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

意式風情區是天津成片洋樓第二大聚集區,那麼以前住在其中的人,是什麼感受呢?從照片和當事人的感受來看,新潮和時髦絕不比住在上海外灘差。

"

意式風情區是天津成片洋樓第二大聚集區,那麼以前住在其中的人,是什麼感受呢?從照片和當事人的感受來看,新潮和時髦絕不比住在上海外灘差。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建國道86號大樓,沒拆除前位於意國大馬路,即現在的建國道。

以此地為原點,旁臨民族路往南即是小馬路(光明道)二馬路(民主道)三馬路(進步道)四馬路(光復道)五馬路(自由道)六馬路(博愛道)。

往東即是:民生路、民權路,五經路,四經路,三經路,二經路,到底就是天津很有歷史的東站郵局,她的旁邊就是清代末期建造的天津老龍頭火車站即現在的天津火車站。

民族路往西就是勝利路新貨場,壽安街,福安街,學堂街慶安街,平安街,海河沿的東浮橋。

民族路往北即是當時新貨場的四號門。貨場大街往北就是天津知名的興隆街,十字街小關大街、小樹林至天津北站。

"

意式風情區是天津成片洋樓第二大聚集區,那麼以前住在其中的人,是什麼感受呢?從照片和當事人的感受來看,新潮和時髦絕不比住在上海外灘差。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建國道86號大樓,沒拆除前位於意國大馬路,即現在的建國道。

以此地為原點,旁臨民族路往南即是小馬路(光明道)二馬路(民主道)三馬路(進步道)四馬路(光復道)五馬路(自由道)六馬路(博愛道)。

往東即是:民生路、民權路,五經路,四經路,三經路,二經路,到底就是天津很有歷史的東站郵局,她的旁邊就是清代末期建造的天津老龍頭火車站即現在的天津火車站。

民族路往西就是勝利路新貨場,壽安街,福安街,學堂街慶安街,平安街,海河沿的東浮橋。

民族路往北即是當時新貨場的四號門。貨場大街往北就是天津知名的興隆街,十字街小關大街、小樹林至天津北站。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大樓是裕豐成鹽莊老闆的住宅。整體是磚木結構,典型的意式建築風格。大樓小院開有兩個門,小門開在民族路上,進入小院即可走進大樓地下室。大門開在建國道上。踏上院中的第一節水泥臺階,經過幾節臺階轉角再上七八節,到一小平臺,即來到大樓的一樓。

大樓的樓梯及地板都是木質結構,敞亮的門廳右邊是一排明亮的玻璃窗,左邊則是一排可開啟的通天玻璃門,均鑲嵌帶黃綠色花紋的凹凸型遮光玻璃。進入一樓主間是一面積約20平米開外的外屋,東面有兩個房間,西面有一間西房,西面房間緊挨著通往樓上的樓梯,樓梯旁則有通往地下室的通道門,和一樓衛生間。樓內設施齊全,各樓層都備有衛生間,和洗浴設備。且在地下室配有鍋爐房,當時二樓住裕豐成鹽莊老闆一家,三樓住著老闆女兒女婿一家,一樓是裕豐成鹽莊夥計住的。

"

意式風情區是天津成片洋樓第二大聚集區,那麼以前住在其中的人,是什麼感受呢?從照片和當事人的感受來看,新潮和時髦絕不比住在上海外灘差。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建國道86號大樓,沒拆除前位於意國大馬路,即現在的建國道。

以此地為原點,旁臨民族路往南即是小馬路(光明道)二馬路(民主道)三馬路(進步道)四馬路(光復道)五馬路(自由道)六馬路(博愛道)。

往東即是:民生路、民權路,五經路,四經路,三經路,二經路,到底就是天津很有歷史的東站郵局,她的旁邊就是清代末期建造的天津老龍頭火車站即現在的天津火車站。

民族路往西就是勝利路新貨場,壽安街,福安街,學堂街慶安街,平安街,海河沿的東浮橋。

民族路往北即是當時新貨場的四號門。貨場大街往北就是天津知名的興隆街,十字街小關大街、小樹林至天津北站。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大樓是裕豐成鹽莊老闆的住宅。整體是磚木結構,典型的意式建築風格。大樓小院開有兩個門,小門開在民族路上,進入小院即可走進大樓地下室。大門開在建國道上。踏上院中的第一節水泥臺階,經過幾節臺階轉角再上七八節,到一小平臺,即來到大樓的一樓。

大樓的樓梯及地板都是木質結構,敞亮的門廳右邊是一排明亮的玻璃窗,左邊則是一排可開啟的通天玻璃門,均鑲嵌帶黃綠色花紋的凹凸型遮光玻璃。進入一樓主間是一面積約20平米開外的外屋,東面有兩個房間,西面有一間西房,西面房間緊挨著通往樓上的樓梯,樓梯旁則有通往地下室的通道門,和一樓衛生間。樓內設施齊全,各樓層都備有衛生間,和洗浴設備。且在地下室配有鍋爐房,當時二樓住裕豐成鹽莊老闆一家,三樓住著老闆女兒女婿一家,一樓是裕豐成鹽莊夥計住的。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由東向西拍照建國道景象。

解放初期建國道可謂是車水馬龍,有軌電車,汽車,馬車,三輪車,人力膠皮車穿梭不息,大樓的馬路對面,那常年散發著很熟悉的消毒水味道的天津第一醫院。

每天有軌電車的站臺,教堂那按時準點敲著他那標誌性的鐘聲,和光明道小馬路兵營裡時常傳出操練的哨聲和士兵的操練吶喊聲,貨場後面還時常響起開過的火車轟隆聲及火車汽笛的鳴叫聲,大馬路上開過的叮噹做響的有軌電車,汽車,馬車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此起彼伏。

"

意式風情區是天津成片洋樓第二大聚集區,那麼以前住在其中的人,是什麼感受呢?從照片和當事人的感受來看,新潮和時髦絕不比住在上海外灘差。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建國道86號大樓,沒拆除前位於意國大馬路,即現在的建國道。

以此地為原點,旁臨民族路往南即是小馬路(光明道)二馬路(民主道)三馬路(進步道)四馬路(光復道)五馬路(自由道)六馬路(博愛道)。

往東即是:民生路、民權路,五經路,四經路,三經路,二經路,到底就是天津很有歷史的東站郵局,她的旁邊就是清代末期建造的天津老龍頭火車站即現在的天津火車站。

民族路往西就是勝利路新貨場,壽安街,福安街,學堂街慶安街,平安街,海河沿的東浮橋。

民族路往北即是當時新貨場的四號門。貨場大街往北就是天津知名的興隆街,十字街小關大街、小樹林至天津北站。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大樓是裕豐成鹽莊老闆的住宅。整體是磚木結構,典型的意式建築風格。大樓小院開有兩個門,小門開在民族路上,進入小院即可走進大樓地下室。大門開在建國道上。踏上院中的第一節水泥臺階,經過幾節臺階轉角再上七八節,到一小平臺,即來到大樓的一樓。

大樓的樓梯及地板都是木質結構,敞亮的門廳右邊是一排明亮的玻璃窗,左邊則是一排可開啟的通天玻璃門,均鑲嵌帶黃綠色花紋的凹凸型遮光玻璃。進入一樓主間是一面積約20平米開外的外屋,東面有兩個房間,西面有一間西房,西面房間緊挨著通往樓上的樓梯,樓梯旁則有通往地下室的通道門,和一樓衛生間。樓內設施齊全,各樓層都備有衛生間,和洗浴設備。且在地下室配有鍋爐房,當時二樓住裕豐成鹽莊老闆一家,三樓住著老闆女兒女婿一家,一樓是裕豐成鹽莊夥計住的。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由東向西拍照建國道景象。

解放初期建國道可謂是車水馬龍,有軌電車,汽車,馬車,三輪車,人力膠皮車穿梭不息,大樓的馬路對面,那常年散發著很熟悉的消毒水味道的天津第一醫院。

每天有軌電車的站臺,教堂那按時準點敲著他那標誌性的鐘聲,和光明道小馬路兵營裡時常傳出操練的哨聲和士兵的操練吶喊聲,貨場後面還時常響起開過的火車轟隆聲及火車汽笛的鳴叫聲,大馬路上開過的叮噹做響的有軌電車,汽車,馬車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此起彼伏。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40年代大馬路街景。

一宮花園當時有兩個進出門,一個門開在自由道上,門較寬大,另一扇門開在民族路上是個小門。公園內有小孩玩的壓板,滑梯,鞦韆,50年代公園內常有露天電影放映。公園旁邊與她毗鄰的就是天津當時擁有最大劇場的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宮了,那時只要是大型活動,這裡就是唯一舉辦點。她的前身曾是天津意租界回力球場,天津衛解放前最大的賭博場地。

"

意式風情區是天津成片洋樓第二大聚集區,那麼以前住在其中的人,是什麼感受呢?從照片和當事人的感受來看,新潮和時髦絕不比住在上海外灘差。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建國道86號大樓,沒拆除前位於意國大馬路,即現在的建國道。

以此地為原點,旁臨民族路往南即是小馬路(光明道)二馬路(民主道)三馬路(進步道)四馬路(光復道)五馬路(自由道)六馬路(博愛道)。

往東即是:民生路、民權路,五經路,四經路,三經路,二經路,到底就是天津很有歷史的東站郵局,她的旁邊就是清代末期建造的天津老龍頭火車站即現在的天津火車站。

民族路往西就是勝利路新貨場,壽安街,福安街,學堂街慶安街,平安街,海河沿的東浮橋。

民族路往北即是當時新貨場的四號門。貨場大街往北就是天津知名的興隆街,十字街小關大街、小樹林至天津北站。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大樓是裕豐成鹽莊老闆的住宅。整體是磚木結構,典型的意式建築風格。大樓小院開有兩個門,小門開在民族路上,進入小院即可走進大樓地下室。大門開在建國道上。踏上院中的第一節水泥臺階,經過幾節臺階轉角再上七八節,到一小平臺,即來到大樓的一樓。

大樓的樓梯及地板都是木質結構,敞亮的門廳右邊是一排明亮的玻璃窗,左邊則是一排可開啟的通天玻璃門,均鑲嵌帶黃綠色花紋的凹凸型遮光玻璃。進入一樓主間是一面積約20平米開外的外屋,東面有兩個房間,西面有一間西房,西面房間緊挨著通往樓上的樓梯,樓梯旁則有通往地下室的通道門,和一樓衛生間。樓內設施齊全,各樓層都備有衛生間,和洗浴設備。且在地下室配有鍋爐房,當時二樓住裕豐成鹽莊老闆一家,三樓住著老闆女兒女婿一家,一樓是裕豐成鹽莊夥計住的。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由東向西拍照建國道景象。

解放初期建國道可謂是車水馬龍,有軌電車,汽車,馬車,三輪車,人力膠皮車穿梭不息,大樓的馬路對面,那常年散發著很熟悉的消毒水味道的天津第一醫院。

每天有軌電車的站臺,教堂那按時準點敲著他那標誌性的鐘聲,和光明道小馬路兵營裡時常傳出操練的哨聲和士兵的操練吶喊聲,貨場後面還時常響起開過的火車轟隆聲及火車汽笛的鳴叫聲,大馬路上開過的叮噹做響的有軌電車,汽車,馬車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此起彼伏。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40年代大馬路街景。

一宮花園當時有兩個進出門,一個門開在自由道上,門較寬大,另一扇門開在民族路上是個小門。公園內有小孩玩的壓板,滑梯,鞦韆,50年代公園內常有露天電影放映。公園旁邊與她毗鄰的就是天津當時擁有最大劇場的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宮了,那時只要是大型活動,這裡就是唯一舉辦點。她的前身曾是天津意租界回力球場,天津衛解放前最大的賭博場地。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上圖正前方是東浮橋(金湯橋)這條馬路就是意國大馬路,被稱為天津第一條柏油馬路。右邊高的建築就是賣各種雜貨在當地很有名氣的東興市場,它毗鄰平安街,在平安街上有一座東亞電影院,學堂街小學就在它的旁邊,學校當時組織看電影多數在東亞看的。左邊就是大昌興衚衕,小朋友踢小皮球的主要場所之一。

"

意式風情區是天津成片洋樓第二大聚集區,那麼以前住在其中的人,是什麼感受呢?從照片和當事人的感受來看,新潮和時髦絕不比住在上海外灘差。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建國道86號大樓,沒拆除前位於意國大馬路,即現在的建國道。

以此地為原點,旁臨民族路往南即是小馬路(光明道)二馬路(民主道)三馬路(進步道)四馬路(光復道)五馬路(自由道)六馬路(博愛道)。

往東即是:民生路、民權路,五經路,四經路,三經路,二經路,到底就是天津很有歷史的東站郵局,她的旁邊就是清代末期建造的天津老龍頭火車站即現在的天津火車站。

民族路往西就是勝利路新貨場,壽安街,福安街,學堂街慶安街,平安街,海河沿的東浮橋。

民族路往北即是當時新貨場的四號門。貨場大街往北就是天津知名的興隆街,十字街小關大街、小樹林至天津北站。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大樓是裕豐成鹽莊老闆的住宅。整體是磚木結構,典型的意式建築風格。大樓小院開有兩個門,小門開在民族路上,進入小院即可走進大樓地下室。大門開在建國道上。踏上院中的第一節水泥臺階,經過幾節臺階轉角再上七八節,到一小平臺,即來到大樓的一樓。

大樓的樓梯及地板都是木質結構,敞亮的門廳右邊是一排明亮的玻璃窗,左邊則是一排可開啟的通天玻璃門,均鑲嵌帶黃綠色花紋的凹凸型遮光玻璃。進入一樓主間是一面積約20平米開外的外屋,東面有兩個房間,西面有一間西房,西面房間緊挨著通往樓上的樓梯,樓梯旁則有通往地下室的通道門,和一樓衛生間。樓內設施齊全,各樓層都備有衛生間,和洗浴設備。且在地下室配有鍋爐房,當時二樓住裕豐成鹽莊老闆一家,三樓住著老闆女兒女婿一家,一樓是裕豐成鹽莊夥計住的。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由東向西拍照建國道景象。

解放初期建國道可謂是車水馬龍,有軌電車,汽車,馬車,三輪車,人力膠皮車穿梭不息,大樓的馬路對面,那常年散發著很熟悉的消毒水味道的天津第一醫院。

每天有軌電車的站臺,教堂那按時準點敲著他那標誌性的鐘聲,和光明道小馬路兵營裡時常傳出操練的哨聲和士兵的操練吶喊聲,貨場後面還時常響起開過的火車轟隆聲及火車汽笛的鳴叫聲,大馬路上開過的叮噹做響的有軌電車,汽車,馬車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此起彼伏。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40年代大馬路街景。

一宮花園當時有兩個進出門,一個門開在自由道上,門較寬大,另一扇門開在民族路上是個小門。公園內有小孩玩的壓板,滑梯,鞦韆,50年代公園內常有露天電影放映。公園旁邊與她毗鄰的就是天津當時擁有最大劇場的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宮了,那時只要是大型活動,這裡就是唯一舉辦點。她的前身曾是天津意租界回力球場,天津衛解放前最大的賭博場地。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上圖正前方是東浮橋(金湯橋)這條馬路就是意國大馬路,被稱為天津第一條柏油馬路。右邊高的建築就是賣各種雜貨在當地很有名氣的東興市場,它毗鄰平安街,在平安街上有一座東亞電影院,學堂街小學就在它的旁邊,學校當時組織看電影多數在東亞看的。左邊就是大昌興衚衕,小朋友踢小皮球的主要場所之一。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建國道上的天寶戲院,後改為民主劇場。在五、六十年代,在戲院的包廂裡,邊看戲還邊有茶水喝的,並有小販揹著小木玻璃箱賣糖果零食的,還有拋毛巾板的……

如果在學堂街小學上學時,每天這裡又是必經之地,在劇場的臺階上,很多學生放學後玩毛號,砸杏核,扇香菸殼子,咬楊樹根……

此地就是建國道下坡,地方不大,但兩邊商鋪頗多,早點店鋪接二連三,切糕店,鮮貨鋪,東昇樓,洗澡堂清華池,糧店,新華書店,郵局,百貨店。麻袋莊,竹器店……是很繁華的地段。

"

意式風情區是天津成片洋樓第二大聚集區,那麼以前住在其中的人,是什麼感受呢?從照片和當事人的感受來看,新潮和時髦絕不比住在上海外灘差。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建國道86號大樓,沒拆除前位於意國大馬路,即現在的建國道。

以此地為原點,旁臨民族路往南即是小馬路(光明道)二馬路(民主道)三馬路(進步道)四馬路(光復道)五馬路(自由道)六馬路(博愛道)。

往東即是:民生路、民權路,五經路,四經路,三經路,二經路,到底就是天津很有歷史的東站郵局,她的旁邊就是清代末期建造的天津老龍頭火車站即現在的天津火車站。

民族路往西就是勝利路新貨場,壽安街,福安街,學堂街慶安街,平安街,海河沿的東浮橋。

民族路往北即是當時新貨場的四號門。貨場大街往北就是天津知名的興隆街,十字街小關大街、小樹林至天津北站。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大樓是裕豐成鹽莊老闆的住宅。整體是磚木結構,典型的意式建築風格。大樓小院開有兩個門,小門開在民族路上,進入小院即可走進大樓地下室。大門開在建國道上。踏上院中的第一節水泥臺階,經過幾節臺階轉角再上七八節,到一小平臺,即來到大樓的一樓。

大樓的樓梯及地板都是木質結構,敞亮的門廳右邊是一排明亮的玻璃窗,左邊則是一排可開啟的通天玻璃門,均鑲嵌帶黃綠色花紋的凹凸型遮光玻璃。進入一樓主間是一面積約20平米開外的外屋,東面有兩個房間,西面有一間西房,西面房間緊挨著通往樓上的樓梯,樓梯旁則有通往地下室的通道門,和一樓衛生間。樓內設施齊全,各樓層都備有衛生間,和洗浴設備。且在地下室配有鍋爐房,當時二樓住裕豐成鹽莊老闆一家,三樓住著老闆女兒女婿一家,一樓是裕豐成鹽莊夥計住的。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由東向西拍照建國道景象。

解放初期建國道可謂是車水馬龍,有軌電車,汽車,馬車,三輪車,人力膠皮車穿梭不息,大樓的馬路對面,那常年散發著很熟悉的消毒水味道的天津第一醫院。

每天有軌電車的站臺,教堂那按時準點敲著他那標誌性的鐘聲,和光明道小馬路兵營裡時常傳出操練的哨聲和士兵的操練吶喊聲,貨場後面還時常響起開過的火車轟隆聲及火車汽笛的鳴叫聲,大馬路上開過的叮噹做響的有軌電車,汽車,馬車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此起彼伏。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40年代大馬路街景。

一宮花園當時有兩個進出門,一個門開在自由道上,門較寬大,另一扇門開在民族路上是個小門。公園內有小孩玩的壓板,滑梯,鞦韆,50年代公園內常有露天電影放映。公園旁邊與她毗鄰的就是天津當時擁有最大劇場的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宮了,那時只要是大型活動,這裡就是唯一舉辦點。她的前身曾是天津意租界回力球場,天津衛解放前最大的賭博場地。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上圖正前方是東浮橋(金湯橋)這條馬路就是意國大馬路,被稱為天津第一條柏油馬路。右邊高的建築就是賣各種雜貨在當地很有名氣的東興市場,它毗鄰平安街,在平安街上有一座東亞電影院,學堂街小學就在它的旁邊,學校當時組織看電影多數在東亞看的。左邊就是大昌興衚衕,小朋友踢小皮球的主要場所之一。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建國道上的天寶戲院,後改為民主劇場。在五、六十年代,在戲院的包廂裡,邊看戲還邊有茶水喝的,並有小販揹著小木玻璃箱賣糖果零食的,還有拋毛巾板的……

如果在學堂街小學上學時,每天這裡又是必經之地,在劇場的臺階上,很多學生放學後玩毛號,砸杏核,扇香菸殼子,咬楊樹根……

此地就是建國道下坡,地方不大,但兩邊商鋪頗多,早點店鋪接二連三,切糕店,鮮貨鋪,東昇樓,洗澡堂清華池,糧店,新華書店,郵局,百貨店。麻袋莊,竹器店……是很繁華的地段。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現在依然矗立在第一醫院前面的,很有歷史的鐘表立柱,和相伴她身邊的老槐樹,記錄著歷史的滄桑!

這立鍾是這地段標誌性物標,一般人們約會,都會以她為約會點。啥時鐘表失去了功能,鐘錶被拆除也記不清了,但這立柱至今依然矗立在這裡,說明她在人們心中價值和分量了!

當年立鐘的旁邊就是有軌電車的站臺,後面是天主教堂和一書報亭。這裡的人流在特定的上下班節點是很大的!

在五十年代初期,建國道與勝利路的這個路口,四角都還遺留著國民黨時期的地堡,因地堡有機槍射擊口,經常會帶給當時小孩子們的好奇,雖然地堡內很髒亂,但我也會忍不住要進去看看,好像60年代初期被拆除了。

"

意式風情區是天津成片洋樓第二大聚集區,那麼以前住在其中的人,是什麼感受呢?從照片和當事人的感受來看,新潮和時髦絕不比住在上海外灘差。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建國道86號大樓,沒拆除前位於意國大馬路,即現在的建國道。

以此地為原點,旁臨民族路往南即是小馬路(光明道)二馬路(民主道)三馬路(進步道)四馬路(光復道)五馬路(自由道)六馬路(博愛道)。

往東即是:民生路、民權路,五經路,四經路,三經路,二經路,到底就是天津很有歷史的東站郵局,她的旁邊就是清代末期建造的天津老龍頭火車站即現在的天津火車站。

民族路往西就是勝利路新貨場,壽安街,福安街,學堂街慶安街,平安街,海河沿的東浮橋。

民族路往北即是當時新貨場的四號門。貨場大街往北就是天津知名的興隆街,十字街小關大街、小樹林至天津北站。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大樓是裕豐成鹽莊老闆的住宅。整體是磚木結構,典型的意式建築風格。大樓小院開有兩個門,小門開在民族路上,進入小院即可走進大樓地下室。大門開在建國道上。踏上院中的第一節水泥臺階,經過幾節臺階轉角再上七八節,到一小平臺,即來到大樓的一樓。

大樓的樓梯及地板都是木質結構,敞亮的門廳右邊是一排明亮的玻璃窗,左邊則是一排可開啟的通天玻璃門,均鑲嵌帶黃綠色花紋的凹凸型遮光玻璃。進入一樓主間是一面積約20平米開外的外屋,東面有兩個房間,西面有一間西房,西面房間緊挨著通往樓上的樓梯,樓梯旁則有通往地下室的通道門,和一樓衛生間。樓內設施齊全,各樓層都備有衛生間,和洗浴設備。且在地下室配有鍋爐房,當時二樓住裕豐成鹽莊老闆一家,三樓住著老闆女兒女婿一家,一樓是裕豐成鹽莊夥計住的。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由東向西拍照建國道景象。

解放初期建國道可謂是車水馬龍,有軌電車,汽車,馬車,三輪車,人力膠皮車穿梭不息,大樓的馬路對面,那常年散發著很熟悉的消毒水味道的天津第一醫院。

每天有軌電車的站臺,教堂那按時準點敲著他那標誌性的鐘聲,和光明道小馬路兵營裡時常傳出操練的哨聲和士兵的操練吶喊聲,貨場後面還時常響起開過的火車轟隆聲及火車汽笛的鳴叫聲,大馬路上開過的叮噹做響的有軌電車,汽車,馬車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此起彼伏。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40年代大馬路街景。

一宮花園當時有兩個進出門,一個門開在自由道上,門較寬大,另一扇門開在民族路上是個小門。公園內有小孩玩的壓板,滑梯,鞦韆,50年代公園內常有露天電影放映。公園旁邊與她毗鄰的就是天津當時擁有最大劇場的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宮了,那時只要是大型活動,這裡就是唯一舉辦點。她的前身曾是天津意租界回力球場,天津衛解放前最大的賭博場地。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上圖正前方是東浮橋(金湯橋)這條馬路就是意國大馬路,被稱為天津第一條柏油馬路。右邊高的建築就是賣各種雜貨在當地很有名氣的東興市場,它毗鄰平安街,在平安街上有一座東亞電影院,學堂街小學就在它的旁邊,學校當時組織看電影多數在東亞看的。左邊就是大昌興衚衕,小朋友踢小皮球的主要場所之一。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建國道上的天寶戲院,後改為民主劇場。在五、六十年代,在戲院的包廂裡,邊看戲還邊有茶水喝的,並有小販揹著小木玻璃箱賣糖果零食的,還有拋毛巾板的……

如果在學堂街小學上學時,每天這裡又是必經之地,在劇場的臺階上,很多學生放學後玩毛號,砸杏核,扇香菸殼子,咬楊樹根……

此地就是建國道下坡,地方不大,但兩邊商鋪頗多,早點店鋪接二連三,切糕店,鮮貨鋪,東昇樓,洗澡堂清華池,糧店,新華書店,郵局,百貨店。麻袋莊,竹器店……是很繁華的地段。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現在依然矗立在第一醫院前面的,很有歷史的鐘表立柱,和相伴她身邊的老槐樹,記錄著歷史的滄桑!

這立鍾是這地段標誌性物標,一般人們約會,都會以她為約會點。啥時鐘表失去了功能,鐘錶被拆除也記不清了,但這立柱至今依然矗立在這裡,說明她在人們心中價值和分量了!

當年立鐘的旁邊就是有軌電車的站臺,後面是天主教堂和一書報亭。這裡的人流在特定的上下班節點是很大的!

在五十年代初期,建國道與勝利路的這個路口,四角都還遺留著國民黨時期的地堡,因地堡有機槍射擊口,經常會帶給當時小孩子們的好奇,雖然地堡內很髒亂,但我也會忍不住要進去看看,好像60年代初期被拆除了。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當時海河岸邊還是灘塗,並非現在“豪華”的親水平臺。

"

意式風情區是天津成片洋樓第二大聚集區,那麼以前住在其中的人,是什麼感受呢?從照片和當事人的感受來看,新潮和時髦絕不比住在上海外灘差。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建國道86號大樓,沒拆除前位於意國大馬路,即現在的建國道。

以此地為原點,旁臨民族路往南即是小馬路(光明道)二馬路(民主道)三馬路(進步道)四馬路(光復道)五馬路(自由道)六馬路(博愛道)。

往東即是:民生路、民權路,五經路,四經路,三經路,二經路,到底就是天津很有歷史的東站郵局,她的旁邊就是清代末期建造的天津老龍頭火車站即現在的天津火車站。

民族路往西就是勝利路新貨場,壽安街,福安街,學堂街慶安街,平安街,海河沿的東浮橋。

民族路往北即是當時新貨場的四號門。貨場大街往北就是天津知名的興隆街,十字街小關大街、小樹林至天津北站。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大樓是裕豐成鹽莊老闆的住宅。整體是磚木結構,典型的意式建築風格。大樓小院開有兩個門,小門開在民族路上,進入小院即可走進大樓地下室。大門開在建國道上。踏上院中的第一節水泥臺階,經過幾節臺階轉角再上七八節,到一小平臺,即來到大樓的一樓。

大樓的樓梯及地板都是木質結構,敞亮的門廳右邊是一排明亮的玻璃窗,左邊則是一排可開啟的通天玻璃門,均鑲嵌帶黃綠色花紋的凹凸型遮光玻璃。進入一樓主間是一面積約20平米開外的外屋,東面有兩個房間,西面有一間西房,西面房間緊挨著通往樓上的樓梯,樓梯旁則有通往地下室的通道門,和一樓衛生間。樓內設施齊全,各樓層都備有衛生間,和洗浴設備。且在地下室配有鍋爐房,當時二樓住裕豐成鹽莊老闆一家,三樓住著老闆女兒女婿一家,一樓是裕豐成鹽莊夥計住的。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由東向西拍照建國道景象。

解放初期建國道可謂是車水馬龍,有軌電車,汽車,馬車,三輪車,人力膠皮車穿梭不息,大樓的馬路對面,那常年散發著很熟悉的消毒水味道的天津第一醫院。

每天有軌電車的站臺,教堂那按時準點敲著他那標誌性的鐘聲,和光明道小馬路兵營裡時常傳出操練的哨聲和士兵的操練吶喊聲,貨場後面還時常響起開過的火車轟隆聲及火車汽笛的鳴叫聲,大馬路上開過的叮噹做響的有軌電車,汽車,馬車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此起彼伏。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40年代大馬路街景。

一宮花園當時有兩個進出門,一個門開在自由道上,門較寬大,另一扇門開在民族路上是個小門。公園內有小孩玩的壓板,滑梯,鞦韆,50年代公園內常有露天電影放映。公園旁邊與她毗鄰的就是天津當時擁有最大劇場的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宮了,那時只要是大型活動,這裡就是唯一舉辦點。她的前身曾是天津意租界回力球場,天津衛解放前最大的賭博場地。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上圖正前方是東浮橋(金湯橋)這條馬路就是意國大馬路,被稱為天津第一條柏油馬路。右邊高的建築就是賣各種雜貨在當地很有名氣的東興市場,它毗鄰平安街,在平安街上有一座東亞電影院,學堂街小學就在它的旁邊,學校當時組織看電影多數在東亞看的。左邊就是大昌興衚衕,小朋友踢小皮球的主要場所之一。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建國道上的天寶戲院,後改為民主劇場。在五、六十年代,在戲院的包廂裡,邊看戲還邊有茶水喝的,並有小販揹著小木玻璃箱賣糖果零食的,還有拋毛巾板的……

如果在學堂街小學上學時,每天這裡又是必經之地,在劇場的臺階上,很多學生放學後玩毛號,砸杏核,扇香菸殼子,咬楊樹根……

此地就是建國道下坡,地方不大,但兩邊商鋪頗多,早點店鋪接二連三,切糕店,鮮貨鋪,東昇樓,洗澡堂清華池,糧店,新華書店,郵局,百貨店。麻袋莊,竹器店……是很繁華的地段。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現在依然矗立在第一醫院前面的,很有歷史的鐘表立柱,和相伴她身邊的老槐樹,記錄著歷史的滄桑!

這立鍾是這地段標誌性物標,一般人們約會,都會以她為約會點。啥時鐘表失去了功能,鐘錶被拆除也記不清了,但這立柱至今依然矗立在這裡,說明她在人們心中價值和分量了!

當年立鐘的旁邊就是有軌電車的站臺,後面是天主教堂和一書報亭。這裡的人流在特定的上下班節點是很大的!

在五十年代初期,建國道與勝利路的這個路口,四角都還遺留著國民黨時期的地堡,因地堡有機槍射擊口,經常會帶給當時小孩子們的好奇,雖然地堡內很髒亂,但我也會忍不住要進去看看,好像60年代初期被拆除了。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當時海河岸邊還是灘塗,並非現在“豪華”的親水平臺。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住戶在86號大平臺留影。

後面背景下面就是民族路,右邊是木材公司,正前方就是新貨場四號門了。那裡每天火車川流不息,24小時從不停歇,轟隆隆夾帶高昂的汽笛聲,最多時一個車頭可帶70幾隻車廂呢。

"

意式風情區是天津成片洋樓第二大聚集區,那麼以前住在其中的人,是什麼感受呢?從照片和當事人的感受來看,新潮和時髦絕不比住在上海外灘差。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建國道86號大樓,沒拆除前位於意國大馬路,即現在的建國道。

以此地為原點,旁臨民族路往南即是小馬路(光明道)二馬路(民主道)三馬路(進步道)四馬路(光復道)五馬路(自由道)六馬路(博愛道)。

往東即是:民生路、民權路,五經路,四經路,三經路,二經路,到底就是天津很有歷史的東站郵局,她的旁邊就是清代末期建造的天津老龍頭火車站即現在的天津火車站。

民族路往西就是勝利路新貨場,壽安街,福安街,學堂街慶安街,平安街,海河沿的東浮橋。

民族路往北即是當時新貨場的四號門。貨場大街往北就是天津知名的興隆街,十字街小關大街、小樹林至天津北站。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大樓是裕豐成鹽莊老闆的住宅。整體是磚木結構,典型的意式建築風格。大樓小院開有兩個門,小門開在民族路上,進入小院即可走進大樓地下室。大門開在建國道上。踏上院中的第一節水泥臺階,經過幾節臺階轉角再上七八節,到一小平臺,即來到大樓的一樓。

大樓的樓梯及地板都是木質結構,敞亮的門廳右邊是一排明亮的玻璃窗,左邊則是一排可開啟的通天玻璃門,均鑲嵌帶黃綠色花紋的凹凸型遮光玻璃。進入一樓主間是一面積約20平米開外的外屋,東面有兩個房間,西面有一間西房,西面房間緊挨著通往樓上的樓梯,樓梯旁則有通往地下室的通道門,和一樓衛生間。樓內設施齊全,各樓層都備有衛生間,和洗浴設備。且在地下室配有鍋爐房,當時二樓住裕豐成鹽莊老闆一家,三樓住著老闆女兒女婿一家,一樓是裕豐成鹽莊夥計住的。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由東向西拍照建國道景象。

解放初期建國道可謂是車水馬龍,有軌電車,汽車,馬車,三輪車,人力膠皮車穿梭不息,大樓的馬路對面,那常年散發著很熟悉的消毒水味道的天津第一醫院。

每天有軌電車的站臺,教堂那按時準點敲著他那標誌性的鐘聲,和光明道小馬路兵營裡時常傳出操練的哨聲和士兵的操練吶喊聲,貨場後面還時常響起開過的火車轟隆聲及火車汽笛的鳴叫聲,大馬路上開過的叮噹做響的有軌電車,汽車,馬車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此起彼伏。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40年代大馬路街景。

一宮花園當時有兩個進出門,一個門開在自由道上,門較寬大,另一扇門開在民族路上是個小門。公園內有小孩玩的壓板,滑梯,鞦韆,50年代公園內常有露天電影放映。公園旁邊與她毗鄰的就是天津當時擁有最大劇場的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宮了,那時只要是大型活動,這裡就是唯一舉辦點。她的前身曾是天津意租界回力球場,天津衛解放前最大的賭博場地。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上圖正前方是東浮橋(金湯橋)這條馬路就是意國大馬路,被稱為天津第一條柏油馬路。右邊高的建築就是賣各種雜貨在當地很有名氣的東興市場,它毗鄰平安街,在平安街上有一座東亞電影院,學堂街小學就在它的旁邊,學校當時組織看電影多數在東亞看的。左邊就是大昌興衚衕,小朋友踢小皮球的主要場所之一。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建國道上的天寶戲院,後改為民主劇場。在五、六十年代,在戲院的包廂裡,邊看戲還邊有茶水喝的,並有小販揹著小木玻璃箱賣糖果零食的,還有拋毛巾板的……

如果在學堂街小學上學時,每天這裡又是必經之地,在劇場的臺階上,很多學生放學後玩毛號,砸杏核,扇香菸殼子,咬楊樹根……

此地就是建國道下坡,地方不大,但兩邊商鋪頗多,早點店鋪接二連三,切糕店,鮮貨鋪,東昇樓,洗澡堂清華池,糧店,新華書店,郵局,百貨店。麻袋莊,竹器店……是很繁華的地段。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現在依然矗立在第一醫院前面的,很有歷史的鐘表立柱,和相伴她身邊的老槐樹,記錄著歷史的滄桑!

這立鍾是這地段標誌性物標,一般人們約會,都會以她為約會點。啥時鐘表失去了功能,鐘錶被拆除也記不清了,但這立柱至今依然矗立在這裡,說明她在人們心中價值和分量了!

當年立鐘的旁邊就是有軌電車的站臺,後面是天主教堂和一書報亭。這裡的人流在特定的上下班節點是很大的!

在五十年代初期,建國道與勝利路的這個路口,四角都還遺留著國民黨時期的地堡,因地堡有機槍射擊口,經常會帶給當時小孩子們的好奇,雖然地堡內很髒亂,但我也會忍不住要進去看看,好像60年代初期被拆除了。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當時海河岸邊還是灘塗,並非現在“豪華”的親水平臺。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住戶在86號大平臺留影。

後面背景下面就是民族路,右邊是木材公司,正前方就是新貨場四號門了。那裡每天火車川流不息,24小時從不停歇,轟隆隆夾帶高昂的汽笛聲,最多時一個車頭可帶70幾隻車廂呢。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1976年後的86號。

"

意式風情區是天津成片洋樓第二大聚集區,那麼以前住在其中的人,是什麼感受呢?從照片和當事人的感受來看,新潮和時髦絕不比住在上海外灘差。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建國道86號大樓,沒拆除前位於意國大馬路,即現在的建國道。

以此地為原點,旁臨民族路往南即是小馬路(光明道)二馬路(民主道)三馬路(進步道)四馬路(光復道)五馬路(自由道)六馬路(博愛道)。

往東即是:民生路、民權路,五經路,四經路,三經路,二經路,到底就是天津很有歷史的東站郵局,她的旁邊就是清代末期建造的天津老龍頭火車站即現在的天津火車站。

民族路往西就是勝利路新貨場,壽安街,福安街,學堂街慶安街,平安街,海河沿的東浮橋。

民族路往北即是當時新貨場的四號門。貨場大街往北就是天津知名的興隆街,十字街小關大街、小樹林至天津北站。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大樓是裕豐成鹽莊老闆的住宅。整體是磚木結構,典型的意式建築風格。大樓小院開有兩個門,小門開在民族路上,進入小院即可走進大樓地下室。大門開在建國道上。踏上院中的第一節水泥臺階,經過幾節臺階轉角再上七八節,到一小平臺,即來到大樓的一樓。

大樓的樓梯及地板都是木質結構,敞亮的門廳右邊是一排明亮的玻璃窗,左邊則是一排可開啟的通天玻璃門,均鑲嵌帶黃綠色花紋的凹凸型遮光玻璃。進入一樓主間是一面積約20平米開外的外屋,東面有兩個房間,西面有一間西房,西面房間緊挨著通往樓上的樓梯,樓梯旁則有通往地下室的通道門,和一樓衛生間。樓內設施齊全,各樓層都備有衛生間,和洗浴設備。且在地下室配有鍋爐房,當時二樓住裕豐成鹽莊老闆一家,三樓住著老闆女兒女婿一家,一樓是裕豐成鹽莊夥計住的。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由東向西拍照建國道景象。

解放初期建國道可謂是車水馬龍,有軌電車,汽車,馬車,三輪車,人力膠皮車穿梭不息,大樓的馬路對面,那常年散發著很熟悉的消毒水味道的天津第一醫院。

每天有軌電車的站臺,教堂那按時準點敲著他那標誌性的鐘聲,和光明道小馬路兵營裡時常傳出操練的哨聲和士兵的操練吶喊聲,貨場後面還時常響起開過的火車轟隆聲及火車汽笛的鳴叫聲,大馬路上開過的叮噹做響的有軌電車,汽車,馬車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此起彼伏。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40年代大馬路街景。

一宮花園當時有兩個進出門,一個門開在自由道上,門較寬大,另一扇門開在民族路上是個小門。公園內有小孩玩的壓板,滑梯,鞦韆,50年代公園內常有露天電影放映。公園旁邊與她毗鄰的就是天津當時擁有最大劇場的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宮了,那時只要是大型活動,這裡就是唯一舉辦點。她的前身曾是天津意租界回力球場,天津衛解放前最大的賭博場地。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上圖正前方是東浮橋(金湯橋)這條馬路就是意國大馬路,被稱為天津第一條柏油馬路。右邊高的建築就是賣各種雜貨在當地很有名氣的東興市場,它毗鄰平安街,在平安街上有一座東亞電影院,學堂街小學就在它的旁邊,學校當時組織看電影多數在東亞看的。左邊就是大昌興衚衕,小朋友踢小皮球的主要場所之一。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建國道上的天寶戲院,後改為民主劇場。在五、六十年代,在戲院的包廂裡,邊看戲還邊有茶水喝的,並有小販揹著小木玻璃箱賣糖果零食的,還有拋毛巾板的……

如果在學堂街小學上學時,每天這裡又是必經之地,在劇場的臺階上,很多學生放學後玩毛號,砸杏核,扇香菸殼子,咬楊樹根……

此地就是建國道下坡,地方不大,但兩邊商鋪頗多,早點店鋪接二連三,切糕店,鮮貨鋪,東昇樓,洗澡堂清華池,糧店,新華書店,郵局,百貨店。麻袋莊,竹器店……是很繁華的地段。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現在依然矗立在第一醫院前面的,很有歷史的鐘表立柱,和相伴她身邊的老槐樹,記錄著歷史的滄桑!

這立鍾是這地段標誌性物標,一般人們約會,都會以她為約會點。啥時鐘表失去了功能,鐘錶被拆除也記不清了,但這立柱至今依然矗立在這裡,說明她在人們心中價值和分量了!

當年立鐘的旁邊就是有軌電車的站臺,後面是天主教堂和一書報亭。這裡的人流在特定的上下班節點是很大的!

在五十年代初期,建國道與勝利路的這個路口,四角都還遺留著國民黨時期的地堡,因地堡有機槍射擊口,經常會帶給當時小孩子們的好奇,雖然地堡內很髒亂,但我也會忍不住要進去看看,好像60年代初期被拆除了。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當時海河岸邊還是灘塗,並非現在“豪華”的親水平臺。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住戶在86號大平臺留影。

後面背景下面就是民族路,右邊是木材公司,正前方就是新貨場四號門了。那裡每天火車川流不息,24小時從不停歇,轟隆隆夾帶高昂的汽笛聲,最多時一個車頭可帶70幾隻車廂呢。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1976年後的86號。

天津舊照,住在意式風情街的小洋樓,在解放初舒適能比上海外灘

這棟大樓,自1976年大地震將平臺上的亭子震塌後,一直處於危房狀態。

終於她在90年代末終結了歷史使命,被完全拆除。

但這棟樓在她半個多世紀裡,裡面演繹著人間的酸甜苦辣,悲喜人生,讓我們這些經歷者,見證者不禁唏噓人生竟如此短暫,如同像昨天發生的事情。

大樓雖然消失了,可她留給居住者的美好,會一直伴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