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資格證 綜合素質 五年真題分析

數學 語文 民主 心理健康 華圖郭帥 華圖郭帥 2017-11-01

中學教師資格證 綜合素質 五年真題分析

\

第一章 教育觀

【2013年下·單選·2分】下列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

A.促進學生專業發展 B.尊重學生個性發展

C.教育面向全體學生 D.引導學生協調發展 【答案】A

【2015年上·單選·2分】班主任馬老師常對學生說:“先學做人,後學做事,社會需要的是身體健康.和諧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是隻會死讀書的呆子。”這表明馬老師具有( )。

A.開拓創新的理念 B.素質教育的理念

C.自主發展的意識 D.因材施教的意識 【答案】B

【2015年上·單選·2分】某中學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發不同顏色的校服。年級前60名學生是紅色衣服,其他學生穿藍色校服,這種做法( )。

A.正確,便於分清教學

B.正確,利於激勵學生

C.不正確,不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D.不正確,不能平等對待所有學生 【答案】D

【2015年下·單選·2分】歷史課上,教師講到“楚漢戰爭”中項羽自殺時,一個學生突然說道:“項羽真是個大傻瓜!”此時教師恰當的處理方式是( )。

A.批評學生擾亂秩序 B.視而不見繼續上課

C.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D.要求學生不亂說話 【答案】C

【2015年下·單選·2分】“道而弗牽,強而弗達”(《學記》)下列對這句話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體現學生主體教育思想 B.強調學生自主發展

C.鼓勵學生自學成才 D.注重對學生的引導 【答案】C

【2016年下·單選·2分】某校的校訓是“卓越立於全面,廣博產生精專”。這體現的教育理念是( )。

A.開拓創新 B.全面發展 C.自主發展 D.因材施教 【答案】B

【2016年下·單選·2分】圖1中該教師的做法( )。

A.違背了素質教育的理念 B.違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C.對應了社會競爭的要求 D.體現了學科教學的重要 【答案】A

【2017年上·材料·14分】李老師是一名中學美術老師,他常常說:“美術課堂不僅要教會學生畫畫,還應該培養學生更多的能力。”有一次,在和學生聊天時,李老師聽說學生家裡都有不少閒置的廢舊衣物,棄之可惜,留之佔地。於是,李老師組織 了“變舊為新”創意大賽,號召大家收集家裡無用的舊衣物,將其進行改造,這一活動吸引了很多學生和家長參與,有的學生將舊衣服改成符合時尚潮流又具有獨特魅力的新衣服;有的學生將舊衣物裁剪成布條、布塊,製作成燈籠,小布娃等布藝飾品……學生們給舊衣物賦予了新的功能和價值,製作出繽紛多彩的作品。

在教學中,李老師經常運用繪圖技術進行視覺教學,聽音樂作畫、古詩詞意境配畫等,他還帶學生去郊外寫生。每年市裡舉辦美術展覽,他都帶學生去參觀,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用心體會,李老師的美術課成了學生追捧的熱門課,他個人也被稱為學校最受學生喜愛的“十大明星老師”之一。

問題:請結合材料,從教育觀的角度,評析李老師的教育行為。

【考點精解】

【2012年上·單選·2分】在一堂數學課上,同學們就其中延伸出來的一個新概念發生激烈爭論,各執己見。此時,老師應採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因勢利導,鼓勵學生課後探究 B.及時干預,強行制止學生爭論

C.暫停教學,即時請教專業人員 D.不加干預,讓學生繼續爭論 【答案】A

【2014年上·單選·2分】班主任孫老師經常對學生說:“知識改變命運,分數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出錢設立了“班主任基金”,用於獎勵每學期末前三名的學生,孫老師的做法( )。

A.正確,物質獎勵具有良好的激勵作用

B.不正確,考試成績不能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

C.正確,考試成績是衡量學生的重要依據

D.不正確,考試成績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指標 【答案】D

【2015年下·單選·2分】於老師總是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基礎設計課堂提問和練習。這表明於老師( )。

A.遵循教學規律,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B.關注學生差異,促進全體學生髮展

C.注重分層教學,促進學生均衡發展 D.注重循序漸進,實現師生教學相長 【答案】B

【2016年上·單選·2分】康老師經常在班上開展“成語知識競賽”“演講賽”“辯論賽”等活動,營造運用語文知識的情境。康老師的做法有利於( )。

A.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B.發展學生的互補性

C.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D.減輕老師工作壓力 【答案】A

【2017年上·單選·2分】為了改變學生從課本中找“標準答案”的習慣,劉老師經常在課堂上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自由討論、探索答案。同事馬老師對劉老師說:“你這樣會使學生思維太發散,也浪費時間,將來考試肯定會吃虧的,我從不這樣做!”下列選擇中正確的是( )。

A.馬老師的說法合理,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B.劉老師的做法得當,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C.馬老師的說法欠妥,不利於維持課堂教學秩序

D.劉老師的做法欠妥,不利於保證正常教學進度 【答案】B

【考點精解】這幾道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方法。其方法包括:(一)中學教師成為素質教育者;(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三)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所以教育教學中應當因勢利導,啟發誘導,引導學生多思考,勤動手。

【2013年上·單選·2分】根據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某中學決定開發一門校本課程,下列做法中恰當的是( )。

A.根據自身特長和學生興趣,某老師在班上定期開展“音樂鑑賞”活動

B.按照當地教育部門要求,利用戲劇文化資源開設“××劇欣賞”課程

C.根據學校辦學理念和優勢,發揚學校傳統,建設“我愛閱讀”課程

D.按照當地教育部門要求,利用路由資源開發“小小導遊”,課程 【答案】C

【2016年上·單選·2分】期末考試要到了,數學老師請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吳老師把課時讓給他上數學課,吳老師欣然同意。他們的做法( )。

A.合理,體現了教師雙方的意願 B.不合理,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C.合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成績 D.不合理,違背了團結協作的要求 【答案】B

【2017年上·單選·2分】進入初三年級後,班主任石老師把每週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用於補數學,中考時該班的數學成績名列前茅,石老師的做法( )。

A.正確,是提高學習成績的有效途徑

B.正確,是提高班級聲譽的有利措施

C.錯誤,不利於學生公平競爭

D.錯誤,不利於學生全面發展 【答案】D

【考點精解】這幾道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以及新課改

校本課程是學校在確保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有效實施的前提下,針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結合學校的傳統和優勢以及辦學理念,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的課程資源而開發的課程,故第一題應選C項。

學生的全面發展意味著學生要德智體美勞都發展,不能只關注成績,不能以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這個題目當中數學老師的做法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國家課程,小學3年級至高中的必修課程,不允許其他學科佔用,故第二題應選B項。

同樣的第三題也是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是隻注意到了知識方面的學習,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所以,選D。

第二章 學生觀

【2012年上·單選·2分】“十個手指有長短”這句話表明,在學生髮展過程中存在(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互補性 D.個體差異性 【答案】D

【2012年下·單選·2分】初中生小虎平時紀律鬆散、經常遲到,上課還總與鄰座講話。班主任讓小虎把桌椅搬到教室後面的角落裡一個人坐。下列選項中,對該班主任行為評價正確的一項是( )。

A.激勵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B.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C.沒有尊重學生的人格 D.維護了教師的權威 【答案】C

【2012年下·單選·2分】劉老師正在上課,學生路路突然站起來,指出劉老師講解中的錯誤。劉老師板著臉說:“路路,老師不如你,以後就由你來上課好了!”說完,劉老師若無其事地繼續上課。下列選項中,對該教師行為評價正確的一項是( )。

A.維護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B.漠視了學生的主導地位

C.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 D.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 【答案】D

【2012年下·單選·2分】人們常說“聰明早慧”.“大器晚成”,這表明人的身心發展具有( )。

A.階段性 B.互補性 C.順序性 D.差異性 【答案】D

【2013年下·單選·2分】依據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師的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

A.培養學生特長 B.發展學生潛能 C.尊重學生個性 D.私拆學生信件 【答案】D

【2014年上·單選·2分】高中一年級入學開始,班主任王老師通過各種渠道,深入瞭解班級每個學生的情況,並據此制定個人三年發展規劃,這種做法表明王老師關注( )。

A.學生髮展的差異性 B.學生髮展的互補性

C.學生髮展的平衡性 D.學生髮展的順序性 【答案】A

【2016年下·單選·2分】初一學生小武想做一名科學家,班主任說:“你現在學數學那麼吃力,以後化學肯定也學不好,一定不能把科學家當做人生目標”,班主任的說法是( )。

A.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 B.忽視了學生的發展性

C.忽視了學生的創造性 D.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 【答案】B

【2012年下·材料·14分】今天語文課的學習內容是一篇文言文課文。上課伊始,老師說:“這篇課文比較長,我們將用兩節課學完。”說完,便轉過身去板書,他剛寫完課文題目,便聽到有學生喊“報告”。“什麼事?”老師問。“老師,我不同意用兩節課的時間學習這篇課文。”喊報告的那位同學站起來說。“為什麼不同意呢?”老師和藹地問。“我認為這篇課文雖然長,但語言比較好懂,即使有些難懂的句子,課文下面都加了詳細的註解,而且我們按照您的要求預習了課文,查閱了很多相關資料,大部分同學應該基本掌握了這篇課文的內容,所以沒有必要花兩節課了。”

老師聽了該學生的解釋後,便向大家問到:“你們還有誰贊成他的意見?”結果同學們都贊成。於是老師說:“很好!我也贊成大家的意見,那麼我們就用一節課的時間來學習這篇課文吧!”同學們立刻發出了滿意的歡呼聲。

問題:請從學生觀的角度,評析這位教師的教學行為。

【2014年上·材料·14分】接手高一新生兩個月後,英語老師劉麗發現,自己所教的兩個班,一班的教學氣氛比較活躍,二班的教學氣氛比較沉悶,兩個班作業的完成情況有一些差距。她反覆回顧教學細節,感覺二班學生似乎內向一些,還有幾個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為什麼會這樣呢?

劉老師主動去找同事交流。語文老師說:“二班學生是內向一些,不過整體不錯,勤奮的學生不少,如果引導得當,教學效果應該不會比一班差。”數學老師也認可語文老師的說法。

劉老師又去了解二班學生的想法,學生們提出了一些意見:“老師,您有時在課堂上說一班學生反應比我們快,讓我們很受打擊。”“您上課時總是板著臉,很多同學都很怕您。”“小軍有時不能及時完成作業,是因為基礎不好,並不是故意跟您對著幹。”......

根據同事和學生的意見,劉老師調整了教育教學策略,她主動參加了一些二班的集體活動,鼓勵內向的學生積極舉手發言,在學校舉辦的元旦晚會上,她還和二班的學生演唱了英文歌曲。為了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她利用晚自習的時間組織了“英語俱樂部”。

問題:從學生觀的角度,評析劉老師的教育行為。

【2015年上·材料·14分】當學生在課堂上回答不出問題時,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下面是兩位老師的處理方式:

教師甲對學生說:“一上課就發呆,開小差。你到學校幹什麼來了,這麼簡單的問題你都不會,真是一個笨蛋。”事後,學生非常沮喪地坐下,整節課都無精打采。

教師乙和藹地對學生說:“不著急,我們一起回憶學過的內容和昨天的實驗課,昨天你們小組實驗很成功,你還能想起來實驗過程嗎?”學生思考片刻,答對了一部分,教師很興奮地說:“對,只要我們動腦筋,就有思路,再想想,還有補充嗎?”學生思考了一下,做了補充,教師又點了點頭,“很好,請坐!”“其他學生還有不同看法嗎?”該生整節課都聽得很認真。

問題:請從學生觀的角度,評析以上兩位老師的教育行為。

【2015年下·材料·14分】任教六年的李老師回憶道:讀初二時,新來的語文老師以“春遊”為題,讓我們寫一篇作文,我寫了一次與爸爸上山採楊梅的經歷,由於是自己的親身經歷,所以寫得有聲有色。這個語文老師對班上的情況不瞭解,並不知道我是班裡最差的學生,在批改完作文後,我的作文成了班上唯一優秀的範文,老師拿著我的作文本聲情並茂地大聲朗讀著,我一聽是自己的作文,心狂跳起來。語文老師讀完了以後,就對全班同學說:“請寫這篇作文的同學站起來。”我在後排怯生生地站了起來,全班同學以驚奇的目光注視著我,我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自豪。老師在讀完了我的作文後,還分析了作文好在什麼地方,並給了我幾張空白稿紙讓我再謄寫一遍,然後在班裡牆壁上開闢一個作文園地。我的作文就是作文園地裡的第一篇範文。由此,我找到了自信,發現自己原來並不是一無是處,我也有很多閃光點。自從那以後我開始要求自己堅持寫週記和日記,並送給老師批改。老師在看完之後要麼寫一句評語,要麼蓋上一個“優秀”字樣的圖案,我非常滿足。寫日記這個習慣從初二開始一直保留至今,現在我的日記本已達五十多本了。

問題:請從學生觀的角度,評析材料中語文老師的教學行為。

【2016年下·材料·14分】湯老師接手3班班主任一個月了,他在課間經常把做作業的同學“攆”出教室,還“異想天開”地讓學生自主設計去世界文化遺產的考察路線,讓學生模仿在聯合國發言,讓學生設計一次公益募捐的方案……

就在其他老師議論湯老師的這些做法時,他又在“折騰”分層教學,現在他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準備,上課要同時兼顧班上多個小組的精神狀態……有老師建議他少“折騰”,還說:“你關注大多數學生就行了,何必那麼費勁,再說即使你這樣辛苦,也不一定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學好。”湯老師依然堅持他的做法,在經過多次試驗後,他慢慢發現分層教學還有很多竅門,比如可以把分層教學和“小先生制”結合起來,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所學所思所得。例如,在學完《屈原》之後,學生交上來的作業有讀後感,有續寫、改寫,有詩歌、圖畫、短劇,角度多樣,觀點鮮明,一段時間之後,湯老師發現學生越來越樂於在作業中另闢蹊徑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問題:結合材料,從學生觀的角度,評價湯老師的行為。

【考點精解】這幾道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以人為本”學生觀的內涵。“以人為本”學生觀的內涵包括:(一)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二)學生是發展中的人;(三)學生是獨特的人。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關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是發展中的人,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2017年上·單選·2分】由於生源存在差異,某中學將學生按入學成績高低,分為快慢班,該學校的做法( )。

A.正確,有利於因材施教 B.正確,有利於資源配置

C.錯誤,不利於教育公平 D.錯誤,不利於均衡發展 【答案】C

【考點精解】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育公正。教育公正指的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獲得同樣的教育機會,或者說教育機會對所有的學生來說是均等的。一是入學機會均等,更重要的是教育過程中機會均等。

第三章 教師觀

【2013年上·單選·2分】實現學校教育對學生髮展的主導作用,基本前提是( )。

A.學校的環境創設 B.教師的主體作用

C.家長的積極配合 D.學生的能動作用 【答案】D

【2013年上·單選·2分】王老師工作勤勤懇懇,每次上課都不辭辛苦地從上課講到下課,但教學效果一直不理想,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王老師最應該反思的是( )。

A.教學態度 B.教學方式 C.教學手段 D.教學組織形式 【答案】B

【2013年下·單選·2分】董老師上游戲課時,小明總是愛舉手,但答題經常出錯,小強不愛舉手,但老師點他答題卻總能答對。老師的下列做法中最合適的是( )。

A.批評小明總出錯,表揚小強愛思考

B.表揚小明愛舉手,批評小強不發言

C.批評小明總出錯,批評小強不發言

D.激發小明勤思考,鼓勵小強多舉手 【答案】D

【2014年上·單選·2分】黃老師向民間藝人學習地方戲曲,並將這些內容引入到音樂課教學中,這種做法體現了黃老師( )。

A.校本教研的意識 B.課程開發的意識

C.長善救失的意識 D.示範領導的意識 【答案】B

【2014年上·單選·2分】政治課上,老師誤把事物是普遍聯繫的表述成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都是聯繫的,恰當的處理方式是( )。

A.為了面子,將錯就錯

B.堅持實事求是,馬上糾正

C.如果學生不問,不予糾正

D.為了教學進度,課後再說 【答案】B

【2015年上·單選·2分】以下是鍾老師班主任日誌的一段話,這表明鍾老師( )。

“一個月了,儘管我對某某給予了更多的關心與鼓勵。但依然看不到好轉的跡象,是方法不對還是……?看來,我得再找他的父母和原班主任交流,再深入一點,再調整策略。”

A.善於自我反思 B.缺乏探索精神

C.善於引導學生 D.缺乏問題意識 【答案】A

【2015年上·單選·2分】物理教師李強結合課程教學內容,查閱資料,利用現有資源自制實驗器材,開設了不少探究性物理實驗,這表明李老師具有( )。

A.全面發展理念 B.和諧發展理念

C.長善救失意識 D.課程開發意識 【答案】D

【2015年下·單選·2分】青年教師小王每次課後都認真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把成敗之處記錄下來,教學水平不斷提高。這體現了小王老師注重( )。

A.教學反饋 B.教學反思 C.教學創新 D.情境創設 【答案】B

【2016年上·單選·2分】邱老師經常梳理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並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分析問題的成因,尋求解決策略。邱老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 )。

A.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B.行為規範的示範者

C.心理健康的維護者 D.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答案】A

【2016年下·單選·2分】邱老師在工作日誌中寫道:“在今天的教研會上,我說做教研跟寫論文是一樣的,居然沒有得到認可,是我錯了?還是大家不理解我?我得把這件事想清楚”這表明邱老師( )。

A.善於自我反思 B.缺乏探索精神

C.缺乏問題意識 D.善於自我暗示 【答案】A

【2017年上·單選·2分】吳老師把可從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歸納提煉為若干主題進行研究,並發表系列論文,這表明吳老師具有( )。

A.良好的教學研究能力 B.良好的課程管理能力

C.良好的課堂開發能力 D.良好的校本研修能力 【答案】A

【2016年上·材料·14分】大學畢業後,曲老師到一所農村中學當歷史老師,至今已有八年了,在此期間,有的同事調到條件更好的學校去了,有的則步入職業倦怠期。有幾所條件更好的城區學校想引進他,但他總是拒絕說:“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明白農村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育。這裡的孩子離不開我。”

為了成為一名優秀的歷史老師,曲老師經常翻閱各種期刊雜誌,以及及時瞭解歷史學科的新信息,他還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為了提升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曲老師不斷學習科學研究方法,並運用這些方法解決了一些教學問題。

曲老師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當教師僅靠大學時代所學的知識遠遠不夠。”他堅持每天至少進行一個小時的閱讀,多年來從未間斷過。他的閱讀範圍很廣,除了研讀歷史學領域的經典著作之外,他還廣泛學習法學、地理學、社會學、美學等各個領域的知識。

問題:請結合材料,從教師觀的角度,評析曲老師的行為。

【考點精解】這幾道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

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的角色轉換包括:(1)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髮展的促進者;(2)教師從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3)教師要從“教書匠”轉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4)教師要從學校的教師轉變為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5)終身學習的踐行者。

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行為觀包括:(1)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民主、互動、教學相長;(2)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啟發;(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與終身學習發展;(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2012年下·單選·2分】第斯多惠曾說:“教師本人是學校最重要的師表,是最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範,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這說明教師勞動具有( )。

A.創造性 B.示範性 C.長期性 D.複雜性 【答案】B

【考點精解】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師勞動特點。教師勞動的特點包括:(一)複雜性和創造性;(二)連續性和廣延性;(三)長期性和間接性;(四)主體性和示範性;(五)勞動方式的個體性和勞動成果的群體性。題幹當中提到教師是榜樣,所以選擇B。

【2013年上·單選·2分】李老師為了贏得學生的喜愛,把大量時間花在如何與學生搞好關係上,從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來看,李老師的做法表明他著重關注的是( )。

A.教學情境 B.職業生存 C.學生髮展 D.教學設計 【答案】B

【考點精解】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專業發展經歷了關注生存.關注情境和關注學生三個階段。(1)關注生存階段:這是教師成長的起始階段,處於這個階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師,他們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他們經常注重自己在學生.同事以及學校領導心目中的地位,出於這種生存憂慮,教師會把大量的時間用於處理人際關係或者管理學生。(2)關注情境階段:當教師認為自己在新的教學崗位上已經站穩了腳跟後,會將注意力轉移到提高教學工作的質量上來,如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關心班集體的建設,關注自己備課是否充分等。一般來說,老教師比新手型教師更關注這個階段。(3)關注學生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能考慮到學生的個別差異,認識到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存在不同的發展水平,具有不同的情感和社會需求,因此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可以說,能否自覺關注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誌。因此,本題選B。

【2012年上·單選·2分】當工作遇到挫折時,劉老師總是能夠樂觀,豁達地面對。這表明劉老師具備( )。

A.健康的職業心理 B.豐富的學識修養

C.較強的教育能力 D.高尚的職業道德 【答案】A

【考點精解】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師的職業素養。教師的職業素養包括:(一)職業道德素養;(二)知識素養;(三)能力素養;(四)身心素養。

【2012年下·材料·14分】趙峰是班裡的數學科代表,不僅數學成績好,其他各科成績也都名列前茅。可是,他上課時發言積極,課餘時間卻不願意與同學主動交流,也不喜歡參加班集體活動,顯得有些冷漠。每當有同學向他請教問題時,他總是先強調一下:“連這樣的題你都不會做?……那好吧,就由我來教教你吧……”

久而久之,同學們漸漸疏遠了他,他的成就感只能從老師的表揚和肯定中獲得。雖然老師明知同學們都不喜歡趙峰,卻視而不見。在學期評語中,班主任老師對他的學習成績讚賞有加,對其他方面的表現卻隻字不提。數學老師也認為他是班上最優秀的學生。

問題:請從職業理念的角度評析材料中兩位教師的教育行為。如果你是趙峰的老師,你會如何做?

【2013年下·材料·14分】一天,一位老師給學生上科學課,主題是“尋找有生命的物體”。老師安排學生去校園裡甚至校外大自然裡尋找有生命的物體,並要求做好記錄,走出課堂的孩子們顯得很興奮。不久,一位同學跑過來說:“老師,我找到一隻螞蚱。”其他同學圍過來看,突然一位同學說:“這是一隻公的。”圍觀的同學鬨堂大笑。老師問道:“你怎麼知道的?”“我觀察的,公螞蚱有勁,跳得高。”他自信地說。這是孩子最直接的推理,確實難能可貴啊!老師及時表揚道:“你真是一個小生物學家,科學就是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希望你能認真研究一番。”孩子認真地點點頭。就在這時,又一位同學跑來告狀:“一個同學把螞蚱踩死了。”老師很快意識到這是一個絕好的教育機會,他走過去,幾個同學正在氣呼呼地責備那個同學,這位老師說:“螞蚱也是一個有生命的物體,我們應該愛護有生命的物體。我相信,這位同學一定是無意踩死的。這樣吧,老師提一個建議:不如挖一個坑,把它安葬了吧!”於是,在學校的草地上,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葬禮”。可以說在這種潛移默化中,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和珍惜,會比很多遍的說教來得更為深刻有效!

問題:試從教師職業理念的角度,評析該老師的教學行為。

【2014年下·材料·14分】高二下學期,班上陸續有學生年滿18週歲。有些“小壽星”想隆重慶祝自己的“成人禮”,邀請我參加生日聚會。面對學生的邀請,我思考了很久。“學生邀請我,說明他們把我當朋友,是對我的信任。去參加,他們肯定很高興,可是,這樣會不會引發學生之間的攀比風氣?但是,如果拒絕學生,會不會讓他們傷心?”

反覆思考之後,我決定利用這個機會,引導學生換一種方式慶祝生日。我發動班幹部,組織了“18歲,我們成人啦”主題班會。在班會上,全體學生給“小壽星”們進行了簡樸的慶祝,之後我引導學生們構想十年之後自己的生活。學生們暢所欲言,有的說要做科學家,有的說要做企業家,有的說要和家人一起過幸福的生活。我跟學生們分享了自己讀大學、工作以來的經歷,啟發學生認識要實現夢想,不僅要好好學習,還要積極鍛鍊身體,提高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

這次活動之後,學生們的學習勁頭更足了,師生關係也更融洽了。“小壽星”們把原本計劃請客的錢湊起來,買了一臺飲水機放在教室裡,給大家帶來了方便。本來有些同事覺得我組織這個主題班會是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但看到效果後也紛紛效仿,開展了類似的活動。

問題:請從教師職業理念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我”的教育行為。

【考點精解】這幾道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師職業理念的相關內容。其中包括素質教育的教育觀、“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和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

首先,素質教育的內涵:(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2)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4)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其次,“以人為本”學生觀的內涵:(1)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2)學生是發展中的人;(3)學生是獨特的人。

再次,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包括角色觀和行為觀。角色轉換包括:(1)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髮展的促進者;(2)教師從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3)教師要從“教書匠”轉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4)教師要從學校的教師轉變為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5)終身學習的踐行者。

行為轉換包括:(1)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民主、互動、教學相長;(2)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啟發;(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與終身學習發展;(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中學教師資格證 綜合素質 五年真題分析

直擊潛力點

第一章 教育觀

潛力考點一: 應試教育的弊端

從指導思想上看:應試教育是為了應付升學考試,是以追求升學率為目的的教育,是選拔式科舉式、淘汰式的陳舊落後的教育。

從教育目的上看:應試教育是為適應上一級學校的選擇需要,以應試訓練為目的的教育。

從教育對象上看:應試教育是面向少數人而忽視多數人,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

從教育內容上看:應試教育完全圍繞應試要求,考什麼就教什麼、學什麼,輕“德”、缺“體”、少“美”、砍“勞”,是一種不完全的畸型教育。

從課程結構上看:應試教育是單一的學科課程,且只重視少數所謂“主科”,輕視所謂“副科”。

從學生課業負擔上看:應試教育不按課程計劃授課,隨意增加課時,超綱授課,加大作業量,考試頻繁,複習資料氾濫,各種競賽名目繁多,學生課業負擔加重。

從師生關係上看:應試教育迫使教師“選擇適合教學的學生”,強調師道尊嚴,師生之間是一種管與被管、教與被教、灌與被灌的關係。

從教育方法上看:應試教育實行的是學生被動學習,死摳書本,脫離實際的教育。

從教學途徑上看:應試教育把課堂和書本作為教學的唯一途徑,不同程度地脫離社會、脫離實際。

從評價標準上看:應試教育以“分”為導向,以“率”為標準,以“考”為法寶,並以此來評價學校、教師和學生,實行的是僵化、死板的,“一刀切”教育。

潛力考點二:素質教育的概念

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

潛力考點三:素質教育的內涵

(一)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二)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三)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四)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第二章 學生觀

潛力考點一:新課程下的學生觀

(一)學生是發展中的人,要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學生。

1.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

2.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3.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

4.學生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

(二)學生是獨特的人。

1.學生是完整的人;

2.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

3.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三)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1.每個學生都是獨立於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3.學生是責權主體。

潛力考點二: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靈魂

個性自由和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靈魂。

潛力考點三: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

首先,社會生產力及其決定的分工狀況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前提。

其次,社會關係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

最後,教育是人的全面發展實現的重要途徑。

第三章 教師觀

潛力考點一: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

(一)教師角色觀

1.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2.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3.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

4.教師應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5.教師應該是終身學習的踐行者。

(二)教師行為觀

1.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民主、互動、教學相長;

2.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啟發;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與終身學習發展;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潛力考點二: 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

“本體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任教學科的知識。

“條件性知識”,主要是指教育必須具備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

“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在實現有目的的教學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以及相關的學科教學法知識。

“文化知識”,是教師專業知識結構的基礎,是指教師應具備的一般的人文知識、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以及基本的藝術素養。

潛力考點三:伯林納的教師專業發展五階段理論

階段1:新手

階段2:熟練

階段3:勝任階段(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階段4:業務精幹

階段5:專家(最高階段)

第四章 師生觀

潛力考點一:師生關係的構成

(一)教學上的授受關係

(二)人格上的平等關係

(三)社會道德上的相互促進關係

潛力考點二:現代師生觀

(一)尊師愛生

(二)民主平等

(三)教學相長

(四)心理相容

預測模擬題

一、單選題

1.現代教育、素質教育、社會主義新時期的教育最根本的特點是( )。

A.以升學為最終目的

B.升學是為了就業

C.以人為核心,以促進人的發展為目的

D.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2.強調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國民和全體適齡兒童,反映了素質教育的( )。

A.主體性 B.全體性 C.發展性 D.全面性

3.體現教師職業與其他職業根本不同的是( )。

A.教書育人 B.為人師表 C.奉獻性 D.長久性

4.( )是指人們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種培養的總和,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動.一切教育機會和教育的一切方面。

A.應試教育 B.迴歸教育 C.創新教育 D.終身教育

5.當教師把關注的焦點投向提高學生的成績時,這個階段是( )。

A.關注生存階段

B.關注情境階段

C.關注學生階段

D.關注成長階段

6.( )提出了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

A.布魯納 B.波斯納 C.布魯巴奇 D.科頓

7.學生是生活在一定社會關係中的具有特定的( )屬性的人。

A.自然 B.社會 C.實踐 D.現實

8.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都能得到自己的發展,這是檢驗教育者是否堅持( )的一塊試金石。

A.以人為本 B.以德興教 C.面向全體 D.精英教育

9.下列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

A.素質教育以促進知識深刻內化為目標

B.素質教育以全面傳授更有價值的知識為基礎

C.素質教育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個性潛能發展為核心

D.素質教育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

10.構建素質教育目標,必須遵循青少年兒童身心素質發展的( ),才能保證目標的科學性、可行性。

A.順序 B.客觀規律 C.特徵 D.重點

11.一個民族是否具有競爭能力,是否能夠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是( )。

A.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B.學習能力 C.拼搏精神 D.團結精神

12.我國《教育法》規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這體現了素質教育的( )。

A.全體性 B.基礎性 C.發展性 D.全面性

13.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具體表現在( )。

①對教育目的的認識不同 ②面向的教育對象不同

③選學的教育內容不同 ④教育評價標準不同 ⑤運用的教學方法不同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4.教師的行為舉止之所以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對其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因為學生具有( )。

A.依賴性 B.向師性 C.背師性 D.示範性

15.“以人為本”體現在教學中,要求教師( )。

A.統籌兼顧 B.一切以教材為標準 C.因材施教 D.立足長遠

二、材料分析題

1. 材料:鄭老師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求實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同時超越。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發展的舞臺,讓學生成為舞臺的主角,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她的教學特色。班上雖然後進生多,但她從未放棄。借鑑“永威”經驗,嘗試分層教學,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特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教育學生時,鄭老師想“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樣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所以,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鄭老師總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學生,注意自己點點滴滴言行的影響。我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能嚴於律己、率先垂範。這一年來,鄭老師明顯地感覺到,自己的言談舉止,既處於學生最嚴格的監督之下,又處於時刻被學生效仿之中。所以,當他要求學生努力學習時,他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態度和刻苦鑽研的精神;當他教育學生熱愛勞動時,他沒有指手劃腳、拈輕怕重,而是和學生一起參與勞動的全過程。終於,有人主動彎腰揀廢紙了;有人早晚主動開關電燈了;有人主動下課為學困生講題了……當他表揚學生時,同學們的回答都是一樣的:“我是跟你學的”。

問題:請從教育觀的角度,評析鄭老師的教學行為。

2. 材料:於老師決定在班上組織一次全員參與的特長展示活動,學生們陸續在報名表上寫上自己的“拿手好戲”:手工、書法、彈琴、乒乓球。於老師發現,除了小偉,其他學生都報了項目。

小偉剛從外地轉來,學習成績很差,很少參加集體活動,在班上也沒有什麼朋友,於老師把小偉找來,鼓勵他報名參加特長展示活動,小偉卻自卑地說自己沒有什麼特長。於老師啟發他說:“不管是什麼,只要是拿手的,就可以展示出來!”小偉想了很久,急的快哭了,怯怯的問:“老師,我削梨又快又好,皮不會斷開,請問削梨算是特長嗎?”於老師當即拍板:“行!就這個了。”

展示活動當天,於老師鄭重地請小偉表演削梨。在大家好奇的目光中,小偉拿出了一隻黃澄澄的大鴨梨和一把小刀,兩手飛快地轉動,不一會兒就把梨削好了,削好的梨子圓滑晶瑩,細長的果皮垂下來足有兩米長。同學們都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

從那以後,小偉開朗多了,學習更加用功了,學習成績有了較大提高。於老師還注意發揮他肯吃苦、愛勞動的優點,推薦他擔任班上的衛生委員,他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得到了鍛鍊。

問題:請從學生觀的角度,評析於老師的教育行為。

3. 材料:一次,鄭老師正在佈置作業:“每個生字寫5遍。”就聽有個同學小聲說:“都會寫了,還讓寫!”我沒說話就下課了。但這件事引起了鄭老師的反思,在班會上,鄭老師提出了“教師怎樣留作業?”的問題。經過商討,同學們一致同意:常規性的作業應該寫,但可以根據自己對知識掌握的程度決定多寫或少寫,其他時間可以做自己更感興趣的事。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絕大多數學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寫作業成了他們自己願意做的一件樂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問題:請你從教師觀的角度,評析這位老師的做法。

答案解析

一、單選題

1.選C.

【解析】素質教育強調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故本題選C。

2.選B.

【解析】素質教育是一種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強調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國民和全體適齡兒童,反映了素質教育的全體性。所以,選B。

3.選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教師職業根本特徵的瞭解。教師職業與其他職業的根本不同在於,教師職業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長中的人。他們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教師的職責是不但要教會他們知識,還要教會他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即所謂教書育人。因此本題選A。

4.選D.

【解析】題幹所述為終身教育的概念,其代表性人物是法國成人教育家保羅•朗格朗。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的教育。所以,本題選D。

5.選B.

【解析】關注情境階段的教師會將注意力轉移到提高教學工作的質量上來,顯然關注學生學習成績提高的階段即為關注情境階段。故本題選B。

6.選B.

【解析】波斯納認為,經驗的反思非常重要,並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他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並不能對教師的成長提供有效的幫助。

7.選B.

【解析】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學生就是生活在一定社會關係中的具有特定的社會屬性的人,本題選B。

8.選A.

【解析】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都能得到自己的發展,這是檢驗教育者是否堅持“以人為本”的一塊試金石。

9.選A.

【解析】素質教育是指以全面傳授更有價值的知識為基礎;以促進知識深刻內化為關鍵;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個性潛能發展為核心;以促進所有學生共有和特有的精神品質和諧形成與不斷提高為目標的教育活動。所以本題選A。

10.選B.

【解析】構建素質教育目標,必須遵循青少年兒童身心素質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保證目標的科學性、可行性。本題選B。

11.選A.

【解析】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經成為一個民族是否具有競爭能力,是否能夠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本題選A。

12.選A.

【解析】素質教育是面向每一個受教育者的教育,它面向每一個學生,旨在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所以體現是全體性。

13.選D.

【解析】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具體表現在:(1)從教育目的上看:素質教育著眼於學生的個性全面發展以適應未來的社會;而應試教育只追求學生的學習分數的提高以應付眼前的升學。(2)從教育對象上看:應試教育是面向少數人而忽視多數人,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質教育則是面向全體,重在“普及”,促使每個學生充分發展的“通才教育”。(3)從教育內容上看:應試教育完全圍繞應試要求,考什麼教什麼,輕“德”、缺“體”、少“美”、砍“勞”,是一種不完全的畸形教育;素質教育則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得到發展的教育。(4)就教育評價而言:素質教育把學生綜合素質的“合格”放在首位(升學成績只是其中的一項指標),堅決反對將“升學率”與學校或教師的獎懲掛鉤;應試教育卻只是“一好遮百醜”的“升學率”,直接把升學成績作為評定教育質量的唯一標尺。(5)從教育方法上看:應試教育施行的是學生被動學習,死摳書本,脫離實際的教育;素質教育則是重視雙基.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的教育。所以,本題選D。

14.選B.

【解析】學生的“向師性”是指學生有模仿、接近、趨向於教師的自然傾向,“向師性”是學生的本質屬性。所以,本題選B。

15.選C.

【解析】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考慮到學生髮展的需要;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設計適合學生學習的課程;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學生的和諧發展,即因材施教。所以本題選C。

二、材料分析題

1.【解析】鄭老師的教學行為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教育觀,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素質教育觀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強調在教育中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而且是得到全面發展。材料中鄭老師班級裡面雖然有很多的後進生,但是她從未放棄,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同時,鄭老師不僅關心學生的成績的進步,也教育學生熱愛勞動等,做到了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其次,素質教育觀要求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素質教育認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存在差異性,因此在重視人的全面發展的同時還應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材料中鄭老師嘗試分層教學,發揮學生自身的特長,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最後,素質教育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要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材料中鄭老師在求實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同時超越。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發展的舞臺,讓學生成為舞臺的主角,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調動了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總之,鄭老師的行為踐行了素質教育觀的具體要求,值得我們學習。作為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全面、個性發展。

2.【解析】於老師的教育行為遵循了“以人為本”學生觀的相關要求,值得肯定。

首先,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發展中的人,要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學生,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學生正處於發展過程中,學生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要求教師應該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材料中,於老師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小偉,認識到小偉身上的巨大潛力,幫助小偉,不僅使他學習成績得到了提高。而且在擔任衛生委員的同時,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都得到了鍛鍊。

其次,“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有獨立意義的人。學生是發展的主體,具有主體地位,主體需求和主動發展可能性。要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材料中的於老師能夠在尊重小偉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小偉發現自身的優點和優勢,極大的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讓小偉獲得了改變。

再次,“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獨特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成人之間具有巨大的個體差異性,要求教師要因材施教。材料中於老師能夠觀察到小偉自身的特點,因材施教,發揮其肯吃苦,愛勞動的特點,推薦其當班級的衛生委員,小偉的能力獲得了進一步的提升。

綜上所述,作為教師,要持有“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全面,個性化發展。

3.【解析】鄭老師的做法有很多可取之處,體現了現代教師角色和行為的轉變,符合現代教師觀的要求。

從教師角色的轉變上看:

首先,新課程教師觀要求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材料中,教師由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掌握的程度決定多寫或少寫,從最後的效果來看,絕大多數學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

其次,教師要做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這位老師積極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大膽改進自己的教學。在學生提出不同意見後,這位老師不是惱怒和簡單處理,而是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寫作業成為學生自己願意做的一件樂事,鄭老師積極反思、大膽嘗試的做法符合新課程下的教師觀。

從教師教學行為觀點的轉變看:

在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尊師愛生、心理相容、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師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掌握作業的數量,符合新課程下的教師觀。

在教師與自我的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反思和終身學習。材料中鄭老師能夠反思教學中的問題,並積極解決,最終找到了讓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

總之,該教師的行為符合新課程下的教師觀,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模塊二 放不下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