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

《長安十二時辰》還在火熱上映和不斷更新中,其中所反映的諸如唐代服裝、鎧甲、官制等歷史知識,也為眾多的“考據黨”觀眾所關注和討論。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該劇中出鏡率比較高,但卻在歷史上好像沒啥存在感的一個小國。在劇中,為了給這個小國建造使館,黑幫強拆了聞家房屋,進而促使聞染成為全劇的重要人物。

這個國家就叫小勃律國。

"

《長安十二時辰》還在火熱上映和不斷更新中,其中所反映的諸如唐代服裝、鎧甲、官制等歷史知識,也為眾多的“考據黨”觀眾所關注和討論。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該劇中出鏡率比較高,但卻在歷史上好像沒啥存在感的一個小國。在劇中,為了給這個小國建造使館,黑幫強拆了聞家房屋,進而促使聞染成為全劇的重要人物。

這個國家就叫小勃律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

《長安十二時辰》還在火熱上映和不斷更新中,其中所反映的諸如唐代服裝、鎧甲、官制等歷史知識,也為眾多的“考據黨”觀眾所關注和討論。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該劇中出鏡率比較高,但卻在歷史上好像沒啥存在感的一個小國。在劇中,為了給這個小國建造使館,黑幫強拆了聞家房屋,進而促使聞染成為全劇的重要人物。

這個國家就叫小勃律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為何劇中會多次提到這個叫小勃律的國家來的商人呢?這個國家和大唐王朝有著怎樣的不為人所熟悉的故事呢?


1.到8世紀才抱大唐大腿的高原小國

從漢代開始,中原王朝就對西域各國開展了全方位的外交與通商活動,順便做了地理方面的探索。歷經數百年的“西出陽關”,到了唐代時期,即便西域情況依舊複雜,中國的統治者們對西域的國家已可謂都有所瞭解,只是熟悉程度的問題了。而這個小勃律國,很早就出現在唐代的史籍記載當中了。

為什麼唐人會對小勃律“知之甚早”?因為它的前身是“勃律”國,其位置實在是比較特別。它位於今印度河上游流域的克什米爾北部巴勒提斯坦地區,是連接塔里木盆地所在的天山南路、青藏高原西北部和印度次大陸的“三線一點”交點處,自古就是中土之人西越帕米爾高原到河中等中亞地區的交通要道。

"

《長安十二時辰》還在火熱上映和不斷更新中,其中所反映的諸如唐代服裝、鎧甲、官制等歷史知識,也為眾多的“考據黨”觀眾所關注和討論。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該劇中出鏡率比較高,但卻在歷史上好像沒啥存在感的一個小國。在劇中,為了給這個小國建造使館,黑幫強拆了聞家房屋,進而促使聞染成為全劇的重要人物。

這個國家就叫小勃律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為何劇中會多次提到這個叫小勃律的國家來的商人呢?這個國家和大唐王朝有著怎樣的不為人所熟悉的故事呢?


1.到8世紀才抱大唐大腿的高原小國

從漢代開始,中原王朝就對西域各國開展了全方位的外交與通商活動,順便做了地理方面的探索。歷經數百年的“西出陽關”,到了唐代時期,即便西域情況依舊複雜,中國的統治者們對西域的國家已可謂都有所瞭解,只是熟悉程度的問題了。而這個小勃律國,很早就出現在唐代的史籍記載當中了。

為什麼唐人會對小勃律“知之甚早”?因為它的前身是“勃律”國,其位置實在是比較特別。它位於今印度河上游流域的克什米爾北部巴勒提斯坦地區,是連接塔里木盆地所在的天山南路、青藏高原西北部和印度次大陸的“三線一點”交點處,自古就是中土之人西越帕米爾高原到河中等中亞地區的交通要道。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

《長安十二時辰》還在火熱上映和不斷更新中,其中所反映的諸如唐代服裝、鎧甲、官制等歷史知識,也為眾多的“考據黨”觀眾所關注和討論。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該劇中出鏡率比較高,但卻在歷史上好像沒啥存在感的一個小國。在劇中,為了給這個小國建造使館,黑幫強拆了聞家房屋,進而促使聞染成為全劇的重要人物。

這個國家就叫小勃律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為何劇中會多次提到這個叫小勃律的國家來的商人呢?這個國家和大唐王朝有著怎樣的不為人所熟悉的故事呢?


1.到8世紀才抱大唐大腿的高原小國

從漢代開始,中原王朝就對西域各國開展了全方位的外交與通商活動,順便做了地理方面的探索。歷經數百年的“西出陽關”,到了唐代時期,即便西域情況依舊複雜,中國的統治者們對西域的國家已可謂都有所瞭解,只是熟悉程度的問題了。而這個小勃律國,很早就出現在唐代的史籍記載當中了。

為什麼唐人會對小勃律“知之甚早”?因為它的前身是“勃律”國,其位置實在是比較特別。它位於今印度河上游流域的克什米爾北部巴勒提斯坦地區,是連接塔里木盆地所在的天山南路、青藏高原西北部和印度次大陸的“三線一點”交點處,自古就是中土之人西越帕米爾高原到河中等中亞地區的交通要道。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地交界處的勃律國

早在東晉時,就有途徑西域的中國人記載了勃律國的事情,如智猛和尚的《遊行外國傳》就記錄了它的名字。

作為當年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古國,勃律人早年的事蹟鮮有人知,但可以確定他們先後抱了嚈噠人和突厥人的大腿。不過按有關西域古象雄文明的歷史記載,勃律在7世紀以前都是象雄王國(聯盟)的一部分。

關於其人文和風俗等信息,如唐開元年間僧人慧超寫的《往五天竺國傳》記載,當地的人民習慣於穿氎(細棉布)做的衣衫和靴子,在頭上纏一條疊布,生活大多貧窮,沒有多少地可以耕種,山上也通常是光禿禿的。

也難怪,這個地方在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上,以古代的生產力真的很難享受富足的生活。

正是由於小勃律周邊山勢十分險峻,動不動就是海拔六七千米的高山,距離世界第二高峰(K2峰)直線距離才200公里,這裡的人更多選擇到外地經商謀生。這也就是為什麼國際大都市長安會有小勃律的商人了。

到了公元7世紀,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國崛起,向西北不斷擴張領土,同唐朝開始爭奪西域地區的控制權。位於要道上的勃律國首當其衝,受到了吐蕃軍隊的攻擊。

勃律國王被迫率領剩餘的部眾西遷到了今克什米爾西北部的娑夷水(今吉爾吉特河)流域生活,成立了新的“小勃律”國,以今吉爾吉特城為國都,搬家也沒有搬離克什米爾地區,但與今阿富汗地區相鄰。而原來生活的地方被稱為“大勃律”國,是吐蕃控制下的附屬國。

"

《長安十二時辰》還在火熱上映和不斷更新中,其中所反映的諸如唐代服裝、鎧甲、官制等歷史知識,也為眾多的“考據黨”觀眾所關注和討論。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該劇中出鏡率比較高,但卻在歷史上好像沒啥存在感的一個小國。在劇中,為了給這個小國建造使館,黑幫強拆了聞家房屋,進而促使聞染成為全劇的重要人物。

這個國家就叫小勃律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為何劇中會多次提到這個叫小勃律的國家來的商人呢?這個國家和大唐王朝有著怎樣的不為人所熟悉的故事呢?


1.到8世紀才抱大唐大腿的高原小國

從漢代開始,中原王朝就對西域各國開展了全方位的外交與通商活動,順便做了地理方面的探索。歷經數百年的“西出陽關”,到了唐代時期,即便西域情況依舊複雜,中國的統治者們對西域的國家已可謂都有所瞭解,只是熟悉程度的問題了。而這個小勃律國,很早就出現在唐代的史籍記載當中了。

為什麼唐人會對小勃律“知之甚早”?因為它的前身是“勃律”國,其位置實在是比較特別。它位於今印度河上游流域的克什米爾北部巴勒提斯坦地區,是連接塔里木盆地所在的天山南路、青藏高原西北部和印度次大陸的“三線一點”交點處,自古就是中土之人西越帕米爾高原到河中等中亞地區的交通要道。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地交界處的勃律國

早在東晉時,就有途徑西域的中國人記載了勃律國的事情,如智猛和尚的《遊行外國傳》就記錄了它的名字。

作為當年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古國,勃律人早年的事蹟鮮有人知,但可以確定他們先後抱了嚈噠人和突厥人的大腿。不過按有關西域古象雄文明的歷史記載,勃律在7世紀以前都是象雄王國(聯盟)的一部分。

關於其人文和風俗等信息,如唐開元年間僧人慧超寫的《往五天竺國傳》記載,當地的人民習慣於穿氎(細棉布)做的衣衫和靴子,在頭上纏一條疊布,生活大多貧窮,沒有多少地可以耕種,山上也通常是光禿禿的。

也難怪,這個地方在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上,以古代的生產力真的很難享受富足的生活。

正是由於小勃律周邊山勢十分險峻,動不動就是海拔六七千米的高山,距離世界第二高峰(K2峰)直線距離才200公里,這裡的人更多選擇到外地經商謀生。這也就是為什麼國際大都市長安會有小勃律的商人了。

到了公元7世紀,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國崛起,向西北不斷擴張領土,同唐朝開始爭奪西域地區的控制權。位於要道上的勃律國首當其衝,受到了吐蕃軍隊的攻擊。

勃律國王被迫率領剩餘的部眾西遷到了今克什米爾西北部的娑夷水(今吉爾吉特河)流域生活,成立了新的“小勃律”國,以今吉爾吉特城為國都,搬家也沒有搬離克什米爾地區,但與今阿富汗地區相鄰。而原來生活的地方被稱為“大勃律”國,是吐蕃控制下的附屬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吉爾吉特地區位於崇山峻嶺之中,周圍雪山皚皚

"

《長安十二時辰》還在火熱上映和不斷更新中,其中所反映的諸如唐代服裝、鎧甲、官制等歷史知識,也為眾多的“考據黨”觀眾所關注和討論。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該劇中出鏡率比較高,但卻在歷史上好像沒啥存在感的一個小國。在劇中,為了給這個小國建造使館,黑幫強拆了聞家房屋,進而促使聞染成為全劇的重要人物。

這個國家就叫小勃律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為何劇中會多次提到這個叫小勃律的國家來的商人呢?這個國家和大唐王朝有著怎樣的不為人所熟悉的故事呢?


1.到8世紀才抱大唐大腿的高原小國

從漢代開始,中原王朝就對西域各國開展了全方位的外交與通商活動,順便做了地理方面的探索。歷經數百年的“西出陽關”,到了唐代時期,即便西域情況依舊複雜,中國的統治者們對西域的國家已可謂都有所瞭解,只是熟悉程度的問題了。而這個小勃律國,很早就出現在唐代的史籍記載當中了。

為什麼唐人會對小勃律“知之甚早”?因為它的前身是“勃律”國,其位置實在是比較特別。它位於今印度河上游流域的克什米爾北部巴勒提斯坦地區,是連接塔里木盆地所在的天山南路、青藏高原西北部和印度次大陸的“三線一點”交點處,自古就是中土之人西越帕米爾高原到河中等中亞地區的交通要道。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地交界處的勃律國

早在東晉時,就有途徑西域的中國人記載了勃律國的事情,如智猛和尚的《遊行外國傳》就記錄了它的名字。

作為當年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古國,勃律人早年的事蹟鮮有人知,但可以確定他們先後抱了嚈噠人和突厥人的大腿。不過按有關西域古象雄文明的歷史記載,勃律在7世紀以前都是象雄王國(聯盟)的一部分。

關於其人文和風俗等信息,如唐開元年間僧人慧超寫的《往五天竺國傳》記載,當地的人民習慣於穿氎(細棉布)做的衣衫和靴子,在頭上纏一條疊布,生活大多貧窮,沒有多少地可以耕種,山上也通常是光禿禿的。

也難怪,這個地方在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上,以古代的生產力真的很難享受富足的生活。

正是由於小勃律周邊山勢十分險峻,動不動就是海拔六七千米的高山,距離世界第二高峰(K2峰)直線距離才200公里,這裡的人更多選擇到外地經商謀生。這也就是為什麼國際大都市長安會有小勃律的商人了。

到了公元7世紀,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國崛起,向西北不斷擴張領土,同唐朝開始爭奪西域地區的控制權。位於要道上的勃律國首當其衝,受到了吐蕃軍隊的攻擊。

勃律國王被迫率領剩餘的部眾西遷到了今克什米爾西北部的娑夷水(今吉爾吉特河)流域生活,成立了新的“小勃律”國,以今吉爾吉特城為國都,搬家也沒有搬離克什米爾地區,但與今阿富汗地區相鄰。而原來生活的地方被稱為“大勃律”國,是吐蕃控制下的附屬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吉爾吉特地區位於崇山峻嶺之中,周圍雪山皚皚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現在的吉爾吉特城

分開後的大小勃律國類似於今日的朝鮮韓國之局面,即同一民族分為兩個國家,兩個國王地位應當是相等的。原來的勃律國除了有國王之外,還有勃律大首領這一存在(可能相當於族長),在分開後的大小勃律中仍有很重要的地位。

"

《長安十二時辰》還在火熱上映和不斷更新中,其中所反映的諸如唐代服裝、鎧甲、官制等歷史知識,也為眾多的“考據黨”觀眾所關注和討論。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該劇中出鏡率比較高,但卻在歷史上好像沒啥存在感的一個小國。在劇中,為了給這個小國建造使館,黑幫強拆了聞家房屋,進而促使聞染成為全劇的重要人物。

這個國家就叫小勃律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為何劇中會多次提到這個叫小勃律的國家來的商人呢?這個國家和大唐王朝有著怎樣的不為人所熟悉的故事呢?


1.到8世紀才抱大唐大腿的高原小國

從漢代開始,中原王朝就對西域各國開展了全方位的外交與通商活動,順便做了地理方面的探索。歷經數百年的“西出陽關”,到了唐代時期,即便西域情況依舊複雜,中國的統治者們對西域的國家已可謂都有所瞭解,只是熟悉程度的問題了。而這個小勃律國,很早就出現在唐代的史籍記載當中了。

為什麼唐人會對小勃律“知之甚早”?因為它的前身是“勃律”國,其位置實在是比較特別。它位於今印度河上游流域的克什米爾北部巴勒提斯坦地區,是連接塔里木盆地所在的天山南路、青藏高原西北部和印度次大陸的“三線一點”交點處,自古就是中土之人西越帕米爾高原到河中等中亞地區的交通要道。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地交界處的勃律國

早在東晉時,就有途徑西域的中國人記載了勃律國的事情,如智猛和尚的《遊行外國傳》就記錄了它的名字。

作為當年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古國,勃律人早年的事蹟鮮有人知,但可以確定他們先後抱了嚈噠人和突厥人的大腿。不過按有關西域古象雄文明的歷史記載,勃律在7世紀以前都是象雄王國(聯盟)的一部分。

關於其人文和風俗等信息,如唐開元年間僧人慧超寫的《往五天竺國傳》記載,當地的人民習慣於穿氎(細棉布)做的衣衫和靴子,在頭上纏一條疊布,生活大多貧窮,沒有多少地可以耕種,山上也通常是光禿禿的。

也難怪,這個地方在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上,以古代的生產力真的很難享受富足的生活。

正是由於小勃律周邊山勢十分險峻,動不動就是海拔六七千米的高山,距離世界第二高峰(K2峰)直線距離才200公里,這裡的人更多選擇到外地經商謀生。這也就是為什麼國際大都市長安會有小勃律的商人了。

到了公元7世紀,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國崛起,向西北不斷擴張領土,同唐朝開始爭奪西域地區的控制權。位於要道上的勃律國首當其衝,受到了吐蕃軍隊的攻擊。

勃律國王被迫率領剩餘的部眾西遷到了今克什米爾西北部的娑夷水(今吉爾吉特河)流域生活,成立了新的“小勃律”國,以今吉爾吉特城為國都,搬家也沒有搬離克什米爾地區,但與今阿富汗地區相鄰。而原來生活的地方被稱為“大勃律”國,是吐蕃控制下的附屬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吉爾吉特地區位於崇山峻嶺之中,周圍雪山皚皚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現在的吉爾吉特城

分開後的大小勃律國類似於今日的朝鮮韓國之局面,即同一民族分為兩個國家,兩個國王地位應當是相等的。原來的勃律國除了有國王之外,還有勃律大首領這一存在(可能相當於族長),在分開後的大小勃律中仍有很重要的地位。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大小勃律

小勃律王沒謹忙深知吐蕃還會來繼續攻打自己,於是從武週年間開始,先後三次向大唐派遣使臣朝貢,在開元初年還親自到長安來朝見唐玄宗。

"

《長安十二時辰》還在火熱上映和不斷更新中,其中所反映的諸如唐代服裝、鎧甲、官制等歷史知識,也為眾多的“考據黨”觀眾所關注和討論。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該劇中出鏡率比較高,但卻在歷史上好像沒啥存在感的一個小國。在劇中,為了給這個小國建造使館,黑幫強拆了聞家房屋,進而促使聞染成為全劇的重要人物。

這個國家就叫小勃律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為何劇中會多次提到這個叫小勃律的國家來的商人呢?這個國家和大唐王朝有著怎樣的不為人所熟悉的故事呢?


1.到8世紀才抱大唐大腿的高原小國

從漢代開始,中原王朝就對西域各國開展了全方位的外交與通商活動,順便做了地理方面的探索。歷經數百年的“西出陽關”,到了唐代時期,即便西域情況依舊複雜,中國的統治者們對西域的國家已可謂都有所瞭解,只是熟悉程度的問題了。而這個小勃律國,很早就出現在唐代的史籍記載當中了。

為什麼唐人會對小勃律“知之甚早”?因為它的前身是“勃律”國,其位置實在是比較特別。它位於今印度河上游流域的克什米爾北部巴勒提斯坦地區,是連接塔里木盆地所在的天山南路、青藏高原西北部和印度次大陸的“三線一點”交點處,自古就是中土之人西越帕米爾高原到河中等中亞地區的交通要道。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地交界處的勃律國

早在東晉時,就有途徑西域的中國人記載了勃律國的事情,如智猛和尚的《遊行外國傳》就記錄了它的名字。

作為當年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古國,勃律人早年的事蹟鮮有人知,但可以確定他們先後抱了嚈噠人和突厥人的大腿。不過按有關西域古象雄文明的歷史記載,勃律在7世紀以前都是象雄王國(聯盟)的一部分。

關於其人文和風俗等信息,如唐開元年間僧人慧超寫的《往五天竺國傳》記載,當地的人民習慣於穿氎(細棉布)做的衣衫和靴子,在頭上纏一條疊布,生活大多貧窮,沒有多少地可以耕種,山上也通常是光禿禿的。

也難怪,這個地方在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上,以古代的生產力真的很難享受富足的生活。

正是由於小勃律周邊山勢十分險峻,動不動就是海拔六七千米的高山,距離世界第二高峰(K2峰)直線距離才200公里,這裡的人更多選擇到外地經商謀生。這也就是為什麼國際大都市長安會有小勃律的商人了。

到了公元7世紀,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國崛起,向西北不斷擴張領土,同唐朝開始爭奪西域地區的控制權。位於要道上的勃律國首當其衝,受到了吐蕃軍隊的攻擊。

勃律國王被迫率領剩餘的部眾西遷到了今克什米爾西北部的娑夷水(今吉爾吉特河)流域生活,成立了新的“小勃律”國,以今吉爾吉特城為國都,搬家也沒有搬離克什米爾地區,但與今阿富汗地區相鄰。而原來生活的地方被稱為“大勃律”國,是吐蕃控制下的附屬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吉爾吉特地區位於崇山峻嶺之中,周圍雪山皚皚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現在的吉爾吉特城

分開後的大小勃律國類似於今日的朝鮮韓國之局面,即同一民族分為兩個國家,兩個國王地位應當是相等的。原來的勃律國除了有國王之外,還有勃律大首領這一存在(可能相當於族長),在分開後的大小勃律中仍有很重要的地位。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大小勃律

小勃律王沒謹忙深知吐蕃還會來繼續攻打自己,於是從武週年間開始,先後三次向大唐派遣使臣朝貢,在開元初年還親自到長安來朝見唐玄宗。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唐玄宗親自過問小勃律使館建設

唐朝統治者敏銳得認識到,這個交通要道在對付吐蕃和控制西域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於是決定給予小勃律事實上的軍事援助。

吐蕃終於要動手了,給小勃律的理由也有那麼一種假道伐虢的味道:我要去進攻安西四鎮,只是想從你這裡借道過去而已,不會傷害你的。

地小國弱的小勃律國明知這話只是在哄小孩,但也只能等待唐朝爸爸的援軍了。很快,北庭節度使張孝嵩派遣疏勒副使張思禮率四千西域聯軍出發,會和小勃律王沒謹忙的軍隊將吐蕃軍擊敗。

隨後,玄宗在開元五年(717年)冊封蘇弗舍利為大勃律國王,小勃律王仍為沒謹忙,並留下一個王子在長安當人質,這是當時唐朝控制周邊藩屬的普遍做法。都8世紀了,不得不說這個爹認得真是有點晚。


2.為了救小勃律,安西都護府也是下了本了

在繼任的蘇失利之被冊封為大勃律王后,玄宗又封賞了勃律大首領官位和朝服,並先後給予沒謹忙和下任國王難泥以禮品和好言撫慰。此般恩寵有加,無疑主要是出於玄宗封鎖吐蕃北進道路的戰略考慮。

眼看煮熟的鴨子就這麼飛了,吐蕃贊普(國王)哪能善罷甘休呢?於是在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又派遣大軍進攻大小勃律。這次小勃律可是被揍慘了,被迫屈膝跪倒在吐蕃人面前,並娶了吐蕃公主(贊普的姐姐)為妃,被迫成為了敵國的“親家”。

這也是吐蕃通過血緣關係控制勃律地區的一種手段。通過此戰,吐蕃將中亞地區二十多個國家又納入自己的控制下。

唐朝廷當然不能忍啊,得盡力把勃律奪回來。安西都護府連續三任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夫蒙靈詧都派兵支援,可惜都沒有救得了小勃律。

其實也難怪,當時安西都護府面臨著北方的後突厥、突騎施和西方大食的強大壓力,難以集中兵力營救,而且吐蕃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集結重兵防守小勃律,帕米爾高原又山高路險難以翻越,唐軍難以攻克也是正常的。

"

《長安十二時辰》還在火熱上映和不斷更新中,其中所反映的諸如唐代服裝、鎧甲、官制等歷史知識,也為眾多的“考據黨”觀眾所關注和討論。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該劇中出鏡率比較高,但卻在歷史上好像沒啥存在感的一個小國。在劇中,為了給這個小國建造使館,黑幫強拆了聞家房屋,進而促使聞染成為全劇的重要人物。

這個國家就叫小勃律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為何劇中會多次提到這個叫小勃律的國家來的商人呢?這個國家和大唐王朝有著怎樣的不為人所熟悉的故事呢?


1.到8世紀才抱大唐大腿的高原小國

從漢代開始,中原王朝就對西域各國開展了全方位的外交與通商活動,順便做了地理方面的探索。歷經數百年的“西出陽關”,到了唐代時期,即便西域情況依舊複雜,中國的統治者們對西域的國家已可謂都有所瞭解,只是熟悉程度的問題了。而這個小勃律國,很早就出現在唐代的史籍記載當中了。

為什麼唐人會對小勃律“知之甚早”?因為它的前身是“勃律”國,其位置實在是比較特別。它位於今印度河上游流域的克什米爾北部巴勒提斯坦地區,是連接塔里木盆地所在的天山南路、青藏高原西北部和印度次大陸的“三線一點”交點處,自古就是中土之人西越帕米爾高原到河中等中亞地區的交通要道。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地交界處的勃律國

早在東晉時,就有途徑西域的中國人記載了勃律國的事情,如智猛和尚的《遊行外國傳》就記錄了它的名字。

作為當年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古國,勃律人早年的事蹟鮮有人知,但可以確定他們先後抱了嚈噠人和突厥人的大腿。不過按有關西域古象雄文明的歷史記載,勃律在7世紀以前都是象雄王國(聯盟)的一部分。

關於其人文和風俗等信息,如唐開元年間僧人慧超寫的《往五天竺國傳》記載,當地的人民習慣於穿氎(細棉布)做的衣衫和靴子,在頭上纏一條疊布,生活大多貧窮,沒有多少地可以耕種,山上也通常是光禿禿的。

也難怪,這個地方在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上,以古代的生產力真的很難享受富足的生活。

正是由於小勃律周邊山勢十分險峻,動不動就是海拔六七千米的高山,距離世界第二高峰(K2峰)直線距離才200公里,這裡的人更多選擇到外地經商謀生。這也就是為什麼國際大都市長安會有小勃律的商人了。

到了公元7世紀,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國崛起,向西北不斷擴張領土,同唐朝開始爭奪西域地區的控制權。位於要道上的勃律國首當其衝,受到了吐蕃軍隊的攻擊。

勃律國王被迫率領剩餘的部眾西遷到了今克什米爾西北部的娑夷水(今吉爾吉特河)流域生活,成立了新的“小勃律”國,以今吉爾吉特城為國都,搬家也沒有搬離克什米爾地區,但與今阿富汗地區相鄰。而原來生活的地方被稱為“大勃律”國,是吐蕃控制下的附屬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吉爾吉特地區位於崇山峻嶺之中,周圍雪山皚皚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現在的吉爾吉特城

分開後的大小勃律國類似於今日的朝鮮韓國之局面,即同一民族分為兩個國家,兩個國王地位應當是相等的。原來的勃律國除了有國王之外,還有勃律大首領這一存在(可能相當於族長),在分開後的大小勃律中仍有很重要的地位。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大小勃律

小勃律王沒謹忙深知吐蕃還會來繼續攻打自己,於是從武週年間開始,先後三次向大唐派遣使臣朝貢,在開元初年還親自到長安來朝見唐玄宗。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唐玄宗親自過問小勃律使館建設

唐朝統治者敏銳得認識到,這個交通要道在對付吐蕃和控制西域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於是決定給予小勃律事實上的軍事援助。

吐蕃終於要動手了,給小勃律的理由也有那麼一種假道伐虢的味道:我要去進攻安西四鎮,只是想從你這裡借道過去而已,不會傷害你的。

地小國弱的小勃律國明知這話只是在哄小孩,但也只能等待唐朝爸爸的援軍了。很快,北庭節度使張孝嵩派遣疏勒副使張思禮率四千西域聯軍出發,會和小勃律王沒謹忙的軍隊將吐蕃軍擊敗。

隨後,玄宗在開元五年(717年)冊封蘇弗舍利為大勃律國王,小勃律王仍為沒謹忙,並留下一個王子在長安當人質,這是當時唐朝控制周邊藩屬的普遍做法。都8世紀了,不得不說這個爹認得真是有點晚。


2.為了救小勃律,安西都護府也是下了本了

在繼任的蘇失利之被冊封為大勃律王后,玄宗又封賞了勃律大首領官位和朝服,並先後給予沒謹忙和下任國王難泥以禮品和好言撫慰。此般恩寵有加,無疑主要是出於玄宗封鎖吐蕃北進道路的戰略考慮。

眼看煮熟的鴨子就這麼飛了,吐蕃贊普(國王)哪能善罷甘休呢?於是在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又派遣大軍進攻大小勃律。這次小勃律可是被揍慘了,被迫屈膝跪倒在吐蕃人面前,並娶了吐蕃公主(贊普的姐姐)為妃,被迫成為了敵國的“親家”。

這也是吐蕃通過血緣關係控制勃律地區的一種手段。通過此戰,吐蕃將中亞地區二十多個國家又納入自己的控制下。

唐朝廷當然不能忍啊,得盡力把勃律奪回來。安西都護府連續三任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夫蒙靈詧都派兵支援,可惜都沒有救得了小勃律。

其實也難怪,當時安西都護府面臨著北方的後突厥、突騎施和西方大食的強大壓力,難以集中兵力營救,而且吐蕃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集結重兵防守小勃律,帕米爾高原又山高路險難以翻越,唐軍難以攻克也是正常的。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小勃律身在蕃營心在唐,一直心心念念等待著大唐援軍。而吐蕃雖然控制了小勃律,但也沒有限制它的商隊往來,因此電視劇中小勃律商人來到長安也是可以解釋的,或許他們是來請求朝廷發救兵的呢。

即便困難重重,安西都護府也還是要出兵。天寶六年(747年),安西節度副使高仙芝受命奪回小勃律。此時的他不會想到,這一仗打出了他“山地之王”的名將威名。

"

《長安十二時辰》還在火熱上映和不斷更新中,其中所反映的諸如唐代服裝、鎧甲、官制等歷史知識,也為眾多的“考據黨”觀眾所關注和討論。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該劇中出鏡率比較高,但卻在歷史上好像沒啥存在感的一個小國。在劇中,為了給這個小國建造使館,黑幫強拆了聞家房屋,進而促使聞染成為全劇的重要人物。

這個國家就叫小勃律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為何劇中會多次提到這個叫小勃律的國家來的商人呢?這個國家和大唐王朝有著怎樣的不為人所熟悉的故事呢?


1.到8世紀才抱大唐大腿的高原小國

從漢代開始,中原王朝就對西域各國開展了全方位的外交與通商活動,順便做了地理方面的探索。歷經數百年的“西出陽關”,到了唐代時期,即便西域情況依舊複雜,中國的統治者們對西域的國家已可謂都有所瞭解,只是熟悉程度的問題了。而這個小勃律國,很早就出現在唐代的史籍記載當中了。

為什麼唐人會對小勃律“知之甚早”?因為它的前身是“勃律”國,其位置實在是比較特別。它位於今印度河上游流域的克什米爾北部巴勒提斯坦地區,是連接塔里木盆地所在的天山南路、青藏高原西北部和印度次大陸的“三線一點”交點處,自古就是中土之人西越帕米爾高原到河中等中亞地區的交通要道。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地交界處的勃律國

早在東晉時,就有途徑西域的中國人記載了勃律國的事情,如智猛和尚的《遊行外國傳》就記錄了它的名字。

作為當年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古國,勃律人早年的事蹟鮮有人知,但可以確定他們先後抱了嚈噠人和突厥人的大腿。不過按有關西域古象雄文明的歷史記載,勃律在7世紀以前都是象雄王國(聯盟)的一部分。

關於其人文和風俗等信息,如唐開元年間僧人慧超寫的《往五天竺國傳》記載,當地的人民習慣於穿氎(細棉布)做的衣衫和靴子,在頭上纏一條疊布,生活大多貧窮,沒有多少地可以耕種,山上也通常是光禿禿的。

也難怪,這個地方在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上,以古代的生產力真的很難享受富足的生活。

正是由於小勃律周邊山勢十分險峻,動不動就是海拔六七千米的高山,距離世界第二高峰(K2峰)直線距離才200公里,這裡的人更多選擇到外地經商謀生。這也就是為什麼國際大都市長安會有小勃律的商人了。

到了公元7世紀,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國崛起,向西北不斷擴張領土,同唐朝開始爭奪西域地區的控制權。位於要道上的勃律國首當其衝,受到了吐蕃軍隊的攻擊。

勃律國王被迫率領剩餘的部眾西遷到了今克什米爾西北部的娑夷水(今吉爾吉特河)流域生活,成立了新的“小勃律”國,以今吉爾吉特城為國都,搬家也沒有搬離克什米爾地區,但與今阿富汗地區相鄰。而原來生活的地方被稱為“大勃律”國,是吐蕃控制下的附屬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吉爾吉特地區位於崇山峻嶺之中,周圍雪山皚皚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現在的吉爾吉特城

分開後的大小勃律國類似於今日的朝鮮韓國之局面,即同一民族分為兩個國家,兩個國王地位應當是相等的。原來的勃律國除了有國王之外,還有勃律大首領這一存在(可能相當於族長),在分開後的大小勃律中仍有很重要的地位。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大小勃律

小勃律王沒謹忙深知吐蕃還會來繼續攻打自己,於是從武週年間開始,先後三次向大唐派遣使臣朝貢,在開元初年還親自到長安來朝見唐玄宗。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唐玄宗親自過問小勃律使館建設

唐朝統治者敏銳得認識到,這個交通要道在對付吐蕃和控制西域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於是決定給予小勃律事實上的軍事援助。

吐蕃終於要動手了,給小勃律的理由也有那麼一種假道伐虢的味道:我要去進攻安西四鎮,只是想從你這裡借道過去而已,不會傷害你的。

地小國弱的小勃律國明知這話只是在哄小孩,但也只能等待唐朝爸爸的援軍了。很快,北庭節度使張孝嵩派遣疏勒副使張思禮率四千西域聯軍出發,會和小勃律王沒謹忙的軍隊將吐蕃軍擊敗。

隨後,玄宗在開元五年(717年)冊封蘇弗舍利為大勃律國王,小勃律王仍為沒謹忙,並留下一個王子在長安當人質,這是當時唐朝控制周邊藩屬的普遍做法。都8世紀了,不得不說這個爹認得真是有點晚。


2.為了救小勃律,安西都護府也是下了本了

在繼任的蘇失利之被冊封為大勃律王后,玄宗又封賞了勃律大首領官位和朝服,並先後給予沒謹忙和下任國王難泥以禮品和好言撫慰。此般恩寵有加,無疑主要是出於玄宗封鎖吐蕃北進道路的戰略考慮。

眼看煮熟的鴨子就這麼飛了,吐蕃贊普(國王)哪能善罷甘休呢?於是在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又派遣大軍進攻大小勃律。這次小勃律可是被揍慘了,被迫屈膝跪倒在吐蕃人面前,並娶了吐蕃公主(贊普的姐姐)為妃,被迫成為了敵國的“親家”。

這也是吐蕃通過血緣關係控制勃律地區的一種手段。通過此戰,吐蕃將中亞地區二十多個國家又納入自己的控制下。

唐朝廷當然不能忍啊,得盡力把勃律奪回來。安西都護府連續三任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夫蒙靈詧都派兵支援,可惜都沒有救得了小勃律。

其實也難怪,當時安西都護府面臨著北方的後突厥、突騎施和西方大食的強大壓力,難以集中兵力營救,而且吐蕃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集結重兵防守小勃律,帕米爾高原又山高路險難以翻越,唐軍難以攻克也是正常的。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小勃律身在蕃營心在唐,一直心心念念等待著大唐援軍。而吐蕃雖然控制了小勃律,但也沒有限制它的商隊往來,因此電視劇中小勃律商人來到長安也是可以解釋的,或許他們是來請求朝廷發救兵的呢。

即便困難重重,安西都護府也還是要出兵。天寶六年(747年),安西節度副使高仙芝受命奪回小勃律。此時的他不會想到,這一仗打出了他“山地之王”的名將威名。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高仙芝在瞭解了地形與情報後,率領精銳的萬餘安西軍兵分三路,部將趙崇玼自北穀道進軍,賈崇瓘自赤佛道進軍,高仙芝和監軍太監邊令誠統率中軍從護密國進軍,約定在今阿富汗境內的吐蕃據點連雲堡前集合。

當時的安西軍裝備精良,連步兵都有私馬,從而保證了後勤補給的充足。但即便這樣,翻越帕米爾高原到達小勃律需要走數百公里的山路,四五千米海拔的高原反應不是誰都能抗住的,還有現代的登山裝備都很難翻越的坦駒嶺在前方阻擋,想想都可怕。

可是高仙芝的軍隊居然在一個半月就到達了小勃律國,期間還攻克了連雲堡,不得不說這次行軍實在是一次逆天的旅程,甚至被西方史學家視作與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相提並論的壯舉。

"

《長安十二時辰》還在火熱上映和不斷更新中,其中所反映的諸如唐代服裝、鎧甲、官制等歷史知識,也為眾多的“考據黨”觀眾所關注和討論。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該劇中出鏡率比較高,但卻在歷史上好像沒啥存在感的一個小國。在劇中,為了給這個小國建造使館,黑幫強拆了聞家房屋,進而促使聞染成為全劇的重要人物。

這個國家就叫小勃律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為何劇中會多次提到這個叫小勃律的國家來的商人呢?這個國家和大唐王朝有著怎樣的不為人所熟悉的故事呢?


1.到8世紀才抱大唐大腿的高原小國

從漢代開始,中原王朝就對西域各國開展了全方位的外交與通商活動,順便做了地理方面的探索。歷經數百年的“西出陽關”,到了唐代時期,即便西域情況依舊複雜,中國的統治者們對西域的國家已可謂都有所瞭解,只是熟悉程度的問題了。而這個小勃律國,很早就出現在唐代的史籍記載當中了。

為什麼唐人會對小勃律“知之甚早”?因為它的前身是“勃律”國,其位置實在是比較特別。它位於今印度河上游流域的克什米爾北部巴勒提斯坦地區,是連接塔里木盆地所在的天山南路、青藏高原西北部和印度次大陸的“三線一點”交點處,自古就是中土之人西越帕米爾高原到河中等中亞地區的交通要道。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地交界處的勃律國

早在東晉時,就有途徑西域的中國人記載了勃律國的事情,如智猛和尚的《遊行外國傳》就記錄了它的名字。

作為當年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古國,勃律人早年的事蹟鮮有人知,但可以確定他們先後抱了嚈噠人和突厥人的大腿。不過按有關西域古象雄文明的歷史記載,勃律在7世紀以前都是象雄王國(聯盟)的一部分。

關於其人文和風俗等信息,如唐開元年間僧人慧超寫的《往五天竺國傳》記載,當地的人民習慣於穿氎(細棉布)做的衣衫和靴子,在頭上纏一條疊布,生活大多貧窮,沒有多少地可以耕種,山上也通常是光禿禿的。

也難怪,這個地方在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上,以古代的生產力真的很難享受富足的生活。

正是由於小勃律周邊山勢十分險峻,動不動就是海拔六七千米的高山,距離世界第二高峰(K2峰)直線距離才200公里,這裡的人更多選擇到外地經商謀生。這也就是為什麼國際大都市長安會有小勃律的商人了。

到了公元7世紀,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國崛起,向西北不斷擴張領土,同唐朝開始爭奪西域地區的控制權。位於要道上的勃律國首當其衝,受到了吐蕃軍隊的攻擊。

勃律國王被迫率領剩餘的部眾西遷到了今克什米爾西北部的娑夷水(今吉爾吉特河)流域生活,成立了新的“小勃律”國,以今吉爾吉特城為國都,搬家也沒有搬離克什米爾地區,但與今阿富汗地區相鄰。而原來生活的地方被稱為“大勃律”國,是吐蕃控制下的附屬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吉爾吉特地區位於崇山峻嶺之中,周圍雪山皚皚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現在的吉爾吉特城

分開後的大小勃律國類似於今日的朝鮮韓國之局面,即同一民族分為兩個國家,兩個國王地位應當是相等的。原來的勃律國除了有國王之外,還有勃律大首領這一存在(可能相當於族長),在分開後的大小勃律中仍有很重要的地位。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大小勃律

小勃律王沒謹忙深知吐蕃還會來繼續攻打自己,於是從武週年間開始,先後三次向大唐派遣使臣朝貢,在開元初年還親自到長安來朝見唐玄宗。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唐玄宗親自過問小勃律使館建設

唐朝統治者敏銳得認識到,這個交通要道在對付吐蕃和控制西域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於是決定給予小勃律事實上的軍事援助。

吐蕃終於要動手了,給小勃律的理由也有那麼一種假道伐虢的味道:我要去進攻安西四鎮,只是想從你這裡借道過去而已,不會傷害你的。

地小國弱的小勃律國明知這話只是在哄小孩,但也只能等待唐朝爸爸的援軍了。很快,北庭節度使張孝嵩派遣疏勒副使張思禮率四千西域聯軍出發,會和小勃律王沒謹忙的軍隊將吐蕃軍擊敗。

隨後,玄宗在開元五年(717年)冊封蘇弗舍利為大勃律國王,小勃律王仍為沒謹忙,並留下一個王子在長安當人質,這是當時唐朝控制周邊藩屬的普遍做法。都8世紀了,不得不說這個爹認得真是有點晚。


2.為了救小勃律,安西都護府也是下了本了

在繼任的蘇失利之被冊封為大勃律王后,玄宗又封賞了勃律大首領官位和朝服,並先後給予沒謹忙和下任國王難泥以禮品和好言撫慰。此般恩寵有加,無疑主要是出於玄宗封鎖吐蕃北進道路的戰略考慮。

眼看煮熟的鴨子就這麼飛了,吐蕃贊普(國王)哪能善罷甘休呢?於是在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又派遣大軍進攻大小勃律。這次小勃律可是被揍慘了,被迫屈膝跪倒在吐蕃人面前,並娶了吐蕃公主(贊普的姐姐)為妃,被迫成為了敵國的“親家”。

這也是吐蕃通過血緣關係控制勃律地區的一種手段。通過此戰,吐蕃將中亞地區二十多個國家又納入自己的控制下。

唐朝廷當然不能忍啊,得盡力把勃律奪回來。安西都護府連續三任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夫蒙靈詧都派兵支援,可惜都沒有救得了小勃律。

其實也難怪,當時安西都護府面臨著北方的後突厥、突騎施和西方大食的強大壓力,難以集中兵力營救,而且吐蕃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集結重兵防守小勃律,帕米爾高原又山高路險難以翻越,唐軍難以攻克也是正常的。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小勃律身在蕃營心在唐,一直心心念念等待著大唐援軍。而吐蕃雖然控制了小勃律,但也沒有限制它的商隊往來,因此電視劇中小勃律商人來到長安也是可以解釋的,或許他們是來請求朝廷發救兵的呢。

即便困難重重,安西都護府也還是要出兵。天寶六年(747年),安西節度副使高仙芝受命奪回小勃律。此時的他不會想到,這一仗打出了他“山地之王”的名將威名。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高仙芝在瞭解了地形與情報後,率領精銳的萬餘安西軍兵分三路,部將趙崇玼自北穀道進軍,賈崇瓘自赤佛道進軍,高仙芝和監軍太監邊令誠統率中軍從護密國進軍,約定在今阿富汗境內的吐蕃據點連雲堡前集合。

當時的安西軍裝備精良,連步兵都有私馬,從而保證了後勤補給的充足。但即便這樣,翻越帕米爾高原到達小勃律需要走數百公里的山路,四五千米海拔的高原反應不是誰都能抗住的,還有現代的登山裝備都很難翻越的坦駒嶺在前方阻擋,想想都可怕。

可是高仙芝的軍隊居然在一個半月就到達了小勃律國,期間還攻克了連雲堡,不得不說這次行軍實在是一次逆天的旅程,甚至被西方史學家視作與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相提並論的壯舉。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此時的小勃律國是吐蕃扶植的傀儡政府統治,面對高仙芝的神兵天降,完全沒有招架之力,其國王和貴族大臣等被唐軍一網打盡。高仙芝奉唐玄宗的詔令,將小勃律國改為歸仁軍,並招募當地的兵士防守吐蕃軍的進攻。至此,小勃律再次回到了大唐懷抱,高仙芝的威名也傳遍了吐蕃和大食。

"

《長安十二時辰》還在火熱上映和不斷更新中,其中所反映的諸如唐代服裝、鎧甲、官制等歷史知識,也為眾多的“考據黨”觀眾所關注和討論。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該劇中出鏡率比較高,但卻在歷史上好像沒啥存在感的一個小國。在劇中,為了給這個小國建造使館,黑幫強拆了聞家房屋,進而促使聞染成為全劇的重要人物。

這個國家就叫小勃律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為何劇中會多次提到這個叫小勃律的國家來的商人呢?這個國家和大唐王朝有著怎樣的不為人所熟悉的故事呢?


1.到8世紀才抱大唐大腿的高原小國

從漢代開始,中原王朝就對西域各國開展了全方位的外交與通商活動,順便做了地理方面的探索。歷經數百年的“西出陽關”,到了唐代時期,即便西域情況依舊複雜,中國的統治者們對西域的國家已可謂都有所瞭解,只是熟悉程度的問題了。而這個小勃律國,很早就出現在唐代的史籍記載當中了。

為什麼唐人會對小勃律“知之甚早”?因為它的前身是“勃律”國,其位置實在是比較特別。它位於今印度河上游流域的克什米爾北部巴勒提斯坦地區,是連接塔里木盆地所在的天山南路、青藏高原西北部和印度次大陸的“三線一點”交點處,自古就是中土之人西越帕米爾高原到河中等中亞地區的交通要道。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地交界處的勃律國

早在東晉時,就有途徑西域的中國人記載了勃律國的事情,如智猛和尚的《遊行外國傳》就記錄了它的名字。

作為當年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古國,勃律人早年的事蹟鮮有人知,但可以確定他們先後抱了嚈噠人和突厥人的大腿。不過按有關西域古象雄文明的歷史記載,勃律在7世紀以前都是象雄王國(聯盟)的一部分。

關於其人文和風俗等信息,如唐開元年間僧人慧超寫的《往五天竺國傳》記載,當地的人民習慣於穿氎(細棉布)做的衣衫和靴子,在頭上纏一條疊布,生活大多貧窮,沒有多少地可以耕種,山上也通常是光禿禿的。

也難怪,這個地方在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上,以古代的生產力真的很難享受富足的生活。

正是由於小勃律周邊山勢十分險峻,動不動就是海拔六七千米的高山,距離世界第二高峰(K2峰)直線距離才200公里,這裡的人更多選擇到外地經商謀生。這也就是為什麼國際大都市長安會有小勃律的商人了。

到了公元7世紀,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國崛起,向西北不斷擴張領土,同唐朝開始爭奪西域地區的控制權。位於要道上的勃律國首當其衝,受到了吐蕃軍隊的攻擊。

勃律國王被迫率領剩餘的部眾西遷到了今克什米爾西北部的娑夷水(今吉爾吉特河)流域生活,成立了新的“小勃律”國,以今吉爾吉特城為國都,搬家也沒有搬離克什米爾地區,但與今阿富汗地區相鄰。而原來生活的地方被稱為“大勃律”國,是吐蕃控制下的附屬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吉爾吉特地區位於崇山峻嶺之中,周圍雪山皚皚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現在的吉爾吉特城

分開後的大小勃律國類似於今日的朝鮮韓國之局面,即同一民族分為兩個國家,兩個國王地位應當是相等的。原來的勃律國除了有國王之外,還有勃律大首領這一存在(可能相當於族長),在分開後的大小勃律中仍有很重要的地位。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大小勃律

小勃律王沒謹忙深知吐蕃還會來繼續攻打自己,於是從武週年間開始,先後三次向大唐派遣使臣朝貢,在開元初年還親自到長安來朝見唐玄宗。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唐玄宗親自過問小勃律使館建設

唐朝統治者敏銳得認識到,這個交通要道在對付吐蕃和控制西域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於是決定給予小勃律事實上的軍事援助。

吐蕃終於要動手了,給小勃律的理由也有那麼一種假道伐虢的味道:我要去進攻安西四鎮,只是想從你這裡借道過去而已,不會傷害你的。

地小國弱的小勃律國明知這話只是在哄小孩,但也只能等待唐朝爸爸的援軍了。很快,北庭節度使張孝嵩派遣疏勒副使張思禮率四千西域聯軍出發,會和小勃律王沒謹忙的軍隊將吐蕃軍擊敗。

隨後,玄宗在開元五年(717年)冊封蘇弗舍利為大勃律國王,小勃律王仍為沒謹忙,並留下一個王子在長安當人質,這是當時唐朝控制周邊藩屬的普遍做法。都8世紀了,不得不說這個爹認得真是有點晚。


2.為了救小勃律,安西都護府也是下了本了

在繼任的蘇失利之被冊封為大勃律王后,玄宗又封賞了勃律大首領官位和朝服,並先後給予沒謹忙和下任國王難泥以禮品和好言撫慰。此般恩寵有加,無疑主要是出於玄宗封鎖吐蕃北進道路的戰略考慮。

眼看煮熟的鴨子就這麼飛了,吐蕃贊普(國王)哪能善罷甘休呢?於是在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又派遣大軍進攻大小勃律。這次小勃律可是被揍慘了,被迫屈膝跪倒在吐蕃人面前,並娶了吐蕃公主(贊普的姐姐)為妃,被迫成為了敵國的“親家”。

這也是吐蕃通過血緣關係控制勃律地區的一種手段。通過此戰,吐蕃將中亞地區二十多個國家又納入自己的控制下。

唐朝廷當然不能忍啊,得盡力把勃律奪回來。安西都護府連續三任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夫蒙靈詧都派兵支援,可惜都沒有救得了小勃律。

其實也難怪,當時安西都護府面臨著北方的後突厥、突騎施和西方大食的強大壓力,難以集中兵力營救,而且吐蕃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集結重兵防守小勃律,帕米爾高原又山高路險難以翻越,唐軍難以攻克也是正常的。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小勃律身在蕃營心在唐,一直心心念念等待著大唐援軍。而吐蕃雖然控制了小勃律,但也沒有限制它的商隊往來,因此電視劇中小勃律商人來到長安也是可以解釋的,或許他們是來請求朝廷發救兵的呢。

即便困難重重,安西都護府也還是要出兵。天寶六年(747年),安西節度副使高仙芝受命奪回小勃律。此時的他不會想到,這一仗打出了他“山地之王”的名將威名。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高仙芝在瞭解了地形與情報後,率領精銳的萬餘安西軍兵分三路,部將趙崇玼自北穀道進軍,賈崇瓘自赤佛道進軍,高仙芝和監軍太監邊令誠統率中軍從護密國進軍,約定在今阿富汗境內的吐蕃據點連雲堡前集合。

當時的安西軍裝備精良,連步兵都有私馬,從而保證了後勤補給的充足。但即便這樣,翻越帕米爾高原到達小勃律需要走數百公里的山路,四五千米海拔的高原反應不是誰都能抗住的,還有現代的登山裝備都很難翻越的坦駒嶺在前方阻擋,想想都可怕。

可是高仙芝的軍隊居然在一個半月就到達了小勃律國,期間還攻克了連雲堡,不得不說這次行軍實在是一次逆天的旅程,甚至被西方史學家視作與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相提並論的壯舉。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此時的小勃律國是吐蕃扶植的傀儡政府統治,面對高仙芝的神兵天降,完全沒有招架之力,其國王和貴族大臣等被唐軍一網打盡。高仙芝奉唐玄宗的詔令,將小勃律國改為歸仁軍,並招募當地的兵士防守吐蕃軍的進攻。至此,小勃律再次回到了大唐懷抱,高仙芝的威名也傳遍了吐蕃和大食。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這是現在的阿弩越城,高仙芝部就曾翻越遠處的高山,在這裡將吐蕃援軍拒於河對岸

通過對小勃律的重新控制,安西都護府抖擻精神,將中亞大部分國家又歸攏到了自己的羽翼下。高仙芝本可以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結果因貪功而輕率地屠戮了石國,導致中亞諸國投靠大食軍和怛羅斯之戰的失敗。

"

《長安十二時辰》還在火熱上映和不斷更新中,其中所反映的諸如唐代服裝、鎧甲、官制等歷史知識,也為眾多的“考據黨”觀眾所關注和討論。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該劇中出鏡率比較高,但卻在歷史上好像沒啥存在感的一個小國。在劇中,為了給這個小國建造使館,黑幫強拆了聞家房屋,進而促使聞染成為全劇的重要人物。

這個國家就叫小勃律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為何劇中會多次提到這個叫小勃律的國家來的商人呢?這個國家和大唐王朝有著怎樣的不為人所熟悉的故事呢?


1.到8世紀才抱大唐大腿的高原小國

從漢代開始,中原王朝就對西域各國開展了全方位的外交與通商活動,順便做了地理方面的探索。歷經數百年的“西出陽關”,到了唐代時期,即便西域情況依舊複雜,中國的統治者們對西域的國家已可謂都有所瞭解,只是熟悉程度的問題了。而這個小勃律國,很早就出現在唐代的史籍記載當中了。

為什麼唐人會對小勃律“知之甚早”?因為它的前身是“勃律”國,其位置實在是比較特別。它位於今印度河上游流域的克什米爾北部巴勒提斯坦地區,是連接塔里木盆地所在的天山南路、青藏高原西北部和印度次大陸的“三線一點”交點處,自古就是中土之人西越帕米爾高原到河中等中亞地區的交通要道。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地交界處的勃律國

早在東晉時,就有途徑西域的中國人記載了勃律國的事情,如智猛和尚的《遊行外國傳》就記錄了它的名字。

作為當年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古國,勃律人早年的事蹟鮮有人知,但可以確定他們先後抱了嚈噠人和突厥人的大腿。不過按有關西域古象雄文明的歷史記載,勃律在7世紀以前都是象雄王國(聯盟)的一部分。

關於其人文和風俗等信息,如唐開元年間僧人慧超寫的《往五天竺國傳》記載,當地的人民習慣於穿氎(細棉布)做的衣衫和靴子,在頭上纏一條疊布,生活大多貧窮,沒有多少地可以耕種,山上也通常是光禿禿的。

也難怪,這個地方在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上,以古代的生產力真的很難享受富足的生活。

正是由於小勃律周邊山勢十分險峻,動不動就是海拔六七千米的高山,距離世界第二高峰(K2峰)直線距離才200公里,這裡的人更多選擇到外地經商謀生。這也就是為什麼國際大都市長安會有小勃律的商人了。

到了公元7世紀,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國崛起,向西北不斷擴張領土,同唐朝開始爭奪西域地區的控制權。位於要道上的勃律國首當其衝,受到了吐蕃軍隊的攻擊。

勃律國王被迫率領剩餘的部眾西遷到了今克什米爾西北部的娑夷水(今吉爾吉特河)流域生活,成立了新的“小勃律”國,以今吉爾吉特城為國都,搬家也沒有搬離克什米爾地區,但與今阿富汗地區相鄰。而原來生活的地方被稱為“大勃律”國,是吐蕃控制下的附屬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吉爾吉特地區位於崇山峻嶺之中,周圍雪山皚皚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現在的吉爾吉特城

分開後的大小勃律國類似於今日的朝鮮韓國之局面,即同一民族分為兩個國家,兩個國王地位應當是相等的。原來的勃律國除了有國王之外,還有勃律大首領這一存在(可能相當於族長),在分開後的大小勃律中仍有很重要的地位。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大小勃律

小勃律王沒謹忙深知吐蕃還會來繼續攻打自己,於是從武週年間開始,先後三次向大唐派遣使臣朝貢,在開元初年還親自到長安來朝見唐玄宗。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唐玄宗親自過問小勃律使館建設

唐朝統治者敏銳得認識到,這個交通要道在對付吐蕃和控制西域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於是決定給予小勃律事實上的軍事援助。

吐蕃終於要動手了,給小勃律的理由也有那麼一種假道伐虢的味道:我要去進攻安西四鎮,只是想從你這裡借道過去而已,不會傷害你的。

地小國弱的小勃律國明知這話只是在哄小孩,但也只能等待唐朝爸爸的援軍了。很快,北庭節度使張孝嵩派遣疏勒副使張思禮率四千西域聯軍出發,會和小勃律王沒謹忙的軍隊將吐蕃軍擊敗。

隨後,玄宗在開元五年(717年)冊封蘇弗舍利為大勃律國王,小勃律王仍為沒謹忙,並留下一個王子在長安當人質,這是當時唐朝控制周邊藩屬的普遍做法。都8世紀了,不得不說這個爹認得真是有點晚。


2.為了救小勃律,安西都護府也是下了本了

在繼任的蘇失利之被冊封為大勃律王后,玄宗又封賞了勃律大首領官位和朝服,並先後給予沒謹忙和下任國王難泥以禮品和好言撫慰。此般恩寵有加,無疑主要是出於玄宗封鎖吐蕃北進道路的戰略考慮。

眼看煮熟的鴨子就這麼飛了,吐蕃贊普(國王)哪能善罷甘休呢?於是在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又派遣大軍進攻大小勃律。這次小勃律可是被揍慘了,被迫屈膝跪倒在吐蕃人面前,並娶了吐蕃公主(贊普的姐姐)為妃,被迫成為了敵國的“親家”。

這也是吐蕃通過血緣關係控制勃律地區的一種手段。通過此戰,吐蕃將中亞地區二十多個國家又納入自己的控制下。

唐朝廷當然不能忍啊,得盡力把勃律奪回來。安西都護府連續三任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夫蒙靈詧都派兵支援,可惜都沒有救得了小勃律。

其實也難怪,當時安西都護府面臨著北方的後突厥、突騎施和西方大食的強大壓力,難以集中兵力營救,而且吐蕃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集結重兵防守小勃律,帕米爾高原又山高路險難以翻越,唐軍難以攻克也是正常的。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小勃律身在蕃營心在唐,一直心心念念等待著大唐援軍。而吐蕃雖然控制了小勃律,但也沒有限制它的商隊往來,因此電視劇中小勃律商人來到長安也是可以解釋的,或許他們是來請求朝廷發救兵的呢。

即便困難重重,安西都護府也還是要出兵。天寶六年(747年),安西節度副使高仙芝受命奪回小勃律。此時的他不會想到,這一仗打出了他“山地之王”的名將威名。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高仙芝在瞭解了地形與情報後,率領精銳的萬餘安西軍兵分三路,部將趙崇玼自北穀道進軍,賈崇瓘自赤佛道進軍,高仙芝和監軍太監邊令誠統率中軍從護密國進軍,約定在今阿富汗境內的吐蕃據點連雲堡前集合。

當時的安西軍裝備精良,連步兵都有私馬,從而保證了後勤補給的充足。但即便這樣,翻越帕米爾高原到達小勃律需要走數百公里的山路,四五千米海拔的高原反應不是誰都能抗住的,還有現代的登山裝備都很難翻越的坦駒嶺在前方阻擋,想想都可怕。

可是高仙芝的軍隊居然在一個半月就到達了小勃律國,期間還攻克了連雲堡,不得不說這次行軍實在是一次逆天的旅程,甚至被西方史學家視作與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相提並論的壯舉。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此時的小勃律國是吐蕃扶植的傀儡政府統治,面對高仙芝的神兵天降,完全沒有招架之力,其國王和貴族大臣等被唐軍一網打盡。高仙芝奉唐玄宗的詔令,將小勃律國改為歸仁軍,並招募當地的兵士防守吐蕃軍的進攻。至此,小勃律再次回到了大唐懷抱,高仙芝的威名也傳遍了吐蕃和大食。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這是現在的阿弩越城,高仙芝部就曾翻越遠處的高山,在這裡將吐蕃援軍拒於河對岸

通過對小勃律的重新控制,安西都護府抖擻精神,將中亞大部分國家又歸攏到了自己的羽翼下。高仙芝本可以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結果因貪功而輕率地屠戮了石國,導致中亞諸國投靠大食軍和怛羅斯之戰的失敗。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怛(音dá)羅斯之戰

繼任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得為高仙芝擦屁股,但是他選擇拿大勃律開刀。753年,封常清率安西軍攻克了大勃律的國都,重新將其納入大唐的附屬,這就相當於在吐蕃的背後插入了一顆釘子。

"

《長安十二時辰》還在火熱上映和不斷更新中,其中所反映的諸如唐代服裝、鎧甲、官制等歷史知識,也為眾多的“考據黨”觀眾所關注和討論。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該劇中出鏡率比較高,但卻在歷史上好像沒啥存在感的一個小國。在劇中,為了給這個小國建造使館,黑幫強拆了聞家房屋,進而促使聞染成為全劇的重要人物。

這個國家就叫小勃律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為何劇中會多次提到這個叫小勃律的國家來的商人呢?這個國家和大唐王朝有著怎樣的不為人所熟悉的故事呢?


1.到8世紀才抱大唐大腿的高原小國

從漢代開始,中原王朝就對西域各國開展了全方位的外交與通商活動,順便做了地理方面的探索。歷經數百年的“西出陽關”,到了唐代時期,即便西域情況依舊複雜,中國的統治者們對西域的國家已可謂都有所瞭解,只是熟悉程度的問題了。而這個小勃律國,很早就出現在唐代的史籍記載當中了。

為什麼唐人會對小勃律“知之甚早”?因為它的前身是“勃律”國,其位置實在是比較特別。它位於今印度河上游流域的克什米爾北部巴勒提斯坦地區,是連接塔里木盆地所在的天山南路、青藏高原西北部和印度次大陸的“三線一點”交點處,自古就是中土之人西越帕米爾高原到河中等中亞地區的交通要道。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地交界處的勃律國

早在東晉時,就有途徑西域的中國人記載了勃律國的事情,如智猛和尚的《遊行外國傳》就記錄了它的名字。

作為當年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古國,勃律人早年的事蹟鮮有人知,但可以確定他們先後抱了嚈噠人和突厥人的大腿。不過按有關西域古象雄文明的歷史記載,勃律在7世紀以前都是象雄王國(聯盟)的一部分。

關於其人文和風俗等信息,如唐開元年間僧人慧超寫的《往五天竺國傳》記載,當地的人民習慣於穿氎(細棉布)做的衣衫和靴子,在頭上纏一條疊布,生活大多貧窮,沒有多少地可以耕種,山上也通常是光禿禿的。

也難怪,這個地方在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上,以古代的生產力真的很難享受富足的生活。

正是由於小勃律周邊山勢十分險峻,動不動就是海拔六七千米的高山,距離世界第二高峰(K2峰)直線距離才200公里,這裡的人更多選擇到外地經商謀生。這也就是為什麼國際大都市長安會有小勃律的商人了。

到了公元7世紀,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國崛起,向西北不斷擴張領土,同唐朝開始爭奪西域地區的控制權。位於要道上的勃律國首當其衝,受到了吐蕃軍隊的攻擊。

勃律國王被迫率領剩餘的部眾西遷到了今克什米爾西北部的娑夷水(今吉爾吉特河)流域生活,成立了新的“小勃律”國,以今吉爾吉特城為國都,搬家也沒有搬離克什米爾地區,但與今阿富汗地區相鄰。而原來生活的地方被稱為“大勃律”國,是吐蕃控制下的附屬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吉爾吉特地區位於崇山峻嶺之中,周圍雪山皚皚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現在的吉爾吉特城

分開後的大小勃律國類似於今日的朝鮮韓國之局面,即同一民族分為兩個國家,兩個國王地位應當是相等的。原來的勃律國除了有國王之外,還有勃律大首領這一存在(可能相當於族長),在分開後的大小勃律中仍有很重要的地位。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大小勃律

小勃律王沒謹忙深知吐蕃還會來繼續攻打自己,於是從武週年間開始,先後三次向大唐派遣使臣朝貢,在開元初年還親自到長安來朝見唐玄宗。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唐玄宗親自過問小勃律使館建設

唐朝統治者敏銳得認識到,這個交通要道在對付吐蕃和控制西域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於是決定給予小勃律事實上的軍事援助。

吐蕃終於要動手了,給小勃律的理由也有那麼一種假道伐虢的味道:我要去進攻安西四鎮,只是想從你這裡借道過去而已,不會傷害你的。

地小國弱的小勃律國明知這話只是在哄小孩,但也只能等待唐朝爸爸的援軍了。很快,北庭節度使張孝嵩派遣疏勒副使張思禮率四千西域聯軍出發,會和小勃律王沒謹忙的軍隊將吐蕃軍擊敗。

隨後,玄宗在開元五年(717年)冊封蘇弗舍利為大勃律國王,小勃律王仍為沒謹忙,並留下一個王子在長安當人質,這是當時唐朝控制周邊藩屬的普遍做法。都8世紀了,不得不說這個爹認得真是有點晚。


2.為了救小勃律,安西都護府也是下了本了

在繼任的蘇失利之被冊封為大勃律王后,玄宗又封賞了勃律大首領官位和朝服,並先後給予沒謹忙和下任國王難泥以禮品和好言撫慰。此般恩寵有加,無疑主要是出於玄宗封鎖吐蕃北進道路的戰略考慮。

眼看煮熟的鴨子就這麼飛了,吐蕃贊普(國王)哪能善罷甘休呢?於是在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又派遣大軍進攻大小勃律。這次小勃律可是被揍慘了,被迫屈膝跪倒在吐蕃人面前,並娶了吐蕃公主(贊普的姐姐)為妃,被迫成為了敵國的“親家”。

這也是吐蕃通過血緣關係控制勃律地區的一種手段。通過此戰,吐蕃將中亞地區二十多個國家又納入自己的控制下。

唐朝廷當然不能忍啊,得盡力把勃律奪回來。安西都護府連續三任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夫蒙靈詧都派兵支援,可惜都沒有救得了小勃律。

其實也難怪,當時安西都護府面臨著北方的後突厥、突騎施和西方大食的強大壓力,難以集中兵力營救,而且吐蕃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集結重兵防守小勃律,帕米爾高原又山高路險難以翻越,唐軍難以攻克也是正常的。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小勃律身在蕃營心在唐,一直心心念念等待著大唐援軍。而吐蕃雖然控制了小勃律,但也沒有限制它的商隊往來,因此電視劇中小勃律商人來到長安也是可以解釋的,或許他們是來請求朝廷發救兵的呢。

即便困難重重,安西都護府也還是要出兵。天寶六年(747年),安西節度副使高仙芝受命奪回小勃律。此時的他不會想到,這一仗打出了他“山地之王”的名將威名。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高仙芝在瞭解了地形與情報後,率領精銳的萬餘安西軍兵分三路,部將趙崇玼自北穀道進軍,賈崇瓘自赤佛道進軍,高仙芝和監軍太監邊令誠統率中軍從護密國進軍,約定在今阿富汗境內的吐蕃據點連雲堡前集合。

當時的安西軍裝備精良,連步兵都有私馬,從而保證了後勤補給的充足。但即便這樣,翻越帕米爾高原到達小勃律需要走數百公里的山路,四五千米海拔的高原反應不是誰都能抗住的,還有現代的登山裝備都很難翻越的坦駒嶺在前方阻擋,想想都可怕。

可是高仙芝的軍隊居然在一個半月就到達了小勃律國,期間還攻克了連雲堡,不得不說這次行軍實在是一次逆天的旅程,甚至被西方史學家視作與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相提並論的壯舉。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此時的小勃律國是吐蕃扶植的傀儡政府統治,面對高仙芝的神兵天降,完全沒有招架之力,其國王和貴族大臣等被唐軍一網打盡。高仙芝奉唐玄宗的詔令,將小勃律國改為歸仁軍,並招募當地的兵士防守吐蕃軍的進攻。至此,小勃律再次回到了大唐懷抱,高仙芝的威名也傳遍了吐蕃和大食。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這是現在的阿弩越城,高仙芝部就曾翻越遠處的高山,在這裡將吐蕃援軍拒於河對岸

通過對小勃律的重新控制,安西都護府抖擻精神,將中亞大部分國家又歸攏到了自己的羽翼下。高仙芝本可以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結果因貪功而輕率地屠戮了石國,導致中亞諸國投靠大食軍和怛羅斯之戰的失敗。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怛(音dá)羅斯之戰

繼任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得為高仙芝擦屁股,但是他選擇拿大勃律開刀。753年,封常清率安西軍攻克了大勃律的國都,重新將其納入大唐的附屬,這就相當於在吐蕃的背後插入了一顆釘子。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重奪大小勃律後的唐代地圖


3.可惜啊,大唐不能再保護你了

如果大唐內部依舊安定,那麼假以時日,安西都護府還能夠再次向中亞地區擴張。只可惜,導致山河破碎的安史之亂在天寶十四年(755年)爆發了。

為了對抗安祿山的精銳叛軍,唐廷大量徵調安西都護府的部隊進入關內平叛,導致西域唐軍的防禦空虛。從762年開始,吐蕃趁機奪取河西隴右之地(河西走廊),並再次將大小勃律地區控制起來。大小勃律真是像個皮球一樣,在兩大強國之間踢來踢去。

平定安史之亂後的大唐像丟了半條命似的,壓個藩鎮割據都老費勁了,哪還能顧得上小勃律呢?別說無能力保護它,就是唐朝自己的國都都短暫地被吐蕃攻陷了,安西都護府在抗爭了幾十年後也被吐蕃吃掉,可謂是自顧不暇,只能對小勃律人說聲抱歉了:你們安心地做吐蕃治下的良民吧!

其實吐蕃對勃律地區的控制也不那麼容易,畢竟這個地方的地形實在是太險了,交通往來不便。直到吐蕃國解體分裂,也沒能把大小勃律人給同化掉,不過大量的吐蕃人移居這裡,在語言和血緣方面還是深刻影響了勃律人。

在蒙古征服中亞和吐蕃之後,勃律人成了印度河流域巴爾蒂人的一部分,並開始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從此大小勃律國作為政權的身份,徹底從歷史上消失了。


後話:偉大的中巴公路在這裡誕生

地處巴控克什米爾西北部的小勃律,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不僅為古人所聚焦,更被現代的我們所重視。其核心城市吉爾吉特是中巴經濟走廊上的重要節點,中國和巴基斯坦人民早在20世紀六十年代就合力在此修建喀喇崑崙公路(中巴國際公路),作為兩國來往的交通生命線。

"

《長安十二時辰》還在火熱上映和不斷更新中,其中所反映的諸如唐代服裝、鎧甲、官制等歷史知識,也為眾多的“考據黨”觀眾所關注和討論。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該劇中出鏡率比較高,但卻在歷史上好像沒啥存在感的一個小國。在劇中,為了給這個小國建造使館,黑幫強拆了聞家房屋,進而促使聞染成為全劇的重要人物。

這個國家就叫小勃律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為何劇中會多次提到這個叫小勃律的國家來的商人呢?這個國家和大唐王朝有著怎樣的不為人所熟悉的故事呢?


1.到8世紀才抱大唐大腿的高原小國

從漢代開始,中原王朝就對西域各國開展了全方位的外交與通商活動,順便做了地理方面的探索。歷經數百年的“西出陽關”,到了唐代時期,即便西域情況依舊複雜,中國的統治者們對西域的國家已可謂都有所瞭解,只是熟悉程度的問題了。而這個小勃律國,很早就出現在唐代的史籍記載當中了。

為什麼唐人會對小勃律“知之甚早”?因為它的前身是“勃律”國,其位置實在是比較特別。它位於今印度河上游流域的克什米爾北部巴勒提斯坦地區,是連接塔里木盆地所在的天山南路、青藏高原西北部和印度次大陸的“三線一點”交點處,自古就是中土之人西越帕米爾高原到河中等中亞地區的交通要道。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地交界處的勃律國

早在東晉時,就有途徑西域的中國人記載了勃律國的事情,如智猛和尚的《遊行外國傳》就記錄了它的名字。

作為當年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古國,勃律人早年的事蹟鮮有人知,但可以確定他們先後抱了嚈噠人和突厥人的大腿。不過按有關西域古象雄文明的歷史記載,勃律在7世紀以前都是象雄王國(聯盟)的一部分。

關於其人文和風俗等信息,如唐開元年間僧人慧超寫的《往五天竺國傳》記載,當地的人民習慣於穿氎(細棉布)做的衣衫和靴子,在頭上纏一條疊布,生活大多貧窮,沒有多少地可以耕種,山上也通常是光禿禿的。

也難怪,這個地方在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上,以古代的生產力真的很難享受富足的生活。

正是由於小勃律周邊山勢十分險峻,動不動就是海拔六七千米的高山,距離世界第二高峰(K2峰)直線距離才200公里,這裡的人更多選擇到外地經商謀生。這也就是為什麼國際大都市長安會有小勃律的商人了。

到了公元7世紀,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國崛起,向西北不斷擴張領土,同唐朝開始爭奪西域地區的控制權。位於要道上的勃律國首當其衝,受到了吐蕃軍隊的攻擊。

勃律國王被迫率領剩餘的部眾西遷到了今克什米爾西北部的娑夷水(今吉爾吉特河)流域生活,成立了新的“小勃律”國,以今吉爾吉特城為國都,搬家也沒有搬離克什米爾地區,但與今阿富汗地區相鄰。而原來生活的地方被稱為“大勃律”國,是吐蕃控制下的附屬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吉爾吉特地區位於崇山峻嶺之中,周圍雪山皚皚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現在的吉爾吉特城

分開後的大小勃律國類似於今日的朝鮮韓國之局面,即同一民族分為兩個國家,兩個國王地位應當是相等的。原來的勃律國除了有國王之外,還有勃律大首領這一存在(可能相當於族長),在分開後的大小勃律中仍有很重要的地位。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大小勃律

小勃律王沒謹忙深知吐蕃還會來繼續攻打自己,於是從武週年間開始,先後三次向大唐派遣使臣朝貢,在開元初年還親自到長安來朝見唐玄宗。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唐玄宗親自過問小勃律使館建設

唐朝統治者敏銳得認識到,這個交通要道在對付吐蕃和控制西域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於是決定給予小勃律事實上的軍事援助。

吐蕃終於要動手了,給小勃律的理由也有那麼一種假道伐虢的味道:我要去進攻安西四鎮,只是想從你這裡借道過去而已,不會傷害你的。

地小國弱的小勃律國明知這話只是在哄小孩,但也只能等待唐朝爸爸的援軍了。很快,北庭節度使張孝嵩派遣疏勒副使張思禮率四千西域聯軍出發,會和小勃律王沒謹忙的軍隊將吐蕃軍擊敗。

隨後,玄宗在開元五年(717年)冊封蘇弗舍利為大勃律國王,小勃律王仍為沒謹忙,並留下一個王子在長安當人質,這是當時唐朝控制周邊藩屬的普遍做法。都8世紀了,不得不說這個爹認得真是有點晚。


2.為了救小勃律,安西都護府也是下了本了

在繼任的蘇失利之被冊封為大勃律王后,玄宗又封賞了勃律大首領官位和朝服,並先後給予沒謹忙和下任國王難泥以禮品和好言撫慰。此般恩寵有加,無疑主要是出於玄宗封鎖吐蕃北進道路的戰略考慮。

眼看煮熟的鴨子就這麼飛了,吐蕃贊普(國王)哪能善罷甘休呢?於是在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又派遣大軍進攻大小勃律。這次小勃律可是被揍慘了,被迫屈膝跪倒在吐蕃人面前,並娶了吐蕃公主(贊普的姐姐)為妃,被迫成為了敵國的“親家”。

這也是吐蕃通過血緣關係控制勃律地區的一種手段。通過此戰,吐蕃將中亞地區二十多個國家又納入自己的控制下。

唐朝廷當然不能忍啊,得盡力把勃律奪回來。安西都護府連續三任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夫蒙靈詧都派兵支援,可惜都沒有救得了小勃律。

其實也難怪,當時安西都護府面臨著北方的後突厥、突騎施和西方大食的強大壓力,難以集中兵力營救,而且吐蕃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集結重兵防守小勃律,帕米爾高原又山高路險難以翻越,唐軍難以攻克也是正常的。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小勃律身在蕃營心在唐,一直心心念念等待著大唐援軍。而吐蕃雖然控制了小勃律,但也沒有限制它的商隊往來,因此電視劇中小勃律商人來到長安也是可以解釋的,或許他們是來請求朝廷發救兵的呢。

即便困難重重,安西都護府也還是要出兵。天寶六年(747年),安西節度副使高仙芝受命奪回小勃律。此時的他不會想到,這一仗打出了他“山地之王”的名將威名。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高仙芝在瞭解了地形與情報後,率領精銳的萬餘安西軍兵分三路,部將趙崇玼自北穀道進軍,賈崇瓘自赤佛道進軍,高仙芝和監軍太監邊令誠統率中軍從護密國進軍,約定在今阿富汗境內的吐蕃據點連雲堡前集合。

當時的安西軍裝備精良,連步兵都有私馬,從而保證了後勤補給的充足。但即便這樣,翻越帕米爾高原到達小勃律需要走數百公里的山路,四五千米海拔的高原反應不是誰都能抗住的,還有現代的登山裝備都很難翻越的坦駒嶺在前方阻擋,想想都可怕。

可是高仙芝的軍隊居然在一個半月就到達了小勃律國,期間還攻克了連雲堡,不得不說這次行軍實在是一次逆天的旅程,甚至被西方史學家視作與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相提並論的壯舉。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此時的小勃律國是吐蕃扶植的傀儡政府統治,面對高仙芝的神兵天降,完全沒有招架之力,其國王和貴族大臣等被唐軍一網打盡。高仙芝奉唐玄宗的詔令,將小勃律國改為歸仁軍,並招募當地的兵士防守吐蕃軍的進攻。至此,小勃律再次回到了大唐懷抱,高仙芝的威名也傳遍了吐蕃和大食。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這是現在的阿弩越城,高仙芝部就曾翻越遠處的高山,在這裡將吐蕃援軍拒於河對岸

通過對小勃律的重新控制,安西都護府抖擻精神,將中亞大部分國家又歸攏到了自己的羽翼下。高仙芝本可以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結果因貪功而輕率地屠戮了石國,導致中亞諸國投靠大食軍和怛羅斯之戰的失敗。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怛(音dá)羅斯之戰

繼任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得為高仙芝擦屁股,但是他選擇拿大勃律開刀。753年,封常清率安西軍攻克了大勃律的國都,重新將其納入大唐的附屬,這就相當於在吐蕃的背後插入了一顆釘子。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重奪大小勃律後的唐代地圖


3.可惜啊,大唐不能再保護你了

如果大唐內部依舊安定,那麼假以時日,安西都護府還能夠再次向中亞地區擴張。只可惜,導致山河破碎的安史之亂在天寶十四年(755年)爆發了。

為了對抗安祿山的精銳叛軍,唐廷大量徵調安西都護府的部隊進入關內平叛,導致西域唐軍的防禦空虛。從762年開始,吐蕃趁機奪取河西隴右之地(河西走廊),並再次將大小勃律地區控制起來。大小勃律真是像個皮球一樣,在兩大強國之間踢來踢去。

平定安史之亂後的大唐像丟了半條命似的,壓個藩鎮割據都老費勁了,哪還能顧得上小勃律呢?別說無能力保護它,就是唐朝自己的國都都短暫地被吐蕃攻陷了,安西都護府在抗爭了幾十年後也被吐蕃吃掉,可謂是自顧不暇,只能對小勃律人說聲抱歉了:你們安心地做吐蕃治下的良民吧!

其實吐蕃對勃律地區的控制也不那麼容易,畢竟這個地方的地形實在是太險了,交通往來不便。直到吐蕃國解體分裂,也沒能把大小勃律人給同化掉,不過大量的吐蕃人移居這裡,在語言和血緣方面還是深刻影響了勃律人。

在蒙古征服中亞和吐蕃之後,勃律人成了印度河流域巴爾蒂人的一部分,並開始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從此大小勃律國作為政權的身份,徹底從歷史上消失了。


後話:偉大的中巴公路在這裡誕生

地處巴控克什米爾西北部的小勃律,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不僅為古人所聚焦,更被現代的我們所重視。其核心城市吉爾吉特是中巴經濟走廊上的重要節點,中國和巴基斯坦人民早在20世紀六十年代就合力在此修建喀喇崑崙公路(中巴國際公路),作為兩國來往的交通生命線。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

《長安十二時辰》還在火熱上映和不斷更新中,其中所反映的諸如唐代服裝、鎧甲、官制等歷史知識,也為眾多的“考據黨”觀眾所關注和討論。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該劇中出鏡率比較高,但卻在歷史上好像沒啥存在感的一個小國。在劇中,為了給這個小國建造使館,黑幫強拆了聞家房屋,進而促使聞染成為全劇的重要人物。

這個國家就叫小勃律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為何劇中會多次提到這個叫小勃律的國家來的商人呢?這個國家和大唐王朝有著怎樣的不為人所熟悉的故事呢?


1.到8世紀才抱大唐大腿的高原小國

從漢代開始,中原王朝就對西域各國開展了全方位的外交與通商活動,順便做了地理方面的探索。歷經數百年的“西出陽關”,到了唐代時期,即便西域情況依舊複雜,中國的統治者們對西域的國家已可謂都有所瞭解,只是熟悉程度的問題了。而這個小勃律國,很早就出現在唐代的史籍記載當中了。

為什麼唐人會對小勃律“知之甚早”?因為它的前身是“勃律”國,其位置實在是比較特別。它位於今印度河上游流域的克什米爾北部巴勒提斯坦地區,是連接塔里木盆地所在的天山南路、青藏高原西北部和印度次大陸的“三線一點”交點處,自古就是中土之人西越帕米爾高原到河中等中亞地區的交通要道。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地交界處的勃律國

早在東晉時,就有途徑西域的中國人記載了勃律國的事情,如智猛和尚的《遊行外國傳》就記錄了它的名字。

作為當年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古國,勃律人早年的事蹟鮮有人知,但可以確定他們先後抱了嚈噠人和突厥人的大腿。不過按有關西域古象雄文明的歷史記載,勃律在7世紀以前都是象雄王國(聯盟)的一部分。

關於其人文和風俗等信息,如唐開元年間僧人慧超寫的《往五天竺國傳》記載,當地的人民習慣於穿氎(細棉布)做的衣衫和靴子,在頭上纏一條疊布,生活大多貧窮,沒有多少地可以耕種,山上也通常是光禿禿的。

也難怪,這個地方在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上,以古代的生產力真的很難享受富足的生活。

正是由於小勃律周邊山勢十分險峻,動不動就是海拔六七千米的高山,距離世界第二高峰(K2峰)直線距離才200公里,這裡的人更多選擇到外地經商謀生。這也就是為什麼國際大都市長安會有小勃律的商人了。

到了公元7世紀,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國崛起,向西北不斷擴張領土,同唐朝開始爭奪西域地區的控制權。位於要道上的勃律國首當其衝,受到了吐蕃軍隊的攻擊。

勃律國王被迫率領剩餘的部眾西遷到了今克什米爾西北部的娑夷水(今吉爾吉特河)流域生活,成立了新的“小勃律”國,以今吉爾吉特城為國都,搬家也沒有搬離克什米爾地區,但與今阿富汗地區相鄰。而原來生活的地方被稱為“大勃律”國,是吐蕃控制下的附屬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吉爾吉特地區位於崇山峻嶺之中,周圍雪山皚皚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現在的吉爾吉特城

分開後的大小勃律國類似於今日的朝鮮韓國之局面,即同一民族分為兩個國家,兩個國王地位應當是相等的。原來的勃律國除了有國王之外,還有勃律大首領這一存在(可能相當於族長),在分開後的大小勃律中仍有很重要的地位。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大小勃律

小勃律王沒謹忙深知吐蕃還會來繼續攻打自己,於是從武週年間開始,先後三次向大唐派遣使臣朝貢,在開元初年還親自到長安來朝見唐玄宗。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唐玄宗親自過問小勃律使館建設

唐朝統治者敏銳得認識到,這個交通要道在對付吐蕃和控制西域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於是決定給予小勃律事實上的軍事援助。

吐蕃終於要動手了,給小勃律的理由也有那麼一種假道伐虢的味道:我要去進攻安西四鎮,只是想從你這裡借道過去而已,不會傷害你的。

地小國弱的小勃律國明知這話只是在哄小孩,但也只能等待唐朝爸爸的援軍了。很快,北庭節度使張孝嵩派遣疏勒副使張思禮率四千西域聯軍出發,會和小勃律王沒謹忙的軍隊將吐蕃軍擊敗。

隨後,玄宗在開元五年(717年)冊封蘇弗舍利為大勃律國王,小勃律王仍為沒謹忙,並留下一個王子在長安當人質,這是當時唐朝控制周邊藩屬的普遍做法。都8世紀了,不得不說這個爹認得真是有點晚。


2.為了救小勃律,安西都護府也是下了本了

在繼任的蘇失利之被冊封為大勃律王后,玄宗又封賞了勃律大首領官位和朝服,並先後給予沒謹忙和下任國王難泥以禮品和好言撫慰。此般恩寵有加,無疑主要是出於玄宗封鎖吐蕃北進道路的戰略考慮。

眼看煮熟的鴨子就這麼飛了,吐蕃贊普(國王)哪能善罷甘休呢?於是在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又派遣大軍進攻大小勃律。這次小勃律可是被揍慘了,被迫屈膝跪倒在吐蕃人面前,並娶了吐蕃公主(贊普的姐姐)為妃,被迫成為了敵國的“親家”。

這也是吐蕃通過血緣關係控制勃律地區的一種手段。通過此戰,吐蕃將中亞地區二十多個國家又納入自己的控制下。

唐朝廷當然不能忍啊,得盡力把勃律奪回來。安西都護府連續三任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夫蒙靈詧都派兵支援,可惜都沒有救得了小勃律。

其實也難怪,當時安西都護府面臨著北方的後突厥、突騎施和西方大食的強大壓力,難以集中兵力營救,而且吐蕃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集結重兵防守小勃律,帕米爾高原又山高路險難以翻越,唐軍難以攻克也是正常的。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小勃律身在蕃營心在唐,一直心心念念等待著大唐援軍。而吐蕃雖然控制了小勃律,但也沒有限制它的商隊往來,因此電視劇中小勃律商人來到長安也是可以解釋的,或許他們是來請求朝廷發救兵的呢。

即便困難重重,安西都護府也還是要出兵。天寶六年(747年),安西節度副使高仙芝受命奪回小勃律。此時的他不會想到,這一仗打出了他“山地之王”的名將威名。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高仙芝在瞭解了地形與情報後,率領精銳的萬餘安西軍兵分三路,部將趙崇玼自北穀道進軍,賈崇瓘自赤佛道進軍,高仙芝和監軍太監邊令誠統率中軍從護密國進軍,約定在今阿富汗境內的吐蕃據點連雲堡前集合。

當時的安西軍裝備精良,連步兵都有私馬,從而保證了後勤補給的充足。但即便這樣,翻越帕米爾高原到達小勃律需要走數百公里的山路,四五千米海拔的高原反應不是誰都能抗住的,還有現代的登山裝備都很難翻越的坦駒嶺在前方阻擋,想想都可怕。

可是高仙芝的軍隊居然在一個半月就到達了小勃律國,期間還攻克了連雲堡,不得不說這次行軍實在是一次逆天的旅程,甚至被西方史學家視作與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相提並論的壯舉。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此時的小勃律國是吐蕃扶植的傀儡政府統治,面對高仙芝的神兵天降,完全沒有招架之力,其國王和貴族大臣等被唐軍一網打盡。高仙芝奉唐玄宗的詔令,將小勃律國改為歸仁軍,並招募當地的兵士防守吐蕃軍的進攻。至此,小勃律再次回到了大唐懷抱,高仙芝的威名也傳遍了吐蕃和大食。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這是現在的阿弩越城,高仙芝部就曾翻越遠處的高山,在這裡將吐蕃援軍拒於河對岸

通過對小勃律的重新控制,安西都護府抖擻精神,將中亞大部分國家又歸攏到了自己的羽翼下。高仙芝本可以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結果因貪功而輕率地屠戮了石國,導致中亞諸國投靠大食軍和怛羅斯之戰的失敗。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怛(音dá)羅斯之戰

繼任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得為高仙芝擦屁股,但是他選擇拿大勃律開刀。753年,封常清率安西軍攻克了大勃律的國都,重新將其納入大唐的附屬,這就相當於在吐蕃的背後插入了一顆釘子。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重奪大小勃律後的唐代地圖


3.可惜啊,大唐不能再保護你了

如果大唐內部依舊安定,那麼假以時日,安西都護府還能夠再次向中亞地區擴張。只可惜,導致山河破碎的安史之亂在天寶十四年(755年)爆發了。

為了對抗安祿山的精銳叛軍,唐廷大量徵調安西都護府的部隊進入關內平叛,導致西域唐軍的防禦空虛。從762年開始,吐蕃趁機奪取河西隴右之地(河西走廊),並再次將大小勃律地區控制起來。大小勃律真是像個皮球一樣,在兩大強國之間踢來踢去。

平定安史之亂後的大唐像丟了半條命似的,壓個藩鎮割據都老費勁了,哪還能顧得上小勃律呢?別說無能力保護它,就是唐朝自己的國都都短暫地被吐蕃攻陷了,安西都護府在抗爭了幾十年後也被吐蕃吃掉,可謂是自顧不暇,只能對小勃律人說聲抱歉了:你們安心地做吐蕃治下的良民吧!

其實吐蕃對勃律地區的控制也不那麼容易,畢竟這個地方的地形實在是太險了,交通往來不便。直到吐蕃國解體分裂,也沒能把大小勃律人給同化掉,不過大量的吐蕃人移居這裡,在語言和血緣方面還是深刻影響了勃律人。

在蒙古征服中亞和吐蕃之後,勃律人成了印度河流域巴爾蒂人的一部分,並開始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從此大小勃律國作為政權的身份,徹底從歷史上消失了。


後話:偉大的中巴公路在這裡誕生

地處巴控克什米爾西北部的小勃律,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不僅為古人所聚焦,更被現代的我們所重視。其核心城市吉爾吉特是中巴經濟走廊上的重要節點,中國和巴基斯坦人民早在20世紀六十年代就合力在此修建喀喇崑崙公路(中巴國際公路),作為兩國來往的交通生命線。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中巴公路的險峻景色

上文中已經說過小勃律地區地形十分可怕。然而為了修建這條公路,中國築路兵團同巴基斯坦工人克服了天大的困難,犧牲了200餘築路工人的生命,歷經十幾年終於修成。其中88位中國工人就長眠于吉爾吉特城的烈士陵園中。

"

《長安十二時辰》還在火熱上映和不斷更新中,其中所反映的諸如唐代服裝、鎧甲、官制等歷史知識,也為眾多的“考據黨”觀眾所關注和討論。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該劇中出鏡率比較高,但卻在歷史上好像沒啥存在感的一個小國。在劇中,為了給這個小國建造使館,黑幫強拆了聞家房屋,進而促使聞染成為全劇的重要人物。

這個國家就叫小勃律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為何劇中會多次提到這個叫小勃律的國家來的商人呢?這個國家和大唐王朝有著怎樣的不為人所熟悉的故事呢?


1.到8世紀才抱大唐大腿的高原小國

從漢代開始,中原王朝就對西域各國開展了全方位的外交與通商活動,順便做了地理方面的探索。歷經數百年的“西出陽關”,到了唐代時期,即便西域情況依舊複雜,中國的統治者們對西域的國家已可謂都有所瞭解,只是熟悉程度的問題了。而這個小勃律國,很早就出現在唐代的史籍記載當中了。

為什麼唐人會對小勃律“知之甚早”?因為它的前身是“勃律”國,其位置實在是比較特別。它位於今印度河上游流域的克什米爾北部巴勒提斯坦地區,是連接塔里木盆地所在的天山南路、青藏高原西北部和印度次大陸的“三線一點”交點處,自古就是中土之人西越帕米爾高原到河中等中亞地區的交通要道。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地交界處的勃律國

早在東晉時,就有途徑西域的中國人記載了勃律國的事情,如智猛和尚的《遊行外國傳》就記錄了它的名字。

作為當年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古國,勃律人早年的事蹟鮮有人知,但可以確定他們先後抱了嚈噠人和突厥人的大腿。不過按有關西域古象雄文明的歷史記載,勃律在7世紀以前都是象雄王國(聯盟)的一部分。

關於其人文和風俗等信息,如唐開元年間僧人慧超寫的《往五天竺國傳》記載,當地的人民習慣於穿氎(細棉布)做的衣衫和靴子,在頭上纏一條疊布,生活大多貧窮,沒有多少地可以耕種,山上也通常是光禿禿的。

也難怪,這個地方在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上,以古代的生產力真的很難享受富足的生活。

正是由於小勃律周邊山勢十分險峻,動不動就是海拔六七千米的高山,距離世界第二高峰(K2峰)直線距離才200公里,這裡的人更多選擇到外地經商謀生。這也就是為什麼國際大都市長安會有小勃律的商人了。

到了公元7世紀,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國崛起,向西北不斷擴張領土,同唐朝開始爭奪西域地區的控制權。位於要道上的勃律國首當其衝,受到了吐蕃軍隊的攻擊。

勃律國王被迫率領剩餘的部眾西遷到了今克什米爾西北部的娑夷水(今吉爾吉特河)流域生活,成立了新的“小勃律”國,以今吉爾吉特城為國都,搬家也沒有搬離克什米爾地區,但與今阿富汗地區相鄰。而原來生活的地方被稱為“大勃律”國,是吐蕃控制下的附屬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吉爾吉特地區位於崇山峻嶺之中,周圍雪山皚皚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現在的吉爾吉特城

分開後的大小勃律國類似於今日的朝鮮韓國之局面,即同一民族分為兩個國家,兩個國王地位應當是相等的。原來的勃律國除了有國王之外,還有勃律大首領這一存在(可能相當於族長),在分開後的大小勃律中仍有很重要的地位。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大小勃律

小勃律王沒謹忙深知吐蕃還會來繼續攻打自己,於是從武週年間開始,先後三次向大唐派遣使臣朝貢,在開元初年還親自到長安來朝見唐玄宗。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唐玄宗親自過問小勃律使館建設

唐朝統治者敏銳得認識到,這個交通要道在對付吐蕃和控制西域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於是決定給予小勃律事實上的軍事援助。

吐蕃終於要動手了,給小勃律的理由也有那麼一種假道伐虢的味道:我要去進攻安西四鎮,只是想從你這裡借道過去而已,不會傷害你的。

地小國弱的小勃律國明知這話只是在哄小孩,但也只能等待唐朝爸爸的援軍了。很快,北庭節度使張孝嵩派遣疏勒副使張思禮率四千西域聯軍出發,會和小勃律王沒謹忙的軍隊將吐蕃軍擊敗。

隨後,玄宗在開元五年(717年)冊封蘇弗舍利為大勃律國王,小勃律王仍為沒謹忙,並留下一個王子在長安當人質,這是當時唐朝控制周邊藩屬的普遍做法。都8世紀了,不得不說這個爹認得真是有點晚。


2.為了救小勃律,安西都護府也是下了本了

在繼任的蘇失利之被冊封為大勃律王后,玄宗又封賞了勃律大首領官位和朝服,並先後給予沒謹忙和下任國王難泥以禮品和好言撫慰。此般恩寵有加,無疑主要是出於玄宗封鎖吐蕃北進道路的戰略考慮。

眼看煮熟的鴨子就這麼飛了,吐蕃贊普(國王)哪能善罷甘休呢?於是在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又派遣大軍進攻大小勃律。這次小勃律可是被揍慘了,被迫屈膝跪倒在吐蕃人面前,並娶了吐蕃公主(贊普的姐姐)為妃,被迫成為了敵國的“親家”。

這也是吐蕃通過血緣關係控制勃律地區的一種手段。通過此戰,吐蕃將中亞地區二十多個國家又納入自己的控制下。

唐朝廷當然不能忍啊,得盡力把勃律奪回來。安西都護府連續三任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夫蒙靈詧都派兵支援,可惜都沒有救得了小勃律。

其實也難怪,當時安西都護府面臨著北方的後突厥、突騎施和西方大食的強大壓力,難以集中兵力營救,而且吐蕃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集結重兵防守小勃律,帕米爾高原又山高路險難以翻越,唐軍難以攻克也是正常的。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小勃律身在蕃營心在唐,一直心心念念等待著大唐援軍。而吐蕃雖然控制了小勃律,但也沒有限制它的商隊往來,因此電視劇中小勃律商人來到長安也是可以解釋的,或許他們是來請求朝廷發救兵的呢。

即便困難重重,安西都護府也還是要出兵。天寶六年(747年),安西節度副使高仙芝受命奪回小勃律。此時的他不會想到,這一仗打出了他“山地之王”的名將威名。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高仙芝在瞭解了地形與情報後,率領精銳的萬餘安西軍兵分三路,部將趙崇玼自北穀道進軍,賈崇瓘自赤佛道進軍,高仙芝和監軍太監邊令誠統率中軍從護密國進軍,約定在今阿富汗境內的吐蕃據點連雲堡前集合。

當時的安西軍裝備精良,連步兵都有私馬,從而保證了後勤補給的充足。但即便這樣,翻越帕米爾高原到達小勃律需要走數百公里的山路,四五千米海拔的高原反應不是誰都能抗住的,還有現代的登山裝備都很難翻越的坦駒嶺在前方阻擋,想想都可怕。

可是高仙芝的軍隊居然在一個半月就到達了小勃律國,期間還攻克了連雲堡,不得不說這次行軍實在是一次逆天的旅程,甚至被西方史學家視作與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相提並論的壯舉。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此時的小勃律國是吐蕃扶植的傀儡政府統治,面對高仙芝的神兵天降,完全沒有招架之力,其國王和貴族大臣等被唐軍一網打盡。高仙芝奉唐玄宗的詔令,將小勃律國改為歸仁軍,並招募當地的兵士防守吐蕃軍的進攻。至此,小勃律再次回到了大唐懷抱,高仙芝的威名也傳遍了吐蕃和大食。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這是現在的阿弩越城,高仙芝部就曾翻越遠處的高山,在這裡將吐蕃援軍拒於河對岸

通過對小勃律的重新控制,安西都護府抖擻精神,將中亞大部分國家又歸攏到了自己的羽翼下。高仙芝本可以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結果因貪功而輕率地屠戮了石國,導致中亞諸國投靠大食軍和怛羅斯之戰的失敗。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怛(音dá)羅斯之戰

繼任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得為高仙芝擦屁股,但是他選擇拿大勃律開刀。753年,封常清率安西軍攻克了大勃律的國都,重新將其納入大唐的附屬,這就相當於在吐蕃的背後插入了一顆釘子。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重奪大小勃律後的唐代地圖


3.可惜啊,大唐不能再保護你了

如果大唐內部依舊安定,那麼假以時日,安西都護府還能夠再次向中亞地區擴張。只可惜,導致山河破碎的安史之亂在天寶十四年(755年)爆發了。

為了對抗安祿山的精銳叛軍,唐廷大量徵調安西都護府的部隊進入關內平叛,導致西域唐軍的防禦空虛。從762年開始,吐蕃趁機奪取河西隴右之地(河西走廊),並再次將大小勃律地區控制起來。大小勃律真是像個皮球一樣,在兩大強國之間踢來踢去。

平定安史之亂後的大唐像丟了半條命似的,壓個藩鎮割據都老費勁了,哪還能顧得上小勃律呢?別說無能力保護它,就是唐朝自己的國都都短暫地被吐蕃攻陷了,安西都護府在抗爭了幾十年後也被吐蕃吃掉,可謂是自顧不暇,只能對小勃律人說聲抱歉了:你們安心地做吐蕃治下的良民吧!

其實吐蕃對勃律地區的控制也不那麼容易,畢竟這個地方的地形實在是太險了,交通往來不便。直到吐蕃國解體分裂,也沒能把大小勃律人給同化掉,不過大量的吐蕃人移居這裡,在語言和血緣方面還是深刻影響了勃律人。

在蒙古征服中亞和吐蕃之後,勃律人成了印度河流域巴爾蒂人的一部分,並開始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從此大小勃律國作為政權的身份,徹底從歷史上消失了。


後話:偉大的中巴公路在這裡誕生

地處巴控克什米爾西北部的小勃律,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不僅為古人所聚焦,更被現代的我們所重視。其核心城市吉爾吉特是中巴經濟走廊上的重要節點,中國和巴基斯坦人民早在20世紀六十年代就合力在此修建喀喇崑崙公路(中巴國際公路),作為兩國來往的交通生命線。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中巴公路的險峻景色

上文中已經說過小勃律地區地形十分可怕。然而為了修建這條公路,中國築路兵團同巴基斯坦工人克服了天大的困難,犧牲了200餘築路工人的生命,歷經十幾年終於修成。其中88位中國工人就長眠于吉爾吉特城的烈士陵園中。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無論是高原之巔,還是海島之懸,都不要小看這些地方,每一個地方都可能發生過或流傳著某個英雄故事。那些來長安的小勃律商人,焉知他們是不是自己國家的英雄呢?

"

《長安十二時辰》還在火熱上映和不斷更新中,其中所反映的諸如唐代服裝、鎧甲、官制等歷史知識,也為眾多的“考據黨”觀眾所關注和討論。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該劇中出鏡率比較高,但卻在歷史上好像沒啥存在感的一個小國。在劇中,為了給這個小國建造使館,黑幫強拆了聞家房屋,進而促使聞染成為全劇的重要人物。

這個國家就叫小勃律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為何劇中會多次提到這個叫小勃律的國家來的商人呢?這個國家和大唐王朝有著怎樣的不為人所熟悉的故事呢?


1.到8世紀才抱大唐大腿的高原小國

從漢代開始,中原王朝就對西域各國開展了全方位的外交與通商活動,順便做了地理方面的探索。歷經數百年的“西出陽關”,到了唐代時期,即便西域情況依舊複雜,中國的統治者們對西域的國家已可謂都有所瞭解,只是熟悉程度的問題了。而這個小勃律國,很早就出現在唐代的史籍記載當中了。

為什麼唐人會對小勃律“知之甚早”?因為它的前身是“勃律”國,其位置實在是比較特別。它位於今印度河上游流域的克什米爾北部巴勒提斯坦地區,是連接塔里木盆地所在的天山南路、青藏高原西北部和印度次大陸的“三線一點”交點處,自古就是中土之人西越帕米爾高原到河中等中亞地區的交通要道。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地交界處的勃律國

早在東晉時,就有途徑西域的中國人記載了勃律國的事情,如智猛和尚的《遊行外國傳》就記錄了它的名字。

作為當年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古國,勃律人早年的事蹟鮮有人知,但可以確定他們先後抱了嚈噠人和突厥人的大腿。不過按有關西域古象雄文明的歷史記載,勃律在7世紀以前都是象雄王國(聯盟)的一部分。

關於其人文和風俗等信息,如唐開元年間僧人慧超寫的《往五天竺國傳》記載,當地的人民習慣於穿氎(細棉布)做的衣衫和靴子,在頭上纏一條疊布,生活大多貧窮,沒有多少地可以耕種,山上也通常是光禿禿的。

也難怪,這個地方在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上,以古代的生產力真的很難享受富足的生活。

正是由於小勃律周邊山勢十分險峻,動不動就是海拔六七千米的高山,距離世界第二高峰(K2峰)直線距離才200公里,這裡的人更多選擇到外地經商謀生。這也就是為什麼國際大都市長安會有小勃律的商人了。

到了公元7世紀,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國崛起,向西北不斷擴張領土,同唐朝開始爭奪西域地區的控制權。位於要道上的勃律國首當其衝,受到了吐蕃軍隊的攻擊。

勃律國王被迫率領剩餘的部眾西遷到了今克什米爾西北部的娑夷水(今吉爾吉特河)流域生活,成立了新的“小勃律”國,以今吉爾吉特城為國都,搬家也沒有搬離克什米爾地區,但與今阿富汗地區相鄰。而原來生活的地方被稱為“大勃律”國,是吐蕃控制下的附屬國。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吉爾吉特地區位於崇山峻嶺之中,周圍雪山皚皚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現在的吉爾吉特城

分開後的大小勃律國類似於今日的朝鮮韓國之局面,即同一民族分為兩個國家,兩個國王地位應當是相等的。原來的勃律國除了有國王之外,還有勃律大首領這一存在(可能相當於族長),在分開後的大小勃律中仍有很重要的地位。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大小勃律

小勃律王沒謹忙深知吐蕃還會來繼續攻打自己,於是從武週年間開始,先後三次向大唐派遣使臣朝貢,在開元初年還親自到長安來朝見唐玄宗。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唐玄宗親自過問小勃律使館建設

唐朝統治者敏銳得認識到,這個交通要道在對付吐蕃和控制西域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於是決定給予小勃律事實上的軍事援助。

吐蕃終於要動手了,給小勃律的理由也有那麼一種假道伐虢的味道:我要去進攻安西四鎮,只是想從你這裡借道過去而已,不會傷害你的。

地小國弱的小勃律國明知這話只是在哄小孩,但也只能等待唐朝爸爸的援軍了。很快,北庭節度使張孝嵩派遣疏勒副使張思禮率四千西域聯軍出發,會和小勃律王沒謹忙的軍隊將吐蕃軍擊敗。

隨後,玄宗在開元五年(717年)冊封蘇弗舍利為大勃律國王,小勃律王仍為沒謹忙,並留下一個王子在長安當人質,這是當時唐朝控制周邊藩屬的普遍做法。都8世紀了,不得不說這個爹認得真是有點晚。


2.為了救小勃律,安西都護府也是下了本了

在繼任的蘇失利之被冊封為大勃律王后,玄宗又封賞了勃律大首領官位和朝服,並先後給予沒謹忙和下任國王難泥以禮品和好言撫慰。此般恩寵有加,無疑主要是出於玄宗封鎖吐蕃北進道路的戰略考慮。

眼看煮熟的鴨子就這麼飛了,吐蕃贊普(國王)哪能善罷甘休呢?於是在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又派遣大軍進攻大小勃律。這次小勃律可是被揍慘了,被迫屈膝跪倒在吐蕃人面前,並娶了吐蕃公主(贊普的姐姐)為妃,被迫成為了敵國的“親家”。

這也是吐蕃通過血緣關係控制勃律地區的一種手段。通過此戰,吐蕃將中亞地區二十多個國家又納入自己的控制下。

唐朝廷當然不能忍啊,得盡力把勃律奪回來。安西都護府連續三任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夫蒙靈詧都派兵支援,可惜都沒有救得了小勃律。

其實也難怪,當時安西都護府面臨著北方的後突厥、突騎施和西方大食的強大壓力,難以集中兵力營救,而且吐蕃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集結重兵防守小勃律,帕米爾高原又山高路險難以翻越,唐軍難以攻克也是正常的。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小勃律身在蕃營心在唐,一直心心念念等待著大唐援軍。而吐蕃雖然控制了小勃律,但也沒有限制它的商隊往來,因此電視劇中小勃律商人來到長安也是可以解釋的,或許他們是來請求朝廷發救兵的呢。

即便困難重重,安西都護府也還是要出兵。天寶六年(747年),安西節度副使高仙芝受命奪回小勃律。此時的他不會想到,這一仗打出了他“山地之王”的名將威名。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高仙芝在瞭解了地形與情報後,率領精銳的萬餘安西軍兵分三路,部將趙崇玼自北穀道進軍,賈崇瓘自赤佛道進軍,高仙芝和監軍太監邊令誠統率中軍從護密國進軍,約定在今阿富汗境內的吐蕃據點連雲堡前集合。

當時的安西軍裝備精良,連步兵都有私馬,從而保證了後勤補給的充足。但即便這樣,翻越帕米爾高原到達小勃律需要走數百公里的山路,四五千米海拔的高原反應不是誰都能抗住的,還有現代的登山裝備都很難翻越的坦駒嶺在前方阻擋,想想都可怕。

可是高仙芝的軍隊居然在一個半月就到達了小勃律國,期間還攻克了連雲堡,不得不說這次行軍實在是一次逆天的旅程,甚至被西方史學家視作與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相提並論的壯舉。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此時的小勃律國是吐蕃扶植的傀儡政府統治,面對高仙芝的神兵天降,完全沒有招架之力,其國王和貴族大臣等被唐軍一網打盡。高仙芝奉唐玄宗的詔令,將小勃律國改為歸仁軍,並招募當地的兵士防守吐蕃軍的進攻。至此,小勃律再次回到了大唐懷抱,高仙芝的威名也傳遍了吐蕃和大食。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這是現在的阿弩越城,高仙芝部就曾翻越遠處的高山,在這裡將吐蕃援軍拒於河對岸

通過對小勃律的重新控制,安西都護府抖擻精神,將中亞大部分國家又歸攏到了自己的羽翼下。高仙芝本可以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結果因貪功而輕率地屠戮了石國,導致中亞諸國投靠大食軍和怛羅斯之戰的失敗。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怛(音dá)羅斯之戰

繼任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得為高仙芝擦屁股,但是他選擇拿大勃律開刀。753年,封常清率安西軍攻克了大勃律的國都,重新將其納入大唐的附屬,這就相當於在吐蕃的背後插入了一顆釘子。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重奪大小勃律後的唐代地圖


3.可惜啊,大唐不能再保護你了

如果大唐內部依舊安定,那麼假以時日,安西都護府還能夠再次向中亞地區擴張。只可惜,導致山河破碎的安史之亂在天寶十四年(755年)爆發了。

為了對抗安祿山的精銳叛軍,唐廷大量徵調安西都護府的部隊進入關內平叛,導致西域唐軍的防禦空虛。從762年開始,吐蕃趁機奪取河西隴右之地(河西走廊),並再次將大小勃律地區控制起來。大小勃律真是像個皮球一樣,在兩大強國之間踢來踢去。

平定安史之亂後的大唐像丟了半條命似的,壓個藩鎮割據都老費勁了,哪還能顧得上小勃律呢?別說無能力保護它,就是唐朝自己的國都都短暫地被吐蕃攻陷了,安西都護府在抗爭了幾十年後也被吐蕃吃掉,可謂是自顧不暇,只能對小勃律人說聲抱歉了:你們安心地做吐蕃治下的良民吧!

其實吐蕃對勃律地區的控制也不那麼容易,畢竟這個地方的地形實在是太險了,交通往來不便。直到吐蕃國解體分裂,也沒能把大小勃律人給同化掉,不過大量的吐蕃人移居這裡,在語言和血緣方面還是深刻影響了勃律人。

在蒙古征服中亞和吐蕃之後,勃律人成了印度河流域巴爾蒂人的一部分,並開始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從此大小勃律國作為政權的身份,徹底從歷史上消失了。


後話:偉大的中巴公路在這裡誕生

地處巴控克什米爾西北部的小勃律,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不僅為古人所聚焦,更被現代的我們所重視。其核心城市吉爾吉特是中巴經濟走廊上的重要節點,中國和巴基斯坦人民早在20世紀六十年代就合力在此修建喀喇崑崙公路(中巴國際公路),作為兩國來往的交通生命線。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中巴公路的險峻景色

上文中已經說過小勃律地區地形十分可怕。然而為了修建這條公路,中國築路兵團同巴基斯坦工人克服了天大的困難,犧牲了200餘築路工人的生命,歷經十幾年終於修成。其中88位中國工人就長眠于吉爾吉特城的烈士陵園中。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無論是高原之巔,還是海島之懸,都不要小看這些地方,每一個地方都可能發生過或流傳著某個英雄故事。那些來長安的小勃律商人,焉知他們是不是自己國家的英雄呢?

攪動長安十二時辰的小勃律國,與大唐有怎樣的恩怨史?

▲小勃律國所在地區現在的風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