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安科技陳瑋解讀區塊鏈:挖掘保險新形態

數字貨幣 保險 陳瑋 比特幣 中國網 2017-05-05

編者按:

中國保險業已經歷六十多年發展歷程,2016年保費收入飆升至全球第二,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保險大國。但保險與證券、銀行業相比,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從發達經濟體的情況來看,這意味著中國保險業將迎來黃金機遇期,因為一個發達的市場經濟必有發達的保險市場作後盾,因為保險業不僅是社會發展的穩定器,也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但隨飛速發展而來的是,近年來險資頻繁舉牌上市公司,使得保險業屢次成為輿論聚焦之地。

掀起軒然大波的萬能險、理財險從何而來?保險資金如何投資股票、基金和債券?西方保險業正在發生哪些炫酷的技術革命?

2017年4月14日,南方週末在北京首次開設為期四天的2017保險傳媒獎學金班,請來多位保險業資深專家、學者為學員授課。對以上問題,授課專家進行了精彩的闡釋,南方週末記者對部分內容進行了摘錄整理,以饗讀者。

一年半前,區塊鏈開始熱起來,不同背景的人習慣從不同視角去解讀它。

對區塊鏈的解讀,國外最早從金融視角進行。也就是投行、大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如何理解區塊鏈。眾所周知,區塊鏈是隨著比特幣的逐步普及,開始走入大眾視野。大家對其最早的認知便是比特幣的底層應用技術。這個技術當時並沒有被大量的提及,比特幣誕生三年之後大家才逐漸意識到數字貨幣能夠在一個公有網絡裡面被廣泛使用,這也意味著這個技術除了數字貨幣之外一定還有其他的應用領域。

一些技術公司很快也加入,基於互聯網和應用層面對區塊鏈進行解釋。比如IBM、致力於建立銀行業區塊鏈組織的R3公司,以及國內一些區塊鏈創新企業。

而到了今天,我認為區塊鏈推動一個互聯網或者萬維網信息交換的網絡逐漸轉成帶有價值交換的網絡。區塊鏈有一個多方共識的協調機制,用於在分佈式的環境下能夠做出一個共同體認同的結果,在技術上我們叫做“共識算法”。舉個例子,你通過自己銀行賬戶裡進行一筆轉賬,在轉賬過程中,其實你只是參與者,輸出指令,轉賬成功的真正決策者是銀行。但在區塊鏈的網絡裡,決策者是由多方組成,這個是為了保證數據安全而做的一個加密算法。

業內都已經認識到,區塊鏈可能在未來金融的某一些領域創造出難以想象的價值,但區塊鏈究竟會帶來什麼價值,則需要從區塊鏈的應用部署類型說起。

當前區塊鏈的應用部署類型有三種:一是公有鏈,比如比特幣、萊特幣這樣的貨幣網絡,只要你願意參與這個交易,你就可以成為這個網絡裡的一分子。二是私有鏈,一些企業的私有鏈項目主要用在審計和跟蹤。因為區塊鏈不可逆的特性,發生一個業務馬上在區塊鏈裡面就能留下痕跡,因此不需要大量審計人員進行數據複核,並識別賬目真假。這也是為什麼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會關注區塊鏈的原因。區塊鏈還可以解決公司數據存儲問題。數據無論存放在那個服務器都有可能丟失,而區塊鏈技術底層已經具備分佈式存儲的概念了,數據任意存儲得以實現,許多技術上的壁壘得以破除。

三是聯盟鏈,該聯盟鏈的每個參與方不用擔心自己數據存在哪裡,自己產生的數據都只有自己看到,只有通過對方授權的密鑰才能看到其他參與者的數據,這樣就解決數據隱私和安全性問題,同時能夠實現去中心化。

從公有鏈、私有鏈到聯盟鏈,三者依次迭代發展,並在2016年底到今年初在保險行業出現了一些應用案例。這些案例中大部分是私有鏈,一些聯盟鏈也在發展。未來大多數都在聯盟鏈,這樣才能體現出區塊鏈最大的價值。

區塊鏈能為保險行業帶來什麼?從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上看,投保簽約、運營、合賠、資金運用、再保險、投資……這些環節都和區塊鏈有關。

比如在投保簽約環節,投保人買了一份保險,保險合同的真實性如何體現?未來如果發生理賠糾紛如何核實?如果保險合同以及投保人當時的真實投保意願數據被存儲在一個可以被追溯的節點,並不能夠被篡改,這就為保險合同的真實性上提供了有效判斷。這裡就涉及區塊鏈中非常重要的模型——智能合約。

清結算在保險行業也應用較多。舉一個例子,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之間經常會發生結算,有些再保險和保險公司每日結算,流程非常複雜,區塊鏈能夠為所有參與的直保公司和再保險公司提供雙方對賬需要的所有數據,能顯著減輕運營的成本。

當然,區塊鏈也有侷限性,比如區塊鏈查詢非常複雜,區塊鏈是一個鏈條,數據永遠是往後疊加,所以不像數據庫查詢那樣容易;比如最近頻繁被提起的跨鏈技術,不同鏈條的技術還沒有實現標準化。

由於區塊鏈能夠擴大數據的流動程度和範圍,也促進新商業模式的生成,因為合作的壁壘被降低了後就會有很多創新會衍生出來。

然而只做區塊鏈的企業很厲害嗎?其實不然。如果一家企業只做區塊鏈,我覺得這家企業未來堪憂,因為區塊鏈是一個基礎設施,要有一系列的方案嫁接在區塊鏈上面,才能構建比較完整的區塊鏈科技生態。

眾安科技陳瑋解讀區塊鏈:挖掘保險新形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