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黨群網格”:天津東麗的新IP'

"

“把綜治網格里的功能貫穿到黨的領導下,打造大數據為基礎的黨群網格,這是一個全國首創的模式。”

"

“把綜治網格里的功能貫穿到黨的領導下,打造大數據為基礎的黨群網格,這是一個全國首創的模式。”

“大數據+黨群網格”:天津東麗的新IP


天津市東麗區華明鎮

7月初的天津,氣溫飆過35攝氏度。東麗區萬新街道網格員陳堃“忙得飛起”:他一人負責鐵城公寓社區427戶居民的老年證、環境保護、助貧助殘等事務,每天要在網格內走訪一遍。

“還好,東麗的網格化有硬核大數據技術。”陳堃說,網格內居民們的需求,道路上的垃圾堆放、安全隱患等問題,他都可以隨時上報到手機終端的“社區E通”App,在規定時間內解決問題。

東麗區委網信辦大數據運營中心,一進門的大屏幕上顯示著東麗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智慧黨建雲數據中心動態圖。陳堃等網格員的走訪軌跡實時顯示在系統上,網格員上報事件後,事件按照類型、性質、緊要性等自動分派給相關處置部門。網格員的考核、監管,黨員為社區服務通過系統自動累計積分評比排行,這些能顯著提高工作效率的自動化功能,都來自於大屏幕上的這兩個大數據平臺。

“大數據+黨群網格”是東麗區的新IP。

作為天津市“智慧黨建統領智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大數據+黨群網格”有效破解了聯繫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難題。

全國首創“智慧黨群網格”

早上9點多,東麗區萬新街道各社區辦公室已經十分熱鬧,居民有的反映問題,有的等待辦理事務。

吳金煥的戶口在河東區,屬於集體戶口,為了孩子上學,她想把戶口遷到居住地鐵城公寓。“社區就能辦戶口,真的是太方便了!”在鐵城公寓居住多年,2019年春節後到現在,吳金煥出入社區辦公室的次數比前十幾年都要多。

2019年前,萬新街道幾個社區辦公室還都是一幅冷清場景。

改變來自於2019年1月21日起推行的“大數據+黨群網格”社會治理創新模式。

“全國諸多城市都在推網格化治理,大部分城市推網格化都側重於城市治理層面,東麗區做的是黨群網格。我們把綜治網格里的功能貫穿到黨的領導下,打造大數據為基礎的黨群網格,這是一個全國首創的模式。”天津市東麗區委組織部人才辦副主任吳彥楠向《瞭望東方週刊》介紹。

東麗區是天津的環城區,自帶“城鄉結合部”氣質。2012年天津開始推進全域城市化工作,當地居民一夜間從村裡人變成城裡人。基層治理工作面臨的是回遷老百姓、國企東遷帶來的退休工人等“老大難”群體。

“上訪、信訪、城市治理壓力變大,老百姓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就可能導致黨的領導在基層被虛化、弱化,而沒有基層黨組織的領導與協調就更無法解決好群眾問題,勢必陷入惡性循環。”吳彥楠說,“於是東麗首創了‘智慧黨建統領智慧社會建設’的概念。”

建設“智慧黨群網格”,第一步就是要組建符合新型黨群網格要求的網格員隊伍。

東麗對原來的社區網格員進行了重組,對外新招收35歲以下、本科以上學歷的網格員,黨員比例達到20%。

網格員集結、培訓完畢,東麗以300~500戶為標準,在軍糧城街和萬新街兩個試點街道劃分了278個網格,所有網格劃分四至邊界明晰,形成了全域覆蓋的“一張網”。

278個網格員變成了多種身份和功能聚合的全科網格員,網格員整合了環保、綜治等10個部門13類專業的職責,每日雙巡,採集城管、安全、環保、社會治安、矛盾糾紛五大類問題線索並上報。

陳堃就是這278個網格員中的一員,手中的大數據系統平臺,每天都會推送網格居民所需的定製服務,他只需按照“菜單”對相應居民進行走訪、服務,“比之前純人工走訪效率提高了很多倍。”

大數據從哪兒來

東麗區委網信辦大數據運營中心最大的辦公室,一整面牆的大屏幕被數據鋪滿。左側是後臺實時監控的動態數據,曲線幅度一直在變化,右側是東麗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智慧黨建雲數據中心動態圖,包括部門掛接資源排名、接口調用次數和類型排名。民政局位居部門掛接資源排名第一位,個人身份查詢接口則是調用次數最多的類型。

本刊記者在大屏幕上看到,調用次數數據一直在增加,住建委、生態環境局、交警支隊、司法局等40個部門分佈在東麗區地圖的東南西北,他們像一張網一樣匯入網信辦這個中心點。

近年來,天津市把雲計算、大數據作為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支點和新動力,2016年9月印發了《關於加快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大力發展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

2019年1月,天津市委網信辦、東麗區人民政府、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國研智庫創新科學園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全面深化合作協議,以建設“天津市大數據產業聯盟基地”為契機,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完整的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

天津市東麗區委網信辦主任於國武向《瞭望東方週刊》介紹:“‘大數據+網格化’項目作為全區2019年一號改革工程,由區委書記夏新擔任組長,全區各部門共同推進,區委組織部負責業務統籌和人員管理,區委網信辦負責技術支撐和平臺建設。”

“搭建數據共享平臺,要跟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門打通數據,這樣才能做到數據精準化,前期打通的過程比較艱難。”東麗區委網信辦項目管理工程師蘇嘉對《瞭望東方週刊》說。

協調初期,各部門積極性不高,配合度也不夠高。

大數據平臺建設方北京博圖縱橫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項目經理楊武回憶,“單純要數據,有些部門不願給,我們先問他們現在工作中有什麼痛點,需要哪些部門的數據,讓他們提需求,我們會盡量滿足部門的數據需求,有了應用往來後,雙方就會形成交互機制。”

目前,公安、編辦、應急管理局、民政局、市場監管局等40個單位的數據目錄都已接入大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按照不同類型進行無條件分享、有條件分享和不分享的分類。自2019年3月正式啟動數據交換共享平臺以來,數據共被調用了26萬次。

數據的獲取途徑在技術上也是難點之一,公安機關保密性較高,數據不能通過現有接口拷貝出來,東麗區委書記夏新直接協調落實,為了獲取數據市裡專門開了新接口。“我們是天津第一個使用市裡數據比對接口的區。”楊武說。

目前,有8個接口可連接至數據交換共享平臺,平臺中1457個數據目錄、21661個信息項,接入的33個區直部門和7個街道均可查看並申請共享。其中有條件共享佔大多數,佔比79.34%,無條件共享佔比15.1%,不予共享佔比5.56%。


"

“把綜治網格里的功能貫穿到黨的領導下,打造大數據為基礎的黨群網格,這是一個全國首創的模式。”

“大數據+黨群網格”:天津東麗的新IP


天津市東麗區華明鎮

7月初的天津,氣溫飆過35攝氏度。東麗區萬新街道網格員陳堃“忙得飛起”:他一人負責鐵城公寓社區427戶居民的老年證、環境保護、助貧助殘等事務,每天要在網格內走訪一遍。

“還好,東麗的網格化有硬核大數據技術。”陳堃說,網格內居民們的需求,道路上的垃圾堆放、安全隱患等問題,他都可以隨時上報到手機終端的“社區E通”App,在規定時間內解決問題。

東麗區委網信辦大數據運營中心,一進門的大屏幕上顯示著東麗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智慧黨建雲數據中心動態圖。陳堃等網格員的走訪軌跡實時顯示在系統上,網格員上報事件後,事件按照類型、性質、緊要性等自動分派給相關處置部門。網格員的考核、監管,黨員為社區服務通過系統自動累計積分評比排行,這些能顯著提高工作效率的自動化功能,都來自於大屏幕上的這兩個大數據平臺。

“大數據+黨群網格”是東麗區的新IP。

作為天津市“智慧黨建統領智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大數據+黨群網格”有效破解了聯繫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難題。

全國首創“智慧黨群網格”

早上9點多,東麗區萬新街道各社區辦公室已經十分熱鬧,居民有的反映問題,有的等待辦理事務。

吳金煥的戶口在河東區,屬於集體戶口,為了孩子上學,她想把戶口遷到居住地鐵城公寓。“社區就能辦戶口,真的是太方便了!”在鐵城公寓居住多年,2019年春節後到現在,吳金煥出入社區辦公室的次數比前十幾年都要多。

2019年前,萬新街道幾個社區辦公室還都是一幅冷清場景。

改變來自於2019年1月21日起推行的“大數據+黨群網格”社會治理創新模式。

“全國諸多城市都在推網格化治理,大部分城市推網格化都側重於城市治理層面,東麗區做的是黨群網格。我們把綜治網格里的功能貫穿到黨的領導下,打造大數據為基礎的黨群網格,這是一個全國首創的模式。”天津市東麗區委組織部人才辦副主任吳彥楠向《瞭望東方週刊》介紹。

東麗區是天津的環城區,自帶“城鄉結合部”氣質。2012年天津開始推進全域城市化工作,當地居民一夜間從村裡人變成城裡人。基層治理工作面臨的是回遷老百姓、國企東遷帶來的退休工人等“老大難”群體。

“上訪、信訪、城市治理壓力變大,老百姓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就可能導致黨的領導在基層被虛化、弱化,而沒有基層黨組織的領導與協調就更無法解決好群眾問題,勢必陷入惡性循環。”吳彥楠說,“於是東麗首創了‘智慧黨建統領智慧社會建設’的概念。”

建設“智慧黨群網格”,第一步就是要組建符合新型黨群網格要求的網格員隊伍。

東麗對原來的社區網格員進行了重組,對外新招收35歲以下、本科以上學歷的網格員,黨員比例達到20%。

網格員集結、培訓完畢,東麗以300~500戶為標準,在軍糧城街和萬新街兩個試點街道劃分了278個網格,所有網格劃分四至邊界明晰,形成了全域覆蓋的“一張網”。

278個網格員變成了多種身份和功能聚合的全科網格員,網格員整合了環保、綜治等10個部門13類專業的職責,每日雙巡,採集城管、安全、環保、社會治安、矛盾糾紛五大類問題線索並上報。

陳堃就是這278個網格員中的一員,手中的大數據系統平臺,每天都會推送網格居民所需的定製服務,他只需按照“菜單”對相應居民進行走訪、服務,“比之前純人工走訪效率提高了很多倍。”

大數據從哪兒來

東麗區委網信辦大數據運營中心最大的辦公室,一整面牆的大屏幕被數據鋪滿。左側是後臺實時監控的動態數據,曲線幅度一直在變化,右側是東麗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智慧黨建雲數據中心動態圖,包括部門掛接資源排名、接口調用次數和類型排名。民政局位居部門掛接資源排名第一位,個人身份查詢接口則是調用次數最多的類型。

本刊記者在大屏幕上看到,調用次數數據一直在增加,住建委、生態環境局、交警支隊、司法局等40個部門分佈在東麗區地圖的東南西北,他們像一張網一樣匯入網信辦這個中心點。

近年來,天津市把雲計算、大數據作為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支點和新動力,2016年9月印發了《關於加快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大力發展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

2019年1月,天津市委網信辦、東麗區人民政府、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國研智庫創新科學園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全面深化合作協議,以建設“天津市大數據產業聯盟基地”為契機,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完整的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

天津市東麗區委網信辦主任於國武向《瞭望東方週刊》介紹:“‘大數據+網格化’項目作為全區2019年一號改革工程,由區委書記夏新擔任組長,全區各部門共同推進,區委組織部負責業務統籌和人員管理,區委網信辦負責技術支撐和平臺建設。”

“搭建數據共享平臺,要跟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門打通數據,這樣才能做到數據精準化,前期打通的過程比較艱難。”東麗區委網信辦項目管理工程師蘇嘉對《瞭望東方週刊》說。

協調初期,各部門積極性不高,配合度也不夠高。

大數據平臺建設方北京博圖縱橫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項目經理楊武回憶,“單純要數據,有些部門不願給,我們先問他們現在工作中有什麼痛點,需要哪些部門的數據,讓他們提需求,我們會盡量滿足部門的數據需求,有了應用往來後,雙方就會形成交互機制。”

目前,公安、編辦、應急管理局、民政局、市場監管局等40個單位的數據目錄都已接入大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按照不同類型進行無條件分享、有條件分享和不分享的分類。自2019年3月正式啟動數據交換共享平臺以來,數據共被調用了26萬次。

數據的獲取途徑在技術上也是難點之一,公安機關保密性較高,數據不能通過現有接口拷貝出來,東麗區委書記夏新直接協調落實,為了獲取數據市裡專門開了新接口。“我們是天津第一個使用市裡數據比對接口的區。”楊武說。

目前,有8個接口可連接至數據交換共享平臺,平臺中1457個數據目錄、21661個信息項,接入的33個區直部門和7個街道均可查看並申請共享。其中有條件共享佔大多數,佔比79.34%,無條件共享佔比15.1%,不予共享佔比5.56%。


“大數據+黨群網格”:天津東麗的新IP


天津市東麗區大數據中心全景視圖

走出來的精度與服務

與其他大數據政務平臺相比,東麗區大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的自動處置調度系統是亮點。網格員在網格內某一位置發現問題,上報到系統,系統會自動定位他的位置,判斷由哪個部門來處置,完全扁平化的自動分撥過程,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形成了信息採集、上傳、分流、督辦、處理、反饋閉合循環,做到了上情下達、下情上達、渠道暢通、反饋及時。

這種功能對系統的定位準確性要求極高,在系統剛上線時,網格員的行動軌跡和上報事件的定位時常出現偏差。楊武就和網格員在每天六點半下班後一起記錄網格員的行動軌跡,人工更新地圖,最終,地圖精準性大大提高。

網格員是系統的使用者,系統中如果出現問題,他們也常常是第一個發現的,比如法人信息的電話號碼不能登記座機、營業許可證的模板覆蓋不全等。在系統剛上線時,楊武每天都會接到網格員反饋的系統使用漏洞,他會按照頻率分類,相應做好修改。

“平臺裡最初有118項巡查事項,現在已經增加到140多項。這近30類事項都是網格員走出來的。”楊武說。

讓數據跑路,人性化服務

網格員的核心工作是三件事,基礎信息採集,巡查事件上報處置,主動服務群眾。在主動服務群眾方面,系統會通過大數據自動計算,發現百姓需要什麼樣的服務,進行精準推送。

“比如老年證的辦理,去年登記59歲的人士,今年滿60歲了,系統就會自動生成名單推送給網格員,網格員上門為其辦理老年證。”陳堃介紹。

民政部門的數據已經接入大數據共享平臺,網格員只需給老人拍張照片,傳到民政系統,辦理好的老年證就能快遞到街道,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網格員會送證上門。

“這就真正實現了讓數據跑路。”北京博圖縱橫科技有限責任公司CEO阮勇對《瞭望東方週刊》說。

網格員已經上報的事件,處置期間會定期給處置部門發送未處置提醒,直到處置完成。在處置時限即將到期之時,系統也會自動給網格員發送核查提醒。大數據提高了網格化管理的效率,網格員就能有更多精力用於為居民提供人性化服務。

萬新街道鐵城公寓的人員組成、街道出現的各種各樣的複雜情況,幾乎涵蓋了天津所有社區可能會出現的難題,成為天津市基層治理創新的“試驗田”。

2019年1月21日,作為東麗區黨群網格試點單位的萬新街道開始設立17個網格站,17個社區居委會書記任網格站站長。17個網格站打破社區圍牆的界限,走出社區,門臉店鋪、道路、井蓋、橋樑等都包含在網格範圍內。17個網格站又劃為170個小網格,一格一員。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老百姓不出社區,很多事情網格員可以幫他去做。”萬新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徐恩光對《瞭望東方週刊》說,“通過170個小網格,黨員真正能和群眾緊密聯繫起來。”

張澤輝是一位新招的年輕網格員。5月底,張澤輝的“社區E通”App跳出信息提醒網格內一個租戶合同到期,他需要重新登記新租戶的信息,在樓下正好遇到群眾反映新租戶在半夜敲地板製造噪音、在小區裡溜達並用手電筒照地面的異常行為。張澤輝和所屬區域的片長、網格長分工分時段觀察記錄這位租戶的行動軌跡和行為特徵,初步判斷是精神病人,在民警的配合下幫助他聯絡了其家人,排除了隱患。

身為黨員,張澤輝極為關注轄區網格內獨居老人的身體和精神狀況,每天通過系統關注他們的情況。“半年來我們因為走訪過程中敲不開門報了3次警。” 天津市東麗區萬新街道鐵城公寓社區黨委書記張榮梅說,網格員時刻通過系統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對社區空巢老人進行精神慰藉。

“在黨群網格內,群眾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也體驗到大數據通過機制體制創新實現人性化服務的奇妙。”張澤輝說。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