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窯民窯的代表——釉下彩工藝以及瓷枕文化

陶瓷 瓷器 書法 藝術 尋寶那些事 尋寶那些事 2017-09-04

所謂釉下彩繪,即用毛筆醮釉料在胎體上繪製花紋。佈局上以傳統的中國畫寫意手法結合圖案變化特點,畫面既簡潔又生動。同時還借鑑金銀器、漆器和織繡工藝,來對磁州窯的彩繪進行創新。花卉紋行筆暢利,描繪普遍飽滿,具有典型的民間藝術風格。動物紋、人物紋及常見的嬰戲圖紋畫意格調清新,突出神情描繪,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如馬戲、熊戲、童子釣魚、池塘趕鴨,踢蹴球等,風格豪放,情趣盎然。 磁州窯還以題寫詩文做器物的裝飾,這種裝飾風格最初始於唐代長沙窯,而磁州窯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其書寫方法無一定規格,瀟灑隨意。磁州窯題寫年款的少見,其餘多數是在枕的底部刻制瓷坊標記,如“張家造”、“趙家造”、“王家造”等。

磁州窯民窯的代表——釉下彩工藝以及瓷枕文化

◆磁州窯是民窯的代表,其產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市井風情。其繪畫或書法風格粗獷豪放,灑脫不羈。但灑脫不等於孱弱。一件瓷器從練泥、作胎、施釉、繪畫及至最後燒成,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即便是民窯的產品,為了使做出來的東西有市場,在繪畫的時候,工匠都是相當用心的,而且他畫或者寫的,全都是日復一日練得相當純熟的內容,因此也都有著一定的功力。而新仿的磁州窯瓷器為了追求民窯特點,經常故意畫的散亂,人為誇張,書法孱弱無力,章法鬆散,容易露出破綻來。

磁州窯民窯的代表——釉下彩工藝以及瓷枕文化

◆在燒製過程中,因膨脹係數不同會導致化妝土外的釉表產生裂隙。經過近千年的乾溼變化,很多瓷器會出現脫釉現象。因此,通過脫釉以及脫釉後裸露出的化妝土層新舊,來判斷真偽是比較準確的。應該說,真正宋金時期的磁州窯瓷器,脫釉很正常,不脫釉反倒讓人感到奇怪。當發現一件品相好、器形完整且不脫釉的宋金磁州窯瓷器時,需要特別地留意。

磁州窯民窯的代表——釉下彩工藝以及瓷枕文化

◆宋金時期磁州窯練泥不精細,加之不像高嶺土那樣純白,其作品通常在瓷胎外加上一層提純的化妝土,然後再進行繪畫書法,在長期的陶瓷實踐中,白化妝技法就成了磁州窯最為獨特風格與特徵。 從館藏白釉黑花臥女枕看,赭黃色衣衫象似施了一層化妝土,上面繪黑花後,再施透明釉燒製而成。而白釉剔花嬰戲蓮紋枕,是在化妝土上剔刻,再剔去紋飾外的化妝土,也是化妝土藝術的一種變化。珍珠地劃花枕,需要先施白色化妝土,經過戳印珍珠地後,又在紋飾凹處著滿色粉,施釉燒好之後,紋飾內呈現出褐紅色,相當的漂亮。

磁州窯民窯的代表——釉下彩工藝以及瓷枕文化

◆瓷枕始見於隋代,最初只是用於陪葬,唐代多醫用“脈枕”,式樣上體輕形小,是為古代的醫生診脈方便而燒製的。這種小型脈枕還可用於書寫。古人懸腕書寫,時間長了手腕容易痠痛,這時可以將手腕放在脈枕上稍事休息,有緩解疲勞的功效。 ◆入宋以後形體開始變大。人們逐漸認識到瓷枕具有清涼去熱的物理特性,從而開始把它做為驅火明目,延年益壽的夏令寢具。磁州窯即有長方形、腰圓形、如意頭形、花瓣形、雞心形、六角形、八方形、銀錠形、虎形、人形等瓷枕,品種繁多,形式新穎別緻,側重實用性。

磁州窯民窯的代表——釉下彩工藝以及瓷枕文化

北宋詩人張來在《謝黃師是惠碧玉瓷枕》中寫道:“鞏人作瓷堅而青,故人送我消炎蒸。持之入室涼風生,腦寒鬢冷泥丸驚。”這四句詩說明了磁州窯瓷枕的作用。而鉅鹿出土的白地黑花瓷枕上則寫有“久夏天難暮,紗櫥正午時,忘機堪晝客,一枕最幽宜”的詩句。還有一件磁州窯白地黑花腰圓形枕,用篆書寫詩一首:“繡頂聚金不勝情,夏使磁枕自涼生。清魂內入遊仙夢,有像紗櫥枕水晶。”描述的都是瓷枕的涼爽。同時,古人還相信瓷枕有祛火明目的功效。正如《陶說》所云:“有瓷石者如無大塊,以碎者琢成枕面,下以木鑲成枕,最能明目益睛,至老可讀細書。”除了消暑納涼的功用之外,有的瓷枕還承擔了鎮宅辟邪、陪葬冥器的功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