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盛產學霸,卻緊缺人才?'

數學 不完美媽媽 算術 語文 技術 動物 布穀學習 2019-09-07
"
"
為什麼中國盛產學霸,卻緊缺人才?

文 | 蔡真妮 編輯 | 雲雀兒

一直以來,中國學生總是能在國際奧數競賽上有著優秀的表現,在很多人的眼裡美國人的數學非常差,網絡上也盛傳著“美國小學生涯只學加減法”這樣的言論。

於是,很多人百思不解,既然美國小學數學教育那麼糟糕,為什麼還出了那麼多技術、科技牛人大咖?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中美數學教育到底有什麼區別?我們讓孩子學數學,到底是想培養他們什麼能力呢?

一、三年級的入學題目:從1數到100

剛去美國不久,有朋友講起他上三年級的女兒轉學到一個新學校,校長想考查一下孩子的數學程度,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你能不能從1數到100?”

我當時聽了大張著嘴半天沒合上,太難以置信了。等到凱麗在美國上三年級的時候,我才知道三年級時能數到100的孩子真是很不錯的水平了,因為他們在學校裡不做重複練習,很少有機會去練習數到100。

女兒在學前班時就開始學數學,學的範圍很廣,從學看鐘表認時間、認識錢、認識尺子,到分數、統計、幾何都學。聽著有點嚇人,我們在中國時要到初中才學幾何呢!可老師發回來的學業成績單上真有“統計”“幾何”這些項目。

"
為什麼中國盛產學霸,卻緊缺人才?

文 | 蔡真妮 編輯 | 雲雀兒

一直以來,中國學生總是能在國際奧數競賽上有著優秀的表現,在很多人的眼裡美國人的數學非常差,網絡上也盛傳著“美國小學生涯只學加減法”這樣的言論。

於是,很多人百思不解,既然美國小學數學教育那麼糟糕,為什麼還出了那麼多技術、科技牛人大咖?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中美數學教育到底有什麼區別?我們讓孩子學數學,到底是想培養他們什麼能力呢?

一、三年級的入學題目:從1數到100

剛去美國不久,有朋友講起他上三年級的女兒轉學到一個新學校,校長想考查一下孩子的數學程度,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你能不能從1數到100?”

我當時聽了大張著嘴半天沒合上,太難以置信了。等到凱麗在美國上三年級的時候,我才知道三年級時能數到100的孩子真是很不錯的水平了,因為他們在學校裡不做重複練習,很少有機會去練習數到100。

女兒在學前班時就開始學數學,學的範圍很廣,從學看鐘表認時間、認識錢、認識尺子,到分數、統計、幾何都學。聽著有點嚇人,我們在中國時要到初中才學幾何呢!可老師發回來的學業成績單上真有“統計”“幾何”這些項目。

為什麼中國盛產學霸,卻緊缺人才?


所謂的“統計”,就是一張紙上面畫了各種動物,讓孩子統計一下,共有幾隻羊、幾隻牛、幾隻馬、幾隻豹子、幾隻斑馬,再統計一下野生的動物一共有多少,在農場裡生活的動物一共有多少。

幾何,就是學習各種形狀,讓孩子自己畫出各種幾何形狀的實物來印證所學的形狀,比如畫一個氣球表示橢圓形,畫一個太陽代表圓形,畫一個門代表長方形。

至於分數,就是學習一塊比薩餅分成了八塊,你吃了一塊,即吃掉了八分之一。

這些數學概念等到孩子上一年級還會學,到了二年級還要學,到了三年級還在學!

二、美國小學在浪費時間?

我聽到很多中國家長抱怨美國的小學在浪費時間,同樣的知識每年都要重複學,其實,這正是他們的教學體系的特點。雖然是同樣的知識,但是,每高一學年,所有的數學概念都會在原基礎上加深,引進更深更廣的概念。這種方式,不管什麼智商的孩子,最終都能學會掌握那些數學概念。

比如學習計量單位的應用,學前班時只是讓孩子知道尺子的用途。到了一年級,就學習用尺子來量東西:一支鉛筆是多少釐米,一塊橡皮是多少釐米。到了二年級,就介紹不同的長度單位,如量兩個城市的距離要用千米,量身高要用米,量一張紙要用釐米,老師會讓孩子做些選擇題來鞏固這些概念。到了三年級,就要學習不同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

"
為什麼中國盛產學霸,卻緊缺人才?

文 | 蔡真妮 編輯 | 雲雀兒

一直以來,中國學生總是能在國際奧數競賽上有著優秀的表現,在很多人的眼裡美國人的數學非常差,網絡上也盛傳著“美國小學生涯只學加減法”這樣的言論。

於是,很多人百思不解,既然美國小學數學教育那麼糟糕,為什麼還出了那麼多技術、科技牛人大咖?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中美數學教育到底有什麼區別?我們讓孩子學數學,到底是想培養他們什麼能力呢?

一、三年級的入學題目:從1數到100

剛去美國不久,有朋友講起他上三年級的女兒轉學到一個新學校,校長想考查一下孩子的數學程度,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你能不能從1數到100?”

我當時聽了大張著嘴半天沒合上,太難以置信了。等到凱麗在美國上三年級的時候,我才知道三年級時能數到100的孩子真是很不錯的水平了,因為他們在學校裡不做重複練習,很少有機會去練習數到100。

女兒在學前班時就開始學數學,學的範圍很廣,從學看鐘表認時間、認識錢、認識尺子,到分數、統計、幾何都學。聽著有點嚇人,我們在中國時要到初中才學幾何呢!可老師發回來的學業成績單上真有“統計”“幾何”這些項目。

為什麼中國盛產學霸,卻緊缺人才?


所謂的“統計”,就是一張紙上面畫了各種動物,讓孩子統計一下,共有幾隻羊、幾隻牛、幾隻馬、幾隻豹子、幾隻斑馬,再統計一下野生的動物一共有多少,在農場裡生活的動物一共有多少。

幾何,就是學習各種形狀,讓孩子自己畫出各種幾何形狀的實物來印證所學的形狀,比如畫一個氣球表示橢圓形,畫一個太陽代表圓形,畫一個門代表長方形。

至於分數,就是學習一塊比薩餅分成了八塊,你吃了一塊,即吃掉了八分之一。

這些數學概念等到孩子上一年級還會學,到了二年級還要學,到了三年級還在學!

二、美國小學在浪費時間?

我聽到很多中國家長抱怨美國的小學在浪費時間,同樣的知識每年都要重複學,其實,這正是他們的教學體系的特點。雖然是同樣的知識,但是,每高一學年,所有的數學概念都會在原基礎上加深,引進更深更廣的概念。這種方式,不管什麼智商的孩子,最終都能學會掌握那些數學概念。

比如學習計量單位的應用,學前班時只是讓孩子知道尺子的用途。到了一年級,就學習用尺子來量東西:一支鉛筆是多少釐米,一塊橡皮是多少釐米。到了二年級,就介紹不同的長度單位,如量兩個城市的距離要用千米,量身高要用米,量一張紙要用釐米,老師會讓孩子做些選擇題來鞏固這些概念。到了三年級,就要學習不同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

為什麼中國盛產學霸,卻緊缺人才?


國內的小學,數學叫算術,以算為主。美國的學校從頭到尾就叫數學,他們認為加減乘除不是數學,是計算能力,而數學是邏輯,是推理判斷,是應用。

所以,美國學校教數學,是讓孩子們理解數學概念,理解數字都是幹什麼用的,並不培養訓練孩子的計算能力。我女兒到四年級的時候,老師就教他們使用計算器,允許孩子使用計算器進行某些基本計算;到了初中和高中,計算器更是必備的學習用具之一。

這就是美國人普遍心算能力差的原因,他們在學校沒有大強度地反覆練習過。

三、美國小學生的數學作業

女兒三年級時,每天的家庭作業是語文閱讀十五分鐘,數學做一頁練習,作業僅限於週一到週四,週五不留作業。下面的練習內容是開學一個多月時拿回來的作業,是複習鞏固鐘錶知識的練習。

"
為什麼中國盛產學霸,卻緊缺人才?

文 | 蔡真妮 編輯 | 雲雀兒

一直以來,中國學生總是能在國際奧數競賽上有著優秀的表現,在很多人的眼裡美國人的數學非常差,網絡上也盛傳著“美國小學生涯只學加減法”這樣的言論。

於是,很多人百思不解,既然美國小學數學教育那麼糟糕,為什麼還出了那麼多技術、科技牛人大咖?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中美數學教育到底有什麼區別?我們讓孩子學數學,到底是想培養他們什麼能力呢?

一、三年級的入學題目:從1數到100

剛去美國不久,有朋友講起他上三年級的女兒轉學到一個新學校,校長想考查一下孩子的數學程度,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你能不能從1數到100?”

我當時聽了大張著嘴半天沒合上,太難以置信了。等到凱麗在美國上三年級的時候,我才知道三年級時能數到100的孩子真是很不錯的水平了,因為他們在學校裡不做重複練習,很少有機會去練習數到100。

女兒在學前班時就開始學數學,學的範圍很廣,從學看鐘表認時間、認識錢、認識尺子,到分數、統計、幾何都學。聽著有點嚇人,我們在中國時要到初中才學幾何呢!可老師發回來的學業成績單上真有“統計”“幾何”這些項目。

為什麼中國盛產學霸,卻緊缺人才?


所謂的“統計”,就是一張紙上面畫了各種動物,讓孩子統計一下,共有幾隻羊、幾隻牛、幾隻馬、幾隻豹子、幾隻斑馬,再統計一下野生的動物一共有多少,在農場裡生活的動物一共有多少。

幾何,就是學習各種形狀,讓孩子自己畫出各種幾何形狀的實物來印證所學的形狀,比如畫一個氣球表示橢圓形,畫一個太陽代表圓形,畫一個門代表長方形。

至於分數,就是學習一塊比薩餅分成了八塊,你吃了一塊,即吃掉了八分之一。

這些數學概念等到孩子上一年級還會學,到了二年級還要學,到了三年級還在學!

二、美國小學在浪費時間?

我聽到很多中國家長抱怨美國的小學在浪費時間,同樣的知識每年都要重複學,其實,這正是他們的教學體系的特點。雖然是同樣的知識,但是,每高一學年,所有的數學概念都會在原基礎上加深,引進更深更廣的概念。這種方式,不管什麼智商的孩子,最終都能學會掌握那些數學概念。

比如學習計量單位的應用,學前班時只是讓孩子知道尺子的用途。到了一年級,就學習用尺子來量東西:一支鉛筆是多少釐米,一塊橡皮是多少釐米。到了二年級,就介紹不同的長度單位,如量兩個城市的距離要用千米,量身高要用米,量一張紙要用釐米,老師會讓孩子做些選擇題來鞏固這些概念。到了三年級,就要學習不同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

為什麼中國盛產學霸,卻緊缺人才?


國內的小學,數學叫算術,以算為主。美國的學校從頭到尾就叫數學,他們認為加減乘除不是數學,是計算能力,而數學是邏輯,是推理判斷,是應用。

所以,美國學校教數學,是讓孩子們理解數學概念,理解數字都是幹什麼用的,並不培養訓練孩子的計算能力。我女兒到四年級的時候,老師就教他們使用計算器,允許孩子使用計算器進行某些基本計算;到了初中和高中,計算器更是必備的學習用具之一。

這就是美國人普遍心算能力差的原因,他們在學校沒有大強度地反覆練習過。

三、美國小學生的數學作業

女兒三年級時,每天的家庭作業是語文閱讀十五分鐘,數學做一頁練習,作業僅限於週一到週四,週五不留作業。下面的練習內容是開學一個多月時拿回來的作業,是複習鞏固鐘錶知識的練習。

為什麼中國盛產學霸,卻緊缺人才?

第一道題:a標示出差一刻到六點,b顯示在a時間基礎上過了兩個小時十五分鐘後的時間。

第二道題:a標出八點半,b標出四小時二十分鐘之前的時間。

第三道題:a標出十一點二十五分,b標出三小時四十分鐘以後的時間。


我記得自己小時候做這種題都是列出算式的,但是,我看女兒做這張作業,就是在錶盤上比比畫畫推導出來的,並沒有計算。我問她老師是怎麼規定的,用什麼方式做這種類型的題?她說老師沒有規定,不管你用什麼方法,只要能得出正確結果就行。

這種推算實際上是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列算式雖然算起來很快,結果也不容易出錯,但是少了動腦思考的過程。

這兩種解題方式訓練的效果不同,前者鍛鍊解決問題能力,後者效率高也更適宜於考出好成績。

四、美國的數學教學會埋沒尖子生嗎?

美國年年重複、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好處在於讓各種資質的孩子都能學會基本的數學概念。一個孩子在一年級不理解某個概念,到了三年級開竅了可能一下子就理解了,那麼這樣會不會埋沒了好學生的天分呢?

答案是:不會。


美國的教育理念是不讓一個孩子掉隊,但是也絕對給好學生機會冒尖出頭。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老師如果發現某個學生有數學天分,會推薦給學校進行評估,然後根據他的水平會讓他去跟著高年級上數學課。如果一個孩子的閱讀理解的水平高,那麼經過評估就可以讓他跟著高年級學英語。假如一個孩子各科成績都超前,可以選擇跳級。各個學區還有不同的天才兒童教學設置,有的是成立“天才班”,有的地區是統一設置“天才學校”,把成績好的孩子聚到一起,老師給“天才們”提供適合他們水平的學習材料。

我有個朋友的兒子數學很棒,他在小學四年級時就到初中學習數學,學校特意派個義工每天送他過去,再接他回來。等他上了初中,又要到高中上數學課,這時他的年紀雖然可以單獨行動了,但是因為高中離得比較遠,學校又專門安排了一輛校車接送他。

美國人雖然普遍數學水平低,但是他們的數學競賽成績以及研究能力都很強,因為那些真的有天賦並且熱愛數學的孩子,可以得到最好的學習和訓練機會。

"
為什麼中國盛產學霸,卻緊缺人才?

文 | 蔡真妮 編輯 | 雲雀兒

一直以來,中國學生總是能在國際奧數競賽上有著優秀的表現,在很多人的眼裡美國人的數學非常差,網絡上也盛傳著“美國小學生涯只學加減法”這樣的言論。

於是,很多人百思不解,既然美國小學數學教育那麼糟糕,為什麼還出了那麼多技術、科技牛人大咖?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中美數學教育到底有什麼區別?我們讓孩子學數學,到底是想培養他們什麼能力呢?

一、三年級的入學題目:從1數到100

剛去美國不久,有朋友講起他上三年級的女兒轉學到一個新學校,校長想考查一下孩子的數學程度,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你能不能從1數到100?”

我當時聽了大張著嘴半天沒合上,太難以置信了。等到凱麗在美國上三年級的時候,我才知道三年級時能數到100的孩子真是很不錯的水平了,因為他們在學校裡不做重複練習,很少有機會去練習數到100。

女兒在學前班時就開始學數學,學的範圍很廣,從學看鐘表認時間、認識錢、認識尺子,到分數、統計、幾何都學。聽著有點嚇人,我們在中國時要到初中才學幾何呢!可老師發回來的學業成績單上真有“統計”“幾何”這些項目。

為什麼中國盛產學霸,卻緊缺人才?


所謂的“統計”,就是一張紙上面畫了各種動物,讓孩子統計一下,共有幾隻羊、幾隻牛、幾隻馬、幾隻豹子、幾隻斑馬,再統計一下野生的動物一共有多少,在農場裡生活的動物一共有多少。

幾何,就是學習各種形狀,讓孩子自己畫出各種幾何形狀的實物來印證所學的形狀,比如畫一個氣球表示橢圓形,畫一個太陽代表圓形,畫一個門代表長方形。

至於分數,就是學習一塊比薩餅分成了八塊,你吃了一塊,即吃掉了八分之一。

這些數學概念等到孩子上一年級還會學,到了二年級還要學,到了三年級還在學!

二、美國小學在浪費時間?

我聽到很多中國家長抱怨美國的小學在浪費時間,同樣的知識每年都要重複學,其實,這正是他們的教學體系的特點。雖然是同樣的知識,但是,每高一學年,所有的數學概念都會在原基礎上加深,引進更深更廣的概念。這種方式,不管什麼智商的孩子,最終都能學會掌握那些數學概念。

比如學習計量單位的應用,學前班時只是讓孩子知道尺子的用途。到了一年級,就學習用尺子來量東西:一支鉛筆是多少釐米,一塊橡皮是多少釐米。到了二年級,就介紹不同的長度單位,如量兩個城市的距離要用千米,量身高要用米,量一張紙要用釐米,老師會讓孩子做些選擇題來鞏固這些概念。到了三年級,就要學習不同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

為什麼中國盛產學霸,卻緊缺人才?


國內的小學,數學叫算術,以算為主。美國的學校從頭到尾就叫數學,他們認為加減乘除不是數學,是計算能力,而數學是邏輯,是推理判斷,是應用。

所以,美國學校教數學,是讓孩子們理解數學概念,理解數字都是幹什麼用的,並不培養訓練孩子的計算能力。我女兒到四年級的時候,老師就教他們使用計算器,允許孩子使用計算器進行某些基本計算;到了初中和高中,計算器更是必備的學習用具之一。

這就是美國人普遍心算能力差的原因,他們在學校沒有大強度地反覆練習過。

三、美國小學生的數學作業

女兒三年級時,每天的家庭作業是語文閱讀十五分鐘,數學做一頁練習,作業僅限於週一到週四,週五不留作業。下面的練習內容是開學一個多月時拿回來的作業,是複習鞏固鐘錶知識的練習。

為什麼中國盛產學霸,卻緊缺人才?

第一道題:a標示出差一刻到六點,b顯示在a時間基礎上過了兩個小時十五分鐘後的時間。

第二道題:a標出八點半,b標出四小時二十分鐘之前的時間。

第三道題:a標出十一點二十五分,b標出三小時四十分鐘以後的時間。


我記得自己小時候做這種題都是列出算式的,但是,我看女兒做這張作業,就是在錶盤上比比畫畫推導出來的,並沒有計算。我問她老師是怎麼規定的,用什麼方式做這種類型的題?她說老師沒有規定,不管你用什麼方法,只要能得出正確結果就行。

這種推算實際上是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列算式雖然算起來很快,結果也不容易出錯,但是少了動腦思考的過程。

這兩種解題方式訓練的效果不同,前者鍛鍊解決問題能力,後者效率高也更適宜於考出好成績。

四、美國的數學教學會埋沒尖子生嗎?

美國年年重複、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好處在於讓各種資質的孩子都能學會基本的數學概念。一個孩子在一年級不理解某個概念,到了三年級開竅了可能一下子就理解了,那麼這樣會不會埋沒了好學生的天分呢?

答案是:不會。


美國的教育理念是不讓一個孩子掉隊,但是也絕對給好學生機會冒尖出頭。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老師如果發現某個學生有數學天分,會推薦給學校進行評估,然後根據他的水平會讓他去跟著高年級上數學課。如果一個孩子的閱讀理解的水平高,那麼經過評估就可以讓他跟著高年級學英語。假如一個孩子各科成績都超前,可以選擇跳級。各個學區還有不同的天才兒童教學設置,有的是成立“天才班”,有的地區是統一設置“天才學校”,把成績好的孩子聚到一起,老師給“天才們”提供適合他們水平的學習材料。

我有個朋友的兒子數學很棒,他在小學四年級時就到初中學習數學,學校特意派個義工每天送他過去,再接他回來。等他上了初中,又要到高中上數學課,這時他的年紀雖然可以單獨行動了,但是因為高中離得比較遠,學校又專門安排了一輛校車接送他。

美國人雖然普遍數學水平低,但是他們的數學競賽成績以及研究能力都很強,因為那些真的有天賦並且熱愛數學的孩子,可以得到最好的學習和訓練機會。

為什麼中國盛產學霸,卻緊缺人才?


前兩年我回國時為了讓女兒凱麗學習中文,把她送到了幼兒園的學前班,幼兒園要求孩子必須到婦幼保健院做體檢。體檢中有一項智力檢查,那個醫生讓凱麗從一數到二十,她當時在美國已讀完小學一年級,還算流利地用英語數了出來。醫生隨後讓她倒著數一遍,凱麗立即暈菜了,歪著頭皺著眉怎麼也數不回去,她從來沒倒著數過。出來後她還一個勁兒問我,那個醫生為什麼要讓她倒著數?

在美國學數學都是和生活中的實際事例聯繫起來學的。 學習“錢”,就是讓孩子拿著各種硬幣進行組合得出各種數目來。學習除法時,問你有十二個人,一張桌子坐四個人,需要幾張桌子。會算的用除法,不會算的一張張地畫桌子和人,擺也能把答案擺出來。他們不訓練孩子實際上用不到的技巧,比如倒著數數,生活中很少有地方會用到這個技能,所以學校根本不會讓孩子做。

等女兒進了國內的學前班,我發現還沒上小學的孩子,已經可以做兩位數的加法了,而凱麗他們三年級的孩子還在複習一位數的加減法。

在運算能力上,兩國孩子相差的何止是一個數量級!

聽一位在美國大學任數學教授的朋友講,過度訓練計算能力會抑制數學思維能力。這就是他們不訓練孩子計算能力的原因。

以美國的教育方式,有數學天分的孩子深入學下去,會真正理解數學的本質,學會建立模型並進行推理,做出符合邏輯的判斷,會擁有強大的整合創新能力。

這也是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的歷屆獲獎者中,美國籍的獲獎者總人數最多的原因。

本文出自作者暢銷書《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布穀老師說:

中國在幼兒智力開發的事業上做得非常好,為每個孩子提供了公平的機會,也給我們的人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選擇。而美國則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金色童年,也讓智力超群的小孩能更快脫穎而出。

中美教學肯定各有利弊,但如果我們能在打牢基礎的前提上,讓數學的教育更貼近生活,讓教育形式更多元化、趣味化,孩子們對數學也許會更愛一些。

撰稿人:蔡真妮

旅美作家,海內外博客超越3000萬人氣,在北美的《世界週刊》《世界日報》《世界華人週刊》及國內的《讀者》《青年參考》《青年文摘》《家庭育兒》《婚姻與家庭》等報刊上發表文章數百篇。新浪博客“真妮的咖啡屋”已成為成千上萬知識女性和年輕母親最貼心的“育兒顧問”和“情感顧問”。已在美國出版《真妮的咖啡屋——情感婚戀卷》《真妮的咖啡屋——移民生活卷》,國內出版《綠肥紅瘦》《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水深火熱在美國》《懂愛的女人最“幸”感》等書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