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數學就要讓孩子上輔導班?錯,孩子需要的是這3種能力3種方法

數學 不完美媽媽 蘋果 高考 雲計算 大白的育兒經 2019-06-19

這幾天,同事已經開始為孩子打聽起了暑期班,準備放假的時候,給孩子報個奧數好好補一下數學。他的孩子今年五年級,據說五年級的應用題,已經把同事繞暈了,都不知道該怎麼教孩子。

聯想到今年的高考,令人叫苦不迭的雲計算和維納斯,有些考生看了考題奔潰大哭,還有些考生在考完後吐槽:“把人逼急了什麼事都做的出來,但是被數學逼急了,還是做不出。”數學,成了讓所有家長和孩子“聞之喪膽”的一個科目。

《少年派》的主角林妙妙曾這樣評價數學課:“這一堂數學課下來,帥哥變大爺,蘿莉變大媽,腦力太激盪了。”甚至還和父親抱怨:“為什麼我們非得學些一輩子都用不上的,比如說數學,肯定用不上那些數學知識,為什麼還要學呢?”

數學,是所有作業裡的重災區,讓孩子抓耳撓腮,讓家長拍案而起,恨不得像岳雲鵬一樣發個招聘啟事,找個人給孩子輔導數學作業。究竟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學好數學呢?或者有沒有一些好的辦法,能夠幫助孩子對數學感興趣?

學好數學就要讓孩子上輔導班?錯,孩子需要的是這3種能力3種方法

首先,家長要避免數學上的認知誤區

誤區之一、孩子不會加減運算,是孩子的智商有問題?

前幾天看到悟空問答上有這麼一個提問:“教四歲半的兒子20以內的加減法,孩子學不會,家長質疑孩子的智商,對此你怎麼看?“

孩子不會20以內的加減法,有時並不是孩子的智商問題,而是父母教的方法錯了。數學本身是一個階梯型學習的過程,這個階梯是從聲音-符號-數量-順序一一遞進。如果父母一上來就拿著筆和紙教孩子1+1=2,那孩子不會是正常的。

一、口頭數數

父母對孩子的數學啟蒙可以從數數開始,1234567最先從1數到10,然後慢慢數到100,再從100倒數回1。這時候的1234567,和孩子唸的ABCDEFG一樣,孩子都只是記住了語音順序,但是並不明白自己唸的是什麼。這個階段的好處是:能培養孩子的“數感”,而且從100數回1的過程,對孩子是一種逆向思維的訓練。

二、手指點數

在孩子學會數數後,可以教孩子數生活裡的物體,一邊用手指點,一邊念出數字。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把數字和計數過程聯繫起來,比如:孩子念1的時候,點1個蘋果。有些孩子念2,可是手指卻已經點到了第4個蘋果,這就是他的口頭節奏和手指節奏不同步。

這個階段的好處是:能夠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性,如果他能夠做到口頭和手指計數一一對應,那麼理解能力就能進步一大截。

學好數學就要讓孩子上輔導班?錯,孩子需要的是這3種能力3種方法

三、加上量詞

手指點數這個階段會持續較長的時間,生活中有大量的具體實物給孩子反覆練習。當孩子可以準確用1234567數對了物體,那麼父母可以再加上量詞。有時孩子1234567會數了,但是一旦加上量詞,比如:一輛車、兩輛車、三輛車,他就懵了。這表明孩子並沒有把數的概念內化,如果他能把每個數字理解為獨立的量,那麼搭上任何量詞,他都能數對。

這個階段的好處是:提升孩子早期的思維,這裡要注意,當孩子連數數都數不清的時候,千萬不要急於讓孩子學加減法,否則一切只是死記硬背。

四、理清順序

孩子學會數數後,我們可以進一步幫助孩子理清數的順序。比如:打亂數字卡片,讓孩子重新進行排序,問問他哪個數字先,哪個數字後。如果孩子之前基礎打得好,這個階段會很順利。

這個階段的好處是:讓孩子對數軸建立直觀的概念,這對孩子之後學習運算、分數、小數都有很大的幫助。

孩子的數學啟蒙不是簡單的1+1=2,而是從聲音-符號-數量-順序的循序漸進,這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打下堅實的基礎,更加可以用生活中的實物引發孩子的興趣。

學好數學就要讓孩子上輔導班?錯,孩子需要的是這3種能力3種方法

誤區之二、父母本身數學不好,如何去教孩子數學?

有些父母對輔導孩子數學作業沒有信心,因為本身數學不好,如果再盲目輔導,那不是耽誤孩子嗎?

父母們要擺正心態,首先對學齡前孩子的數學啟蒙,並不是多麼高深的訓練。其中最關鍵的是用生活中的實物,讓孩子建立對數字的感知,這是輔導班和老師都無法完成的,需要的是大量的時間和很多的耐心,所以父母是孩子數學最好的啟蒙者。

其次,孩子有了很好的感知能力後,再去學校接受正規的訓練,那個學好數學就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在《媽媽教的數學》這本書中,作者的媽媽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但是這位媽媽善用生活中的智慧,比如:買日用品讓孩子口算數錢、乘公交車時讓孩子去買票並核對找零是否正確,這樣的生活細節培養了作者引以為豪的數學能力。

如果,父母因為擔心本身能力不夠,就給孩子報一些天價培訓班,那麼可能會適得其反,讓孩子一見到數字便心生恐懼,更不要談什麼興趣激發、培養或發展了。孩子遇到的困難越多,越容易引發挫敗感,反映出來的就是逃避數學,消極學習。

最後,要根據孩子的規律來,孩子小的時候,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就十幾二十分鐘,讓他完整的上一節課,確實是有點為難他,所以在生活中進行數學教學,才是最適合孩子的。

學好數學就要讓孩子上輔導班?錯,孩子需要的是這3種能力3種方法

誤區三、孩子數學不好是做的太少,每天多做50題

《放學後》中的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單獨佈置作業,大多都是數學題。比如:破十法的題來個50題,覺得這樣能讓孩子完成大量積累,深刻記憶的數學提升。其實,父母的這個行為也是一個誤區,是用文科的方法來教導孩子學數學。

大數學家菲力克斯·克萊因說:“數學最困難的地方在於,不管任何人想要進入它,就必須在自己心裡,依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地把它的發展再現一次。”

孩子每天重複進行的數學練習,其實只是低級的訓練,相當於他只是刻板地背下了1+2=3,而刻板記憶可以用來學習文科,卻不適合學習數學。數學講究的是邏輯思維推理的能力,有些家長髮現,孩子會做2+3=5,可是5-2=3他就不會了,就是這個道理。

那如何破除孩子的這種刻板記憶呢?

如同大數學家克萊因的那段話,要讓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它的發展重現一次。如果20之內的加減法孩子都會了,那麼就給孩子出些100以內的加減法。這個時候孩子一定會說自己沒學過,但家長可以告訴他,就按照20以內的方法琢磨。

告訴孩子方法讓他重複練習,遠比不上讓他靠自己的猜想和論證得出結論,哪怕這個過程是孩子靠著掰手指得出的。這樣的孩子不僅敢於大膽試錯,去探索一些未知的領域,更能增加孩子解決困難的決心。

學好數學就要讓孩子上輔導班?錯,孩子需要的是這3種能力3種方法

學數學,到底學的是什麼?

《最強大腦》中有些選手有著超強的心算能力,五歲男孩的心算速度堪比計算機。但是他的數學能力和運算能力是同樣出色嗎?

不一定,因為數學能力的構成並非只有運算能力,它只是數學中的一小部分。許多父母太注重於數學的表面,而忽略了潛藏於數學背後的那些能力。

一、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看上去是文科能力,但是並不是這麼簡單,許多孩子在數學中遇到最大的問題,不是算術本身,而是看不懂題目的意思,列不出算式。這種能力隨著孩子年級的增高,會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到了應用題的環節,有些孩子孩子還在審題,有些孩子卻已經把算式列了出來,所以閱讀這一步很關鍵。

打個比方:一道應用題會含有干擾信息,或者多餘條件。如果要正確解出這道題,那麼就應該養成圈關鍵詞、草稿解題,畫圖解析的習慣,圈關鍵詞又是和閱讀理解相關的能力。

一項來自於德國天才兒童的研究表明:數學方面的天才都具備對語言中詞彙的特殊理解能力。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強化孩子的語文閱讀,低年級語文數學不分家。那要增強語文閱讀能力,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在故事中融入數學。家長可以編些小故事,或者靈活運用生活中的案列,讓孩子開動腦筋,這也是應用題的雛形。

學好數學就要讓孩子上輔導班?錯,孩子需要的是這3種能力3種方法

二、空間想象能力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空間想象能力顯得似乎過於複雜。但是這對孩子將來的幾何和代數,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好的空間想象力,就是能在頭腦中,把一個實物進行正面、背面、摺疊、旋轉的想象,就像一部流暢的動畫片。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通過一些小遊戲,就可以讓孩子的空間想象力得到鍛鍊。

搭積木就是非常好的練習方式,特別是一些沒有圖紙的,開放式的搭建,能夠幫助孩子把頭腦中的想象,和空間的具體位置相結合,這對空間能力非常有幫助。除此之外,手工摺紙也是能夠幫助孩子的一個方式,在翻折和旋轉中,鍛鍊了平面和立體的位置關係。

當然,還有許多小方法,比如家裡掛個地圖或是地球儀,讓孩子從小就學會看地圖,建立前後左右的方向感等等。培養孩子空間想象力的方法很多,關鍵是父母要做一個有心人。

三、邏輯思維能力

前幾天,一個小學生對二年級課本的文章《羿射九日》提出了質疑,前一段剛提到“江河裡的水被蒸乾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過九十九條大河”,那麼羿是怎麼蹚過的?孩子懂得聯繫上下文,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是學數學最重要的一個能力,這點毋庸置疑。不僅是對於解題,哪怕是對於將來,邏輯能力在日常生活、人際溝通方面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謂的邏輯思維能力,就是要搞清楚,一件事情的第一步要做什麼,第二步要做什麼,每一步要做什麼,該怎麼做。

做應用題的時候,我們也會按照“知道什麼”、“求的什麼”、“怎麼算”、“算的對嗎?”這個步驟去思考。《教父》裡有這麼句臺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這些步驟和命運的背後,其實就是邏輯思維。

用圖形來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是比較好的方式,圖形涉及的問題為區分和觀察,牽涉到的認知能力有:觀察、找規律、推理、分類、總結。尋找圖形不同的地方,有助於精準分析問題;排列圖形的規律,可以幫助尋找公式中的規律。孩子小的時候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觀察兩片樹葉的不同,到了孩子五六歲,可以逐漸增加書面上智力遊戲的比例,對書面的圖形進行操作。

學好數學就要讓孩子上輔導班?錯,孩子需要的是這3種能力3種方法

那,有沒有能幫助孩子學習數學的小方法?

一、掰手指

手指在孩子的成長中,一直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當孩子處於口欲期的時候,孩子會吸吮自己的手指。1歲孩子的智力發育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孩子能不能用大拇指和食指夾起細小的物品。到了孩子開發“數感”的時期,手指又能幫助孩子啟迪智慧、激發興趣。

手指最簡單的遊戲,就是幫助孩子數數,並且去“猜”一下,某個數字在落在哪個手指上。比如40,50,並且帶著孩子一起驗證,孩子會越來越好奇,並且慢慢去探索其中的規律。如果讓4歲左右的孩子每天玩一會,那麼三四天後,孩子就能摸索出其中的規律。

這個小遊戲蘊含著規律意識的建立:簡單好玩、不斷重複加猜測、和大人一起互動,讓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之下,通過玩來探索這個世界,並瞭解其中的規律。

二、廚房中的“奧祕”

廚房是個很容易引起孩子興趣的地方,因為廚房總是和美味的食物相連。其實廚房也是一個鍛鍊孩子數學能力的好地方。

首先,廚房裡會有各類蔬菜瓜果,家長可以運用這些食材,讓孩子清點它們的數量,比大小,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也可以讓孩子幫助稱重,因為物體的輕重是最容易讓孩子理解量化作用的切入點,在稱重的過程中,孩子還能理解兩、斤的概念。

這些雖然都能在課堂上學到,但是通過生活中的觀察,更能讓孩子在寓教於樂中學會知識。課堂上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老師動嘴孩子動腦,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孩子是主動探索知識,手眼腦互相協作。把一個抽象的概念,變成具象的知識,這是課堂所不能賦予的。

學好數學就要讓孩子上輔導班?錯,孩子需要的是這3種能力3種方法

三、零錢大作戰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寫道:她的小孩圓圓4歲開始,通過遊戲開始學習數學,不出兩年居然就會了500以內的加減法。她們玩的就是一個簡單的遊戲“開小賣部”,讓她自己圍個地方當櫃檯,放點東西,爹媽輪流去購買。真定價,用真錢,真找零,玩著玩著,這些錢款計算就成了天然的“應用題”訓練。這麼訓練到小學二年級,學校經過測試後,覺得也不用上三年級了,直接給她跳級上了四年級。

現代社會有了電子支付工具,零錢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但是我們仍舊可以用“開小賣部”的方式來引發孩子的數學興趣。當然,父母不能只看到零錢的直觀屬性,要關注核心的“十進制”。比如“百位對應元,十位對應角,個位對應分(當然現在已經很少有分了,但是概念還是要清楚)”。

所有貨幣的加減法,都變成純粹的數字加減法運算。並且通過貨幣十進制的道理,舉一反三學會米釐米毫米,或是各種重量關係,甚至可以變成電腦內存大小換算。

數學的學習是個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好比從雲端落到地面。多數家長都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向他們過度灌輸數學的抽象的概念,使孩子的學習變得僵化,進入小學後,反而徹底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學習方式,才是最適合孩子的學數學方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