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報告再出新花樣:大陸對臺“武嚇”不再隱晦'

"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臺“國防部”送交“立法院”的“2019中共軍力報告”除維持去年論調外,還認為大陸“對臺武嚇不再隱晦”。

據臺灣《聯合報》8月31日報道,臺“國防部”的“2019中共軍力報告”在分析解放軍建軍規劃時稱,大陸預計2020年建立具備“制約核大國、遏制核戰、保衛疆土之戰略核力量”,並在2050年形成“核天一體”信息化核力量建設,以達到“止獨、抗霸、控印、穩邊”的戰略需求。與此同時,解放軍“對臺的軍事恫嚇已不再隱晦”。報告舉例稱,今年解放軍軍機一度逾越“海峽中線”,六七月舉行三軍聯合操演及遠海長航訓練等,都是借“經由例外、塑造慣例、形成常態”的模式,加大對臺軍事威懾,確保對臺作戰優勢。解放軍計劃在2020年之前完備對臺全面用武作戰準備,考慮“損小、效高、快打、速決”的用兵理念,對臺動武可能行動包括聯合軍事威懾、聯合封鎖作戰、聯合火力打擊及聯合登島作戰等。

報告同時提到,解放軍受限臺海天然環境,登陸載具及後勤能力不足,目前尚不具備全面“犯臺”的正規作戰能力,仍然是以聯合軍事威懾、封鎖作戰與火力打擊的可能性較大。另外,受複雜且龐大的後勤支持限制,雖然大陸持續加大登陸演習頻率及力度,但目前僅具備“奪臺外島、離島”的作戰能力。

8月30日,臺灣“國防部”送交“立法院”的明年度預算書顯示,“國軍”明年將研製遠程多功能及長滯空無人飛行載具,以提升不對稱作戰能力;陸軍將重點發展精準打擊武器,籌建岸置機動反艦導彈;海軍則將研製新一代潛艇及水下測試載臺,提升水下戰力。臺“軍備局”明年起將連續4年編列共2.5億元新臺幣預算,投入“肌耐力增強行動力外骨骼系統研製與驗證案”研發,增強士兵負重力、敏捷度,同時降低受傷風險。此外,為確保突然遭“敵軍”攻擊時臺軍戰機能順利起飛,臺空軍自明年起將編列近44億元新臺幣,在臺中清泉崗基地建立36座高抗炸係數防護機庫。

有分析稱,從臺灣近幾年的大陸軍力報告可以看出,島內對大陸軍事憂慮與日俱增。在2013年報告中,臺聲稱解放軍未來在具備奪佔臺灣能力或情勢迫切需要時,不排除展開三棲“進犯”,直接攻下臺灣。2017年報告列舉了解放軍攻臺七大時機,包括臺灣宣佈“獨立”、臺灣內部動盪不安等。2018年的報告稱,解放軍火力可涵蓋臺灣本島及外島,且近年火箭軍強化首波癱瘓性突擊與威懾效果。香港中評社9月1日稱,雖然臺海形勢更趨複雜嚴峻,甚至進入高風險期,但統一是必然的趨勢。文章說,民進黨操弄內部認同“小勢”,但“小勢”終究擰不過“大勢”,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在大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