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害了臺灣的這個麵包師?

臺灣 吳寶春 政治 Facebook 經濟 臺海網 2018-12-12

臺灣麵包師傅吳寶春,這兩天火了。這把火也把吳師傅燒得焦頭爛額。

一個麵包師,卻罕見地成為海峽兩岸的眾多網民,義憤填膺要加以抵制的對象。這一切究竟是怎麼造成的?吳寶春無辜嗎?如果有些無辜,那又是誰害了他?

這起充滿戲劇性的事件,折射出被臺灣當局毒化的兩岸氛圍,是非常耐人尋味的。有意思的是,這個吳寶春,刀哥還曾見過他。就讓我們一切從頭說起。

“臺獨”麵包大陸開張?

吳寶春在臺灣早已紅了好幾年,2010年他從法國捧回了一個世界盃麵包大賽個人賽金牌,從此被認為是臺灣的驕傲。

當時吳寶春參賽的麵包,使用臺灣食材,如彰化荔枝或原住民小米酒,因此大受歡迎,擦亮“臺灣麵包”的招牌。

當時,臺灣的感覺是,亞洲人也能做出好吃的麵包,最特別的是,臺灣人做到了。2010年,臺灣人將吳寶春捧為“臺灣之光”,吳寶春此後在生意和名望上平步青雲,賺了不少。

吳寶春的出身也非常激勵人心,他來自臺灣屏東、是單親家庭的小孩,國中畢業時到臺北闖蕩,從學徒做起,天天揉麵團,奮鬥的故事還被導演林正盛相中,拍成電影《世界第一麥方》,躍上大熒幕。

老闆自身已經變成一個大IP,麵包店走的也是高端路線,在精不在多,價格很高,但很多人樂於為此買單。

吳寶春的麵包店線上銷售的麵包。

貨幣是新臺幣,目前1人民幣約等於4.4新臺幣。

但最近,他的麵包店在上海的店鋪剛剛開張,就遇上了大問題。

很多網友挖出他以前的言論,有網友說,吳寶春曾說過,“餓死也不會來大陸賺一分錢”。

誰害了臺灣的這個麵包師?

在2016年接受採訪時,吳寶春明確說出,“中國市場雖然有13億,但全世界有70多億,我不會把眼光只看在中國。”

這句話幾經流傳,在臺灣媒體上漸漸的變成了——“吳寶春六年來拒赴大陸開店”。熟知臺灣媒體的人都知道,要論跑得快,謠言造得好,其實香港記者是比不上臺灣記者的。

“臺灣之光”這個詞可能也害了吳寶春。維基百科的解釋是,它是一個臺灣新聞媒體使用的詞彙,用來指稱在國際上有名氣的臺灣裔人士或產品,同時也是一個文化現象。

但在島內媒體、民眾的實際運用中,這個詞的本土化色彩非常重,是在不斷凸顯臺灣本土的價值,刀哥在臺灣的一場公開演講中,曾聽到一位主持人將“臺灣之光”與大陸聯繫起來,強調這是臺灣的,不是中國的。

此外,還有媒體扒出最近吳寶春的大陸店鋪開張前夕,他很機智地刪掉了自家官網的所謂“臺灣國家特色”的介紹。

誰害了臺灣的這個麵包師?

在過往言論被爆出後,大陸網友驚覺,原來吳寶春是這樣的人!很多人開始抵制他的麵包店,抵制的方式很有創意。

網友在大眾點評吳寶春的店面展示裡,為吳寶春的麵包起了各種獨特的名字,比如“臺獨麵包”“大陸人傻錢多包”等。

誰害了臺灣的這個麵包師?

還有很多人給吳寶春的麵包店只打了一星,言語裡或者憤怒,或者嘲諷,他們應該代表了很多人對很多疑似“綠色臺商”的真實情緒。

誰害了臺灣的這個麵包師?

大眾點評上對吳寶春麵包店的評論。現在,大眾點評已經下線了吳寶春的商鋪。

當然,也有大陸網友認為,“架上賣的是麵包,也不是賣臺獨”,所以這並不影響她個人的購買意願。

吳寶春可能沒想到,進軍大陸市場的第一步就如此不順。看到大陸民情憤怒,他也趕緊出來滅火。

10日,他以自己和公司的名義在官網連發兩條聲明,明確表示,“身為中國人,是我的驕傲,‘兩岸一家親’是我堅持不變的態度”。最重要的是,吳寶春非常堅決地申明,自己從未發佈過“餓死也不會來大陸”的言論,自己支持“九二共識”。

誰害了臺灣的這個麵包師?

一石激起千層浪。吳寶春這個聲明一發出,可謂“裡外不是人”。

一方面,大陸網民並不相信吳寶春的這個迴應,認為只不過是權宜之計,是吳寶春想要賺大陸的錢才改口稱“兩岸一家親”。

而另一方面,在臉書上,一些臺灣人更是怒不可遏,深感背叛,不僅說自己再也不會去吃吳寶春的“九二共識面包”,還有人表示,吳寶春應該滾出高雄,滾出臺灣,去大陸賺錢好了,甚至有人說“臺灣人不要買中國人的麵包”。

誰害了臺灣的這個麵包師?

玻璃心碎落一地的不僅僅是那些情緒激昂的臺灣人,還有臺灣的綠媒。比如綠到骨子裡的《自由時報》說,那句“中國臺灣”,會讓曾經力挺吳寶春的人聽來“格外刺耳、格外難受”。

誰害了臺灣的這個麵包師?

在11日,臺灣《自由時報》的臉書又發多條貼文,指責吳寶春憑藉並非一人之力走到今天,可是他卻沒有感謝大家,而且還爆料說吳寶春只給自己店裡的麵包師傅開月薪22000新臺幣(大約5000人民幣),進而質疑這樣的人配得上“臺灣之光”的名號嗎!

可以說,捧著吳寶春上位“臺灣之光”的主力媒體現在開始反水了。

而“蔡總統”也不甘寂寞,11日早上出來喊了兩句。她說,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她強調,社會並非苛責吳寶春,但此事件體現出“中國用政治扭曲經濟和貿易的活動”。她還指出,吳寶春的聲明顯然是大陸要求的“標準化說辭”,分明是政治壓力。蔡英文也呼籲對岸“把政治前提拿掉”,好讓兩岸健康交流。

誰害了臺灣的這個麵包師?

好的嘛,這是又把鍋甩給大陸了。

相比於蔡英文將一個麵包店的問題上綱上線到政治層面,最近在臺灣頗為火熱的韓國瑜要冷靜得多。11日下午1點半,韓國瑜為吳寶春護航稱,希望臺灣民眾能做吳寶春的後盾,讓“單純生意人能夠不碰政治,發展自己事業,並得到兩岸人民祝福”。

誰害了臺灣的這個麵包師?

吳寶春站在韓國瑜身邊,再次表示,自己不過是一個專業的麵包師傅。

吳寶春面對的這場風波,不僅席捲兩岸,也惹來外界注目。

誰害了臺灣的這個麵包師?

德國之聲直言,這已經是一個“麵包政治學”。所以,這場爭執,到底是政治還是麵包?相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

我們在擔心什麼?

無論如何,現在,這場風波已經帶有政治性了。官員、媒體、社會民眾都被席捲進來,它再也不會是一個商業問題了。

臺灣的媒體和大陸的民眾其實都在問一個問題,吳寶春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刀哥曾在2010年在臺灣短居過一段時間,那時他剛獲得大獎,在臺灣如日中天,每天活動不斷,無論是在臺灣頗有影響力文創活動“簡單生活節”,還是臺北2010-2011跨年晚會等活動,他都以“臺灣之光”特邀嘉賓的身份出席了。

刀哥在兩個場合中曾經見過吳寶春,感覺他為人很低調,別人介紹他是“臺灣之光”,他也只是笑笑,在談及麵包時,能感受到他的專注,他說,自己不斷努力,就是想要證明臺灣人、亞洲人也能做出好吃的麵包。

從11日下午吳寶春的出鏡採訪看,他似乎沒有太大變化。

至於他是否真的說過“餓死也不會來大陸”,刀哥倒是查了一下,見諸媒體報道的內容確實沒有這句話,大概率的可能是以訛傳訛,但那些強調臺灣價值,或是之前不太注重大陸的言論,倒是確實存在的。

誰害了臺灣的這個麵包師?

如果以此就判定吳寶春是個“臺獨”,未免有些許草率。

事實上,吳寶春在大陸開面包店引發風波,這不是第一輪。早在今年3月,臺媒就爆出,吳寶春將與新加坡西點集團合作,在上海展店。當時就有人指認吳寶春可能是“綠色臺商”,引發爭議。

但國臺辦很快表態稱,雖不瞭解細節,但我們推出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就是要為廣大的臺胞來提供到大陸學習、生活、創業、發展,和大陸同胞共同的待遇,給他們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

即使吳寶春真是“綠色臺商”,在他如今立場鮮明的聲明之後,他應該獲得這樣的機會嗎?

刀哥能夠理解那些不願相信吳寶春聲明的人,他們擔心,因為如果吳寶春們暫時逃過一劫,最後又繼續在臺灣支持“臺獨”,賺著大陸的錢,砸著祖國統一的鍋,該怎麼辦?

畢竟,“綠色臺商”這個群體是真實存在的。

“綠色臺商”

吳寶春並不是唯一一個陷入“九二共識”風波的臺商,大家大概都還記得今年8月中旬的85度C事件,在愈演愈烈的風波中,85度C最後同樣發表聲明支持“九二共識”。

時間線繼續往前,2016年12月,海霸王集團在大陸生產的產品因“標示不實”遭罰款40萬元人民幣。

因傳聞海霸王集團與蔡英文家族有關聯,當時這件事被島內一些媒體解讀成大陸“為制裁綠色臺商鳴槍”。

實際上,回頭看,這是不過是一起司法事件,海霸王違反了大陸的法律,理應受到懲罰。

在這個過程中,海霸王也同樣表示自己並非“綠色臺商”,堅定支持“支持兩岸同屬一箇中國、和平雙贏”。

刀哥覺得,如果想在大陸賺錢,與“綠色臺商”做切割是非常必要的,大陸歡迎臺商到大陸打拚,但絕不允許臺商到大陸賺錢,回臺灣卻支持“臺獨”。這是底線。

別說今天了,時間再拉開一點,看看島內那些赫赫有名的臺商大佬們的做法,或許更能看清今天的吳寶春風波。

臺灣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是個很獨特的例子,他趕上了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春風,成為第一批進軍大陸的臺商。到2000年,在赴大陸投資前十位臺企中,奇美集團名列第九。

誰害了臺灣的這個麵包師?

但許文龍這個人被認為是個深綠人士。2000年,他出任民進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的國政顧問,被認為是陳水扁贏得“總統大選”的關鍵推手。

他曾在日本右翼雜誌《諸君》上大放厥詞,誣衊“中國人是世界上最狡猾的人種”,“和中國人做生意一定會吃虧”。

許文龍還宣揚“臺灣悲情”和“臺獨史觀”。1993年2月至8月間,他以“奇美的歷史與我”為題,對公司員工發表了12次演講,大談所謂“臺灣歷史”,大罵“過分的鄭成功英雄論”,誣衊“鄭成功無非是持武器的侵略者,他們強奪原住民的土地”等。

因為“臺獨”傾向太明顯,2004年5月,《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刊登《不歡迎以許文龍為代表的綠色臺商》。可見,我們的底線很早就已經畫出了。

之後,奇美集團發言人說,許文龍的話都是他個人觀點,與公司無關。再之後不久,許文龍卸任了董事長,還拋出一份“退休感言”,言辭懇切地澄清自己不是“臺獨”人士。

宏基集團董事長施振榮也曾被質疑“臺獨”,但他比許文龍動作要快很多,早在2000年4月,他就親赴北京,透過管道強調他中立的政治立場,施振榮在接受多家國際媒體訪問時,還公開表示支持兩岸統一的看法。

這些臺商大佬紛紛作出自己不是“臺獨”的表態,真的是被逼出來的嗎?的確是的,但決不會是政治壓力,而是來自市場、消費者的壓力。

畢竟,他們都還想著賺大陸的錢。

同時,他們也給後來者樹立了標準和底線,在大陸做生意,有什麼是不能碰觸的。

“經濟還歸經濟”

事實上,現在已經不難注意到,對兩岸關係表明政治立場,儼然成為臺灣企業在大陸展店無法避免的問題。

但在吳寶春事件中,他發表聲明並沒有受到來自大陸官方的政治壓力。針對此事,今年3月國臺辦發言人當時回答得很溫和。

形成對照的是,在臺灣當地,面對餐飲界的統派人士,民進黨當局用查稅、查衛生狀況等多種方式打擾業者經營,這種情況並不罕見。

所以那麼“蔡總統”所說的“用政治扭曲經濟和貿易活動”的一方到底是誰,應該“拿掉政治前提”讓兩岸健康交流的一方又是誰?

無意評價吳寶春2006年的言語是否“暗示”臺獨,也無從得知吳寶春支持九二共識是否只是想來“賺大陸的錢”。

誰害了臺灣的這個麵包師?

只是想說,現在“經貿問題政治化”的風頭在兩岸越吹越勁,這怪誰?當然要怪蔡英文當局。他們激化了兩岸議題,嚴重壓縮了臺灣商人“只做生意、避談政治”的迴旋空間。蔡英文當局這樣下去會逼垮很多臺灣企業的。而兩岸緩和關係是挽救島內活躍人士和他們所屬企業在大陸輿論場形象的唯一途徑。而一旦被兩岸議題網住,哪個臺灣商人能夠做到左右逢源,給兩邊都做出滿意的交代?

畢竟,在下午召開的記者會上,面對媒體咄咄逼人的詰問,吳寶春只是反覆吶吶地說:謝謝,謝謝大家,我只是一個麵包師。(文/叨炸天&螺絲刀 來源:補壹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