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學後,家長要教會孩子擇友,因為朋友的影響力比父母大

孩子上小學後,家長要教會孩子擇友,因為朋友的影響力比父母大

每個人都需要朋友,于丹說,“交到一個好朋友就是開創了一段美好生活。我們的朋友正像一面鏡子,從他們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差距。”說到交友,清朝一代名儒曾國藩的交友之道很值得我們學習和推崇。

曾國藩,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在這些輝煌成績的背後都與廣交朋友密不可分,如江忠源、劉蓉、郭嵩燾、羅澤南、劉傳瑩,正如他所說:“結網天下,雀無所逃”,也是“朋友多了路好走”最好的佐證。

曾國藩把結交朋友視為“一生成敗之所繫”。好的朋友可以同呼吸共命運,患難與共,痛癢相關,不僅可以成為情感的慰籍,也可以成為事業成功的基石;壞的朋友則會把人引入岐途,甚至“久入鮑魚之市不聞其臭”,危害我們一生。

所以,曾國藩提倡謹慎交友,他多次在家訓中告誡兒子,無論在生活、學習上,還是在事業上,都要廣交益友。那麼,什麼是益友呢?從曾國藩喜歡結交的四種朋友中,或許我們能夠得到一些啟發。

孩子上小學後,家長要教會孩子擇友,因為朋友的影響力比父母大

曾國藩交友“四原則”

第一,交忠義血性之人

曾國藩結交江忠源便是如此。江忠源在北京經郭嵩燾引見,與曾國藩成為了朋友。第一次交談過後,曾國藩就對郭嵩燾說:“是人必立功名於天下,然當節義死。”

當時很多人不理解,誰知,日後江忠源果真成為了湘軍的得力干將。曾國藩稱讚他為“儒文俠武”,以有血性、有膽識,而成為了好友。最後,江忠源戰死沙場。

第二,交品德高尚的人

曾國藩認為“相交可知人”、“習俗可染人”。他的交友原則是相交以誠、與人為善、大度寬容、胸襟坦蕩,不苟求於人,他的朋友中歐陽兆熊就是這樣的人。1843年,曾國藩在弟弟的信中寫道:“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孩子上小學後,家長要教會孩子擇友,因為朋友的影響力比父母大

第三,交胸懷大志的人

曾國藩在赴京科考途中認識了劉蓉,又通過劉蓉認識了胸懷壯志的郭嵩燾,於是三人成為親兄弟一樣的朋友關係。最終,三個人都成就了一番事業。

1843年,曾國藩寫信給弟弟時告誡“只獲取明師的益處,別受惡友危害”。又說:“整日與平庸、鄙俗的人相處,根本學不到什麼東西,心竅被堵塞太久了”。還曾告誡兒子曾紀江“選擇朋友是人生第一要事,必須選擇志趣遠大的人”。

第四,交學識淵博的人

曾國藩的好友劉傳瑩專攻古文經學,精通考據,與之交往彌補了曾國藩在古文字上的不足;羅澤南是一個“憂所學不能拔俗,憂無術以濟天下”者,曾國藩非常敬重、敬慕他。後來,羅澤南帶兵征戰,立功名於天下。

每人都需要朋友,我們的孩子也不例外,他們不可能離開自己的群體而僅在父母和其他大人的圈子中獲得全面發展,他們需要與人交往,通過嬉戲、玩耍,發展體諒他人、自發性、適應能力這些重要的素質。所以,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交友觀,引導孩子交良師益友,這對他一生的成長都是有幫助的。

孩子上小學後,家長要教會孩子擇友,因為朋友的影響力比父母大

選對朋友,幸福一生

從曾國藩的家訓中,我們在交友方面學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慎交友,為什麼要慎交友呢?交友不慎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影響呢?讓我們一起重溫一下龐涓毒計陷害孫臏的故事吧。

孫臏、龐涓都是鬼谷子的門徒,孫臏是齊國人,龐涓魏國人,兩人很要好,拜了把兄弟。三年學成後,魏惠王馬上召龐涓回國做官。龐涓許諾一定要向魏國推薦孫臏,實際上,龐涓是非常嫉妒孫臏的才華的,根本不會幫助他。

但鬼谷子的一個朋友,卻向魏惠王大力推薦孫臏。魏王便用駟馬高車、黃金白璧恭敬地迎孫臏下山,欲請他擔任副軍師。剛好此時龐涓是軍師,他非常害怕孫臏會奪走兵權,於是建議魏惠王請孫臏做顧問。

孫臏到了魏國之後,魏惠王令兩人各排演一套陣法,看看誰的本事更強。龐涓的陣法,孫臏一看便知,立刻說出了破陣之法。但孫臏排的陣法,龐涓完全看不懂,偷偷先問孫臏,孫臏為人忠厚,便如實相告。

孩子上小學後,家長要教會孩子擇友,因為朋友的影響力比父母大

雖然兩人未分高下,但龐涓心裡很不舒服,擔心有一天,孫臏取代了自己的位置,便想出一條毒計陷害孫臏,向魏王報告說,孫臏私通齊國。魏王非常生氣,將孫臏打入大牢,由龐涓處分。龐涓對孫臏施以最殘酷的刑罰,剔掉膝蓋骨,用針在臉上刺“私通外國”,並用墨塗黑。

之後,龐涓還假意對孫臏說是自己懇求魏王才保住了他的性命,孫臏為了感激龐涓,決定將自己從鬼谷子那裡學到的兵法寫出來,授予龐涓。孫臏每日每夜地寫兵書,感動了看守監獄的牢頭,將實情告訴了孫臏。後來,孫臏裝瘋賣傻,才得以逃出魏國。

由此可見,交到一個居心叵測的壞朋友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也屢見不鮮,曾經在新聞上看到過這樣一件事:一位15歲的初中男生,本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只因偶遇了小學同學,命運從此改變。原來這名男生結交的這個“朋友”是社會上的混混,無惡不作。一次,他在跟著所謂的“大哥”收“保護費”的時候被警察抓住。

孩子上小學後,家長要教會孩子擇友,因為朋友的影響力比父母大

有人說,交友如讀書,選錯了書,就會將我們引入歧途,後悔終身;選對了書,則會受益終身。

鄧稼先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在氫彈和原子彈的研製中擔任著非常重要的職務。他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諾爾物理獎獲得者、美籍華人楊振宇。

鄧稼先和楊振的父母都是清華大學的老師,都住在清華園。很小的時候兩個人就在一塊兒玩,後來還在一箇中學讀書。他們倆都很聰明,但性格不同,楊振宇機靈,鄧稼先沉穩老實。可他們都很敬重對方,以對方的優點為榜樣互相學習。

長大以後,他們都在美國留學,並且都學習理論物理學,搞原子核物理研究。鄧稼先畢業後不久返回祖國,支持祖國的科技建設,楊振宇則繼續留在美國搞科學研究。

鄧稼先回國以後,被派去領導和組織原子彈的研製工作。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1964年10月2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楊振宇知道了這個消息後很為祖國高興,同時他也很想知道好朋友鄧稼先是否參與了原子彈的研究工作。但他知道這是國家機密,如果問,會讓他為難的,所以一直沒問過。

1986年,鄧稼先病逝,楊振宇為失去這樣一位好朋友而十分悲痛,他在從美國發來的電報中說:“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

孩子上小學後,家長要教會孩子擇友,因為朋友的影響力比父母大

美國人際關係權威哈維麥卡說:“在這地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會超過6個人之間的相互關係”。因為那些你想與之交往的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朋友的介紹認識。

我們總會受身邊朋友影響,他們會影響我們“看什麼樣的書”“買什麼品牌的衣服”“聽怎樣的唱片”“參加怎樣的團體活動”……也就是說,朋友會直接且深刻的影響你,影響你進步,也可以影響你墮落。所以,選對一個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將決定你擁有怎樣的生活。

教孩子學會交朋友

擁有朋友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孩子在童年時代能找到幫助自己理解生活、共享歡樂、分擔痛苦的夥伴,是幸福、快樂的,而沒有朋友的孩子在生活中是孤獨的。所以,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孩子早日結交一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首先,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平時應該多與孩子談談什麼是善的,什麼是惡的;什麼是高尚的,什麼是庸俗的;什麼是合法的,什麼是違法的,而且要與事例相結合,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遠離那些壞孩子,結交有益的朋友。

其次,讓孩子明確交友目的。

對孩子來說,交友有利於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在生活中互相關心,而不僅僅是為了玩,讓孩子在於他人的交往中,學會為人處世,實現共同進步。

需要提醒父母們一點,孩子交友固然需要指導,不過他們也需要自己決定某些事情,只要孩子不出格,就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去選擇。我們不能一味強調自己的交友模式,有時事情還是讓他們自己去做決定吧。

孩子上小學後,家長要教會孩子擇友,因為朋友的影響力比父母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