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謝惠祥:王婆婆的故事

四兒 游泳 封面新聞 2019-05-28

□謝惠祥(龍泉驛)

1950年代末,王婆婆從沙河三洞橋搬到謝家祠,與們家隔一間房屋居住。1988年的冬天,王婆婆去世,與我們成了40多年的好鄰居。王婆婆姓啥?至今我都不知道,因與王爺爺是夫妻,我們謝家祠的大人、小孩都稱她王婆婆。

王婆婆出生在清末,是一位賢妻良母。我從小到大,沒看見王婆婆與王爺爺頂過嘴,鬧過架,沒罵過兒女髒話,沒對孫兒說過一句重話。王婆婆和王爺爺養育了四兒兩女,兒孫滿堂,幸福美滿。

王婆婆一輩子勤勞賢惠。清晨,王婆婆家的煤油燈,比謝家祠的任何一家都要亮得早。等一家人吃完早飯,王婆婆才開始吃飯,收拾碗筷。上午,王婆婆煮好豬食後,邁著尖尖腳,弓著腰,提著裝滿豬食的木桶,到後院去忙著餵豬。臨近中午,王婆婆又忙著全家人的午飯。

飯後,在廚房內,王婆婆坐在一張小板凳上,面前放一隻農村栽秧的大木盆,內放一塊小菜板,用菜刀切兒子中午從自留地揹回來的紅苕藤、厚皮菜等青飼料。這時,我和她的孫子,圍著王婆婆坐下,纏著王婆婆給我們講故事。豬飼料切完,故事也講完了。

王婆婆又忙著煮豬食,餵豬兒等家務事。臨近傍晚,又忙於煮飯。深夜,王婆婆家的煤油燈總比謝家祠任何一家要熄滅得晚。王婆婆長年累月在廚房與豬圈之間重複,就像一頭沒有瞌睡的老黃牛,勤勤懇懇地不停做事情。

王婆婆從不出遠門,卻能說會道。謝家祠住家戶,有誰家鬧架,王婆婆出來調解,一家人的怨氣也就散了。所以,謝家祠的大人小孩都十分尊敬王婆婆。

王婆婆雖然不識字,卻能給我們講很多故事,成為我的啟蒙老師。王婆婆給我們講《大黃狗和大花貓》的故事,至今還記憶猶新。

王婆婆說,以前,我們居住的地方全是大海包圍了的,沒有大米吃,家中飼養了一隻大黃狗和大花貓,狗生來會游泳,貓不會游泳。

一天,大花貓站在大黃狗身上,漂洋過海到了一座島上,看到岩石上晒的黃谷,狗和貓在黃谷上面滾了一圈,身上沾滿了黃谷種籽。回來過大海時,大黃狗對大花貓說:“你看到海中的魚,不要下去捕,否則身體上的黃谷會全部被海水衝落。”大花貓答應:“知道了。”

剛開始,大花貓看到海中的魚還能控制住自己,到了海中間,魚越來越多,大花貓忘記了大黃狗對它的叮囑。一時激動,“咕咚”一聲,大花貓跳進海里,捕了一條大魚,身上的黃谷卻被海水吞沒了。

大黃狗的尾巴翹得高,還沾了幾顆黃谷種籽回家。後來,農民用狗尾巴上的黃谷做種籽,才有今天的白米乾飯。所以,每年黃谷收割後,打成的新米,煮的第一頓白米飯,都要先舀一碗喂家中的狗。

我聽完王婆婆講的這個故事,從此後,對狗有一種特別的敬重之心。

王婆婆走了多年,她慈祥面容,和藹態度,勤儉持家,能說會道,至今難忘,常常在我夢中出現。

【“時光”欄目徵稿啟事】

講真實故事,自己的,他人的,都可。字數控制在1200字內,原創首發。面向四川省內徵稿。勿用附件,標題務必註明“時光”。部分作品會被華西都市報《寬窄巷》副刊選用。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