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兒童第二大常見慢性病,全家人因TA睡不好!(一)'

"

相信很多女性當媽後,最缺的不是錢。是睡眠。

眼瞅著睡渣娃一天天長大,以為能睡個整覺。

新問題又來了:睡到半夜,娃不打招呼地,尿了一床。

坊間俗稱的尿床,醫學稱“夜遺尿”,指夜間不自覺地排尿。很多家長們關心“夜遺尿的診斷標準”↓:

"

相信很多女性當媽後,最缺的不是錢。是睡眠。

眼瞅著睡渣娃一天天長大,以為能睡個整覺。

新問題又來了:睡到半夜,娃不打招呼地,尿了一床。

坊間俗稱的尿床,醫學稱“夜遺尿”,指夜間不自覺地排尿。很多家長們關心“夜遺尿的診斷標準”↓:

這個兒童第二大常見慢性病,全家人因TA睡不好!(一)

“給這位寶媽/寶爸鼓掌。TA已經初步掌握評判標準。”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小兒腎臟內科主治醫生龔瑩靚說。

據2014《中國兒童單症狀性夜遺尿疾病管理專家共識》,符合以下條件,可初步診斷為夜遺尿:

■ 年齡:≥5週歲;

■ 頻次:晚上睡著後不自主排尿,每週≥2次;

■ 持續時間:>3個月;

■ 對於大年齡兒童,可適當放寬夜遺尿的次數。

龔瑩靚醫生解釋,國內外關於尿床的定義方法有很多。中國專家共識沒有程度之分。針對網上有流傳“根據遺尿頻次,分輕中重”,父母可作了解。

“尿床會遺傳”有實錘

“對兒童來說,夜遺尿是僅次於過敏性疾病的最常見慢性疾病。”龔瑩靚醫生引用數據表示:

■ 我國5歲兒童患遺尿症的機率為15.2%;

■ 10%的7歲兒童和5%的11~12歲兒童,會尿床;

■ 尿床娃娃中,男孩多於女孩;

龔瑩靚醫生介紹,夜遺尿原因很多,根據白天有沒有下尿路症狀(尿失禁、排尿次數增加/減少、排尿不暢等),可以分為兩大類:單症狀性夜遺尿和非單症狀性夜遺尿。

坊間所說尿床,大部分都是單症狀性夜遺尿。千萬不要被“單純”兩個字矇蔽雙眼。其背後問題,比想象得複雜:

1.去氨加壓素分泌不足,導致本該在睡眠中減少的尿量,仍然汩汩冒出來,最後超過膀胱容量,溢了。

2.功能性膀胱容量減少,孩子實際膀胱容量小於“TA本應該長成的樣子”,至少小一半。

3.覺醒功能障礙,要尿了要尿了,但娃醒不過來……

4.遺傳因素:父母都尿床的,孩子尿床機率為77%,父母有1人尿的,子女中招率為44%。且,丹麥的一項研究找到實錘:13號染色體上的某些位點和尿床有關。同時背鍋的還有12號染色體、22號染色體。

5.其他:晚上喝水太多、便祕、心理因素……

啥時候就醫?

“為啥特別提出大於5歲?”有父母問。

龔瑩靚醫生解釋,因為控制尿/不尿,需要大腦、膀胱共同配合。娃剛出生,大腦發育不完全,膀胱裝滿,就自然洩洪。到3歲左右,膀胱容量迅速增大。4歲時,大腦這個排尿控制司令部逐漸發育完成,能控制白天排尿。但夜間控尿更難,一般要在白天控尿熟練之後的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get技能。掐指一算,娃差不多5歲吧。然而,發育情況因人而異。有些5歲多的孩子膀胱能力仍然較弱,偶爾睡著會來兩泡。

"

相信很多女性當媽後,最缺的不是錢。是睡眠。

眼瞅著睡渣娃一天天長大,以為能睡個整覺。

新問題又來了:睡到半夜,娃不打招呼地,尿了一床。

坊間俗稱的尿床,醫學稱“夜遺尿”,指夜間不自覺地排尿。很多家長們關心“夜遺尿的診斷標準”↓:

這個兒童第二大常見慢性病,全家人因TA睡不好!(一)

“給這位寶媽/寶爸鼓掌。TA已經初步掌握評判標準。”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小兒腎臟內科主治醫生龔瑩靚說。

據2014《中國兒童單症狀性夜遺尿疾病管理專家共識》,符合以下條件,可初步診斷為夜遺尿:

■ 年齡:≥5週歲;

■ 頻次:晚上睡著後不自主排尿,每週≥2次;

■ 持續時間:>3個月;

■ 對於大年齡兒童,可適當放寬夜遺尿的次數。

龔瑩靚醫生解釋,國內外關於尿床的定義方法有很多。中國專家共識沒有程度之分。針對網上有流傳“根據遺尿頻次,分輕中重”,父母可作了解。

“尿床會遺傳”有實錘

“對兒童來說,夜遺尿是僅次於過敏性疾病的最常見慢性疾病。”龔瑩靚醫生引用數據表示:

■ 我國5歲兒童患遺尿症的機率為15.2%;

■ 10%的7歲兒童和5%的11~12歲兒童,會尿床;

■ 尿床娃娃中,男孩多於女孩;

龔瑩靚醫生介紹,夜遺尿原因很多,根據白天有沒有下尿路症狀(尿失禁、排尿次數增加/減少、排尿不暢等),可以分為兩大類:單症狀性夜遺尿和非單症狀性夜遺尿。

坊間所說尿床,大部分都是單症狀性夜遺尿。千萬不要被“單純”兩個字矇蔽雙眼。其背後問題,比想象得複雜:

1.去氨加壓素分泌不足,導致本該在睡眠中減少的尿量,仍然汩汩冒出來,最後超過膀胱容量,溢了。

2.功能性膀胱容量減少,孩子實際膀胱容量小於“TA本應該長成的樣子”,至少小一半。

3.覺醒功能障礙,要尿了要尿了,但娃醒不過來……

4.遺傳因素:父母都尿床的,孩子尿床機率為77%,父母有1人尿的,子女中招率為44%。且,丹麥的一項研究找到實錘:13號染色體上的某些位點和尿床有關。同時背鍋的還有12號染色體、22號染色體。

5.其他:晚上喝水太多、便祕、心理因素……

啥時候就醫?

“為啥特別提出大於5歲?”有父母問。

龔瑩靚醫生解釋,因為控制尿/不尿,需要大腦、膀胱共同配合。娃剛出生,大腦發育不完全,膀胱裝滿,就自然洩洪。到3歲左右,膀胱容量迅速增大。4歲時,大腦這個排尿控制司令部逐漸發育完成,能控制白天排尿。但夜間控尿更難,一般要在白天控尿熟練之後的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get技能。掐指一算,娃差不多5歲吧。然而,發育情況因人而異。有些5歲多的孩子膀胱能力仍然較弱,偶爾睡著會來兩泡。

這個兒童第二大常見慢性病,全家人因TA睡不好!(一)


龔瑩靚醫生指出,若大齡童曾≥6個月不尿床,突然又尿了,分兩種情況看待:

1.偶爾發生:可能是白天太累,睡前喝水過多,或吃了太多高水分食物;

2.突然頻繁:出現繼發性遺尿症的機率很高,可能源於不尋常的應激性事件;也可能是病了,如尿路感染、尿路結石、糖尿病等。

“就像一個已經會說話的人,突然發不出聲音,一定是哪兒出了問題。”龔瑩靚醫生簡單總結,不管孩子年齡多少,曾經半年不尿床但突然又尿,都建議排除一下繼發性因素。

尿床也是“重大心理打擊”

“按照上面那標準,我家就是單症狀性夜遺尿!要不要治?”關於這個問題,龔瑩靚醫生的回答是:取決於尿床對孩子、對家庭,有影響多大。

面兒上看,夜遺尿沒啥急性傷害。長此以往,壓力不小。

1.有一部分尿床“無法自愈”

數據顯示,5歲後,遺尿“自我緩解率”較低。每年約有10%~15%的孩子,能慢慢擺脫這個問題。

但有些孩子十幾歲了,還在尿床。一部分重度夜遺尿的孩子會延續到成年。約0.5%~2%成年人也會“畫地圖”。

所以,5歲後一味等自愈——你能不能冷靜接受希望落空?

2.尿床是“重大創傷”

a.心理創傷

有研究指出,在8~18歲青少年中,夜遺尿是繼父母離婚、吵架後的第三大創傷事件。

尿床孩子因此感到羞恥、焦躁、自尊心受挫、難以融入集體,注意力下降。有的娃自覺比不上弟弟、妹妹(比我小,都已經不尿床了),或怕被人知道、拒絕過集體生活。

臨床研究也發現,尿床孩子跟醫生交流時,比較害羞。這是遺尿孩子明顯異於其他疾病娃娃的特點。

b.身高創傷

夜間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夜間尿床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日本厚生省兒童治療中心5年觀察1270例尿床兒童發現身高比正常兒童低2~5 cm。

3.父母難以持續理性對待

在中國,孩子和父母睡一床,是常事。孩子一尿,全家睡不好。尤其是媽媽,時刻想著摸一把。父母一樣在承受尿床帶來的焦慮、睡眠障礙。

試問:有多少父母、老人、好心的鄰居,能對尿床坦然處之、視若無睹?

"

相信很多女性當媽後,最缺的不是錢。是睡眠。

眼瞅著睡渣娃一天天長大,以為能睡個整覺。

新問題又來了:睡到半夜,娃不打招呼地,尿了一床。

坊間俗稱的尿床,醫學稱“夜遺尿”,指夜間不自覺地排尿。很多家長們關心“夜遺尿的診斷標準”↓:

這個兒童第二大常見慢性病,全家人因TA睡不好!(一)

“給這位寶媽/寶爸鼓掌。TA已經初步掌握評判標準。”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小兒腎臟內科主治醫生龔瑩靚說。

據2014《中國兒童單症狀性夜遺尿疾病管理專家共識》,符合以下條件,可初步診斷為夜遺尿:

■ 年齡:≥5週歲;

■ 頻次:晚上睡著後不自主排尿,每週≥2次;

■ 持續時間:>3個月;

■ 對於大年齡兒童,可適當放寬夜遺尿的次數。

龔瑩靚醫生解釋,國內外關於尿床的定義方法有很多。中國專家共識沒有程度之分。針對網上有流傳“根據遺尿頻次,分輕中重”,父母可作了解。

“尿床會遺傳”有實錘

“對兒童來說,夜遺尿是僅次於過敏性疾病的最常見慢性疾病。”龔瑩靚醫生引用數據表示:

■ 我國5歲兒童患遺尿症的機率為15.2%;

■ 10%的7歲兒童和5%的11~12歲兒童,會尿床;

■ 尿床娃娃中,男孩多於女孩;

龔瑩靚醫生介紹,夜遺尿原因很多,根據白天有沒有下尿路症狀(尿失禁、排尿次數增加/減少、排尿不暢等),可以分為兩大類:單症狀性夜遺尿和非單症狀性夜遺尿。

坊間所說尿床,大部分都是單症狀性夜遺尿。千萬不要被“單純”兩個字矇蔽雙眼。其背後問題,比想象得複雜:

1.去氨加壓素分泌不足,導致本該在睡眠中減少的尿量,仍然汩汩冒出來,最後超過膀胱容量,溢了。

2.功能性膀胱容量減少,孩子實際膀胱容量小於“TA本應該長成的樣子”,至少小一半。

3.覺醒功能障礙,要尿了要尿了,但娃醒不過來……

4.遺傳因素:父母都尿床的,孩子尿床機率為77%,父母有1人尿的,子女中招率為44%。且,丹麥的一項研究找到實錘:13號染色體上的某些位點和尿床有關。同時背鍋的還有12號染色體、22號染色體。

5.其他:晚上喝水太多、便祕、心理因素……

啥時候就醫?

“為啥特別提出大於5歲?”有父母問。

龔瑩靚醫生解釋,因為控制尿/不尿,需要大腦、膀胱共同配合。娃剛出生,大腦發育不完全,膀胱裝滿,就自然洩洪。到3歲左右,膀胱容量迅速增大。4歲時,大腦這個排尿控制司令部逐漸發育完成,能控制白天排尿。但夜間控尿更難,一般要在白天控尿熟練之後的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get技能。掐指一算,娃差不多5歲吧。然而,發育情況因人而異。有些5歲多的孩子膀胱能力仍然較弱,偶爾睡著會來兩泡。

這個兒童第二大常見慢性病,全家人因TA睡不好!(一)


龔瑩靚醫生指出,若大齡童曾≥6個月不尿床,突然又尿了,分兩種情況看待:

1.偶爾發生:可能是白天太累,睡前喝水過多,或吃了太多高水分食物;

2.突然頻繁:出現繼發性遺尿症的機率很高,可能源於不尋常的應激性事件;也可能是病了,如尿路感染、尿路結石、糖尿病等。

“就像一個已經會說話的人,突然發不出聲音,一定是哪兒出了問題。”龔瑩靚醫生簡單總結,不管孩子年齡多少,曾經半年不尿床但突然又尿,都建議排除一下繼發性因素。

尿床也是“重大心理打擊”

“按照上面那標準,我家就是單症狀性夜遺尿!要不要治?”關於這個問題,龔瑩靚醫生的回答是:取決於尿床對孩子、對家庭,有影響多大。

面兒上看,夜遺尿沒啥急性傷害。長此以往,壓力不小。

1.有一部分尿床“無法自愈”

數據顯示,5歲後,遺尿“自我緩解率”較低。每年約有10%~15%的孩子,能慢慢擺脫這個問題。

但有些孩子十幾歲了,還在尿床。一部分重度夜遺尿的孩子會延續到成年。約0.5%~2%成年人也會“畫地圖”。

所以,5歲後一味等自愈——你能不能冷靜接受希望落空?

2.尿床是“重大創傷”

a.心理創傷

有研究指出,在8~18歲青少年中,夜遺尿是繼父母離婚、吵架後的第三大創傷事件。

尿床孩子因此感到羞恥、焦躁、自尊心受挫、難以融入集體,注意力下降。有的娃自覺比不上弟弟、妹妹(比我小,都已經不尿床了),或怕被人知道、拒絕過集體生活。

臨床研究也發現,尿床孩子跟醫生交流時,比較害羞。這是遺尿孩子明顯異於其他疾病娃娃的特點。

b.身高創傷

夜間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夜間尿床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日本厚生省兒童治療中心5年觀察1270例尿床兒童發現身高比正常兒童低2~5 cm。

3.父母難以持續理性對待

在中國,孩子和父母睡一床,是常事。孩子一尿,全家睡不好。尤其是媽媽,時刻想著摸一把。父母一樣在承受尿床帶來的焦慮、睡眠障礙。

試問:有多少父母、老人、好心的鄰居,能對尿床坦然處之、視若無睹?

這個兒童第二大常見慢性病,全家人因TA睡不好!(一)

醫院看尿床,主要“看啥”?

目前,各國對兒童夜遺尿都很重視。美國、歐洲、日本、中國已發佈關於夜遺尿的診療指南和共識。今年5月開始,上海新華醫院小兒腎臟內科每週一上午,開設“遺尿專科門診”。門診量一直在飈。

龔瑩靚醫生結合門診經歷,介紹首次就診內容:

第一,問——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包括孩子每週尿床幾次、白天怎麼尿、大便通暢否、喝水多不多,以及心理行為問題、爹媽尿床不、有無神經系統、心臟病、糖尿病或其他內分泌問題。

第二,體格檢查,包括孩子整體精神面貌、活動度、心肺功能、血壓,小男孩要看JJ,排除體格發育遲緩、尿道下裂、包莖等。同時,要觀察腰骶部皮膚有無凹陷,排除脊柱發育異常。

第三,輔助檢查,包括尿常規、泌尿系統超聲檢查。孩子白天也尿頻、排尿延遲、排便異常,可能會加做相應其他檢查。這些是為了明確神經系統和泌尿系統是否正常問題。

第四,家長溝通,希望其給娃寫“排尿日記”。像這樣的↓。

標準的“排尿日記”有3個要點:

1.至少堅持3~4個白天,並持續7個夜晚——兩個都是必要條件,不能少。

2.要稱尿量,白天可以用尿盆盛裝,晚上可以用尿布,溼了稱量,做加減法。

3.只要是進嘴的液體,幾點吃的、吃多少,都要記下來。

它有助於醫生分析排尿異常的類型,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同時,家長在記錄時,也會發現孩子的不良生活習慣:睡前喝水太多,沒有及時排尿等。從而,有意識地改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