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正因為風險、收益存在差異,不少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躍躍欲試,但“望風險興嘆”。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擁有股權投資的收益又只需承擔債權投資的風險呢?

這時候明股實債的投資模式應運而生。

但既要給股份又要保本保收益,對於一般融資方而言非常不利。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正因為風險、收益存在差異,不少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躍躍欲試,但“望風險興嘆”。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擁有股權投資的收益又只需承擔債權投資的風險呢?

這時候明股實債的投資模式應運而生。

但既要給股份又要保本保收益,對於一般融資方而言非常不利。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也有部分融資方因為自身資本結構問題,願意接受明股實債的模式。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正因為風險、收益存在差異,不少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躍躍欲試,但“望風險興嘆”。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擁有股權投資的收益又只需承擔債權投資的風險呢?

這時候明股實債的投資模式應運而生。

但既要給股份又要保本保收益,對於一般融資方而言非常不利。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也有部分融資方因為自身資本結構問題,願意接受明股實債的模式。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那麼明股實債具體怎麼操作呢?

為了進行風險控制,許多投資機構會和項目方簽署對賭協議、回購協議。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正因為風險、收益存在差異,不少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躍躍欲試,但“望風險興嘆”。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擁有股權投資的收益又只需承擔債權投資的風險呢?

這時候明股實債的投資模式應運而生。

但既要給股份又要保本保收益,對於一般融資方而言非常不利。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也有部分融資方因為自身資本結構問題,願意接受明股實債的模式。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那麼明股實債具體怎麼操作呢?

為了進行風險控制,許多投資機構會和項目方簽署對賭協議、回購協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忘了說,回購是私募股權退出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對賭協議則相當於在投資中加入了一個“if 函數”: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正因為風險、收益存在差異,不少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躍躍欲試,但“望風險興嘆”。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擁有股權投資的收益又只需承擔債權投資的風險呢?

這時候明股實債的投資模式應運而生。

但既要給股份又要保本保收益,對於一般融資方而言非常不利。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也有部分融資方因為自身資本結構問題,願意接受明股實債的模式。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那麼明股實債具體怎麼操作呢?

為了進行風險控制,許多投資機構會和項目方簽署對賭協議、回購協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忘了說,回購是私募股權退出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對賭協議則相當於在投資中加入了一個“if 函數”: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而明股實債模式大多會選用類似的方法,不過他們主打“IF NO”時的回購選項。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正因為風險、收益存在差異,不少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躍躍欲試,但“望風險興嘆”。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擁有股權投資的收益又只需承擔債權投資的風險呢?

這時候明股實債的投資模式應運而生。

但既要給股份又要保本保收益,對於一般融資方而言非常不利。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也有部分融資方因為自身資本結構問題,願意接受明股實債的模式。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那麼明股實債具體怎麼操作呢?

為了進行風險控制,許多投資機構會和項目方簽署對賭協議、回購協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忘了說,回購是私募股權退出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對賭協議則相當於在投資中加入了一個“if 函數”: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而明股實債模式大多會選用類似的方法,不過他們主打“IF NO”時的回購選項。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金融圈裡有很多聰明人,在地產吃到甜頭之後,他們便進行了更多嘗試——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正因為風險、收益存在差異,不少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躍躍欲試,但“望風險興嘆”。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擁有股權投資的收益又只需承擔債權投資的風險呢?

這時候明股實債的投資模式應運而生。

但既要給股份又要保本保收益,對於一般融資方而言非常不利。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也有部分融資方因為自身資本結構問題,願意接受明股實債的模式。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那麼明股實債具體怎麼操作呢?

為了進行風險控制,許多投資機構會和項目方簽署對賭協議、回購協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忘了說,回購是私募股權退出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對賭協議則相當於在投資中加入了一個“if 函數”: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而明股實債模式大多會選用類似的方法,不過他們主打“IF NO”時的回購選項。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金融圈裡有很多聰明人,在地產吃到甜頭之後,他們便進行了更多嘗試——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不誇張的說,明股實債模式讓私募們賺了一大筆“穩定收益”。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正因為風險、收益存在差異,不少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躍躍欲試,但“望風險興嘆”。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擁有股權投資的收益又只需承擔債權投資的風險呢?

這時候明股實債的投資模式應運而生。

但既要給股份又要保本保收益,對於一般融資方而言非常不利。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也有部分融資方因為自身資本結構問題,願意接受明股實債的模式。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那麼明股實債具體怎麼操作呢?

為了進行風險控制,許多投資機構會和項目方簽署對賭協議、回購協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忘了說,回購是私募股權退出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對賭協議則相當於在投資中加入了一個“if 函數”: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而明股實債模式大多會選用類似的方法,不過他們主打“IF NO”時的回購選項。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金融圈裡有很多聰明人,在地產吃到甜頭之後,他們便進行了更多嘗試——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不誇張的說,明股實債模式讓私募們賺了一大筆“穩定收益”。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走在“河邊”,終究溼鞋


只要是投資,一定會有風險。

一旦融資方資金週轉不利甚至破產,無法按照約定執行回購時,明股實債模式下的私募們就只能吃啞巴虧了。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正因為風險、收益存在差異,不少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躍躍欲試,但“望風險興嘆”。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擁有股權投資的收益又只需承擔債權投資的風險呢?

這時候明股實債的投資模式應運而生。

但既要給股份又要保本保收益,對於一般融資方而言非常不利。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也有部分融資方因為自身資本結構問題,願意接受明股實債的模式。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那麼明股實債具體怎麼操作呢?

為了進行風險控制,許多投資機構會和項目方簽署對賭協議、回購協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忘了說,回購是私募股權退出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對賭協議則相當於在投資中加入了一個“if 函數”: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而明股實債模式大多會選用類似的方法,不過他們主打“IF NO”時的回購選項。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金融圈裡有很多聰明人,在地產吃到甜頭之後,他們便進行了更多嘗試——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不誇張的說,明股實債模式讓私募們賺了一大筆“穩定收益”。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走在“河邊”,終究溼鞋


只要是投資,一定會有風險。

一旦融資方資金週轉不利甚至破產,無法按照約定執行回購時,明股實債模式下的私募們就只能吃啞巴虧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正因為風險、收益存在差異,不少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躍躍欲試,但“望風險興嘆”。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擁有股權投資的收益又只需承擔債權投資的風險呢?

這時候明股實債的投資模式應運而生。

但既要給股份又要保本保收益,對於一般融資方而言非常不利。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也有部分融資方因為自身資本結構問題,願意接受明股實債的模式。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那麼明股實債具體怎麼操作呢?

為了進行風險控制,許多投資機構會和項目方簽署對賭協議、回購協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忘了說,回購是私募股權退出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對賭協議則相當於在投資中加入了一個“if 函數”: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而明股實債模式大多會選用類似的方法,不過他們主打“IF NO”時的回購選項。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金融圈裡有很多聰明人,在地產吃到甜頭之後,他們便進行了更多嘗試——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不誇張的說,明股實債模式讓私募們賺了一大筆“穩定收益”。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走在“河邊”,終究溼鞋


只要是投資,一定會有風險。

一旦融資方資金週轉不利甚至破產,無法按照約定執行回購時,明股實債模式下的私募們就只能吃啞巴虧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明股實債就像一個面具,不出事時,幫私募們又穩又快地撈金: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正因為風險、收益存在差異,不少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躍躍欲試,但“望風險興嘆”。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擁有股權投資的收益又只需承擔債權投資的風險呢?

這時候明股實債的投資模式應運而生。

但既要給股份又要保本保收益,對於一般融資方而言非常不利。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也有部分融資方因為自身資本結構問題,願意接受明股實債的模式。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那麼明股實債具體怎麼操作呢?

為了進行風險控制,許多投資機構會和項目方簽署對賭協議、回購協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忘了說,回購是私募股權退出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對賭協議則相當於在投資中加入了一個“if 函數”: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而明股實債模式大多會選用類似的方法,不過他們主打“IF NO”時的回購選項。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金融圈裡有很多聰明人,在地產吃到甜頭之後,他們便進行了更多嘗試——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不誇張的說,明股實債模式讓私募們賺了一大筆“穩定收益”。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走在“河邊”,終究溼鞋


只要是投資,一定會有風險。

一旦融資方資金週轉不利甚至破產,無法按照約定執行回購時,明股實債模式下的私募們就只能吃啞巴虧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明股實債就像一個面具,不出事時,幫私募們又穩又快地撈金: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出事時,抱歉,面具戴久了還真沒法摘: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正因為風險、收益存在差異,不少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躍躍欲試,但“望風險興嘆”。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擁有股權投資的收益又只需承擔債權投資的風險呢?

這時候明股實債的投資模式應運而生。

但既要給股份又要保本保收益,對於一般融資方而言非常不利。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也有部分融資方因為自身資本結構問題,願意接受明股實債的模式。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那麼明股實債具體怎麼操作呢?

為了進行風險控制,許多投資機構會和項目方簽署對賭協議、回購協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忘了說,回購是私募股權退出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對賭協議則相當於在投資中加入了一個“if 函數”: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而明股實債模式大多會選用類似的方法,不過他們主打“IF NO”時的回購選項。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金融圈裡有很多聰明人,在地產吃到甜頭之後,他們便進行了更多嘗試——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不誇張的說,明股實債模式讓私募們賺了一大筆“穩定收益”。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走在“河邊”,終究溼鞋


只要是投資,一定會有風險。

一旦融資方資金週轉不利甚至破產,無法按照約定執行回購時,明股實債模式下的私募們就只能吃啞巴虧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明股實債就像一個面具,不出事時,幫私募們又穩又快地撈金: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出事時,抱歉,面具戴久了還真沒法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如果單是私募遇著這檔子事,也只是吃虧,但不至於爆雷,爆雷的關鍵還在於私募和投資人這一環。


保本保收益,實為“蛇吞象”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證監會令[105]號)第十五條中明確規定:

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

也就是說:你買了這支私募基金,你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基金管理人不能保障你只賺不虧。即便血本無歸,只要管理人事先披露了,投資人就要自行承擔損失

但大部分人是趨利的,也是厭惡風險的。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正因為風險、收益存在差異,不少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躍躍欲試,但“望風險興嘆”。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擁有股權投資的收益又只需承擔債權投資的風險呢?

這時候明股實債的投資模式應運而生。

但既要給股份又要保本保收益,對於一般融資方而言非常不利。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也有部分融資方因為自身資本結構問題,願意接受明股實債的模式。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那麼明股實債具體怎麼操作呢?

為了進行風險控制,許多投資機構會和項目方簽署對賭協議、回購協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忘了說,回購是私募股權退出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對賭協議則相當於在投資中加入了一個“if 函數”: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而明股實債模式大多會選用類似的方法,不過他們主打“IF NO”時的回購選項。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金融圈裡有很多聰明人,在地產吃到甜頭之後,他們便進行了更多嘗試——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不誇張的說,明股實債模式讓私募們賺了一大筆“穩定收益”。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走在“河邊”,終究溼鞋


只要是投資,一定會有風險。

一旦融資方資金週轉不利甚至破產,無法按照約定執行回購時,明股實債模式下的私募們就只能吃啞巴虧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明股實債就像一個面具,不出事時,幫私募們又穩又快地撈金: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出事時,抱歉,面具戴久了還真沒法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如果單是私募遇著這檔子事,也只是吃虧,但不至於爆雷,爆雷的關鍵還在於私募和投資人這一環。


保本保收益,實為“蛇吞象”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證監會令[105]號)第十五條中明確規定:

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

也就是說:你買了這支私募基金,你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基金管理人不能保障你只賺不虧。即便血本無歸,只要管理人事先披露了,投資人就要自行承擔損失

但大部分人是趨利的,也是厭惡風險的。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正因為風險、收益存在差異,不少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躍躍欲試,但“望風險興嘆”。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擁有股權投資的收益又只需承擔債權投資的風險呢?

這時候明股實債的投資模式應運而生。

但既要給股份又要保本保收益,對於一般融資方而言非常不利。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也有部分融資方因為自身資本結構問題,願意接受明股實債的模式。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那麼明股實債具體怎麼操作呢?

為了進行風險控制,許多投資機構會和項目方簽署對賭協議、回購協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忘了說,回購是私募股權退出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對賭協議則相當於在投資中加入了一個“if 函數”: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而明股實債模式大多會選用類似的方法,不過他們主打“IF NO”時的回購選項。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金融圈裡有很多聰明人,在地產吃到甜頭之後,他們便進行了更多嘗試——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不誇張的說,明股實債模式讓私募們賺了一大筆“穩定收益”。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走在“河邊”,終究溼鞋


只要是投資,一定會有風險。

一旦融資方資金週轉不利甚至破產,無法按照約定執行回購時,明股實債模式下的私募們就只能吃啞巴虧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明股實債就像一個面具,不出事時,幫私募們又穩又快地撈金: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出事時,抱歉,面具戴久了還真沒法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如果單是私募遇著這檔子事,也只是吃虧,但不至於爆雷,爆雷的關鍵還在於私募和投資人這一環。


保本保收益,實為“蛇吞象”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證監會令[105]號)第十五條中明確規定:

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

也就是說:你買了這支私募基金,你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基金管理人不能保障你只賺不虧。即便血本無歸,只要管理人事先披露了,投資人就要自行承擔損失

但大部分人是趨利的,也是厭惡風險的。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募資是私募們面臨的一大難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有的機構不惜鋌而走險。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正因為風險、收益存在差異,不少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躍躍欲試,但“望風險興嘆”。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擁有股權投資的收益又只需承擔債權投資的風險呢?

這時候明股實債的投資模式應運而生。

但既要給股份又要保本保收益,對於一般融資方而言非常不利。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也有部分融資方因為自身資本結構問題,願意接受明股實債的模式。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那麼明股實債具體怎麼操作呢?

為了進行風險控制,許多投資機構會和項目方簽署對賭協議、回購協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忘了說,回購是私募股權退出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對賭協議則相當於在投資中加入了一個“if 函數”: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而明股實債模式大多會選用類似的方法,不過他們主打“IF NO”時的回購選項。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金融圈裡有很多聰明人,在地產吃到甜頭之後,他們便進行了更多嘗試——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不誇張的說,明股實債模式讓私募們賺了一大筆“穩定收益”。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走在“河邊”,終究溼鞋


只要是投資,一定會有風險。

一旦融資方資金週轉不利甚至破產,無法按照約定執行回購時,明股實債模式下的私募們就只能吃啞巴虧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明股實債就像一個面具,不出事時,幫私募們又穩又快地撈金: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出事時,抱歉,面具戴久了還真沒法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如果單是私募遇著這檔子事,也只是吃虧,但不至於爆雷,爆雷的關鍵還在於私募和投資人這一環。


保本保收益,實為“蛇吞象”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證監會令[105]號)第十五條中明確規定:

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

也就是說:你買了這支私募基金,你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基金管理人不能保障你只賺不虧。即便血本無歸,只要管理人事先披露了,投資人就要自行承擔損失

但大部分人是趨利的,也是厭惡風險的。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募資是私募們面臨的一大難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有的機構不惜鋌而走險。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正因為風險、收益存在差異,不少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躍躍欲試,但“望風險興嘆”。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擁有股權投資的收益又只需承擔債權投資的風險呢?

這時候明股實債的投資模式應運而生。

但既要給股份又要保本保收益,對於一般融資方而言非常不利。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也有部分融資方因為自身資本結構問題,願意接受明股實債的模式。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那麼明股實債具體怎麼操作呢?

為了進行風險控制,許多投資機構會和項目方簽署對賭協議、回購協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忘了說,回購是私募股權退出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對賭協議則相當於在投資中加入了一個“if 函數”: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而明股實債模式大多會選用類似的方法,不過他們主打“IF NO”時的回購選項。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金融圈裡有很多聰明人,在地產吃到甜頭之後,他們便進行了更多嘗試——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不誇張的說,明股實債模式讓私募們賺了一大筆“穩定收益”。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走在“河邊”,終究溼鞋


只要是投資,一定會有風險。

一旦融資方資金週轉不利甚至破產,無法按照約定執行回購時,明股實債模式下的私募們就只能吃啞巴虧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明股實債就像一個面具,不出事時,幫私募們又穩又快地撈金: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出事時,抱歉,面具戴久了還真沒法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如果單是私募遇著這檔子事,也只是吃虧,但不至於爆雷,爆雷的關鍵還在於私募和投資人這一環。


保本保收益,實為“蛇吞象”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證監會令[105]號)第十五條中明確規定:

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

也就是說:你買了這支私募基金,你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基金管理人不能保障你只賺不虧。即便血本無歸,只要管理人事先披露了,投資人就要自行承擔損失

但大部分人是趨利的,也是厭惡風險的。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募資是私募們面臨的一大難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有的機構不惜鋌而走險。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讓我們來捋一捋: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正因為風險、收益存在差異,不少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躍躍欲試,但“望風險興嘆”。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擁有股權投資的收益又只需承擔債權投資的風險呢?

這時候明股實債的投資模式應運而生。

但既要給股份又要保本保收益,對於一般融資方而言非常不利。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也有部分融資方因為自身資本結構問題,願意接受明股實債的模式。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那麼明股實債具體怎麼操作呢?

為了進行風險控制,許多投資機構會和項目方簽署對賭協議、回購協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忘了說,回購是私募股權退出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對賭協議則相當於在投資中加入了一個“if 函數”: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而明股實債模式大多會選用類似的方法,不過他們主打“IF NO”時的回購選項。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金融圈裡有很多聰明人,在地產吃到甜頭之後,他們便進行了更多嘗試——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不誇張的說,明股實債模式讓私募們賺了一大筆“穩定收益”。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走在“河邊”,終究溼鞋


只要是投資,一定會有風險。

一旦融資方資金週轉不利甚至破產,無法按照約定執行回購時,明股實債模式下的私募們就只能吃啞巴虧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明股實債就像一個面具,不出事時,幫私募們又穩又快地撈金: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出事時,抱歉,面具戴久了還真沒法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如果單是私募遇著這檔子事,也只是吃虧,但不至於爆雷,爆雷的關鍵還在於私募和投資人這一環。


保本保收益,實為“蛇吞象”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證監會令[105]號)第十五條中明確規定:

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

也就是說:你買了這支私募基金,你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基金管理人不能保障你只賺不虧。即便血本無歸,只要管理人事先披露了,投資人就要自行承擔損失

但大部分人是趨利的,也是厭惡風險的。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募資是私募們面臨的一大難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有的機構不惜鋌而走險。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讓我們來捋一捋: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所以當被投企業無力完成回購時: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正因為風險、收益存在差異,不少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躍躍欲試,但“望風險興嘆”。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擁有股權投資的收益又只需承擔債權投資的風險呢?

這時候明股實債的投資模式應運而生。

但既要給股份又要保本保收益,對於一般融資方而言非常不利。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也有部分融資方因為自身資本結構問題,願意接受明股實債的模式。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那麼明股實債具體怎麼操作呢?

為了進行風險控制,許多投資機構會和項目方簽署對賭協議、回購協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忘了說,回購是私募股權退出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對賭協議則相當於在投資中加入了一個“if 函數”: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而明股實債模式大多會選用類似的方法,不過他們主打“IF NO”時的回購選項。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金融圈裡有很多聰明人,在地產吃到甜頭之後,他們便進行了更多嘗試——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不誇張的說,明股實債模式讓私募們賺了一大筆“穩定收益”。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走在“河邊”,終究溼鞋


只要是投資,一定會有風險。

一旦融資方資金週轉不利甚至破產,無法按照約定執行回購時,明股實債模式下的私募們就只能吃啞巴虧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明股實債就像一個面具,不出事時,幫私募們又穩又快地撈金: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出事時,抱歉,面具戴久了還真沒法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如果單是私募遇著這檔子事,也只是吃虧,但不至於爆雷,爆雷的關鍵還在於私募和投資人這一環。


保本保收益,實為“蛇吞象”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證監會令[105]號)第十五條中明確規定:

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

也就是說:你買了這支私募基金,你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基金管理人不能保障你只賺不虧。即便血本無歸,只要管理人事先披露了,投資人就要自行承擔損失

但大部分人是趨利的,也是厭惡風險的。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募資是私募們面臨的一大難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有的機構不惜鋌而走險。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讓我們來捋一捋: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所以當被投企業無力完成回購時: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正因為風險、收益存在差異,不少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躍躍欲試,但“望風險興嘆”。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擁有股權投資的收益又只需承擔債權投資的風險呢?

這時候明股實債的投資模式應運而生。

但既要給股份又要保本保收益,對於一般融資方而言非常不利。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也有部分融資方因為自身資本結構問題,願意接受明股實債的模式。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那麼明股實債具體怎麼操作呢?

為了進行風險控制,許多投資機構會和項目方簽署對賭協議、回購協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忘了說,回購是私募股權退出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對賭協議則相當於在投資中加入了一個“if 函數”: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而明股實債模式大多會選用類似的方法,不過他們主打“IF NO”時的回購選項。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金融圈裡有很多聰明人,在地產吃到甜頭之後,他們便進行了更多嘗試——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不誇張的說,明股實債模式讓私募們賺了一大筆“穩定收益”。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走在“河邊”,終究溼鞋


只要是投資,一定會有風險。

一旦融資方資金週轉不利甚至破產,無法按照約定執行回購時,明股實債模式下的私募們就只能吃啞巴虧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明股實債就像一個面具,不出事時,幫私募們又穩又快地撈金: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出事時,抱歉,面具戴久了還真沒法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如果單是私募遇著這檔子事,也只是吃虧,但不至於爆雷,爆雷的關鍵還在於私募和投資人這一環。


保本保收益,實為“蛇吞象”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證監會令[105]號)第十五條中明確規定:

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

也就是說:你買了這支私募基金,你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基金管理人不能保障你只賺不虧。即便血本無歸,只要管理人事先披露了,投資人就要自行承擔損失

但大部分人是趨利的,也是厭惡風險的。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募資是私募們面臨的一大難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有的機構不惜鋌而走險。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讓我們來捋一捋: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所以當被投企業無力完成回購時: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於是問題就變成了“私募無法兌付承諾給投資人的本金和收益”: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正因為風險、收益存在差異,不少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躍躍欲試,但“望風險興嘆”。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擁有股權投資的收益又只需承擔債權投資的風險呢?

這時候明股實債的投資模式應運而生。

但既要給股份又要保本保收益,對於一般融資方而言非常不利。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也有部分融資方因為自身資本結構問題,願意接受明股實債的模式。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那麼明股實債具體怎麼操作呢?

為了進行風險控制,許多投資機構會和項目方簽署對賭協議、回購協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忘了說,回購是私募股權退出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對賭協議則相當於在投資中加入了一個“if 函數”: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而明股實債模式大多會選用類似的方法,不過他們主打“IF NO”時的回購選項。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金融圈裡有很多聰明人,在地產吃到甜頭之後,他們便進行了更多嘗試——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不誇張的說,明股實債模式讓私募們賺了一大筆“穩定收益”。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走在“河邊”,終究溼鞋


只要是投資,一定會有風險。

一旦融資方資金週轉不利甚至破產,無法按照約定執行回購時,明股實債模式下的私募們就只能吃啞巴虧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明股實債就像一個面具,不出事時,幫私募們又穩又快地撈金: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出事時,抱歉,面具戴久了還真沒法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如果單是私募遇著這檔子事,也只是吃虧,但不至於爆雷,爆雷的關鍵還在於私募和投資人這一環。


保本保收益,實為“蛇吞象”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證監會令[105]號)第十五條中明確規定:

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

也就是說:你買了這支私募基金,你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基金管理人不能保障你只賺不虧。即便血本無歸,只要管理人事先披露了,投資人就要自行承擔損失

但大部分人是趨利的,也是厭惡風險的。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募資是私募們面臨的一大難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有的機構不惜鋌而走險。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讓我們來捋一捋: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所以當被投企業無力完成回購時: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於是問題就變成了“私募無法兌付承諾給投資人的本金和收益”: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

公元二零一九年,是為“私募爆雷元年”。

前有268傢俬募公司失聯,後有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金誠集團、諾亞財富不甘落後,分別踩下170億、34億私募大雷。

一時間雷聲轟鳴,出資者皆呼“悲哉”,吃瓜者皆呼“壯哉”,從業者暗思“何哉”?


爆雷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金融圈的同行們都在圍觀諾亞財富的34億大雷,不過,這已經不是今年私募圈的第一聲雷鳴了。

今年四月底,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旗下未兌付產品金額接近66億元,有投資者反映稱,永柏資本上海總部已關閉辦公場所,實控人和高管均不知去向。

及至今年六月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過的28批失聯私募名單裡,共有777家失聯,其中就有268家失聯私募公佈於今年上半年。

而中基協最新公佈的一批失聯名單中,伯克希爾、特斯拉投資公司等多家大型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此外,在協會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0的私募共有2496家,其中不少淪為了“殭屍私募”。

小型私募機構爆雷並不稀奇,市場這麼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業餘玩家被“拍死”在沙灘上是常有的事,他們的“死亡認定書”通常會蓋上非法集資的大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大機構頻頻爆雷的現象倒是值得深究一下——專業選手落馬,多半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了”。


套利大法,明股實債


以永柏資本66億元兌付危機為例,其中有31億是地產基金逾期,導致逾期的原因與其背後明股實債模式難脫干係。

那麼,明股實債到底是什麼操作呢?它擁有什麼魔力來引爆一連串的雷呢?讓我們慢慢分析。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天差地別。

債權投資大多能做到保本保收益,風險低;股權投資兩極分化,可能血本無歸也可能收益翻番,風險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正因為風險、收益存在差異,不少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躍躍欲試,但“望風險興嘆”。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擁有股權投資的收益又只需承擔債權投資的風險呢?

這時候明股實債的投資模式應運而生。

但既要給股份又要保本保收益,對於一般融資方而言非常不利。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但也有部分融資方因為自身資本結構問題,願意接受明股實債的模式。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那麼明股實債具體怎麼操作呢?

為了進行風險控制,許多投資機構會和項目方簽署對賭協議、回購協議。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忘了說,回購是私募股權退出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對賭協議則相當於在投資中加入了一個“if 函數”: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而明股實債模式大多會選用類似的方法,不過他們主打“IF NO”時的回購選項。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金融圈裡有很多聰明人,在地產吃到甜頭之後,他們便進行了更多嘗試——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不誇張的說,明股實債模式讓私募們賺了一大筆“穩定收益”。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走在“河邊”,終究溼鞋


只要是投資,一定會有風險。

一旦融資方資金週轉不利甚至破產,無法按照約定執行回購時,明股實債模式下的私募們就只能吃啞巴虧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明股實債就像一個面具,不出事時,幫私募們又穩又快地撈金: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出事時,抱歉,面具戴久了還真沒法摘: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如果單是私募遇著這檔子事,也只是吃虧,但不至於爆雷,爆雷的關鍵還在於私募和投資人這一環。


保本保收益,實為“蛇吞象”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證監會令[105]號)第十五條中明確規定:

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

也就是說:你買了這支私募基金,你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基金管理人不能保障你只賺不虧。即便血本無歸,只要管理人事先披露了,投資人就要自行承擔損失

但大部分人是趨利的,也是厭惡風險的。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募資是私募們面臨的一大難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有的機構不惜鋌而走險。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讓我們來捋一捋: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所以當被投企業無力完成回購時: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於是問題就變成了“私募無法兌付承諾給投資人的本金和收益”: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268傢俬募失聯,單家兌付危機達66億,用這個操作的基金都踩雷了

所以,明股實債模式下,一旦投資出現事故,私募機構夾在投資人和企業之間:

富則自掏腰包,窮則爆雷失聯。


投資有風險,取巧需三思


人們常說,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

私募圈也類似,除了頭腦發熱往裡鑽的“土老闆”們,出事的多為在規則裡找漏洞的“老油條”。

不過看看今年這滾滾天雷,明股實債,你還敢玩嗎?

認購私募基金時你最注重什麼? (單選)
0
0%
私募機構的規模及知名度
0
0%
基金經理及團隊的過往業績
0
0%
基金的投資、管理、退出策略
0
0%
私募機構是否承諾保本保收益

我是煜小七,一個關注私募的美少女,關注我一起學金融吧~wink)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