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

《漫遊小記》之十八《翠雲廊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序言: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

《漫遊小記》之十八《翠雲廊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序言: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林散之從劍閣前往綿陽路線圖

翠雲廊,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

史漢因為腳底老繭越來越痛,走不動路,一度打算不跟我一起走了。因為我急著要趕到成都去,心裡火急火燎的,於是好言相勸,哄著他慢慢往前走。

十五里後,趕到青樹子。臺階道路很寬,都鋪設著白色石頭,道路兩旁的大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才行,這是明代李璧出任四川劍州知州後種植的。

奇特古樸、繁盛雜亂,樹枝繁茂、虯枝盤曲,滿眼濃綠、掩地蔽天,行人從這古柏掩映的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一片綠幕之中,因此此地被稱作翠雲廊。

"

《漫遊小記》之十八《翠雲廊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序言: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林散之從劍閣前往綿陽路線圖

翠雲廊,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

史漢因為腳底老繭越來越痛,走不動路,一度打算不跟我一起走了。因為我急著要趕到成都去,心裡火急火燎的,於是好言相勸,哄著他慢慢往前走。

十五里後,趕到青樹子。臺階道路很寬,都鋪設著白色石頭,道路兩旁的大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才行,這是明代李璧出任四川劍州知州後種植的。

奇特古樸、繁盛雜亂,樹枝繁茂、虯枝盤曲,滿眼濃綠、掩地蔽天,行人從這古柏掩映的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一片綠幕之中,因此此地被稱作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

《漫遊小記》之十八《翠雲廊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序言: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林散之從劍閣前往綿陽路線圖

翠雲廊,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

史漢因為腳底老繭越來越痛,走不動路,一度打算不跟我一起走了。因為我急著要趕到成都去,心裡火急火燎的,於是好言相勸,哄著他慢慢往前走。

十五里後,趕到青樹子。臺階道路很寬,都鋪設著白色石頭,道路兩旁的大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才行,這是明代李璧出任四川劍州知州後種植的。

奇特古樸、繁盛雜亂,樹枝繁茂、虯枝盤曲,滿眼濃綠、掩地蔽天,行人從這古柏掩映的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一片綠幕之中,因此此地被稱作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行人行走在翠雲廊

"

《漫遊小記》之十八《翠雲廊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序言: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林散之從劍閣前往綿陽路線圖

翠雲廊,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

史漢因為腳底老繭越來越痛,走不動路,一度打算不跟我一起走了。因為我急著要趕到成都去,心裡火急火燎的,於是好言相勸,哄著他慢慢往前走。

十五里後,趕到青樹子。臺階道路很寬,都鋪設著白色石頭,道路兩旁的大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才行,這是明代李璧出任四川劍州知州後種植的。

奇特古樸、繁盛雜亂,樹枝繁茂、虯枝盤曲,滿眼濃綠、掩地蔽天,行人從這古柏掩映的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一片綠幕之中,因此此地被稱作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行人行走在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從這裡回頭看劍門諸山,它們高高地矗立在天邊,那些山脈連綿不絕,朝著東南方向不斷延伸,而深溝懸崖迴旋往復、曲折環繞,要數西北方向最為險峻,恐怕即便是有獼猴攀巖爬樹的本領,也是無可奈何的!

實在是太壯麗了!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呀!

劍州橋被洪水沖斷了,如今行人只能踩著木筏過河

坐下來稍微歇了一會,我們就朝著山脊處的石臺階走去。

五里之後為天然橋,這橋又險又窄。向左行五里,到達漢元鋪。再走十里,就是石洞溝。這一路走來,全是在蒼翠的柏樹之中行走,空氣清新,沁人肺腑,令人神清氣爽。朝東從山嶺邊斜著又走了十里,前面就是抄手鋪了。此時,一片烏雲從西北方面飄來,山雨隨之也下了起來。

"

《漫遊小記》之十八《翠雲廊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序言: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林散之從劍閣前往綿陽路線圖

翠雲廊,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

史漢因為腳底老繭越來越痛,走不動路,一度打算不跟我一起走了。因為我急著要趕到成都去,心裡火急火燎的,於是好言相勸,哄著他慢慢往前走。

十五里後,趕到青樹子。臺階道路很寬,都鋪設著白色石頭,道路兩旁的大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才行,這是明代李璧出任四川劍州知州後種植的。

奇特古樸、繁盛雜亂,樹枝繁茂、虯枝盤曲,滿眼濃綠、掩地蔽天,行人從這古柏掩映的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一片綠幕之中,因此此地被稱作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行人行走在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從這裡回頭看劍門諸山,它們高高地矗立在天邊,那些山脈連綿不絕,朝著東南方向不斷延伸,而深溝懸崖迴旋往復、曲折環繞,要數西北方向最為險峻,恐怕即便是有獼猴攀巖爬樹的本領,也是無可奈何的!

實在是太壯麗了!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呀!

劍州橋被洪水沖斷了,如今行人只能踩著木筏過河

坐下來稍微歇了一會,我們就朝著山脊處的石臺階走去。

五里之後為天然橋,這橋又險又窄。向左行五里,到達漢元鋪。再走十里,就是石洞溝。這一路走來,全是在蒼翠的柏樹之中行走,空氣清新,沁人肺腑,令人神清氣爽。朝東從山嶺邊斜著又走了十里,前面就是抄手鋪了。此時,一片烏雲從西北方面飄來,山雨隨之也下了起來。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山雨過後

轉而向右,再次從嶺上走過,二十里之後下嶺,到達劍州橋。這橋有三十多米長,橫亙於白水河之上,不過已經被洪水沖斷了,如今在中間放了幾塊原木木筏,行人可以踩著木筏過河。

過了白水河就是劍州城,我們從北門進城,駐地衛兵查驗之後,因為不敢在城內住宿,所以又從南門出城。走了十里,直奔清涼橋而去。時間已是黃昏,雨還沒有停止,人困得已經不行了,吃完飯就躺到床上休息。

"

《漫遊小記》之十八《翠雲廊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序言: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林散之從劍閣前往綿陽路線圖

翠雲廊,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

史漢因為腳底老繭越來越痛,走不動路,一度打算不跟我一起走了。因為我急著要趕到成都去,心裡火急火燎的,於是好言相勸,哄著他慢慢往前走。

十五里後,趕到青樹子。臺階道路很寬,都鋪設著白色石頭,道路兩旁的大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才行,這是明代李璧出任四川劍州知州後種植的。

奇特古樸、繁盛雜亂,樹枝繁茂、虯枝盤曲,滿眼濃綠、掩地蔽天,行人從這古柏掩映的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一片綠幕之中,因此此地被稱作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行人行走在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從這裡回頭看劍門諸山,它們高高地矗立在天邊,那些山脈連綿不絕,朝著東南方向不斷延伸,而深溝懸崖迴旋往復、曲折環繞,要數西北方向最為險峻,恐怕即便是有獼猴攀巖爬樹的本領,也是無可奈何的!

實在是太壯麗了!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呀!

劍州橋被洪水沖斷了,如今行人只能踩著木筏過河

坐下來稍微歇了一會,我們就朝著山脊處的石臺階走去。

五里之後為天然橋,這橋又險又窄。向左行五里,到達漢元鋪。再走十里,就是石洞溝。這一路走來,全是在蒼翠的柏樹之中行走,空氣清新,沁人肺腑,令人神清氣爽。朝東從山嶺邊斜著又走了十里,前面就是抄手鋪了。此時,一片烏雲從西北方面飄來,山雨隨之也下了起來。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山雨過後

轉而向右,再次從嶺上走過,二十里之後下嶺,到達劍州橋。這橋有三十多米長,橫亙於白水河之上,不過已經被洪水沖斷了,如今在中間放了幾塊原木木筏,行人可以踩著木筏過河。

過了白水河就是劍州城,我們從北門進城,駐地衛兵查驗之後,因為不敢在城內住宿,所以又從南門出城。走了十里,直奔清涼橋而去。時間已是黃昏,雨還沒有停止,人困得已經不行了,吃完飯就躺到床上休息。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劍州城(意境圖)

借上亭鋪關羽廟的小閣樓,我坐下來點燃油燈開始寫遊記

離開清涼臺,十里之後是梁山汍,再走十里為讀書檯,繼續走十里是柳溝驛。

雖然一直是在嶺上行走,但道路十分平坦,到處都是高大的柏樹,遮天蔽日。偶爾還有山泉從松林裡面流出來,清澈明淨,可以當鏡子看見自己的毛髮。走累了,我就和史漢平躺在松林裡的石頭上面,靜聽山風颳過的聲音,感受山泉流過的脈搏,原先心中那些急切的想法,追逐的功名利祿,此刻都消失得乾乾淨淨。

三十五里之後,到達武侯坡。下坡又走了二十里,過了武連河,來到武連驛。然後回到嶺上,再次在松樹林裡穿行。二十里後,走到演武鋪。

右轉兩裡多,石頭道路變得很險,道路中間出現一塊牌坊,非常高大,因為天色很暗,所以啥都沒看清。曲裡拐彎又走了一里多,來到上亭鋪。

"

《漫遊小記》之十八《翠雲廊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序言: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林散之從劍閣前往綿陽路線圖

翠雲廊,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

史漢因為腳底老繭越來越痛,走不動路,一度打算不跟我一起走了。因為我急著要趕到成都去,心裡火急火燎的,於是好言相勸,哄著他慢慢往前走。

十五里後,趕到青樹子。臺階道路很寬,都鋪設著白色石頭,道路兩旁的大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才行,這是明代李璧出任四川劍州知州後種植的。

奇特古樸、繁盛雜亂,樹枝繁茂、虯枝盤曲,滿眼濃綠、掩地蔽天,行人從這古柏掩映的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一片綠幕之中,因此此地被稱作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行人行走在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從這裡回頭看劍門諸山,它們高高地矗立在天邊,那些山脈連綿不絕,朝著東南方向不斷延伸,而深溝懸崖迴旋往復、曲折環繞,要數西北方向最為險峻,恐怕即便是有獼猴攀巖爬樹的本領,也是無可奈何的!

實在是太壯麗了!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呀!

劍州橋被洪水沖斷了,如今行人只能踩著木筏過河

坐下來稍微歇了一會,我們就朝著山脊處的石臺階走去。

五里之後為天然橋,這橋又險又窄。向左行五里,到達漢元鋪。再走十里,就是石洞溝。這一路走來,全是在蒼翠的柏樹之中行走,空氣清新,沁人肺腑,令人神清氣爽。朝東從山嶺邊斜著又走了十里,前面就是抄手鋪了。此時,一片烏雲從西北方面飄來,山雨隨之也下了起來。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山雨過後

轉而向右,再次從嶺上走過,二十里之後下嶺,到達劍州橋。這橋有三十多米長,橫亙於白水河之上,不過已經被洪水沖斷了,如今在中間放了幾塊原木木筏,行人可以踩著木筏過河。

過了白水河就是劍州城,我們從北門進城,駐地衛兵查驗之後,因為不敢在城內住宿,所以又從南門出城。走了十里,直奔清涼橋而去。時間已是黃昏,雨還沒有停止,人困得已經不行了,吃完飯就躺到床上休息。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劍州城(意境圖)

借上亭鋪關羽廟的小閣樓,我坐下來點燃油燈開始寫遊記

離開清涼臺,十里之後是梁山汍,再走十里為讀書檯,繼續走十里是柳溝驛。

雖然一直是在嶺上行走,但道路十分平坦,到處都是高大的柏樹,遮天蔽日。偶爾還有山泉從松林裡面流出來,清澈明淨,可以當鏡子看見自己的毛髮。走累了,我就和史漢平躺在松林裡的石頭上面,靜聽山風颳過的聲音,感受山泉流過的脈搏,原先心中那些急切的想法,追逐的功名利祿,此刻都消失得乾乾淨淨。

三十五里之後,到達武侯坡。下坡又走了二十里,過了武連河,來到武連驛。然後回到嶺上,再次在松樹林裡穿行。二十里後,走到演武鋪。

右轉兩裡多,石頭道路變得很險,道路中間出現一塊牌坊,非常高大,因為天色很暗,所以啥都沒看清。曲裡拐彎又走了一里多,來到上亭鋪。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綿陽七曲山大廟

"

《漫遊小記》之十八《翠雲廊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序言: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林散之從劍閣前往綿陽路線圖

翠雲廊,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

史漢因為腳底老繭越來越痛,走不動路,一度打算不跟我一起走了。因為我急著要趕到成都去,心裡火急火燎的,於是好言相勸,哄著他慢慢往前走。

十五里後,趕到青樹子。臺階道路很寬,都鋪設著白色石頭,道路兩旁的大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才行,這是明代李璧出任四川劍州知州後種植的。

奇特古樸、繁盛雜亂,樹枝繁茂、虯枝盤曲,滿眼濃綠、掩地蔽天,行人從這古柏掩映的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一片綠幕之中,因此此地被稱作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行人行走在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從這裡回頭看劍門諸山,它們高高地矗立在天邊,那些山脈連綿不絕,朝著東南方向不斷延伸,而深溝懸崖迴旋往復、曲折環繞,要數西北方向最為險峻,恐怕即便是有獼猴攀巖爬樹的本領,也是無可奈何的!

實在是太壯麗了!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呀!

劍州橋被洪水沖斷了,如今行人只能踩著木筏過河

坐下來稍微歇了一會,我們就朝著山脊處的石臺階走去。

五里之後為天然橋,這橋又險又窄。向左行五里,到達漢元鋪。再走十里,就是石洞溝。這一路走來,全是在蒼翠的柏樹之中行走,空氣清新,沁人肺腑,令人神清氣爽。朝東從山嶺邊斜著又走了十里,前面就是抄手鋪了。此時,一片烏雲從西北方面飄來,山雨隨之也下了起來。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山雨過後

轉而向右,再次從嶺上走過,二十里之後下嶺,到達劍州橋。這橋有三十多米長,橫亙於白水河之上,不過已經被洪水沖斷了,如今在中間放了幾塊原木木筏,行人可以踩著木筏過河。

過了白水河就是劍州城,我們從北門進城,駐地衛兵查驗之後,因為不敢在城內住宿,所以又從南門出城。走了十里,直奔清涼橋而去。時間已是黃昏,雨還沒有停止,人困得已經不行了,吃完飯就躺到床上休息。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劍州城(意境圖)

借上亭鋪關羽廟的小閣樓,我坐下來點燃油燈開始寫遊記

離開清涼臺,十里之後是梁山汍,再走十里為讀書檯,繼續走十里是柳溝驛。

雖然一直是在嶺上行走,但道路十分平坦,到處都是高大的柏樹,遮天蔽日。偶爾還有山泉從松林裡面流出來,清澈明淨,可以當鏡子看見自己的毛髮。走累了,我就和史漢平躺在松林裡的石頭上面,靜聽山風颳過的聲音,感受山泉流過的脈搏,原先心中那些急切的想法,追逐的功名利祿,此刻都消失得乾乾淨淨。

三十五里之後,到達武侯坡。下坡又走了二十里,過了武連河,來到武連驛。然後回到嶺上,再次在松樹林裡穿行。二十里後,走到演武鋪。

右轉兩裡多,石頭道路變得很險,道路中間出現一塊牌坊,非常高大,因為天色很暗,所以啥都沒看清。曲裡拐彎又走了一里多,來到上亭鋪。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綿陽七曲山大廟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綿陽七曲山大廟

上亭鋪位於七曲山上,這裡修鬆茂柏,數量怕是數以千萬計,一片蒼翠深綠,滿滿覆蓋著一個山頭。此處還有一個關羽廟,有數百間房屋,氣勢十分雄偉,雕欄畫棟、飛簷走脊,重樓複閣、隱現其間。如果與洛陽的關羽陵相比,恐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天,我們就住在上亭鋪。晚上的時候,借關羽廟的小閣樓,我坐下來點燃油燈開始寫遊記和詩。

石牛堡種桑養蠶,所產絲線沒有蘇浙一帶純白

上亭鋪就是古時候的郎當驛。

當初安祿山之亂時,唐明皇倉皇逃往四川,過馬嵬坡時,將士們遷怒於貴妃,止步不前,不得已只得賜她死。到達郎當驛的時候,風雨瀟瀟,夜雨聞鈴腸斷聲,藏在心中的淒涼如開閘瀉水,於是創作了《雨淋鈴》,用以寄託自己的愁怨憾恨。

想想這首詞就是在這裡寫下的,撫今思古,不禁愴然!

"

《漫遊小記》之十八《翠雲廊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序言: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林散之從劍閣前往綿陽路線圖

翠雲廊,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

史漢因為腳底老繭越來越痛,走不動路,一度打算不跟我一起走了。因為我急著要趕到成都去,心裡火急火燎的,於是好言相勸,哄著他慢慢往前走。

十五里後,趕到青樹子。臺階道路很寬,都鋪設著白色石頭,道路兩旁的大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才行,這是明代李璧出任四川劍州知州後種植的。

奇特古樸、繁盛雜亂,樹枝繁茂、虯枝盤曲,滿眼濃綠、掩地蔽天,行人從這古柏掩映的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一片綠幕之中,因此此地被稱作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行人行走在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從這裡回頭看劍門諸山,它們高高地矗立在天邊,那些山脈連綿不絕,朝著東南方向不斷延伸,而深溝懸崖迴旋往復、曲折環繞,要數西北方向最為險峻,恐怕即便是有獼猴攀巖爬樹的本領,也是無可奈何的!

實在是太壯麗了!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呀!

劍州橋被洪水沖斷了,如今行人只能踩著木筏過河

坐下來稍微歇了一會,我們就朝著山脊處的石臺階走去。

五里之後為天然橋,這橋又險又窄。向左行五里,到達漢元鋪。再走十里,就是石洞溝。這一路走來,全是在蒼翠的柏樹之中行走,空氣清新,沁人肺腑,令人神清氣爽。朝東從山嶺邊斜著又走了十里,前面就是抄手鋪了。此時,一片烏雲從西北方面飄來,山雨隨之也下了起來。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山雨過後

轉而向右,再次從嶺上走過,二十里之後下嶺,到達劍州橋。這橋有三十多米長,橫亙於白水河之上,不過已經被洪水沖斷了,如今在中間放了幾塊原木木筏,行人可以踩著木筏過河。

過了白水河就是劍州城,我們從北門進城,駐地衛兵查驗之後,因為不敢在城內住宿,所以又從南門出城。走了十里,直奔清涼橋而去。時間已是黃昏,雨還沒有停止,人困得已經不行了,吃完飯就躺到床上休息。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劍州城(意境圖)

借上亭鋪關羽廟的小閣樓,我坐下來點燃油燈開始寫遊記

離開清涼臺,十里之後是梁山汍,再走十里為讀書檯,繼續走十里是柳溝驛。

雖然一直是在嶺上行走,但道路十分平坦,到處都是高大的柏樹,遮天蔽日。偶爾還有山泉從松林裡面流出來,清澈明淨,可以當鏡子看見自己的毛髮。走累了,我就和史漢平躺在松林裡的石頭上面,靜聽山風颳過的聲音,感受山泉流過的脈搏,原先心中那些急切的想法,追逐的功名利祿,此刻都消失得乾乾淨淨。

三十五里之後,到達武侯坡。下坡又走了二十里,過了武連河,來到武連驛。然後回到嶺上,再次在松樹林裡穿行。二十里後,走到演武鋪。

右轉兩裡多,石頭道路變得很險,道路中間出現一塊牌坊,非常高大,因為天色很暗,所以啥都沒看清。曲裡拐彎又走了一里多,來到上亭鋪。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綿陽七曲山大廟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綿陽七曲山大廟

上亭鋪位於七曲山上,這裡修鬆茂柏,數量怕是數以千萬計,一片蒼翠深綠,滿滿覆蓋著一個山頭。此處還有一個關羽廟,有數百間房屋,氣勢十分雄偉,雕欄畫棟、飛簷走脊,重樓複閣、隱現其間。如果與洛陽的關羽陵相比,恐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天,我們就住在上亭鋪。晚上的時候,借關羽廟的小閣樓,我坐下來點燃油燈開始寫遊記和詩。

石牛堡種桑養蠶,所產絲線沒有蘇浙一帶純白

上亭鋪就是古時候的郎當驛。

當初安祿山之亂時,唐明皇倉皇逃往四川,過馬嵬坡時,將士們遷怒於貴妃,止步不前,不得已只得賜她死。到達郎當驛的時候,風雨瀟瀟,夜雨聞鈴腸斷聲,藏在心中的淒涼如開閘瀉水,於是創作了《雨淋鈴》,用以寄託自己的愁怨憾恨。

想想這首詞就是在這裡寫下的,撫今思古,不禁愴然!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皮影唐明皇與楊貴妃

離開上亭鋪,向右走二十里,下七曲山。再走十里,來到梓潼縣。

梓潼這個地方,背靠大山,面對河流,有著“七曲之山”“九曲之水”的美譽。沿途道中那種大柏樹,至此一棵也沒有了。過劍門這二百里路,我們一直穿行於大柏樹組成的巨大翠幕之中,雖然時值盛夏,但卻感覺像深秋一樣涼爽,實在是太奇特了!

從梓潼南門出來,過梓潼水。這梓潼水又叫做“五婦水”,也被稱為“潼水”,發源於劍山,向南流經梓潼縣,最後曲折蜿蜒流入涪江。

"

《漫遊小記》之十八《翠雲廊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序言: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林散之從劍閣前往綿陽路線圖

翠雲廊,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

史漢因為腳底老繭越來越痛,走不動路,一度打算不跟我一起走了。因為我急著要趕到成都去,心裡火急火燎的,於是好言相勸,哄著他慢慢往前走。

十五里後,趕到青樹子。臺階道路很寬,都鋪設著白色石頭,道路兩旁的大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才行,這是明代李璧出任四川劍州知州後種植的。

奇特古樸、繁盛雜亂,樹枝繁茂、虯枝盤曲,滿眼濃綠、掩地蔽天,行人從這古柏掩映的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一片綠幕之中,因此此地被稱作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行人行走在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從這裡回頭看劍門諸山,它們高高地矗立在天邊,那些山脈連綿不絕,朝著東南方向不斷延伸,而深溝懸崖迴旋往復、曲折環繞,要數西北方向最為險峻,恐怕即便是有獼猴攀巖爬樹的本領,也是無可奈何的!

實在是太壯麗了!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呀!

劍州橋被洪水沖斷了,如今行人只能踩著木筏過河

坐下來稍微歇了一會,我們就朝著山脊處的石臺階走去。

五里之後為天然橋,這橋又險又窄。向左行五里,到達漢元鋪。再走十里,就是石洞溝。這一路走來,全是在蒼翠的柏樹之中行走,空氣清新,沁人肺腑,令人神清氣爽。朝東從山嶺邊斜著又走了十里,前面就是抄手鋪了。此時,一片烏雲從西北方面飄來,山雨隨之也下了起來。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山雨過後

轉而向右,再次從嶺上走過,二十里之後下嶺,到達劍州橋。這橋有三十多米長,橫亙於白水河之上,不過已經被洪水沖斷了,如今在中間放了幾塊原木木筏,行人可以踩著木筏過河。

過了白水河就是劍州城,我們從北門進城,駐地衛兵查驗之後,因為不敢在城內住宿,所以又從南門出城。走了十里,直奔清涼橋而去。時間已是黃昏,雨還沒有停止,人困得已經不行了,吃完飯就躺到床上休息。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劍州城(意境圖)

借上亭鋪關羽廟的小閣樓,我坐下來點燃油燈開始寫遊記

離開清涼臺,十里之後是梁山汍,再走十里為讀書檯,繼續走十里是柳溝驛。

雖然一直是在嶺上行走,但道路十分平坦,到處都是高大的柏樹,遮天蔽日。偶爾還有山泉從松林裡面流出來,清澈明淨,可以當鏡子看見自己的毛髮。走累了,我就和史漢平躺在松林裡的石頭上面,靜聽山風颳過的聲音,感受山泉流過的脈搏,原先心中那些急切的想法,追逐的功名利祿,此刻都消失得乾乾淨淨。

三十五里之後,到達武侯坡。下坡又走了二十里,過了武連河,來到武連驛。然後回到嶺上,再次在松樹林裡穿行。二十里後,走到演武鋪。

右轉兩裡多,石頭道路變得很險,道路中間出現一塊牌坊,非常高大,因為天色很暗,所以啥都沒看清。曲裡拐彎又走了一里多,來到上亭鋪。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綿陽七曲山大廟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綿陽七曲山大廟

上亭鋪位於七曲山上,這裡修鬆茂柏,數量怕是數以千萬計,一片蒼翠深綠,滿滿覆蓋著一個山頭。此處還有一個關羽廟,有數百間房屋,氣勢十分雄偉,雕欄畫棟、飛簷走脊,重樓複閣、隱現其間。如果與洛陽的關羽陵相比,恐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天,我們就住在上亭鋪。晚上的時候,借關羽廟的小閣樓,我坐下來點燃油燈開始寫遊記和詩。

石牛堡種桑養蠶,所產絲線沒有蘇浙一帶純白

上亭鋪就是古時候的郎當驛。

當初安祿山之亂時,唐明皇倉皇逃往四川,過馬嵬坡時,將士們遷怒於貴妃,止步不前,不得已只得賜她死。到達郎當驛的時候,風雨瀟瀟,夜雨聞鈴腸斷聲,藏在心中的淒涼如開閘瀉水,於是創作了《雨淋鈴》,用以寄託自己的愁怨憾恨。

想想這首詞就是在這裡寫下的,撫今思古,不禁愴然!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皮影唐明皇與楊貴妃

離開上亭鋪,向右走二十里,下七曲山。再走十里,來到梓潼縣。

梓潼這個地方,背靠大山,面對河流,有著“七曲之山”“九曲之水”的美譽。沿途道中那種大柏樹,至此一棵也沒有了。過劍門這二百里路,我們一直穿行於大柏樹組成的巨大翠幕之中,雖然時值盛夏,但卻感覺像深秋一樣涼爽,實在是太奇特了!

從梓潼南門出來,過梓潼水。這梓潼水又叫做“五婦水”,也被稱為“潼水”,發源於劍山,向南流經梓潼縣,最後曲折蜿蜒流入涪江。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採摘桑葉

"

《漫遊小記》之十八《翠雲廊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序言: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林散之從劍閣前往綿陽路線圖

翠雲廊,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

史漢因為腳底老繭越來越痛,走不動路,一度打算不跟我一起走了。因為我急著要趕到成都去,心裡火急火燎的,於是好言相勸,哄著他慢慢往前走。

十五里後,趕到青樹子。臺階道路很寬,都鋪設著白色石頭,道路兩旁的大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才行,這是明代李璧出任四川劍州知州後種植的。

奇特古樸、繁盛雜亂,樹枝繁茂、虯枝盤曲,滿眼濃綠、掩地蔽天,行人從這古柏掩映的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一片綠幕之中,因此此地被稱作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行人行走在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從這裡回頭看劍門諸山,它們高高地矗立在天邊,那些山脈連綿不絕,朝著東南方向不斷延伸,而深溝懸崖迴旋往復、曲折環繞,要數西北方向最為險峻,恐怕即便是有獼猴攀巖爬樹的本領,也是無可奈何的!

實在是太壯麗了!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呀!

劍州橋被洪水沖斷了,如今行人只能踩著木筏過河

坐下來稍微歇了一會,我們就朝著山脊處的石臺階走去。

五里之後為天然橋,這橋又險又窄。向左行五里,到達漢元鋪。再走十里,就是石洞溝。這一路走來,全是在蒼翠的柏樹之中行走,空氣清新,沁人肺腑,令人神清氣爽。朝東從山嶺邊斜著又走了十里,前面就是抄手鋪了。此時,一片烏雲從西北方面飄來,山雨隨之也下了起來。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山雨過後

轉而向右,再次從嶺上走過,二十里之後下嶺,到達劍州橋。這橋有三十多米長,橫亙於白水河之上,不過已經被洪水沖斷了,如今在中間放了幾塊原木木筏,行人可以踩著木筏過河。

過了白水河就是劍州城,我們從北門進城,駐地衛兵查驗之後,因為不敢在城內住宿,所以又從南門出城。走了十里,直奔清涼橋而去。時間已是黃昏,雨還沒有停止,人困得已經不行了,吃完飯就躺到床上休息。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劍州城(意境圖)

借上亭鋪關羽廟的小閣樓,我坐下來點燃油燈開始寫遊記

離開清涼臺,十里之後是梁山汍,再走十里為讀書檯,繼續走十里是柳溝驛。

雖然一直是在嶺上行走,但道路十分平坦,到處都是高大的柏樹,遮天蔽日。偶爾還有山泉從松林裡面流出來,清澈明淨,可以當鏡子看見自己的毛髮。走累了,我就和史漢平躺在松林裡的石頭上面,靜聽山風颳過的聲音,感受山泉流過的脈搏,原先心中那些急切的想法,追逐的功名利祿,此刻都消失得乾乾淨淨。

三十五里之後,到達武侯坡。下坡又走了二十里,過了武連河,來到武連驛。然後回到嶺上,再次在松樹林裡穿行。二十里後,走到演武鋪。

右轉兩裡多,石頭道路變得很險,道路中間出現一塊牌坊,非常高大,因為天色很暗,所以啥都沒看清。曲裡拐彎又走了一里多,來到上亭鋪。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綿陽七曲山大廟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綿陽七曲山大廟

上亭鋪位於七曲山上,這裡修鬆茂柏,數量怕是數以千萬計,一片蒼翠深綠,滿滿覆蓋著一個山頭。此處還有一個關羽廟,有數百間房屋,氣勢十分雄偉,雕欄畫棟、飛簷走脊,重樓複閣、隱現其間。如果與洛陽的關羽陵相比,恐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天,我們就住在上亭鋪。晚上的時候,借關羽廟的小閣樓,我坐下來點燃油燈開始寫遊記和詩。

石牛堡種桑養蠶,所產絲線沒有蘇浙一帶純白

上亭鋪就是古時候的郎當驛。

當初安祿山之亂時,唐明皇倉皇逃往四川,過馬嵬坡時,將士們遷怒於貴妃,止步不前,不得已只得賜她死。到達郎當驛的時候,風雨瀟瀟,夜雨聞鈴腸斷聲,藏在心中的淒涼如開閘瀉水,於是創作了《雨淋鈴》,用以寄託自己的愁怨憾恨。

想想這首詞就是在這裡寫下的,撫今思古,不禁愴然!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皮影唐明皇與楊貴妃

離開上亭鋪,向右走二十里,下七曲山。再走十里,來到梓潼縣。

梓潼這個地方,背靠大山,面對河流,有著“七曲之山”“九曲之水”的美譽。沿途道中那種大柏樹,至此一棵也沒有了。過劍門這二百里路,我們一直穿行於大柏樹組成的巨大翠幕之中,雖然時值盛夏,但卻感覺像深秋一樣涼爽,實在是太奇特了!

從梓潼南門出來,過梓潼水。這梓潼水又叫做“五婦水”,也被稱為“潼水”,發源於劍山,向南流經梓潼縣,最後曲折蜿蜒流入涪江。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採摘桑葉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

《漫遊小記》之十八《翠雲廊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序言: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林散之從劍閣前往綿陽路線圖

翠雲廊,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

史漢因為腳底老繭越來越痛,走不動路,一度打算不跟我一起走了。因為我急著要趕到成都去,心裡火急火燎的,於是好言相勸,哄著他慢慢往前走。

十五里後,趕到青樹子。臺階道路很寬,都鋪設著白色石頭,道路兩旁的大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才行,這是明代李璧出任四川劍州知州後種植的。

奇特古樸、繁盛雜亂,樹枝繁茂、虯枝盤曲,滿眼濃綠、掩地蔽天,行人從這古柏掩映的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一片綠幕之中,因此此地被稱作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行人行走在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從這裡回頭看劍門諸山,它們高高地矗立在天邊,那些山脈連綿不絕,朝著東南方向不斷延伸,而深溝懸崖迴旋往復、曲折環繞,要數西北方向最為險峻,恐怕即便是有獼猴攀巖爬樹的本領,也是無可奈何的!

實在是太壯麗了!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呀!

劍州橋被洪水沖斷了,如今行人只能踩著木筏過河

坐下來稍微歇了一會,我們就朝著山脊處的石臺階走去。

五里之後為天然橋,這橋又險又窄。向左行五里,到達漢元鋪。再走十里,就是石洞溝。這一路走來,全是在蒼翠的柏樹之中行走,空氣清新,沁人肺腑,令人神清氣爽。朝東從山嶺邊斜著又走了十里,前面就是抄手鋪了。此時,一片烏雲從西北方面飄來,山雨隨之也下了起來。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山雨過後

轉而向右,再次從嶺上走過,二十里之後下嶺,到達劍州橋。這橋有三十多米長,橫亙於白水河之上,不過已經被洪水沖斷了,如今在中間放了幾塊原木木筏,行人可以踩著木筏過河。

過了白水河就是劍州城,我們從北門進城,駐地衛兵查驗之後,因為不敢在城內住宿,所以又從南門出城。走了十里,直奔清涼橋而去。時間已是黃昏,雨還沒有停止,人困得已經不行了,吃完飯就躺到床上休息。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劍州城(意境圖)

借上亭鋪關羽廟的小閣樓,我坐下來點燃油燈開始寫遊記

離開清涼臺,十里之後是梁山汍,再走十里為讀書檯,繼續走十里是柳溝驛。

雖然一直是在嶺上行走,但道路十分平坦,到處都是高大的柏樹,遮天蔽日。偶爾還有山泉從松林裡面流出來,清澈明淨,可以當鏡子看見自己的毛髮。走累了,我就和史漢平躺在松林裡的石頭上面,靜聽山風颳過的聲音,感受山泉流過的脈搏,原先心中那些急切的想法,追逐的功名利祿,此刻都消失得乾乾淨淨。

三十五里之後,到達武侯坡。下坡又走了二十里,過了武連河,來到武連驛。然後回到嶺上,再次在松樹林裡穿行。二十里後,走到演武鋪。

右轉兩裡多,石頭道路變得很險,道路中間出現一塊牌坊,非常高大,因為天色很暗,所以啥都沒看清。曲裡拐彎又走了一里多,來到上亭鋪。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綿陽七曲山大廟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綿陽七曲山大廟

上亭鋪位於七曲山上,這裡修鬆茂柏,數量怕是數以千萬計,一片蒼翠深綠,滿滿覆蓋著一個山頭。此處還有一個關羽廟,有數百間房屋,氣勢十分雄偉,雕欄畫棟、飛簷走脊,重樓複閣、隱現其間。如果與洛陽的關羽陵相比,恐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天,我們就住在上亭鋪。晚上的時候,借關羽廟的小閣樓,我坐下來點燃油燈開始寫遊記和詩。

石牛堡種桑養蠶,所產絲線沒有蘇浙一帶純白

上亭鋪就是古時候的郎當驛。

當初安祿山之亂時,唐明皇倉皇逃往四川,過馬嵬坡時,將士們遷怒於貴妃,止步不前,不得已只得賜她死。到達郎當驛的時候,風雨瀟瀟,夜雨聞鈴腸斷聲,藏在心中的淒涼如開閘瀉水,於是創作了《雨淋鈴》,用以寄託自己的愁怨憾恨。

想想這首詞就是在這裡寫下的,撫今思古,不禁愴然!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皮影唐明皇與楊貴妃

離開上亭鋪,向右走二十里,下七曲山。再走十里,來到梓潼縣。

梓潼這個地方,背靠大山,面對河流,有著“七曲之山”“九曲之水”的美譽。沿途道中那種大柏樹,至此一棵也沒有了。過劍門這二百里路,我們一直穿行於大柏樹組成的巨大翠幕之中,雖然時值盛夏,但卻感覺像深秋一樣涼爽,實在是太奇特了!

從梓潼南門出來,過梓潼水。這梓潼水又叫做“五婦水”,也被稱為“潼水”,發源於劍山,向南流經梓潼縣,最後曲折蜿蜒流入涪江。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採摘桑葉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

《漫遊小記》之十八《翠雲廊

林散之 著,專業行走

序言:1934年,37歲的林散之遵從黃賓虹的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一人,行遊萬里。尋嵩高,叩潼關,上太華,歷終南,橫太白。此行經過,後被收入所著《漫遊小記》。專業行走今試著譯為白話文,權且自娛自樂。林散之既是詩人、書畫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譯文不及原著萬分之一,請諸君見諒!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林散之從劍閣前往綿陽路線圖

翠雲廊,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

史漢因為腳底老繭越來越痛,走不動路,一度打算不跟我一起走了。因為我急著要趕到成都去,心裡火急火燎的,於是好言相勸,哄著他慢慢往前走。

十五里後,趕到青樹子。臺階道路很寬,都鋪設著白色石頭,道路兩旁的大柏樹,一般都有兩臂圍攏那麼粗,大的甚至需要四五人合抱才行,這是明代李璧出任四川劍州知州後種植的。

奇特古樸、繁盛雜亂,樹枝繁茂、虯枝盤曲,滿眼濃綠、掩地蔽天,行人從這古柏掩映的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一片綠幕之中,因此此地被稱作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行人行走在翠雲廊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翠雲廊古柏

從這裡回頭看劍門諸山,它們高高地矗立在天邊,那些山脈連綿不絕,朝著東南方向不斷延伸,而深溝懸崖迴旋往復、曲折環繞,要數西北方向最為險峻,恐怕即便是有獼猴攀巖爬樹的本領,也是無可奈何的!

實在是太壯麗了!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呀!

劍州橋被洪水沖斷了,如今行人只能踩著木筏過河

坐下來稍微歇了一會,我們就朝著山脊處的石臺階走去。

五里之後為天然橋,這橋又險又窄。向左行五里,到達漢元鋪。再走十里,就是石洞溝。這一路走來,全是在蒼翠的柏樹之中行走,空氣清新,沁人肺腑,令人神清氣爽。朝東從山嶺邊斜著又走了十里,前面就是抄手鋪了。此時,一片烏雲從西北方面飄來,山雨隨之也下了起來。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山雨過後

轉而向右,再次從嶺上走過,二十里之後下嶺,到達劍州橋。這橋有三十多米長,橫亙於白水河之上,不過已經被洪水沖斷了,如今在中間放了幾塊原木木筏,行人可以踩著木筏過河。

過了白水河就是劍州城,我們從北門進城,駐地衛兵查驗之後,因為不敢在城內住宿,所以又從南門出城。走了十里,直奔清涼橋而去。時間已是黃昏,雨還沒有停止,人困得已經不行了,吃完飯就躺到床上休息。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劍州城(意境圖)

借上亭鋪關羽廟的小閣樓,我坐下來點燃油燈開始寫遊記

離開清涼臺,十里之後是梁山汍,再走十里為讀書檯,繼續走十里是柳溝驛。

雖然一直是在嶺上行走,但道路十分平坦,到處都是高大的柏樹,遮天蔽日。偶爾還有山泉從松林裡面流出來,清澈明淨,可以當鏡子看見自己的毛髮。走累了,我就和史漢平躺在松林裡的石頭上面,靜聽山風颳過的聲音,感受山泉流過的脈搏,原先心中那些急切的想法,追逐的功名利祿,此刻都消失得乾乾淨淨。

三十五里之後,到達武侯坡。下坡又走了二十里,過了武連河,來到武連驛。然後回到嶺上,再次在松樹林裡穿行。二十里後,走到演武鋪。

右轉兩裡多,石頭道路變得很險,道路中間出現一塊牌坊,非常高大,因為天色很暗,所以啥都沒看清。曲裡拐彎又走了一里多,來到上亭鋪。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綿陽七曲山大廟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綿陽七曲山大廟

上亭鋪位於七曲山上,這裡修鬆茂柏,數量怕是數以千萬計,一片蒼翠深綠,滿滿覆蓋著一個山頭。此處還有一個關羽廟,有數百間房屋,氣勢十分雄偉,雕欄畫棟、飛簷走脊,重樓複閣、隱現其間。如果與洛陽的關羽陵相比,恐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天,我們就住在上亭鋪。晚上的時候,借關羽廟的小閣樓,我坐下來點燃油燈開始寫遊記和詩。

石牛堡種桑養蠶,所產絲線沒有蘇浙一帶純白

上亭鋪就是古時候的郎當驛。

當初安祿山之亂時,唐明皇倉皇逃往四川,過馬嵬坡時,將士們遷怒於貴妃,止步不前,不得已只得賜她死。到達郎當驛的時候,風雨瀟瀟,夜雨聞鈴腸斷聲,藏在心中的淒涼如開閘瀉水,於是創作了《雨淋鈴》,用以寄託自己的愁怨憾恨。

想想這首詞就是在這裡寫下的,撫今思古,不禁愴然!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皮影唐明皇與楊貴妃

離開上亭鋪,向右走二十里,下七曲山。再走十里,來到梓潼縣。

梓潼這個地方,背靠大山,面對河流,有著“七曲之山”“九曲之水”的美譽。沿途道中那種大柏樹,至此一棵也沒有了。過劍門這二百里路,我們一直穿行於大柏樹組成的巨大翠幕之中,雖然時值盛夏,但卻感覺像深秋一樣涼爽,實在是太奇特了!

從梓潼南門出來,過梓潼水。這梓潼水又叫做“五婦水”,也被稱為“潼水”,發源於劍山,向南流經梓潼縣,最後曲折蜿蜒流入涪江。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採摘桑葉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四川劍門蜀道翠雲廊|從古柏掩映路中穿行而過,恍如身在綠幕之中

二十里之後,到達板橋。再走十里,來到石牛堡。石牛堡這個地方種桑養蠶,時下建得有剿絲廠,眼前一片繁忙。這剿絲廠所產的絲線,有許多斑駁雜色,看起來比蘇浙一帶產的差了許多,沒有蘇浙的純白。

過石牛堡三十里到達魏城,再走二十里翻越一座土山,天氣實在悶熱,跳到河溝裡面洗了個澡。傍晚時分,再行十里,直奔沉香鋪住了下來。

(《漫遊小記》未完待續,點擊左上方關注專業行走,即可閱讀全文)

特別聲明:1. 本文是翻譯作品,從古漢語翻譯為現代文,專業行走只是譯者,林散之才是主人翁。2. 文中配圖由頭條圖庫免費提供,不是林散之1934年所攝,也不是專業行走所攝,僅僅是為了營造文中意境所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