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選舉對臺灣政局的影響

臺灣 郝龍斌 政治 經濟 東方財經雜誌 2017-05-21
國民黨主席選舉對臺灣政局的影響

導讀

“民進黨最怕的,就是國民黨要的”,這應該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因此,從過去的從政表現來看,只有吳敦義當選國民黨主席,才有可能讓國民黨的戰鬥力升級,也才有可能嚴格監督和檢驗蔡英文政府。

國民黨主席選舉對臺灣政局的影響

■ 一旦國民黨在2018年的選舉有所斬獲,加之民進黨的兩岸關係仍然寸步難行,在經濟註定難有起色的情況下,國民黨在2020年重返執政就不會只是一場夢!

蔡英文執政將滿一年,除了鬥爭國民黨方面稍有政績(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利用二二八事件“去蔣化”)之外,其它施政作為爭議不休、抗爭不斷(如年金改革),更糟糕的甚至全民皆輸(如一例一休)。所以蔡英文的民意支持度一路下滑,現在大約只有三成左右。

但是,儘管蔡英文的支持度下滑,民意並沒有轉而支持國民黨,為什麼?這可以從兩方面來看:

(一)蔡英文的政治盤算顯然不同於馬英九。馬英九一上臺就宣稱要當“全民總統”,上任最先拜訪的政治人物是藍營人士最為痛心的李登輝,馬英九的起手式被藍營解讀為“討好綠營”;此外,藍營人士認為應該換掉政治色彩明顯偏綠的高階文官,馬英九卻一律留用,表面上馬比較寬厚,但也因此讓藍營的支持者失望。蔡英文一上臺完全可以看到政黨輪替的效應:人事方面,政府部門中只要是政治立場偏藍的官員立刻換掉,國營事業的肥缺一律安插綠營人士,酬庸的意味明顯;更狠的是,有些只是政治色彩偏藍的中階官員,有的被降職,有的則被迫離職,換句話說,蔡的作法完全是以“鞏固綠營基本盤”為先;政策方面,特別著力於民進黨支持者喜歡、國民黨支持者不悅的事,所以清算國民黨的黨產毫不手軟;年金改革大砍退休金,主要對象是一向比較支持國民黨的軍公教。因此蔡英文的執政成績雖然不佳,但是來自綠營的支持力道並沒有減弱,民進黨的政黨支持度維持平盤。

(二)相較於蔡英文鞏固基本盤不遺餘力,國民黨在洪秀柱領導下卻內部紛爭不斷。國民黨失去政權後,最重要的政治戰場是“立法院”,國民黨在“立法院”還有三十五席的“立委”,比民進黨在二〇〇八年的二十七席還要多。如果善加利用,眾志成城,未嘗不能重振旗鼓。然而,洪秀柱的黨中央和“立院”黨團不和,成為公開的事實。黨團不聽洪的指揮,顯示洪的領導無方;此外,洪任用蔡正元為政策會執行長,由於蔡並不具有“立委”的身份,指揮“立院”黨團本來就有些難度,再加上蔡的發言經常“砲口對內”,使得黨中央和“立院”黨團的關係雪上加霜。因此雖然蔡英文執政不力,但由於國民黨給人民的普遍印象是“內鬥內行”,這樣的形象怎麼可能為政黨加分?

民主政治最簡單的邏輯是“監督制衡”,如果在野的國民黨從此一蹶不振,無力監督執政的民進黨,民進黨就可以為所欲為。由於權力令人腐化,這樣的結果絕對不是臺灣社會之福。因此國民黨的再次壯大,站在民主政治的角度,就不能等閒視之。基於此,國民黨五月二十日的黨主席改選,當然也不能等閒視之。以目前最有可能當選的三位候選人洪秀柱、郝龍斌、吳敦義,誰當選才有可能改變目前臺灣的政局?答案是吳敦義。

國民黨主席選舉對臺灣政局的影響

■ 國民黨領導人洪秀柱帶領民眾走上街頭反核食開放,他們打著標語行至蔡英文辦公室前,反對開放進口核食。

如果洪秀柱連任黨主席,以她的行事風格及目前展現的領導能力,似乎很難讓國民黨重返榮耀,支持綠營的名嘴和民進黨民意代表,在電視政論節目公然表示挺“柱”到底,黃鼠狼給雞拜年的心態昭然若揭。所以如果洪秀柱連任,國民黨對臺灣的政治影響力將繼續弱化。有人甚至憂心,這樣的國民黨可能逐漸被邊緣化,最後在臺灣的政治舞臺消失。

如果郝龍斌當選黨主席,對改變目前綠強藍弱的政治現狀,應該效果也不會太大,理由有三:

(一)“新黨化”的疑慮:圍繞在郝龍斌身邊的國民黨“立法委員”費鴻泰和賴士葆都是新黨出身,加上新黨的創黨元老趙少康最近公然跳出來支持他,使得本身也是新黨起家(郝的第一個政治職位就是新黨的“立法委員”)、又當過新黨主席的他,在這場選戰中“新黨味”十足。所以如果郝當選,由於新黨的政治主張和洪秀柱很接近(洪以前和趙少康、鬱慕明都是國民黨“立法院”次級團體“新國民黨連線”的一員),民進黨一定大力強化這樣的政治光譜,把國民黨打成“急統”,而以臺灣社會目前的政治意識形態,“急統”是極少數,如此一來,國民黨的發展將有侷限性。

(二)省籍障礙:以臺灣目前的政治氛圍,雖然不宜公開討論省籍,但是在一般人民心中,郝的外省第二代色彩濃厚,而所謂的“外省族群”只佔臺灣人口的15%左右。所以如果郝當選主席,族群可能成為民進黨私下炒作的話題,造成國民黨吸納新成員的障礙。

(三)政治能力普通:郝和洪兩人的意識形態接近,但是洪從來沒有擔任過任何行政職務,郝曾任環保署長、臺北市長。所以以行政資歷來說,郝會比洪更適合擔任國民黨主席。然而郝在臺北市長八年任內,歷次全臺各縣市首長的施政民調滿意度都居後段班,儘管臺北市是藍軍勢力最強的地方,卻在他手中失去政權,這點就足以證明他的施政表現不佳、政治能力並不突出。目前國民黨的情況曾被評論者諷刺為“已經進入安寧病房”,士氣低迷、軍心渙散,這絕對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才能起死回生,郝顯然缺乏這樣的格局和氣勢。

綜上所述,似乎只有吳敦義當選國民黨主席,臺灣的政局才可能產生實質的變化。我用“可能”兩個字,因為如果吳當選後,造成國民黨內部分裂,以目前國民黨如此低的民意支持度(不到20%),團結的國民黨都抵不過民進黨,更不用說分裂的國民黨了。因此如果吳在當選之後,其能力不足以整合內部、一致對外,民進黨仍然可以高枕無憂,國民黨對臺灣政治的影響將是微不足道。

國民黨主席選舉對臺灣政局的影響

■ 可能只有吳敦義當選國民黨主席,臺灣的政局才可能產生實質的變化。

以吳敦義過去的政治表現,足可證明他的政治能力優於洪和郝。尤其他在“行政院長”任內,民進黨“立委”在質詢他時完全佔不到便宜。因為吳的口才便給、思路清晰、反應靈敏、記憶力強,他對民進黨“立委”的各種挑戰,應答如流,有時候對於那些故意要刁難他的“立委”,反將一軍,凸顯出他們問政品質低落、事前沒有做好質詢功課。從我在電視政論節目上和民進黨名嘴長期交流的結果,發現民進黨最不希望碰到的對手就是吳敦義,“民進黨最怕的,就是國民黨要的”,這應該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因此,從過去的從政表現來看,衹有吳敦義當選國民黨主席,才有可能讓國民黨的戰鬥力升級,也才有可能嚴格監督和檢驗蔡英文政府。尤其是吳一再強調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將使臺灣人民在現階段如此鬱悶的兩岸關係下,對國民黨改善兩岸關係的可能性有所期待,因而提升國民黨的民意支持度。也只有這樣,國民黨才有可能自救、從而影響和扭轉檯灣政局。

這一切的關鍵,在於國民黨員會選誰擔任黨主席?如果國民黨員選擇一個較有能力的主席,產生的第一個變化,是“立法院”國民黨黨團和黨中央的合作關係將會大幅改善,強化監督制衡的力量;第二個改變,是2018年的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將會因為中央執政不佳而拖累地方,衹要國民黨能推出形象不錯的候選人,局勢一定對國民黨有利;第三個影響,當然就是2020年的“總統”大選,一旦國民黨在2018年的選舉有所斬獲,加之民進黨的兩岸關係仍然寸步難行,在經濟註定難有起色的情況下,國民黨在2020年重返執政就不會衹是一場夢!

(作者系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