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敦義當選國民黨主席後的挑戰

臺灣 郝龍斌 政治 詹啟賢 華夏經緯網 2017-05-27

作者 靄琳(特約評論員)

吳敦義以自詡為馬英九接班人之姿當選國民黨主席了,吳敦義也立刻喊出2020重回執政的口號;但即便是蔡英文因戰線開太多而民調聲望低落,但包括國民黨一向給人“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印象,而且派系、黑金聲名狼藉,能否贏回執政,目前看來還是差遠了。

盤點吳敦義當後遇到的挑戰,包括黨內派系山頭林立,如何做到黨內團結?吳敦義當選也反映著國民黨仍以“大老”當家,欠缺新面孔,百年沉痾陋習,如何贏回年輕人認同?吳敦義出身臺灣本土,就“一箇中國”議題,如何能與國民黨擅長的兩岸連結,進而獲得中國大陸的信任?再者,吳敦義自身過去多次發生失言風波,並被輿論諷為“白賊義”,言行爭議如何獲得社會認同?眾多疑慮都是國民黨重返執政的跘腳石。

眼下,吳敦義首先要找回國民黨的團結。有別於去年的國民黨主席選舉,一方面是剛敗選士氣低落,只有洪秀柱與黃敏惠兩位冷清的雙姝交戰,今年選舉罕見出現六位候選人。所幸,吳敦義本次得票率有過半,但如何凝聚黨內團結共識,絕對是國民黨當下最大挑戰。

從得票率看,洪秀柱領導國民黨走過最低潮的黨產查封危機,得票率近二成;郝龍斌得票率16%;韓國瑜、詹啟賢得票率各在5%上下,潘維剛則是不到1%。但吳敦義的當選記者會卻不見六位後選人共同出面宣誓“團結”;而當選隔天,吳敦義的“安內”行動,見了韓國瑜、潘維剛,也約了郝龍斌、詹啟賢,卻唯獨“連繫不上”洪秀柱,如何修補與洪秀柱的關係,營造黨內團結,恐怕是首要考驗。

吳敦義贏得國民黨主席當選,也是組織戰略奏效,但選舉過程中,人頭黨員、黑道入黨,候選人之間相互抹黑等負面形象,仍重創國民黨形象。相較於民進黨儘管許多青年政策口惠不實,但枱面上的政見仍重視年輕選票;吳敦義的形象就是 “老國民黨員”、黨國大老,擅長派系操作、喬事情,與拔擢新人、改革等意念背道而馳,恐怕難以獲得年輕族群的支持。

再者,吳敦義為蔣經國時代“吹臺青”的代表,是國民黨栽培的“本土人才”,在“臺灣認同”的道路上,是為吳敦義最好的政治資產,卻也是其最大的政治包袱。因為,吳敦義欠缺與大陸的連結,他不像馬英九祖籍湖南、出生香港;也不似洪秀柱是“一箇中國”的鐵桿支持者;少了“外省二代”的背景,吳敦義口口聲聲的“一箇中國”,是否是“臺獨”的另一個影子“華獨”呢?按照臺灣媒體的分析,國民黨在 “兩岸議題”上的豐沛 “祖產”,吳敦義能否 “順利繼承”仍有待考驗。

當然,吳敦義自身就是非常爭議的人物;其過去多次失言,例如多年前面對環團反對國光石化案時,吳敦義居然說了“白海豚也會轉彎”這種“沒有溫度、沒有感情”的話;而當這句發言已被媒體影象記錄下來後,卻又在今年初國民黨主席選戰時否認曾出此言,又再度被輿論諷刺為“義無反顧”意思是“說過的話絕對不回顧,不會承認”。

而吳敦義從政已久,在政治染缸中,難免樹敵不少,對手一句“白賊義”(閩南語說謊話、言而無信的人),也反映出吳敦義的為人爭議頗多、並無信義可言。國民黨啟用這種形象的人出線當黨主席,也凸顯其黨內後繼無人的窘境。但無論如何,吳既已當選,如何重塑國民黨或吳敦義個人形象,重新獲得選民信任,也是當務之急。

最後,國民黨必須展現“立法院”監督力量。過去一年,蔡英文提出許多爭議法案,包括“一例一休”、黨產監督條例、年金改革、前瞻建設特別預算條例。國民黨雖是少數在野黨,但坦白說監督力量與手法可謂荒腔走板。國民黨在譏諷“一例一休”的同時,是否可曾反省,一例一休就是藍綠“討好式”立法加碼的苦果。

年金改革,國民黨除了支持軍公教反對刪砍退休金,對擴大勞工即將破產的勞保基金可有改革之道?8,800億的前瞻建設條例,國民黨除了抱怨資源僅分派到綠營執政縣市,審查時以抬桌、潑水、潑咖啡、灑麵粉、圍佔主席臺等“武打”式杯葛,並無拿出更高明的理性解決之道;說白了,藍綠只是一丘之貉。當選民已越來越理智、有見解時,國民黨沒發揮在野黨的正向監督力量,談執政還是痴人說夢。(作者系臺灣資深媒體人 華夏經緯網特約評論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