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於民科足夠寬容了嗎?

特別期待這個內容為上的時代,任何只要有優秀的內容創造都會在這個浩如煙海的網絡世界脫穎而出。聽到的聲音多了,總是會發現一些以民間科學家自居的內容消息,仔細一看他們發表的理論,總是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民間科學家,簡稱民科,民科最大的標誌就是,上來就是聲稱自己解決了重大數學猜想,並且信誓旦旦地堅稱一些世界著名數學家做出的證明都是假的,凡是不符合或者超過自己理解的理論都是錯的,並且他們幾乎不會接受任何反駁,儼然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勢態。

我們對於民科足夠寬容了嗎?

“偉大創造”

其實但凡有些科學常識的人淺顯一看那些民科的結論,很容易就會發現根本解釋不通的地方。剛剛發現這些人的時候,好像還要跟他們爭論著什麼,後來發現這樣的動作純粹是浪費能量,倒是把自己的精力花了大半,不如專心做好自己的事情。翻開論壇上尤其是關於數學方面的貼吧,到處充斥著這樣的人才,他們的能力令人詫異,號稱一頁紙就可以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大有人在。並且認為懷爾斯關於費馬大定理的證明是錯誤的,而他們又給不出自己所謂的證明,他們解釋到,費馬大定理明明是自然數無理數的領域,怎麼會用到虛數還有什麼橢圓函數,這是不可能的,因此證明錯誤。很久以前我在貼吧上和一個所謂正經數學家爭論一些話題,看他的介紹是個大概五十多歲的男性,一輩子對於數學痴迷不悟。一開始興致勃勃,因為這也是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不妨和別人交流交流。直到後來有次,他問我斐波那契數列有通項公式嗎,我就發給他看了,他看過之後,直接就否定了。理由是,斐波那契數列的元素都是自然數,怎麼這個通項公式裡卻是兩個無理數的多項式,這肯定不可能,這就是錯的。從那開始,我才恍然大悟。

我們對於民科足夠寬容了嗎?

中國研究人數最多的猜想

民科最喜愛的都是基礎科學,比如永動機,熱力循環利用領域方面,也有數學方面的理論。只要你願意搜索,大部分民科最擅長的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因為這個猜想在中國實在太過有名,也很容易讓人理解,並且可以用計算來驗證。有些人孜孜幾十年,都不間斷地研究這個猜想,說是研究,倒不如說是一直在計算驗證。可是同樣是數學裡最熱的領域,黎曼猜想就很少有民科去觸及,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黎曼猜想不像哥猜那樣很容易理解,沒有紮實的數學功底,可能根本就搞不明白黎曼猜想說的是啥。他們缺少系統的科學訓練,受到的教育有限,對某個領域很感興趣,卻又不願意自己去學習那些正統的科學知識。只是一味地在自認理所當然的世界裡主宰自己對科學奧祕的解釋。有些人常年為此奮鬥,他們花的精力與功夫並不比那些正統科學家少。但是他們卻從來都不願意去認識一件事情,那就是現在科學的理論何其繁雜和艱深,許多著名科學家終其一生的研究,不過就只能濃縮成一本薄薄的參考書而已,這幾百頁的內容都是建立在無數的實驗和計算上,並且也都有強有力的事實依據的。單單是要把某個領域已有的理論學通都已經難如登天,如果一個普通人沒有經過任何科學訓練和實驗,單憑几頁紙就可以推翻或者創造一個全新的科學領域,那麼這也太不公平了。我們不否認歷史上曾經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愛因斯坦曾經就是單槍匹配開拓了物理學全新的領域,讓世界為之煥然一新,但是,如果沒有堅實的實驗基礎,依然是不可能有人承認這樣的科學的。

有的時候我也發現,民科的精力真是異常活躍,整體幾乎就是趴在網絡上,隨時關注著自家的動態,甚至不惜在各個論壇主流媒體平臺上無所不用其極地為自己包裝,粉飾自己的理論。宣揚自己無所不能的創造力。

舉個鮮活的例子吧。2016年2月11日,美國科研人員宣佈,他們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於去年9月首次探測到引力波。引力波瞬間就成為熱詞,這個一百年前愛因斯坦理論預言的一種事物重新活躍在人們視線裡。很快就有人翻出來,郭英森在2011年2月參加天津衛視真人秀電視節目《非你莫屬》時提到“引力波”遭到譏諷的視頻。於是媒體也發現了這樣的視頻,並且紛紛為這位默默無聞的研究者感到不平,也一邊倒地對於那些在節目現場“刁難”他的主持人和嘉賓口誅筆伐。人家只是想上節目掙點錢怎麼了?不可以麼?

我們對於民科足夠寬容了嗎?

郭英森同志

媒體也一度把他吹噓成比肩大家的研究人員,甚至尊稱他為“諾貝爾”哥。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的簡單。首先引力波這個概念雖然和愛因斯坦預言的引力波名字相同,但是本質上根本就不是一類事物,甚至完全沒有干係。郭英森同志說的引力波是他自己臆想中的產物,類似於我小時候幻象自己可以練成龜派氣功一樣。很快就有人扒出來郭同志的黑歷史,那是 2005 年,當時這位郭大叔宣稱自己可以通過理論證明 UFO 的存在,然後在北京大學叫陣,要挑戰北大的物理系老師,然而最終北大方面並無教師搭理他,因為其理論根本不值一辯。其中一位搭理了他的北大經濟系的學生則表示,郭大叔一上來先咬定外星飛船存在,然後再倒推論據,這樣的思維怎麼可能會有結果。

就算不計較你的理論深淺與對錯,但是你起碼也要尊重科學的信仰吧。郭先生多次宣揚數學無用論,總是強調實用性可以凌駕於理論之上的。沒有數學的發展,現代世界的一切科學都無從談起,法拉第應該也算是民科了,他孜孜一生的做實驗,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他始終不能把自己的發現整合成一個理論來,他雖然勤勤懇懇,對科學發現有著無窮的敬畏,但是科學素養不足,根本沒有能力去組織起一套完整的科學理論來,所以也就限制了他成為他那個時代科學界的地位。然而到了麥克斯韋手裡,麥克斯韋可不同,他接受過嚴格的科班教育,數學修為極高,麥克斯韋方程組被譽為可以解釋宇宙間一切電磁現象的公式,與歐拉公式並稱為最美公式。這幾個方程完美解釋了法拉第幾十年實驗生涯的全部現象。

有民間科學家喜歡用費馬的例子來懟那些反駁他們的人,理由是,費馬本職工作是律師,也不是正統的數學家,不也照樣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嗎?費馬算是業餘數學家,他只是不靠數學吃飯而已,這位業餘數學家的成就恐怕在17世紀沒有幾個職業數學家能比擬的。他的創造太多,概率論,數論,解析幾何,經濟諸多領域。單單一個偶有所悟的猜想,費馬大定理就足以讓世界研究三百年。他接受了正統的數學培訓,具有著跟專業數學家一樣的素養,因此他才有可能創造出新東西來,費馬從來就不是一個一無所知,只會胡編亂造的民科而已!

我們對於民科足夠寬容了嗎?

費馬——民科鼻祖

很多民間科學家為了心中的科學夢想,確實放棄了太多,甚至已經到了一種萬物皆可拋的的狀態。有一年,大作家陳忠實迎來了一位文學青年的拜訪,他帶著自己的文學作品給陳忠實,陳忠實讀了之後其實覺得很一般,但是又不好掃了這樣一位熱忱青年大老遠來的興致,就鼓勵了他不少,不想打擊這位青年對於文學的熱情。後來十多年過去了。這位農村青年什麼事也不幹,整天都沉醉在文學創作中,但是除了在縣級小報上發表過幾篇豆腐塊的作品以外,並沒有取得任何成就,相反的,他荒廢了自己的主業,也不去工作,有人勸他放棄,他就說陳忠實先生都說自己寫的好呢!後來不知道怎麼這件事傳到陳忠實耳裡了,陳忠實很是後悔,自己不應該如此廉價地送出表揚給別人。這個年輕小夥子的遭遇和做法跟現在很多民科何其相似。沒有人可以剝奪一個人的興趣愛好追求,但是如果你不是以這個興趣愛好生存的話,那麼就要好好規劃精力,不能因為自己的這樣不可能有結果的追求去放棄家人,放棄朋友,也不去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年輕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等到你不再年輕,真的就是後悔一生了。就像那個年輕人一樣,其實他也可以有更加美好精彩的人生,但是他荒廢了。

我們對於民科足夠寬容了嗎?

陳忠實

存在都是合理的,在這個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放在網上的時候,我們更加要仔細甄別,千萬不要在自媒體上找到一知半解的東西就當做是真理。民科的精神值得敬佩,他們可以數十載不倦地投入在某件事上,這本身就不是一件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我們還是更加寬容,要站在科學的角度去看這些,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去尋找真正科學的東西。也不要妄圖去改變他們,他們的世界,我們真的不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