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帳下奇兒在——李存勖揚名立萬的三垂岡及柏鄉之戰(下)'

"

李存勖贏得了自己軍旅人生中第一場重大戰役的勝利,但客觀來說,三垂岡之戰實際上是一場偷襲戰,驕傲的朱溫自己打敗了自己,再加上大霧助晉,所以樑軍才莫名其妙的被打了一通。老虎正在打盹兒,被驢一蹄子踹進陰溝裡,但這並不能說明驢能打過老虎。雖然朱溫感嘆過生子當如李亞子,但就朱溫本人來說,他並沒有把李存勖太當回事。

李存勖自然知道三垂岡之戰贏得僥倖。雖然他藉此戰在河東打出了自己的聲威,河東名宿周德威、李嗣昭、李嗣源等人對李存勖忠貞不二,但樑強晉弱的局面沒有絲毫改觀。對李存勖來說,他現在能做的,就是啃硬骨頭,一塊一塊的啃。

果然有一塊硬邦邦的骨頭擺在了李存勖的面前,朱溫把觸角伸向河北地區的趙國。

這裡需要簡單的介紹一下五代初期的河北勢力分佈形勢:

樑朝:朱溫所建,控制河南、山東、蘇北、皖北、鄂北、晉南,以及河北南部邢臺、邯鄲一帶。

晉國:李存勖所有,佔據山西大部。

燕國:劉仁恭、劉守光相繼割據,佔有北京、天津地區,以及河北滄州、張家口、唐山,遼寧部分地區。

義武軍:王處直所據,佔有河北保定附近二州,在河北諸多勢力中面積最小。

趙國:唐末的成德軍節度使,佔有鎮(石家莊)、趙(趙縣)、深、冀四州,因為統治者王鎔被朱溫封為趙王,所以俗稱趙國。

"

李存勖贏得了自己軍旅人生中第一場重大戰役的勝利,但客觀來說,三垂岡之戰實際上是一場偷襲戰,驕傲的朱溫自己打敗了自己,再加上大霧助晉,所以樑軍才莫名其妙的被打了一通。老虎正在打盹兒,被驢一蹄子踹進陰溝裡,但這並不能說明驢能打過老虎。雖然朱溫感嘆過生子當如李亞子,但就朱溫本人來說,他並沒有把李存勖太當回事。

李存勖自然知道三垂岡之戰贏得僥倖。雖然他藉此戰在河東打出了自己的聲威,河東名宿周德威、李嗣昭、李嗣源等人對李存勖忠貞不二,但樑強晉弱的局面沒有絲毫改觀。對李存勖來說,他現在能做的,就是啃硬骨頭,一塊一塊的啃。

果然有一塊硬邦邦的骨頭擺在了李存勖的面前,朱溫把觸角伸向河北地區的趙國。

這裡需要簡單的介紹一下五代初期的河北勢力分佈形勢:

樑朝:朱溫所建,控制河南、山東、蘇北、皖北、鄂北、晉南,以及河北南部邢臺、邯鄲一帶。

晉國:李存勖所有,佔據山西大部。

燕國:劉仁恭、劉守光相繼割據,佔有北京、天津地區,以及河北滄州、張家口、唐山,遼寧部分地區。

義武軍:王處直所據,佔有河北保定附近二州,在河北諸多勢力中面積最小。

趙國:唐末的成德軍節度使,佔有鎮(石家莊)、趙(趙縣)、深、冀四州,因為統治者王鎔被朱溫封為趙王,所以俗稱趙國。

風雲帳下奇兒在——李存勖揚名立萬的三垂岡及柏鄉之戰(下)

五代初期勢力分佈圖

王鎔與李存勖一樣,並非漢人,而是回鶻的後裔,十歲時襲封父親的的成德軍節度使之職。而王鎔往上追四五輩兒,他的祖先世代割據成德,成為河北大藩,史稱承祖父百年之業,士馬強而蓄積富。

趙國北接義武,南接樑朝的魏博,東接燕國,西邊與李存勖的晉國相鄰。在一輪又一輪的河北爭霸戰中,王鎔奉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儘可能的不與鄰居發生武裝衝突。雖然朱溫是天下第一強藩,但早年的朱溫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消滅秦宗權、朱瑄等中原軍閥上,暫時顧不上河北。而王鎔的老鄰居李克用佔據河東,地大兵強,是王鎔無論如何都得罪不起的。所以王鎔特別重視與河東的外交關係,李克用曾經發兵攻趙,被王鎔花了二十萬匹絹給勸退,晉趙和好。但等到朱溫擺平中原後,開始經營河北,王鎔知道朱溫的實力,更不敢得罪朱溫。等到朱溫建立樑朝後,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王鎔的兒子。當時樑強晉弱,王鎔只能向強者低頭,承認樑朝的正統性。

王鎔雖然向朱溫稱臣,但他的成德軍畢竟是獨立政權,並不受朱溫直接控制。而趙國西邊與河東相鄰,如果朱溫能拿下趙國,就能在河東的東線對李存勖狠狠的插上一刀,讓太原城中的李存勖每天都生活在樑軍隨時偷襲的恐懼之中。

為了實現吞併趙國的計劃,朱溫開始對王鎔以及更北邊的王處直慢慢下手,至於說朱溫的理由,是懷疑王鎔與李存勖暗中私通的一個蹩腳接口罷了。

就在這個時候,燕國的劉守光也盯上了趙國,發兵南屯淶水,似乎要偷襲趙國。朱溫覺得機會來了,立刻發魏博兵三千人進兵深、冀二州,表面上說是幫助趙國擊退燕軍,實際上是等待時機消滅趙國。

王鎔不是不明白朱溫的意思,但攝於朱溫的淫威,王鎔不敢和朱溫翻臉。王鎔希望能說服朱溫撤兵,並派人到洛陽告訴朱溫,說趙國已經和燕國和解,劉守光撤兵。王鎔天真的以為找到了最合理的理由,朱溫就可以撤兵了。但是即將到最的肥肉,沒人會傻到放棄,朱溫表面上和王鎔打馬虎眼,暗中卻讓三千魏博兵突然發難,殺掉守城的趙兵。王鎔這時才發現自己上當了,再也不管和朱三的親家情了,立刻向李存勖求援。

李存勖收到王鎔的雞毛信,不過在是否救趙的問題上,晉國高層發生了嚴重的分歧。大多數幕僚認為王鎔是朱溫的親家,這次極有可能是朱溫與王鎔的雙簧戲,目的是引誘晉兵深入,聚而殲之。大家的意見是先緩一緩,看看朱溫下一步動作再做計較。而李存勖卻認為王鎔只是屈服於朱溫強大的軍事實力,並非真心歸順,王鎔臣服的底線是趙國獨立自主。李存勖的態度十分明確:脣亡齒寒,今天不救趙,趙亡,晉豈能獨存。李存勖告訴大家:我們如果遲疑不救,正好中了朱溫計,應該馬上出兵救趙。

河東黑鴉軍再次兵出太原城,由周德威帶隊疾馳出井陘口,直奔趙州,阻止樑軍對趙國首府真定隨時可能發起的進攻,李存勖隨後趕到。

朱溫本來希望三千精兵賴在趙國不走,給王鎔製造壓力,敦促王鎔早點獻城。但朱溫完全沒有想到王鎔竟然暗中向李存勖求救,李存勖已經率軍攔在趙州。李存勖承受不起趙國入樑給晉國帶來的生存壓力,而朱溫同樣承受不起趙國入晉帶給樑朝的生存壓力,所以既然李存勖要把事情鬧大,那麼就趁這個機會幹掉李存勖。

樑開平四年(910年)十二月初三,天下唯一超霸朱溫甩出一張王牌:寧國軍節度使王景仁任北面行營招討使,相州刺史李思安為前鋒,出兵十萬。同時,魏博軍協助王景仁的主力北上作戰,大將閻寶、王彥章率兩千精銳騎兵跟進,作為機動接應。

樑軍主將王景仁其實不是朱溫的嫡系,他本名王茂章,善使一條大槊,性情暴戾,是淮南王楊行密的手下大將。楊行密死後,楊渥繼位,忌憚王景仁的才能,王景仁為了避禍,逃了出來。後來碰到朱溫,朱溫非常欣賞王景仁,便留為己用。而為了避朱樑祖諱,王茂章改名王景仁。

奉大梁皇帝之命,王景仁率軍星夜北上,十二月初四,樑軍從河陽渡口橫渡黃河,從東北方向進入天雄軍,與天雄軍羅周翰率領的四萬魏軍會合,然後北上直接進入趙州南線邢州一帶。為了接近李存勖的主力,王景仁下令樑軍繼續北上。十二月二十一日,樑軍駐紮柏鄉。四天後,晉王李存勖在趙州與周德威的主力會合,震驚天下的柏鄉之戰一觸即發。

"

李存勖贏得了自己軍旅人生中第一場重大戰役的勝利,但客觀來說,三垂岡之戰實際上是一場偷襲戰,驕傲的朱溫自己打敗了自己,再加上大霧助晉,所以樑軍才莫名其妙的被打了一通。老虎正在打盹兒,被驢一蹄子踹進陰溝裡,但這並不能說明驢能打過老虎。雖然朱溫感嘆過生子當如李亞子,但就朱溫本人來說,他並沒有把李存勖太當回事。

李存勖自然知道三垂岡之戰贏得僥倖。雖然他藉此戰在河東打出了自己的聲威,河東名宿周德威、李嗣昭、李嗣源等人對李存勖忠貞不二,但樑強晉弱的局面沒有絲毫改觀。對李存勖來說,他現在能做的,就是啃硬骨頭,一塊一塊的啃。

果然有一塊硬邦邦的骨頭擺在了李存勖的面前,朱溫把觸角伸向河北地區的趙國。

這裡需要簡單的介紹一下五代初期的河北勢力分佈形勢:

樑朝:朱溫所建,控制河南、山東、蘇北、皖北、鄂北、晉南,以及河北南部邢臺、邯鄲一帶。

晉國:李存勖所有,佔據山西大部。

燕國:劉仁恭、劉守光相繼割據,佔有北京、天津地區,以及河北滄州、張家口、唐山,遼寧部分地區。

義武軍:王處直所據,佔有河北保定附近二州,在河北諸多勢力中面積最小。

趙國:唐末的成德軍節度使,佔有鎮(石家莊)、趙(趙縣)、深、冀四州,因為統治者王鎔被朱溫封為趙王,所以俗稱趙國。

風雲帳下奇兒在——李存勖揚名立萬的三垂岡及柏鄉之戰(下)

五代初期勢力分佈圖

王鎔與李存勖一樣,並非漢人,而是回鶻的後裔,十歲時襲封父親的的成德軍節度使之職。而王鎔往上追四五輩兒,他的祖先世代割據成德,成為河北大藩,史稱承祖父百年之業,士馬強而蓄積富。

趙國北接義武,南接樑朝的魏博,東接燕國,西邊與李存勖的晉國相鄰。在一輪又一輪的河北爭霸戰中,王鎔奉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儘可能的不與鄰居發生武裝衝突。雖然朱溫是天下第一強藩,但早年的朱溫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消滅秦宗權、朱瑄等中原軍閥上,暫時顧不上河北。而王鎔的老鄰居李克用佔據河東,地大兵強,是王鎔無論如何都得罪不起的。所以王鎔特別重視與河東的外交關係,李克用曾經發兵攻趙,被王鎔花了二十萬匹絹給勸退,晉趙和好。但等到朱溫擺平中原後,開始經營河北,王鎔知道朱溫的實力,更不敢得罪朱溫。等到朱溫建立樑朝後,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王鎔的兒子。當時樑強晉弱,王鎔只能向強者低頭,承認樑朝的正統性。

王鎔雖然向朱溫稱臣,但他的成德軍畢竟是獨立政權,並不受朱溫直接控制。而趙國西邊與河東相鄰,如果朱溫能拿下趙國,就能在河東的東線對李存勖狠狠的插上一刀,讓太原城中的李存勖每天都生活在樑軍隨時偷襲的恐懼之中。

為了實現吞併趙國的計劃,朱溫開始對王鎔以及更北邊的王處直慢慢下手,至於說朱溫的理由,是懷疑王鎔與李存勖暗中私通的一個蹩腳接口罷了。

就在這個時候,燕國的劉守光也盯上了趙國,發兵南屯淶水,似乎要偷襲趙國。朱溫覺得機會來了,立刻發魏博兵三千人進兵深、冀二州,表面上說是幫助趙國擊退燕軍,實際上是等待時機消滅趙國。

王鎔不是不明白朱溫的意思,但攝於朱溫的淫威,王鎔不敢和朱溫翻臉。王鎔希望能說服朱溫撤兵,並派人到洛陽告訴朱溫,說趙國已經和燕國和解,劉守光撤兵。王鎔天真的以為找到了最合理的理由,朱溫就可以撤兵了。但是即將到最的肥肉,沒人會傻到放棄,朱溫表面上和王鎔打馬虎眼,暗中卻讓三千魏博兵突然發難,殺掉守城的趙兵。王鎔這時才發現自己上當了,再也不管和朱三的親家情了,立刻向李存勖求援。

李存勖收到王鎔的雞毛信,不過在是否救趙的問題上,晉國高層發生了嚴重的分歧。大多數幕僚認為王鎔是朱溫的親家,這次極有可能是朱溫與王鎔的雙簧戲,目的是引誘晉兵深入,聚而殲之。大家的意見是先緩一緩,看看朱溫下一步動作再做計較。而李存勖卻認為王鎔只是屈服於朱溫強大的軍事實力,並非真心歸順,王鎔臣服的底線是趙國獨立自主。李存勖的態度十分明確:脣亡齒寒,今天不救趙,趙亡,晉豈能獨存。李存勖告訴大家:我們如果遲疑不救,正好中了朱溫計,應該馬上出兵救趙。

河東黑鴉軍再次兵出太原城,由周德威帶隊疾馳出井陘口,直奔趙州,阻止樑軍對趙國首府真定隨時可能發起的進攻,李存勖隨後趕到。

朱溫本來希望三千精兵賴在趙國不走,給王鎔製造壓力,敦促王鎔早點獻城。但朱溫完全沒有想到王鎔竟然暗中向李存勖求救,李存勖已經率軍攔在趙州。李存勖承受不起趙國入樑給晉國帶來的生存壓力,而朱溫同樣承受不起趙國入晉帶給樑朝的生存壓力,所以既然李存勖要把事情鬧大,那麼就趁這個機會幹掉李存勖。

樑開平四年(910年)十二月初三,天下唯一超霸朱溫甩出一張王牌:寧國軍節度使王景仁任北面行營招討使,相州刺史李思安為前鋒,出兵十萬。同時,魏博軍協助王景仁的主力北上作戰,大將閻寶、王彥章率兩千精銳騎兵跟進,作為機動接應。

樑軍主將王景仁其實不是朱溫的嫡系,他本名王茂章,善使一條大槊,性情暴戾,是淮南王楊行密的手下大將。楊行密死後,楊渥繼位,忌憚王景仁的才能,王景仁為了避禍,逃了出來。後來碰到朱溫,朱溫非常欣賞王景仁,便留為己用。而為了避朱樑祖諱,王茂章改名王景仁。

奉大梁皇帝之命,王景仁率軍星夜北上,十二月初四,樑軍從河陽渡口橫渡黃河,從東北方向進入天雄軍,與天雄軍羅周翰率領的四萬魏軍會合,然後北上直接進入趙州南線邢州一帶。為了接近李存勖的主力,王景仁下令樑軍繼續北上。十二月二十一日,樑軍駐紮柏鄉。四天後,晉王李存勖在趙州與周德威的主力會合,震驚天下的柏鄉之戰一觸即發。

風雲帳下奇兒在——李存勖揚名立萬的三垂岡及柏鄉之戰(下)

柏鄉之戰

不過,現在李存勖最擔心的倒不是樑軍人多勢眾,他最怕王鎔承受不了壓力,臨場下軟蛋。李存勖先率小股部隊外出,生擒樑軍後勤人員二百人,從他們口中撬出了一條重要消息,朱溫確實要使詐吞併趙國,並表達就算趙國以鐵為城,也要拿下的強硬態度。李存勖和王鎔都知道朱溫要吞併趙國,但卻一直沒有實證。現在李存勖得到了證人,立刻把俘虜送到了真定,從而堅定王鎔背樑歸晉的決心。王鎔反樑立場堅定就等於在後方政治戰場上支持李存勖,李存勖沒有後顧之憂,就可以集中精力在柏鄉對付王景仁。

樑軍兵精糧足,就算一時半會兒拿不下趙國,也有足夠的資本和遠道而來的李存勖打消耗戰。從太原到真定山路崎嶇,糧食運輸比較困難,雖然趙國竭力送糧,但畢竟趙國只有四州,糧食有限,所以李存勖必須速戰速決。而李存勖的對手王景仁早就看透了晉軍的短板,你要速戰速決?不好意思,我偏要耗死你。

不過李存勖還沒有摸清王景仁的底細,不敢貿然發起總攻,只是駐軍在柏鄉北三十里處,派周德威率小股騎兵到樑軍大營前試圖挑戰。而任憑晉軍群魔亂舞,樑軍巋然不動。

現在急的是李存勖,他知道王景仁想依仗著強大的資源耗死自己,而李存勖的優勢是旺盛的士氣。然而士氣是有時限性的,時間不在李存勖這邊。於是晉軍推進二十五里,紮營於野河北岸,試圖步步為營,刺激王景仁出戰。

"

李存勖贏得了自己軍旅人生中第一場重大戰役的勝利,但客觀來說,三垂岡之戰實際上是一場偷襲戰,驕傲的朱溫自己打敗了自己,再加上大霧助晉,所以樑軍才莫名其妙的被打了一通。老虎正在打盹兒,被驢一蹄子踹進陰溝裡,但這並不能說明驢能打過老虎。雖然朱溫感嘆過生子當如李亞子,但就朱溫本人來說,他並沒有把李存勖太當回事。

李存勖自然知道三垂岡之戰贏得僥倖。雖然他藉此戰在河東打出了自己的聲威,河東名宿周德威、李嗣昭、李嗣源等人對李存勖忠貞不二,但樑強晉弱的局面沒有絲毫改觀。對李存勖來說,他現在能做的,就是啃硬骨頭,一塊一塊的啃。

果然有一塊硬邦邦的骨頭擺在了李存勖的面前,朱溫把觸角伸向河北地區的趙國。

這裡需要簡單的介紹一下五代初期的河北勢力分佈形勢:

樑朝:朱溫所建,控制河南、山東、蘇北、皖北、鄂北、晉南,以及河北南部邢臺、邯鄲一帶。

晉國:李存勖所有,佔據山西大部。

燕國:劉仁恭、劉守光相繼割據,佔有北京、天津地區,以及河北滄州、張家口、唐山,遼寧部分地區。

義武軍:王處直所據,佔有河北保定附近二州,在河北諸多勢力中面積最小。

趙國:唐末的成德軍節度使,佔有鎮(石家莊)、趙(趙縣)、深、冀四州,因為統治者王鎔被朱溫封為趙王,所以俗稱趙國。

風雲帳下奇兒在——李存勖揚名立萬的三垂岡及柏鄉之戰(下)

五代初期勢力分佈圖

王鎔與李存勖一樣,並非漢人,而是回鶻的後裔,十歲時襲封父親的的成德軍節度使之職。而王鎔往上追四五輩兒,他的祖先世代割據成德,成為河北大藩,史稱承祖父百年之業,士馬強而蓄積富。

趙國北接義武,南接樑朝的魏博,東接燕國,西邊與李存勖的晉國相鄰。在一輪又一輪的河北爭霸戰中,王鎔奉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儘可能的不與鄰居發生武裝衝突。雖然朱溫是天下第一強藩,但早年的朱溫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消滅秦宗權、朱瑄等中原軍閥上,暫時顧不上河北。而王鎔的老鄰居李克用佔據河東,地大兵強,是王鎔無論如何都得罪不起的。所以王鎔特別重視與河東的外交關係,李克用曾經發兵攻趙,被王鎔花了二十萬匹絹給勸退,晉趙和好。但等到朱溫擺平中原後,開始經營河北,王鎔知道朱溫的實力,更不敢得罪朱溫。等到朱溫建立樑朝後,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王鎔的兒子。當時樑強晉弱,王鎔只能向強者低頭,承認樑朝的正統性。

王鎔雖然向朱溫稱臣,但他的成德軍畢竟是獨立政權,並不受朱溫直接控制。而趙國西邊與河東相鄰,如果朱溫能拿下趙國,就能在河東的東線對李存勖狠狠的插上一刀,讓太原城中的李存勖每天都生活在樑軍隨時偷襲的恐懼之中。

為了實現吞併趙國的計劃,朱溫開始對王鎔以及更北邊的王處直慢慢下手,至於說朱溫的理由,是懷疑王鎔與李存勖暗中私通的一個蹩腳接口罷了。

就在這個時候,燕國的劉守光也盯上了趙國,發兵南屯淶水,似乎要偷襲趙國。朱溫覺得機會來了,立刻發魏博兵三千人進兵深、冀二州,表面上說是幫助趙國擊退燕軍,實際上是等待時機消滅趙國。

王鎔不是不明白朱溫的意思,但攝於朱溫的淫威,王鎔不敢和朱溫翻臉。王鎔希望能說服朱溫撤兵,並派人到洛陽告訴朱溫,說趙國已經和燕國和解,劉守光撤兵。王鎔天真的以為找到了最合理的理由,朱溫就可以撤兵了。但是即將到最的肥肉,沒人會傻到放棄,朱溫表面上和王鎔打馬虎眼,暗中卻讓三千魏博兵突然發難,殺掉守城的趙兵。王鎔這時才發現自己上當了,再也不管和朱三的親家情了,立刻向李存勖求援。

李存勖收到王鎔的雞毛信,不過在是否救趙的問題上,晉國高層發生了嚴重的分歧。大多數幕僚認為王鎔是朱溫的親家,這次極有可能是朱溫與王鎔的雙簧戲,目的是引誘晉兵深入,聚而殲之。大家的意見是先緩一緩,看看朱溫下一步動作再做計較。而李存勖卻認為王鎔只是屈服於朱溫強大的軍事實力,並非真心歸順,王鎔臣服的底線是趙國獨立自主。李存勖的態度十分明確:脣亡齒寒,今天不救趙,趙亡,晉豈能獨存。李存勖告訴大家:我們如果遲疑不救,正好中了朱溫計,應該馬上出兵救趙。

河東黑鴉軍再次兵出太原城,由周德威帶隊疾馳出井陘口,直奔趙州,阻止樑軍對趙國首府真定隨時可能發起的進攻,李存勖隨後趕到。

朱溫本來希望三千精兵賴在趙國不走,給王鎔製造壓力,敦促王鎔早點獻城。但朱溫完全沒有想到王鎔竟然暗中向李存勖求救,李存勖已經率軍攔在趙州。李存勖承受不起趙國入樑給晉國帶來的生存壓力,而朱溫同樣承受不起趙國入晉帶給樑朝的生存壓力,所以既然李存勖要把事情鬧大,那麼就趁這個機會幹掉李存勖。

樑開平四年(910年)十二月初三,天下唯一超霸朱溫甩出一張王牌:寧國軍節度使王景仁任北面行營招討使,相州刺史李思安為前鋒,出兵十萬。同時,魏博軍協助王景仁的主力北上作戰,大將閻寶、王彥章率兩千精銳騎兵跟進,作為機動接應。

樑軍主將王景仁其實不是朱溫的嫡系,他本名王茂章,善使一條大槊,性情暴戾,是淮南王楊行密的手下大將。楊行密死後,楊渥繼位,忌憚王景仁的才能,王景仁為了避禍,逃了出來。後來碰到朱溫,朱溫非常欣賞王景仁,便留為己用。而為了避朱樑祖諱,王茂章改名王景仁。

奉大梁皇帝之命,王景仁率軍星夜北上,十二月初四,樑軍從河陽渡口橫渡黃河,從東北方向進入天雄軍,與天雄軍羅周翰率領的四萬魏軍會合,然後北上直接進入趙州南線邢州一帶。為了接近李存勖的主力,王景仁下令樑軍繼續北上。十二月二十一日,樑軍駐紮柏鄉。四天後,晉王李存勖在趙州與周德威的主力會合,震驚天下的柏鄉之戰一觸即發。

風雲帳下奇兒在——李存勖揚名立萬的三垂岡及柏鄉之戰(下)

柏鄉之戰

不過,現在李存勖最擔心的倒不是樑軍人多勢眾,他最怕王鎔承受不了壓力,臨場下軟蛋。李存勖先率小股部隊外出,生擒樑軍後勤人員二百人,從他們口中撬出了一條重要消息,朱溫確實要使詐吞併趙國,並表達就算趙國以鐵為城,也要拿下的強硬態度。李存勖和王鎔都知道朱溫要吞併趙國,但卻一直沒有實證。現在李存勖得到了證人,立刻把俘虜送到了真定,從而堅定王鎔背樑歸晉的決心。王鎔反樑立場堅定就等於在後方政治戰場上支持李存勖,李存勖沒有後顧之憂,就可以集中精力在柏鄉對付王景仁。

樑軍兵精糧足,就算一時半會兒拿不下趙國,也有足夠的資本和遠道而來的李存勖打消耗戰。從太原到真定山路崎嶇,糧食運輸比較困難,雖然趙國竭力送糧,但畢竟趙國只有四州,糧食有限,所以李存勖必須速戰速決。而李存勖的對手王景仁早就看透了晉軍的短板,你要速戰速決?不好意思,我偏要耗死你。

不過李存勖還沒有摸清王景仁的底細,不敢貿然發起總攻,只是駐軍在柏鄉北三十里處,派周德威率小股騎兵到樑軍大營前試圖挑戰。而任憑晉軍群魔亂舞,樑軍巋然不動。

現在急的是李存勖,他知道王景仁想依仗著強大的資源耗死自己,而李存勖的優勢是旺盛的士氣。然而士氣是有時限性的,時間不在李存勖這邊。於是晉軍推進二十五里,紮營於野河北岸,試圖步步為營,刺激王景仁出戰。

風雲帳下奇兒在——李存勖揚名立萬的三垂岡及柏鄉之戰(下)

李存勖還使了一個損招,讓前去挑戰的晉軍在周德威的帶領下,先是對著樑軍大營一頓亂箭,然後集體罵人。晉軍具體罵了什麼,並沒有記載,但應該是李存勖針對王景仁本人專門定製的罵人攻略,王景仁最怕聽什麼,弟兄們就給我狠狠的罵,祖宗八代、七大姑八大姨,都被晉軍罵了個墳頭冒煙。

王景仁本來就是個急脾氣,根本架不住李存勖近乎潑皮無賴的罵人,終於被罵毛了,派三萬人出營教訓這群河東人。晉軍看到樑軍出營,立刻撤退,被罵急眼的樑軍估計是憋的太久,死追不放。周德威帶著手下一千騎兵攻擊樑軍相對薄弱的兩翼,一千河東騎兵就像一隻討厭的蒼蠅在一頭豬身上來回騷擾,惹得這頭豬亂甩尾巴。

通過這場很小的戰役,周德威真正認清了樑軍的強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衰退的。性格沉穩的周德威更傾向於以守待變,等樑軍士氣耗盡,晉軍再出手收拾樑軍,必能大勝。不過李存勖並不認同周德威的看法,樑軍士氣久而必衰,難道晉軍的士氣就會久而不衰?李存勖堅持速戰速決,對周德威產生了嚴重不滿。周德威同樣不讓步,但他還是通過李存勖非常尊敬的老太監張承業,勸李存勖要沉住氣,一旦樑軍主動渡過野河發起會戰,吃虧的將是弱勢一方。

李存勖本來還想嘴硬,但當他從俘虜口中得到了王景仁即將修建浮橋渡河的計劃,驚出一身冷汗。李存勖認識到速戰速決其實對樑軍同樣有利,所以他及時改變戰略,聽從周德威的建議,全軍退守高邑,以退為進,再尋戰機。

以雙方的軍事實力看,真要打會戰,晉人鐵定被樑軍包餃子。要削弱樑人的戰鬥力,最好的辦法,還是周德威在三垂岡之戰中使用的牛皮糖戰術,不停地襲擾樑軍,特別是樑軍的後勤保障。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樑軍的糧食突然不夠吃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趙國早就料到樑軍會北上趙州,提前搬空了趙州的糧食,而樑軍後勤運輸一時沒有跟上,造成了樑軍無糧的局面。樑軍為了解決糧食問題,只能就地取糧,四處抄掠。樑軍客場作戰,晉軍主場作戰,趙國和義武軍的糧食源源不斷的供給給晉軍,時間反而站在李存勖這一邊,李存勖不再像以前那樣力求速戰速決。

晉軍在周德威的帶領下,再次祭出罵人祖宗八代的損招,不過樑軍懷疑周德威背後有晉軍埋伏,不敢出戰。樑軍死守在柏鄉營中,四個方向都有晉軍騎兵騷擾樑軍外出採辦糧草,時間一久,樑軍幾乎斷了糧。無法想象,以樑朝強大的整體實力和朱溫的智商,怎麼會不調撥糧食供給十萬大軍?但事實就是如此,不但樑人沒有糧食吃,甚至戰馬都餓得眼冒金光。

軍隊作戰大忌就是前線無糧,這極易造成人心恐慌,所以王景仁決定發起總攻,多拖一天,樑軍就多一分因絕糧而崩潰的危險。至於史書記載王景仁出戰是因為周德威把他罵急了,實際上週德威這次不罵娘,王景仁也要出戰。

"

李存勖贏得了自己軍旅人生中第一場重大戰役的勝利,但客觀來說,三垂岡之戰實際上是一場偷襲戰,驕傲的朱溫自己打敗了自己,再加上大霧助晉,所以樑軍才莫名其妙的被打了一通。老虎正在打盹兒,被驢一蹄子踹進陰溝裡,但這並不能說明驢能打過老虎。雖然朱溫感嘆過生子當如李亞子,但就朱溫本人來說,他並沒有把李存勖太當回事。

李存勖自然知道三垂岡之戰贏得僥倖。雖然他藉此戰在河東打出了自己的聲威,河東名宿周德威、李嗣昭、李嗣源等人對李存勖忠貞不二,但樑強晉弱的局面沒有絲毫改觀。對李存勖來說,他現在能做的,就是啃硬骨頭,一塊一塊的啃。

果然有一塊硬邦邦的骨頭擺在了李存勖的面前,朱溫把觸角伸向河北地區的趙國。

這裡需要簡單的介紹一下五代初期的河北勢力分佈形勢:

樑朝:朱溫所建,控制河南、山東、蘇北、皖北、鄂北、晉南,以及河北南部邢臺、邯鄲一帶。

晉國:李存勖所有,佔據山西大部。

燕國:劉仁恭、劉守光相繼割據,佔有北京、天津地區,以及河北滄州、張家口、唐山,遼寧部分地區。

義武軍:王處直所據,佔有河北保定附近二州,在河北諸多勢力中面積最小。

趙國:唐末的成德軍節度使,佔有鎮(石家莊)、趙(趙縣)、深、冀四州,因為統治者王鎔被朱溫封為趙王,所以俗稱趙國。

風雲帳下奇兒在——李存勖揚名立萬的三垂岡及柏鄉之戰(下)

五代初期勢力分佈圖

王鎔與李存勖一樣,並非漢人,而是回鶻的後裔,十歲時襲封父親的的成德軍節度使之職。而王鎔往上追四五輩兒,他的祖先世代割據成德,成為河北大藩,史稱承祖父百年之業,士馬強而蓄積富。

趙國北接義武,南接樑朝的魏博,東接燕國,西邊與李存勖的晉國相鄰。在一輪又一輪的河北爭霸戰中,王鎔奉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儘可能的不與鄰居發生武裝衝突。雖然朱溫是天下第一強藩,但早年的朱溫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消滅秦宗權、朱瑄等中原軍閥上,暫時顧不上河北。而王鎔的老鄰居李克用佔據河東,地大兵強,是王鎔無論如何都得罪不起的。所以王鎔特別重視與河東的外交關係,李克用曾經發兵攻趙,被王鎔花了二十萬匹絹給勸退,晉趙和好。但等到朱溫擺平中原後,開始經營河北,王鎔知道朱溫的實力,更不敢得罪朱溫。等到朱溫建立樑朝後,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王鎔的兒子。當時樑強晉弱,王鎔只能向強者低頭,承認樑朝的正統性。

王鎔雖然向朱溫稱臣,但他的成德軍畢竟是獨立政權,並不受朱溫直接控制。而趙國西邊與河東相鄰,如果朱溫能拿下趙國,就能在河東的東線對李存勖狠狠的插上一刀,讓太原城中的李存勖每天都生活在樑軍隨時偷襲的恐懼之中。

為了實現吞併趙國的計劃,朱溫開始對王鎔以及更北邊的王處直慢慢下手,至於說朱溫的理由,是懷疑王鎔與李存勖暗中私通的一個蹩腳接口罷了。

就在這個時候,燕國的劉守光也盯上了趙國,發兵南屯淶水,似乎要偷襲趙國。朱溫覺得機會來了,立刻發魏博兵三千人進兵深、冀二州,表面上說是幫助趙國擊退燕軍,實際上是等待時機消滅趙國。

王鎔不是不明白朱溫的意思,但攝於朱溫的淫威,王鎔不敢和朱溫翻臉。王鎔希望能說服朱溫撤兵,並派人到洛陽告訴朱溫,說趙國已經和燕國和解,劉守光撤兵。王鎔天真的以為找到了最合理的理由,朱溫就可以撤兵了。但是即將到最的肥肉,沒人會傻到放棄,朱溫表面上和王鎔打馬虎眼,暗中卻讓三千魏博兵突然發難,殺掉守城的趙兵。王鎔這時才發現自己上當了,再也不管和朱三的親家情了,立刻向李存勖求援。

李存勖收到王鎔的雞毛信,不過在是否救趙的問題上,晉國高層發生了嚴重的分歧。大多數幕僚認為王鎔是朱溫的親家,這次極有可能是朱溫與王鎔的雙簧戲,目的是引誘晉兵深入,聚而殲之。大家的意見是先緩一緩,看看朱溫下一步動作再做計較。而李存勖卻認為王鎔只是屈服於朱溫強大的軍事實力,並非真心歸順,王鎔臣服的底線是趙國獨立自主。李存勖的態度十分明確:脣亡齒寒,今天不救趙,趙亡,晉豈能獨存。李存勖告訴大家:我們如果遲疑不救,正好中了朱溫計,應該馬上出兵救趙。

河東黑鴉軍再次兵出太原城,由周德威帶隊疾馳出井陘口,直奔趙州,阻止樑軍對趙國首府真定隨時可能發起的進攻,李存勖隨後趕到。

朱溫本來希望三千精兵賴在趙國不走,給王鎔製造壓力,敦促王鎔早點獻城。但朱溫完全沒有想到王鎔竟然暗中向李存勖求救,李存勖已經率軍攔在趙州。李存勖承受不起趙國入樑給晉國帶來的生存壓力,而朱溫同樣承受不起趙國入晉帶給樑朝的生存壓力,所以既然李存勖要把事情鬧大,那麼就趁這個機會幹掉李存勖。

樑開平四年(910年)十二月初三,天下唯一超霸朱溫甩出一張王牌:寧國軍節度使王景仁任北面行營招討使,相州刺史李思安為前鋒,出兵十萬。同時,魏博軍協助王景仁的主力北上作戰,大將閻寶、王彥章率兩千精銳騎兵跟進,作為機動接應。

樑軍主將王景仁其實不是朱溫的嫡系,他本名王茂章,善使一條大槊,性情暴戾,是淮南王楊行密的手下大將。楊行密死後,楊渥繼位,忌憚王景仁的才能,王景仁為了避禍,逃了出來。後來碰到朱溫,朱溫非常欣賞王景仁,便留為己用。而為了避朱樑祖諱,王茂章改名王景仁。

奉大梁皇帝之命,王景仁率軍星夜北上,十二月初四,樑軍從河陽渡口橫渡黃河,從東北方向進入天雄軍,與天雄軍羅周翰率領的四萬魏軍會合,然後北上直接進入趙州南線邢州一帶。為了接近李存勖的主力,王景仁下令樑軍繼續北上。十二月二十一日,樑軍駐紮柏鄉。四天後,晉王李存勖在趙州與周德威的主力會合,震驚天下的柏鄉之戰一觸即發。

風雲帳下奇兒在——李存勖揚名立萬的三垂岡及柏鄉之戰(下)

柏鄉之戰

不過,現在李存勖最擔心的倒不是樑軍人多勢眾,他最怕王鎔承受不了壓力,臨場下軟蛋。李存勖先率小股部隊外出,生擒樑軍後勤人員二百人,從他們口中撬出了一條重要消息,朱溫確實要使詐吞併趙國,並表達就算趙國以鐵為城,也要拿下的強硬態度。李存勖和王鎔都知道朱溫要吞併趙國,但卻一直沒有實證。現在李存勖得到了證人,立刻把俘虜送到了真定,從而堅定王鎔背樑歸晉的決心。王鎔反樑立場堅定就等於在後方政治戰場上支持李存勖,李存勖沒有後顧之憂,就可以集中精力在柏鄉對付王景仁。

樑軍兵精糧足,就算一時半會兒拿不下趙國,也有足夠的資本和遠道而來的李存勖打消耗戰。從太原到真定山路崎嶇,糧食運輸比較困難,雖然趙國竭力送糧,但畢竟趙國只有四州,糧食有限,所以李存勖必須速戰速決。而李存勖的對手王景仁早就看透了晉軍的短板,你要速戰速決?不好意思,我偏要耗死你。

不過李存勖還沒有摸清王景仁的底細,不敢貿然發起總攻,只是駐軍在柏鄉北三十里處,派周德威率小股騎兵到樑軍大營前試圖挑戰。而任憑晉軍群魔亂舞,樑軍巋然不動。

現在急的是李存勖,他知道王景仁想依仗著強大的資源耗死自己,而李存勖的優勢是旺盛的士氣。然而士氣是有時限性的,時間不在李存勖這邊。於是晉軍推進二十五里,紮營於野河北岸,試圖步步為營,刺激王景仁出戰。

風雲帳下奇兒在——李存勖揚名立萬的三垂岡及柏鄉之戰(下)

李存勖還使了一個損招,讓前去挑戰的晉軍在周德威的帶領下,先是對著樑軍大營一頓亂箭,然後集體罵人。晉軍具體罵了什麼,並沒有記載,但應該是李存勖針對王景仁本人專門定製的罵人攻略,王景仁最怕聽什麼,弟兄們就給我狠狠的罵,祖宗八代、七大姑八大姨,都被晉軍罵了個墳頭冒煙。

王景仁本來就是個急脾氣,根本架不住李存勖近乎潑皮無賴的罵人,終於被罵毛了,派三萬人出營教訓這群河東人。晉軍看到樑軍出營,立刻撤退,被罵急眼的樑軍估計是憋的太久,死追不放。周德威帶著手下一千騎兵攻擊樑軍相對薄弱的兩翼,一千河東騎兵就像一隻討厭的蒼蠅在一頭豬身上來回騷擾,惹得這頭豬亂甩尾巴。

通過這場很小的戰役,周德威真正認清了樑軍的強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衰退的。性格沉穩的周德威更傾向於以守待變,等樑軍士氣耗盡,晉軍再出手收拾樑軍,必能大勝。不過李存勖並不認同周德威的看法,樑軍士氣久而必衰,難道晉軍的士氣就會久而不衰?李存勖堅持速戰速決,對周德威產生了嚴重不滿。周德威同樣不讓步,但他還是通過李存勖非常尊敬的老太監張承業,勸李存勖要沉住氣,一旦樑軍主動渡過野河發起會戰,吃虧的將是弱勢一方。

李存勖本來還想嘴硬,但當他從俘虜口中得到了王景仁即將修建浮橋渡河的計劃,驚出一身冷汗。李存勖認識到速戰速決其實對樑軍同樣有利,所以他及時改變戰略,聽從周德威的建議,全軍退守高邑,以退為進,再尋戰機。

以雙方的軍事實力看,真要打會戰,晉人鐵定被樑軍包餃子。要削弱樑人的戰鬥力,最好的辦法,還是周德威在三垂岡之戰中使用的牛皮糖戰術,不停地襲擾樑軍,特別是樑軍的後勤保障。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樑軍的糧食突然不夠吃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趙國早就料到樑軍會北上趙州,提前搬空了趙州的糧食,而樑軍後勤運輸一時沒有跟上,造成了樑軍無糧的局面。樑軍為了解決糧食問題,只能就地取糧,四處抄掠。樑軍客場作戰,晉軍主場作戰,趙國和義武軍的糧食源源不斷的供給給晉軍,時間反而站在李存勖這一邊,李存勖不再像以前那樣力求速戰速決。

晉軍在周德威的帶領下,再次祭出罵人祖宗八代的損招,不過樑軍懷疑周德威背後有晉軍埋伏,不敢出戰。樑軍死守在柏鄉營中,四個方向都有晉軍騎兵騷擾樑軍外出採辦糧草,時間一久,樑軍幾乎斷了糧。無法想象,以樑朝強大的整體實力和朱溫的智商,怎麼會不調撥糧食供給十萬大軍?但事實就是如此,不但樑人沒有糧食吃,甚至戰馬都餓得眼冒金光。

軍隊作戰大忌就是前線無糧,這極易造成人心恐慌,所以王景仁決定發起總攻,多拖一天,樑軍就多一分因絕糧而崩潰的危險。至於史書記載王景仁出戰是因為周德威把他罵急了,實際上週德威這次不罵娘,王景仁也要出戰。

風雲帳下奇兒在——李存勖揚名立萬的三垂岡及柏鄉之戰(下)

樑乾化元年(911年)正月初二,樑軍主力在王景仁的帶領下全軍出擊,一定要活捉滿嘴噴糞的周德威。周德威當然不會傻到與樑軍玩命,且戰且退,回到野河北岸。樑軍人數太多,野河上橋樑有限,所以樑軍過河速度比較慢。李存勖知道這幾萬樑軍一旦過了河,必然勢不可擋,所以李存勖派大將李建及帶著二百壯士,堵在橋樑北頭,極力阻止樑軍過橋。

也許是這場規模極小的戰役刺激了李存勖的野心,他似乎忘記了周德威對他的苦勸,又想畢其功於一役。年輕氣盛的晉王告訴周德威:國家生死存亡在此一舉,我先上陣殺敵,你在後年助威。周德威知道今天勢必與樑軍主力決戰,但現在還不是時候,他的理由是樑軍缺糧,吃了上頓沒下頓。現在樑軍剛吃完上頓,有力氣拼殺,所以現在決戰等於送死。等樑軍沒飯吃的時候,我們再動手,希望李存勖再耐心等一等。李存勖總算聽進去了周德威的逆耳之言。

樑軍吃過早飯出戰,自然希望速戰速決,但狡猾的晉人根本不和他們玩。等到了中午,樑軍士兵因為沒有飯吃,餓得兩眼昏花,就差直接躺在地上睡著了。王景仁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既然晉軍不咬速戰速決的魚鉤,那就只能先撤,再作打算。

這一幕被周德威看到,像極了淝水之戰的場景,周德威率眾大呼:樑兵敗了,弟兄們要發財的跟我上。數萬晉軍同聲高呼,聲勢極大,同時也給樑軍制造了極大地心理恐慌,樑軍開始有人潰逃。樑軍的戰馬兵甲都是世界頂級裝備,晉軍弟兄早就看著眼熱。大帥一聲令下,晉軍爭先恐後的殺向樑軍。

首先扛不住的是東邊的魏博兵,見勢不妙,魏博兵腳底抹油先溜了。魏軍的潰敗,給處在混亂中的西邊樑軍制造更大的心理恐慌。李嗣源知道樑軍在心理上已經有些撐不住了,立刻想到一個絕妙的主意。李嗣源讓士兵們衝著樑軍大喊:魏兵已經跑了,你們難道等著被河東人砍頭嗎?

李嗣源散佈的這個消息成了壓垮樑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十萬樑軍大潰敗已成定局,不過,就個體而言,樑軍單兵作戰的能力還是讓晉軍有所忌憚,此時貿然與亂哄哄的樑軍作戰,未必就能佔到什麼便宜。還是李存璋懂一點政治,他讓晉軍士兵們在陣前給樑軍兄弟上了一堂感人至深的政治課:樑軍弟兄都是普通百姓,只不過被朱溫矇蔽。只要你們放下手中的武器趕緊滾蛋,我們一個不殺。

李存璋這句話實際上是在替樑軍減負,揹著沉重的兵甲,逃也逃不遠,不如丟掉這些東西,輕裝逃跑。李存璋說話算數,他沒有對放下武器的樑人大開殺戒,但李存璋可沒有替飽受樑人欺負的趙國保證不開殺戒,李嗣源等可沒有保證不殺人。趙國飽受欺凌,這時正是有仇報仇的時候,手無寸鐵的樑軍被趙人砍殺殆盡。

十萬樑軍在這場亂七八糟的潰敗中,僅僅被晉軍殺死的就有兩萬多,生擒樑朝將軍二百八十五人。坐在洛陽城等待吞併趙國好消息的朱皇帝,萬萬沒有想到他的十萬大軍竟然稀裡糊塗的就被李存勖給幹掉了,朱溫臉上的表情可想而知。

"

李存勖贏得了自己軍旅人生中第一場重大戰役的勝利,但客觀來說,三垂岡之戰實際上是一場偷襲戰,驕傲的朱溫自己打敗了自己,再加上大霧助晉,所以樑軍才莫名其妙的被打了一通。老虎正在打盹兒,被驢一蹄子踹進陰溝裡,但這並不能說明驢能打過老虎。雖然朱溫感嘆過生子當如李亞子,但就朱溫本人來說,他並沒有把李存勖太當回事。

李存勖自然知道三垂岡之戰贏得僥倖。雖然他藉此戰在河東打出了自己的聲威,河東名宿周德威、李嗣昭、李嗣源等人對李存勖忠貞不二,但樑強晉弱的局面沒有絲毫改觀。對李存勖來說,他現在能做的,就是啃硬骨頭,一塊一塊的啃。

果然有一塊硬邦邦的骨頭擺在了李存勖的面前,朱溫把觸角伸向河北地區的趙國。

這裡需要簡單的介紹一下五代初期的河北勢力分佈形勢:

樑朝:朱溫所建,控制河南、山東、蘇北、皖北、鄂北、晉南,以及河北南部邢臺、邯鄲一帶。

晉國:李存勖所有,佔據山西大部。

燕國:劉仁恭、劉守光相繼割據,佔有北京、天津地區,以及河北滄州、張家口、唐山,遼寧部分地區。

義武軍:王處直所據,佔有河北保定附近二州,在河北諸多勢力中面積最小。

趙國:唐末的成德軍節度使,佔有鎮(石家莊)、趙(趙縣)、深、冀四州,因為統治者王鎔被朱溫封為趙王,所以俗稱趙國。

風雲帳下奇兒在——李存勖揚名立萬的三垂岡及柏鄉之戰(下)

五代初期勢力分佈圖

王鎔與李存勖一樣,並非漢人,而是回鶻的後裔,十歲時襲封父親的的成德軍節度使之職。而王鎔往上追四五輩兒,他的祖先世代割據成德,成為河北大藩,史稱承祖父百年之業,士馬強而蓄積富。

趙國北接義武,南接樑朝的魏博,東接燕國,西邊與李存勖的晉國相鄰。在一輪又一輪的河北爭霸戰中,王鎔奉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儘可能的不與鄰居發生武裝衝突。雖然朱溫是天下第一強藩,但早年的朱溫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消滅秦宗權、朱瑄等中原軍閥上,暫時顧不上河北。而王鎔的老鄰居李克用佔據河東,地大兵強,是王鎔無論如何都得罪不起的。所以王鎔特別重視與河東的外交關係,李克用曾經發兵攻趙,被王鎔花了二十萬匹絹給勸退,晉趙和好。但等到朱溫擺平中原後,開始經營河北,王鎔知道朱溫的實力,更不敢得罪朱溫。等到朱溫建立樑朝後,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王鎔的兒子。當時樑強晉弱,王鎔只能向強者低頭,承認樑朝的正統性。

王鎔雖然向朱溫稱臣,但他的成德軍畢竟是獨立政權,並不受朱溫直接控制。而趙國西邊與河東相鄰,如果朱溫能拿下趙國,就能在河東的東線對李存勖狠狠的插上一刀,讓太原城中的李存勖每天都生活在樑軍隨時偷襲的恐懼之中。

為了實現吞併趙國的計劃,朱溫開始對王鎔以及更北邊的王處直慢慢下手,至於說朱溫的理由,是懷疑王鎔與李存勖暗中私通的一個蹩腳接口罷了。

就在這個時候,燕國的劉守光也盯上了趙國,發兵南屯淶水,似乎要偷襲趙國。朱溫覺得機會來了,立刻發魏博兵三千人進兵深、冀二州,表面上說是幫助趙國擊退燕軍,實際上是等待時機消滅趙國。

王鎔不是不明白朱溫的意思,但攝於朱溫的淫威,王鎔不敢和朱溫翻臉。王鎔希望能說服朱溫撤兵,並派人到洛陽告訴朱溫,說趙國已經和燕國和解,劉守光撤兵。王鎔天真的以為找到了最合理的理由,朱溫就可以撤兵了。但是即將到最的肥肉,沒人會傻到放棄,朱溫表面上和王鎔打馬虎眼,暗中卻讓三千魏博兵突然發難,殺掉守城的趙兵。王鎔這時才發現自己上當了,再也不管和朱三的親家情了,立刻向李存勖求援。

李存勖收到王鎔的雞毛信,不過在是否救趙的問題上,晉國高層發生了嚴重的分歧。大多數幕僚認為王鎔是朱溫的親家,這次極有可能是朱溫與王鎔的雙簧戲,目的是引誘晉兵深入,聚而殲之。大家的意見是先緩一緩,看看朱溫下一步動作再做計較。而李存勖卻認為王鎔只是屈服於朱溫強大的軍事實力,並非真心歸順,王鎔臣服的底線是趙國獨立自主。李存勖的態度十分明確:脣亡齒寒,今天不救趙,趙亡,晉豈能獨存。李存勖告訴大家:我們如果遲疑不救,正好中了朱溫計,應該馬上出兵救趙。

河東黑鴉軍再次兵出太原城,由周德威帶隊疾馳出井陘口,直奔趙州,阻止樑軍對趙國首府真定隨時可能發起的進攻,李存勖隨後趕到。

朱溫本來希望三千精兵賴在趙國不走,給王鎔製造壓力,敦促王鎔早點獻城。但朱溫完全沒有想到王鎔竟然暗中向李存勖求救,李存勖已經率軍攔在趙州。李存勖承受不起趙國入樑給晉國帶來的生存壓力,而朱溫同樣承受不起趙國入晉帶給樑朝的生存壓力,所以既然李存勖要把事情鬧大,那麼就趁這個機會幹掉李存勖。

樑開平四年(910年)十二月初三,天下唯一超霸朱溫甩出一張王牌:寧國軍節度使王景仁任北面行營招討使,相州刺史李思安為前鋒,出兵十萬。同時,魏博軍協助王景仁的主力北上作戰,大將閻寶、王彥章率兩千精銳騎兵跟進,作為機動接應。

樑軍主將王景仁其實不是朱溫的嫡系,他本名王茂章,善使一條大槊,性情暴戾,是淮南王楊行密的手下大將。楊行密死後,楊渥繼位,忌憚王景仁的才能,王景仁為了避禍,逃了出來。後來碰到朱溫,朱溫非常欣賞王景仁,便留為己用。而為了避朱樑祖諱,王茂章改名王景仁。

奉大梁皇帝之命,王景仁率軍星夜北上,十二月初四,樑軍從河陽渡口橫渡黃河,從東北方向進入天雄軍,與天雄軍羅周翰率領的四萬魏軍會合,然後北上直接進入趙州南線邢州一帶。為了接近李存勖的主力,王景仁下令樑軍繼續北上。十二月二十一日,樑軍駐紮柏鄉。四天後,晉王李存勖在趙州與周德威的主力會合,震驚天下的柏鄉之戰一觸即發。

風雲帳下奇兒在——李存勖揚名立萬的三垂岡及柏鄉之戰(下)

柏鄉之戰

不過,現在李存勖最擔心的倒不是樑軍人多勢眾,他最怕王鎔承受不了壓力,臨場下軟蛋。李存勖先率小股部隊外出,生擒樑軍後勤人員二百人,從他們口中撬出了一條重要消息,朱溫確實要使詐吞併趙國,並表達就算趙國以鐵為城,也要拿下的強硬態度。李存勖和王鎔都知道朱溫要吞併趙國,但卻一直沒有實證。現在李存勖得到了證人,立刻把俘虜送到了真定,從而堅定王鎔背樑歸晉的決心。王鎔反樑立場堅定就等於在後方政治戰場上支持李存勖,李存勖沒有後顧之憂,就可以集中精力在柏鄉對付王景仁。

樑軍兵精糧足,就算一時半會兒拿不下趙國,也有足夠的資本和遠道而來的李存勖打消耗戰。從太原到真定山路崎嶇,糧食運輸比較困難,雖然趙國竭力送糧,但畢竟趙國只有四州,糧食有限,所以李存勖必須速戰速決。而李存勖的對手王景仁早就看透了晉軍的短板,你要速戰速決?不好意思,我偏要耗死你。

不過李存勖還沒有摸清王景仁的底細,不敢貿然發起總攻,只是駐軍在柏鄉北三十里處,派周德威率小股騎兵到樑軍大營前試圖挑戰。而任憑晉軍群魔亂舞,樑軍巋然不動。

現在急的是李存勖,他知道王景仁想依仗著強大的資源耗死自己,而李存勖的優勢是旺盛的士氣。然而士氣是有時限性的,時間不在李存勖這邊。於是晉軍推進二十五里,紮營於野河北岸,試圖步步為營,刺激王景仁出戰。

風雲帳下奇兒在——李存勖揚名立萬的三垂岡及柏鄉之戰(下)

李存勖還使了一個損招,讓前去挑戰的晉軍在周德威的帶領下,先是對著樑軍大營一頓亂箭,然後集體罵人。晉軍具體罵了什麼,並沒有記載,但應該是李存勖針對王景仁本人專門定製的罵人攻略,王景仁最怕聽什麼,弟兄們就給我狠狠的罵,祖宗八代、七大姑八大姨,都被晉軍罵了個墳頭冒煙。

王景仁本來就是個急脾氣,根本架不住李存勖近乎潑皮無賴的罵人,終於被罵毛了,派三萬人出營教訓這群河東人。晉軍看到樑軍出營,立刻撤退,被罵急眼的樑軍估計是憋的太久,死追不放。周德威帶著手下一千騎兵攻擊樑軍相對薄弱的兩翼,一千河東騎兵就像一隻討厭的蒼蠅在一頭豬身上來回騷擾,惹得這頭豬亂甩尾巴。

通過這場很小的戰役,周德威真正認清了樑軍的強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衰退的。性格沉穩的周德威更傾向於以守待變,等樑軍士氣耗盡,晉軍再出手收拾樑軍,必能大勝。不過李存勖並不認同周德威的看法,樑軍士氣久而必衰,難道晉軍的士氣就會久而不衰?李存勖堅持速戰速決,對周德威產生了嚴重不滿。周德威同樣不讓步,但他還是通過李存勖非常尊敬的老太監張承業,勸李存勖要沉住氣,一旦樑軍主動渡過野河發起會戰,吃虧的將是弱勢一方。

李存勖本來還想嘴硬,但當他從俘虜口中得到了王景仁即將修建浮橋渡河的計劃,驚出一身冷汗。李存勖認識到速戰速決其實對樑軍同樣有利,所以他及時改變戰略,聽從周德威的建議,全軍退守高邑,以退為進,再尋戰機。

以雙方的軍事實力看,真要打會戰,晉人鐵定被樑軍包餃子。要削弱樑人的戰鬥力,最好的辦法,還是周德威在三垂岡之戰中使用的牛皮糖戰術,不停地襲擾樑軍,特別是樑軍的後勤保障。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樑軍的糧食突然不夠吃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趙國早就料到樑軍會北上趙州,提前搬空了趙州的糧食,而樑軍後勤運輸一時沒有跟上,造成了樑軍無糧的局面。樑軍為了解決糧食問題,只能就地取糧,四處抄掠。樑軍客場作戰,晉軍主場作戰,趙國和義武軍的糧食源源不斷的供給給晉軍,時間反而站在李存勖這一邊,李存勖不再像以前那樣力求速戰速決。

晉軍在周德威的帶領下,再次祭出罵人祖宗八代的損招,不過樑軍懷疑周德威背後有晉軍埋伏,不敢出戰。樑軍死守在柏鄉營中,四個方向都有晉軍騎兵騷擾樑軍外出採辦糧草,時間一久,樑軍幾乎斷了糧。無法想象,以樑朝強大的整體實力和朱溫的智商,怎麼會不調撥糧食供給十萬大軍?但事實就是如此,不但樑人沒有糧食吃,甚至戰馬都餓得眼冒金光。

軍隊作戰大忌就是前線無糧,這極易造成人心恐慌,所以王景仁決定發起總攻,多拖一天,樑軍就多一分因絕糧而崩潰的危險。至於史書記載王景仁出戰是因為周德威把他罵急了,實際上週德威這次不罵娘,王景仁也要出戰。

風雲帳下奇兒在——李存勖揚名立萬的三垂岡及柏鄉之戰(下)

樑乾化元年(911年)正月初二,樑軍主力在王景仁的帶領下全軍出擊,一定要活捉滿嘴噴糞的周德威。周德威當然不會傻到與樑軍玩命,且戰且退,回到野河北岸。樑軍人數太多,野河上橋樑有限,所以樑軍過河速度比較慢。李存勖知道這幾萬樑軍一旦過了河,必然勢不可擋,所以李存勖派大將李建及帶著二百壯士,堵在橋樑北頭,極力阻止樑軍過橋。

也許是這場規模極小的戰役刺激了李存勖的野心,他似乎忘記了周德威對他的苦勸,又想畢其功於一役。年輕氣盛的晉王告訴周德威:國家生死存亡在此一舉,我先上陣殺敵,你在後年助威。周德威知道今天勢必與樑軍主力決戰,但現在還不是時候,他的理由是樑軍缺糧,吃了上頓沒下頓。現在樑軍剛吃完上頓,有力氣拼殺,所以現在決戰等於送死。等樑軍沒飯吃的時候,我們再動手,希望李存勖再耐心等一等。李存勖總算聽進去了周德威的逆耳之言。

樑軍吃過早飯出戰,自然希望速戰速決,但狡猾的晉人根本不和他們玩。等到了中午,樑軍士兵因為沒有飯吃,餓得兩眼昏花,就差直接躺在地上睡著了。王景仁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既然晉軍不咬速戰速決的魚鉤,那就只能先撤,再作打算。

這一幕被周德威看到,像極了淝水之戰的場景,周德威率眾大呼:樑兵敗了,弟兄們要發財的跟我上。數萬晉軍同聲高呼,聲勢極大,同時也給樑軍制造了極大地心理恐慌,樑軍開始有人潰逃。樑軍的戰馬兵甲都是世界頂級裝備,晉軍弟兄早就看著眼熱。大帥一聲令下,晉軍爭先恐後的殺向樑軍。

首先扛不住的是東邊的魏博兵,見勢不妙,魏博兵腳底抹油先溜了。魏軍的潰敗,給處在混亂中的西邊樑軍制造更大的心理恐慌。李嗣源知道樑軍在心理上已經有些撐不住了,立刻想到一個絕妙的主意。李嗣源讓士兵們衝著樑軍大喊:魏兵已經跑了,你們難道等著被河東人砍頭嗎?

李嗣源散佈的這個消息成了壓垮樑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十萬樑軍大潰敗已成定局,不過,就個體而言,樑軍單兵作戰的能力還是讓晉軍有所忌憚,此時貿然與亂哄哄的樑軍作戰,未必就能佔到什麼便宜。還是李存璋懂一點政治,他讓晉軍士兵們在陣前給樑軍兄弟上了一堂感人至深的政治課:樑軍弟兄都是普通百姓,只不過被朱溫矇蔽。只要你們放下手中的武器趕緊滾蛋,我們一個不殺。

李存璋這句話實際上是在替樑軍減負,揹著沉重的兵甲,逃也逃不遠,不如丟掉這些東西,輕裝逃跑。李存璋說話算數,他沒有對放下武器的樑人大開殺戒,但李存璋可沒有替飽受樑人欺負的趙國保證不開殺戒,李嗣源等可沒有保證不殺人。趙國飽受欺凌,這時正是有仇報仇的時候,手無寸鐵的樑軍被趙人砍殺殆盡。

十萬樑軍在這場亂七八糟的潰敗中,僅僅被晉軍殺死的就有兩萬多,生擒樑朝將軍二百八十五人。坐在洛陽城等待吞併趙國好消息的朱皇帝,萬萬沒有想到他的十萬大軍竟然稀裡糊塗的就被李存勖給幹掉了,朱溫臉上的表情可想而知。

風雲帳下奇兒在——李存勖揚名立萬的三垂岡及柏鄉之戰(下)

樑朝雖然是天下第一強國,但總體經濟實力也是有限的,此次十萬大軍出征消耗極大。不過以朱溫的見識,他最心疼還不是錢財,而是政治上的重大損失。柏鄉一敗,早就與樑朝離心離德的王鎔、王處直已經徹底倒向李存勖,河東的東線防禦體系固若金湯,樑軍已無可能從河北太行一線進入河東境內。以後朱溫要再與河東作戰,只能走潞州一線,李存勖在河北戰略無憂的情況下,可以集中所有兵力在潞州與樑軍抗衡,戰略壓力減到最小。

雖然在柏鄉一戰後,樑朝還是天下第一強國,但統治力明顯減弱。而李存勖在接連打贏了防守態勢下的三垂岡和柏鄉之戰,終於可以喘過氣來,甚至藉著與河北的戰略聯盟,可以主動向樑朝發起進攻。不過朱溫雖敗,虎威猶在,樑朝的整體實力還沒有弱到可以被李存勖一口吞下的地步,只不過樑朝從大象瘦成了河馬,而河東從兔子胖成了豹子。李存勖現在能做的是,在內繼續整合親太原的力量,在外持續瓦解樑朝的戰略空間。

李存勖的橫空出世,一改先王李克用被朱溫你欺負的窩囊形象,扭轉了河東在戰略生存上的被動態勢。這兩場樑晉之間的惡戰結果震驚天下,誰都沒有想到身經百戰的天下頭號梟雄朱溫被默默無聞的李存勖打得滿地找牙,李存勖幾乎是憑一己之力,再加上老天的一些眷顧,成功的率河東衝出歷史的牢籠,如猛虎下山,一發不可收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