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睡美人”

睡美人 國防科技大學 法律 經濟 解放軍報融媒體 2017-06-07

每年要推薦哪些項目去申請國防專利,一直是讓高陽頭疼的事。

高陽是西安天和防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微波室主任。作為一家創新型民營高科技涉軍企業,該公司以雷達探測技術、光電探測技術、海洋探測技術為核心,目前已經形成了50多款軍民融合產品,獲得100餘項各類專利。

身為這家“民參軍”企業的微波室主任,申請國防專利是高陽的一項經常性工作。“科研人員在申請國防專利時,瞭解不到別人已經申請的項目,極有可能造成重複申請。”對此,高陽深感苦惱。

苦惱的不只是高陽一人。在該公司知識產權辦公室專利主管翟繼承看來,國防專利不僅面臨著重複研究申請的問題,同時還面臨著推廣難的問題,很多國防專利並沒有得到轉化應用。翟繼承告訴記者:“目前該公司已有12項國防專利,但卻沒有一項得到轉化應用。”

翟繼承介紹說,長期以來,由於信息交流不暢,國防專利技術絕大多數僅用於本系統,轉化為民用的非常少,不少國防專利成了“睡美人”,既降低了廣大國防專利持有人的創新積極性,又影響了國防專利助力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服務國計民生。

讓翟繼承感到尷尬的,還有國防專利權的維護問題。在一次競標項目中,該公司領導發現有家企業使用的技術成果和該公司某項國防專利極為相似。

“即便發現了侵權行為,國防專利權人也很難有效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翟繼承無奈地說。記者瞭解到,除了行政救濟,專利權人還可以尋求司法救濟。但是基於國防專利權涉及國防利益和保密要求,受訴法院、法官、代理律師、專利代理人如何介入案件,均缺乏相應規範,普通的司法人員無權處理此類案件,這阻礙了國防專利權人通過司法訴訟進行維權的途徑。

令人欣慰的是,國防專利這一長期沉睡的“睡美人”正在甦醒。2015年1月4日,全軍武器裝備採購信息網上線,打破了“民參軍”的信息壁壘;2月24日國家知識產權運營軍民融合特色試點平臺正式上線,將助推國防專利的轉化應用,實現國防專利的經濟價值。

國防科技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自主研製的超精密光學零件加工設備,在加工精度上實現亞納米級,使我國超精密光學零件加工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彭小強表示,專利解密可以讓科研“金娃娃”在軍為民用、民為軍用的相互轉化中,發揮最大效益。“解密的幾個專利,對民用支持非常大,比如說微電子器件光刻的分辨率要提高,必須要把它的精密元器件的加工精度提上去,我們很期待這些技術將來能為民服務。”

相關推薦

推薦中...