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長春的媽媽跟我說孩子睡不著午覺,可能是聰明的表現

睡眠 不完美媽媽 長春 只爭朝夕愛生活 2019-07-04


一位長春的媽媽跟我說孩子睡不著午覺,可能是聰明的表現


因為平時工作很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平時都是在58同城上找的保姆幫忙帶

一位長春的媽媽跟我說孩子睡不著午覺,可能是聰明的表現

孩子,休息的時候就想著帶孩子出去玩,每次說起帶孩子旅行,都會有朋友帶著疑惑的語氣問:那孩子睡午覺呢,怎麼辦?

孩子兩歲多跟我們出去時,白天還會睡午覺,要麼行程安排把睡覺時間空出來,要麼我抱著在外面睡。但三歲後再出去,基本就是精神抖擻一整天,而且精神頭還特別好。

她剛開始不睡午覺時我也焦慮過,畢竟大多新手媽媽們都會覺得孩子睡眠好才能長大個,才能變聰明,於是對睡眠時間有著執著的追求。可在查閱大量腦科學書籍後,才意識到,每個孩子個體發育是不同的,如果精神很好,各種發育都正常,睡眠時間沒有必要一刀切的被教條化。

如果我們的孩子到了3歲不愛午覺,或許你根本不用介意,可能還是聰明的表現哦——

要解釋這個問題,就要先了解孩子睡眠模式的發展:

一位長春的媽媽跟我說孩子睡不著午覺,可能是聰明的表現


(Staton, S.L., Smith, S.S., Thorpe, K.J., 2015)

這張圖片直觀的顯示了0-5歲兒童睡眠模式的發展變化:

◆ 第一個餅圖顯示的是嬰兒剛出生時候的睡眠模式,每天無論白天或者晚上都睡很多次,每次時間較短,稱為多階段睡眠 (Polyphasic Sleep)。

◆ 接著,嬰兒的睡眠會在1歲-1歲半左右發展到第二個模式,雙相睡眠(Biphasic Sleep),每天只睡中午和晚上2個覺。

◆ 最後,在3歲孩子的人群中,會有50%發展出和成人一樣的睡眠模式,即單相睡眠 (Monophasic Sleep),這個比例在5歲的孩子中高達92%。也就是說,從3歲開始,就已經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告別了規律的雙相睡眠模式,不需要天天午睡了。

縱觀有國際代表性的研究樣本,在孩子年滿4歲的時候,只有不足33%的孩子習慣每天睡午覺。有的研究採用實地觀察方法,研究人員發現,即使是在強制性午睡的幼兒園,孩子沒有其他選擇,仍然同樣比例的孩子睡不著,這些孩子很有可能已經發展到了單相睡眠階段(餅圖3)。


一位長春的媽媽跟我說孩子睡不著午覺,可能是聰明的表現




為什麼孩子會逐漸不需要天天睡午覺?


孩子白天的睡眠時間,其實反映了孩子的大腦神經的成熟度 (neurocognitive maturity)。隨著孩子大腦發育的成熟,他們就不需要再像小寶寶一樣,通過一天多次的睡眠來緩解大腦疲勞、控制情緒了。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已經習慣天天不睡午覺還精神矍鑠、情緒愉快、食慾不受影響,那麼很可能是他的大腦神經已經發育得比較成熟,進入到和成人一樣的單相睡眠模式,所以午覺睡不著可能是聰明的表現哦。

當然也有的孩子是因為一些神經發育問題導致有睡眠障礙、不睡午覺。這些孩子和正常發展的孩子不一樣,經常會因為睡眠缺乏而注意力無法集中,或者情緒反覆無常、易怒、不易安慰,這裡暫不做詳細討論。


一定要求孩子午睡,可能帶來副作用!


有針對3-6歲兒童群體睡眠的研究發現,有的孩子在午睡後表現出更好的記憶力(memory recall)。還有很多針對健康成人群體的研究表明,午睡可以提高成人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愉悅度。但嚴謹來說,並非如此。

◆ 首先,上面說到的午睡對於記憶力(memory recall)的提高,僅限於有午睡習慣的孩子(only observed among children who habitually napped)。也就是說,對於還在雙相睡眠階段的孩子,家長應該給他們創造午睡條件。

但是如果孩子已經開始向單相睡眠模式發展了,午睡對孩子記憶力的促進就沒有顯著相關了。對於這些孩子,強制午睡不僅無益,可能還有害:

強制性的午睡時間就等於長時間的限制性活動。這樣長時間的靜止是不科學的,不僅不能讓孩子得到休息,反而有可能會讓孩子感到有壓力。“For non-nappers, scheduling of mandatory sleep time translates to extended periods of restricted activity. Although short periods of quiet activity may serve to provide rest, extended periods of inactivity may not be restful but may instead be experienced as stressful.”

◆ 其次,一些研究還發現了一個午間睡眠和晚間睡眠時間的負向關聯,即3-6歲兒童午睡時間越多,夜間睡眠時間越少。有科學家認為,從睡眠的自我調節機制角度出發,過多的午睡會減少兒童晚間的睡眠需求和睡眠衝動(homeostatic sleep drive),從而降低晚上的睡眠質量,影響大腦認知功能的發揮。


一位長春的媽媽跟我說孩子睡不著午覺,可能是聰明的表現



鼓勵孩子在床上休息,做入睡準備,但已經不再習慣天天午睡的孩子,我們就給他們提供其他安靜活動選擇。

研究表明,學齡前兒童的入睡時間在16-19分鐘左右,所以我們應當鼓勵和允許孩子有至少20分鐘在床上休息和準備入睡,這樣做可以滿足正在從雙相睡眠向單相睡眠發展的、有些天睡有些天不睡的孩子不可預測的睡眠需求。對於過了這個時間仍沒有午睡的孩子,和每天都睡不著午覺的孩子,可以提供其他的安靜活動。

當然孩子的睡眠需求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受諸多因素,如家庭結構,社會經濟水平,家庭環境,兒童近期健康狀況和自身神經發展情況等影響(如下圖),孩子在某些天尤其需要午睡,在某些天 (如下雨天沒有外出活動)則可能睡不著。

一位長春的媽媽跟我說孩子睡不著午覺,可能是聰明的表現


雖然絕大多數研究關注上述因素和夜間睡眠質量的關係,但是如果孩子夜間睡眠受到干擾,第二天就可能更需要午睡來恢復精神和情緒。我們也要隨時調整一下,養娃不是帶機器人,啥問題咱們都靈活處理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