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是否應抱怨自己的“出身”'

"

不幸的是,提到2型糖尿病,我們並非生來都是一樣的。有些種族的人會比其他種族的人更有可能發生2型糖尿病,尤其是當他們漸漸遠離傳統的生活方式,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的時候。

毫無疑問,2型糖尿病已經達到全球大流行的趨勢,糖尿病患病人數急劇增加。在發展迅速的國家,如中國、印度、東南亞地區、中東地區等,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飲食結構和久坐的生活方式也隨之而來。這給這些地區人民的“先天稟賦”(種族特性)帶來破壞性的影響。糖尿病人數的激增勢必伴隨著心血管問題(包括心臟病和中風)的大量出現。

為什麼某些種族面臨如此大的風險?簡單來說就是,他們的遺傳基因註定他們對糖尿病的抵抗力較差。所以,當中國人移民到西方國家(如澳大利亞),或是改變飲食習慣之後,他們的健康所面臨的威脅就會增加。

"

不幸的是,提到2型糖尿病,我們並非生來都是一樣的。有些種族的人會比其他種族的人更有可能發生2型糖尿病,尤其是當他們漸漸遠離傳統的生活方式,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的時候。

毫無疑問,2型糖尿病已經達到全球大流行的趨勢,糖尿病患病人數急劇增加。在發展迅速的國家,如中國、印度、東南亞地區、中東地區等,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飲食結構和久坐的生活方式也隨之而來。這給這些地區人民的“先天稟賦”(種族特性)帶來破壞性的影響。糖尿病人數的激增勢必伴隨著心血管問題(包括心臟病和中風)的大量出現。

為什麼某些種族面臨如此大的風險?簡單來說就是,他們的遺傳基因註定他們對糖尿病的抵抗力較差。所以,當中國人移民到西方國家(如澳大利亞),或是改變飲食習慣之後,他們的健康所面臨的威脅就會增加。

2型糖尿病是否應抱怨自己的“出身”

病例一

瑟琳娜(譯名),斐濟人,起初以鮮魚、自家種的蔬菜為食,經常四處散步。自從她到鎮上開了一個小店之後,她的生活發生了改變,現在她患有2型糖尿病。

她回憶說,“我父母和祖父母都沒有糖尿病。我們的傳統飲食非常健康,自己打魚、吃自家種的蔬菜,每個人都經常散步。”

瑟琳娜1998年被診斷出2型糖尿病,當時她44歲,隨後發生了一次中風。對於這種“鉅變”,瑟琳娜認為,自己在鎮上的住宅區旁邊開了一家食品店是最主要的原因。開店以後,蛋糕、火腿腸、餅乾、漢堡開始取代鮮魚和蔬菜。

像瑟琳娜這樣的人有很多,西方飲食代替了傳統飲食,汽車等交通工具代替了步行,糖尿病也代替了健康。現在,瑟琳娜非常擔心兒子也會發生糖尿病,因此她一直試圖限制兒子食用這類西方食品。但是,上大學的兒子還是被“西化”了,經常去吃快餐。

種族不能承受體重之重

印度(或南亞)人群當離開家鄉後會更容易發生糖尿病。有報道說,印度人從村莊遷至較大的城鎮,糖尿病發生風險就會增加;如果是遷至大城市,則風險會更大;如果是遷至西方國家,那麼糖尿病發生風險將成倍增加。中國、東南亞、阿拉伯國家、中東和北非的人群也存在類似情況。

那麼,為什麼糖尿病會與種族有如此密切的關聯呢?似乎是因為,當這些高危種族的人們放棄傳統的飲食與生活習慣而改為西方生活方式時,腰圍在不知不覺中也開始西方化(變粗),相應的各種傷害也就隨之而來了。

除了糖尿病基因易感性,即使是很小的體重增加也會對一些種族帶來嚴重的影響。不同種族人群的健康所能承受的體重不同,北歐人群身高體重指數(BMI)達到或超過25時才面臨各種健康問題,而亞洲人在BMI達到22時就會面臨糖尿病的威脅。

代謝綜合徵

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在努力尋找對糖尿病大流行的一種解釋,試圖找到能預測糖尿病發生風險的“指示燈”。

儘管醫生們習慣用BMI和體重來定義肥胖,但對於預測風險而言,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最近認為應該使用代謝綜合徵中的標準,即腰圍才是關鍵。

代謝綜合徵包含了一些與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的危險因素,如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降低、血壓升高、血糖升高和肥胖。一個人如果具備了其中的兩項或更多項,就被認為存在代謝綜合徵,而他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將顯著增加。

代謝綜合徵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腹型肥胖,即脂肪過多堆積在腹部和內臟。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並不胖,仍然會面臨2型糖尿病的威脅。因此,IDF建議不再使用以往的肥胖衡量指標(體重和BMI),而改用腰圍作為2型糖尿病的預測因子。

"

不幸的是,提到2型糖尿病,我們並非生來都是一樣的。有些種族的人會比其他種族的人更有可能發生2型糖尿病,尤其是當他們漸漸遠離傳統的生活方式,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的時候。

毫無疑問,2型糖尿病已經達到全球大流行的趨勢,糖尿病患病人數急劇增加。在發展迅速的國家,如中國、印度、東南亞地區、中東地區等,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飲食結構和久坐的生活方式也隨之而來。這給這些地區人民的“先天稟賦”(種族特性)帶來破壞性的影響。糖尿病人數的激增勢必伴隨著心血管問題(包括心臟病和中風)的大量出現。

為什麼某些種族面臨如此大的風險?簡單來說就是,他們的遺傳基因註定他們對糖尿病的抵抗力較差。所以,當中國人移民到西方國家(如澳大利亞),或是改變飲食習慣之後,他們的健康所面臨的威脅就會增加。

2型糖尿病是否應抱怨自己的“出身”

病例一

瑟琳娜(譯名),斐濟人,起初以鮮魚、自家種的蔬菜為食,經常四處散步。自從她到鎮上開了一個小店之後,她的生活發生了改變,現在她患有2型糖尿病。

她回憶說,“我父母和祖父母都沒有糖尿病。我們的傳統飲食非常健康,自己打魚、吃自家種的蔬菜,每個人都經常散步。”

瑟琳娜1998年被診斷出2型糖尿病,當時她44歲,隨後發生了一次中風。對於這種“鉅變”,瑟琳娜認為,自己在鎮上的住宅區旁邊開了一家食品店是最主要的原因。開店以後,蛋糕、火腿腸、餅乾、漢堡開始取代鮮魚和蔬菜。

像瑟琳娜這樣的人有很多,西方飲食代替了傳統飲食,汽車等交通工具代替了步行,糖尿病也代替了健康。現在,瑟琳娜非常擔心兒子也會發生糖尿病,因此她一直試圖限制兒子食用這類西方食品。但是,上大學的兒子還是被“西化”了,經常去吃快餐。

種族不能承受體重之重

印度(或南亞)人群當離開家鄉後會更容易發生糖尿病。有報道說,印度人從村莊遷至較大的城鎮,糖尿病發生風險就會增加;如果是遷至大城市,則風險會更大;如果是遷至西方國家,那麼糖尿病發生風險將成倍增加。中國、東南亞、阿拉伯國家、中東和北非的人群也存在類似情況。

那麼,為什麼糖尿病會與種族有如此密切的關聯呢?似乎是因為,當這些高危種族的人們放棄傳統的飲食與生活習慣而改為西方生活方式時,腰圍在不知不覺中也開始西方化(變粗),相應的各種傷害也就隨之而來了。

除了糖尿病基因易感性,即使是很小的體重增加也會對一些種族帶來嚴重的影響。不同種族人群的健康所能承受的體重不同,北歐人群身高體重指數(BMI)達到或超過25時才面臨各種健康問題,而亞洲人在BMI達到22時就會面臨糖尿病的威脅。

代謝綜合徵

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在努力尋找對糖尿病大流行的一種解釋,試圖找到能預測糖尿病發生風險的“指示燈”。

儘管醫生們習慣用BMI和體重來定義肥胖,但對於預測風險而言,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最近認為應該使用代謝綜合徵中的標準,即腰圍才是關鍵。

代謝綜合徵包含了一些與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的危險因素,如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降低、血壓升高、血糖升高和肥胖。一個人如果具備了其中的兩項或更多項,就被認為存在代謝綜合徵,而他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將顯著增加。

代謝綜合徵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腹型肥胖,即脂肪過多堆積在腹部和內臟。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並不胖,仍然會面臨2型糖尿病的威脅。因此,IDF建議不再使用以往的肥胖衡量指標(體重和BMI),而改用腰圍作為2型糖尿病的預測因子。

2型糖尿病是否應抱怨自己的“出身”

病例二

王女士,患有2型糖尿病,對她而言,體重並不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她的亞洲血統和缺乏能夠燃燒碳水化合物的肌肉組織導致了糖尿病的發生。

從北京移民澳大利亞後,王女士在一家醫院工作。她很高興可以進行一次系統的體檢了,但不幸的是,體檢結果顯示她患有2型糖尿病。

這並不能怪王女士體重超標,因為她只有40公斤。可能性更大的原因是,她具有亞洲血統,而且平時很少進行體育鍛煉,缺少肌肉組織來燃燒掉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王女士可以通過力量訓練來改變這種情況。

她參加了醫院的糖尿病教育課程,並請營養師制定了飲食計劃。王女士說,“作為中國人,我總是吃精米,而且愛吃各種甜味點心,這些都是血糖生成指數很高的食物。”診斷糖尿病8年以後,王女士已經養成了健康的糖尿病飲食習慣。

“我現在吃的是粳米,它的血糖生成指數比較低。但最困難的問題是,我的家人說粳米口感不好,不愛吃。”王女士說,“出去吃飯時,我們通常都去中餐館,因為這樣我可以知道哪個菜適合我。”

當然,王女士也認識到運動的重要性,她每天都去散步和跳舞。

中國綜合徵

來自香港的研究者預測,在未來10年中,中國將為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所帶來的過早死亡損失掉6890億美元。中國人不僅身材偏小,還更容易積聚脂肪,致使在較小腰圍時就發生心血管疾病。就以新加坡人為例,改用腰圍來衡量肥胖後,面臨糖尿病威脅的人數由總人口的5%增加至10%。

警惕外瘦內胖

有些看上去很瘦的人最終發展成糖尿病患者,檢查顯示這些人的重要臟器周圍有很多脂肪。因此,內臟脂肪過多是引發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我們應該對“外瘦內胖”問題提高警惕,研究者們也正在對此做進一步的研究。

關注“中間”

所以,忘掉BMI吧!判斷自己今後是否會發生糖尿病或是判斷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是否控制良好,只有一個指標,就是腰圍。所以,今後如果去看病時,醫生拿出皮尺來,一定不要感到驚奇。

重要臟器周圍的脂肪是問題的關鍵,而這通常會反映在您的肚子上。專家指出,外觀有時具有欺騙性,有些人看起來很瘦,其實裡面的脂肪並不少。因此,拿起皮尺,去測一下自己的真實腰圍!

而腰圍的正常範圍也會因種族不同而有差異。大家要注意的是,亞洲人需要比歐洲人更細的腰。

"

不幸的是,提到2型糖尿病,我們並非生來都是一樣的。有些種族的人會比其他種族的人更有可能發生2型糖尿病,尤其是當他們漸漸遠離傳統的生活方式,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的時候。

毫無疑問,2型糖尿病已經達到全球大流行的趨勢,糖尿病患病人數急劇增加。在發展迅速的國家,如中國、印度、東南亞地區、中東地區等,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飲食結構和久坐的生活方式也隨之而來。這給這些地區人民的“先天稟賦”(種族特性)帶來破壞性的影響。糖尿病人數的激增勢必伴隨著心血管問題(包括心臟病和中風)的大量出現。

為什麼某些種族面臨如此大的風險?簡單來說就是,他們的遺傳基因註定他們對糖尿病的抵抗力較差。所以,當中國人移民到西方國家(如澳大利亞),或是改變飲食習慣之後,他們的健康所面臨的威脅就會增加。

2型糖尿病是否應抱怨自己的“出身”

病例一

瑟琳娜(譯名),斐濟人,起初以鮮魚、自家種的蔬菜為食,經常四處散步。自從她到鎮上開了一個小店之後,她的生活發生了改變,現在她患有2型糖尿病。

她回憶說,“我父母和祖父母都沒有糖尿病。我們的傳統飲食非常健康,自己打魚、吃自家種的蔬菜,每個人都經常散步。”

瑟琳娜1998年被診斷出2型糖尿病,當時她44歲,隨後發生了一次中風。對於這種“鉅變”,瑟琳娜認為,自己在鎮上的住宅區旁邊開了一家食品店是最主要的原因。開店以後,蛋糕、火腿腸、餅乾、漢堡開始取代鮮魚和蔬菜。

像瑟琳娜這樣的人有很多,西方飲食代替了傳統飲食,汽車等交通工具代替了步行,糖尿病也代替了健康。現在,瑟琳娜非常擔心兒子也會發生糖尿病,因此她一直試圖限制兒子食用這類西方食品。但是,上大學的兒子還是被“西化”了,經常去吃快餐。

種族不能承受體重之重

印度(或南亞)人群當離開家鄉後會更容易發生糖尿病。有報道說,印度人從村莊遷至較大的城鎮,糖尿病發生風險就會增加;如果是遷至大城市,則風險會更大;如果是遷至西方國家,那麼糖尿病發生風險將成倍增加。中國、東南亞、阿拉伯國家、中東和北非的人群也存在類似情況。

那麼,為什麼糖尿病會與種族有如此密切的關聯呢?似乎是因為,當這些高危種族的人們放棄傳統的飲食與生活習慣而改為西方生活方式時,腰圍在不知不覺中也開始西方化(變粗),相應的各種傷害也就隨之而來了。

除了糖尿病基因易感性,即使是很小的體重增加也會對一些種族帶來嚴重的影響。不同種族人群的健康所能承受的體重不同,北歐人群身高體重指數(BMI)達到或超過25時才面臨各種健康問題,而亞洲人在BMI達到22時就會面臨糖尿病的威脅。

代謝綜合徵

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在努力尋找對糖尿病大流行的一種解釋,試圖找到能預測糖尿病發生風險的“指示燈”。

儘管醫生們習慣用BMI和體重來定義肥胖,但對於預測風險而言,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最近認為應該使用代謝綜合徵中的標準,即腰圍才是關鍵。

代謝綜合徵包含了一些與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的危險因素,如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降低、血壓升高、血糖升高和肥胖。一個人如果具備了其中的兩項或更多項,就被認為存在代謝綜合徵,而他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將顯著增加。

代謝綜合徵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腹型肥胖,即脂肪過多堆積在腹部和內臟。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並不胖,仍然會面臨2型糖尿病的威脅。因此,IDF建議不再使用以往的肥胖衡量指標(體重和BMI),而改用腰圍作為2型糖尿病的預測因子。

2型糖尿病是否應抱怨自己的“出身”

病例二

王女士,患有2型糖尿病,對她而言,體重並不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她的亞洲血統和缺乏能夠燃燒碳水化合物的肌肉組織導致了糖尿病的發生。

從北京移民澳大利亞後,王女士在一家醫院工作。她很高興可以進行一次系統的體檢了,但不幸的是,體檢結果顯示她患有2型糖尿病。

這並不能怪王女士體重超標,因為她只有40公斤。可能性更大的原因是,她具有亞洲血統,而且平時很少進行體育鍛煉,缺少肌肉組織來燃燒掉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王女士可以通過力量訓練來改變這種情況。

她參加了醫院的糖尿病教育課程,並請營養師制定了飲食計劃。王女士說,“作為中國人,我總是吃精米,而且愛吃各種甜味點心,這些都是血糖生成指數很高的食物。”診斷糖尿病8年以後,王女士已經養成了健康的糖尿病飲食習慣。

“我現在吃的是粳米,它的血糖生成指數比較低。但最困難的問題是,我的家人說粳米口感不好,不愛吃。”王女士說,“出去吃飯時,我們通常都去中餐館,因為這樣我可以知道哪個菜適合我。”

當然,王女士也認識到運動的重要性,她每天都去散步和跳舞。

中國綜合徵

來自香港的研究者預測,在未來10年中,中國將為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所帶來的過早死亡損失掉6890億美元。中國人不僅身材偏小,還更容易積聚脂肪,致使在較小腰圍時就發生心血管疾病。就以新加坡人為例,改用腰圍來衡量肥胖後,面臨糖尿病威脅的人數由總人口的5%增加至10%。

警惕外瘦內胖

有些看上去很瘦的人最終發展成糖尿病患者,檢查顯示這些人的重要臟器周圍有很多脂肪。因此,內臟脂肪過多是引發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我們應該對“外瘦內胖”問題提高警惕,研究者們也正在對此做進一步的研究。

關注“中間”

所以,忘掉BMI吧!判斷自己今後是否會發生糖尿病或是判斷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是否控制良好,只有一個指標,就是腰圍。所以,今後如果去看病時,醫生拿出皮尺來,一定不要感到驚奇。

重要臟器周圍的脂肪是問題的關鍵,而這通常會反映在您的肚子上。專家指出,外觀有時具有欺騙性,有些人看起來很瘦,其實裡面的脂肪並不少。因此,拿起皮尺,去測一下自己的真實腰圍!

而腰圍的正常範圍也會因種族不同而有差異。大家要注意的是,亞洲人需要比歐洲人更細的腰。

2型糖尿病是否應抱怨自己的“出身”

你的腰合格嗎?

以下是不同種族人群腰圍的安全上限:

*歐洲人,或稱為高加索人:男性94釐米,女性80釐米

*南亞人:男性90釐米,女性80釐米

*中國人:男性90釐米,女性80釐米

*日本人:男性85釐米,女性90釐米

注:目前還不清楚為何日本女性的腰圍安全上限比日本男性更高。

*北非、中東和阿拉伯國家:男性90釐米,女性80釐米

*其他種族人群:研究仍在繼續,但建議他們至少要按照歐洲人的標準,即男性94釐米,女性80釐米。

馬上行動吧

儘管有些種族發生糖尿病的風險要比其他種族更大,但解決辦法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拿出皮尺,測量自己的腰圍,看看是否符合您所屬種族的腰圍安全標準。如果您的腰圍超過了安全範圍,就需要採取行動來捍衛自己的健康。這意味著您應該去看醫生、改變飲食習慣、多運動和減肥。

糖尿病的種族風險

不同國家或地區人群發生2型糖尿病的風險或高於或低於歐洲(高加索)裔澳大利亞人,以下數據均將歐洲裔澳大利亞人的2型糖尿病發生風險定為1。

"

不幸的是,提到2型糖尿病,我們並非生來都是一樣的。有些種族的人會比其他種族的人更有可能發生2型糖尿病,尤其是當他們漸漸遠離傳統的生活方式,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的時候。

毫無疑問,2型糖尿病已經達到全球大流行的趨勢,糖尿病患病人數急劇增加。在發展迅速的國家,如中國、印度、東南亞地區、中東地區等,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飲食結構和久坐的生活方式也隨之而來。這給這些地區人民的“先天稟賦”(種族特性)帶來破壞性的影響。糖尿病人數的激增勢必伴隨著心血管問題(包括心臟病和中風)的大量出現。

為什麼某些種族面臨如此大的風險?簡單來說就是,他們的遺傳基因註定他們對糖尿病的抵抗力較差。所以,當中國人移民到西方國家(如澳大利亞),或是改變飲食習慣之後,他們的健康所面臨的威脅就會增加。

2型糖尿病是否應抱怨自己的“出身”

病例一

瑟琳娜(譯名),斐濟人,起初以鮮魚、自家種的蔬菜為食,經常四處散步。自從她到鎮上開了一個小店之後,她的生活發生了改變,現在她患有2型糖尿病。

她回憶說,“我父母和祖父母都沒有糖尿病。我們的傳統飲食非常健康,自己打魚、吃自家種的蔬菜,每個人都經常散步。”

瑟琳娜1998年被診斷出2型糖尿病,當時她44歲,隨後發生了一次中風。對於這種“鉅變”,瑟琳娜認為,自己在鎮上的住宅區旁邊開了一家食品店是最主要的原因。開店以後,蛋糕、火腿腸、餅乾、漢堡開始取代鮮魚和蔬菜。

像瑟琳娜這樣的人有很多,西方飲食代替了傳統飲食,汽車等交通工具代替了步行,糖尿病也代替了健康。現在,瑟琳娜非常擔心兒子也會發生糖尿病,因此她一直試圖限制兒子食用這類西方食品。但是,上大學的兒子還是被“西化”了,經常去吃快餐。

種族不能承受體重之重

印度(或南亞)人群當離開家鄉後會更容易發生糖尿病。有報道說,印度人從村莊遷至較大的城鎮,糖尿病發生風險就會增加;如果是遷至大城市,則風險會更大;如果是遷至西方國家,那麼糖尿病發生風險將成倍增加。中國、東南亞、阿拉伯國家、中東和北非的人群也存在類似情況。

那麼,為什麼糖尿病會與種族有如此密切的關聯呢?似乎是因為,當這些高危種族的人們放棄傳統的飲食與生活習慣而改為西方生活方式時,腰圍在不知不覺中也開始西方化(變粗),相應的各種傷害也就隨之而來了。

除了糖尿病基因易感性,即使是很小的體重增加也會對一些種族帶來嚴重的影響。不同種族人群的健康所能承受的體重不同,北歐人群身高體重指數(BMI)達到或超過25時才面臨各種健康問題,而亞洲人在BMI達到22時就會面臨糖尿病的威脅。

代謝綜合徵

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在努力尋找對糖尿病大流行的一種解釋,試圖找到能預測糖尿病發生風險的“指示燈”。

儘管醫生們習慣用BMI和體重來定義肥胖,但對於預測風險而言,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最近認為應該使用代謝綜合徵中的標準,即腰圍才是關鍵。

代謝綜合徵包含了一些與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的危險因素,如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降低、血壓升高、血糖升高和肥胖。一個人如果具備了其中的兩項或更多項,就被認為存在代謝綜合徵,而他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將顯著增加。

代謝綜合徵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腹型肥胖,即脂肪過多堆積在腹部和內臟。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並不胖,仍然會面臨2型糖尿病的威脅。因此,IDF建議不再使用以往的肥胖衡量指標(體重和BMI),而改用腰圍作為2型糖尿病的預測因子。

2型糖尿病是否應抱怨自己的“出身”

病例二

王女士,患有2型糖尿病,對她而言,體重並不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她的亞洲血統和缺乏能夠燃燒碳水化合物的肌肉組織導致了糖尿病的發生。

從北京移民澳大利亞後,王女士在一家醫院工作。她很高興可以進行一次系統的體檢了,但不幸的是,體檢結果顯示她患有2型糖尿病。

這並不能怪王女士體重超標,因為她只有40公斤。可能性更大的原因是,她具有亞洲血統,而且平時很少進行體育鍛煉,缺少肌肉組織來燃燒掉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王女士可以通過力量訓練來改變這種情況。

她參加了醫院的糖尿病教育課程,並請營養師制定了飲食計劃。王女士說,“作為中國人,我總是吃精米,而且愛吃各種甜味點心,這些都是血糖生成指數很高的食物。”診斷糖尿病8年以後,王女士已經養成了健康的糖尿病飲食習慣。

“我現在吃的是粳米,它的血糖生成指數比較低。但最困難的問題是,我的家人說粳米口感不好,不愛吃。”王女士說,“出去吃飯時,我們通常都去中餐館,因為這樣我可以知道哪個菜適合我。”

當然,王女士也認識到運動的重要性,她每天都去散步和跳舞。

中國綜合徵

來自香港的研究者預測,在未來10年中,中國將為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所帶來的過早死亡損失掉6890億美元。中國人不僅身材偏小,還更容易積聚脂肪,致使在較小腰圍時就發生心血管疾病。就以新加坡人為例,改用腰圍來衡量肥胖後,面臨糖尿病威脅的人數由總人口的5%增加至10%。

警惕外瘦內胖

有些看上去很瘦的人最終發展成糖尿病患者,檢查顯示這些人的重要臟器周圍有很多脂肪。因此,內臟脂肪過多是引發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我們應該對“外瘦內胖”問題提高警惕,研究者們也正在對此做進一步的研究。

關注“中間”

所以,忘掉BMI吧!判斷自己今後是否會發生糖尿病或是判斷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是否控制良好,只有一個指標,就是腰圍。所以,今後如果去看病時,醫生拿出皮尺來,一定不要感到驚奇。

重要臟器周圍的脂肪是問題的關鍵,而這通常會反映在您的肚子上。專家指出,外觀有時具有欺騙性,有些人看起來很瘦,其實裡面的脂肪並不少。因此,拿起皮尺,去測一下自己的真實腰圍!

而腰圍的正常範圍也會因種族不同而有差異。大家要注意的是,亞洲人需要比歐洲人更細的腰。

2型糖尿病是否應抱怨自己的“出身”

你的腰合格嗎?

以下是不同種族人群腰圍的安全上限:

*歐洲人,或稱為高加索人:男性94釐米,女性80釐米

*南亞人:男性90釐米,女性80釐米

*中國人:男性90釐米,女性80釐米

*日本人:男性85釐米,女性90釐米

注:目前還不清楚為何日本女性的腰圍安全上限比日本男性更高。

*北非、中東和阿拉伯國家:男性90釐米,女性80釐米

*其他種族人群:研究仍在繼續,但建議他們至少要按照歐洲人的標準,即男性94釐米,女性80釐米。

馬上行動吧

儘管有些種族發生糖尿病的風險要比其他種族更大,但解決辦法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拿出皮尺,測量自己的腰圍,看看是否符合您所屬種族的腰圍安全標準。如果您的腰圍超過了安全範圍,就需要採取行動來捍衛自己的健康。這意味著您應該去看醫生、改變飲食習慣、多運動和減肥。

糖尿病的種族風險

不同國家或地區人群發生2型糖尿病的風險或高於或低於歐洲(高加索)裔澳大利亞人,以下數據均將歐洲裔澳大利亞人的2型糖尿病發生風險定為1。

2型糖尿病是否應抱怨自己的“出身”

兒童與糖尿病

生活方式的改變同樣會影響到兒童。肥胖兒童的增加意味著2型糖尿病甚至是幼年發病的心血管疾病必將成為社會現代化過程中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兒童同樣存在糖尿病發病風險的種族差異,因此對那些看上去並不胖的高危孩子進行腰圍測量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