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讓陶淵明的人設差點崩塌

這篇文章,讓陶淵明的人設差點崩塌

陶淵明像

提到陶淵明,不自覺就會想起幾個標籤:田園,桃花源,採菊,隱逸……

這位恬淡豁達歸隱田園的詩人,其實還有另一面。

陶淵明在成為陶潛、五柳先生前,還只是陶淵明。

今天,介紹一個鮮為人知的陶淵明。

那時,年輕的他,喜歡上了一個姑娘。

在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歡上一個女孩,通常都會將傾慕之意藏於筆墨。

陶淵明也不例外,他更肉麻一點,用最直接的語言表白。

二十多歲的時候,他寫了一首《閒情賦》,這個作品有些爭議,因為與他慣有的寫作調調和思想風格都不同。

畢竟,作為一個悠哉種地的田園詩人,有了這麼一段和我等俗人並無差別的追女孩經歷,不免讓人大跌眼鏡。

這篇文章,讓陶淵明的人設差點崩塌

欽重陶淵明的昭明太子蕭統,就認為《閒情賦》是一個敗筆:“白璧微瑕,惟在《閒情》一賦。”

但梁啟超卻在《陶淵明之文藝及其品格》說:“熨帖深刻,恐古今言情的豔句,也很少比得上。”

《閒情賦》有著褒貶不一的評價,但陶公在寫作前,寫了這樣一段序作為解釋:“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閒正。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於諷諫。”

他說,寫這一篇呢,是為了抑制邪心,有助於警世。

隨後,在這篇肉麻的文章裡,他全力刻畫一個女子的萬種風情,用十個願望來表達對她的款款深情。

追女孩,陶淵明很直接。

《閒情賦》告訴我們追女孩可能誇張點更有效果。

誇張讚賞。

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豔色,期有德於傳聞。

不吝筆墨、毫無底線,誇她。

陶淵明說他傾慕的女子絕世傾城,曠世無雙。

想必,他已經深諳女孩子喜歡聽甜言蜜語的心理。

誇張表白。

有多誇張?陶淵明用了十個比喻。

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餘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願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願在發而為澤,刷玄鬢於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願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閒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於華妝。願在莞而為席,安弱體於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經年而見求。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於床前。願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願在夜而為燭,照玉容於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願在竹而為扇,含悽飆於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願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願化作她上衣的領襟呵,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發出的香馨,可惜羅緞的襟衫到晚上便要從她身上脫去,長夜黯暗中只怨秋夜漫漫天光還未發白!

……

願意成為美人的衣領,成為美人的束腰,成為美人頭髮上的髮油,成為美人眉毛上的青黛,成為她睡覺時的涼蓆,成為她絲線的鞋子,成為她白天的影子,成為晚上照耀她的燭光,成為她握在手中的竹扇,成為她放在膝上的鳴琴。

……

纏綿旖旎的“十願”,成為了這篇賦的亮點。

也正是因為這個十個肉麻的比喻,讓這篇誇張的文章有個“千古第一情書”的別稱。

如果能與美人如影隨形,寧願成為她身側最卑微的小物陪伴在旁,哪怕是美人頭上的髮油。

其實,到這裡,《閒情賦》並沒有結束。

寫到後面,陶公開始惆悵求而不得,告訴自己要摒除雜念。

不知五柳先生追姑娘有沒有成功,但他的熱情打動了一個人,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

因為這篇文章,他的才華被王獻之賞識,從此走入公眾視野,步向仕途。

之後,就是我們熟悉的那個他了,不被世俗所擾,不為繁華所惑。

這篇文章,讓陶淵明的人設差點崩塌

採菊、種田、彈琴、會友、飲酒、培育稀豆苗以及憧憬桃花源……

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在晚年回望自己第一本詩集的時候,說那個時候的年輕詩人嚮往“黃昏、郊區和悲傷”,而如今他喜歡的是“清晨、城市和寧靜”。

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陶淵明的心態也隨之不斷髮生變化。

自稱為陶潛、五柳先生後的陶淵明就是那個我們熟知的他,活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偶像,作品的字裡行間中都流露著現代人羨慕的悠然與寧靜。

而這個似乎我們不熟悉的年輕的他,充沛的情感、靈活的表達和既直白又羞澀的語氣,以及求而不得的悲傷,像極了每一個追逐愛情的普通人。

文字:斯遷

圖片:網絡

責編:王子墨

編輯:吳亞琦 常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