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 定

區塊鏈項目通過指定的發行平臺進行項目公示,信息披露等,在約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方式下首次發行代幣,投資人則以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進行投資,然後獲得該項目的代幣。未來該代幣也可以在指定的場景平臺內進行使用,或者在相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流通。總的來說,ICO就是項目方通過發行項目自身代幣,融資獲得通用數字貨幣的一種途徑。

IPO&ICO

相同點

通過出售股份來籌措資金;

投資者為了潛在的巨大收益而冒險參與。

不同點

ICO的大部分支持者是項目愛好者或非專業的投資者;

ICO不需要註冊經營牌照;

ICO平臺是第三方中立平臺,投資者自擔風險。

"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 定

區塊鏈項目通過指定的發行平臺進行項目公示,信息披露等,在約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方式下首次發行代幣,投資人則以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進行投資,然後獲得該項目的代幣。未來該代幣也可以在指定的場景平臺內進行使用,或者在相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流通。總的來說,ICO就是項目方通過發行項目自身代幣,融資獲得通用數字貨幣的一種途徑。

IPO&ICO

相同點

通過出售股份來籌措資金;

投資者為了潛在的巨大收益而冒險參與。

不同點

ICO的大部分支持者是項目愛好者或非專業的投資者;

ICO不需要註冊經營牌照;

ICO平臺是第三方中立平臺,投資者自擔風險。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優缺點

優點:

發行簡單:不需要繁瑣的上市審批,不需要像股票申請上證卷交易所,發行簡單快捷。

回報率高:早期時候,一旦項目成功,發行的幣就會翻翻漲價,投資人不需要參與何管理和經營就可以一夜暴富。

缺點:

風險高:基礎項目偽需求、技術實現風險、融資用途不明、沒有補償方式、代幣價值沒有法律保障、投資者認知風險等。

無監管:項目上市無需政府等權威機構的監管,由於ICO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管,所以很多的人往往使用它來進行非法的集資詐騙,目的是圈錢。

ICO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STO

此STO非彼STO

"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 定

區塊鏈項目通過指定的發行平臺進行項目公示,信息披露等,在約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方式下首次發行代幣,投資人則以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進行投資,然後獲得該項目的代幣。未來該代幣也可以在指定的場景平臺內進行使用,或者在相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流通。總的來說,ICO就是項目方通過發行項目自身代幣,融資獲得通用數字貨幣的一種途徑。

IPO&ICO

相同點

通過出售股份來籌措資金;

投資者為了潛在的巨大收益而冒險參與。

不同點

ICO的大部分支持者是項目愛好者或非專業的投資者;

ICO不需要註冊經營牌照;

ICO平臺是第三方中立平臺,投資者自擔風險。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優缺點

優點:

發行簡單:不需要繁瑣的上市審批,不需要像股票申請上證卷交易所,發行簡單快捷。

回報率高:早期時候,一旦項目成功,發行的幣就會翻翻漲價,投資人不需要參與何管理和經營就可以一夜暴富。

缺點:

風險高:基礎項目偽需求、技術實現風險、融資用途不明、沒有補償方式、代幣價值沒有法律保障、投資者認知風險等。

無監管:項目上市無需政府等權威機構的監管,由於ICO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管,所以很多的人往往使用它來進行非法的集資詐騙,目的是圈錢。

ICO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STO

此STO非彼STO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 定

區塊鏈項目通過指定的發行平臺進行項目公示,信息披露等,在約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方式下首次發行代幣,投資人則以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進行投資,然後獲得該項目的代幣。未來該代幣也可以在指定的場景平臺內進行使用,或者在相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流通。總的來說,ICO就是項目方通過發行項目自身代幣,融資獲得通用數字貨幣的一種途徑。

IPO&ICO

相同點

通過出售股份來籌措資金;

投資者為了潛在的巨大收益而冒險參與。

不同點

ICO的大部分支持者是項目愛好者或非專業的投資者;

ICO不需要註冊經營牌照;

ICO平臺是第三方中立平臺,投資者自擔風險。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優缺點

優點:

發行簡單:不需要繁瑣的上市審批,不需要像股票申請上證卷交易所,發行簡單快捷。

回報率高:早期時候,一旦項目成功,發行的幣就會翻翻漲價,投資人不需要參與何管理和經營就可以一夜暴富。

缺點:

風險高:基礎項目偽需求、技術實現風險、融資用途不明、沒有補償方式、代幣價值沒有法律保障、投資者認知風險等。

無監管:項目上市無需政府等權威機構的監管,由於ICO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管,所以很多的人往往使用它來進行非法的集資詐騙,目的是圈錢。

ICO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STO

此STO非彼STO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相較於ICO,STO需要受相關證券機構以及證券法律法規監管,發行的代幣具有證券屬性。相比不易監管的ICO,STO更加安全,因為證券型代幣在發行前必須受法律監管,監管要求其代幣背後必須有相應實體的資產作為支撐(比如公司的收入、利潤等),跟股票一樣。

因此,STO更容易被監管,保障性遠大於ICO,但是也會因此帶來更高的發行成本發行難度上也遠大於ICO。但相比IPO,STO的發行門檻相對較低,發行難度小。

STO處於ICO和IPO之間,結合的IPO的監管,同時也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更高效的運行。

優點:

第一次面向全球投資者,可以7*24小時交易,市場深度更廣;

可編程、快速結算,監管部門監管成本相對更低;

資產的互操作性,有更多的金融創新想象空間;

碎片化交易支持更大型交易;

符合聯邦法律法規,較操作IPO成本更低;

投資門檻較傳統更低。

缺點:

具有一定的市場和交易限制;

全球流動性受外匯管制限制;

全球監管政策不兼容。

"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 定

區塊鏈項目通過指定的發行平臺進行項目公示,信息披露等,在約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方式下首次發行代幣,投資人則以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進行投資,然後獲得該項目的代幣。未來該代幣也可以在指定的場景平臺內進行使用,或者在相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流通。總的來說,ICO就是項目方通過發行項目自身代幣,融資獲得通用數字貨幣的一種途徑。

IPO&ICO

相同點

通過出售股份來籌措資金;

投資者為了潛在的巨大收益而冒險參與。

不同點

ICO的大部分支持者是項目愛好者或非專業的投資者;

ICO不需要註冊經營牌照;

ICO平臺是第三方中立平臺,投資者自擔風險。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優缺點

優點:

發行簡單:不需要繁瑣的上市審批,不需要像股票申請上證卷交易所,發行簡單快捷。

回報率高:早期時候,一旦項目成功,發行的幣就會翻翻漲價,投資人不需要參與何管理和經營就可以一夜暴富。

缺點:

風險高:基礎項目偽需求、技術實現風險、融資用途不明、沒有補償方式、代幣價值沒有法律保障、投資者認知風險等。

無監管:項目上市無需政府等權威機構的監管,由於ICO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管,所以很多的人往往使用它來進行非法的集資詐騙,目的是圈錢。

ICO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STO

此STO非彼STO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相較於ICO,STO需要受相關證券機構以及證券法律法規監管,發行的代幣具有證券屬性。相比不易監管的ICO,STO更加安全,因為證券型代幣在發行前必須受法律監管,監管要求其代幣背後必須有相應實體的資產作為支撐(比如公司的收入、利潤等),跟股票一樣。

因此,STO更容易被監管,保障性遠大於ICO,但是也會因此帶來更高的發行成本發行難度上也遠大於ICO。但相比IPO,STO的發行門檻相對較低,發行難度小。

STO處於ICO和IPO之間,結合的IPO的監管,同時也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更高效的運行。

優點:

第一次面向全球投資者,可以7*24小時交易,市場深度更廣;

可編程、快速結算,監管部門監管成本相對更低;

資產的互操作性,有更多的金融創新想象空間;

碎片化交易支持更大型交易;

符合聯邦法律法規,較操作IPO成本更低;

投資門檻較傳統更低。

缺點:

具有一定的市場和交易限制;

全球流動性受外匯管制限制;

全球監管政策不兼容。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說完了發行我們再來說流通,首先要提及的便是交易所。

國內交易所

"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 定

區塊鏈項目通過指定的發行平臺進行項目公示,信息披露等,在約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方式下首次發行代幣,投資人則以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進行投資,然後獲得該項目的代幣。未來該代幣也可以在指定的場景平臺內進行使用,或者在相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流通。總的來說,ICO就是項目方通過發行項目自身代幣,融資獲得通用數字貨幣的一種途徑。

IPO&ICO

相同點

通過出售股份來籌措資金;

投資者為了潛在的巨大收益而冒險參與。

不同點

ICO的大部分支持者是項目愛好者或非專業的投資者;

ICO不需要註冊經營牌照;

ICO平臺是第三方中立平臺,投資者自擔風險。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優缺點

優點:

發行簡單:不需要繁瑣的上市審批,不需要像股票申請上證卷交易所,發行簡單快捷。

回報率高:早期時候,一旦項目成功,發行的幣就會翻翻漲價,投資人不需要參與何管理和經營就可以一夜暴富。

缺點:

風險高:基礎項目偽需求、技術實現風險、融資用途不明、沒有補償方式、代幣價值沒有法律保障、投資者認知風險等。

無監管:項目上市無需政府等權威機構的監管,由於ICO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管,所以很多的人往往使用它來進行非法的集資詐騙,目的是圈錢。

ICO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STO

此STO非彼STO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相較於ICO,STO需要受相關證券機構以及證券法律法規監管,發行的代幣具有證券屬性。相比不易監管的ICO,STO更加安全,因為證券型代幣在發行前必須受法律監管,監管要求其代幣背後必須有相應實體的資產作為支撐(比如公司的收入、利潤等),跟股票一樣。

因此,STO更容易被監管,保障性遠大於ICO,但是也會因此帶來更高的發行成本發行難度上也遠大於ICO。但相比IPO,STO的發行門檻相對較低,發行難度小。

STO處於ICO和IPO之間,結合的IPO的監管,同時也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更高效的運行。

優點:

第一次面向全球投資者,可以7*24小時交易,市場深度更廣;

可編程、快速結算,監管部門監管成本相對更低;

資產的互操作性,有更多的金融創新想象空間;

碎片化交易支持更大型交易;

符合聯邦法律法規,較操作IPO成本更低;

投資門檻較傳統更低。

缺點:

具有一定的市場和交易限制;

全球流動性受外匯管制限制;

全球監管政策不兼容。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說完了發行我們再來說流通,首先要提及的便是交易所。

國內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 定

區塊鏈項目通過指定的發行平臺進行項目公示,信息披露等,在約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方式下首次發行代幣,投資人則以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進行投資,然後獲得該項目的代幣。未來該代幣也可以在指定的場景平臺內進行使用,或者在相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流通。總的來說,ICO就是項目方通過發行項目自身代幣,融資獲得通用數字貨幣的一種途徑。

IPO&ICO

相同點

通過出售股份來籌措資金;

投資者為了潛在的巨大收益而冒險參與。

不同點

ICO的大部分支持者是項目愛好者或非專業的投資者;

ICO不需要註冊經營牌照;

ICO平臺是第三方中立平臺,投資者自擔風險。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優缺點

優點:

發行簡單:不需要繁瑣的上市審批,不需要像股票申請上證卷交易所,發行簡單快捷。

回報率高:早期時候,一旦項目成功,發行的幣就會翻翻漲價,投資人不需要參與何管理和經營就可以一夜暴富。

缺點:

風險高:基礎項目偽需求、技術實現風險、融資用途不明、沒有補償方式、代幣價值沒有法律保障、投資者認知風險等。

無監管:項目上市無需政府等權威機構的監管,由於ICO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管,所以很多的人往往使用它來進行非法的集資詐騙,目的是圈錢。

ICO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STO

此STO非彼STO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相較於ICO,STO需要受相關證券機構以及證券法律法規監管,發行的代幣具有證券屬性。相比不易監管的ICO,STO更加安全,因為證券型代幣在發行前必須受法律監管,監管要求其代幣背後必須有相應實體的資產作為支撐(比如公司的收入、利潤等),跟股票一樣。

因此,STO更容易被監管,保障性遠大於ICO,但是也會因此帶來更高的發行成本發行難度上也遠大於ICO。但相比IPO,STO的發行門檻相對較低,發行難度小。

STO處於ICO和IPO之間,結合的IPO的監管,同時也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更高效的運行。

優點:

第一次面向全球投資者,可以7*24小時交易,市場深度更廣;

可編程、快速結算,監管部門監管成本相對更低;

資產的互操作性,有更多的金融創新想象空間;

碎片化交易支持更大型交易;

符合聯邦法律法規,較操作IPO成本更低;

投資門檻較傳統更低。

缺點:

具有一定的市場和交易限制;

全球流動性受外匯管制限制;

全球監管政策不兼容。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說完了發行我們再來說流通,首先要提及的便是交易所。

國內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國外交易所

"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 定

區塊鏈項目通過指定的發行平臺進行項目公示,信息披露等,在約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方式下首次發行代幣,投資人則以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進行投資,然後獲得該項目的代幣。未來該代幣也可以在指定的場景平臺內進行使用,或者在相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流通。總的來說,ICO就是項目方通過發行項目自身代幣,融資獲得通用數字貨幣的一種途徑。

IPO&ICO

相同點

通過出售股份來籌措資金;

投資者為了潛在的巨大收益而冒險參與。

不同點

ICO的大部分支持者是項目愛好者或非專業的投資者;

ICO不需要註冊經營牌照;

ICO平臺是第三方中立平臺,投資者自擔風險。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優缺點

優點:

發行簡單:不需要繁瑣的上市審批,不需要像股票申請上證卷交易所,發行簡單快捷。

回報率高:早期時候,一旦項目成功,發行的幣就會翻翻漲價,投資人不需要參與何管理和經營就可以一夜暴富。

缺點:

風險高:基礎項目偽需求、技術實現風險、融資用途不明、沒有補償方式、代幣價值沒有法律保障、投資者認知風險等。

無監管:項目上市無需政府等權威機構的監管,由於ICO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管,所以很多的人往往使用它來進行非法的集資詐騙,目的是圈錢。

ICO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STO

此STO非彼STO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相較於ICO,STO需要受相關證券機構以及證券法律法規監管,發行的代幣具有證券屬性。相比不易監管的ICO,STO更加安全,因為證券型代幣在發行前必須受法律監管,監管要求其代幣背後必須有相應實體的資產作為支撐(比如公司的收入、利潤等),跟股票一樣。

因此,STO更容易被監管,保障性遠大於ICO,但是也會因此帶來更高的發行成本發行難度上也遠大於ICO。但相比IPO,STO的發行門檻相對較低,發行難度小。

STO處於ICO和IPO之間,結合的IPO的監管,同時也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更高效的運行。

優點:

第一次面向全球投資者,可以7*24小時交易,市場深度更廣;

可編程、快速結算,監管部門監管成本相對更低;

資產的互操作性,有更多的金融創新想象空間;

碎片化交易支持更大型交易;

符合聯邦法律法規,較操作IPO成本更低;

投資門檻較傳統更低。

缺點:

具有一定的市場和交易限制;

全球流動性受外匯管制限制;

全球監管政策不兼容。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說完了發行我們再來說流通,首先要提及的便是交易所。

國內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國外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 定

區塊鏈項目通過指定的發行平臺進行項目公示,信息披露等,在約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方式下首次發行代幣,投資人則以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進行投資,然後獲得該項目的代幣。未來該代幣也可以在指定的場景平臺內進行使用,或者在相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流通。總的來說,ICO就是項目方通過發行項目自身代幣,融資獲得通用數字貨幣的一種途徑。

IPO&ICO

相同點

通過出售股份來籌措資金;

投資者為了潛在的巨大收益而冒險參與。

不同點

ICO的大部分支持者是項目愛好者或非專業的投資者;

ICO不需要註冊經營牌照;

ICO平臺是第三方中立平臺,投資者自擔風險。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優缺點

優點:

發行簡單:不需要繁瑣的上市審批,不需要像股票申請上證卷交易所,發行簡單快捷。

回報率高:早期時候,一旦項目成功,發行的幣就會翻翻漲價,投資人不需要參與何管理和經營就可以一夜暴富。

缺點:

風險高:基礎項目偽需求、技術實現風險、融資用途不明、沒有補償方式、代幣價值沒有法律保障、投資者認知風險等。

無監管:項目上市無需政府等權威機構的監管,由於ICO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管,所以很多的人往往使用它來進行非法的集資詐騙,目的是圈錢。

ICO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STO

此STO非彼STO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相較於ICO,STO需要受相關證券機構以及證券法律法規監管,發行的代幣具有證券屬性。相比不易監管的ICO,STO更加安全,因為證券型代幣在發行前必須受法律監管,監管要求其代幣背後必須有相應實體的資產作為支撐(比如公司的收入、利潤等),跟股票一樣。

因此,STO更容易被監管,保障性遠大於ICO,但是也會因此帶來更高的發行成本發行難度上也遠大於ICO。但相比IPO,STO的發行門檻相對較低,發行難度小。

STO處於ICO和IPO之間,結合的IPO的監管,同時也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更高效的運行。

優點:

第一次面向全球投資者,可以7*24小時交易,市場深度更廣;

可編程、快速結算,監管部門監管成本相對更低;

資產的互操作性,有更多的金融創新想象空間;

碎片化交易支持更大型交易;

符合聯邦法律法規,較操作IPO成本更低;

投資門檻較傳統更低。

缺點:

具有一定的市場和交易限制;

全球流動性受外匯管制限制;

全球監管政策不兼容。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說完了發行我們再來說流通,首先要提及的便是交易所。

國內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國外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場外交易所

交易所作為加密貨幣領域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最早的MT.Gox,到後來的比特幣中國、OKEx、火幣、比特時代、幣安等等,時刻有新玩家入場,時刻有過時玩家被淘汰,交易所第一梯隊的陣容幾乎每年、每季度都在發生變化。但頭部格局自17年九四事件及年底牛市洗禮,已基本確立,並延續至今日,國內市場上,火幣、幣安、OKEx三足鼎立的地位已頗為穩固。

今年以來,已有MXC抹茶、BiKi、BISS、HCion等幾匹黑馬嶄露頭角。

大舉上線“熱門幣”的抹茶,以社群裂變著稱的BiKi,開創會員制、打造百倍幣的BISS,以及用新穩定幣破局IEO打新風險的HCoin。各相比頭部平臺自建公鏈、圍造生態,“黑馬”們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用戶增長上。

目前加密數字資產市場上有上萬家交易所,市場深度和流動性被嚴重分割,各類安全事故和倒閉跑路對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實際上,很多小型交易平臺並不具備資產選擇和金融風險管理的能力,更不具備開發、維護交易系統的技術能力,本質上只是一個獲取客戶、服務客戶的平臺,這些中小交易所不管是技術成本還是安全風險都非常大。

另外,數字貨幣交易所的交易量一直是業內備受關注的話題,目前很多交易所存在刷交易量的行為。

Alameda Research的一份深入研究報告發現,大部分主流頭部交易所是有真實的流動性和交易量的,而很多突然在交易量排行榜上躍居榜首的交易所,通常有刷量造假的嫌疑。

"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 定

區塊鏈項目通過指定的發行平臺進行項目公示,信息披露等,在約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方式下首次發行代幣,投資人則以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進行投資,然後獲得該項目的代幣。未來該代幣也可以在指定的場景平臺內進行使用,或者在相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流通。總的來說,ICO就是項目方通過發行項目自身代幣,融資獲得通用數字貨幣的一種途徑。

IPO&ICO

相同點

通過出售股份來籌措資金;

投資者為了潛在的巨大收益而冒險參與。

不同點

ICO的大部分支持者是項目愛好者或非專業的投資者;

ICO不需要註冊經營牌照;

ICO平臺是第三方中立平臺,投資者自擔風險。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優缺點

優點:

發行簡單:不需要繁瑣的上市審批,不需要像股票申請上證卷交易所,發行簡單快捷。

回報率高:早期時候,一旦項目成功,發行的幣就會翻翻漲價,投資人不需要參與何管理和經營就可以一夜暴富。

缺點:

風險高:基礎項目偽需求、技術實現風險、融資用途不明、沒有補償方式、代幣價值沒有法律保障、投資者認知風險等。

無監管:項目上市無需政府等權威機構的監管,由於ICO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管,所以很多的人往往使用它來進行非法的集資詐騙,目的是圈錢。

ICO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STO

此STO非彼STO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相較於ICO,STO需要受相關證券機構以及證券法律法規監管,發行的代幣具有證券屬性。相比不易監管的ICO,STO更加安全,因為證券型代幣在發行前必須受法律監管,監管要求其代幣背後必須有相應實體的資產作為支撐(比如公司的收入、利潤等),跟股票一樣。

因此,STO更容易被監管,保障性遠大於ICO,但是也會因此帶來更高的發行成本發行難度上也遠大於ICO。但相比IPO,STO的發行門檻相對較低,發行難度小。

STO處於ICO和IPO之間,結合的IPO的監管,同時也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更高效的運行。

優點:

第一次面向全球投資者,可以7*24小時交易,市場深度更廣;

可編程、快速結算,監管部門監管成本相對更低;

資產的互操作性,有更多的金融創新想象空間;

碎片化交易支持更大型交易;

符合聯邦法律法規,較操作IPO成本更低;

投資門檻較傳統更低。

缺點:

具有一定的市場和交易限制;

全球流動性受外匯管制限制;

全球監管政策不兼容。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說完了發行我們再來說流通,首先要提及的便是交易所。

國內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國外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場外交易所

交易所作為加密貨幣領域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最早的MT.Gox,到後來的比特幣中國、OKEx、火幣、比特時代、幣安等等,時刻有新玩家入場,時刻有過時玩家被淘汰,交易所第一梯隊的陣容幾乎每年、每季度都在發生變化。但頭部格局自17年九四事件及年底牛市洗禮,已基本確立,並延續至今日,國內市場上,火幣、幣安、OKEx三足鼎立的地位已頗為穩固。

今年以來,已有MXC抹茶、BiKi、BISS、HCion等幾匹黑馬嶄露頭角。

大舉上線“熱門幣”的抹茶,以社群裂變著稱的BiKi,開創會員制、打造百倍幣的BISS,以及用新穩定幣破局IEO打新風險的HCoin。各相比頭部平臺自建公鏈、圍造生態,“黑馬”們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用戶增長上。

目前加密數字資產市場上有上萬家交易所,市場深度和流動性被嚴重分割,各類安全事故和倒閉跑路對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實際上,很多小型交易平臺並不具備資產選擇和金融風險管理的能力,更不具備開發、維護交易系統的技術能力,本質上只是一個獲取客戶、服務客戶的平臺,這些中小交易所不管是技術成本還是安全風險都非常大。

另外,數字貨幣交易所的交易量一直是業內備受關注的話題,目前很多交易所存在刷交易量的行為。

Alameda Research的一份深入研究報告發現,大部分主流頭部交易所是有真實的流動性和交易量的,而很多突然在交易量排行榜上躍居榜首的交易所,通常有刷量造假的嫌疑。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 定

區塊鏈項目通過指定的發行平臺進行項目公示,信息披露等,在約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方式下首次發行代幣,投資人則以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進行投資,然後獲得該項目的代幣。未來該代幣也可以在指定的場景平臺內進行使用,或者在相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流通。總的來說,ICO就是項目方通過發行項目自身代幣,融資獲得通用數字貨幣的一種途徑。

IPO&ICO

相同點

通過出售股份來籌措資金;

投資者為了潛在的巨大收益而冒險參與。

不同點

ICO的大部分支持者是項目愛好者或非專業的投資者;

ICO不需要註冊經營牌照;

ICO平臺是第三方中立平臺,投資者自擔風險。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優缺點

優點:

發行簡單:不需要繁瑣的上市審批,不需要像股票申請上證卷交易所,發行簡單快捷。

回報率高:早期時候,一旦項目成功,發行的幣就會翻翻漲價,投資人不需要參與何管理和經營就可以一夜暴富。

缺點:

風險高:基礎項目偽需求、技術實現風險、融資用途不明、沒有補償方式、代幣價值沒有法律保障、投資者認知風險等。

無監管:項目上市無需政府等權威機構的監管,由於ICO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管,所以很多的人往往使用它來進行非法的集資詐騙,目的是圈錢。

ICO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STO

此STO非彼STO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相較於ICO,STO需要受相關證券機構以及證券法律法規監管,發行的代幣具有證券屬性。相比不易監管的ICO,STO更加安全,因為證券型代幣在發行前必須受法律監管,監管要求其代幣背後必須有相應實體的資產作為支撐(比如公司的收入、利潤等),跟股票一樣。

因此,STO更容易被監管,保障性遠大於ICO,但是也會因此帶來更高的發行成本發行難度上也遠大於ICO。但相比IPO,STO的發行門檻相對較低,發行難度小。

STO處於ICO和IPO之間,結合的IPO的監管,同時也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更高效的運行。

優點:

第一次面向全球投資者,可以7*24小時交易,市場深度更廣;

可編程、快速結算,監管部門監管成本相對更低;

資產的互操作性,有更多的金融創新想象空間;

碎片化交易支持更大型交易;

符合聯邦法律法規,較操作IPO成本更低;

投資門檻較傳統更低。

缺點:

具有一定的市場和交易限制;

全球流動性受外匯管制限制;

全球監管政策不兼容。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說完了發行我們再來說流通,首先要提及的便是交易所。

國內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國外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場外交易所

交易所作為加密貨幣領域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最早的MT.Gox,到後來的比特幣中國、OKEx、火幣、比特時代、幣安等等,時刻有新玩家入場,時刻有過時玩家被淘汰,交易所第一梯隊的陣容幾乎每年、每季度都在發生變化。但頭部格局自17年九四事件及年底牛市洗禮,已基本確立,並延續至今日,國內市場上,火幣、幣安、OKEx三足鼎立的地位已頗為穩固。

今年以來,已有MXC抹茶、BiKi、BISS、HCion等幾匹黑馬嶄露頭角。

大舉上線“熱門幣”的抹茶,以社群裂變著稱的BiKi,開創會員制、打造百倍幣的BISS,以及用新穩定幣破局IEO打新風險的HCoin。各相比頭部平臺自建公鏈、圍造生態,“黑馬”們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用戶增長上。

目前加密數字資產市場上有上萬家交易所,市場深度和流動性被嚴重分割,各類安全事故和倒閉跑路對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實際上,很多小型交易平臺並不具備資產選擇和金融風險管理的能力,更不具備開發、維護交易系統的技術能力,本質上只是一個獲取客戶、服務客戶的平臺,這些中小交易所不管是技術成本還是安全風險都非常大。

另外,數字貨幣交易所的交易量一直是業內備受關注的話題,目前很多交易所存在刷交易量的行為。

Alameda Research的一份深入研究報告發現,大部分主流頭部交易所是有真實的流動性和交易量的,而很多突然在交易量排行榜上躍居榜首的交易所,通常有刷量造假的嫌疑。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 定

區塊鏈項目通過指定的發行平臺進行項目公示,信息披露等,在約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方式下首次發行代幣,投資人則以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進行投資,然後獲得該項目的代幣。未來該代幣也可以在指定的場景平臺內進行使用,或者在相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流通。總的來說,ICO就是項目方通過發行項目自身代幣,融資獲得通用數字貨幣的一種途徑。

IPO&ICO

相同點

通過出售股份來籌措資金;

投資者為了潛在的巨大收益而冒險參與。

不同點

ICO的大部分支持者是項目愛好者或非專業的投資者;

ICO不需要註冊經營牌照;

ICO平臺是第三方中立平臺,投資者自擔風險。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優缺點

優點:

發行簡單:不需要繁瑣的上市審批,不需要像股票申請上證卷交易所,發行簡單快捷。

回報率高:早期時候,一旦項目成功,發行的幣就會翻翻漲價,投資人不需要參與何管理和經營就可以一夜暴富。

缺點:

風險高:基礎項目偽需求、技術實現風險、融資用途不明、沒有補償方式、代幣價值沒有法律保障、投資者認知風險等。

無監管:項目上市無需政府等權威機構的監管,由於ICO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管,所以很多的人往往使用它來進行非法的集資詐騙,目的是圈錢。

ICO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STO

此STO非彼STO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相較於ICO,STO需要受相關證券機構以及證券法律法規監管,發行的代幣具有證券屬性。相比不易監管的ICO,STO更加安全,因為證券型代幣在發行前必須受法律監管,監管要求其代幣背後必須有相應實體的資產作為支撐(比如公司的收入、利潤等),跟股票一樣。

因此,STO更容易被監管,保障性遠大於ICO,但是也會因此帶來更高的發行成本發行難度上也遠大於ICO。但相比IPO,STO的發行門檻相對較低,發行難度小。

STO處於ICO和IPO之間,結合的IPO的監管,同時也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更高效的運行。

優點:

第一次面向全球投資者,可以7*24小時交易,市場深度更廣;

可編程、快速結算,監管部門監管成本相對更低;

資產的互操作性,有更多的金融創新想象空間;

碎片化交易支持更大型交易;

符合聯邦法律法規,較操作IPO成本更低;

投資門檻較傳統更低。

缺點:

具有一定的市場和交易限制;

全球流動性受外匯管制限制;

全球監管政策不兼容。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說完了發行我們再來說流通,首先要提及的便是交易所。

國內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國外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場外交易所

交易所作為加密貨幣領域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最早的MT.Gox,到後來的比特幣中國、OKEx、火幣、比特時代、幣安等等,時刻有新玩家入場,時刻有過時玩家被淘汰,交易所第一梯隊的陣容幾乎每年、每季度都在發生變化。但頭部格局自17年九四事件及年底牛市洗禮,已基本確立,並延續至今日,國內市場上,火幣、幣安、OKEx三足鼎立的地位已頗為穩固。

今年以來,已有MXC抹茶、BiKi、BISS、HCion等幾匹黑馬嶄露頭角。

大舉上線“熱門幣”的抹茶,以社群裂變著稱的BiKi,開創會員制、打造百倍幣的BISS,以及用新穩定幣破局IEO打新風險的HCoin。各相比頭部平臺自建公鏈、圍造生態,“黑馬”們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用戶增長上。

目前加密數字資產市場上有上萬家交易所,市場深度和流動性被嚴重分割,各類安全事故和倒閉跑路對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實際上,很多小型交易平臺並不具備資產選擇和金融風險管理的能力,更不具備開發、維護交易系統的技術能力,本質上只是一個獲取客戶、服務客戶的平臺,這些中小交易所不管是技術成本還是安全風險都非常大。

另外,數字貨幣交易所的交易量一直是業內備受關注的話題,目前很多交易所存在刷交易量的行為。

Alameda Research的一份深入研究報告發現,大部分主流頭部交易所是有真實的流動性和交易量的,而很多突然在交易量排行榜上躍居榜首的交易所,通常有刷量造假的嫌疑。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 定

區塊鏈項目通過指定的發行平臺進行項目公示,信息披露等,在約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方式下首次發行代幣,投資人則以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進行投資,然後獲得該項目的代幣。未來該代幣也可以在指定的場景平臺內進行使用,或者在相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流通。總的來說,ICO就是項目方通過發行項目自身代幣,融資獲得通用數字貨幣的一種途徑。

IPO&ICO

相同點

通過出售股份來籌措資金;

投資者為了潛在的巨大收益而冒險參與。

不同點

ICO的大部分支持者是項目愛好者或非專業的投資者;

ICO不需要註冊經營牌照;

ICO平臺是第三方中立平臺,投資者自擔風險。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優缺點

優點:

發行簡單:不需要繁瑣的上市審批,不需要像股票申請上證卷交易所,發行簡單快捷。

回報率高:早期時候,一旦項目成功,發行的幣就會翻翻漲價,投資人不需要參與何管理和經營就可以一夜暴富。

缺點:

風險高:基礎項目偽需求、技術實現風險、融資用途不明、沒有補償方式、代幣價值沒有法律保障、投資者認知風險等。

無監管:項目上市無需政府等權威機構的監管,由於ICO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管,所以很多的人往往使用它來進行非法的集資詐騙,目的是圈錢。

ICO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STO

此STO非彼STO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相較於ICO,STO需要受相關證券機構以及證券法律法規監管,發行的代幣具有證券屬性。相比不易監管的ICO,STO更加安全,因為證券型代幣在發行前必須受法律監管,監管要求其代幣背後必須有相應實體的資產作為支撐(比如公司的收入、利潤等),跟股票一樣。

因此,STO更容易被監管,保障性遠大於ICO,但是也會因此帶來更高的發行成本發行難度上也遠大於ICO。但相比IPO,STO的發行門檻相對較低,發行難度小。

STO處於ICO和IPO之間,結合的IPO的監管,同時也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更高效的運行。

優點:

第一次面向全球投資者,可以7*24小時交易,市場深度更廣;

可編程、快速結算,監管部門監管成本相對更低;

資產的互操作性,有更多的金融創新想象空間;

碎片化交易支持更大型交易;

符合聯邦法律法規,較操作IPO成本更低;

投資門檻較傳統更低。

缺點:

具有一定的市場和交易限制;

全球流動性受外匯管制限制;

全球監管政策不兼容。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說完了發行我們再來說流通,首先要提及的便是交易所。

國內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國外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場外交易所

交易所作為加密貨幣領域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最早的MT.Gox,到後來的比特幣中國、OKEx、火幣、比特時代、幣安等等,時刻有新玩家入場,時刻有過時玩家被淘汰,交易所第一梯隊的陣容幾乎每年、每季度都在發生變化。但頭部格局自17年九四事件及年底牛市洗禮,已基本確立,並延續至今日,國內市場上,火幣、幣安、OKEx三足鼎立的地位已頗為穩固。

今年以來,已有MXC抹茶、BiKi、BISS、HCion等幾匹黑馬嶄露頭角。

大舉上線“熱門幣”的抹茶,以社群裂變著稱的BiKi,開創會員制、打造百倍幣的BISS,以及用新穩定幣破局IEO打新風險的HCoin。各相比頭部平臺自建公鏈、圍造生態,“黑馬”們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用戶增長上。

目前加密數字資產市場上有上萬家交易所,市場深度和流動性被嚴重分割,各類安全事故和倒閉跑路對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實際上,很多小型交易平臺並不具備資產選擇和金融風險管理的能力,更不具備開發、維護交易系統的技術能力,本質上只是一個獲取客戶、服務客戶的平臺,這些中小交易所不管是技術成本還是安全風險都非常大。

另外,數字貨幣交易所的交易量一直是業內備受關注的話題,目前很多交易所存在刷交易量的行為。

Alameda Research的一份深入研究報告發現,大部分主流頭部交易所是有真實的流動性和交易量的,而很多突然在交易量排行榜上躍居榜首的交易所,通常有刷量造假的嫌疑。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據來源:FTX.com

而BTI此前發佈的一份市場監測報告顯示:幣安上超過10%的交易是清洗交易(wash trading,即“刷量”),火幣超過 50%,OKEx 高達 90%;另外,在實際交易量最大的 40 家交易所中,比特幣交易量約有 65% 是偽造的,幾乎所有偽造數據都來自 OKEx、Bibox、HitBTC 和火幣。

BTI 發現,在 CoinMarketCap排名前 25 位的交易所中,有 17 家交易的虛假交易量(fake volumes)比例超過 99%,包括 TOP50 中的 35 家交易所。在數據網站上排名的所有交易所中,超過 60% 的交易所幾乎沒有交易量。

"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 定

區塊鏈項目通過指定的發行平臺進行項目公示,信息披露等,在約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方式下首次發行代幣,投資人則以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進行投資,然後獲得該項目的代幣。未來該代幣也可以在指定的場景平臺內進行使用,或者在相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流通。總的來說,ICO就是項目方通過發行項目自身代幣,融資獲得通用數字貨幣的一種途徑。

IPO&ICO

相同點

通過出售股份來籌措資金;

投資者為了潛在的巨大收益而冒險參與。

不同點

ICO的大部分支持者是項目愛好者或非專業的投資者;

ICO不需要註冊經營牌照;

ICO平臺是第三方中立平臺,投資者自擔風險。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優缺點

優點:

發行簡單:不需要繁瑣的上市審批,不需要像股票申請上證卷交易所,發行簡單快捷。

回報率高:早期時候,一旦項目成功,發行的幣就會翻翻漲價,投資人不需要參與何管理和經營就可以一夜暴富。

缺點:

風險高:基礎項目偽需求、技術實現風險、融資用途不明、沒有補償方式、代幣價值沒有法律保障、投資者認知風險等。

無監管:項目上市無需政府等權威機構的監管,由於ICO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管,所以很多的人往往使用它來進行非法的集資詐騙,目的是圈錢。

ICO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STO

此STO非彼STO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相較於ICO,STO需要受相關證券機構以及證券法律法規監管,發行的代幣具有證券屬性。相比不易監管的ICO,STO更加安全,因為證券型代幣在發行前必須受法律監管,監管要求其代幣背後必須有相應實體的資產作為支撐(比如公司的收入、利潤等),跟股票一樣。

因此,STO更容易被監管,保障性遠大於ICO,但是也會因此帶來更高的發行成本發行難度上也遠大於ICO。但相比IPO,STO的發行門檻相對較低,發行難度小。

STO處於ICO和IPO之間,結合的IPO的監管,同時也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更高效的運行。

優點:

第一次面向全球投資者,可以7*24小時交易,市場深度更廣;

可編程、快速結算,監管部門監管成本相對更低;

資產的互操作性,有更多的金融創新想象空間;

碎片化交易支持更大型交易;

符合聯邦法律法規,較操作IPO成本更低;

投資門檻較傳統更低。

缺點:

具有一定的市場和交易限制;

全球流動性受外匯管制限制;

全球監管政策不兼容。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說完了發行我們再來說流通,首先要提及的便是交易所。

國內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國外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場外交易所

交易所作為加密貨幣領域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最早的MT.Gox,到後來的比特幣中國、OKEx、火幣、比特時代、幣安等等,時刻有新玩家入場,時刻有過時玩家被淘汰,交易所第一梯隊的陣容幾乎每年、每季度都在發生變化。但頭部格局自17年九四事件及年底牛市洗禮,已基本確立,並延續至今日,國內市場上,火幣、幣安、OKEx三足鼎立的地位已頗為穩固。

今年以來,已有MXC抹茶、BiKi、BISS、HCion等幾匹黑馬嶄露頭角。

大舉上線“熱門幣”的抹茶,以社群裂變著稱的BiKi,開創會員制、打造百倍幣的BISS,以及用新穩定幣破局IEO打新風險的HCoin。各相比頭部平臺自建公鏈、圍造生態,“黑馬”們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用戶增長上。

目前加密數字資產市場上有上萬家交易所,市場深度和流動性被嚴重分割,各類安全事故和倒閉跑路對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實際上,很多小型交易平臺並不具備資產選擇和金融風險管理的能力,更不具備開發、維護交易系統的技術能力,本質上只是一個獲取客戶、服務客戶的平臺,這些中小交易所不管是技術成本還是安全風險都非常大。

另外,數字貨幣交易所的交易量一直是業內備受關注的話題,目前很多交易所存在刷交易量的行為。

Alameda Research的一份深入研究報告發現,大部分主流頭部交易所是有真實的流動性和交易量的,而很多突然在交易量排行榜上躍居榜首的交易所,通常有刷量造假的嫌疑。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據來源:FTX.com

而BTI此前發佈的一份市場監測報告顯示:幣安上超過10%的交易是清洗交易(wash trading,即“刷量”),火幣超過 50%,OKEx 高達 90%;另外,在實際交易量最大的 40 家交易所中,比特幣交易量約有 65% 是偽造的,幾乎所有偽造數據都來自 OKEx、Bibox、HitBTC 和火幣。

BTI 發現,在 CoinMarketCap排名前 25 位的交易所中,有 17 家交易的虛假交易量(fake volumes)比例超過 99%,包括 TOP50 中的 35 家交易所。在數據網站上排名的所有交易所中,超過 60% 的交易所幾乎沒有交易量。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上圖顯示,交易所幣安的真實交易量最高,達到 87%,這也意味著其虛假交易量為 13%;火幣真實交易量為 47%,虛假交易量高達 53%;OKEx只有 9% 的交易是真實的,虛假交易量超過 90%。其他交易所不一而足。

此外,比特幣的日交易量約有 92% 是偽造的。在實際交易量最大的 40 家交易所中,比特幣的日交易量約有 65% 是偽造的,幾乎所有偽造數據都來自OKEx、Bibox、HitBTC 和 火幣。

"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 定

區塊鏈項目通過指定的發行平臺進行項目公示,信息披露等,在約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方式下首次發行代幣,投資人則以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進行投資,然後獲得該項目的代幣。未來該代幣也可以在指定的場景平臺內進行使用,或者在相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流通。總的來說,ICO就是項目方通過發行項目自身代幣,融資獲得通用數字貨幣的一種途徑。

IPO&ICO

相同點

通過出售股份來籌措資金;

投資者為了潛在的巨大收益而冒險參與。

不同點

ICO的大部分支持者是項目愛好者或非專業的投資者;

ICO不需要註冊經營牌照;

ICO平臺是第三方中立平臺,投資者自擔風險。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優缺點

優點:

發行簡單:不需要繁瑣的上市審批,不需要像股票申請上證卷交易所,發行簡單快捷。

回報率高:早期時候,一旦項目成功,發行的幣就會翻翻漲價,投資人不需要參與何管理和經營就可以一夜暴富。

缺點:

風險高:基礎項目偽需求、技術實現風險、融資用途不明、沒有補償方式、代幣價值沒有法律保障、投資者認知風險等。

無監管:項目上市無需政府等權威機構的監管,由於ICO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管,所以很多的人往往使用它來進行非法的集資詐騙,目的是圈錢。

ICO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STO

此STO非彼STO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相較於ICO,STO需要受相關證券機構以及證券法律法規監管,發行的代幣具有證券屬性。相比不易監管的ICO,STO更加安全,因為證券型代幣在發行前必須受法律監管,監管要求其代幣背後必須有相應實體的資產作為支撐(比如公司的收入、利潤等),跟股票一樣。

因此,STO更容易被監管,保障性遠大於ICO,但是也會因此帶來更高的發行成本發行難度上也遠大於ICO。但相比IPO,STO的發行門檻相對較低,發行難度小。

STO處於ICO和IPO之間,結合的IPO的監管,同時也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更高效的運行。

優點:

第一次面向全球投資者,可以7*24小時交易,市場深度更廣;

可編程、快速結算,監管部門監管成本相對更低;

資產的互操作性,有更多的金融創新想象空間;

碎片化交易支持更大型交易;

符合聯邦法律法規,較操作IPO成本更低;

投資門檻較傳統更低。

缺點:

具有一定的市場和交易限制;

全球流動性受外匯管制限制;

全球監管政策不兼容。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說完了發行我們再來說流通,首先要提及的便是交易所。

國內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國外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場外交易所

交易所作為加密貨幣領域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最早的MT.Gox,到後來的比特幣中國、OKEx、火幣、比特時代、幣安等等,時刻有新玩家入場,時刻有過時玩家被淘汰,交易所第一梯隊的陣容幾乎每年、每季度都在發生變化。但頭部格局自17年九四事件及年底牛市洗禮,已基本確立,並延續至今日,國內市場上,火幣、幣安、OKEx三足鼎立的地位已頗為穩固。

今年以來,已有MXC抹茶、BiKi、BISS、HCion等幾匹黑馬嶄露頭角。

大舉上線“熱門幣”的抹茶,以社群裂變著稱的BiKi,開創會員制、打造百倍幣的BISS,以及用新穩定幣破局IEO打新風險的HCoin。各相比頭部平臺自建公鏈、圍造生態,“黑馬”們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用戶增長上。

目前加密數字資產市場上有上萬家交易所,市場深度和流動性被嚴重分割,各類安全事故和倒閉跑路對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實際上,很多小型交易平臺並不具備資產選擇和金融風險管理的能力,更不具備開發、維護交易系統的技術能力,本質上只是一個獲取客戶、服務客戶的平臺,這些中小交易所不管是技術成本還是安全風險都非常大。

另外,數字貨幣交易所的交易量一直是業內備受關注的話題,目前很多交易所存在刷交易量的行為。

Alameda Research的一份深入研究報告發現,大部分主流頭部交易所是有真實的流動性和交易量的,而很多突然在交易量排行榜上躍居榜首的交易所,通常有刷量造假的嫌疑。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據來源:FTX.com

而BTI此前發佈的一份市場監測報告顯示:幣安上超過10%的交易是清洗交易(wash trading,即“刷量”),火幣超過 50%,OKEx 高達 90%;另外,在實際交易量最大的 40 家交易所中,比特幣交易量約有 65% 是偽造的,幾乎所有偽造數據都來自 OKEx、Bibox、HitBTC 和火幣。

BTI 發現,在 CoinMarketCap排名前 25 位的交易所中,有 17 家交易的虛假交易量(fake volumes)比例超過 99%,包括 TOP50 中的 35 家交易所。在數據網站上排名的所有交易所中,超過 60% 的交易所幾乎沒有交易量。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上圖顯示,交易所幣安的真實交易量最高,達到 87%,這也意味著其虛假交易量為 13%;火幣真實交易量為 47%,虛假交易量高達 53%;OKEx只有 9% 的交易是真實的,虛假交易量超過 90%。其他交易所不一而足。

此外,比特幣的日交易量約有 92% 是偽造的。在實際交易量最大的 40 家交易所中,比特幣的日交易量約有 65% 是偽造的,幾乎所有偽造數據都來自OKEx、Bibox、HitBTC 和 火幣。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據來源:CMC 2019/8/6

"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 定

區塊鏈項目通過指定的發行平臺進行項目公示,信息披露等,在約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方式下首次發行代幣,投資人則以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進行投資,然後獲得該項目的代幣。未來該代幣也可以在指定的場景平臺內進行使用,或者在相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流通。總的來說,ICO就是項目方通過發行項目自身代幣,融資獲得通用數字貨幣的一種途徑。

IPO&ICO

相同點

通過出售股份來籌措資金;

投資者為了潛在的巨大收益而冒險參與。

不同點

ICO的大部分支持者是項目愛好者或非專業的投資者;

ICO不需要註冊經營牌照;

ICO平臺是第三方中立平臺,投資者自擔風險。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優缺點

優點:

發行簡單:不需要繁瑣的上市審批,不需要像股票申請上證卷交易所,發行簡單快捷。

回報率高:早期時候,一旦項目成功,發行的幣就會翻翻漲價,投資人不需要參與何管理和經營就可以一夜暴富。

缺點:

風險高:基礎項目偽需求、技術實現風險、融資用途不明、沒有補償方式、代幣價值沒有法律保障、投資者認知風險等。

無監管:項目上市無需政府等權威機構的監管,由於ICO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管,所以很多的人往往使用它來進行非法的集資詐騙,目的是圈錢。

ICO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STO

此STO非彼STO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相較於ICO,STO需要受相關證券機構以及證券法律法規監管,發行的代幣具有證券屬性。相比不易監管的ICO,STO更加安全,因為證券型代幣在發行前必須受法律監管,監管要求其代幣背後必須有相應實體的資產作為支撐(比如公司的收入、利潤等),跟股票一樣。

因此,STO更容易被監管,保障性遠大於ICO,但是也會因此帶來更高的發行成本發行難度上也遠大於ICO。但相比IPO,STO的發行門檻相對較低,發行難度小。

STO處於ICO和IPO之間,結合的IPO的監管,同時也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更高效的運行。

優點:

第一次面向全球投資者,可以7*24小時交易,市場深度更廣;

可編程、快速結算,監管部門監管成本相對更低;

資產的互操作性,有更多的金融創新想象空間;

碎片化交易支持更大型交易;

符合聯邦法律法規,較操作IPO成本更低;

投資門檻較傳統更低。

缺點:

具有一定的市場和交易限制;

全球流動性受外匯管制限制;

全球監管政策不兼容。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說完了發行我們再來說流通,首先要提及的便是交易所。

國內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國外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場外交易所

交易所作為加密貨幣領域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最早的MT.Gox,到後來的比特幣中國、OKEx、火幣、比特時代、幣安等等,時刻有新玩家入場,時刻有過時玩家被淘汰,交易所第一梯隊的陣容幾乎每年、每季度都在發生變化。但頭部格局自17年九四事件及年底牛市洗禮,已基本確立,並延續至今日,國內市場上,火幣、幣安、OKEx三足鼎立的地位已頗為穩固。

今年以來,已有MXC抹茶、BiKi、BISS、HCion等幾匹黑馬嶄露頭角。

大舉上線“熱門幣”的抹茶,以社群裂變著稱的BiKi,開創會員制、打造百倍幣的BISS,以及用新穩定幣破局IEO打新風險的HCoin。各相比頭部平臺自建公鏈、圍造生態,“黑馬”們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用戶增長上。

目前加密數字資產市場上有上萬家交易所,市場深度和流動性被嚴重分割,各類安全事故和倒閉跑路對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實際上,很多小型交易平臺並不具備資產選擇和金融風險管理的能力,更不具備開發、維護交易系統的技術能力,本質上只是一個獲取客戶、服務客戶的平臺,這些中小交易所不管是技術成本還是安全風險都非常大。

另外,數字貨幣交易所的交易量一直是業內備受關注的話題,目前很多交易所存在刷交易量的行為。

Alameda Research的一份深入研究報告發現,大部分主流頭部交易所是有真實的流動性和交易量的,而很多突然在交易量排行榜上躍居榜首的交易所,通常有刷量造假的嫌疑。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據來源:FTX.com

而BTI此前發佈的一份市場監測報告顯示:幣安上超過10%的交易是清洗交易(wash trading,即“刷量”),火幣超過 50%,OKEx 高達 90%;另外,在實際交易量最大的 40 家交易所中,比特幣交易量約有 65% 是偽造的,幾乎所有偽造數據都來自 OKEx、Bibox、HitBTC 和火幣。

BTI 發現,在 CoinMarketCap排名前 25 位的交易所中,有 17 家交易的虛假交易量(fake volumes)比例超過 99%,包括 TOP50 中的 35 家交易所。在數據網站上排名的所有交易所中,超過 60% 的交易所幾乎沒有交易量。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上圖顯示,交易所幣安的真實交易量最高,達到 87%,這也意味著其虛假交易量為 13%;火幣真實交易量為 47%,虛假交易量高達 53%;OKEx只有 9% 的交易是真實的,虛假交易量超過 90%。其他交易所不一而足。

此外,比特幣的日交易量約有 92% 是偽造的。在實際交易量最大的 40 家交易所中,比特幣的日交易量約有 65% 是偽造的,幾乎所有偽造數據都來自OKEx、Bibox、HitBTC 和 火幣。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據來源:CMC 2019/8/6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據來源:CMC 2019/8/6

關於代幣刷量,TOP40 交易所中列出的 567 個代幣中,有 150 個代幣的虛假交易每天超過 50%;在市值排名前 25 的代幣中,以太經典(ETC)和波場(Tron)刷量最多,虛假交易比例高達 85%,並在整個代幣刷量榜單中排名第 24 名和第 25 名。

"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 定

區塊鏈項目通過指定的發行平臺進行項目公示,信息披露等,在約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方式下首次發行代幣,投資人則以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進行投資,然後獲得該項目的代幣。未來該代幣也可以在指定的場景平臺內進行使用,或者在相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流通。總的來說,ICO就是項目方通過發行項目自身代幣,融資獲得通用數字貨幣的一種途徑。

IPO&ICO

相同點

通過出售股份來籌措資金;

投資者為了潛在的巨大收益而冒險參與。

不同點

ICO的大部分支持者是項目愛好者或非專業的投資者;

ICO不需要註冊經營牌照;

ICO平臺是第三方中立平臺,投資者自擔風險。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優缺點

優點:

發行簡單:不需要繁瑣的上市審批,不需要像股票申請上證卷交易所,發行簡單快捷。

回報率高:早期時候,一旦項目成功,發行的幣就會翻翻漲價,投資人不需要參與何管理和經營就可以一夜暴富。

缺點:

風險高:基礎項目偽需求、技術實現風險、融資用途不明、沒有補償方式、代幣價值沒有法律保障、投資者認知風險等。

無監管:項目上市無需政府等權威機構的監管,由於ICO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管,所以很多的人往往使用它來進行非法的集資詐騙,目的是圈錢。

ICO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STO

此STO非彼STO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相較於ICO,STO需要受相關證券機構以及證券法律法規監管,發行的代幣具有證券屬性。相比不易監管的ICO,STO更加安全,因為證券型代幣在發行前必須受法律監管,監管要求其代幣背後必須有相應實體的資產作為支撐(比如公司的收入、利潤等),跟股票一樣。

因此,STO更容易被監管,保障性遠大於ICO,但是也會因此帶來更高的發行成本發行難度上也遠大於ICO。但相比IPO,STO的發行門檻相對較低,發行難度小。

STO處於ICO和IPO之間,結合的IPO的監管,同時也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更高效的運行。

優點:

第一次面向全球投資者,可以7*24小時交易,市場深度更廣;

可編程、快速結算,監管部門監管成本相對更低;

資產的互操作性,有更多的金融創新想象空間;

碎片化交易支持更大型交易;

符合聯邦法律法規,較操作IPO成本更低;

投資門檻較傳統更低。

缺點:

具有一定的市場和交易限制;

全球流動性受外匯管制限制;

全球監管政策不兼容。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說完了發行我們再來說流通,首先要提及的便是交易所。

國內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國外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場外交易所

交易所作為加密貨幣領域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最早的MT.Gox,到後來的比特幣中國、OKEx、火幣、比特時代、幣安等等,時刻有新玩家入場,時刻有過時玩家被淘汰,交易所第一梯隊的陣容幾乎每年、每季度都在發生變化。但頭部格局自17年九四事件及年底牛市洗禮,已基本確立,並延續至今日,國內市場上,火幣、幣安、OKEx三足鼎立的地位已頗為穩固。

今年以來,已有MXC抹茶、BiKi、BISS、HCion等幾匹黑馬嶄露頭角。

大舉上線“熱門幣”的抹茶,以社群裂變著稱的BiKi,開創會員制、打造百倍幣的BISS,以及用新穩定幣破局IEO打新風險的HCoin。各相比頭部平臺自建公鏈、圍造生態,“黑馬”們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用戶增長上。

目前加密數字資產市場上有上萬家交易所,市場深度和流動性被嚴重分割,各類安全事故和倒閉跑路對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實際上,很多小型交易平臺並不具備資產選擇和金融風險管理的能力,更不具備開發、維護交易系統的技術能力,本質上只是一個獲取客戶、服務客戶的平臺,這些中小交易所不管是技術成本還是安全風險都非常大。

另外,數字貨幣交易所的交易量一直是業內備受關注的話題,目前很多交易所存在刷交易量的行為。

Alameda Research的一份深入研究報告發現,大部分主流頭部交易所是有真實的流動性和交易量的,而很多突然在交易量排行榜上躍居榜首的交易所,通常有刷量造假的嫌疑。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據來源:FTX.com

而BTI此前發佈的一份市場監測報告顯示:幣安上超過10%的交易是清洗交易(wash trading,即“刷量”),火幣超過 50%,OKEx 高達 90%;另外,在實際交易量最大的 40 家交易所中,比特幣交易量約有 65% 是偽造的,幾乎所有偽造數據都來自 OKEx、Bibox、HitBTC 和火幣。

BTI 發現,在 CoinMarketCap排名前 25 位的交易所中,有 17 家交易的虛假交易量(fake volumes)比例超過 99%,包括 TOP50 中的 35 家交易所。在數據網站上排名的所有交易所中,超過 60% 的交易所幾乎沒有交易量。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上圖顯示,交易所幣安的真實交易量最高,達到 87%,這也意味著其虛假交易量為 13%;火幣真實交易量為 47%,虛假交易量高達 53%;OKEx只有 9% 的交易是真實的,虛假交易量超過 90%。其他交易所不一而足。

此外,比特幣的日交易量約有 92% 是偽造的。在實際交易量最大的 40 家交易所中,比特幣的日交易量約有 65% 是偽造的,幾乎所有偽造數據都來自OKEx、Bibox、HitBTC 和 火幣。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據來源:CMC 2019/8/6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據來源:CMC 2019/8/6

關於代幣刷量,TOP40 交易所中列出的 567 個代幣中,有 150 個代幣的虛假交易每天超過 50%;在市值排名前 25 的代幣中,以太經典(ETC)和波場(Tron)刷量最多,虛假交易比例高達 85%,並在整個代幣刷量榜單中排名第 24 名和第 25 名。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虛假交易量是業內真實存在的問題,加密貨幣市場規則尚未完全建立,亦缺乏監管,導致清洗交易這些欺騙性做法氾濫。在一個刷量變成行業潛規則而非禁忌的時代,有時候不是項目被交易所騙,而是項目自己刷量充數、雙方共同粉飾太平。

說完了交易所刷量這個沉重的話題,我們來說點輕鬆的,比特幣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幾筆交易。

1.第一筆個人間比特幣轉賬

"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 定

區塊鏈項目通過指定的發行平臺進行項目公示,信息披露等,在約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方式下首次發行代幣,投資人則以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進行投資,然後獲得該項目的代幣。未來該代幣也可以在指定的場景平臺內進行使用,或者在相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流通。總的來說,ICO就是項目方通過發行項目自身代幣,融資獲得通用數字貨幣的一種途徑。

IPO&ICO

相同點

通過出售股份來籌措資金;

投資者為了潛在的巨大收益而冒險參與。

不同點

ICO的大部分支持者是項目愛好者或非專業的投資者;

ICO不需要註冊經營牌照;

ICO平臺是第三方中立平臺,投資者自擔風險。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優缺點

優點:

發行簡單:不需要繁瑣的上市審批,不需要像股票申請上證卷交易所,發行簡單快捷。

回報率高:早期時候,一旦項目成功,發行的幣就會翻翻漲價,投資人不需要參與何管理和經營就可以一夜暴富。

缺點:

風險高:基礎項目偽需求、技術實現風險、融資用途不明、沒有補償方式、代幣價值沒有法律保障、投資者認知風險等。

無監管:項目上市無需政府等權威機構的監管,由於ICO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管,所以很多的人往往使用它來進行非法的集資詐騙,目的是圈錢。

ICO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STO

此STO非彼STO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相較於ICO,STO需要受相關證券機構以及證券法律法規監管,發行的代幣具有證券屬性。相比不易監管的ICO,STO更加安全,因為證券型代幣在發行前必須受法律監管,監管要求其代幣背後必須有相應實體的資產作為支撐(比如公司的收入、利潤等),跟股票一樣。

因此,STO更容易被監管,保障性遠大於ICO,但是也會因此帶來更高的發行成本發行難度上也遠大於ICO。但相比IPO,STO的發行門檻相對較低,發行難度小。

STO處於ICO和IPO之間,結合的IPO的監管,同時也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更高效的運行。

優點:

第一次面向全球投資者,可以7*24小時交易,市場深度更廣;

可編程、快速結算,監管部門監管成本相對更低;

資產的互操作性,有更多的金融創新想象空間;

碎片化交易支持更大型交易;

符合聯邦法律法規,較操作IPO成本更低;

投資門檻較傳統更低。

缺點:

具有一定的市場和交易限制;

全球流動性受外匯管制限制;

全球監管政策不兼容。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說完了發行我們再來說流通,首先要提及的便是交易所。

國內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國外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場外交易所

交易所作為加密貨幣領域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最早的MT.Gox,到後來的比特幣中國、OKEx、火幣、比特時代、幣安等等,時刻有新玩家入場,時刻有過時玩家被淘汰,交易所第一梯隊的陣容幾乎每年、每季度都在發生變化。但頭部格局自17年九四事件及年底牛市洗禮,已基本確立,並延續至今日,國內市場上,火幣、幣安、OKEx三足鼎立的地位已頗為穩固。

今年以來,已有MXC抹茶、BiKi、BISS、HCion等幾匹黑馬嶄露頭角。

大舉上線“熱門幣”的抹茶,以社群裂變著稱的BiKi,開創會員制、打造百倍幣的BISS,以及用新穩定幣破局IEO打新風險的HCoin。各相比頭部平臺自建公鏈、圍造生態,“黑馬”們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用戶增長上。

目前加密數字資產市場上有上萬家交易所,市場深度和流動性被嚴重分割,各類安全事故和倒閉跑路對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實際上,很多小型交易平臺並不具備資產選擇和金融風險管理的能力,更不具備開發、維護交易系統的技術能力,本質上只是一個獲取客戶、服務客戶的平臺,這些中小交易所不管是技術成本還是安全風險都非常大。

另外,數字貨幣交易所的交易量一直是業內備受關注的話題,目前很多交易所存在刷交易量的行為。

Alameda Research的一份深入研究報告發現,大部分主流頭部交易所是有真實的流動性和交易量的,而很多突然在交易量排行榜上躍居榜首的交易所,通常有刷量造假的嫌疑。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據來源:FTX.com

而BTI此前發佈的一份市場監測報告顯示:幣安上超過10%的交易是清洗交易(wash trading,即“刷量”),火幣超過 50%,OKEx 高達 90%;另外,在實際交易量最大的 40 家交易所中,比特幣交易量約有 65% 是偽造的,幾乎所有偽造數據都來自 OKEx、Bibox、HitBTC 和火幣。

BTI 發現,在 CoinMarketCap排名前 25 位的交易所中,有 17 家交易的虛假交易量(fake volumes)比例超過 99%,包括 TOP50 中的 35 家交易所。在數據網站上排名的所有交易所中,超過 60% 的交易所幾乎沒有交易量。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上圖顯示,交易所幣安的真實交易量最高,達到 87%,這也意味著其虛假交易量為 13%;火幣真實交易量為 47%,虛假交易量高達 53%;OKEx只有 9% 的交易是真實的,虛假交易量超過 90%。其他交易所不一而足。

此外,比特幣的日交易量約有 92% 是偽造的。在實際交易量最大的 40 家交易所中,比特幣的日交易量約有 65% 是偽造的,幾乎所有偽造數據都來自OKEx、Bibox、HitBTC 和 火幣。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據來源:CMC 2019/8/6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據來源:CMC 2019/8/6

關於代幣刷量,TOP40 交易所中列出的 567 個代幣中,有 150 個代幣的虛假交易每天超過 50%;在市值排名前 25 的代幣中,以太經典(ETC)和波場(Tron)刷量最多,虛假交易比例高達 85%,並在整個代幣刷量榜單中排名第 24 名和第 25 名。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虛假交易量是業內真實存在的問題,加密貨幣市場規則尚未完全建立,亦缺乏監管,導致清洗交易這些欺騙性做法氾濫。在一個刷量變成行業潛規則而非禁忌的時代,有時候不是項目被交易所騙,而是項目自己刷量充數、雙方共同粉飾太平。

說完了交易所刷量這個沉重的話題,我們來說點輕鬆的,比特幣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幾筆交易。

1.第一筆個人間比特幣轉賬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2009年1月12日。中本聰在區塊高度170向Hal Finney發送了10枚比特幣。和許多早期的轉賬一樣,這筆轉賬的成本也是0枚比特幣。

2.第一筆比特幣與法幣交易

"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 定

區塊鏈項目通過指定的發行平臺進行項目公示,信息披露等,在約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方式下首次發行代幣,投資人則以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進行投資,然後獲得該項目的代幣。未來該代幣也可以在指定的場景平臺內進行使用,或者在相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流通。總的來說,ICO就是項目方通過發行項目自身代幣,融資獲得通用數字貨幣的一種途徑。

IPO&ICO

相同點

通過出售股份來籌措資金;

投資者為了潛在的巨大收益而冒險參與。

不同點

ICO的大部分支持者是項目愛好者或非專業的投資者;

ICO不需要註冊經營牌照;

ICO平臺是第三方中立平臺,投資者自擔風險。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優缺點

優點:

發行簡單:不需要繁瑣的上市審批,不需要像股票申請上證卷交易所,發行簡單快捷。

回報率高:早期時候,一旦項目成功,發行的幣就會翻翻漲價,投資人不需要參與何管理和經營就可以一夜暴富。

缺點:

風險高:基礎項目偽需求、技術實現風險、融資用途不明、沒有補償方式、代幣價值沒有法律保障、投資者認知風險等。

無監管:項目上市無需政府等權威機構的監管,由於ICO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管,所以很多的人往往使用它來進行非法的集資詐騙,目的是圈錢。

ICO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STO

此STO非彼STO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相較於ICO,STO需要受相關證券機構以及證券法律法規監管,發行的代幣具有證券屬性。相比不易監管的ICO,STO更加安全,因為證券型代幣在發行前必須受法律監管,監管要求其代幣背後必須有相應實體的資產作為支撐(比如公司的收入、利潤等),跟股票一樣。

因此,STO更容易被監管,保障性遠大於ICO,但是也會因此帶來更高的發行成本發行難度上也遠大於ICO。但相比IPO,STO的發行門檻相對較低,發行難度小。

STO處於ICO和IPO之間,結合的IPO的監管,同時也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更高效的運行。

優點:

第一次面向全球投資者,可以7*24小時交易,市場深度更廣;

可編程、快速結算,監管部門監管成本相對更低;

資產的互操作性,有更多的金融創新想象空間;

碎片化交易支持更大型交易;

符合聯邦法律法規,較操作IPO成本更低;

投資門檻較傳統更低。

缺點:

具有一定的市場和交易限制;

全球流動性受外匯管制限制;

全球監管政策不兼容。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說完了發行我們再來說流通,首先要提及的便是交易所。

國內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國外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場外交易所

交易所作為加密貨幣領域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最早的MT.Gox,到後來的比特幣中國、OKEx、火幣、比特時代、幣安等等,時刻有新玩家入場,時刻有過時玩家被淘汰,交易所第一梯隊的陣容幾乎每年、每季度都在發生變化。但頭部格局自17年九四事件及年底牛市洗禮,已基本確立,並延續至今日,國內市場上,火幣、幣安、OKEx三足鼎立的地位已頗為穩固。

今年以來,已有MXC抹茶、BiKi、BISS、HCion等幾匹黑馬嶄露頭角。

大舉上線“熱門幣”的抹茶,以社群裂變著稱的BiKi,開創會員制、打造百倍幣的BISS,以及用新穩定幣破局IEO打新風險的HCoin。各相比頭部平臺自建公鏈、圍造生態,“黑馬”們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用戶增長上。

目前加密數字資產市場上有上萬家交易所,市場深度和流動性被嚴重分割,各類安全事故和倒閉跑路對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實際上,很多小型交易平臺並不具備資產選擇和金融風險管理的能力,更不具備開發、維護交易系統的技術能力,本質上只是一個獲取客戶、服務客戶的平臺,這些中小交易所不管是技術成本還是安全風險都非常大。

另外,數字貨幣交易所的交易量一直是業內備受關注的話題,目前很多交易所存在刷交易量的行為。

Alameda Research的一份深入研究報告發現,大部分主流頭部交易所是有真實的流動性和交易量的,而很多突然在交易量排行榜上躍居榜首的交易所,通常有刷量造假的嫌疑。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據來源:FTX.com

而BTI此前發佈的一份市場監測報告顯示:幣安上超過10%的交易是清洗交易(wash trading,即“刷量”),火幣超過 50%,OKEx 高達 90%;另外,在實際交易量最大的 40 家交易所中,比特幣交易量約有 65% 是偽造的,幾乎所有偽造數據都來自 OKEx、Bibox、HitBTC 和火幣。

BTI 發現,在 CoinMarketCap排名前 25 位的交易所中,有 17 家交易的虛假交易量(fake volumes)比例超過 99%,包括 TOP50 中的 35 家交易所。在數據網站上排名的所有交易所中,超過 60% 的交易所幾乎沒有交易量。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上圖顯示,交易所幣安的真實交易量最高,達到 87%,這也意味著其虛假交易量為 13%;火幣真實交易量為 47%,虛假交易量高達 53%;OKEx只有 9% 的交易是真實的,虛假交易量超過 90%。其他交易所不一而足。

此外,比特幣的日交易量約有 92% 是偽造的。在實際交易量最大的 40 家交易所中,比特幣的日交易量約有 65% 是偽造的,幾乎所有偽造數據都來自OKEx、Bibox、HitBTC 和 火幣。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據來源:CMC 2019/8/6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據來源:CMC 2019/8/6

關於代幣刷量,TOP40 交易所中列出的 567 個代幣中,有 150 個代幣的虛假交易每天超過 50%;在市值排名前 25 的代幣中,以太經典(ETC)和波場(Tron)刷量最多,虛假交易比例高達 85%,並在整個代幣刷量榜單中排名第 24 名和第 25 名。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虛假交易量是業內真實存在的問題,加密貨幣市場規則尚未完全建立,亦缺乏監管,導致清洗交易這些欺騙性做法氾濫。在一個刷量變成行業潛規則而非禁忌的時代,有時候不是項目被交易所騙,而是項目自己刷量充數、雙方共同粉飾太平。

說完了交易所刷量這個沉重的話題,我們來說點輕鬆的,比特幣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幾筆交易。

1.第一筆個人間比特幣轉賬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2009年1月12日。中本聰在區塊高度170向Hal Finney發送了10枚比特幣。和許多早期的轉賬一樣,這筆轉賬的成本也是0枚比特幣。

2.第一筆比特幣與法幣交易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2009年10月12日,芬蘭開發者Martti Malmi以5.02美元的價格出售了5050枚BTC給新自由標準(NewLibertyStandard)。

3.天價披薩

"

摘要: 淺析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我們知道,像股票、債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就是流通市場。相應的,數字貨幣也有發行和流通市場。

IPO(首次公開募股)&ICO(首次幣發行)&STO(證券型代幣發行)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 定

區塊鏈項目通過指定的發行平臺進行項目公示,信息披露等,在約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方式下首次發行代幣,投資人則以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進行投資,然後獲得該項目的代幣。未來該代幣也可以在指定的場景平臺內進行使用,或者在相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二級市場交易流通。總的來說,ICO就是項目方通過發行項目自身代幣,融資獲得通用數字貨幣的一種途徑。

IPO&ICO

相同點

通過出售股份來籌措資金;

投資者為了潛在的巨大收益而冒險參與。

不同點

ICO的大部分支持者是項目愛好者或非專業的投資者;

ICO不需要註冊經營牌照;

ICO平臺是第三方中立平臺,投資者自擔風險。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ICO優缺點

優點:

發行簡單:不需要繁瑣的上市審批,不需要像股票申請上證卷交易所,發行簡單快捷。

回報率高:早期時候,一旦項目成功,發行的幣就會翻翻漲價,投資人不需要參與何管理和經營就可以一夜暴富。

缺點:

風險高:基礎項目偽需求、技術實現風險、融資用途不明、沒有補償方式、代幣價值沒有法律保障、投資者認知風險等。

無監管:項目上市無需政府等權威機構的監管,由於ICO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管,所以很多的人往往使用它來進行非法的集資詐騙,目的是圈錢。

ICO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STO

此STO非彼STO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相較於ICO,STO需要受相關證券機構以及證券法律法規監管,發行的代幣具有證券屬性。相比不易監管的ICO,STO更加安全,因為證券型代幣在發行前必須受法律監管,監管要求其代幣背後必須有相應實體的資產作為支撐(比如公司的收入、利潤等),跟股票一樣。

因此,STO更容易被監管,保障性遠大於ICO,但是也會因此帶來更高的發行成本發行難度上也遠大於ICO。但相比IPO,STO的發行門檻相對較低,發行難度小。

STO處於ICO和IPO之間,結合的IPO的監管,同時也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更高效的運行。

優點:

第一次面向全球投資者,可以7*24小時交易,市場深度更廣;

可編程、快速結算,監管部門監管成本相對更低;

資產的互操作性,有更多的金融創新想象空間;

碎片化交易支持更大型交易;

符合聯邦法律法規,較操作IPO成本更低;

投資門檻較傳統更低。

缺點:

具有一定的市場和交易限制;

全球流動性受外匯管制限制;

全球監管政策不兼容。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說完了發行我們再來說流通,首先要提及的便是交易所。

國內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國外交易所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場外交易所

交易所作為加密貨幣領域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最早的MT.Gox,到後來的比特幣中國、OKEx、火幣、比特時代、幣安等等,時刻有新玩家入場,時刻有過時玩家被淘汰,交易所第一梯隊的陣容幾乎每年、每季度都在發生變化。但頭部格局自17年九四事件及年底牛市洗禮,已基本確立,並延續至今日,國內市場上,火幣、幣安、OKEx三足鼎立的地位已頗為穩固。

今年以來,已有MXC抹茶、BiKi、BISS、HCion等幾匹黑馬嶄露頭角。

大舉上線“熱門幣”的抹茶,以社群裂變著稱的BiKi,開創會員制、打造百倍幣的BISS,以及用新穩定幣破局IEO打新風險的HCoin。各相比頭部平臺自建公鏈、圍造生態,“黑馬”們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用戶增長上。

目前加密數字資產市場上有上萬家交易所,市場深度和流動性被嚴重分割,各類安全事故和倒閉跑路對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實際上,很多小型交易平臺並不具備資產選擇和金融風險管理的能力,更不具備開發、維護交易系統的技術能力,本質上只是一個獲取客戶、服務客戶的平臺,這些中小交易所不管是技術成本還是安全風險都非常大。

另外,數字貨幣交易所的交易量一直是業內備受關注的話題,目前很多交易所存在刷交易量的行為。

Alameda Research的一份深入研究報告發現,大部分主流頭部交易所是有真實的流動性和交易量的,而很多突然在交易量排行榜上躍居榜首的交易所,通常有刷量造假的嫌疑。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據來源:FTX.com

而BTI此前發佈的一份市場監測報告顯示:幣安上超過10%的交易是清洗交易(wash trading,即“刷量”),火幣超過 50%,OKEx 高達 90%;另外,在實際交易量最大的 40 家交易所中,比特幣交易量約有 65% 是偽造的,幾乎所有偽造數據都來自 OKEx、Bibox、HitBTC 和火幣。

BTI 發現,在 CoinMarketCap排名前 25 位的交易所中,有 17 家交易的虛假交易量(fake volumes)比例超過 99%,包括 TOP50 中的 35 家交易所。在數據網站上排名的所有交易所中,超過 60% 的交易所幾乎沒有交易量。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上圖顯示,交易所幣安的真實交易量最高,達到 87%,這也意味著其虛假交易量為 13%;火幣真實交易量為 47%,虛假交易量高達 53%;OKEx只有 9% 的交易是真實的,虛假交易量超過 90%。其他交易所不一而足。

此外,比特幣的日交易量約有 92% 是偽造的。在實際交易量最大的 40 家交易所中,比特幣的日交易量約有 65% 是偽造的,幾乎所有偽造數據都來自OKEx、Bibox、HitBTC 和 火幣。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據來源:CMC 2019/8/6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數據來源:CMC 2019/8/6

關於代幣刷量,TOP40 交易所中列出的 567 個代幣中,有 150 個代幣的虛假交易每天超過 50%;在市值排名前 25 的代幣中,以太經典(ETC)和波場(Tron)刷量最多,虛假交易比例高達 85%,並在整個代幣刷量榜單中排名第 24 名和第 25 名。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虛假交易量是業內真實存在的問題,加密貨幣市場規則尚未完全建立,亦缺乏監管,導致清洗交易這些欺騙性做法氾濫。在一個刷量變成行業潛規則而非禁忌的時代,有時候不是項目被交易所騙,而是項目自己刷量充數、雙方共同粉飾太平。

說完了交易所刷量這個沉重的話題,我們來說點輕鬆的,比特幣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幾筆交易。

1.第一筆個人間比特幣轉賬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2009年1月12日。中本聰在區塊高度170向Hal Finney發送了10枚比特幣。和許多早期的轉賬一樣,這筆轉賬的成本也是0枚比特幣。

2.第一筆比特幣與法幣交易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2009年10月12日,芬蘭開發者Martti Malmi以5.02美元的價格出售了5050枚BTC給新自由標準(NewLibertyStandard)。

3.天價披薩

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程序員Laszlo Hanyecz花費10000枚比特幣購買披薩的事件有名到出圈,放在今天,這兩塊披薩的價值超過一億美元。

這筆交易位於區塊高度57043,它記錄了2010年5月22日10000.99個BTC的交易。其中的0.99 BTC是用來支付礦工的費用的,這相當於每字節4191聰。

4.門頭溝鉅額轉賬

2011年6月23日,Mt. Gox(門頭溝)首席執行官Mark Karpeles在被要求證明某筆資金處於他的保管之下時,從他控制的一個錢包地址向另一個地址裡轉出了442000枚比特幣。

5.令人沮喪的交易手續費

2013年5月16日發生了一筆金額為98枚比特幣的交易,附加了30比特幣的礦工費,結果是每字節成本高達680萬聰。最終,確認交易的礦池返還了7.5比特幣。

無獨有偶,2013年8月,有人發送了附帶200比特幣礦工費的交易,而收取這筆費用的礦池最終善意返還了。2016年有人又發送了一筆金額0.0001比特幣的交易,而附帶了291比特幣的礦工費。

(作者:FutureMine,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臺“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