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開工奠基的消息被廣泛傳播,作為國內經濟實力超強的城市之一,蘇州又迎來了一所985高校。同時,蘇州所轄的太倉成為了全國首個擁有985高校的縣級市。

"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開工奠基的消息被廣泛傳播,作為國內經濟實力超強的城市之一,蘇州又迎來了一所985高校。同時,蘇州所轄的太倉成為了全國首個擁有985高校的縣級市。

又一所985“落戶”蘇州!名校與名城攜手共建大勢所趨

蘇州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不僅在江蘇省地位顯赫,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擁有相當的名氣。然而在高等教育資源方面,蘇州與經濟實力略遜於自己的同省城市南京差距頗大。蘇州本地僅有一所“雙一流”高校蘇州大學,這與擁有十幾所“雙一流”高校的南京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為了改變“經濟實力頂尖,高等教育資源扯後腿”的狀況,蘇州一直在尋求與市外諸多名校合作: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將於2021年9月開始招生的南京大學蘇州校區,以及剛剛開工奠基的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均是蘇州與著名高等學府合作的經典案例。

除引進知名高校建立校區外,蘇州還吸引了更多的名校在當地建立研究院,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研究院、武漢大學蘇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蘇州研究院、山東大學蘇州研究院、四川大學蘇州研究院、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華北電力大學蘇州研究院等。

"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開工奠基的消息被廣泛傳播,作為國內經濟實力超強的城市之一,蘇州又迎來了一所985高校。同時,蘇州所轄的太倉成為了全國首個擁有985高校的縣級市。

又一所985“落戶”蘇州!名校與名城攜手共建大勢所趨

蘇州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不僅在江蘇省地位顯赫,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擁有相當的名氣。然而在高等教育資源方面,蘇州與經濟實力略遜於自己的同省城市南京差距頗大。蘇州本地僅有一所“雙一流”高校蘇州大學,這與擁有十幾所“雙一流”高校的南京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為了改變“經濟實力頂尖,高等教育資源扯後腿”的狀況,蘇州一直在尋求與市外諸多名校合作: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將於2021年9月開始招生的南京大學蘇州校區,以及剛剛開工奠基的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均是蘇州與著名高等學府合作的經典案例。

除引進知名高校建立校區外,蘇州還吸引了更多的名校在當地建立研究院,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研究院、武漢大學蘇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蘇州研究院、山東大學蘇州研究院、四川大學蘇州研究院、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華北電力大學蘇州研究院等。

又一所985“落戶”蘇州!名校與名城攜手共建大勢所趨

不少人從蘇州與眾多“雙一流”高校的合作中看到了深圳的影子。與蘇州很相似的是,擁有超強經濟實力的深圳,也沒有多少頂尖級的地方高校,其提升城市高等教育水平的方式也是與市外名校合作。大名鼎鼎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校區,以及正在籌備或建設的北京大學深圳校區、中國人民大學深圳校區、武漢大學深圳校區、清華大學深圳國際校區等。

據不完全統計,深圳近些年已經與數十所境外知名高校和國內“雙一流”高校展開合作,共建校區、分校或研究院所。而與蘇州合作的高校數量,也達到了兩位數。

高校為了擴大辦學規模、優化辦學結構,樂意選擇與發達城市合作;發達地區為了產業轉型升級,以及不斷提升地區人才“含金量”,樂意與知名學府合作。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景象:名校和名城正在加速融合,名校與名城攜手共建大勢所趨。

"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開工奠基的消息被廣泛傳播,作為國內經濟實力超強的城市之一,蘇州又迎來了一所985高校。同時,蘇州所轄的太倉成為了全國首個擁有985高校的縣級市。

又一所985“落戶”蘇州!名校與名城攜手共建大勢所趨

蘇州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不僅在江蘇省地位顯赫,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擁有相當的名氣。然而在高等教育資源方面,蘇州與經濟實力略遜於自己的同省城市南京差距頗大。蘇州本地僅有一所“雙一流”高校蘇州大學,這與擁有十幾所“雙一流”高校的南京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為了改變“經濟實力頂尖,高等教育資源扯後腿”的狀況,蘇州一直在尋求與市外諸多名校合作: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將於2021年9月開始招生的南京大學蘇州校區,以及剛剛開工奠基的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均是蘇州與著名高等學府合作的經典案例。

除引進知名高校建立校區外,蘇州還吸引了更多的名校在當地建立研究院,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研究院、武漢大學蘇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蘇州研究院、山東大學蘇州研究院、四川大學蘇州研究院、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華北電力大學蘇州研究院等。

又一所985“落戶”蘇州!名校與名城攜手共建大勢所趨

不少人從蘇州與眾多“雙一流”高校的合作中看到了深圳的影子。與蘇州很相似的是,擁有超強經濟實力的深圳,也沒有多少頂尖級的地方高校,其提升城市高等教育水平的方式也是與市外名校合作。大名鼎鼎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校區,以及正在籌備或建設的北京大學深圳校區、中國人民大學深圳校區、武漢大學深圳校區、清華大學深圳國際校區等。

據不完全統計,深圳近些年已經與數十所境外知名高校和國內“雙一流”高校展開合作,共建校區、分校或研究院所。而與蘇州合作的高校數量,也達到了兩位數。

高校為了擴大辦學規模、優化辦學結構,樂意選擇與發達城市合作;發達地區為了產業轉型升級,以及不斷提升地區人才“含金量”,樂意與知名學府合作。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景象:名校和名城正在加速融合,名校與名城攜手共建大勢所趨。

又一所985“落戶”蘇州!名校與名城攜手共建大勢所趨

從城市的發展和高校的發展看,“名校+名城”模式對雙方都起到了很好的正面促進作用。以哈爾濱工業大學為例,其在多個地區的招生中,深圳校區的分數線已連續多年超過校本部。2019年安徽高考,理工類,哈爾濱工業大學投檔線為633分,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的投檔線則為644分;2019年江西高考,理工類,哈爾濱工業大學投檔線為621分,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的投檔線則為638分。

雖然部分高校蘇州校區或深圳校區分數線低於校本部,但這些高校通過與經濟發達城市的合作,實現了聲望的大幅度提升。與此對應的是,名城引進名校,也拉昇了城市的聲望,讓城市更富競爭力和魅力。

"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開工奠基的消息被廣泛傳播,作為國內經濟實力超強的城市之一,蘇州又迎來了一所985高校。同時,蘇州所轄的太倉成為了全國首個擁有985高校的縣級市。

又一所985“落戶”蘇州!名校與名城攜手共建大勢所趨

蘇州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不僅在江蘇省地位顯赫,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擁有相當的名氣。然而在高等教育資源方面,蘇州與經濟實力略遜於自己的同省城市南京差距頗大。蘇州本地僅有一所“雙一流”高校蘇州大學,這與擁有十幾所“雙一流”高校的南京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為了改變“經濟實力頂尖,高等教育資源扯後腿”的狀況,蘇州一直在尋求與市外諸多名校合作: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將於2021年9月開始招生的南京大學蘇州校區,以及剛剛開工奠基的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均是蘇州與著名高等學府合作的經典案例。

除引進知名高校建立校區外,蘇州還吸引了更多的名校在當地建立研究院,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研究院、武漢大學蘇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蘇州研究院、山東大學蘇州研究院、四川大學蘇州研究院、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華北電力大學蘇州研究院等。

又一所985“落戶”蘇州!名校與名城攜手共建大勢所趨

不少人從蘇州與眾多“雙一流”高校的合作中看到了深圳的影子。與蘇州很相似的是,擁有超強經濟實力的深圳,也沒有多少頂尖級的地方高校,其提升城市高等教育水平的方式也是與市外名校合作。大名鼎鼎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校區,以及正在籌備或建設的北京大學深圳校區、中國人民大學深圳校區、武漢大學深圳校區、清華大學深圳國際校區等。

據不完全統計,深圳近些年已經與數十所境外知名高校和國內“雙一流”高校展開合作,共建校區、分校或研究院所。而與蘇州合作的高校數量,也達到了兩位數。

高校為了擴大辦學規模、優化辦學結構,樂意選擇與發達城市合作;發達地區為了產業轉型升級,以及不斷提升地區人才“含金量”,樂意與知名學府合作。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景象:名校和名城正在加速融合,名校與名城攜手共建大勢所趨。

又一所985“落戶”蘇州!名校與名城攜手共建大勢所趨

從城市的發展和高校的發展看,“名校+名城”模式對雙方都起到了很好的正面促進作用。以哈爾濱工業大學為例,其在多個地區的招生中,深圳校區的分數線已連續多年超過校本部。2019年安徽高考,理工類,哈爾濱工業大學投檔線為633分,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的投檔線則為644分;2019年江西高考,理工類,哈爾濱工業大學投檔線為621分,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的投檔線則為638分。

雖然部分高校蘇州校區或深圳校區分數線低於校本部,但這些高校通過與經濟發達城市的合作,實現了聲望的大幅度提升。與此對應的是,名城引進名校,也拉昇了城市的聲望,讓城市更富競爭力和魅力。

又一所985“落戶”蘇州!名校與名城攜手共建大勢所趨

蘇州是東部名城、深圳是南方重鎮,它們肩負著不同的發展使命,在國家戰略佈局中扮演著不同的重要角色。而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才、離不開創新,一個城市經濟實力再強,如果沒有強大的人才和科技底蘊支撐,可能就會在很短的時間裡“崩塌”,或者被其他城市趕超。因此,許多像深圳、蘇州這樣的名城,即便經濟實力頂尖,仍有很強的危機感。為了保持經濟上的優勢,它們不得不發展高等教育,而引進頂尖高校自然是最好的發展方式。

但,“名校+名城”會造成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向極少數地區聚集。很多人擔心,經濟不發達地區考生享受到的優質高等教育機會將越來越少,高等教育的不平等會逐漸加劇。至於會不會出現這種狀況,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