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英國為抵抗德軍不擇手段:逼蘇聯合作,昏招惹怒斯大林

有這樣一種說法:在一間陌生的房間裡,當只有一個人時,這個人只需要擔心一個問題,那便是生存;當房間裡再多一個人時,他們考慮的問題可就多了。正應了那句俗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二戰中的反法西斯同盟就是這樣一個“江湖”。表面上看,飽受軸心國摧殘的各國本應同仇敵愾共同禦敵,實際上,同盟國集團中最強大的美、蘇、英彼此之間都存在著嚴重的內耗。就連英國和美國在許多問題上都面和心不和,更不用說意識形態直接對立的英、蘇了。

二戰英國為抵抗德軍不擇手段:逼蘇聯合作,昏招惹怒斯大林

二戰爆發前夕,歐洲亂成了一鍋粥,英、蘇、德之間也是熱鬧非凡,聯手上演了一出大戲。

德軍兵鋒咄咄逼人,英國卻把德軍的強勢歸咎於蘇聯,認為蘇聯暗中源源不斷向德國出售石油的行為無異於助紂為虐。然而,迫於《蘇德友好條約》的維繫,英國也不好直接插手蘇德這對“盟友”內部的事情。不過,英國人心裡清楚,如果不能把蘇聯的油田摧毀,問題便無法從根本上被解決。

1940年中,德軍基本上控制了法國,德國的綜合實力也來到了二戰中的巔峰。此時,德軍高層正躊躇滿志地計劃進攻英國,整個西歐局勢岌岌可危。就在這個關頭,蘇聯人發現了一些端倪:一架國籍不明的飛機突然飛到位於蘇聯西部的大型油田上空盤旋。其實,在此之前,已經有相當多的來歷不明的各種飛機頻繁出現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上空,蘇聯方面對此並非沒有察覺。有報告稱,這些飛機在蘇聯重要的戰略基地上空偷拍,為此,蘇軍還調集了炮火轟擊這些不速之客,戰鬥機也對其進行了攔截。

二戰英國為抵抗德軍不擇手段:逼蘇聯合作,昏招惹怒斯大林

那麼,英國人不遠千里深入蘇聯人的地盤,究竟是做什麼樣的考慮呢?

原來,當德軍發動“海獅計劃”時,英國人的壓力驟然增大;與此同時,蘇德雙方相互猜忌,丘吉爾大概也看出了這一點,派遣大量人員在歐洲各地散佈“德軍即將進攻蘇聯”的謠言。不過,有一件事情令丘吉爾十分頭疼:一旦德軍佔據了蘇聯油田,德國獲得了這一重要的戰略補充,局勢不僅對英國而言雪上加霜,恐怕連蘇聯都要遭殃。如此一來,整個反法西斯戰爭將遭遇沉重打擊。

在這個關頭,英國人做出了一個相對極端的決定:他們打算派出戰機,將分佈在蘇聯西部的各大油田進行飽和轟炸,全部摧毀。為此,英軍作了周覓的計劃和安排,皇家空軍的“布倫海姆”轟炸機群趕赴中東待命,隨時準備執行轟炸行動。不能為自己所用,或者對自己有威脅便要摧毀,這是二戰中英國人“陰狠”的一面。當我們譴責美蘇等國類似的行徑時,英國在這一方面絕不落後。這樣的案例無獨有偶:德軍攻佔法國後,根據協議,法國艦隊已經退出了戰爭,然而,僅僅是擔心德軍會利用法國艦隊進攻英國,丘吉爾便派出海軍將法國艦隊全殲在奧蘭港內。

二戰英國為抵抗德軍不擇手段:逼蘇聯合作,昏招惹怒斯大林

1941年春,英國人挑撥離間的詭計已經卓有成效,德國和蘇聯這對“密友”見的關係也開始劍拔弩張起來。此時,德軍進攻英國計劃受挫,轉而開始在蘇德的勢力邊界展開緊鑼密鼓的部署。在這個關頭,丘吉爾故意賣了個人情:有資料顯示,丘吉爾曾事先將德軍即將進攻蘇聯的情報提供給了斯大林。然而,後者仍抱著“蘇德同盟”的願景,對丘吉爾的勸告置之不理。為了防止蘇聯油田落入德國人之手,英國乾脆亮了底牌,丘吉爾以英軍將要轟炸油田做要挾,企圖迫使斯大林做好對付德國的準備。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德軍用了極短的時間便將展現推至列寧格勒、莫斯科一帶。此時,遠在另一端的丘吉爾如坐鍼氈,英國人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7月初,英軍高層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如何應對德軍佔領油田後的形式問題。在這場會議上,英軍高層達成共識:一定要在德軍佔領整個高加索、從蘇聯油田中抽取到戰略物資之前摧毀它。7月4日,駐紮在摩蘇爾的英國皇家空軍已經接到命令並做好了轟炸準備。此時,丘吉爾對斯大林作了“最後通牒”,作為補償,英國會向蘇聯提供重型機械和先進武器裝備。然而,斯大林可不是會被輕易嚇到的主,他斷然拒絕了英國人的提議。

二戰英國為抵抗德軍不擇手段:逼蘇聯合作,昏招惹怒斯大林

1941年7月中旬,眼看蘇軍兵敗如山倒,丘吉爾緊急會見了幾位軍事專家,對轟炸油田可能造成的後果作了評估。一名負責部分行動的空軍少將認為,如果將幾處大油田同時摧毀,蘇聯極有可能陷入無油可用的窘境,最直接的影響便是農用機械無法工作,蘇聯將會陷入大饑荒。在戰局最危急時,這樣的災難無疑是毀滅性的。即便如此,多數專家仍然認為英軍摧毀油田是利大於弊,石油專家貝爾圖甚至催促軍方立刻展開行動,趁著德軍在蘇聯尚未站穩腳跟時展開轟炸,英軍付出的代價可能會小很多。

9月下旬,基輔一帶規模龐大的蘇軍大勢已去。此時,蘇軍陷入了無兵可用的窘境,局勢似乎已經無法挽回。基輔的淪陷使得蘇聯首都莫斯科門戶大開,德軍很快就將兵鋒推進至距離莫斯科約225公里處。不僅如此,德軍也打開了通往北高加索地區的道路。這一時期,英國高層經過研究又提出了兩個方案:第一,讓斯大林下令蘇軍自行摧毀油田,英國方面則給蘇聯提供1億英鎊用於進口石油;其二,英國人發現大片油田位於海平面以下,英國人打算通過轟炸將油田變成一片汪洋。為了防止德軍在蘇聯油田被摧毀後改變目標,英軍甚至做好了轟炸周邊國家油田的打算。

二戰英國為抵抗德軍不擇手段:逼蘇聯合作,昏招惹怒斯大林

當然,丘吉爾為了本國利益,再三催促蘇聯人自毀油田的做法令斯大林感到憤怒。後者曾冷冷地回覆道:“高加索沒有戰爭,戰爭在烏克蘭。”丘吉爾對蘇聯方面的迴應也十分不滿,他甚至懷疑蘇軍面對德國軍隊的進攻能否迎刃而上:“我們不知道,當希特勒攻打他們的時候,他們會迎刃而上,還是猶豫不決。有著這樣一種背景的政府竟然指責我們試圖靠著他們的血本,在伊朗爭取利益,這真讓我感到寒心。”

接踵而來的莫斯科戰役似乎印證了丘吉爾的擔憂:在第一輪進攻中,蘇軍第九軍便遭遇全殲。在英國人看來,蘇聯淪陷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皇家空軍甚至接到了這樣的命令:無論蘇聯方面的反應如何,一旦德軍拿下油田,英國空軍就要摧毀它們。然而,情況在接下來的數十天裡發生了根本的轉折:隨著冬天的到來,德軍攻勢愈發疲軟;相反,在斯大林“看不見的師”的制度下, 蘇軍越來越多,源源不斷趕赴前線,德軍反倒是難以為繼。進入12月,德軍攻勢已經陷入停滯,惡劣的天氣令德軍戰鬥力驟減,他們已經陷入了進退兩難的絕境。

二戰英國為抵抗德軍不擇手段:逼蘇聯合作,昏招惹怒斯大林

莫斯科戰役是二戰的一個重要轉折,但它遠沒有解決全部問題。1942年夏,德軍再次大舉進犯高加索地區,蘇軍即便是進行了頑強抵抗,也不能完全抵擋德軍攻勢,阿爾馬雅爾和麥科普等地相繼落入敵手。不過,此時的英軍也與德軍在北非戰場陷入糾纏,遠東地區的局勢也不容樂觀,已無暇顧及蘇聯油田的問題了,轟炸計劃不了了之。反倒是德國在這個節骨眼上犯了糊塗:他們沒有完全奪取油田便轉而進攻斯大林格勒,這也為後來的失敗作了註腳。

有趣的是,到了二戰結束那會兒,蘇、英兩國為此事還專門算了一筆賬:英國人譴責蘇聯對盟友極不信任,不願配合;而蘇聯方面則指責英國人居心叵測,企圖藉口對付德軍以削弱蘇聯的實力,英國對這一點矢口否認。值得注意的是,有資料顯示英國空軍曾對部分油田做過轟炸,英國人則對此堅決不承認。

二戰英國為抵抗德軍不擇手段:逼蘇聯合作,昏招惹怒斯大林

其實,這樣的“內耗”在二戰中並不少見:斯大林曾譴責盟軍遲遲不開闢“第二戰場”,作為“回報”,蘇軍也故意拖緩了對日軍出兵的日期。大國間的鬥智鬥狠並沒有隨著二戰的結束而結束,這一直延續到了冷戰時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