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梭煙雨:蘇德戰爭,蘇聯從大潰敗到大反擊的5次關鍵會戰

蘇德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高軍事藝術,蘇聯從大潰敗到大反擊經歷了一些列關鍵戰役。作為歷史愛好者與軍事發燒友,不得不說德國的“閃電戰”如同“辟邪劍法”,可以將許多對手斬落劍下,但遇上了蘇聯的“大縱深防禦體系”也無能為力。“引刀自宮”的邪門歪道戰術,畢竟不如“少林童子功”正宗內功。我之所以推崇蘇聯軍隊,是因為他們需要用劣勢裝備與劣質兵員對抗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德國軍隊,比起英美盟軍依靠“海量的飛機坦克大炮”碾壓對手甚至面對德國偏師表現依舊寒摻,不得不說蘇德戰爭更值得中國學習借鑑。中國短期內很難在武器裝備與兵員素質上超過列強,那就需要尋找“以弱勝強”的戰爭技術。

一梭煙雨:蘇德戰爭,蘇聯從大潰敗到大反擊的5次關鍵會戰

1、莫斯科會戰(1941年10月到1942年1月)

日本偷襲美國,從珍珠港事件到中途島海戰,美國用了半年時間頂住日本的“先手優勢”。德國偷襲蘇聯,從戰爭爆發到莫斯科會戰蘇聯開始反擊,蘇聯也用了半年才頂住德國的“先手優勢”。要知道德國的軍事力量比日本強大得多,美國的國力比蘇聯雄厚得多,蘇聯能夠半年就頂住德國的“先手優勢”更不容易。德國在1941年10月發起莫斯科保衛戰,此時德軍已經佔領了蘇聯在東歐大片富庶的領土,甚至兵臨列寧格勒,奪去了基輔,許多人認為形勢一片大好。但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卻憂心忡忡,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們計算蘇軍有150個師,可是當我們消滅了這150個師後,卻發現前面還有300個師的敵人。如果說德軍依靠機械化兵團突然襲擊的“先手優勢”用了3個月才消滅了蘇聯150個師,那麼在失去了突然性之後再用3個月消滅蘇聯另外300個師就有些無能為力,何況蘇聯將帥在戰火中“優勝劣汰”,朱可夫、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華西列夫斯基這些“少壯派”很快取代了伏羅希洛夫、鐵木辛哥、布瓊尼、庫裡克等“老帥”。斯大林比蔣介石高明之處就是按照戰績選拔將帥,那些能征慣戰的將軍在戰鬥中脫穎而出,不斷獲得升職機會甚至逐漸取代“老帥”。

100萬德國軍隊被120多萬蘇聯軍隊擊敗,損失了過半,這已經預兆著德國的最終失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不僅讓蘇聯有信心堅持到勝利,也讓羅斯福的私人顧問霍普金斯認識到蘇聯能夠最終戰勝納粹德國,說服羅斯福支援蘇聯。一些人認為蘇聯軍隊是依靠“寒冷的冬天”擊敗了德國,但問題是蘇聯能夠不在冬天到來之前被德國擊敗,已經說明蘇聯的可怕。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國被稱為“蒸汽壓路機”,雖然緩慢卻力量巨大。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蘇聯已經完成了電氣化,德國需要面對蘇聯的“電氣化壓路機”。莫斯科保衛戰是在沒有英美援助的情況下打贏,更加難能可貴。一些人說德國不該犯了錯誤例如沒有提前進攻蘇聯沒有提前進攻莫斯科,但如果蘇聯也不犯錯誤例如在丘吉爾提醒說德國要進攻蘇聯時提前進入防禦狀態,如果斯大林聽從朱可夫的建議“積極防禦”,德國又能如何?不能要求德國不犯錯誤,而要求蘇聯繼續犯錯誤。

一梭煙雨:蘇德戰爭,蘇聯從大潰敗到大反擊的5次關鍵會戰

2、勒熱夫戰役(1942年1月到1943年3月)

莫斯科保衛戰勝利後,斯大林與朱可夫也有些“勝利衝昏了頭腦”,集中大量兵力進攻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固守的勒熱夫突出部,試圖消滅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消除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對莫斯科的威脅。勒熱夫戰役可以看做莫斯科保衛戰勝利後蘇聯軍隊的一次反攻試探,但斯大林與朱可夫都忽視了德國軍隊雖然在莫斯科城下被蘇聯軍隊“防守反擊”打敗,但這也說明蘇聯紅軍的大縱深防禦體系“很有效”,一旦蘇聯紅軍脫離了大縱深防禦陣地的“烏龜殼”,在野戰中很容易被德國軍隊擊敗,更可況是進攻德國的“深溝高壘”防禦體系。步兵很容易憑藉土木工程的防禦陣地剋制對方的進攻,所謂“攻不足而守有餘”,蘇聯紅軍終於嚐到了德國軍隊“堅守不出”然後“防守反擊”的狠辣。

勒熱夫戰役持續了1年多,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凡爾登絞肉機”,德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特別是佔用了本該用於斯大林格勒戰場拯救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機動兵力。當然蘇聯紅軍的損失更大,但問題是蘇聯紅軍“農民兵”比德國的“學生兵”更容易補充。只要德國與蘇聯的交戰不是“殲滅戰”而是“消耗戰”,就意味著德國的失敗。許多人認為勒熱夫戰役是德國的巨大勝利,莫德爾甚至名聲鵲起風聲超過曼施坦因,但其實莫德爾的這種勝利是以德國眼睜睜看著保盧斯集團在斯大林格勒被蘇聯紅軍消滅為代價。蘇聯有著兵員補充優勢,不僅可以在勒熱夫“絞肉機”中用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德國的有生力量個,而且可以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組織大規模圍殲戰。朱可夫看起來是勒熱夫戰役失敗的“罪人”,卻同時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功臣”。勒熱夫戰役雙方傷亡數字一直都是謎團,西方史學界估計的傷亡數據是,紅軍陣亡36萬到43萬人,受傷77萬人,失蹤人數不詳;德軍死亡共計16萬到33萬人,受傷45萬到47萬人,失蹤4萬人。

一梭煙雨:蘇德戰爭,蘇聯從大潰敗到大反擊的5次關鍵會戰

3、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

作為以蘇聯領袖名字命名的城市,斯大林格勒不僅是蘇聯南方重要的工業城市,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甚至斯大林格勒的得失關係到蘇聯能不能保住頓河下游流域、庫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區大量的聯糧食、石油和煤炭。1942年春夏之交,德國集中兩個集團軍群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展開攻擊,蘇聯軍隊從哈爾科夫、克里木節節敗退,事實證明蘇聯軍隊離開“冬天”離開“堡壘”夏天的野戰中依舊不是德國的對手。等到德國軍隊攻入斯大林格勒而且不能在冬天到來之前佔領斯大林格勒,蘇聯紅軍就有能力重演莫斯科保衛戰“防守反擊”的勝利。斯大林的戰術似乎是先以部分兵力堅守斯大林格勒,與德國軍隊進行城市街壘戰,等到雙方精疲力盡時蓄意待發的戰略預備隊突然殺出。1942年8月斯大林把朱可夫派往斯大林格勒指揮作戰,1942年9月希特勒也緊急增援9個師給保盧斯進攻斯大林格勒,德軍與蘇軍展開激烈的巷戰。在9月底和10月初,蘇聯紅軍向斯大林格勒城區調去了6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旅;德軍則調去了20萬補充部隊,包括90個炮兵營和40個受過攻城訓練的工兵營。從斯大林格勒沿頓河上溯至沃羅涅日共長350英里,希特勒只能依靠匈牙利第2集團軍、意大利第8集團軍、羅馬利亞第3集團軍這些裝備和戰鬥力都極差的附庸國部隊掩護,這些漫長的補給線一旦被蘇聯紅軍突破,則斯大林格勒、高加索的德國軍隊立即陷入包圍。經過3個月血腥的戰鬥至1942年11月初,德軍終於緩慢地推進到了伏爾加河岸,並且佔領了整座城市的80%地區,將留守的蘇聯軍隊分割成兩個狹長的口袋狀,德軍始終未能完全佔領斯大林格勒。在德國軍隊陷入斯大林格勒苦戰時,蘇聯軍隊已經調集了143個師110.6萬人的預備隊準備完成“最後一擊”。

1942年11月19日蘇聯紅軍開始反攻,目標當然是承擔掩護任務的羅馬利亞第3集團軍,這就使得斯大林格勒城下保盧斯第6集團軍要麼撤退要麼被圍。而且,如果保盧斯第6集團軍從斯大林格勒城下撤退,將會導致攻入高加索的克萊斯特A集團軍群失去掩護而覆沒。希特勒拒不同意保盧斯撤出斯大林格勒,甚至認為曼施坦因拯救保盧斯必須保證德軍堅守斯大林格勒,也是因為考慮到高加索克萊斯特A集團軍群幾十萬大軍的安危。問題是德國機動兵力幾乎在勒熱夫戰役被消耗殆盡,保盧斯又要在斯大林格勒堅持到克萊斯特從高加索撤出主力,從斯大林格勒沿頓河上溯至沃羅涅日共長350英里的補給線竟然是依靠東歐僕從軍提供掩護,希特勒就賭斯大林、朱可夫等發現不了這些弱點?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覆沒,這不僅是蘇聯軍隊第一次殲滅德國1整個主力集團軍,而且讓德國軍隊失去了戰略進攻能力,被稱為蘇德戰爭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並不為過。當然,保盧斯的犧牲也是情非得已否則就是攻入高加索的德國軍隊被切斷退路。

一梭煙雨:蘇德戰爭,蘇聯從大潰敗到大反擊的5次關鍵會戰

4、哈爾科夫反擊戰(1943年2月到3月)

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後,蘇聯軍隊立即展開反擊,試圖奪取哈爾科夫甚至解放基輔。從蘇軍冬季大反攻開始以來,他們已經頂著漫天風雪,在冬季和初春的泥濘道路上推進了大約六百至七百公里,沿途的道路和橋樑破壞殆盡,使得後勤供應基地以及機場遠遠沒有跟上戰鬥部隊的進攻速度。這樣到了1943年2月的下旬,經過3個月惡戰的蘇軍不僅部隊損耗嚴重,而且非常缺乏物資補給和空中支援。佔領了哈爾科夫和庫爾斯克的蘇軍沃羅涅日方面軍正從正面壓迫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蘇軍西南方面軍則從南方集團軍群的側翼進行大包抄,但這兩支蘇聯軍隊已經處於強弩之末,急需要收縮兵力進行固守。德國則從各戰場調集了一些機動兵力,加上曼施坦因救援斯大林格勒未果的軍隊,希特勒甚至把3個裝備了虎式坦克的黨衛隊裝甲擲彈兵師增援過來。一旦蘇聯紅軍力量不濟,很容易再次被德國軍隊“反擊”擊敗。

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反擊戰中動用了70萬軍隊頂住了蘇聯兩個不完整建制方面軍的進攻,消滅了蘇聯10萬大軍後戰役結束。曼施坦因的哈爾科夫反擊戰“看上去很美”,甚至比莫德爾的勒熱夫突出部反擊戰更精彩,但問題是哈爾科夫反擊戰同樣是“消耗戰”而不是“殲滅戰”,只要德國軍隊不能在戰鬥中消滅蘇聯軍隊,那麼補給能力是德國3倍左右的蘇聯軍隊就能最終在拼消耗中贏得勝利。更嚴重的是哈爾科夫反擊戰浪費了德國本可以用於庫爾斯克會戰的機動兵力,甚至虎式坦克被蘇聯軍隊熟悉不再能造成恐慌。如果說蘇聯在勒熱夫戰役的失敗奠定了在斯大林格勒會戰勝利的基礎,那麼蘇聯在哈爾科夫反擊戰的失敗則奠定了在庫爾斯克會戰勝利的基礎,“佔用了機動兵力”對於德國這樣兵源不足的國家其實就是失敗。

一梭煙雨:蘇德戰爭,蘇聯從大潰敗到大反擊的5次關鍵會戰

5、庫爾斯克會戰(1943年7月到8月)

哈爾科夫反擊戰擊潰了兩個方面軍的蘇聯紅軍,曼施坦因甚至迫使蘇聯紅軍被迫放棄一個月前剛剛攻佔的哈爾科夫,後撤至庫爾斯克南面的奧博揚地區地區。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戰役的勝利使得德軍又充滿了信心,曼斯坦因希望通過一次誘敵進攻後的防守反擊來殲滅蘇軍。曼施坦因也提出他自己的兩種建議,一是趁蘇聯紅軍立足未穩,先期發動進攻戰役,二是等待蘇聯紅軍先行進攻,待其疲憊和消耗德軍再行反攻,後者曼施坦因更為看好。哈爾科夫反擊戰讓斯大林意識到德國軍隊的武器裝備和兵員素質都在蘇聯軍隊之上,也就接受朱可夫的建議在庫爾斯克修築大縱深防禦體系,坐等德國軍隊進攻。丘吉爾認為斯大林是借鑑英軍阿拉曼防守反擊模式,其實蘇聯軍隊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都是防守反擊獲勝,希特勒在勒熱夫突出部、哈爾科夫也都是防守反擊獲勝,這說明兩軍勢均力敵時“最好的進攻是防禦”。

德軍與蘇聯紅軍在庫爾斯克展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規模最宏大的裝甲戰,德國依靠先進的虎式坦克與訓練有素的兵員接連擊敗蘇聯軍隊,但在蘇聯大量戰略預備隊趕到後德國軍隊進展甚微。德軍雖給蘇聯紅軍造成很大損失,但蘇聯紅軍依靠數量上的優勢,堅守住了陣地。蘇聯紅軍強大預備隊的突然進攻及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北面的德國第9集團軍因蘇聯紅軍的庫圖佐夫行動而被迫中止進攻令阿道夫·希特勒決定停止整個城堡行動。庫爾斯克會戰本就是曼施坦因鼓動希特勒發起,莫德爾、古德里安都反對。會戰一開始就是擊潰戰而不是殲滅戰,而且隨著蘇聯援軍的到達德國軍隊陷入困境。曼施坦因強烈要求希特勒將會戰繼續下去,他忽視了蘇聯還有一個方面軍的預備隊。一些“半桶水”軍事愛好者認為西西里島登陸使得德國放棄庫爾斯克會戰,這些“半桶水”不願意知道的是西西里島登陸只是讓希特勒從東線抽出一個師,而不是一個軍更不是一個集團軍,而斯大林還有一個方面軍的預備隊。西西里島登陸成功,焉不知是英美盟軍趁著德國軍隊機動兵力被牽制在庫爾斯克而“摘桃子”?

一梭煙雨:蘇德戰爭,蘇聯從大潰敗到大反擊的5次關鍵會戰

從莫斯科保衛戰到庫爾斯克會戰,德國與蘇聯進行了5次大規模會戰,每一次都是“誰先進攻誰失敗”模式,這說明喪失了突然襲擊的“先手優勢”,德國裝甲集群遇上大縱深防禦體系也無能為力,也說明蘇聯紅軍還不具備攻破德軍防禦體系的攻堅能力。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會戰,蘇聯紅軍需要把德國軍隊“拖入冬天”才能獲勝,而庫爾斯克會戰即使是夏天,蘇聯紅軍也能取得勝利,這說明蘇聯軍隊已經取得了“全天候”作戰優勢。此外,蘇聯軍隊的兵員補給能力是德國3倍,只要德軍不能殲滅蘇聯紅軍只能擊潰蘇聯紅軍,那也是敗仗。勒熱夫突出部戰役、哈爾科夫反擊戰,德國看起來是“勝利”,但這種“勝利”其實是“擊潰戰”甚至“消耗戰”,德國也就比損失更大。

莫斯科保衛戰前,德國軍隊戰無不勝。庫爾斯克會戰後,蘇聯紅軍戰無不勝。從莫斯科保衛戰到庫爾斯克會戰,蘇聯終於完成了“大逆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