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掌握血糖監測,讀完這篇就夠了'

"

血糖監測方法太多?一文幫你拎拎清!

時刻波動的血糖水平是埋藏在糖尿病患者體內的不定時“炸彈”,關乎患者的疾病發生髮展甚至生命,為了幫助患者更好地血糖監測,近年來不少研究團隊都對簡化和日常化血糖監測下足了功夫。

早在2004年,美國法醫科學家便成功訓練出了第一隻能夠嗅出低血糖氣味的糖尿病警犬,而後英國研究團隊則發現訓練有素的糖尿病警犬可察覺83%的低血糖和67%的高血糖發作,結果令人驚喜。

而在植入式血糖監測方面,2019年4月,日本名古屋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了一種隱形眼鏡式血糖監測器,該微型傳感器在接觸到使用者的淚液後便可據此計算出使用者的血糖值,檢測過程無創無痛、易於操作。

以上創新型血糖監測方式都還需進一步研究,但值得肯定的是,血糖監測始終都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採取哪種方式都應貫徹到底。

不容忽視的自我血糖監測(SMBG)

自我血糖監測可反映實時血糖水平、評估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改善對血糖的影響,有利於為患者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提高治療的有效性,同時也能預防和減少無症狀性低血糖和高血糖的發生。

1、SMBG目標和頻率跟著指南走

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規範空腹血糖目標值為4.4-7.0mmol/L,非空腹血糖目標值小於10.0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小於7.0%。

在SMBG檢測頻率方面,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及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有不同建議:

表1:各個糖尿病學會對SMBG檢測頻率建議

"

血糖監測方法太多?一文幫你拎拎清!

時刻波動的血糖水平是埋藏在糖尿病患者體內的不定時“炸彈”,關乎患者的疾病發生髮展甚至生命,為了幫助患者更好地血糖監測,近年來不少研究團隊都對簡化和日常化血糖監測下足了功夫。

早在2004年,美國法醫科學家便成功訓練出了第一隻能夠嗅出低血糖氣味的糖尿病警犬,而後英國研究團隊則發現訓練有素的糖尿病警犬可察覺83%的低血糖和67%的高血糖發作,結果令人驚喜。

而在植入式血糖監測方面,2019年4月,日本名古屋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了一種隱形眼鏡式血糖監測器,該微型傳感器在接觸到使用者的淚液後便可據此計算出使用者的血糖值,檢測過程無創無痛、易於操作。

以上創新型血糖監測方式都還需進一步研究,但值得肯定的是,血糖監測始終都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採取哪種方式都應貫徹到底。

不容忽視的自我血糖監測(SMBG)

自我血糖監測可反映實時血糖水平、評估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改善對血糖的影響,有利於為患者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提高治療的有效性,同時也能預防和減少無症狀性低血糖和高血糖的發生。

1、SMBG目標和頻率跟著指南走

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規範空腹血糖目標值為4.4-7.0mmol/L,非空腹血糖目標值小於10.0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小於7.0%。

在SMBG檢測頻率方面,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及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有不同建議:

表1:各個糖尿病學會對SMBG檢測頻率建議

全面掌握血糖監測,讀完這篇就夠了

2、遵守原則,血糖監測有條不紊

患者類型的不同血糖檢測方案也需要有所改變:

  • 採用生活方式干預控制者:根據需要有通過血糖監測瞭解飲食控制和運動控制對血糖的影響,進而調整飲食和運動;

  • 使用口服降糖藥者:每週2-4次空腹或餐後血糖,或在就診前一週內連續監測3天,每天監測7點血糖(早餐前後、午餐前後、晚餐前後和睡前);

  • 使用胰島素治療者:使用基礎胰島素者,應監測空腹血糖;使用預混胰島素者,應監測空腹和晚餐前血糖;使用餐時胰島素者,應監測餐前血糖和餐後血糖;

  • 需要注意的是特殊人群(圍手術期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應遵循以上血糖監測的基本原則,實行個體化的監測方案。

臨床醫生還需熟練掌握不同時間點血糖檢測的適用範圍:

表2:各時間點血糖的適用範圍

"

血糖監測方法太多?一文幫你拎拎清!

時刻波動的血糖水平是埋藏在糖尿病患者體內的不定時“炸彈”,關乎患者的疾病發生髮展甚至生命,為了幫助患者更好地血糖監測,近年來不少研究團隊都對簡化和日常化血糖監測下足了功夫。

早在2004年,美國法醫科學家便成功訓練出了第一隻能夠嗅出低血糖氣味的糖尿病警犬,而後英國研究團隊則發現訓練有素的糖尿病警犬可察覺83%的低血糖和67%的高血糖發作,結果令人驚喜。

而在植入式血糖監測方面,2019年4月,日本名古屋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了一種隱形眼鏡式血糖監測器,該微型傳感器在接觸到使用者的淚液後便可據此計算出使用者的血糖值,檢測過程無創無痛、易於操作。

以上創新型血糖監測方式都還需進一步研究,但值得肯定的是,血糖監測始終都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採取哪種方式都應貫徹到底。

不容忽視的自我血糖監測(SMBG)

自我血糖監測可反映實時血糖水平、評估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改善對血糖的影響,有利於為患者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提高治療的有效性,同時也能預防和減少無症狀性低血糖和高血糖的發生。

1、SMBG目標和頻率跟著指南走

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規範空腹血糖目標值為4.4-7.0mmol/L,非空腹血糖目標值小於10.0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小於7.0%。

在SMBG檢測頻率方面,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及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有不同建議:

表1:各個糖尿病學會對SMBG檢測頻率建議

全面掌握血糖監測,讀完這篇就夠了

2、遵守原則,血糖監測有條不紊

患者類型的不同血糖檢測方案也需要有所改變:

  • 採用生活方式干預控制者:根據需要有通過血糖監測瞭解飲食控制和運動控制對血糖的影響,進而調整飲食和運動;

  • 使用口服降糖藥者:每週2-4次空腹或餐後血糖,或在就診前一週內連續監測3天,每天監測7點血糖(早餐前後、午餐前後、晚餐前後和睡前);

  • 使用胰島素治療者:使用基礎胰島素者,應監測空腹血糖;使用預混胰島素者,應監測空腹和晚餐前血糖;使用餐時胰島素者,應監測餐前血糖和餐後血糖;

  • 需要注意的是特殊人群(圍手術期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應遵循以上血糖監測的基本原則,實行個體化的監測方案。

臨床醫生還需熟練掌握不同時間點血糖檢測的適用範圍:

表2:各時間點血糖的適用範圍

全面掌握血糖監測,讀完這篇就夠了

3、瞭解血糖儀也很重要

臨床醫生對血糖儀規範也很重要,各種細微的差別均可能影響血糖儀的測定結果,包括環境(高度、溼毒、溫度)、儀器(原理、試紙、校準)、操作者、生物安全、樣本等在內都是主要影響因素。

對比生化儀(採集靜脈血漿)和血糖儀(採集毛細血管)的血糖測試,生化儀的血糖測試範圍<5.6mmol/L,95%的測試結果在±0.83mmol/L偏差範圍內,而血糖儀的血糖測試範圍≥5.6mmol/L,95%的測試結果在±15%偏差範圍內。

Tips:

毛細血管血糖有什麼侷限性?

由於血糖儀檢測技術和採血部位的限制,毛細血管血糖存在某種侷限性:

1、 採血部位循環差:如休克、重度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滲性昏迷、重度脫水及水腫等情況下,不建議使用毛細血管血糖檢測;

2、 針刺採血可能引起患者不適感;

3、 操作不規範可能影響血糖測定結果的準確性;

4、 監測頻率不足時,對平均血糖、血糖波動或低血糖發生率的判斷應謹慎;

5、 過於頻繁的監測可能導致一些患者的焦慮情緒。

SMBG血糖數據管理可使用血糖日誌(包含血糖、飲食、運動等多方面信息),並提供血糖記錄冊、血糖趨勢圖、14天圖譜等工具,用以評價血糖控制趨勢及藥物、飲食和運動等對血糖控制的影響,指導治療方案的優化。

糖化血紅蛋白(HbA1c)知多少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對HbA1c的臨床檢測做出推薦,即在治療之初至少每三個月檢查一次,一旦達到治療目標可每六個月檢查一次,HbA1c測定應採用可溯源到糖尿病控制與併發症試驗(DCCT)曾使用的方法進行。

基於HbA1c標準化的發展背景,目前臨床建議採用結合NGSP標準化的HbA1c結果來估測平均血糖水平,並參加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室間質評。HbA1c是糖尿病管理的關鍵指標,要儘量避免HbA1c參考範圍的變化,而以下因素會影響HbA1c檢測結果:

  • 血紅蛋白的更新速度:延長紅細胞壽命的因素會增加HbA1c,如脾腫大、脾切除、再障等;

  • 縮短紅細胞壽命的因素會降低HbA1c,如溶貧、接受透析治療的尿毒症患者等;

  • 藥物:Vit C、Vit E、大劑量的水楊酸鹽、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者及氨苯碸可使測定結果降低;

  • 種族差異:研究發現美籍黑種人的HbA1c比白種人高0.4-0.7%;

  • 樣本貯存時間與溫度:測定結果可隨樣本貯存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升高。

此外,HbA1c測定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如檢測結果對調整治療後的評估存在“延遲效應”、不能精確反映患者低血糖的風險、不能反映血糖波動的特徵等,還需其他臨床檢查的協助。

針對特殊患者的糖化白蛋白(GA)

GA是指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與葡萄糖發生非酶促反應的產物,以血清糖化白蛋白與血清白蛋白的百分比表示,由於白蛋白的半衰期為17-20天,GA值能反映測定前2-3周血糖的平均水平。

GA和HbA1c的數值轉換公式:GA=3.636+2.452×HbA1c,2型糖尿病患者的GA值約是HbA1c的3倍。

表3:GA和HbA1c的數值對應

"

血糖監測方法太多?一文幫你拎拎清!

時刻波動的血糖水平是埋藏在糖尿病患者體內的不定時“炸彈”,關乎患者的疾病發生髮展甚至生命,為了幫助患者更好地血糖監測,近年來不少研究團隊都對簡化和日常化血糖監測下足了功夫。

早在2004年,美國法醫科學家便成功訓練出了第一隻能夠嗅出低血糖氣味的糖尿病警犬,而後英國研究團隊則發現訓練有素的糖尿病警犬可察覺83%的低血糖和67%的高血糖發作,結果令人驚喜。

而在植入式血糖監測方面,2019年4月,日本名古屋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了一種隱形眼鏡式血糖監測器,該微型傳感器在接觸到使用者的淚液後便可據此計算出使用者的血糖值,檢測過程無創無痛、易於操作。

以上創新型血糖監測方式都還需進一步研究,但值得肯定的是,血糖監測始終都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採取哪種方式都應貫徹到底。

不容忽視的自我血糖監測(SMBG)

自我血糖監測可反映實時血糖水平、評估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改善對血糖的影響,有利於為患者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提高治療的有效性,同時也能預防和減少無症狀性低血糖和高血糖的發生。

1、SMBG目標和頻率跟著指南走

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規範空腹血糖目標值為4.4-7.0mmol/L,非空腹血糖目標值小於10.0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小於7.0%。

在SMBG檢測頻率方面,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及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有不同建議:

表1:各個糖尿病學會對SMBG檢測頻率建議

全面掌握血糖監測,讀完這篇就夠了

2、遵守原則,血糖監測有條不紊

患者類型的不同血糖檢測方案也需要有所改變:

  • 採用生活方式干預控制者:根據需要有通過血糖監測瞭解飲食控制和運動控制對血糖的影響,進而調整飲食和運動;

  • 使用口服降糖藥者:每週2-4次空腹或餐後血糖,或在就診前一週內連續監測3天,每天監測7點血糖(早餐前後、午餐前後、晚餐前後和睡前);

  • 使用胰島素治療者:使用基礎胰島素者,應監測空腹血糖;使用預混胰島素者,應監測空腹和晚餐前血糖;使用餐時胰島素者,應監測餐前血糖和餐後血糖;

  • 需要注意的是特殊人群(圍手術期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應遵循以上血糖監測的基本原則,實行個體化的監測方案。

臨床醫生還需熟練掌握不同時間點血糖檢測的適用範圍:

表2:各時間點血糖的適用範圍

全面掌握血糖監測,讀完這篇就夠了

3、瞭解血糖儀也很重要

臨床醫生對血糖儀規範也很重要,各種細微的差別均可能影響血糖儀的測定結果,包括環境(高度、溼毒、溫度)、儀器(原理、試紙、校準)、操作者、生物安全、樣本等在內都是主要影響因素。

對比生化儀(採集靜脈血漿)和血糖儀(採集毛細血管)的血糖測試,生化儀的血糖測試範圍<5.6mmol/L,95%的測試結果在±0.83mmol/L偏差範圍內,而血糖儀的血糖測試範圍≥5.6mmol/L,95%的測試結果在±15%偏差範圍內。

Tips:

毛細血管血糖有什麼侷限性?

由於血糖儀檢測技術和採血部位的限制,毛細血管血糖存在某種侷限性:

1、 採血部位循環差:如休克、重度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滲性昏迷、重度脫水及水腫等情況下,不建議使用毛細血管血糖檢測;

2、 針刺採血可能引起患者不適感;

3、 操作不規範可能影響血糖測定結果的準確性;

4、 監測頻率不足時,對平均血糖、血糖波動或低血糖發生率的判斷應謹慎;

5、 過於頻繁的監測可能導致一些患者的焦慮情緒。

SMBG血糖數據管理可使用血糖日誌(包含血糖、飲食、運動等多方面信息),並提供血糖記錄冊、血糖趨勢圖、14天圖譜等工具,用以評價血糖控制趨勢及藥物、飲食和運動等對血糖控制的影響,指導治療方案的優化。

糖化血紅蛋白(HbA1c)知多少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對HbA1c的臨床檢測做出推薦,即在治療之初至少每三個月檢查一次,一旦達到治療目標可每六個月檢查一次,HbA1c測定應採用可溯源到糖尿病控制與併發症試驗(DCCT)曾使用的方法進行。

基於HbA1c標準化的發展背景,目前臨床建議採用結合NGSP標準化的HbA1c結果來估測平均血糖水平,並參加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室間質評。HbA1c是糖尿病管理的關鍵指標,要儘量避免HbA1c參考範圍的變化,而以下因素會影響HbA1c檢測結果:

  • 血紅蛋白的更新速度:延長紅細胞壽命的因素會增加HbA1c,如脾腫大、脾切除、再障等;

  • 縮短紅細胞壽命的因素會降低HbA1c,如溶貧、接受透析治療的尿毒症患者等;

  • 藥物:Vit C、Vit E、大劑量的水楊酸鹽、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者及氨苯碸可使測定結果降低;

  • 種族差異:研究發現美籍黑種人的HbA1c比白種人高0.4-0.7%;

  • 樣本貯存時間與溫度:測定結果可隨樣本貯存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升高。

此外,HbA1c測定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如檢測結果對調整治療後的評估存在“延遲效應”、不能精確反映患者低血糖的風險、不能反映血糖波動的特徵等,還需其他臨床檢查的協助。

針對特殊患者的糖化白蛋白(GA)

GA是指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與葡萄糖發生非酶促反應的產物,以血清糖化白蛋白與血清白蛋白的百分比表示,由於白蛋白的半衰期為17-20天,GA值能反映測定前2-3周血糖的平均水平。

GA和HbA1c的數值轉換公式:GA=3.636+2.452×HbA1c,2型糖尿病患者的GA值約是HbA1c的3倍。

表3:GA和HbA1c的數值對應

全面掌握血糖監測,讀完這篇就夠了

相似的,有些因素能夠影響GA檢測結果,如血白蛋白的更新速度(腎病綜合徵、甲狀腺功能異常、肝硬化等)、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能夠促進白蛋白的分解,GA與促甲狀腺激素成正相關,與FT3及FT4成負相關)、BMI負性影響等。

由於臨床中部分特殊人群(如糖尿病終末期腎病透析患者)的HbA1c常被低估,而此時GA測定不受影響,因此GA成為針對特殊患者的更可靠的指標,但目前GA與糖尿病併發症的大樣本、前瞻性研究仍有待進一步進行。

持續葡萄糖檢測(CGM)

持續葡萄糖檢測(CGM)可分為回顧性CGM與實時CGM,各自特點和適應症如下:

表4:回顧性CGM與實時CGM的臨床特點及適應症

"

血糖監測方法太多?一文幫你拎拎清!

時刻波動的血糖水平是埋藏在糖尿病患者體內的不定時“炸彈”,關乎患者的疾病發生髮展甚至生命,為了幫助患者更好地血糖監測,近年來不少研究團隊都對簡化和日常化血糖監測下足了功夫。

早在2004年,美國法醫科學家便成功訓練出了第一隻能夠嗅出低血糖氣味的糖尿病警犬,而後英國研究團隊則發現訓練有素的糖尿病警犬可察覺83%的低血糖和67%的高血糖發作,結果令人驚喜。

而在植入式血糖監測方面,2019年4月,日本名古屋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了一種隱形眼鏡式血糖監測器,該微型傳感器在接觸到使用者的淚液後便可據此計算出使用者的血糖值,檢測過程無創無痛、易於操作。

以上創新型血糖監測方式都還需進一步研究,但值得肯定的是,血糖監測始終都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採取哪種方式都應貫徹到底。

不容忽視的自我血糖監測(SMBG)

自我血糖監測可反映實時血糖水平、評估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改善對血糖的影響,有利於為患者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提高治療的有效性,同時也能預防和減少無症狀性低血糖和高血糖的發生。

1、SMBG目標和頻率跟著指南走

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規範空腹血糖目標值為4.4-7.0mmol/L,非空腹血糖目標值小於10.0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小於7.0%。

在SMBG檢測頻率方面,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及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有不同建議:

表1:各個糖尿病學會對SMBG檢測頻率建議

全面掌握血糖監測,讀完這篇就夠了

2、遵守原則,血糖監測有條不紊

患者類型的不同血糖檢測方案也需要有所改變:

  • 採用生活方式干預控制者:根據需要有通過血糖監測瞭解飲食控制和運動控制對血糖的影響,進而調整飲食和運動;

  • 使用口服降糖藥者:每週2-4次空腹或餐後血糖,或在就診前一週內連續監測3天,每天監測7點血糖(早餐前後、午餐前後、晚餐前後和睡前);

  • 使用胰島素治療者:使用基礎胰島素者,應監測空腹血糖;使用預混胰島素者,應監測空腹和晚餐前血糖;使用餐時胰島素者,應監測餐前血糖和餐後血糖;

  • 需要注意的是特殊人群(圍手術期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應遵循以上血糖監測的基本原則,實行個體化的監測方案。

臨床醫生還需熟練掌握不同時間點血糖檢測的適用範圍:

表2:各時間點血糖的適用範圍

全面掌握血糖監測,讀完這篇就夠了

3、瞭解血糖儀也很重要

臨床醫生對血糖儀規範也很重要,各種細微的差別均可能影響血糖儀的測定結果,包括環境(高度、溼毒、溫度)、儀器(原理、試紙、校準)、操作者、生物安全、樣本等在內都是主要影響因素。

對比生化儀(採集靜脈血漿)和血糖儀(採集毛細血管)的血糖測試,生化儀的血糖測試範圍<5.6mmol/L,95%的測試結果在±0.83mmol/L偏差範圍內,而血糖儀的血糖測試範圍≥5.6mmol/L,95%的測試結果在±15%偏差範圍內。

Tips:

毛細血管血糖有什麼侷限性?

由於血糖儀檢測技術和採血部位的限制,毛細血管血糖存在某種侷限性:

1、 採血部位循環差:如休克、重度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滲性昏迷、重度脫水及水腫等情況下,不建議使用毛細血管血糖檢測;

2、 針刺採血可能引起患者不適感;

3、 操作不規範可能影響血糖測定結果的準確性;

4、 監測頻率不足時,對平均血糖、血糖波動或低血糖發生率的判斷應謹慎;

5、 過於頻繁的監測可能導致一些患者的焦慮情緒。

SMBG血糖數據管理可使用血糖日誌(包含血糖、飲食、運動等多方面信息),並提供血糖記錄冊、血糖趨勢圖、14天圖譜等工具,用以評價血糖控制趨勢及藥物、飲食和運動等對血糖控制的影響,指導治療方案的優化。

糖化血紅蛋白(HbA1c)知多少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對HbA1c的臨床檢測做出推薦,即在治療之初至少每三個月檢查一次,一旦達到治療目標可每六個月檢查一次,HbA1c測定應採用可溯源到糖尿病控制與併發症試驗(DCCT)曾使用的方法進行。

基於HbA1c標準化的發展背景,目前臨床建議採用結合NGSP標準化的HbA1c結果來估測平均血糖水平,並參加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室間質評。HbA1c是糖尿病管理的關鍵指標,要儘量避免HbA1c參考範圍的變化,而以下因素會影響HbA1c檢測結果:

  • 血紅蛋白的更新速度:延長紅細胞壽命的因素會增加HbA1c,如脾腫大、脾切除、再障等;

  • 縮短紅細胞壽命的因素會降低HbA1c,如溶貧、接受透析治療的尿毒症患者等;

  • 藥物:Vit C、Vit E、大劑量的水楊酸鹽、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者及氨苯碸可使測定結果降低;

  • 種族差異:研究發現美籍黑種人的HbA1c比白種人高0.4-0.7%;

  • 樣本貯存時間與溫度:測定結果可隨樣本貯存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升高。

此外,HbA1c測定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如檢測結果對調整治療後的評估存在“延遲效應”、不能精確反映患者低血糖的風險、不能反映血糖波動的特徵等,還需其他臨床檢查的協助。

針對特殊患者的糖化白蛋白(GA)

GA是指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與葡萄糖發生非酶促反應的產物,以血清糖化白蛋白與血清白蛋白的百分比表示,由於白蛋白的半衰期為17-20天,GA值能反映測定前2-3周血糖的平均水平。

GA和HbA1c的數值轉換公式:GA=3.636+2.452×HbA1c,2型糖尿病患者的GA值約是HbA1c的3倍。

表3:GA和HbA1c的數值對應

全面掌握血糖監測,讀完這篇就夠了

相似的,有些因素能夠影響GA檢測結果,如血白蛋白的更新速度(腎病綜合徵、甲狀腺功能異常、肝硬化等)、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能夠促進白蛋白的分解,GA與促甲狀腺激素成正相關,與FT3及FT4成負相關)、BMI負性影響等。

由於臨床中部分特殊人群(如糖尿病終末期腎病透析患者)的HbA1c常被低估,而此時GA測定不受影響,因此GA成為針對特殊患者的更可靠的指標,但目前GA與糖尿病併發症的大樣本、前瞻性研究仍有待進一步進行。

持續葡萄糖檢測(CGM)

持續葡萄糖檢測(CGM)可分為回顧性CGM與實時CGM,各自特點和適應症如下:

表4:回顧性CGM與實時CGM的臨床特點及適應症

全面掌握血糖監測,讀完這篇就夠了

觀測的CGM參數則可參考以下範圍:

表5:國內CGM參數正常參考值

"

血糖監測方法太多?一文幫你拎拎清!

時刻波動的血糖水平是埋藏在糖尿病患者體內的不定時“炸彈”,關乎患者的疾病發生髮展甚至生命,為了幫助患者更好地血糖監測,近年來不少研究團隊都對簡化和日常化血糖監測下足了功夫。

早在2004年,美國法醫科學家便成功訓練出了第一隻能夠嗅出低血糖氣味的糖尿病警犬,而後英國研究團隊則發現訓練有素的糖尿病警犬可察覺83%的低血糖和67%的高血糖發作,結果令人驚喜。

而在植入式血糖監測方面,2019年4月,日本名古屋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了一種隱形眼鏡式血糖監測器,該微型傳感器在接觸到使用者的淚液後便可據此計算出使用者的血糖值,檢測過程無創無痛、易於操作。

以上創新型血糖監測方式都還需進一步研究,但值得肯定的是,血糖監測始終都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採取哪種方式都應貫徹到底。

不容忽視的自我血糖監測(SMBG)

自我血糖監測可反映實時血糖水平、評估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改善對血糖的影響,有利於為患者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提高治療的有效性,同時也能預防和減少無症狀性低血糖和高血糖的發生。

1、SMBG目標和頻率跟著指南走

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規範空腹血糖目標值為4.4-7.0mmol/L,非空腹血糖目標值小於10.0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小於7.0%。

在SMBG檢測頻率方面,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及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有不同建議:

表1:各個糖尿病學會對SMBG檢測頻率建議

全面掌握血糖監測,讀完這篇就夠了

2、遵守原則,血糖監測有條不紊

患者類型的不同血糖檢測方案也需要有所改變:

  • 採用生活方式干預控制者:根據需要有通過血糖監測瞭解飲食控制和運動控制對血糖的影響,進而調整飲食和運動;

  • 使用口服降糖藥者:每週2-4次空腹或餐後血糖,或在就診前一週內連續監測3天,每天監測7點血糖(早餐前後、午餐前後、晚餐前後和睡前);

  • 使用胰島素治療者:使用基礎胰島素者,應監測空腹血糖;使用預混胰島素者,應監測空腹和晚餐前血糖;使用餐時胰島素者,應監測餐前血糖和餐後血糖;

  • 需要注意的是特殊人群(圍手術期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應遵循以上血糖監測的基本原則,實行個體化的監測方案。

臨床醫生還需熟練掌握不同時間點血糖檢測的適用範圍:

表2:各時間點血糖的適用範圍

全面掌握血糖監測,讀完這篇就夠了

3、瞭解血糖儀也很重要

臨床醫生對血糖儀規範也很重要,各種細微的差別均可能影響血糖儀的測定結果,包括環境(高度、溼毒、溫度)、儀器(原理、試紙、校準)、操作者、生物安全、樣本等在內都是主要影響因素。

對比生化儀(採集靜脈血漿)和血糖儀(採集毛細血管)的血糖測試,生化儀的血糖測試範圍<5.6mmol/L,95%的測試結果在±0.83mmol/L偏差範圍內,而血糖儀的血糖測試範圍≥5.6mmol/L,95%的測試結果在±15%偏差範圍內。

Tips:

毛細血管血糖有什麼侷限性?

由於血糖儀檢測技術和採血部位的限制,毛細血管血糖存在某種侷限性:

1、 採血部位循環差:如休克、重度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滲性昏迷、重度脫水及水腫等情況下,不建議使用毛細血管血糖檢測;

2、 針刺採血可能引起患者不適感;

3、 操作不規範可能影響血糖測定結果的準確性;

4、 監測頻率不足時,對平均血糖、血糖波動或低血糖發生率的判斷應謹慎;

5、 過於頻繁的監測可能導致一些患者的焦慮情緒。

SMBG血糖數據管理可使用血糖日誌(包含血糖、飲食、運動等多方面信息),並提供血糖記錄冊、血糖趨勢圖、14天圖譜等工具,用以評價血糖控制趨勢及藥物、飲食和運動等對血糖控制的影響,指導治療方案的優化。

糖化血紅蛋白(HbA1c)知多少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對HbA1c的臨床檢測做出推薦,即在治療之初至少每三個月檢查一次,一旦達到治療目標可每六個月檢查一次,HbA1c測定應採用可溯源到糖尿病控制與併發症試驗(DCCT)曾使用的方法進行。

基於HbA1c標準化的發展背景,目前臨床建議採用結合NGSP標準化的HbA1c結果來估測平均血糖水平,並參加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室間質評。HbA1c是糖尿病管理的關鍵指標,要儘量避免HbA1c參考範圍的變化,而以下因素會影響HbA1c檢測結果:

  • 血紅蛋白的更新速度:延長紅細胞壽命的因素會增加HbA1c,如脾腫大、脾切除、再障等;

  • 縮短紅細胞壽命的因素會降低HbA1c,如溶貧、接受透析治療的尿毒症患者等;

  • 藥物:Vit C、Vit E、大劑量的水楊酸鹽、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者及氨苯碸可使測定結果降低;

  • 種族差異:研究發現美籍黑種人的HbA1c比白種人高0.4-0.7%;

  • 樣本貯存時間與溫度:測定結果可隨樣本貯存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升高。

此外,HbA1c測定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如檢測結果對調整治療後的評估存在“延遲效應”、不能精確反映患者低血糖的風險、不能反映血糖波動的特徵等,還需其他臨床檢查的協助。

針對特殊患者的糖化白蛋白(GA)

GA是指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與葡萄糖發生非酶促反應的產物,以血清糖化白蛋白與血清白蛋白的百分比表示,由於白蛋白的半衰期為17-20天,GA值能反映測定前2-3周血糖的平均水平。

GA和HbA1c的數值轉換公式:GA=3.636+2.452×HbA1c,2型糖尿病患者的GA值約是HbA1c的3倍。

表3:GA和HbA1c的數值對應

全面掌握血糖監測,讀完這篇就夠了

相似的,有些因素能夠影響GA檢測結果,如血白蛋白的更新速度(腎病綜合徵、甲狀腺功能異常、肝硬化等)、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能夠促進白蛋白的分解,GA與促甲狀腺激素成正相關,與FT3及FT4成負相關)、BMI負性影響等。

由於臨床中部分特殊人群(如糖尿病終末期腎病透析患者)的HbA1c常被低估,而此時GA測定不受影響,因此GA成為針對特殊患者的更可靠的指標,但目前GA與糖尿病併發症的大樣本、前瞻性研究仍有待進一步進行。

持續葡萄糖檢測(CGM)

持續葡萄糖檢測(CGM)可分為回顧性CGM與實時CGM,各自特點和適應症如下:

表4:回顧性CGM與實時CGM的臨床特點及適應症

全面掌握血糖監測,讀完這篇就夠了

觀測的CGM參數則可參考以下範圍:

表5:國內CGM參數正常參考值

全面掌握血糖監測,讀完這篇就夠了

為了確保實時CGM數據的有效性,實時CGM應至少已經佩戴12h以上,並已按要求進行校正,且最近一次的毛細血管血糖值與實時CGM系統的監測值匹配良好(差異小於15%),確保CGM使用期間無錯誤報警。

Tips:

CGM系統毛細血管監測校準注意要點

目前大多數CGM系統要求每日至少進行1-4次的毛細血管血糖監測以進行校準:

1、 應使用同一臺血糖儀及同一批試紙;

2、 毛細血管血糖監測分散在全天不同時段(最好選擇血糖相對穩定的時間段進行,如三餐前及睡前);

3、 毛細血管血糖監測結果應立即輸入血糖記錄器;

4、 血糖輸入發生錯誤時,應立即輸入正確的血糖值。

總結

血糖監測是評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手段,以上不同的監測方法各有側重,是不可互相替代的。在臨床工作中我們應該合理規範使用各種監測方法,提高血糖管理水平,達到幫助患者實現長期血糖獲益的終極目標。

(文章部分整理自2019華東內分泌代謝論壇包玉倩教授的演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