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幾大應用

數字貨幣 比特幣 工商銀行 軟件 輕信區塊鏈 2017-05-23

區塊鏈的起源

首先講區塊鏈的起源,談起區塊鏈就不得不談起比特幣,比特幣是從08年金融危機之後誕生的,當時網上有一個叫中本聰的人寫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講的是怎樣建立一個沒有主權信用背書的電子貨幣,這個論文當時在互聯網上散佈,得到技術社區非常多的人的關注,然後有60個程序員把這篇論文讀了,就動手寫代碼,寫成軟件放在社區裡面分發,比特幣就這樣誕生了。區塊鏈其實是比特幣背後的技術。

到了去年下半年,比特幣已運行了7、8年,非常穩定和安全,從來沒出現過宕機,我們都知道,我們有時候過春節的時候或是過節假日的時候,銀行經常發出短信說現在工商銀行或是招商銀行正在維護,這段時間不能做交易,但是比特幣這個系統這麼多年從來沒有休息過,比特幣的公有鏈上也沒有出現過被盜的。

所以它是一個非常安全非常穩定的一個系統,這個系統已經足以證明背後這個區塊鏈技術的可靠性。這時候才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區塊鏈這個技術,區塊鏈才逐漸從幕後走到臺前。

什麼是公有鏈?什麼是公有鏈?什麼是聯盟鏈?

公有鏈是任何節點都是向任何人開放的,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這個區塊鏈中參與計算,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下載獲得殘缺區塊鏈數據(全部賬本)。但是有些區塊鏈的運用場景下,並不希望這個零碎任何人都可以參與,任何人都可以查看一切數據,只要被答應的節點才可以參與並且查看一切數據。那麼這種區塊鏈結構我們稱為公有鏈。

聯盟鏈是指參與每個節點的權限都完全對等,大家在不需求完全互信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數據的可信交換,R3組成的銀行區塊鏈聯盟要構建的就是典型的聯盟鏈。

但是隨著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不排除當前公有鏈和公有鏈的界限會變得比較模糊。由於每個節點的可以有較為複雜的讀寫權限,也許有部分權限的節點會向一切人開發,而部分記賬或者核心權限的節點只能向答應的節點開放,那就會不再是純粹的公有鏈或者公有鏈。

區塊鏈的應用

1、區塊鏈支出跟蹤

區塊鏈技術能夠用作數字“賬簿”,能夠追蹤支出習慣和記錄無法被篡改的賬目變化。在今年推出的新試行項目中,英國政府宣佈計劃使用區塊鏈技術來監控救濟金領取者的支出情況。

2、文件存儲

如果你專注於P2P網絡,那就不需要實現集中式數據庫和巨量存儲功能。例如,Storj是一個基於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分散式平臺,能夠在分佈在全球各地的計算機中加密、切割和存儲你的文件。

3、身份認證管理

包括Onename在內的公司正紛紛擁抱區塊鏈技術,以其作為管理和強化數字身份的安全性的方式。保護數字身份正變得越來越重要。2015年,Onename推出了一個基於區塊鏈的ID系統,該系統可將你與區塊鏈技術相捆綁,防止竄改身份——該公司的目標是終有一天取代諸如通行證和駕駛執照的實體ID。源中瑞milk,2252六五五七七9

4、在線投票

澳大利亞政府最近提議更改投票系統,實施以區塊鏈技術為中心的數字投票系統。國有的澳大利亞郵政公司表示,使用該種技術將會“帶來可追溯性,防止人為操控,同時也支持匿名投票,防止拒絕服務攻擊。”

5、股票市場監控

去年,區塊鏈技術引起了股票市場交易者的關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納斯達克正在試驗通過該技術來管理實體證券,替代私有公司股票的買賣交易,以期提升交易效率,甚至繞過諸如銀行的中間商。

區塊鏈技術開發應規範發展

區塊鏈技術的點對點、去中心化等特點,給我們帶來了便捷和高效,降低了成本,但同時由於沒有明確的規則與規範,也帶來很多問題,甚至成為非法金融活動的來源。

區塊鏈技術本身存在缺陷

一是區塊鏈技術還處於發展初期,在技術上仍存在瓶頸。部分交易平臺比特幣被盜的事件,暴露了區塊鏈現有技術結構存在的缺陷,包括智能合約編程漏洞、交易系統漏洞和記賬系統漏洞。另外,也存在計算速度相對較慢、存儲空間不足等的缺陷;二是區塊鏈的應用場景還沒有統一標準,缺乏成熟案例,監管法規相對滯後等,這些都需要一個演變和發展的過程。

區塊鏈貨幣應用平臺風險隱患突出

目前,有些人用區塊鏈技術創造的各式各樣的所謂“虛擬貨幣”“數字貨幣”等被廣泛應用,這種“幣”並不屬於貨幣,僅是一種虛擬商品,依據特定算法產生,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缺乏公信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