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統一中國的非漢族政權

宋朝 蒙古 元武宗 元朝 體會平凡 2017-06-27

元朝(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是中國歷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元朝由元世祖忽必烈於公元1271年所建,定都大都(今北京市),1279年攻滅南宋,從而全面佔領了中國本土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了北宋以來長期的南北政權對峙局面。

元朝的基礎為蒙古族乞顏部首領鐵木真於1206年統一漠北諸部後建立的大蒙古國,鐵木真被稱為“成吉思汗”。其時蒙古諸部受金朝統轄,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國與金朝,並於公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國、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了中國華北地區和黃土高原地區。同一時間,大蒙古國在西方不斷擴張,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了稱霸歐亞大陸的國家,被歐洲稱為蒙古帝國

首個統一中國的非漢族政權

綠色部分為《中國歷史地圖集》中的元朝疆域,綠白相間部分為附庸國高麗

1259年,第四任蒙古大汗蒙哥(託雷第三子)於徵伐南宋的戰爭中去世後,領有漢地、陪同主持對南宋戰爭的忽必烈(託雷第四子)與受漠北蒙古貴族擁護的阿里不哥(託雷第七子)為了爭奪汗位而發生戰爭,最後忽必烈於1264年獲勝,而蒙古帝國也宣告分裂:蒙古四大汗國先後自立,忽必烈對於“蒙古大汗”稱號的繼承也沒有得到蒙古諸部的一致承認。

1260年三月忽必烈召集擁護自己的各路蒙古宗王在開平府召開忽裡勒臺大會,舉行例行的大汗選舉儀式,宣佈即蒙古大汗位,是為元世祖。忽必烈建號“中統”,意即“中原正統”。

1271年,忽必烈取《周易》“大哉乾元”之語,公佈《建國號詔》,改國號為大元,宣佈新王朝為繼承歷代中原王朝的中華正統王朝[7],史稱元朝,忽必烈即元朝的開國皇帝,廟號元世祖。

1279年元朝攻滅南宋,統治全中國地區,結束自唐末以來400多年的大分裂局面。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間元朝國力鼎盛時期,軍事上平定西北,但在侵略日本、東南亞諸國卻屢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戰爭戰敗。中期皇位頻繁更迭,政治始終沒有上軌道。元惠宗晚期,由於怠於政事、濫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為了治理氾濫的黃河又加重徭役,最後導致1351年爆發紅巾軍起事。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派徐達北伐攻陷大都。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北元后主天元十年(1388年)去大元國號(一說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韃靼),北元亡。

元朝建立後,承襲了蒙古帝國在中國北方、蒙古高原以及西伯利亞的主要領土,蒙古帝國西征而來的土地卻不在元朝統治範圍之內。

元朝領土經過多次擴展後,於1310年元武宗時期達到全盛,西到吐魯番,西南包括西藏、雲南及緬甸北部,北至都播南部與北海、鄂畢河東部,東到日本海,被譽稱“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

元朝至元成宗時,經過一系列戰爭和協商,獲得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與伊兒汗國等四大汗國承認為宗主國,並且元朝皇帝為名義上的“蒙古大汗”繼任者;其藩屬國涵蓋高麗與東南亞各國。

首個統一中國的非漢族政權

元武宗時期元朝與周邊國家局勢圖

元朝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過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不同於中國歷史上其他征服王朝為了提升本身文化而積極吸收中華文化,元朝皇室對於宗教興趣濃厚,極力推崇伊斯蘭教與藏傳佛教乃至景教,對中華文化則採取與西亞文化並重的模式進行發展。

在政治上,政府大量使用來自西亞的色目人,降低契丹人、漢人儒者的地位,壓制南人。雖然元朝前期沒有舉辦科舉,但對儒家文化有著應有的尊重,並且將儒家推廣至邊遠地區,元朝創建了24400所各級官學,使全國平均每2600人即擁有一所學校的政績,創造了“書院之設,莫盛於元”的歷史記錄 。由於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顯貴的傳統社會秩序已經崩潰。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底下,屬於中下層的的庶民文化反而有機會迅速的抬頭並普及。這個現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藝術與文學方面則是發展以庶民為對象的戲劇與藝能,其中以元曲最為興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