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

優惠券能夠起到很好的拉新和激活用戶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很多商家的青睞。而用戶也逐漸養成了先領券再下單的消費習慣。

淘寶購物先看有沒有優惠券可以領

在美團訂餐會先領一個滿減紅包

實體店消費後會獲得二次消費的優惠券

門店可以辦理會員卡,每次消費可打折

就連一些p2p借款平臺也有減息券

……

不光是B2B/B2C、O2O等電商平臺,在多種場景下,優惠券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優惠券能夠起到很好的拉新和激活用戶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很多商家的青睞。而用戶也逐漸養成了先領券再下單的消費習慣。

淘寶購物先看有沒有優惠券可以領

在美團訂餐會先領一個滿減紅包

實體店消費後會獲得二次消費的優惠券

門店可以辦理會員卡,每次消費可打折

就連一些p2p借款平臺也有減息券

……

不光是B2B/B2C、O2O等電商平臺,在多種場景下,優惠券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作為一種重要的促銷手段,經過不斷演化與發展,到現在幾乎每個能夠進行交易的網絡平臺都有優惠券。

"

優惠券能夠起到很好的拉新和激活用戶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很多商家的青睞。而用戶也逐漸養成了先領券再下單的消費習慣。

淘寶購物先看有沒有優惠券可以領

在美團訂餐會先領一個滿減紅包

實體店消費後會獲得二次消費的優惠券

門店可以辦理會員卡,每次消費可打折

就連一些p2p借款平臺也有減息券

……

不光是B2B/B2C、O2O等電商平臺,在多種場景下,優惠券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作為一種重要的促銷手段,經過不斷演化與發展,到現在幾乎每個能夠進行交易的網絡平臺都有優惠券。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流程

對運營人而言,推出優惠券是一種重要的運營策略。對活動運營,優惠券是訂單轉化和拉昇客單價的有力工具;對用戶運營,優惠券是用戶維護乃至用戶召回的重要手段。

那麼,今天我就來說說運營人該如何用好優惠券。

一、優惠券的本質

在設計製作優惠券之前,運營人首先要明白一點,從本質上來講,優惠券是一種“價格歧視”策略。

價格歧視屬於微觀經濟學範疇,是商家針對不同的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價格差異化,既不侵犯消費者平等權,也不違背公平交易原則,而是商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合理定價行為。

舉個例子:

"

優惠券能夠起到很好的拉新和激活用戶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很多商家的青睞。而用戶也逐漸養成了先領券再下單的消費習慣。

淘寶購物先看有沒有優惠券可以領

在美團訂餐會先領一個滿減紅包

實體店消費後會獲得二次消費的優惠券

門店可以辦理會員卡,每次消費可打折

就連一些p2p借款平臺也有減息券

……

不光是B2B/B2C、O2O等電商平臺,在多種場景下,優惠券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作為一種重要的促銷手段,經過不斷演化與發展,到現在幾乎每個能夠進行交易的網絡平臺都有優惠券。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流程

對運營人而言,推出優惠券是一種重要的運營策略。對活動運營,優惠券是訂單轉化和拉昇客單價的有力工具;對用戶運營,優惠券是用戶維護乃至用戶召回的重要手段。

那麼,今天我就來說說運營人該如何用好優惠券。

一、優惠券的本質

在設計製作優惠券之前,運營人首先要明白一點,從本質上來講,優惠券是一種“價格歧視”策略。

價格歧視屬於微觀經濟學範疇,是商家針對不同的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價格差異化,既不侵犯消費者平等權,也不違背公平交易原則,而是商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合理定價行為。

舉個例子: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雖然現實可能不是這麼簡單。從經濟學的角度,只要售價高於我的邊際成本,多買一個就多掙一份錢。

通過價格歧視,篩選出對價格敏感性和不敏感性的客戶,對價格敏感性的客戶對他們給予價格上的優惠,而對價格不敏感的人群,依舊是用原價售賣,從而實現最大化效益。

當然,不同的運營人看完這個例子想必有不同的理解:

從活動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的力度及定價對轉化的影響;

從用戶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對分層用戶維護的重要性。

對用戶,優惠券是個心理學問題:用戶需要的不一定是佔便宜,而是佔便宜的感覺。

如果直接降價,短時間內確實會使銷量上升。但是當時間一長,用戶熟悉了這個價格之後,這種刺激作用就沒用了。當你提升回原來的價格,反而會使得銷量下降。

商業的本質是為了賺錢,優惠券看似是用戶佔了便宜,對於商家來說,推出優惠券本身是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而使用優惠券的形式,是利用一種對比效應,使用戶產生了佔便宜的感覺,讓用戶產生一種有便宜不佔白不佔的衝動,從不買到買,從買到多買。

對比效應,也稱“感覺對比”。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產生的感覺差異的現象。如同一種顏色把它放在較暗的背景上看起來明亮些,放在較亮的背景上看起來暗些。

兩種不同的事物同時或繼時呈現,比它們各自單獨呈現所得到的學習效果要好。原因是兩事物在大腦皮層中產生相互誘導作用,在對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單獨出現在大腦皮層中的事物,無誘導作用,顯得平淡而不易記憶。

比如去餐廳吃飯,結賬後店家送我一張優惠券。幾天後,我吃飯時會想起來我有他們的優惠券,然後我就又一次去他家吃飯了。

充值返現,比如衝200返200,力度很大,用戶本身能獲得優惠,從商家的角度錢已經收了,而且很容易引導用戶頻繁的來消費。還有積分累加,也能刺激用戶的消費行為。

類似的活動有很多,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優惠券本身對於用戶來說算是一種資金,一種財富,它可以引導用戶的消費選擇、提醒用戶有能佔便宜的行為。如果我覺得價格太高,優惠券還能降低我選擇的門檻。優惠券作為店家專屬,也能加深品牌在用戶的心裡的認知。

"

優惠券能夠起到很好的拉新和激活用戶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很多商家的青睞。而用戶也逐漸養成了先領券再下單的消費習慣。

淘寶購物先看有沒有優惠券可以領

在美團訂餐會先領一個滿減紅包

實體店消費後會獲得二次消費的優惠券

門店可以辦理會員卡,每次消費可打折

就連一些p2p借款平臺也有減息券

……

不光是B2B/B2C、O2O等電商平臺,在多種場景下,優惠券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作為一種重要的促銷手段,經過不斷演化與發展,到現在幾乎每個能夠進行交易的網絡平臺都有優惠券。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流程

對運營人而言,推出優惠券是一種重要的運營策略。對活動運營,優惠券是訂單轉化和拉昇客單價的有力工具;對用戶運營,優惠券是用戶維護乃至用戶召回的重要手段。

那麼,今天我就來說說運營人該如何用好優惠券。

一、優惠券的本質

在設計製作優惠券之前,運營人首先要明白一點,從本質上來講,優惠券是一種“價格歧視”策略。

價格歧視屬於微觀經濟學範疇,是商家針對不同的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價格差異化,既不侵犯消費者平等權,也不違背公平交易原則,而是商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合理定價行為。

舉個例子: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雖然現實可能不是這麼簡單。從經濟學的角度,只要售價高於我的邊際成本,多買一個就多掙一份錢。

通過價格歧視,篩選出對價格敏感性和不敏感性的客戶,對價格敏感性的客戶對他們給予價格上的優惠,而對價格不敏感的人群,依舊是用原價售賣,從而實現最大化效益。

當然,不同的運營人看完這個例子想必有不同的理解:

從活動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的力度及定價對轉化的影響;

從用戶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對分層用戶維護的重要性。

對用戶,優惠券是個心理學問題:用戶需要的不一定是佔便宜,而是佔便宜的感覺。

如果直接降價,短時間內確實會使銷量上升。但是當時間一長,用戶熟悉了這個價格之後,這種刺激作用就沒用了。當你提升回原來的價格,反而會使得銷量下降。

商業的本質是為了賺錢,優惠券看似是用戶佔了便宜,對於商家來說,推出優惠券本身是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而使用優惠券的形式,是利用一種對比效應,使用戶產生了佔便宜的感覺,讓用戶產生一種有便宜不佔白不佔的衝動,從不買到買,從買到多買。

對比效應,也稱“感覺對比”。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產生的感覺差異的現象。如同一種顏色把它放在較暗的背景上看起來明亮些,放在較亮的背景上看起來暗些。

兩種不同的事物同時或繼時呈現,比它們各自單獨呈現所得到的學習效果要好。原因是兩事物在大腦皮層中產生相互誘導作用,在對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單獨出現在大腦皮層中的事物,無誘導作用,顯得平淡而不易記憶。

比如去餐廳吃飯,結賬後店家送我一張優惠券。幾天後,我吃飯時會想起來我有他們的優惠券,然後我就又一次去他家吃飯了。

充值返現,比如衝200返200,力度很大,用戶本身能獲得優惠,從商家的角度錢已經收了,而且很容易引導用戶頻繁的來消費。還有積分累加,也能刺激用戶的消費行為。

類似的活動有很多,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優惠券本身對於用戶來說算是一種資金,一種財富,它可以引導用戶的消費選擇、提醒用戶有能佔便宜的行為。如果我覺得價格太高,優惠券還能降低我選擇的門檻。優惠券作為店家專屬,也能加深品牌在用戶的心裡的認知。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綜上:卡券既可以刺激用戶消費,也可以為商家帶來更多的利潤。總結:

提醒用戶加強品牌印象

降低消費門檻增加消費人數

刺激用戶消費頻率等作用

說了一大堆,優惠券或者折扣卡的初衷,就是看似讓用戶佔了便宜,其實對商家來說是最大的受益者。

二、優惠券的設計

優惠券的形式五花八門,滿減券、滿贈券、折扣券、代金券……等等,雖然都是讓用戶在使用時抵扣一定的費用,達到促銷或提高客單價的目的,但在抵扣方式上卻不同。主要有以下兩類:

直接抵扣固定金額的費用,如滿減券、代金券等達到使用條件就減免券面金額;

在訂單價格的基礎上進行打折減免,如折扣券。

簡單總結一下優惠券大致是這樣的:

"

優惠券能夠起到很好的拉新和激活用戶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很多商家的青睞。而用戶也逐漸養成了先領券再下單的消費習慣。

淘寶購物先看有沒有優惠券可以領

在美團訂餐會先領一個滿減紅包

實體店消費後會獲得二次消費的優惠券

門店可以辦理會員卡,每次消費可打折

就連一些p2p借款平臺也有減息券

……

不光是B2B/B2C、O2O等電商平臺,在多種場景下,優惠券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作為一種重要的促銷手段,經過不斷演化與發展,到現在幾乎每個能夠進行交易的網絡平臺都有優惠券。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流程

對運營人而言,推出優惠券是一種重要的運營策略。對活動運營,優惠券是訂單轉化和拉昇客單價的有力工具;對用戶運營,優惠券是用戶維護乃至用戶召回的重要手段。

那麼,今天我就來說說運營人該如何用好優惠券。

一、優惠券的本質

在設計製作優惠券之前,運營人首先要明白一點,從本質上來講,優惠券是一種“價格歧視”策略。

價格歧視屬於微觀經濟學範疇,是商家針對不同的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價格差異化,既不侵犯消費者平等權,也不違背公平交易原則,而是商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合理定價行為。

舉個例子: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雖然現實可能不是這麼簡單。從經濟學的角度,只要售價高於我的邊際成本,多買一個就多掙一份錢。

通過價格歧視,篩選出對價格敏感性和不敏感性的客戶,對價格敏感性的客戶對他們給予價格上的優惠,而對價格不敏感的人群,依舊是用原價售賣,從而實現最大化效益。

當然,不同的運營人看完這個例子想必有不同的理解:

從活動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的力度及定價對轉化的影響;

從用戶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對分層用戶維護的重要性。

對用戶,優惠券是個心理學問題:用戶需要的不一定是佔便宜,而是佔便宜的感覺。

如果直接降價,短時間內確實會使銷量上升。但是當時間一長,用戶熟悉了這個價格之後,這種刺激作用就沒用了。當你提升回原來的價格,反而會使得銷量下降。

商業的本質是為了賺錢,優惠券看似是用戶佔了便宜,對於商家來說,推出優惠券本身是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而使用優惠券的形式,是利用一種對比效應,使用戶產生了佔便宜的感覺,讓用戶產生一種有便宜不佔白不佔的衝動,從不買到買,從買到多買。

對比效應,也稱“感覺對比”。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產生的感覺差異的現象。如同一種顏色把它放在較暗的背景上看起來明亮些,放在較亮的背景上看起來暗些。

兩種不同的事物同時或繼時呈現,比它們各自單獨呈現所得到的學習效果要好。原因是兩事物在大腦皮層中產生相互誘導作用,在對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單獨出現在大腦皮層中的事物,無誘導作用,顯得平淡而不易記憶。

比如去餐廳吃飯,結賬後店家送我一張優惠券。幾天後,我吃飯時會想起來我有他們的優惠券,然後我就又一次去他家吃飯了。

充值返現,比如衝200返200,力度很大,用戶本身能獲得優惠,從商家的角度錢已經收了,而且很容易引導用戶頻繁的來消費。還有積分累加,也能刺激用戶的消費行為。

類似的活動有很多,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優惠券本身對於用戶來說算是一種資金,一種財富,它可以引導用戶的消費選擇、提醒用戶有能佔便宜的行為。如果我覺得價格太高,優惠券還能降低我選擇的門檻。優惠券作為店家專屬,也能加深品牌在用戶的心裡的認知。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綜上:卡券既可以刺激用戶消費,也可以為商家帶來更多的利潤。總結:

提醒用戶加強品牌印象

降低消費門檻增加消費人數

刺激用戶消費頻率等作用

說了一大堆,優惠券或者折扣卡的初衷,就是看似讓用戶佔了便宜,其實對商家來說是最大的受益者。

二、優惠券的設計

優惠券的形式五花八門,滿減券、滿贈券、折扣券、代金券……等等,雖然都是讓用戶在使用時抵扣一定的費用,達到促銷或提高客單價的目的,但在抵扣方式上卻不同。主要有以下兩類:

直接抵扣固定金額的費用,如滿減券、代金券等達到使用條件就減免券面金額;

在訂單價格的基礎上進行打折減免,如折扣券。

簡單總結一下優惠券大致是這樣的: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一般的優惠券,我認為至少要包含5個必要因素,剩下的屬於可配置因素,根據每次活動的需要適當選擇添加。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優惠券的金額/折扣直接影響到轉化,優惠力度過大導致利潤變薄,優惠力度較小則用戶不敏感使用率不高。

最完美的情況就是我們擁有看透每個買家的讀心術,能知道用戶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並且以這個價格賣給他。

問題是沒有用戶會跑到你面前說自己願意掏多少錢。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和資源投入去思考制定優惠力度。

為了甩貨或沖銷售額,在保證不虧本的前提下優惠力度可以儘量大,刺激用戶購買。

為了提升客單價,則需先摸清現在的客單價,假如現在平均客單價20元,可以制定滿30減X元優惠券,用戶為了享受優惠,自然要多買。

為了維護用戶,用戶運營可以根據用戶模型,對不同層級的用戶發放不同力度的優惠券,達到促活的目的。

為了挽回用戶,向潛在流失用戶發放高於活躍用戶的優惠券,比如我們常用的外賣紅包,一般一週以上未使用APP的用戶領到紅包金額會高於活躍用戶,這是防止用戶流失的一個手段。

以上簡單列舉了運營在設計製作優惠券時常遇到的幾種情況,當然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優惠券的發放

有優惠券是基礎,作為運營,怎麼把券發到目標用戶手裡也是問題的關鍵。

發放渠道的選擇直接影響你能發出去多少,大家都知道轉化漏斗的存在,自然是發得越多帶來的轉化才能越多。

如果為了特定群體的轉化,要考慮發放渠道的針對性,人人都有的優惠不叫優惠,要維護這個特定群體的身份認同感。

發放優惠券的主要套路:

(1)分享發券

用戶想獲得優惠,需要分享後才能領取。常見的有邀請送紅包。

"

優惠券能夠起到很好的拉新和激活用戶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很多商家的青睞。而用戶也逐漸養成了先領券再下單的消費習慣。

淘寶購物先看有沒有優惠券可以領

在美團訂餐會先領一個滿減紅包

實體店消費後會獲得二次消費的優惠券

門店可以辦理會員卡,每次消費可打折

就連一些p2p借款平臺也有減息券

……

不光是B2B/B2C、O2O等電商平臺,在多種場景下,優惠券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作為一種重要的促銷手段,經過不斷演化與發展,到現在幾乎每個能夠進行交易的網絡平臺都有優惠券。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流程

對運營人而言,推出優惠券是一種重要的運營策略。對活動運營,優惠券是訂單轉化和拉昇客單價的有力工具;對用戶運營,優惠券是用戶維護乃至用戶召回的重要手段。

那麼,今天我就來說說運營人該如何用好優惠券。

一、優惠券的本質

在設計製作優惠券之前,運營人首先要明白一點,從本質上來講,優惠券是一種“價格歧視”策略。

價格歧視屬於微觀經濟學範疇,是商家針對不同的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價格差異化,既不侵犯消費者平等權,也不違背公平交易原則,而是商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合理定價行為。

舉個例子: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雖然現實可能不是這麼簡單。從經濟學的角度,只要售價高於我的邊際成本,多買一個就多掙一份錢。

通過價格歧視,篩選出對價格敏感性和不敏感性的客戶,對價格敏感性的客戶對他們給予價格上的優惠,而對價格不敏感的人群,依舊是用原價售賣,從而實現最大化效益。

當然,不同的運營人看完這個例子想必有不同的理解:

從活動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的力度及定價對轉化的影響;

從用戶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對分層用戶維護的重要性。

對用戶,優惠券是個心理學問題:用戶需要的不一定是佔便宜,而是佔便宜的感覺。

如果直接降價,短時間內確實會使銷量上升。但是當時間一長,用戶熟悉了這個價格之後,這種刺激作用就沒用了。當你提升回原來的價格,反而會使得銷量下降。

商業的本質是為了賺錢,優惠券看似是用戶佔了便宜,對於商家來說,推出優惠券本身是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而使用優惠券的形式,是利用一種對比效應,使用戶產生了佔便宜的感覺,讓用戶產生一種有便宜不佔白不佔的衝動,從不買到買,從買到多買。

對比效應,也稱“感覺對比”。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產生的感覺差異的現象。如同一種顏色把它放在較暗的背景上看起來明亮些,放在較亮的背景上看起來暗些。

兩種不同的事物同時或繼時呈現,比它們各自單獨呈現所得到的學習效果要好。原因是兩事物在大腦皮層中產生相互誘導作用,在對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單獨出現在大腦皮層中的事物,無誘導作用,顯得平淡而不易記憶。

比如去餐廳吃飯,結賬後店家送我一張優惠券。幾天後,我吃飯時會想起來我有他們的優惠券,然後我就又一次去他家吃飯了。

充值返現,比如衝200返200,力度很大,用戶本身能獲得優惠,從商家的角度錢已經收了,而且很容易引導用戶頻繁的來消費。還有積分累加,也能刺激用戶的消費行為。

類似的活動有很多,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優惠券本身對於用戶來說算是一種資金,一種財富,它可以引導用戶的消費選擇、提醒用戶有能佔便宜的行為。如果我覺得價格太高,優惠券還能降低我選擇的門檻。優惠券作為店家專屬,也能加深品牌在用戶的心裡的認知。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綜上:卡券既可以刺激用戶消費,也可以為商家帶來更多的利潤。總結:

提醒用戶加強品牌印象

降低消費門檻增加消費人數

刺激用戶消費頻率等作用

說了一大堆,優惠券或者折扣卡的初衷,就是看似讓用戶佔了便宜,其實對商家來說是最大的受益者。

二、優惠券的設計

優惠券的形式五花八門,滿減券、滿贈券、折扣券、代金券……等等,雖然都是讓用戶在使用時抵扣一定的費用,達到促銷或提高客單價的目的,但在抵扣方式上卻不同。主要有以下兩類:

直接抵扣固定金額的費用,如滿減券、代金券等達到使用條件就減免券面金額;

在訂單價格的基礎上進行打折減免,如折扣券。

簡單總結一下優惠券大致是這樣的: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一般的優惠券,我認為至少要包含5個必要因素,剩下的屬於可配置因素,根據每次活動的需要適當選擇添加。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優惠券的金額/折扣直接影響到轉化,優惠力度過大導致利潤變薄,優惠力度較小則用戶不敏感使用率不高。

最完美的情況就是我們擁有看透每個買家的讀心術,能知道用戶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並且以這個價格賣給他。

問題是沒有用戶會跑到你面前說自己願意掏多少錢。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和資源投入去思考制定優惠力度。

為了甩貨或沖銷售額,在保證不虧本的前提下優惠力度可以儘量大,刺激用戶購買。

為了提升客單價,則需先摸清現在的客單價,假如現在平均客單價20元,可以制定滿30減X元優惠券,用戶為了享受優惠,自然要多買。

為了維護用戶,用戶運營可以根據用戶模型,對不同層級的用戶發放不同力度的優惠券,達到促活的目的。

為了挽回用戶,向潛在流失用戶發放高於活躍用戶的優惠券,比如我們常用的外賣紅包,一般一週以上未使用APP的用戶領到紅包金額會高於活躍用戶,這是防止用戶流失的一個手段。

以上簡單列舉了運營在設計製作優惠券時常遇到的幾種情況,當然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優惠券的發放

有優惠券是基礎,作為運營,怎麼把券發到目標用戶手裡也是問題的關鍵。

發放渠道的選擇直接影響你能發出去多少,大家都知道轉化漏斗的存在,自然是發得越多帶來的轉化才能越多。

如果為了特定群體的轉化,要考慮發放渠道的針對性,人人都有的優惠不叫優惠,要維護這個特定群體的身份認同感。

發放優惠券的主要套路:

(1)分享發券

用戶想獲得優惠,需要分享後才能領取。常見的有邀請送紅包。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滴滴、美團、餓了麼訂單完成後的紅包,集回饋下單用戶、促活老用戶和拉新用戶的三重功效於一身,能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

(2)主動發券

商家主動給用戶發優惠券,比如新人禮包,特殊用戶福利活動,用戶輸入賬號即可領取。

"

優惠券能夠起到很好的拉新和激活用戶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很多商家的青睞。而用戶也逐漸養成了先領券再下單的消費習慣。

淘寶購物先看有沒有優惠券可以領

在美團訂餐會先領一個滿減紅包

實體店消費後會獲得二次消費的優惠券

門店可以辦理會員卡,每次消費可打折

就連一些p2p借款平臺也有減息券

……

不光是B2B/B2C、O2O等電商平臺,在多種場景下,優惠券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作為一種重要的促銷手段,經過不斷演化與發展,到現在幾乎每個能夠進行交易的網絡平臺都有優惠券。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流程

對運營人而言,推出優惠券是一種重要的運營策略。對活動運營,優惠券是訂單轉化和拉昇客單價的有力工具;對用戶運營,優惠券是用戶維護乃至用戶召回的重要手段。

那麼,今天我就來說說運營人該如何用好優惠券。

一、優惠券的本質

在設計製作優惠券之前,運營人首先要明白一點,從本質上來講,優惠券是一種“價格歧視”策略。

價格歧視屬於微觀經濟學範疇,是商家針對不同的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價格差異化,既不侵犯消費者平等權,也不違背公平交易原則,而是商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合理定價行為。

舉個例子: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雖然現實可能不是這麼簡單。從經濟學的角度,只要售價高於我的邊際成本,多買一個就多掙一份錢。

通過價格歧視,篩選出對價格敏感性和不敏感性的客戶,對價格敏感性的客戶對他們給予價格上的優惠,而對價格不敏感的人群,依舊是用原價售賣,從而實現最大化效益。

當然,不同的運營人看完這個例子想必有不同的理解:

從活動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的力度及定價對轉化的影響;

從用戶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對分層用戶維護的重要性。

對用戶,優惠券是個心理學問題:用戶需要的不一定是佔便宜,而是佔便宜的感覺。

如果直接降價,短時間內確實會使銷量上升。但是當時間一長,用戶熟悉了這個價格之後,這種刺激作用就沒用了。當你提升回原來的價格,反而會使得銷量下降。

商業的本質是為了賺錢,優惠券看似是用戶佔了便宜,對於商家來說,推出優惠券本身是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而使用優惠券的形式,是利用一種對比效應,使用戶產生了佔便宜的感覺,讓用戶產生一種有便宜不佔白不佔的衝動,從不買到買,從買到多買。

對比效應,也稱“感覺對比”。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產生的感覺差異的現象。如同一種顏色把它放在較暗的背景上看起來明亮些,放在較亮的背景上看起來暗些。

兩種不同的事物同時或繼時呈現,比它們各自單獨呈現所得到的學習效果要好。原因是兩事物在大腦皮層中產生相互誘導作用,在對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單獨出現在大腦皮層中的事物,無誘導作用,顯得平淡而不易記憶。

比如去餐廳吃飯,結賬後店家送我一張優惠券。幾天後,我吃飯時會想起來我有他們的優惠券,然後我就又一次去他家吃飯了。

充值返現,比如衝200返200,力度很大,用戶本身能獲得優惠,從商家的角度錢已經收了,而且很容易引導用戶頻繁的來消費。還有積分累加,也能刺激用戶的消費行為。

類似的活動有很多,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優惠券本身對於用戶來說算是一種資金,一種財富,它可以引導用戶的消費選擇、提醒用戶有能佔便宜的行為。如果我覺得價格太高,優惠券還能降低我選擇的門檻。優惠券作為店家專屬,也能加深品牌在用戶的心裡的認知。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綜上:卡券既可以刺激用戶消費,也可以為商家帶來更多的利潤。總結:

提醒用戶加強品牌印象

降低消費門檻增加消費人數

刺激用戶消費頻率等作用

說了一大堆,優惠券或者折扣卡的初衷,就是看似讓用戶佔了便宜,其實對商家來說是最大的受益者。

二、優惠券的設計

優惠券的形式五花八門,滿減券、滿贈券、折扣券、代金券……等等,雖然都是讓用戶在使用時抵扣一定的費用,達到促銷或提高客單價的目的,但在抵扣方式上卻不同。主要有以下兩類:

直接抵扣固定金額的費用,如滿減券、代金券等達到使用條件就減免券面金額;

在訂單價格的基礎上進行打折減免,如折扣券。

簡單總結一下優惠券大致是這樣的: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一般的優惠券,我認為至少要包含5個必要因素,剩下的屬於可配置因素,根據每次活動的需要適當選擇添加。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優惠券的金額/折扣直接影響到轉化,優惠力度過大導致利潤變薄,優惠力度較小則用戶不敏感使用率不高。

最完美的情況就是我們擁有看透每個買家的讀心術,能知道用戶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並且以這個價格賣給他。

問題是沒有用戶會跑到你面前說自己願意掏多少錢。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和資源投入去思考制定優惠力度。

為了甩貨或沖銷售額,在保證不虧本的前提下優惠力度可以儘量大,刺激用戶購買。

為了提升客單價,則需先摸清現在的客單價,假如現在平均客單價20元,可以制定滿30減X元優惠券,用戶為了享受優惠,自然要多買。

為了維護用戶,用戶運營可以根據用戶模型,對不同層級的用戶發放不同力度的優惠券,達到促活的目的。

為了挽回用戶,向潛在流失用戶發放高於活躍用戶的優惠券,比如我們常用的外賣紅包,一般一週以上未使用APP的用戶領到紅包金額會高於活躍用戶,這是防止用戶流失的一個手段。

以上簡單列舉了運營在設計製作優惠券時常遇到的幾種情況,當然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優惠券的發放

有優惠券是基礎,作為運營,怎麼把券發到目標用戶手裡也是問題的關鍵。

發放渠道的選擇直接影響你能發出去多少,大家都知道轉化漏斗的存在,自然是發得越多帶來的轉化才能越多。

如果為了特定群體的轉化,要考慮發放渠道的針對性,人人都有的優惠不叫優惠,要維護這個特定群體的身份認同感。

發放優惠券的主要套路:

(1)分享發券

用戶想獲得優惠,需要分享後才能領取。常見的有邀請送紅包。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滴滴、美團、餓了麼訂單完成後的紅包,集回饋下單用戶、促活老用戶和拉新用戶的三重功效於一身,能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

(2)主動發券

商家主動給用戶發優惠券,比如新人禮包,特殊用戶福利活動,用戶輸入賬號即可領取。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3)積分兌券

用戶體系的一部分,適當的積分兌換系統不僅能大量消耗積分池總量,也能刺激用戶為了兌換多獲取積分,促進用戶活躍度。

"

優惠券能夠起到很好的拉新和激活用戶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很多商家的青睞。而用戶也逐漸養成了先領券再下單的消費習慣。

淘寶購物先看有沒有優惠券可以領

在美團訂餐會先領一個滿減紅包

實體店消費後會獲得二次消費的優惠券

門店可以辦理會員卡,每次消費可打折

就連一些p2p借款平臺也有減息券

……

不光是B2B/B2C、O2O等電商平臺,在多種場景下,優惠券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作為一種重要的促銷手段,經過不斷演化與發展,到現在幾乎每個能夠進行交易的網絡平臺都有優惠券。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流程

對運營人而言,推出優惠券是一種重要的運營策略。對活動運營,優惠券是訂單轉化和拉昇客單價的有力工具;對用戶運營,優惠券是用戶維護乃至用戶召回的重要手段。

那麼,今天我就來說說運營人該如何用好優惠券。

一、優惠券的本質

在設計製作優惠券之前,運營人首先要明白一點,從本質上來講,優惠券是一種“價格歧視”策略。

價格歧視屬於微觀經濟學範疇,是商家針對不同的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價格差異化,既不侵犯消費者平等權,也不違背公平交易原則,而是商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合理定價行為。

舉個例子: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雖然現實可能不是這麼簡單。從經濟學的角度,只要售價高於我的邊際成本,多買一個就多掙一份錢。

通過價格歧視,篩選出對價格敏感性和不敏感性的客戶,對價格敏感性的客戶對他們給予價格上的優惠,而對價格不敏感的人群,依舊是用原價售賣,從而實現最大化效益。

當然,不同的運營人看完這個例子想必有不同的理解:

從活動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的力度及定價對轉化的影響;

從用戶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對分層用戶維護的重要性。

對用戶,優惠券是個心理學問題:用戶需要的不一定是佔便宜,而是佔便宜的感覺。

如果直接降價,短時間內確實會使銷量上升。但是當時間一長,用戶熟悉了這個價格之後,這種刺激作用就沒用了。當你提升回原來的價格,反而會使得銷量下降。

商業的本質是為了賺錢,優惠券看似是用戶佔了便宜,對於商家來說,推出優惠券本身是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而使用優惠券的形式,是利用一種對比效應,使用戶產生了佔便宜的感覺,讓用戶產生一種有便宜不佔白不佔的衝動,從不買到買,從買到多買。

對比效應,也稱“感覺對比”。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產生的感覺差異的現象。如同一種顏色把它放在較暗的背景上看起來明亮些,放在較亮的背景上看起來暗些。

兩種不同的事物同時或繼時呈現,比它們各自單獨呈現所得到的學習效果要好。原因是兩事物在大腦皮層中產生相互誘導作用,在對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單獨出現在大腦皮層中的事物,無誘導作用,顯得平淡而不易記憶。

比如去餐廳吃飯,結賬後店家送我一張優惠券。幾天後,我吃飯時會想起來我有他們的優惠券,然後我就又一次去他家吃飯了。

充值返現,比如衝200返200,力度很大,用戶本身能獲得優惠,從商家的角度錢已經收了,而且很容易引導用戶頻繁的來消費。還有積分累加,也能刺激用戶的消費行為。

類似的活動有很多,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優惠券本身對於用戶來說算是一種資金,一種財富,它可以引導用戶的消費選擇、提醒用戶有能佔便宜的行為。如果我覺得價格太高,優惠券還能降低我選擇的門檻。優惠券作為店家專屬,也能加深品牌在用戶的心裡的認知。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綜上:卡券既可以刺激用戶消費,也可以為商家帶來更多的利潤。總結:

提醒用戶加強品牌印象

降低消費門檻增加消費人數

刺激用戶消費頻率等作用

說了一大堆,優惠券或者折扣卡的初衷,就是看似讓用戶佔了便宜,其實對商家來說是最大的受益者。

二、優惠券的設計

優惠券的形式五花八門,滿減券、滿贈券、折扣券、代金券……等等,雖然都是讓用戶在使用時抵扣一定的費用,達到促銷或提高客單價的目的,但在抵扣方式上卻不同。主要有以下兩類:

直接抵扣固定金額的費用,如滿減券、代金券等達到使用條件就減免券面金額;

在訂單價格的基礎上進行打折減免,如折扣券。

簡單總結一下優惠券大致是這樣的: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一般的優惠券,我認為至少要包含5個必要因素,剩下的屬於可配置因素,根據每次活動的需要適當選擇添加。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優惠券的金額/折扣直接影響到轉化,優惠力度過大導致利潤變薄,優惠力度較小則用戶不敏感使用率不高。

最完美的情況就是我們擁有看透每個買家的讀心術,能知道用戶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並且以這個價格賣給他。

問題是沒有用戶會跑到你面前說自己願意掏多少錢。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和資源投入去思考制定優惠力度。

為了甩貨或沖銷售額,在保證不虧本的前提下優惠力度可以儘量大,刺激用戶購買。

為了提升客單價,則需先摸清現在的客單價,假如現在平均客單價20元,可以制定滿30減X元優惠券,用戶為了享受優惠,自然要多買。

為了維護用戶,用戶運營可以根據用戶模型,對不同層級的用戶發放不同力度的優惠券,達到促活的目的。

為了挽回用戶,向潛在流失用戶發放高於活躍用戶的優惠券,比如我們常用的外賣紅包,一般一週以上未使用APP的用戶領到紅包金額會高於活躍用戶,這是防止用戶流失的一個手段。

以上簡單列舉了運營在設計製作優惠券時常遇到的幾種情況,當然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優惠券的發放

有優惠券是基礎,作為運營,怎麼把券發到目標用戶手裡也是問題的關鍵。

發放渠道的選擇直接影響你能發出去多少,大家都知道轉化漏斗的存在,自然是發得越多帶來的轉化才能越多。

如果為了特定群體的轉化,要考慮發放渠道的針對性,人人都有的優惠不叫優惠,要維護這個特定群體的身份認同感。

發放優惠券的主要套路:

(1)分享發券

用戶想獲得優惠,需要分享後才能領取。常見的有邀請送紅包。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滴滴、美團、餓了麼訂單完成後的紅包,集回饋下單用戶、促活老用戶和拉新用戶的三重功效於一身,能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

(2)主動發券

商家主動給用戶發優惠券,比如新人禮包,特殊用戶福利活動,用戶輸入賬號即可領取。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3)積分兌券

用戶體系的一部分,適當的積分兌換系統不僅能大量消耗積分池總量,也能刺激用戶為了兌換多獲取積分,促進用戶活躍度。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4)消費返券

在用戶消費後發券,增加買家的復購率。

"

優惠券能夠起到很好的拉新和激活用戶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很多商家的青睞。而用戶也逐漸養成了先領券再下單的消費習慣。

淘寶購物先看有沒有優惠券可以領

在美團訂餐會先領一個滿減紅包

實體店消費後會獲得二次消費的優惠券

門店可以辦理會員卡,每次消費可打折

就連一些p2p借款平臺也有減息券

……

不光是B2B/B2C、O2O等電商平臺,在多種場景下,優惠券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作為一種重要的促銷手段,經過不斷演化與發展,到現在幾乎每個能夠進行交易的網絡平臺都有優惠券。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流程

對運營人而言,推出優惠券是一種重要的運營策略。對活動運營,優惠券是訂單轉化和拉昇客單價的有力工具;對用戶運營,優惠券是用戶維護乃至用戶召回的重要手段。

那麼,今天我就來說說運營人該如何用好優惠券。

一、優惠券的本質

在設計製作優惠券之前,運營人首先要明白一點,從本質上來講,優惠券是一種“價格歧視”策略。

價格歧視屬於微觀經濟學範疇,是商家針對不同的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價格差異化,既不侵犯消費者平等權,也不違背公平交易原則,而是商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合理定價行為。

舉個例子: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雖然現實可能不是這麼簡單。從經濟學的角度,只要售價高於我的邊際成本,多買一個就多掙一份錢。

通過價格歧視,篩選出對價格敏感性和不敏感性的客戶,對價格敏感性的客戶對他們給予價格上的優惠,而對價格不敏感的人群,依舊是用原價售賣,從而實現最大化效益。

當然,不同的運營人看完這個例子想必有不同的理解:

從活動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的力度及定價對轉化的影響;

從用戶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對分層用戶維護的重要性。

對用戶,優惠券是個心理學問題:用戶需要的不一定是佔便宜,而是佔便宜的感覺。

如果直接降價,短時間內確實會使銷量上升。但是當時間一長,用戶熟悉了這個價格之後,這種刺激作用就沒用了。當你提升回原來的價格,反而會使得銷量下降。

商業的本質是為了賺錢,優惠券看似是用戶佔了便宜,對於商家來說,推出優惠券本身是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而使用優惠券的形式,是利用一種對比效應,使用戶產生了佔便宜的感覺,讓用戶產生一種有便宜不佔白不佔的衝動,從不買到買,從買到多買。

對比效應,也稱“感覺對比”。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產生的感覺差異的現象。如同一種顏色把它放在較暗的背景上看起來明亮些,放在較亮的背景上看起來暗些。

兩種不同的事物同時或繼時呈現,比它們各自單獨呈現所得到的學習效果要好。原因是兩事物在大腦皮層中產生相互誘導作用,在對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單獨出現在大腦皮層中的事物,無誘導作用,顯得平淡而不易記憶。

比如去餐廳吃飯,結賬後店家送我一張優惠券。幾天後,我吃飯時會想起來我有他們的優惠券,然後我就又一次去他家吃飯了。

充值返現,比如衝200返200,力度很大,用戶本身能獲得優惠,從商家的角度錢已經收了,而且很容易引導用戶頻繁的來消費。還有積分累加,也能刺激用戶的消費行為。

類似的活動有很多,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優惠券本身對於用戶來說算是一種資金,一種財富,它可以引導用戶的消費選擇、提醒用戶有能佔便宜的行為。如果我覺得價格太高,優惠券還能降低我選擇的門檻。優惠券作為店家專屬,也能加深品牌在用戶的心裡的認知。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綜上:卡券既可以刺激用戶消費,也可以為商家帶來更多的利潤。總結:

提醒用戶加強品牌印象

降低消費門檻增加消費人數

刺激用戶消費頻率等作用

說了一大堆,優惠券或者折扣卡的初衷,就是看似讓用戶佔了便宜,其實對商家來說是最大的受益者。

二、優惠券的設計

優惠券的形式五花八門,滿減券、滿贈券、折扣券、代金券……等等,雖然都是讓用戶在使用時抵扣一定的費用,達到促銷或提高客單價的目的,但在抵扣方式上卻不同。主要有以下兩類:

直接抵扣固定金額的費用,如滿減券、代金券等達到使用條件就減免券面金額;

在訂單價格的基礎上進行打折減免,如折扣券。

簡單總結一下優惠券大致是這樣的: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一般的優惠券,我認為至少要包含5個必要因素,剩下的屬於可配置因素,根據每次活動的需要適當選擇添加。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優惠券的金額/折扣直接影響到轉化,優惠力度過大導致利潤變薄,優惠力度較小則用戶不敏感使用率不高。

最完美的情況就是我們擁有看透每個買家的讀心術,能知道用戶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並且以這個價格賣給他。

問題是沒有用戶會跑到你面前說自己願意掏多少錢。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和資源投入去思考制定優惠力度。

為了甩貨或沖銷售額,在保證不虧本的前提下優惠力度可以儘量大,刺激用戶購買。

為了提升客單價,則需先摸清現在的客單價,假如現在平均客單價20元,可以制定滿30減X元優惠券,用戶為了享受優惠,自然要多買。

為了維護用戶,用戶運營可以根據用戶模型,對不同層級的用戶發放不同力度的優惠券,達到促活的目的。

為了挽回用戶,向潛在流失用戶發放高於活躍用戶的優惠券,比如我們常用的外賣紅包,一般一週以上未使用APP的用戶領到紅包金額會高於活躍用戶,這是防止用戶流失的一個手段。

以上簡單列舉了運營在設計製作優惠券時常遇到的幾種情況,當然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優惠券的發放

有優惠券是基礎,作為運營,怎麼把券發到目標用戶手裡也是問題的關鍵。

發放渠道的選擇直接影響你能發出去多少,大家都知道轉化漏斗的存在,自然是發得越多帶來的轉化才能越多。

如果為了特定群體的轉化,要考慮發放渠道的針對性,人人都有的優惠不叫優惠,要維護這個特定群體的身份認同感。

發放優惠券的主要套路:

(1)分享發券

用戶想獲得優惠,需要分享後才能領取。常見的有邀請送紅包。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滴滴、美團、餓了麼訂單完成後的紅包,集回饋下單用戶、促活老用戶和拉新用戶的三重功效於一身,能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

(2)主動發券

商家主動給用戶發優惠券,比如新人禮包,特殊用戶福利活動,用戶輸入賬號即可領取。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3)積分兌券

用戶體系的一部分,適當的積分兌換系統不僅能大量消耗積分池總量,也能刺激用戶為了兌換多獲取積分,促進用戶活躍度。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4)消費返券

在用戶消費後發券,增加買家的復購率。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5)任務發券

用戶需要達成一定條件才能獲得優惠券,如簽到任務、評價返券、分享領取等。

比如為了快速拉新,要求老用戶拉新X個人可獲得;為了某個頻道的PV,要求用戶進入該頻道後可獲得,這背後往往隱藏著運營的特定目的,短時間內帶動相關目標數據的提升。

"

優惠券能夠起到很好的拉新和激活用戶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很多商家的青睞。而用戶也逐漸養成了先領券再下單的消費習慣。

淘寶購物先看有沒有優惠券可以領

在美團訂餐會先領一個滿減紅包

實體店消費後會獲得二次消費的優惠券

門店可以辦理會員卡,每次消費可打折

就連一些p2p借款平臺也有減息券

……

不光是B2B/B2C、O2O等電商平臺,在多種場景下,優惠券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作為一種重要的促銷手段,經過不斷演化與發展,到現在幾乎每個能夠進行交易的網絡平臺都有優惠券。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流程

對運營人而言,推出優惠券是一種重要的運營策略。對活動運營,優惠券是訂單轉化和拉昇客單價的有力工具;對用戶運營,優惠券是用戶維護乃至用戶召回的重要手段。

那麼,今天我就來說說運營人該如何用好優惠券。

一、優惠券的本質

在設計製作優惠券之前,運營人首先要明白一點,從本質上來講,優惠券是一種“價格歧視”策略。

價格歧視屬於微觀經濟學範疇,是商家針對不同的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價格差異化,既不侵犯消費者平等權,也不違背公平交易原則,而是商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合理定價行為。

舉個例子: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雖然現實可能不是這麼簡單。從經濟學的角度,只要售價高於我的邊際成本,多買一個就多掙一份錢。

通過價格歧視,篩選出對價格敏感性和不敏感性的客戶,對價格敏感性的客戶對他們給予價格上的優惠,而對價格不敏感的人群,依舊是用原價售賣,從而實現最大化效益。

當然,不同的運營人看完這個例子想必有不同的理解:

從活動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的力度及定價對轉化的影響;

從用戶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對分層用戶維護的重要性。

對用戶,優惠券是個心理學問題:用戶需要的不一定是佔便宜,而是佔便宜的感覺。

如果直接降價,短時間內確實會使銷量上升。但是當時間一長,用戶熟悉了這個價格之後,這種刺激作用就沒用了。當你提升回原來的價格,反而會使得銷量下降。

商業的本質是為了賺錢,優惠券看似是用戶佔了便宜,對於商家來說,推出優惠券本身是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而使用優惠券的形式,是利用一種對比效應,使用戶產生了佔便宜的感覺,讓用戶產生一種有便宜不佔白不佔的衝動,從不買到買,從買到多買。

對比效應,也稱“感覺對比”。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產生的感覺差異的現象。如同一種顏色把它放在較暗的背景上看起來明亮些,放在較亮的背景上看起來暗些。

兩種不同的事物同時或繼時呈現,比它們各自單獨呈現所得到的學習效果要好。原因是兩事物在大腦皮層中產生相互誘導作用,在對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單獨出現在大腦皮層中的事物,無誘導作用,顯得平淡而不易記憶。

比如去餐廳吃飯,結賬後店家送我一張優惠券。幾天後,我吃飯時會想起來我有他們的優惠券,然後我就又一次去他家吃飯了。

充值返現,比如衝200返200,力度很大,用戶本身能獲得優惠,從商家的角度錢已經收了,而且很容易引導用戶頻繁的來消費。還有積分累加,也能刺激用戶的消費行為。

類似的活動有很多,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優惠券本身對於用戶來說算是一種資金,一種財富,它可以引導用戶的消費選擇、提醒用戶有能佔便宜的行為。如果我覺得價格太高,優惠券還能降低我選擇的門檻。優惠券作為店家專屬,也能加深品牌在用戶的心裡的認知。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綜上:卡券既可以刺激用戶消費,也可以為商家帶來更多的利潤。總結:

提醒用戶加強品牌印象

降低消費門檻增加消費人數

刺激用戶消費頻率等作用

說了一大堆,優惠券或者折扣卡的初衷,就是看似讓用戶佔了便宜,其實對商家來說是最大的受益者。

二、優惠券的設計

優惠券的形式五花八門,滿減券、滿贈券、折扣券、代金券……等等,雖然都是讓用戶在使用時抵扣一定的費用,達到促銷或提高客單價的目的,但在抵扣方式上卻不同。主要有以下兩類:

直接抵扣固定金額的費用,如滿減券、代金券等達到使用條件就減免券面金額;

在訂單價格的基礎上進行打折減免,如折扣券。

簡單總結一下優惠券大致是這樣的: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一般的優惠券,我認為至少要包含5個必要因素,剩下的屬於可配置因素,根據每次活動的需要適當選擇添加。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優惠券的金額/折扣直接影響到轉化,優惠力度過大導致利潤變薄,優惠力度較小則用戶不敏感使用率不高。

最完美的情況就是我們擁有看透每個買家的讀心術,能知道用戶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並且以這個價格賣給他。

問題是沒有用戶會跑到你面前說自己願意掏多少錢。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和資源投入去思考制定優惠力度。

為了甩貨或沖銷售額,在保證不虧本的前提下優惠力度可以儘量大,刺激用戶購買。

為了提升客單價,則需先摸清現在的客單價,假如現在平均客單價20元,可以制定滿30減X元優惠券,用戶為了享受優惠,自然要多買。

為了維護用戶,用戶運營可以根據用戶模型,對不同層級的用戶發放不同力度的優惠券,達到促活的目的。

為了挽回用戶,向潛在流失用戶發放高於活躍用戶的優惠券,比如我們常用的外賣紅包,一般一週以上未使用APP的用戶領到紅包金額會高於活躍用戶,這是防止用戶流失的一個手段。

以上簡單列舉了運營在設計製作優惠券時常遇到的幾種情況,當然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優惠券的發放

有優惠券是基礎,作為運營,怎麼把券發到目標用戶手裡也是問題的關鍵。

發放渠道的選擇直接影響你能發出去多少,大家都知道轉化漏斗的存在,自然是發得越多帶來的轉化才能越多。

如果為了特定群體的轉化,要考慮發放渠道的針對性,人人都有的優惠不叫優惠,要維護這個特定群體的身份認同感。

發放優惠券的主要套路:

(1)分享發券

用戶想獲得優惠,需要分享後才能領取。常見的有邀請送紅包。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滴滴、美團、餓了麼訂單完成後的紅包,集回饋下單用戶、促活老用戶和拉新用戶的三重功效於一身,能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

(2)主動發券

商家主動給用戶發優惠券,比如新人禮包,特殊用戶福利活動,用戶輸入賬號即可領取。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3)積分兌券

用戶體系的一部分,適當的積分兌換系統不僅能大量消耗積分池總量,也能刺激用戶為了兌換多獲取積分,促進用戶活躍度。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4)消費返券

在用戶消費後發券,增加買家的復購率。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5)任務發券

用戶需要達成一定條件才能獲得優惠券,如簽到任務、評價返券、分享領取等。

比如為了快速拉新,要求老用戶拉新X個人可獲得;為了某個頻道的PV,要求用戶進入該頻道後可獲得,這背後往往隱藏著運營的特定目的,短時間內帶動相關目標數據的提升。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通過和用戶的互動維持了用戶的活躍度,也增進了和用戶的感情,重要的是無形中增加用戶很多的沉沒成本,這種方式得到券的使用率自然也是可觀的。

但要切記,這種優惠福利的價值一定要稍高一些,不然很難激勵用戶,用戶的信任度也會下降。

(6)異業合作發券

選擇與自家目標用戶有重疊的平臺合作,達到拉新目的。在該平臺發券導流該平臺用戶到自家平臺,實現換量拉新。

"

優惠券能夠起到很好的拉新和激活用戶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很多商家的青睞。而用戶也逐漸養成了先領券再下單的消費習慣。

淘寶購物先看有沒有優惠券可以領

在美團訂餐會先領一個滿減紅包

實體店消費後會獲得二次消費的優惠券

門店可以辦理會員卡,每次消費可打折

就連一些p2p借款平臺也有減息券

……

不光是B2B/B2C、O2O等電商平臺,在多種場景下,優惠券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作為一種重要的促銷手段,經過不斷演化與發展,到現在幾乎每個能夠進行交易的網絡平臺都有優惠券。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流程

對運營人而言,推出優惠券是一種重要的運營策略。對活動運營,優惠券是訂單轉化和拉昇客單價的有力工具;對用戶運營,優惠券是用戶維護乃至用戶召回的重要手段。

那麼,今天我就來說說運營人該如何用好優惠券。

一、優惠券的本質

在設計製作優惠券之前,運營人首先要明白一點,從本質上來講,優惠券是一種“價格歧視”策略。

價格歧視屬於微觀經濟學範疇,是商家針對不同的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價格差異化,既不侵犯消費者平等權,也不違背公平交易原則,而是商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合理定價行為。

舉個例子: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雖然現實可能不是這麼簡單。從經濟學的角度,只要售價高於我的邊際成本,多買一個就多掙一份錢。

通過價格歧視,篩選出對價格敏感性和不敏感性的客戶,對價格敏感性的客戶對他們給予價格上的優惠,而對價格不敏感的人群,依舊是用原價售賣,從而實現最大化效益。

當然,不同的運營人看完這個例子想必有不同的理解:

從活動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的力度及定價對轉化的影響;

從用戶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對分層用戶維護的重要性。

對用戶,優惠券是個心理學問題:用戶需要的不一定是佔便宜,而是佔便宜的感覺。

如果直接降價,短時間內確實會使銷量上升。但是當時間一長,用戶熟悉了這個價格之後,這種刺激作用就沒用了。當你提升回原來的價格,反而會使得銷量下降。

商業的本質是為了賺錢,優惠券看似是用戶佔了便宜,對於商家來說,推出優惠券本身是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而使用優惠券的形式,是利用一種對比效應,使用戶產生了佔便宜的感覺,讓用戶產生一種有便宜不佔白不佔的衝動,從不買到買,從買到多買。

對比效應,也稱“感覺對比”。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產生的感覺差異的現象。如同一種顏色把它放在較暗的背景上看起來明亮些,放在較亮的背景上看起來暗些。

兩種不同的事物同時或繼時呈現,比它們各自單獨呈現所得到的學習效果要好。原因是兩事物在大腦皮層中產生相互誘導作用,在對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單獨出現在大腦皮層中的事物,無誘導作用,顯得平淡而不易記憶。

比如去餐廳吃飯,結賬後店家送我一張優惠券。幾天後,我吃飯時會想起來我有他們的優惠券,然後我就又一次去他家吃飯了。

充值返現,比如衝200返200,力度很大,用戶本身能獲得優惠,從商家的角度錢已經收了,而且很容易引導用戶頻繁的來消費。還有積分累加,也能刺激用戶的消費行為。

類似的活動有很多,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優惠券本身對於用戶來說算是一種資金,一種財富,它可以引導用戶的消費選擇、提醒用戶有能佔便宜的行為。如果我覺得價格太高,優惠券還能降低我選擇的門檻。優惠券作為店家專屬,也能加深品牌在用戶的心裡的認知。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綜上:卡券既可以刺激用戶消費,也可以為商家帶來更多的利潤。總結:

提醒用戶加強品牌印象

降低消費門檻增加消費人數

刺激用戶消費頻率等作用

說了一大堆,優惠券或者折扣卡的初衷,就是看似讓用戶佔了便宜,其實對商家來說是最大的受益者。

二、優惠券的設計

優惠券的形式五花八門,滿減券、滿贈券、折扣券、代金券……等等,雖然都是讓用戶在使用時抵扣一定的費用,達到促銷或提高客單價的目的,但在抵扣方式上卻不同。主要有以下兩類:

直接抵扣固定金額的費用,如滿減券、代金券等達到使用條件就減免券面金額;

在訂單價格的基礎上進行打折減免,如折扣券。

簡單總結一下優惠券大致是這樣的: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一般的優惠券,我認為至少要包含5個必要因素,剩下的屬於可配置因素,根據每次活動的需要適當選擇添加。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優惠券的金額/折扣直接影響到轉化,優惠力度過大導致利潤變薄,優惠力度較小則用戶不敏感使用率不高。

最完美的情況就是我們擁有看透每個買家的讀心術,能知道用戶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並且以這個價格賣給他。

問題是沒有用戶會跑到你面前說自己願意掏多少錢。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和資源投入去思考制定優惠力度。

為了甩貨或沖銷售額,在保證不虧本的前提下優惠力度可以儘量大,刺激用戶購買。

為了提升客單價,則需先摸清現在的客單價,假如現在平均客單價20元,可以制定滿30減X元優惠券,用戶為了享受優惠,自然要多買。

為了維護用戶,用戶運營可以根據用戶模型,對不同層級的用戶發放不同力度的優惠券,達到促活的目的。

為了挽回用戶,向潛在流失用戶發放高於活躍用戶的優惠券,比如我們常用的外賣紅包,一般一週以上未使用APP的用戶領到紅包金額會高於活躍用戶,這是防止用戶流失的一個手段。

以上簡單列舉了運營在設計製作優惠券時常遇到的幾種情況,當然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優惠券的發放

有優惠券是基礎,作為運營,怎麼把券發到目標用戶手裡也是問題的關鍵。

發放渠道的選擇直接影響你能發出去多少,大家都知道轉化漏斗的存在,自然是發得越多帶來的轉化才能越多。

如果為了特定群體的轉化,要考慮發放渠道的針對性,人人都有的優惠不叫優惠,要維護這個特定群體的身份認同感。

發放優惠券的主要套路:

(1)分享發券

用戶想獲得優惠,需要分享後才能領取。常見的有邀請送紅包。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滴滴、美團、餓了麼訂單完成後的紅包,集回饋下單用戶、促活老用戶和拉新用戶的三重功效於一身,能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

(2)主動發券

商家主動給用戶發優惠券,比如新人禮包,特殊用戶福利活動,用戶輸入賬號即可領取。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3)積分兌券

用戶體系的一部分,適當的積分兌換系統不僅能大量消耗積分池總量,也能刺激用戶為了兌換多獲取積分,促進用戶活躍度。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4)消費返券

在用戶消費後發券,增加買家的復購率。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5)任務發券

用戶需要達成一定條件才能獲得優惠券,如簽到任務、評價返券、分享領取等。

比如為了快速拉新,要求老用戶拉新X個人可獲得;為了某個頻道的PV,要求用戶進入該頻道後可獲得,這背後往往隱藏著運營的特定目的,短時間內帶動相關目標數據的提升。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通過和用戶的互動維持了用戶的活躍度,也增進了和用戶的感情,重要的是無形中增加用戶很多的沉沒成本,這種方式得到券的使用率自然也是可觀的。

但要切記,這種優惠福利的價值一定要稍高一些,不然很難激勵用戶,用戶的信任度也會下降。

(6)異業合作發券

選擇與自家目標用戶有重疊的平臺合作,達到拉新目的。在該平臺發券導流該平臺用戶到自家平臺,實現換量拉新。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四、優惠券的使用

優惠券一經發放,主動權就交到了用戶手中。從用戶獲得優惠券到優惠券失效這段時間,運營人需要做的是提醒用戶不要忘記使用。

如果是有聲提醒,手機短信和站內消息都可以派上用場,提醒文案+鏈接。如果是無聲提醒,把優惠券適用的商品或服務儘可能展現在用戶面前。

"

優惠券能夠起到很好的拉新和激活用戶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很多商家的青睞。而用戶也逐漸養成了先領券再下單的消費習慣。

淘寶購物先看有沒有優惠券可以領

在美團訂餐會先領一個滿減紅包

實體店消費後會獲得二次消費的優惠券

門店可以辦理會員卡,每次消費可打折

就連一些p2p借款平臺也有減息券

……

不光是B2B/B2C、O2O等電商平臺,在多種場景下,優惠券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作為一種重要的促銷手段,經過不斷演化與發展,到現在幾乎每個能夠進行交易的網絡平臺都有優惠券。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流程

對運營人而言,推出優惠券是一種重要的運營策略。對活動運營,優惠券是訂單轉化和拉昇客單價的有力工具;對用戶運營,優惠券是用戶維護乃至用戶召回的重要手段。

那麼,今天我就來說說運營人該如何用好優惠券。

一、優惠券的本質

在設計製作優惠券之前,運營人首先要明白一點,從本質上來講,優惠券是一種“價格歧視”策略。

價格歧視屬於微觀經濟學範疇,是商家針對不同的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價格差異化,既不侵犯消費者平等權,也不違背公平交易原則,而是商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合理定價行為。

舉個例子: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雖然現實可能不是這麼簡單。從經濟學的角度,只要售價高於我的邊際成本,多買一個就多掙一份錢。

通過價格歧視,篩選出對價格敏感性和不敏感性的客戶,對價格敏感性的客戶對他們給予價格上的優惠,而對價格不敏感的人群,依舊是用原價售賣,從而實現最大化效益。

當然,不同的運營人看完這個例子想必有不同的理解:

從活動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的力度及定價對轉化的影響;

從用戶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對分層用戶維護的重要性。

對用戶,優惠券是個心理學問題:用戶需要的不一定是佔便宜,而是佔便宜的感覺。

如果直接降價,短時間內確實會使銷量上升。但是當時間一長,用戶熟悉了這個價格之後,這種刺激作用就沒用了。當你提升回原來的價格,反而會使得銷量下降。

商業的本質是為了賺錢,優惠券看似是用戶佔了便宜,對於商家來說,推出優惠券本身是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而使用優惠券的形式,是利用一種對比效應,使用戶產生了佔便宜的感覺,讓用戶產生一種有便宜不佔白不佔的衝動,從不買到買,從買到多買。

對比效應,也稱“感覺對比”。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產生的感覺差異的現象。如同一種顏色把它放在較暗的背景上看起來明亮些,放在較亮的背景上看起來暗些。

兩種不同的事物同時或繼時呈現,比它們各自單獨呈現所得到的學習效果要好。原因是兩事物在大腦皮層中產生相互誘導作用,在對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單獨出現在大腦皮層中的事物,無誘導作用,顯得平淡而不易記憶。

比如去餐廳吃飯,結賬後店家送我一張優惠券。幾天後,我吃飯時會想起來我有他們的優惠券,然後我就又一次去他家吃飯了。

充值返現,比如衝200返200,力度很大,用戶本身能獲得優惠,從商家的角度錢已經收了,而且很容易引導用戶頻繁的來消費。還有積分累加,也能刺激用戶的消費行為。

類似的活動有很多,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優惠券本身對於用戶來說算是一種資金,一種財富,它可以引導用戶的消費選擇、提醒用戶有能佔便宜的行為。如果我覺得價格太高,優惠券還能降低我選擇的門檻。優惠券作為店家專屬,也能加深品牌在用戶的心裡的認知。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綜上:卡券既可以刺激用戶消費,也可以為商家帶來更多的利潤。總結:

提醒用戶加強品牌印象

降低消費門檻增加消費人數

刺激用戶消費頻率等作用

說了一大堆,優惠券或者折扣卡的初衷,就是看似讓用戶佔了便宜,其實對商家來說是最大的受益者。

二、優惠券的設計

優惠券的形式五花八門,滿減券、滿贈券、折扣券、代金券……等等,雖然都是讓用戶在使用時抵扣一定的費用,達到促銷或提高客單價的目的,但在抵扣方式上卻不同。主要有以下兩類:

直接抵扣固定金額的費用,如滿減券、代金券等達到使用條件就減免券面金額;

在訂單價格的基礎上進行打折減免,如折扣券。

簡單總結一下優惠券大致是這樣的: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一般的優惠券,我認為至少要包含5個必要因素,剩下的屬於可配置因素,根據每次活動的需要適當選擇添加。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優惠券的金額/折扣直接影響到轉化,優惠力度過大導致利潤變薄,優惠力度較小則用戶不敏感使用率不高。

最完美的情況就是我們擁有看透每個買家的讀心術,能知道用戶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並且以這個價格賣給他。

問題是沒有用戶會跑到你面前說自己願意掏多少錢。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和資源投入去思考制定優惠力度。

為了甩貨或沖銷售額,在保證不虧本的前提下優惠力度可以儘量大,刺激用戶購買。

為了提升客單價,則需先摸清現在的客單價,假如現在平均客單價20元,可以制定滿30減X元優惠券,用戶為了享受優惠,自然要多買。

為了維護用戶,用戶運營可以根據用戶模型,對不同層級的用戶發放不同力度的優惠券,達到促活的目的。

為了挽回用戶,向潛在流失用戶發放高於活躍用戶的優惠券,比如我們常用的外賣紅包,一般一週以上未使用APP的用戶領到紅包金額會高於活躍用戶,這是防止用戶流失的一個手段。

以上簡單列舉了運營在設計製作優惠券時常遇到的幾種情況,當然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優惠券的發放

有優惠券是基礎,作為運營,怎麼把券發到目標用戶手裡也是問題的關鍵。

發放渠道的選擇直接影響你能發出去多少,大家都知道轉化漏斗的存在,自然是發得越多帶來的轉化才能越多。

如果為了特定群體的轉化,要考慮發放渠道的針對性,人人都有的優惠不叫優惠,要維護這個特定群體的身份認同感。

發放優惠券的主要套路:

(1)分享發券

用戶想獲得優惠,需要分享後才能領取。常見的有邀請送紅包。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滴滴、美團、餓了麼訂單完成後的紅包,集回饋下單用戶、促活老用戶和拉新用戶的三重功效於一身,能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

(2)主動發券

商家主動給用戶發優惠券,比如新人禮包,特殊用戶福利活動,用戶輸入賬號即可領取。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3)積分兌券

用戶體系的一部分,適當的積分兌換系統不僅能大量消耗積分池總量,也能刺激用戶為了兌換多獲取積分,促進用戶活躍度。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4)消費返券

在用戶消費後發券,增加買家的復購率。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5)任務發券

用戶需要達成一定條件才能獲得優惠券,如簽到任務、評價返券、分享領取等。

比如為了快速拉新,要求老用戶拉新X個人可獲得;為了某個頻道的PV,要求用戶進入該頻道後可獲得,這背後往往隱藏著運營的特定目的,短時間內帶動相關目標數據的提升。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通過和用戶的互動維持了用戶的活躍度,也增進了和用戶的感情,重要的是無形中增加用戶很多的沉沒成本,這種方式得到券的使用率自然也是可觀的。

但要切記,這種優惠福利的價值一定要稍高一些,不然很難激勵用戶,用戶的信任度也會下降。

(6)異業合作發券

選擇與自家目標用戶有重疊的平臺合作,達到拉新目的。在該平臺發券導流該平臺用戶到自家平臺,實現換量拉新。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四、優惠券的使用

優惠券一經發放,主動權就交到了用戶手中。從用戶獲得優惠券到優惠券失效這段時間,運營人需要做的是提醒用戶不要忘記使用。

如果是有聲提醒,手機短信和站內消息都可以派上用場,提醒文案+鏈接。如果是無聲提醒,把優惠券適用的商品或服務儘可能展現在用戶面前。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還有就是,一張能打動人心的優惠券,必定會有讓用戶願意下單的理由。

最大化滿減

消費者領取優惠券後,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最大化使用優惠券。商家利用不同的產品品類和價格設置,能夠實現讓消費者購買更多的產品和服務,並且把優惠券用的津津有味。很多人在使用滿減優惠券時,會為了最大化優惠券價值,而去消費更多商品。

優惠券引流

讓消費者選擇其他相關產品、互補產品,為產品引流,從而能夠起到利潤最大化效應。

"

優惠券能夠起到很好的拉新和激活用戶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很多商家的青睞。而用戶也逐漸養成了先領券再下單的消費習慣。

淘寶購物先看有沒有優惠券可以領

在美團訂餐會先領一個滿減紅包

實體店消費後會獲得二次消費的優惠券

門店可以辦理會員卡,每次消費可打折

就連一些p2p借款平臺也有減息券

……

不光是B2B/B2C、O2O等電商平臺,在多種場景下,優惠券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作為一種重要的促銷手段,經過不斷演化與發展,到現在幾乎每個能夠進行交易的網絡平臺都有優惠券。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流程

對運營人而言,推出優惠券是一種重要的運營策略。對活動運營,優惠券是訂單轉化和拉昇客單價的有力工具;對用戶運營,優惠券是用戶維護乃至用戶召回的重要手段。

那麼,今天我就來說說運營人該如何用好優惠券。

一、優惠券的本質

在設計製作優惠券之前,運營人首先要明白一點,從本質上來講,優惠券是一種“價格歧視”策略。

價格歧視屬於微觀經濟學範疇,是商家針對不同的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價格差異化,既不侵犯消費者平等權,也不違背公平交易原則,而是商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合理定價行為。

舉個例子: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雖然現實可能不是這麼簡單。從經濟學的角度,只要售價高於我的邊際成本,多買一個就多掙一份錢。

通過價格歧視,篩選出對價格敏感性和不敏感性的客戶,對價格敏感性的客戶對他們給予價格上的優惠,而對價格不敏感的人群,依舊是用原價售賣,從而實現最大化效益。

當然,不同的運營人看完這個例子想必有不同的理解:

從活動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的力度及定價對轉化的影響;

從用戶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對分層用戶維護的重要性。

對用戶,優惠券是個心理學問題:用戶需要的不一定是佔便宜,而是佔便宜的感覺。

如果直接降價,短時間內確實會使銷量上升。但是當時間一長,用戶熟悉了這個價格之後,這種刺激作用就沒用了。當你提升回原來的價格,反而會使得銷量下降。

商業的本質是為了賺錢,優惠券看似是用戶佔了便宜,對於商家來說,推出優惠券本身是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而使用優惠券的形式,是利用一種對比效應,使用戶產生了佔便宜的感覺,讓用戶產生一種有便宜不佔白不佔的衝動,從不買到買,從買到多買。

對比效應,也稱“感覺對比”。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產生的感覺差異的現象。如同一種顏色把它放在較暗的背景上看起來明亮些,放在較亮的背景上看起來暗些。

兩種不同的事物同時或繼時呈現,比它們各自單獨呈現所得到的學習效果要好。原因是兩事物在大腦皮層中產生相互誘導作用,在對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單獨出現在大腦皮層中的事物,無誘導作用,顯得平淡而不易記憶。

比如去餐廳吃飯,結賬後店家送我一張優惠券。幾天後,我吃飯時會想起來我有他們的優惠券,然後我就又一次去他家吃飯了。

充值返現,比如衝200返200,力度很大,用戶本身能獲得優惠,從商家的角度錢已經收了,而且很容易引導用戶頻繁的來消費。還有積分累加,也能刺激用戶的消費行為。

類似的活動有很多,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優惠券本身對於用戶來說算是一種資金,一種財富,它可以引導用戶的消費選擇、提醒用戶有能佔便宜的行為。如果我覺得價格太高,優惠券還能降低我選擇的門檻。優惠券作為店家專屬,也能加深品牌在用戶的心裡的認知。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綜上:卡券既可以刺激用戶消費,也可以為商家帶來更多的利潤。總結:

提醒用戶加強品牌印象

降低消費門檻增加消費人數

刺激用戶消費頻率等作用

說了一大堆,優惠券或者折扣卡的初衷,就是看似讓用戶佔了便宜,其實對商家來說是最大的受益者。

二、優惠券的設計

優惠券的形式五花八門,滿減券、滿贈券、折扣券、代金券……等等,雖然都是讓用戶在使用時抵扣一定的費用,達到促銷或提高客單價的目的,但在抵扣方式上卻不同。主要有以下兩類:

直接抵扣固定金額的費用,如滿減券、代金券等達到使用條件就減免券面金額;

在訂單價格的基礎上進行打折減免,如折扣券。

簡單總結一下優惠券大致是這樣的: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一般的優惠券,我認為至少要包含5個必要因素,剩下的屬於可配置因素,根據每次活動的需要適當選擇添加。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優惠券的金額/折扣直接影響到轉化,優惠力度過大導致利潤變薄,優惠力度較小則用戶不敏感使用率不高。

最完美的情況就是我們擁有看透每個買家的讀心術,能知道用戶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並且以這個價格賣給他。

問題是沒有用戶會跑到你面前說自己願意掏多少錢。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和資源投入去思考制定優惠力度。

為了甩貨或沖銷售額,在保證不虧本的前提下優惠力度可以儘量大,刺激用戶購買。

為了提升客單價,則需先摸清現在的客單價,假如現在平均客單價20元,可以制定滿30減X元優惠券,用戶為了享受優惠,自然要多買。

為了維護用戶,用戶運營可以根據用戶模型,對不同層級的用戶發放不同力度的優惠券,達到促活的目的。

為了挽回用戶,向潛在流失用戶發放高於活躍用戶的優惠券,比如我們常用的外賣紅包,一般一週以上未使用APP的用戶領到紅包金額會高於活躍用戶,這是防止用戶流失的一個手段。

以上簡單列舉了運營在設計製作優惠券時常遇到的幾種情況,當然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優惠券的發放

有優惠券是基礎,作為運營,怎麼把券發到目標用戶手裡也是問題的關鍵。

發放渠道的選擇直接影響你能發出去多少,大家都知道轉化漏斗的存在,自然是發得越多帶來的轉化才能越多。

如果為了特定群體的轉化,要考慮發放渠道的針對性,人人都有的優惠不叫優惠,要維護這個特定群體的身份認同感。

發放優惠券的主要套路:

(1)分享發券

用戶想獲得優惠,需要分享後才能領取。常見的有邀請送紅包。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滴滴、美團、餓了麼訂單完成後的紅包,集回饋下單用戶、促活老用戶和拉新用戶的三重功效於一身,能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

(2)主動發券

商家主動給用戶發優惠券,比如新人禮包,特殊用戶福利活動,用戶輸入賬號即可領取。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3)積分兌券

用戶體系的一部分,適當的積分兌換系統不僅能大量消耗積分池總量,也能刺激用戶為了兌換多獲取積分,促進用戶活躍度。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4)消費返券

在用戶消費後發券,增加買家的復購率。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5)任務發券

用戶需要達成一定條件才能獲得優惠券,如簽到任務、評價返券、分享領取等。

比如為了快速拉新,要求老用戶拉新X個人可獲得;為了某個頻道的PV,要求用戶進入該頻道後可獲得,這背後往往隱藏著運營的特定目的,短時間內帶動相關目標數據的提升。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通過和用戶的互動維持了用戶的活躍度,也增進了和用戶的感情,重要的是無形中增加用戶很多的沉沒成本,這種方式得到券的使用率自然也是可觀的。

但要切記,這種優惠福利的價值一定要稍高一些,不然很難激勵用戶,用戶的信任度也會下降。

(6)異業合作發券

選擇與自家目標用戶有重疊的平臺合作,達到拉新目的。在該平臺發券導流該平臺用戶到自家平臺,實現換量拉新。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四、優惠券的使用

優惠券一經發放,主動權就交到了用戶手中。從用戶獲得優惠券到優惠券失效這段時間,運營人需要做的是提醒用戶不要忘記使用。

如果是有聲提醒,手機短信和站內消息都可以派上用場,提醒文案+鏈接。如果是無聲提醒,把優惠券適用的商品或服務儘可能展現在用戶面前。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還有就是,一張能打動人心的優惠券,必定會有讓用戶願意下單的理由。

最大化滿減

消費者領取優惠券後,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最大化使用優惠券。商家利用不同的產品品類和價格設置,能夠實現讓消費者購買更多的產品和服務,並且把優惠券用的津津有味。很多人在使用滿減優惠券時,會為了最大化優惠券價值,而去消費更多商品。

優惠券引流

讓消費者選擇其他相關產品、互補產品,為產品引流,從而能夠起到利潤最大化效應。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稀缺性價值

一切稀缺的東西都是被認為有價值的。對優惠券的使用限制,反而能提升用戶的青睞。限定使用時間、人群、地區、渠道,以便讓消費者產生下單的慾望。

消費者對於下單也是持觀望態度的,縮短優惠券的使用期限,用戶心裡才會出現緊迫性。而人群、地區、渠道的限制,讓商家對其產品價格和業務有了更好的操作空間。

那麼針對不同的客戶,如何讓其獲取優惠券呢?

從新客戶和老客戶兩個角度上思考:

①新客戶

如果面向新客戶,除非優惠的力度非常大,甚至到免費使用,否則很難打動新客戶,對待新客戶,商家的常用策略是優惠券+贈品、優惠券+免費體驗。

大賣場的地推優惠券就比較有效:有意向客戶需要用20元購買一張價值300元的大賣場優惠券。現場消費後,還有抽獎環節,且還贈送你價值30元的酸奶

20元購買一張代金券=300元的優惠券+抽獎禮品+價值30元的酸奶。面對新客戶,單一張優惠券還不能夠打動人,必須把贈品和體驗配套措施做好。

②老客戶

很多商家常用的引流策略,就是加微信好友即贈送紅包或優惠券,將用戶引導了自己的圈子裡中,增加自己的流量。

加微信好友、建立微信群、關注微信公眾號、官網、APP等其他方式,將用戶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優惠券福利最大化曝光在消費者眼前。

對於優惠券的使用,還有幾點需要注意:

無需對所有人優惠,對所有人都優惠等於沒有優惠,體現不出優惠券給人承載的價值。

不是所有產品都需要優惠券來刺激消費,如高端產品和服務的消費。

太容易得到的優惠券人們不會珍惜,通過遊戲化、任務式、稀缺性獲取的優惠券使用率更高。

五、數據統計分析

發放了優惠券,在結束後也要有相應的數據統計。因為數據是衡量工作的一個重要標準。

如果想通過發放優惠券,查看活動效果。我們主要監控的數據為有下單數、(發起)活動數、優惠券數這3項。

更詳細的分享率、領取率、使用率、拉新率,可通過計算獲得:

分享率 = 活動數 / 下單數 * 100%;

領取率 = 優惠券數 / (活動數 * 每個活動參與數)* 100% 每個活動參與數即表示每個活動允許多少用戶領取;

使用率 = 優惠券使用數 / (優惠券數 – 優惠券退券數) 如果優惠券可以退券,一般會把退券數刨除,也有是不刨除,主要看業務需求;

拉新數 = 領取過優惠券的用戶中,標記為新用戶的數量

而優惠券遵守這樣一個基本漏斗模型:

"

優惠券能夠起到很好的拉新和激活用戶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很多商家的青睞。而用戶也逐漸養成了先領券再下單的消費習慣。

淘寶購物先看有沒有優惠券可以領

在美團訂餐會先領一個滿減紅包

實體店消費後會獲得二次消費的優惠券

門店可以辦理會員卡,每次消費可打折

就連一些p2p借款平臺也有減息券

……

不光是B2B/B2C、O2O等電商平臺,在多種場景下,優惠券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作為一種重要的促銷手段,經過不斷演化與發展,到現在幾乎每個能夠進行交易的網絡平臺都有優惠券。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優惠券流程

對運營人而言,推出優惠券是一種重要的運營策略。對活動運營,優惠券是訂單轉化和拉昇客單價的有力工具;對用戶運營,優惠券是用戶維護乃至用戶召回的重要手段。

那麼,今天我就來說說運營人該如何用好優惠券。

一、優惠券的本質

在設計製作優惠券之前,運營人首先要明白一點,從本質上來講,優惠券是一種“價格歧視”策略。

價格歧視屬於微觀經濟學範疇,是商家針對不同的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價格差異化,既不侵犯消費者平等權,也不違背公平交易原則,而是商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合理定價行為。

舉個例子: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雖然現實可能不是這麼簡單。從經濟學的角度,只要售價高於我的邊際成本,多買一個就多掙一份錢。

通過價格歧視,篩選出對價格敏感性和不敏感性的客戶,對價格敏感性的客戶對他們給予價格上的優惠,而對價格不敏感的人群,依舊是用原價售賣,從而實現最大化效益。

當然,不同的運營人看完這個例子想必有不同的理解:

從活動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的力度及定價對轉化的影響;

從用戶運營角度,至少能看出優惠券對分層用戶維護的重要性。

對用戶,優惠券是個心理學問題:用戶需要的不一定是佔便宜,而是佔便宜的感覺。

如果直接降價,短時間內確實會使銷量上升。但是當時間一長,用戶熟悉了這個價格之後,這種刺激作用就沒用了。當你提升回原來的價格,反而會使得銷量下降。

商業的本質是為了賺錢,優惠券看似是用戶佔了便宜,對於商家來說,推出優惠券本身是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而使用優惠券的形式,是利用一種對比效應,使用戶產生了佔便宜的感覺,讓用戶產生一種有便宜不佔白不佔的衝動,從不買到買,從買到多買。

對比效應,也稱“感覺對比”。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產生的感覺差異的現象。如同一種顏色把它放在較暗的背景上看起來明亮些,放在較亮的背景上看起來暗些。

兩種不同的事物同時或繼時呈現,比它們各自單獨呈現所得到的學習效果要好。原因是兩事物在大腦皮層中產生相互誘導作用,在對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單獨出現在大腦皮層中的事物,無誘導作用,顯得平淡而不易記憶。

比如去餐廳吃飯,結賬後店家送我一張優惠券。幾天後,我吃飯時會想起來我有他們的優惠券,然後我就又一次去他家吃飯了。

充值返現,比如衝200返200,力度很大,用戶本身能獲得優惠,從商家的角度錢已經收了,而且很容易引導用戶頻繁的來消費。還有積分累加,也能刺激用戶的消費行為。

類似的活動有很多,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優惠券本身對於用戶來說算是一種資金,一種財富,它可以引導用戶的消費選擇、提醒用戶有能佔便宜的行為。如果我覺得價格太高,優惠券還能降低我選擇的門檻。優惠券作為店家專屬,也能加深品牌在用戶的心裡的認知。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綜上:卡券既可以刺激用戶消費,也可以為商家帶來更多的利潤。總結:

提醒用戶加強品牌印象

降低消費門檻增加消費人數

刺激用戶消費頻率等作用

說了一大堆,優惠券或者折扣卡的初衷,就是看似讓用戶佔了便宜,其實對商家來說是最大的受益者。

二、優惠券的設計

優惠券的形式五花八門,滿減券、滿贈券、折扣券、代金券……等等,雖然都是讓用戶在使用時抵扣一定的費用,達到促銷或提高客單價的目的,但在抵扣方式上卻不同。主要有以下兩類:

直接抵扣固定金額的費用,如滿減券、代金券等達到使用條件就減免券面金額;

在訂單價格的基礎上進行打折減免,如折扣券。

簡單總結一下優惠券大致是這樣的: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一般的優惠券,我認為至少要包含5個必要因素,剩下的屬於可配置因素,根據每次活動的需要適當選擇添加。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優惠券的金額/折扣直接影響到轉化,優惠力度過大導致利潤變薄,優惠力度較小則用戶不敏感使用率不高。

最完美的情況就是我們擁有看透每個買家的讀心術,能知道用戶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並且以這個價格賣給他。

問題是沒有用戶會跑到你面前說自己願意掏多少錢。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和資源投入去思考制定優惠力度。

為了甩貨或沖銷售額,在保證不虧本的前提下優惠力度可以儘量大,刺激用戶購買。

為了提升客單價,則需先摸清現在的客單價,假如現在平均客單價20元,可以制定滿30減X元優惠券,用戶為了享受優惠,自然要多買。

為了維護用戶,用戶運營可以根據用戶模型,對不同層級的用戶發放不同力度的優惠券,達到促活的目的。

為了挽回用戶,向潛在流失用戶發放高於活躍用戶的優惠券,比如我們常用的外賣紅包,一般一週以上未使用APP的用戶領到紅包金額會高於活躍用戶,這是防止用戶流失的一個手段。

以上簡單列舉了運營在設計製作優惠券時常遇到的幾種情況,當然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優惠券的發放

有優惠券是基礎,作為運營,怎麼把券發到目標用戶手裡也是問題的關鍵。

發放渠道的選擇直接影響你能發出去多少,大家都知道轉化漏斗的存在,自然是發得越多帶來的轉化才能越多。

如果為了特定群體的轉化,要考慮發放渠道的針對性,人人都有的優惠不叫優惠,要維護這個特定群體的身份認同感。

發放優惠券的主要套路:

(1)分享發券

用戶想獲得優惠,需要分享後才能領取。常見的有邀請送紅包。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滴滴、美團、餓了麼訂單完成後的紅包,集回饋下單用戶、促活老用戶和拉新用戶的三重功效於一身,能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

(2)主動發券

商家主動給用戶發優惠券,比如新人禮包,特殊用戶福利活動,用戶輸入賬號即可領取。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3)積分兌券

用戶體系的一部分,適當的積分兌換系統不僅能大量消耗積分池總量,也能刺激用戶為了兌換多獲取積分,促進用戶活躍度。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4)消費返券

在用戶消費後發券,增加買家的復購率。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5)任務發券

用戶需要達成一定條件才能獲得優惠券,如簽到任務、評價返券、分享領取等。

比如為了快速拉新,要求老用戶拉新X個人可獲得;為了某個頻道的PV,要求用戶進入該頻道後可獲得,這背後往往隱藏著運營的特定目的,短時間內帶動相關目標數據的提升。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通過和用戶的互動維持了用戶的活躍度,也增進了和用戶的感情,重要的是無形中增加用戶很多的沉沒成本,這種方式得到券的使用率自然也是可觀的。

但要切記,這種優惠福利的價值一定要稍高一些,不然很難激勵用戶,用戶的信任度也會下降。

(6)異業合作發券

選擇與自家目標用戶有重疊的平臺合作,達到拉新目的。在該平臺發券導流該平臺用戶到自家平臺,實現換量拉新。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四、優惠券的使用

優惠券一經發放,主動權就交到了用戶手中。從用戶獲得優惠券到優惠券失效這段時間,運營人需要做的是提醒用戶不要忘記使用。

如果是有聲提醒,手機短信和站內消息都可以派上用場,提醒文案+鏈接。如果是無聲提醒,把優惠券適用的商品或服務儘可能展現在用戶面前。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還有就是,一張能打動人心的優惠券,必定會有讓用戶願意下單的理由。

最大化滿減

消費者領取優惠券後,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最大化使用優惠券。商家利用不同的產品品類和價格設置,能夠實現讓消費者購買更多的產品和服務,並且把優惠券用的津津有味。很多人在使用滿減優惠券時,會為了最大化優惠券價值,而去消費更多商品。

優惠券引流

讓消費者選擇其他相關產品、互補產品,為產品引流,從而能夠起到利潤最大化效應。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稀缺性價值

一切稀缺的東西都是被認為有價值的。對優惠券的使用限制,反而能提升用戶的青睞。限定使用時間、人群、地區、渠道,以便讓消費者產生下單的慾望。

消費者對於下單也是持觀望態度的,縮短優惠券的使用期限,用戶心裡才會出現緊迫性。而人群、地區、渠道的限制,讓商家對其產品價格和業務有了更好的操作空間。

那麼針對不同的客戶,如何讓其獲取優惠券呢?

從新客戶和老客戶兩個角度上思考:

①新客戶

如果面向新客戶,除非優惠的力度非常大,甚至到免費使用,否則很難打動新客戶,對待新客戶,商家的常用策略是優惠券+贈品、優惠券+免費體驗。

大賣場的地推優惠券就比較有效:有意向客戶需要用20元購買一張價值300元的大賣場優惠券。現場消費後,還有抽獎環節,且還贈送你價值30元的酸奶

20元購買一張代金券=300元的優惠券+抽獎禮品+價值30元的酸奶。面對新客戶,單一張優惠券還不能夠打動人,必須把贈品和體驗配套措施做好。

②老客戶

很多商家常用的引流策略,就是加微信好友即贈送紅包或優惠券,將用戶引導了自己的圈子裡中,增加自己的流量。

加微信好友、建立微信群、關注微信公眾號、官網、APP等其他方式,將用戶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優惠券福利最大化曝光在消費者眼前。

對於優惠券的使用,還有幾點需要注意:

無需對所有人優惠,對所有人都優惠等於沒有優惠,體現不出優惠券給人承載的價值。

不是所有產品都需要優惠券來刺激消費,如高端產品和服務的消費。

太容易得到的優惠券人們不會珍惜,通過遊戲化、任務式、稀缺性獲取的優惠券使用率更高。

五、數據統計分析

發放了優惠券,在結束後也要有相應的數據統計。因為數據是衡量工作的一個重要標準。

如果想通過發放優惠券,查看活動效果。我們主要監控的數據為有下單數、(發起)活動數、優惠券數這3項。

更詳細的分享率、領取率、使用率、拉新率,可通過計算獲得:

分享率 = 活動數 / 下單數 * 100%;

領取率 = 優惠券數 / (活動數 * 每個活動參與數)* 100% 每個活動參與數即表示每個活動允許多少用戶領取;

使用率 = 優惠券使用數 / (優惠券數 – 優惠券退券數) 如果優惠券可以退券,一般會把退券數刨除,也有是不刨除,主要看業務需求;

拉新數 = 領取過優惠券的用戶中,標記為新用戶的數量

而優惠券遵守這樣一個基本漏斗模型:

優惠券運營指南:一張搞定拉新、促活、轉化、召回

從渠道推廣量到用戶領取量的轉化,說明渠道的有效性和優惠券領取頁面是否存在問題,也說明優惠券對用戶的吸引力如何。

從用戶領取量到實際使用量的轉化說明優惠券的吸引力,也說明運營提醒是否有效

實際使用量則代表最終的轉化,衡量本次優惠券是否成功。

此外我們還應該根據發放目的,進行鍼對性的數據總結分析。

比如拉新量、用戶活躍度提升指數、流失用戶召回量、銷售量提升指數等,形成一個完整的優惠券數據分析,為以後使用優惠券的運營方案提供參考和改進方向。

六、總結

看似簡單的一張優惠券,既是經濟學問題,也是消費者心理學問題,更是運營人需要掌握的重要運營策略。

還有一點很重要,運營人的工作不單單是制定優惠券的使用策略(清楚目的、做好策劃、定好規則),也要和產品、開發的同事充分溝通,確保發放、核銷、統計等前端和後臺功能完善,這樣推出的優惠券運營策略,才能達到想要的目的。

【福利】:點擊關注我,私信回覆“電商”,加入電商圈子一起交流學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