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新疆 | 東帕米爾的塔吉克人

文藝新疆 | 東帕米爾的塔吉克人

文藝新疆|去到塔吉克人的石頭房子裡,瞭解真實的塔吉克族

作為古老波斯拜火教的傳人,典型的帕米爾-地中海印歐人種,生活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塔吉克人,有著非常獨特的婚姻模式,對面粉的崇拜令人驚奇,還擁有完全與眾不同的精神世界。

來跟著” 他者“ 公眾號的著名作家劉湘晨去真正認識一下塔吉克族,然後跟著”走馬行疆旅行“的南疆線路去親自見識一下帕米爾高原上的塔吉克族吧!

Below Muztagh Ata

在慕士塔格峰之下

文藝新疆 | 東帕米爾的塔吉克人

塔吉克人居住的區域,最高的山峰都被稱作“慕士塔格”,意為:“冰山父親”

最溫暖的是早禱的最後一項儀式,祖父母、兒子兒媳和孫子孫媳與孫女之間,以教友之禮相互問候、祝福,一天由此拉開序幕。

自2012年開始歷時兩年,從塔什庫爾幹河谷翻越依斯通山海拔4700米的蓋加克達阪,一條新修的礫石路通達勒斯卡姆村。沿札萊甫相河零星分佈的十一個自然村,有了除河流之外的另一種連接方式。由此,東部帕米爾高原最寬廣、居住人口最多的兩大河谷,第一次有了除無數隱密牧道之外更加便捷的通途。

勒斯卡姆村長久保持著塔什庫爾幹縣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村子的記錄。

據105歲的吾守爾·尼牙孜老人描述,在他稍年輕的時候,札萊甫相河谷林木密佈,如今穹託闊依數千畝的野生沙棘林和河灘草甸不及當年1/4的面積。1950年代中印戰爭時,扎萊甫相河谷是中印邊界前沿的薪柴供給。

文藝新疆 | 東帕米爾的塔吉克人

夏牧場的牧歸

塔吉克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成婚到最後辭世,沒有一個環節由你獨立承當,必有族人的呵護相伴。在藏族喪俗中,最高規格為塔藏,其次為天葬、火葬,病故、殘疾或戴罪的人為水葬。塔吉克人沒這種區別,送葬方式與哭別的痛徹是一樣的。淨身、撕裁裹屍衣、迎賓、待客、抬屍、撬石板砌墳、送屍入墓到最後一杴一杴地掩埋,沒人袖手旁觀。駝運屍體的駱駝被眾人簇擁著,一根牽著駱駝的犛牛毛繩在每個人手中輪轉,每個人都在用極盡可能的方式為逝者送別。

Extremely Stable Marriage

超穩定的婚姻家庭

塔吉克人的婚姻極為特殊,每個人婚前先為自己選一位“婚姻之父”,比彩禮更重要。婚姻中的雙方若以各自父母為最終調節平臺,不同的利益可能導致矛盾無法調和。“婚姻之父”能提供周到、仔細的體察、諮詢與協調,並且終生負責,保證了家庭具有超高的穩定性。

在帕米爾高原東部邊緣,親屬遠近仍是婚姻最重要的選擇標準,幾乎與世界上的所有民族都不同。

文藝新疆 | 東帕米爾的塔吉克人

春牧場每天喂小羊的長孫媳塔吉古麗

以吾守爾·尼牙孜家族為例,吾守爾·尼牙孜娶了揚通汗·加瑪拉力的妹妹白給姆·加瑪拉力為妻,吾守爾·尼牙孜將同父異母的妹妺努爾孜尤妮·尼牙孜許配給揚通汗·加瑪拉力的兒子加瑪拉力·揚通汗。再後來,加瑪拉力·揚通汗與吾守爾·尼牙孜妺妹努爾孜尤妮·尼牙孜所生的兒子霍斯洛·加瑪拉力又娶了吾守爾·尼牙孜與白給木·加瑪拉力最小的女兒依扎提白給木·吾守爾。

在上述三組婚姻關係中,代際之間的界限被混淆:

第一代的吾守爾·尼牙孜與白給姆·加瑪拉力是第二代加瑪拉力·揚通汗的姑夫、姑姑,同時,又是妻舅與妻舅母;加瑪拉力·揚通汗的身份既是侄子,又是妹夫。

又因為後來霍斯洛·加瑪拉力與依扎提白給姆·吾守爾的婚姻,加瑪拉力·揚通汗夫婦與吾守爾·尼牙孜夫婦又成為兒女親家,彼此擁有讓外人無法理解的多重親屬關係與稱謂。

文藝新疆 | 東帕米爾的塔吉克人

這些都是皮裡克節的火把

在東帕高原,塔吉克人姻親關係之複雜,常是外人難以窺透、理解的隱祕,尤以勒斯卡姆村最典型。

勒斯卡姆全村二百多戶,最遠不超過四代,最近的間隔僅有兩代,基於血緣或近或遠的聯繫就會使彼此成為親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婚姻關係。

吾守爾·尼牙孜家族的長女蘇妮克·吾守爾嫁給了依扎提汗·買熱買提汗,依扎提汗·買熱買提汗的妹妹扎帕爾汗·買熱買提汗嫁給了吾守爾·尼牙孜的次子祖木來提·吾守爾,這是一組換親關係。與一般彩禮、牲畜和地產的置換有所不同,塔吉克人更多的是交換婚姻機會。

依扎提汗·買熱買提汗的弟弟杜爾蘇力坦·買熱買提汗娶了比尤布尼克與迪力克·加馬拉里的女兒尼牙孜罕·比尤布尼克,祖木來提·吾守爾與扎帕爾汗·買熱買提汗的兒子買熱買提汗·祖木來提娶了比尤布尼克與迪力克·加馬拉里的另一個女兒阿孜比給姆·比尤布尼克,在這組婚姻關係中,作為舅舅的杜爾蘇力坦·買熱買提汗和作為外甥的買熱買提汗·祖木來提娶的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一對姐妹。

能夠確定不至混亂的有兩點:

一,同父母所生的子女不可通婚;

二,同兄弟各自婚後的子女不可通婚。但同兄妹婚後各自的子女不在這個禁忌之內。

文藝新疆 | 東帕米爾的塔吉克人

塔吉克的小姑娘

顯然,塔吉克人對父系血緣的基本要求已遠在其他民族血緣姻親的臨界之下,在女性方面,就完全沒有類似的警惕與禁忌,女人的諸如輩分、親緣遠近都可以不予考慮。

塔吉克人的婚姻方式絲毫沒有基因學與遺傳學的依據,但不能不讓人稱奇的是,就人口平均概率而言,他們近親繁殖的殘疾率已低得驚人,被稱作世界遺傳學的奇蹟。有一種觀點認為這與塔吉克人普遍的RH2陰性血型有關,詳情不得其解。

塔吉克人獨特的人際關係與婚姻關係,都與高原獨特的地緣環境直接相關。空曠而嚴苛的環境與稀少的人口,使得每個人都是他人生存的必要前提,彼此相互依存。工業革命創造的物質財富帶來的最大變化是人與人的相互需求大為降低,彼此呵護與關心成為多餘。塔吉克人則足以喚起人類久已丟失的情感與彼此給予的暖意,他們的生存方式留待今天本身就是一個謎。

文藝新疆 | 東帕米爾的塔吉克人

扎萊甫相河谷

當地的俗語“不要在河對面種地,不要在達阪的另一邊找老婆”,再恰當不過地表述了帕米爾高原地理對人類行為的影響與操控,只要改變一個條件,封閉的狀態就會打破。

2013年歲末,我的好友加瑪拉力·揚通漢的小女兒出嫁,女婿是遠在200公里外班迪爾鄉的一位出租車司機。與祖祖輩輩勒斯卡姆人最大的不同是,這樁婚姻沒有任何親緣背景。因為有了一條路的開通,深居的塔吉克人第一次有了向別處、向遠方瞭望的可能。

Naan & Flour

饢和麵粉

塔吉克人見面必吃,一天裡有多少次客人,就會有多少次抻展餐布,哪怕僅是一個饢和一碗茶,到訪的人也許只象徵性地掰一小塊兒饢嚐嚐,這是最起碼的禮節。

在帕米爾高原,“吃”是件神聖的事。無論在牧場的石屋還是轉場途經的路邊,每遇有客,相互問候後,主人就會為客人鋪開餐布,逐一遞上饢和茶。剛撂下的盛酸奶或肉湯的碗,用碗的人或收碗的女主人會用手指或直接用舌頭把碗仔細刮一遍、舔一遍,掉落的饢屑或飯粒要撿起來吃掉。多少年過去,不管掉哪兒,我也會毫不遲疑地把掉落的飯渣兒撿起來吃下去。對食物的態度,是他們判斷你與他們距離遠近最重要的指標。

文藝新疆 | 東帕米爾的塔吉克人

帕米爾高原東部邊緣特有的花饢

特殊的高原環境,使饢和麵粉被賦予極高的價值。塔吉克人的婚禮,從一小片手工繡,到犛牛、駱駝這些大牲畜——現在是摩托車這樣的重禮,價值會有很大差異,不變的、任何時候不能或缺的,唯有面粉。撒在新人和來客的肩頭,撒在彩禮或每件陪嫁物上,撒在新屋裡或第一次啟用的灶坑邊兒。

在東帕高原,麵粉的使用十分普遍。肖貢巴哈節、皮裡克節、肉孜節、古爾邦節……所有宗教、非宗教的節日都會使用,最極致的是撒麵粉花兒和在牆上用麵粉繪出圖案,有太陽、樹、花氈和羊群……有一種特別的用法兒現在不大看得到了,誰家生了孩子,來看孩子的人會給新生兒撒麵粉祝福。等到孩子長大,就會成為當初撒麵粉人家的兒媳婦或女婿,當年撒的就是婚約。

文藝新疆 | 東帕米爾的塔吉克人

饢在他們的生活中意義重大

塔吉克人有三種撒麵粉儀式:撒純白麵粉是“普圖克”,多用於年節喜慶和一般社交往來;“蘇特爾赫”,在麵粉中混入酥油,專用於葬禮場合或前往麻札時;“帕塔卡支”,除了酥油,還混入當地稀缺的柏樹葉,濃郁的豔香接近藏地的煨桑。

葬禮中多處會用到“蘇特爾赫”。屍體被抬出門之前,門外點一處火,這時候要撒。麵粉代表農耕,酥油代表高山遊牧。到了墓地,燃起火堆,每個人都捻一撮“蘇特爾赫”拋撒火中。新月升起,逝者的男性至親再次聚會,點起酥油燈通宵不熄,眾人徹夜誦經為亡魂超度,也會往火堆上撒“蘇特爾赫”。

轉場之前告別,遠人來訪,上門提親,或者皮裡克(火把)節、古爾邦節,人們都會到麻札向聖者遺蹟、向所有塔吉克人認定的自然與非自然對象,向墓中的逝者拋撒“蘇特爾赫”。

文藝新疆 | 東帕米爾的塔吉克人

每天離不開的饢坑大致定位了塔吉克婦女的人生

“帕塔卡支”的使用很明確,就是牧場環境的專用。當地人以為,柏葉的香氣能為牲畜驅除病害,使用的時間多是在轉場最開始時和每天牲畜出圈時。煙氣緩緩升起、繚繞,大小牲畜從煙霧中走過。高原廣大,每一天每一刻,無不被每位牧人的心理氛圍所充滿,其中的詩意與妙曼,也許是外人永遠無法體味和理解的。

在東部帕米爾高原,塔吉克人對面粉的認知與使用,成為一種約定成俗的堅持與墨守,一旦被觸犯,會讓所有人惶恐不安,覺得被侵犯,其程度超過你對教規某種程度的懈怠。這源於深刻而久遠的生存憂懼。直到今天,東帕的塔吉克人都不敢對自己的生存環境掉以輕心。

Spiritual World

精神世界

久駐東帕,每天凌晨的早禱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如果不是陰雲密佈,能看到晨星閃爍。持續一個小時的早禱結束,天際漸漸透朗,深灰、淺灰、泛白,最終彩霞滿天。

吾守爾·尼牙孜家跟數年前比較,最大的變化是年近四十的孫子們馬木提·達吾提、卡斯木·達吾提和買熱買提汗·祖木來提對早禱投入的態度。不再是多年前跪在祖父一旁笨拙的學語,沒有什麼動靜再能轉移他們此時的注意力,他們的誦經聲已是屋裡早禱能聽到的最突出、最具質感的聲音,他們是包括祖母、母親和妻子在內的女人們簇擁的中心。讓我最吃驚的是長孫馬木提,時常看到他微閉的雙目被淚水濡溼,能感到他每天都在經歷內心最極致的心境,完成每天自我的一次內心觀照。

最溫暖的是早禱的最後一項儀式,祖父母、兒子兒媳和孫子孫媳與孫女之間,以教友之禮相互問候、祝福,一天由此拉開序幕。

文藝新疆 | 東帕米爾的塔吉克人

趟過札萊甫相河的夏季轉場

老吾守爾是東帕高原僅有的一位在十九世紀初外出求學的人,從高原東部邊緣隨駝隊走到喀什噶爾,單程就是一個多月。後來他留在塔什庫爾幹縣城小學做教員,再後來曾任“三區革命軍”某騎兵團參謀長,他有多次離帕米爾高原而去的可能,但都放棄了,最終踞守家鄉的幾間石頭房子度過一生,只願每天靜靜地禱告不被打擾。長子達吾提·吾守爾做了數十年村長村支書,除每天餐後或節慶、婚喪必須的禮節,他不參加禱告。三兒子蘇萊曼夏·吾守爾是札萊甫相河谷走出去的最為聲名卓著的人,做過達爾達布鄉的鄉長,只有次子祖木來提·吾守爾跟隨父親成為一名終生“哈里派”。

老吾守爾與次子以伊斯蘭教專業學養見長,幾位逐漸長成的孫子經歷了抄寫經文到閉目能誦的階段,祖母、兒媳和孫兒媳們完全不同,我吃驚她們唸誦的不是男人們唸誦的阿拉伯文,而是通常的塔吉克語。再仔細聽,除了安拉和常規的一些誦語,你在她們的禱告中聽不到多少經文吟誦,更多的只是家中長輩和孩子們的名字與家裡絮絮叨叨的一些瑣事。

文藝新疆 | 東帕米爾的塔吉克人

長老吾守爾·尼亞孜

在東帕高原,男性的識讀能力普遍高於女性,女性婚前從父,婚後從夫,自小受父輩、兄長及後來丈夫的影響選擇禱告或不禱告(在東帕高原,不是每家都每天禱告)。禱告時能默誦多少經文,全憑自己的努力與用心,沒有硬性要求。她們擁有信徒身份,履行必要的儀式,擁有同樣的傾訴對象,傾訴的內容卻是私密、個人化的,帶有極強的現實因素。

德高望重、最有身份的人,常與他的伊斯蘭教學養相關。但對面粉內在價值的一致認定,對人際關係的高度關注和對火的由衷敬畏,是每一位塔吉克人不需要理解就能接受、就能將其作為意識、心理和行為最重要參照的守則。

在吾守爾·尼牙孜老人家的屋後,有一座被稱作“其拉克”的麻札,相傳早年曾有傳道聖徒夜宿此地,每逢節慶,人們都會在此聚集並履行儀式,稍讓人疑惑的是麻札之上樹立的若數枝幹。在早期薩滿時期,樹幹是人天溝通的中介,與後來的伊斯蘭教屬兩個文化系統。整個儀式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點火和眾人各捻一撮麵粉撒在火上並撩起煙火拂面禱告,默誦的是伊斯蘭經文,形式卻與伊斯蘭教相去甚遠。

文藝新疆 | 東帕米爾的塔吉克人

皮裡克節的祈福儀式

塔吉克人的墓葬多會有犛牛毛的粗繩環圍,入殮時會給墓堆灑很多水,每年的肉孜節或皮裡克節上墳,點火、撒麵粉都是少不了的必要環節。

還有,肖貢巴哈節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是跳火,大人、孩子從火上跳過去,得到火的庇護,能跳過去意味著你是一個不受罪惡累贅的人。

再譬如,直到今天,塔吉克人仍用羊的肩胛骨卜算前世、禍福,會不會下雪、有沒有來客。

在東帕高原,你能看到塔吉克人的多種崇拜對象:鷹,冰山,柏樹,泉水或岩石,火……其中最重要的是太陽。雪季長短,草情好壞,畜群、羊毛或酥油的多少,都與太陽相關,由此形成專門的儀式、節日和圖騰。肖貢巴哈節是塔吉克人的春節,產生的年代早於伊斯蘭教的傳入;節日伊始,最搶眼的儀式是用耕牛拖著犁在門前犁一個大圓,塔吉克人把它視作太陽。

文藝新疆 | 東帕米爾的塔吉克人

文藝新疆 | 東帕米爾的塔吉克人

帕米爾高原東部邊緣的巖畫

火被認為是太陽的直接指代,婚禮、葬禮、節日或畜群轉場,驅凶避邪,祈禧降福,在塔吉克人所有重要的場景中都會反覆使用。2013年,東帕高原最重要的考古發現,是由巫新華博士主持的吉爾贊喀勒黑白石條古墓群的發掘,在塔什庫爾幹河谷最北端,東、西兩邊被大山環圍,整個墓地為寬大谷地中漸漸隆起的一個臺地,東側是塔什庫爾幹河被分成數脈的蜿蜒流水和由河脈延伸出來的數片河漫灘草甸。這個地形、地勢,就是今天看來也是一個祭壇的最好選址。

古墓葬的標誌性特徵是地表的黑白石條,以均勻的黑石頭和白石頭在地表鋪成寬條狀間隔分佈,讓人聯想到太陽放射的光芒。它不是單體墓葬,有多名女性與兒童在內,初步分析距今2500年,為亞歐大陸範圍內首次發現的距今最早的拜火教遺址,為拜火教的亞洲起源說提供了依據。

文藝新疆 | 東帕米爾的塔吉克人

多一種價值觀,多一條逃生路

團隊介紹

走馬行疆旅行致力於探索祖國邊疆地區極致的自然風光與背後的人文歷史地理,為你打造“新邊疆”深度遊。

走馬行疆旅行專注於為客戶提供更加專業,升級的邊疆地區旅行體驗:極致風光旅拍 + 深度人文體驗。我們重點覆蓋新疆全境,並持續升級在川藏、青藏、新藏、滇藏等祖國廣大的邊疆旅遊目的地的線路與服務。

團隊創始人兼領隊,馬曉軍,人稱大馬,外號“新疆通”,“活地圖”。土生土長的新疆人,70後,回族,馬幫後裔。從事新疆旅遊工作至今20年,親自帶隊接待遊客累計超萬人。

大馬是北疆喀納斯騎馬徒步線路和南疆帕米爾大同鄉杏花賞花線路最早的開闢者,更是一位出色的旅拍攝影師,眼光獨特,審美超俗,技藝精湛!廣受客人讚譽。走馬行疆團隊還專門配有大疆無人機,GoPro等高端攝影裝備,供旅拍使用!

大馬已累計20餘次帶隊成功穿越中國四大無人區,足跡遍佈中國西北邊疆五省,累計行程超過110萬公里,可繞地球27圈

我們根據季節,定期提供領隊大馬親自設計的邊疆旅行推薦線路,並隨時希望為您的出行提供私人定製服務。

文藝新疆 | 東帕米爾的塔吉克人

走馬行疆旅行致力於

探索邊疆地區極致的自然風光與背後的人文歷史地理

打造“新邊疆”深度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