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村:“碑林區祭臺村”與“樂遊塬單雄信”的故事!

唐朝 單雄信 漢朝 隋文帝 睜眼看西安 睜眼看西安 2017-10-07

豐鎬遺子/書文 ;話百里秦川,講陝西故事,請關注頭條號“睜眼看西安”

西安市南郊有個碑林區,位於西安市中心地帶,是西安市城內三區之一。因境內有被譽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碑林博物館而得名:碑林區。這個區設立時間不長。民國33年也就是1944年,將原屬長安縣之城內及四關剝離出來編成30個鎮設立西安市。1945年11月,西安市撤鎮設12個區,1954年一、二、七區合併成立碑林區。

西安古村:“碑林區祭臺村”與“樂遊塬單雄信”的故事!

【西安碑林】

碑林區有個太乙路街道辦,毗鄰樂遊塬,原先隸屬雁塔區,1965年劃歸碑林區。街道區域內的樂遊塬歷史極為久遠。樂遊原,在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地,在秦代屬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於西漢中期。

據《漢書·宣帝紀》載:“神爵三年,起樂遊苑”。對此《關中記》有記載:“漢宣帝第一個皇后許平君產後死去葬於長安縣樂遊裡,漢宣帝立廟於曲江池北,起名曰:樂遊廟,因“苑”與“原”諧音,樂遊苑即被傳為“樂遊原”,樂遊塬在唐代是遊覽勝地,唐代大詩人李商隱還專門作了一首詩作《樂遊原》,日本佛教密宗的祖庭青龍寺就在樂遊塬上。

西安古村:“碑林區祭臺村”與“樂遊塬單雄信”的故事!

【樂遊塬】

太乙路街道辦下轄的祭臺村在大雁塔之東樂遊塬上,老以為本村歸雁塔區,弄了半天歸碑林區,村子不大四個村民小組,不到3000人,以梁姓村民為主。這個村原先村民善於做豆腐,祭臺村的豆腐和長安區葛村的豆腐,灞橋區滹沱寨的豆腐在解放前西安地面上並肩稱雄。這個村子因地處西安市核心地帶,所以城鎮化改造比較早,在2010年已經改造,當初在賽格上班,住在後村,經常在祭臺村裡找買彩票的地方。(豐鎬遺子/書文 ;頭條號“睜眼看西安”首發)

這個村子比較老,建於漢代,根據清末《咸寧長安兩縣續志》記載:咸寧縣設29倉,南鄉置10倉,,南關倉在南郭,分3牌,統領34村,有1763戶,9997人,倉在南郭,村名記載為:祭臺村。關於祭臺村的來歷,有四種說法:

一說:公元581年1月,隋文帝楊堅篡奪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因漢長安城經董卓一把大火,已經破敗不堪。特在漢長安城東南龍首塬重修京城,當時北周宗親宇文愷因長於土木工程建造,隋文帝多隨派其修築,並賜名:大興城,也就是後來的唐朝長安城。

長安城地形有“五塬、六崗。八水、十一池”之說,自南朝北有一條龍脈,龍頭就在龍首原處。地形上東西走向的六條土崗橫貫,從六坡的高度看,地勢從南到北漸次降低,地面形狀很像《易經》上乾卦的六爻。乾卦屬陽,稱九,自上而下,橫貫西安地面的這六條土崗從北向南,依次稱為九一之地龍首塬,也就是現在龍首村一帶、此地為“潛龍騰淵”之地,既然楊家已經得了天下,怎麼也不會讓潛龍出世,此地隨為禁地。當時修建長安城時將龍首塬上的墳墓全部遷移到樂遊塬上,老百姓拜祭祖先的地方就是現在祭臺村這個地方,故而得名:祭臺村。樂遊塬上的青龍寺,早名:靈感寺,就是為超度亡靈而修建。

第二種說法:唐太宗李世民病亡後,葬於禮泉昭陵,唐高宗李治為便於遙祭昭陵,在長安城的東南角特設祭臺,於每年祭祀之日,在此追念其父李世民,因而得名祭臺村。實則李家父子有登高的傳統,在白鹿、少陵、八里三塬之間,有一個東高村,隸屬長安區鳴犢鎮,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在此登高遙望終南,特意在此修築高臺,取名“登高臺”故而得名“登高村”,後訛傳為“東高村”。唐朝大詩人杜牧有詩一首《樂遊原上望昭陵》,即是對這種說法的印證。

第三種說法:據本村出土北魏《 邑子二十四人造象碑》記載:北魏時此地為羌村,為羌族聚集地。祭臺可能是少數民族羌族祭祀圖騰的地方,唐末戰亂,此地毀於戰火, 至北宋宋哲宗年間村民又聚集成村,故而得名:祭臺村。但是本村至今未發現“古祭臺”的遺蹟。

第四種說法: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活捉單雄信,在這裡命尉遲敬德斬殺,秦瓊催糧歸來後得知,在此設祭臺祭祀,村子隨易名為“祭臺村”。在小說《隋唐演義》裡面單雄信諢號“赤發靈官”,書中演義單雄信坐鎮二賢莊,手下有四路大將,單雄信居中,為五路綠林總瓢把子。實則,這單雄信歷史上還真有這一號人物,《資治通鑑》記載:雄信驍捷,善用馬槊,名冠諸軍,軍中號曰"飛將"。《酉陽雜俎》更是宣說單雄信將伐棗樹砍伐作為槍桿,造一重達七十斤的槍頭,稱為寒骨白。

西安古村:“碑林區祭臺村”與“樂遊塬單雄信”的故事!

【《隋唐英雄傳》單雄信劇照】

史書《舊唐書·卷五十三·列傳第三》有簡略記載:“單雄信者,曹州人也,與翟讓交好,初為瓦崗寨大將,李密火拼寨主翟讓後,歸順長安人李密。王世充大敗李密後,單雄信並沒有和秦瓊、徐茂功、程咬金等歸順李世民,而是歸順臨潼人王世充,交戰之中差點要了李世民的命。王世充兵敗李世民,單雄信歸順後被殺。”因李世民認為單雄信為三姓家奴,對主不能視死而終,心起殺念,李世民知道秦瓊回來是肯定殺不成的,正好李世民順水推舟,在秦瓊運糧之時,將其斬殺。好在秦瓊還算大哭一場,擺臺祭奠,一不小心還掙回了“半柱香”。關於單雄信被殺,有些史書則記載為“單雄信兵敗被俘不降被誅”。

西安古村:“碑林區祭臺村”與“樂遊塬單雄信”的故事!

【《隋唐英雄傳》單雄信劇照】

到了唐朝時期,樂遊塬成為旅遊勝地,祭臺村叫"安邑坊”,太平公主在此修閣添寺。原祭臺村小學就是石佛古寺改建而成。關於“石佛寺就是青龍寺”這一說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嘉慶24年修訂的《咸寧縣誌》:“即唐青龍寺,在祭臺村。”清末《咸寧長安兩縣續志》也記載:“石佛寺 即唐青龍寺,在祭臺村。”樂遊塬上青龍寺在日本佛教界名氣很大,是日本密宗祖庭,因縣誌記載,人們信以為真,民國時期日本僧侶人進入曾來石佛寺多次考察,“石佛寺就是青龍寺”的說法在日本文獻上多有出現。解放後經常有日本人前來探詢,考證。

西安古村:“碑林區祭臺村”與“樂遊塬單雄信”的故事!

【青龍寺遺址】

其實石佛寺和青龍寺根本不是一回事。青龍寺前身是靈感寺,唐朝新建隋朝大興城,將城中的陵園墳墓遷葬到郊野,為超度亡靈,特意在樂遊原上修了寺院,取名靈感寺。唐龍朔二年城陽公主患病,蘇州和尚法朗誦《觀音經》祈佛保佑得愈,公主奏請復立為觀音寺,景雲二年改名青龍寺。唐會昌五年禁佛時寺廢。次年又改為護國寺。大中九年長安左右兩街添置寺院八所,青龍寺又恢復本名。北宋元祐元年以後寺院廢毀,地面建築蕩然無存。

西安古村:“碑林區祭臺村”與“樂遊塬單雄信”的故事!

【古青龍寺】

祭臺村的石佛寺位於村北,原名:定光佛寺。古石佛背刻“西魏大統甲子造像記”,可見寺廟修於西魏年間,而青龍寺是修建於隋末唐初,根本不是一座廟。石佛寺後毀於戰火。元朝時期在遺址上重修建寺,以石佛為名,得名:石佛寺。偏殿抗戰時期興修水利,被軍隊拆毀。解放後80年代佛寺被拆除,90年代村民在村子東南樂遊塬重建,香火很旺,2009年祭臺村拆遷時寺廟搬到長安區的石佛寺村,現在蹤跡全無。

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於2012年12月6日修改於2017年

西安古村:“碑林區祭臺村”與“樂遊塬單雄信”的故事!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