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

沂濤鎮在1965年之前名叫太平鄉

為紀念朱沂濤烈士的革命精神

後人將其家鄉更名為沂濤鄉

1999年10月撤鄉設鎮成為沂濤鎮

並沿用至今

"

沂濤鎮在1965年之前名叫太平鄉

為紀念朱沂濤烈士的革命精神

後人將其家鄉更名為沂濤鄉

1999年10月撤鄉設鎮成為沂濤鎮

並沿用至今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今天

就讓我們走進革命烈士朱沂濤的家鄉

——沂濤鎮

去重溫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瞭解英雄家鄉的人民是如何用烈士精神

激發復興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實現高質量發展

朱沂濤,1907年生於太平朱劉莊一個貧苦農民家中。抗戰爆發後,朱沂濤積極參加地方民眾抗日活動,次年在家鄉組建民眾抗日聯防隊,1940年3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3年9月,時任沭陽縣九區八中隊民兵中隊長的朱沂濤,接到上級命令,阻擊沭城下鄉搶糧的日偽軍,在張圩鴨莊阻擊戰中光榮犧牲,年僅36歲。

"

沂濤鎮在1965年之前名叫太平鄉

為紀念朱沂濤烈士的革命精神

後人將其家鄉更名為沂濤鄉

1999年10月撤鄉設鎮成為沂濤鎮

並沿用至今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今天

就讓我們走進革命烈士朱沂濤的家鄉

——沂濤鎮

去重溫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瞭解英雄家鄉的人民是如何用烈士精神

激發復興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實現高質量發展

朱沂濤,1907年生於太平朱劉莊一個貧苦農民家中。抗戰爆發後,朱沂濤積極參加地方民眾抗日活動,次年在家鄉組建民眾抗日聯防隊,1940年3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3年9月,時任沭陽縣九區八中隊民兵中隊長的朱沂濤,接到上級命令,阻擊沭城下鄉搶糧的日偽軍,在張圩鴨莊阻擊戰中光榮犧牲,年僅36歲。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回憶起爺爺朱沂濤,今年62歲的朱少東介紹說,經常聽父輩說起爺爺的故事,爺爺英勇善戰、艱苦奮鬥的精神一直是他學習的榜樣,也激勵著他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了一生。

"

沂濤鎮在1965年之前名叫太平鄉

為紀念朱沂濤烈士的革命精神

後人將其家鄉更名為沂濤鄉

1999年10月撤鄉設鎮成為沂濤鎮

並沿用至今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今天

就讓我們走進革命烈士朱沂濤的家鄉

——沂濤鎮

去重溫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瞭解英雄家鄉的人民是如何用烈士精神

激發復興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實現高質量發展

朱沂濤,1907年生於太平朱劉莊一個貧苦農民家中。抗戰爆發後,朱沂濤積極參加地方民眾抗日活動,次年在家鄉組建民眾抗日聯防隊,1940年3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3年9月,時任沭陽縣九區八中隊民兵中隊長的朱沂濤,接到上級命令,阻擊沭城下鄉搶糧的日偽軍,在張圩鴨莊阻擊戰中光榮犧牲,年僅36歲。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回憶起爺爺朱沂濤,今年62歲的朱少東介紹說,經常聽父輩說起爺爺的故事,爺爺英勇善戰、艱苦奮鬥的精神一直是他學習的榜樣,也激勵著他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了一生。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朱沂濤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影響的不僅僅是一代人。在沂濤中學,朱沂濤烈士塑像坐落在學校的中軸線上,向一代又一代學子訴說著曾經的革命故事,也成為他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繼承和發揚革命遺志的精神源泉。

"

沂濤鎮在1965年之前名叫太平鄉

為紀念朱沂濤烈士的革命精神

後人將其家鄉更名為沂濤鄉

1999年10月撤鄉設鎮成為沂濤鎮

並沿用至今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今天

就讓我們走進革命烈士朱沂濤的家鄉

——沂濤鎮

去重溫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瞭解英雄家鄉的人民是如何用烈士精神

激發復興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實現高質量發展

朱沂濤,1907年生於太平朱劉莊一個貧苦農民家中。抗戰爆發後,朱沂濤積極參加地方民眾抗日活動,次年在家鄉組建民眾抗日聯防隊,1940年3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3年9月,時任沭陽縣九區八中隊民兵中隊長的朱沂濤,接到上級命令,阻擊沭城下鄉搶糧的日偽軍,在張圩鴨莊阻擊戰中光榮犧牲,年僅36歲。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回憶起爺爺朱沂濤,今年62歲的朱少東介紹說,經常聽父輩說起爺爺的故事,爺爺英勇善戰、艱苦奮鬥的精神一直是他學習的榜樣,也激勵著他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了一生。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朱沂濤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影響的不僅僅是一代人。在沂濤中學,朱沂濤烈士塑像坐落在學校的中軸線上,向一代又一代學子訴說著曾經的革命故事,也成為他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繼承和發揚革命遺志的精神源泉。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沂濤鎮地處蘇北宿、淮、連三市交界,為宿遷市、沭陽縣“東大門”,是淮海革命老區。毛澤東、江澤民、胡錦濤曾先後就沂濤發展做過批示。如今,朱沂濤的出生地沂濤村,正乘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東風,依託綠色的自然肌底,發揮生態特色優勢,大力發展瓜蔞、稻蝦養殖等高效農業,不斷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村級經濟發展。

"

沂濤鎮在1965年之前名叫太平鄉

為紀念朱沂濤烈士的革命精神

後人將其家鄉更名為沂濤鄉

1999年10月撤鄉設鎮成為沂濤鎮

並沿用至今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今天

就讓我們走進革命烈士朱沂濤的家鄉

——沂濤鎮

去重溫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瞭解英雄家鄉的人民是如何用烈士精神

激發復興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實現高質量發展

朱沂濤,1907年生於太平朱劉莊一個貧苦農民家中。抗戰爆發後,朱沂濤積極參加地方民眾抗日活動,次年在家鄉組建民眾抗日聯防隊,1940年3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3年9月,時任沭陽縣九區八中隊民兵中隊長的朱沂濤,接到上級命令,阻擊沭城下鄉搶糧的日偽軍,在張圩鴨莊阻擊戰中光榮犧牲,年僅36歲。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回憶起爺爺朱沂濤,今年62歲的朱少東介紹說,經常聽父輩說起爺爺的故事,爺爺英勇善戰、艱苦奮鬥的精神一直是他學習的榜樣,也激勵著他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了一生。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朱沂濤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影響的不僅僅是一代人。在沂濤中學,朱沂濤烈士塑像坐落在學校的中軸線上,向一代又一代學子訴說著曾經的革命故事,也成為他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繼承和發揚革命遺志的精神源泉。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沂濤鎮地處蘇北宿、淮、連三市交界,為宿遷市、沭陽縣“東大門”,是淮海革命老區。毛澤東、江澤民、胡錦濤曾先後就沂濤發展做過批示。如今,朱沂濤的出生地沂濤村,正乘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東風,依託綠色的自然肌底,發揮生態特色優勢,大力發展瓜蔞、稻蝦養殖等高效農業,不斷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村級經濟發展。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發展好英雄的家鄉,就是對英雄最好的緬懷。在朱沂濤烈士的精神鼓舞下,沂濤鎮始終圍繞黨建引領一條主線,突出社會穩定和項目招引兩項重點,實施民生實事、精準扶貧、生態環境三大工程,提升“文化強鎮、自我學習、政策執行、責任擔當”四種能力,通過不斷扛實政治責任,狠抓工作落實,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了穩步發展。截至目前,共有重點工業企業34家,已初步形成以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白酒釀造為主體的工業格局,並在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積極打造“瓜蔞小鎮”。

"

沂濤鎮在1965年之前名叫太平鄉

為紀念朱沂濤烈士的革命精神

後人將其家鄉更名為沂濤鄉

1999年10月撤鄉設鎮成為沂濤鎮

並沿用至今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今天

就讓我們走進革命烈士朱沂濤的家鄉

——沂濤鎮

去重溫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瞭解英雄家鄉的人民是如何用烈士精神

激發復興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實現高質量發展

朱沂濤,1907年生於太平朱劉莊一個貧苦農民家中。抗戰爆發後,朱沂濤積極參加地方民眾抗日活動,次年在家鄉組建民眾抗日聯防隊,1940年3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3年9月,時任沭陽縣九區八中隊民兵中隊長的朱沂濤,接到上級命令,阻擊沭城下鄉搶糧的日偽軍,在張圩鴨莊阻擊戰中光榮犧牲,年僅36歲。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回憶起爺爺朱沂濤,今年62歲的朱少東介紹說,經常聽父輩說起爺爺的故事,爺爺英勇善戰、艱苦奮鬥的精神一直是他學習的榜樣,也激勵著他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了一生。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朱沂濤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影響的不僅僅是一代人。在沂濤中學,朱沂濤烈士塑像坐落在學校的中軸線上,向一代又一代學子訴說著曾經的革命故事,也成為他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繼承和發揚革命遺志的精神源泉。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沂濤鎮地處蘇北宿、淮、連三市交界,為宿遷市、沭陽縣“東大門”,是淮海革命老區。毛澤東、江澤民、胡錦濤曾先後就沂濤發展做過批示。如今,朱沂濤的出生地沂濤村,正乘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東風,依託綠色的自然肌底,發揮生態特色優勢,大力發展瓜蔞、稻蝦養殖等高效農業,不斷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村級經濟發展。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發展好英雄的家鄉,就是對英雄最好的緬懷。在朱沂濤烈士的精神鼓舞下,沂濤鎮始終圍繞黨建引領一條主線,突出社會穩定和項目招引兩項重點,實施民生實事、精準扶貧、生態環境三大工程,提升“文化強鎮、自我學習、政策執行、責任擔當”四種能力,通過不斷扛實政治責任,狠抓工作落實,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了穩步發展。截至目前,共有重點工業企業34家,已初步形成以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白酒釀造為主體的工業格局,並在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積極打造“瓜蔞小鎮”。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此外,該鎮還依託各村地理優勢,在柴南河、六塘河古屯河沿線村居發展“稻蝦混養”示範基地1500多畝,花卉苗木2000畝、蔬菜2000畝、果樹1000畝等特色農業新格局,讓當地的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

沂濤鎮在1965年之前名叫太平鄉

為紀念朱沂濤烈士的革命精神

後人將其家鄉更名為沂濤鄉

1999年10月撤鄉設鎮成為沂濤鎮

並沿用至今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今天

就讓我們走進革命烈士朱沂濤的家鄉

——沂濤鎮

去重溫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瞭解英雄家鄉的人民是如何用烈士精神

激發復興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實現高質量發展

朱沂濤,1907年生於太平朱劉莊一個貧苦農民家中。抗戰爆發後,朱沂濤積極參加地方民眾抗日活動,次年在家鄉組建民眾抗日聯防隊,1940年3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3年9月,時任沭陽縣九區八中隊民兵中隊長的朱沂濤,接到上級命令,阻擊沭城下鄉搶糧的日偽軍,在張圩鴨莊阻擊戰中光榮犧牲,年僅36歲。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回憶起爺爺朱沂濤,今年62歲的朱少東介紹說,經常聽父輩說起爺爺的故事,爺爺英勇善戰、艱苦奮鬥的精神一直是他學習的榜樣,也激勵著他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了一生。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朱沂濤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影響的不僅僅是一代人。在沂濤中學,朱沂濤烈士塑像坐落在學校的中軸線上,向一代又一代學子訴說著曾經的革命故事,也成為他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繼承和發揚革命遺志的精神源泉。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沂濤鎮地處蘇北宿、淮、連三市交界,為宿遷市、沭陽縣“東大門”,是淮海革命老區。毛澤東、江澤民、胡錦濤曾先後就沂濤發展做過批示。如今,朱沂濤的出生地沂濤村,正乘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東風,依託綠色的自然肌底,發揮生態特色優勢,大力發展瓜蔞、稻蝦養殖等高效農業,不斷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村級經濟發展。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發展好英雄的家鄉,就是對英雄最好的緬懷。在朱沂濤烈士的精神鼓舞下,沂濤鎮始終圍繞黨建引領一條主線,突出社會穩定和項目招引兩項重點,實施民生實事、精準扶貧、生態環境三大工程,提升“文化強鎮、自我學習、政策執行、責任擔當”四種能力,通過不斷扛實政治責任,狠抓工作落實,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了穩步發展。截至目前,共有重點工業企業34家,已初步形成以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白酒釀造為主體的工業格局,並在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積極打造“瓜蔞小鎮”。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此外,該鎮還依託各村地理優勢,在柴南河、六塘河古屯河沿線村居發展“稻蝦混養”示範基地1500多畝,花卉苗木2000畝、蔬菜2000畝、果樹1000畝等特色農業新格局,讓當地的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沂濤鎮: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地名

祝願沂濤

明天更美好

記者/仲利 張巖編輯/朱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