譽為最美建築的"鄭東圖書館",不久前剛榮獲2017-2018年度建築創作(公共建築類)· 金獎;有“天大最美學院”之名遠揚的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從天大這裡就能看出來,高校不僅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精神天際,還是其文化與藝術的最高聖殿。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天大學子都是些什麼高能人物呢?工程熱物理專業2014級博士生蘇文,以專業第一的成績直博留校,發表一作SCI論文12篇,獲授權專利2項;工程管理專業2016級本科生劉子正,19門課程拿到95+的優秀成績,高數、線代所有大型考試一題未錯;環境設計專業2015級本科生張爾科,斬獲數項設計大獎,志願足跡踏遍大江南北……最後看看該校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東寒,於前不久正式就任國際內燃機學會(CIMAC)新一屆主席,這是該組織成立近70年以來首次由中國科學家擔任主席職務。

原來,天大人的高能是從上往下、一個不落!身邊都是神一樣的隊友,躺贏不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增肌減脂?不是難事!

有人說,減肥是世間最難的事,碼上百頁的代碼都不怕,幾十單位的卡路里卻往往難倒英雄漢。對天大學子來說,增肌減脂卻不是挑戰,而是習慣和樂趣所在。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首先看看天大食堂,12個食堂菜系豐富齊全,環境潮流時尚,是高校界眾所周知的網紅餐廳,還登上過《天天向上》節目,熱度居高不下。去年北洋園第二屆食堂美食節期間,天大還以"龍蝦、鮑魚、10米蛋糕免費吃"而走紅網絡,被冠以"別人家的大學"之稱。

在天津大學,“天大”的事都不是難事

雖說“吃在天大”要冒著體重增加的風險,但有多姿多彩的社團活動和別具一格的“減肥課”做後盾,咱還怕啥?始建於2000年的龍舟隊,素以辛苦訓練著稱,卻是鍛鍊意志和協作精神的好去處;國標舞隊匯聚了全校最美的小姐姐,在各類國家級、省市級競賽中斬獲榮譽四十餘項;羽毛球隊作為一支勁旅活躍在國家級各類賽場上,總計獲得31塊獎牌……去年,天大開設“減肥課”,通過指導合理膳食、科學訓練,學生減肥成功獲得學分,還能根據BMI下降程度贏得禮包。網友都說,這麼善解人意的課,得搶!

曾經的北洋,在危難重重之際擔起重任,以“興學強國”之聲喚醒民族尊嚴,以“科技強國”之行捍衛家國安全。如今的天大,比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都更加包容博大,更加開放富饒,不正是種下夢想、孕育奇蹟的“黃金時代”麼!

關注“高校與科研”,獲取更多關於大學的原創解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