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號

wangxinbaodi

新華社客戶端天津7月31日電 (記者劉惟真)昔日基礎差、底子薄的寶坻到如今日新月異、繁榮發展的“寶地”,新中國成立70年來,天津市寶坻區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在諸多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績。近年來,寶坻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成為重要的戰略節點和協同發展的前沿陣地。

加快轉型升級 創新驅動經濟增長

記者從30日召開的天津市寶坻區主題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改革開放以來,寶坻區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初步建立起現代化產業體系,展現出了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服務業做大做強,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佔據半壁江山;農業做優做精,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產業集群集聚,2018年寶坻區工業總產值增長20.2%、工業增加值增長25.1%,戰略新興產業產值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達到54%。

據寶坻區委書記殷向傑介紹,寶坻區重視創新驅動發展,大力扶持科技型企業,每年投入1.5億元以上的財政資金支持科技創新,累計發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0家。2018年,寶坻區新引進京東亞洲一號、復興國藥華北樞紐中心等466個項目,國內招商引資到位額206億元。

寶坻區在招商引資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源於對於營商環境的優化改善。據瞭解,寶坻區通過提升審批速度、增加幫扶溫度、加大減負力度、拓展工作廣度等方式,極大地促進了寶坻區的經濟發展。“真正讓廣大納稅人得到更多‘真金白銀’的實惠,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為寶坻的營商環境增色、加分。”寶坻區委副書記、區長毛勁鬆說。

切實改善民生 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寶坻水多、樹多,生態環境好,有著“北國江南”的美譽。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寶坻區堅持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加強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為打造宜居舒適的城鄉環境,寶坻區加強環境治理和保護,大力實施棚戶區搬遷改造。“十三五”期間寶坻新增造林面積32萬畝,到2020年全區林木覆蓋率達到40%以上。分類整治“散亂汙”企業2500多家,完成22.4萬戶的煤改清潔能源工作,空氣質量明顯提高。

記者瞭解到,自2015年9月起,寶坻區啟動了涉及3.7萬戶、10萬人的寶坻新城棚戶區改造工作,規劃了總建築面積535萬平方米的9個還遷片區35個小區,目前已有近2萬戶居民遷入新居。“通過讓權於民、讓地於民、讓利於民、保證還遷房建設質量,消除人民對遷居的顧慮,實現城市建設品質和群眾生活品質的同步提升。”毛勁鬆說。

寶坻區突出就業這一民生之本,堅持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相結合。近年來,每年新增就業2.4萬餘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萬餘人。

文化方面,完善區、鎮、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啟動文化惠民卡發放工作,建設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推動文化繁榮,建設“人文寶地”。

教育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區累計新建改造教育硬件設施36萬平方米,全市第一家區級產教融合教育集團掛牌成立,城鄉群眾就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據介紹,寶坻新城校舍建設兩年行動計劃共規劃的26所中小學和幼兒園,也將在今年內全部建成。

“我們將進一步守初心、擔使命,接續發展、改善民生,為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努力。”殷向傑說。

搶抓戰略機遇 深度融入協同發展

作為聯結京津冀三地的重要紐帶和戰略要地,寶坻區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機遇,聚焦交通、產業等重點領域,發揚自身優勢、深度融入和服務協同發展。

“寶坻區融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三方面優勢:一是區位優勢,二是載體優勢,三是生態優勢。”殷向傑介紹說,寶坻區距離北京、唐山、天津市區的距離基本相等,是北京非首都功能比較理想的疏解地。此外,寶坻作為全國生態示範區、全國綠化先進區,也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

在載體建設上,寶坻區相繼建成了北大科技園、清華紫荊研究院、京津中關村科技城、“高鐵新區”等高水平載體。其中,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是中關村在京外唯一有重資產投入的合作項目,被納入協同發展“2+4+46”產業疏解承接平臺。“核心是按照‘產城融合’的理念,打造‘類中關村’生態系統,重點發展人工智能與智能製造、新能源與新材料、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高端裝備製造等主導產業。”殷向傑說。

在區域合作上,寶坻區攜手北京通州區、河北唐山市,共建“京東黃金走廊”,並於今年5月份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寶坻將交通一體化作為協同發展的突破口,積極推動京唐、京濱城際鐵路建設。同時,發揮自身區位優勢,積極承接北京產業項目,五年來累計引進北京方向產業項目307個,計劃總投資超2000億元。

據悉,寶坻區規劃的30平方公里“高鐵新區”已正式開工,將利用京唐、京濱等城際鐵路的輻射效應和聚合效應,發展高鐵經濟,打造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微中心”。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

微信號

wangxinbaodi

新華社客戶端天津7月31日電 (記者劉惟真)昔日基礎差、底子薄的寶坻到如今日新月異、繁榮發展的“寶地”,新中國成立70年來,天津市寶坻區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在諸多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績。近年來,寶坻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成為重要的戰略節點和協同發展的前沿陣地。

加快轉型升級 創新驅動經濟增長

記者從30日召開的天津市寶坻區主題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改革開放以來,寶坻區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初步建立起現代化產業體系,展現出了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服務業做大做強,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佔據半壁江山;農業做優做精,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產業集群集聚,2018年寶坻區工業總產值增長20.2%、工業增加值增長25.1%,戰略新興產業產值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達到54%。

據寶坻區委書記殷向傑介紹,寶坻區重視創新驅動發展,大力扶持科技型企業,每年投入1.5億元以上的財政資金支持科技創新,累計發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0家。2018年,寶坻區新引進京東亞洲一號、復興國藥華北樞紐中心等466個項目,國內招商引資到位額206億元。

寶坻區在招商引資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源於對於營商環境的優化改善。據瞭解,寶坻區通過提升審批速度、增加幫扶溫度、加大減負力度、拓展工作廣度等方式,極大地促進了寶坻區的經濟發展。“真正讓廣大納稅人得到更多‘真金白銀’的實惠,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為寶坻的營商環境增色、加分。”寶坻區委副書記、區長毛勁鬆說。

切實改善民生 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寶坻水多、樹多,生態環境好,有著“北國江南”的美譽。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寶坻區堅持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加強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為打造宜居舒適的城鄉環境,寶坻區加強環境治理和保護,大力實施棚戶區搬遷改造。“十三五”期間寶坻新增造林面積32萬畝,到2020年全區林木覆蓋率達到40%以上。分類整治“散亂汙”企業2500多家,完成22.4萬戶的煤改清潔能源工作,空氣質量明顯提高。

記者瞭解到,自2015年9月起,寶坻區啟動了涉及3.7萬戶、10萬人的寶坻新城棚戶區改造工作,規劃了總建築面積535萬平方米的9個還遷片區35個小區,目前已有近2萬戶居民遷入新居。“通過讓權於民、讓地於民、讓利於民、保證還遷房建設質量,消除人民對遷居的顧慮,實現城市建設品質和群眾生活品質的同步提升。”毛勁鬆說。

寶坻區突出就業這一民生之本,堅持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相結合。近年來,每年新增就業2.4萬餘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萬餘人。

文化方面,完善區、鎮、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啟動文化惠民卡發放工作,建設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推動文化繁榮,建設“人文寶地”。

教育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區累計新建改造教育硬件設施36萬平方米,全市第一家區級產教融合教育集團掛牌成立,城鄉群眾就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據介紹,寶坻新城校舍建設兩年行動計劃共規劃的26所中小學和幼兒園,也將在今年內全部建成。

“我們將進一步守初心、擔使命,接續發展、改善民生,為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努力。”殷向傑說。

搶抓戰略機遇 深度融入協同發展

作為聯結京津冀三地的重要紐帶和戰略要地,寶坻區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機遇,聚焦交通、產業等重點領域,發揚自身優勢、深度融入和服務協同發展。

“寶坻區融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三方面優勢:一是區位優勢,二是載體優勢,三是生態優勢。”殷向傑介紹說,寶坻區距離北京、唐山、天津市區的距離基本相等,是北京非首都功能比較理想的疏解地。此外,寶坻作為全國生態示範區、全國綠化先進區,也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

在載體建設上,寶坻區相繼建成了北大科技園、清華紫荊研究院、京津中關村科技城、“高鐵新區”等高水平載體。其中,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是中關村在京外唯一有重資產投入的合作項目,被納入協同發展“2+4+46”產業疏解承接平臺。“核心是按照‘產城融合’的理念,打造‘類中關村’生態系統,重點發展人工智能與智能製造、新能源與新材料、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高端裝備製造等主導產業。”殷向傑說。

在區域合作上,寶坻區攜手北京通州區、河北唐山市,共建“京東黃金走廊”,並於今年5月份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寶坻將交通一體化作為協同發展的突破口,積極推動京唐、京濱城際鐵路建設。同時,發揮自身區位優勢,積極承接北京產業項目,五年來累計引進北京方向產業項目307個,計劃總投資超2000億元。

據悉,寶坻區規劃的30平方公里“高鐵新區”已正式開工,將利用京唐、京濱等城際鐵路的輻射效應和聚合效應,發展高鐵經濟,打造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微中心”。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寶坻變“寶地” 發展日新月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